微信朋友圈礼仪规范出炉 你能做到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3:22:13
http://cq.qq.com/a/20150227/010396.htm

116727177.jpg


       被鸡汤段子刷屏、被代购信息骚扰、被“美颜”照欺骗……相信大家的微信朋友圈中,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并且对此嗤之以鼻。近日,26条网友自发编撰的“微信朋友圈礼仪规范”,在微信中被争相转发,部分条款引起大家的共鸣。

  昨日,记者在微信搜索栏中输入“微信礼仪规范”后,立马跳转出上百条相关信息,其中还有些帖子阅读量超过10万。对此,不少网友点赞,也有不少人吐槽。

  自拍照PS程度

  不超50%

  朋友圈“新规”:自拍照要把握尺度,美图秀秀修改程度要在50%以内,避免误会。

  PS达人说

  “现在这个年代,不用软件‘美颜’的人都OUT了!”家住奥体中心、今年26岁的李小姐看完“新规”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记者在李小姐的朋友圈里看到,她几乎每天都会发3至4次自拍照,且照片有明显的PS痕迹。

  李小姐承认,每次发自拍照前,她都会用美图软件磨皮、美白。她认为,把照片修美一点也不为过,“我觉得没有必要规定修饰的程度,修过了就当艺术照来看也行”。

  “看客”吐槽

  作为一名长期被美颜照刷屏的“看客”,家住南岸区南坪的80后赵先生则吐槽到,身边很多女性朋友,发的照片都是千篇一律的样子:锥子脸、大眼睛,有的人甚至是照片和本人相去甚远。

  “我觉得真实一点比较好。”赵先生说,修图也需要把握一种尺度,去除照片上的杂质、轻微调一下色是可以的,该修改的程度最好控制在20%以内。

  专家分析

  知名网络社会学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唐兴通:针对自拍设计的行为规范,背后体现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积极事物的一种向往。这种带有嘲讽调侃意味的规范,一方面带有娱乐的功能,同时也体现了社交生态中,双方对真实性的要求,太做作和太装的行为,都是不受欢迎的。

  发代购信息

  应缴“摊位费”

  朋友圈“新规”:在朋友圈海外代购、卖面膜的年底请自觉缴纳摊位费,或者给朋友发红包补偿。

  代购帮说

  渝北区26岁的蔡女士目前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去年年底,一向有生意头脑的她经营起了一家微店,主要销售手链、耳环等小饰品。蔡女士告诉记者,她几乎每天都会在微信和微博上发布产品信息,甚至私信一些关系很铁的朋友,要求对方“赏脸”购买,“光是好朋友就做了十多单生意”。当问及是否会影响朋友关系,蔡女士笑着表示:“肯定不会啊,如果对方介意,那可能关系本身就不好吧!”

  “看客”吐槽

  “算不上反感,总之印象分会大打折扣。”昨日下午,蔡女士的大学同窗杜红梅向记者表示,不久前,在蔡女士的强烈要求下,她选购了两条手链,“加上运费,一共花了60多元”。不过,让杜红梅“心塞”的是,“淘宝上同款产品竟然两块钱一条都能买到,真是好大一个坑”。碍于同窗的情面,杜红梅只能选择不了了之,“手链搁在办公室,没心情戴”。

  专家分析

  唐兴通:类似朋友圈内的“熟人经济”,实际上是在透支个人信用的行为。建立在社交基础上的熟人,一旦走向交易关系,朋友感情势必会弱化,长期广告刷屏容易引发好友反感,让长期累积起来的社会资本和尊严被轻易消费。

  评论应显诚意

  避免发表情

  朋友圈“新规”:评论应彰显诚意,避免单纯的笑脸等表情。典型评论案例如:小宝宝好可爱哦,你真是天生的衣服架子等。

  评论者说

  家住江北区五里店、今年34岁的卢清宇告诉记者,有时候,留言评论并非是想写个什么东西,只是觉得看过了,就强迫症式地发个状态,此时表情是最好的工具。卢先生还表示,“新规”中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评论确实应该有些诚意,但是也不用长篇大论地写很多内容,“我个人觉得,文字配上表情的方式,是合理的”。

  “看客”吐槽

  90后、家住九龙坡区白市驿的苏阳表示,“作为一个发心情的人,看到别人评论再回复,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尽管如此,但是也不赞同“新规”中所举的成功案例,那种评论的内容太过吹捧化,也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专家分析

  唐兴通:和面对面社交一样,虚拟社交也同样要求融入人的真实情感。这一条规范,实际上也反映出人们对“深社交”的需求,潜意识中希望与对方“走心式”的沟通。而简单回复,不仅起不到拉近距离的目的,偶尔甚至会引发一些矛盾。

  微调查

  朋友圈礼仪“新规”

  10人仅2人赞成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微信网友,他们对微信朋友圈礼仪“新规”的意见分成了三派,其中5人对此表示中立,3人反对,仅2人赞同。

  网友“铁战”告诉记者,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如果用一些条款来束缚,会失去社交软件的体验感。“我保持中立。”网友“daisy”则认为,“新规”中有些写得正确,有些又过于极端。而网友“小雨”是支持派,她表示,经常饱受刷屏之苦,而不少“新规”都是控制发消息的条数,感觉还挺科学。

  感谢以下网友参与调查:“朵朵”(中立)、“猫鼠大战”(反对)、“凉粉”(中立)、“teatimecys”(中立)、“铁战”(反对)、“小雨”(赞成)、“忧郁小帅”(赞成)、“Queen S.”(中立)、“南子大人”(反对)、“daisy”(中立)。

  声音

  网友自发编撰

  “新规”不具有权威性

  对于微信朋友圈礼仪规范的产生,唐兴通认为,这是网友自发进行编撰的,有些内容比较实用,且能够引起网友的热议,但有些内容太过极端,因此不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其实网友的这些行为,体现的是对虚拟社区的重视和关心,希望规则有序地在上面交流,而不是混乱无序”。

  昨日,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所长、资深心理咨询师邱驷则表示,朋友圈不仅是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是一个休闲和非正式的交流平台,它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满足朋友之前的心理沟通和交流需求,“一旦产生规范,反而会让原本轻松的交流严肃起来,不利于情感沟通”。http://cq.qq.com/a/20150227/010396.htm

116727177.jpg


       被鸡汤段子刷屏、被代购信息骚扰、被“美颜”照欺骗……相信大家的微信朋友圈中,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并且对此嗤之以鼻。近日,26条网友自发编撰的“微信朋友圈礼仪规范”,在微信中被争相转发,部分条款引起大家的共鸣。

  昨日,记者在微信搜索栏中输入“微信礼仪规范”后,立马跳转出上百条相关信息,其中还有些帖子阅读量超过10万。对此,不少网友点赞,也有不少人吐槽。

  自拍照PS程度

  不超50%

  朋友圈“新规”:自拍照要把握尺度,美图秀秀修改程度要在50%以内,避免误会。

  PS达人说

  “现在这个年代,不用软件‘美颜’的人都OUT了!”家住奥体中心、今年26岁的李小姐看完“新规”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记者在李小姐的朋友圈里看到,她几乎每天都会发3至4次自拍照,且照片有明显的PS痕迹。

  李小姐承认,每次发自拍照前,她都会用美图软件磨皮、美白。她认为,把照片修美一点也不为过,“我觉得没有必要规定修饰的程度,修过了就当艺术照来看也行”。

  “看客”吐槽

  作为一名长期被美颜照刷屏的“看客”,家住南岸区南坪的80后赵先生则吐槽到,身边很多女性朋友,发的照片都是千篇一律的样子:锥子脸、大眼睛,有的人甚至是照片和本人相去甚远。

  “我觉得真实一点比较好。”赵先生说,修图也需要把握一种尺度,去除照片上的杂质、轻微调一下色是可以的,该修改的程度最好控制在20%以内。

  专家分析

  知名网络社会学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唐兴通:针对自拍设计的行为规范,背后体现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积极事物的一种向往。这种带有嘲讽调侃意味的规范,一方面带有娱乐的功能,同时也体现了社交生态中,双方对真实性的要求,太做作和太装的行为,都是不受欢迎的。

  发代购信息

  应缴“摊位费”

  朋友圈“新规”:在朋友圈海外代购、卖面膜的年底请自觉缴纳摊位费,或者给朋友发红包补偿。

  代购帮说

  渝北区26岁的蔡女士目前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去年年底,一向有生意头脑的她经营起了一家微店,主要销售手链、耳环等小饰品。蔡女士告诉记者,她几乎每天都会在微信和微博上发布产品信息,甚至私信一些关系很铁的朋友,要求对方“赏脸”购买,“光是好朋友就做了十多单生意”。当问及是否会影响朋友关系,蔡女士笑着表示:“肯定不会啊,如果对方介意,那可能关系本身就不好吧!”

  “看客”吐槽

  “算不上反感,总之印象分会大打折扣。”昨日下午,蔡女士的大学同窗杜红梅向记者表示,不久前,在蔡女士的强烈要求下,她选购了两条手链,“加上运费,一共花了60多元”。不过,让杜红梅“心塞”的是,“淘宝上同款产品竟然两块钱一条都能买到,真是好大一个坑”。碍于同窗的情面,杜红梅只能选择不了了之,“手链搁在办公室,没心情戴”。

  专家分析

  唐兴通:类似朋友圈内的“熟人经济”,实际上是在透支个人信用的行为。建立在社交基础上的熟人,一旦走向交易关系,朋友感情势必会弱化,长期广告刷屏容易引发好友反感,让长期累积起来的社会资本和尊严被轻易消费。

  评论应显诚意

  避免发表情

  朋友圈“新规”:评论应彰显诚意,避免单纯的笑脸等表情。典型评论案例如:小宝宝好可爱哦,你真是天生的衣服架子等。

  评论者说

  家住江北区五里店、今年34岁的卢清宇告诉记者,有时候,留言评论并非是想写个什么东西,只是觉得看过了,就强迫症式地发个状态,此时表情是最好的工具。卢先生还表示,“新规”中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评论确实应该有些诚意,但是也不用长篇大论地写很多内容,“我个人觉得,文字配上表情的方式,是合理的”。

  “看客”吐槽

  90后、家住九龙坡区白市驿的苏阳表示,“作为一个发心情的人,看到别人评论再回复,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尽管如此,但是也不赞同“新规”中所举的成功案例,那种评论的内容太过吹捧化,也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专家分析

  唐兴通:和面对面社交一样,虚拟社交也同样要求融入人的真实情感。这一条规范,实际上也反映出人们对“深社交”的需求,潜意识中希望与对方“走心式”的沟通。而简单回复,不仅起不到拉近距离的目的,偶尔甚至会引发一些矛盾。

  微调查

  朋友圈礼仪“新规”

  10人仅2人赞成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微信网友,他们对微信朋友圈礼仪“新规”的意见分成了三派,其中5人对此表示中立,3人反对,仅2人赞同。

  网友“铁战”告诉记者,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如果用一些条款来束缚,会失去社交软件的体验感。“我保持中立。”网友“daisy”则认为,“新规”中有些写得正确,有些又过于极端。而网友“小雨”是支持派,她表示,经常饱受刷屏之苦,而不少“新规”都是控制发消息的条数,感觉还挺科学。

  感谢以下网友参与调查:“朵朵”(中立)、“猫鼠大战”(反对)、“凉粉”(中立)、“teatimecys”(中立)、“铁战”(反对)、“小雨”(赞成)、“忧郁小帅”(赞成)、“Queen S.”(中立)、“南子大人”(反对)、“daisy”(中立)。

  声音

  网友自发编撰

  “新规”不具有权威性

  对于微信朋友圈礼仪规范的产生,唐兴通认为,这是网友自发进行编撰的,有些内容比较实用,且能够引起网友的热议,但有些内容太过极端,因此不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其实网友的这些行为,体现的是对虚拟社区的重视和关心,希望规则有序地在上面交流,而不是混乱无序”。

  昨日,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所长、资深心理咨询师邱驷则表示,朋友圈不仅是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是一个休闲和非正式的交流平台,它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满足朋友之前的心理沟通和交流需求,“一旦产生规范,反而会让原本轻松的交流严肃起来,不利于情感沟通”。
俺注册微信,就是用来看周围小姑娘的。嘿嘿。
我全部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