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校研究生逾百万 人数规模仅次于美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3:06:40
我国在校研究生逾百万 人数规模仅次于美国
--------------------------------------------------------------------------------

http://www.sina.com.cn 2005/07/26 10: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新生入学后,我国研究生在校数量将突破100万人,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这是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今天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的“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上透露的。
  吴启迪说,自1981年以来,我国共培养出11万余名博士、82万余名硕士,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大国。在物理、化学等学科,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教育部正在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记者:董洪亮)我国在校研究生逾百万 人数规模仅次于美国
--------------------------------------------------------------------------------

http://www.sina.com.cn 2005/07/26 10: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新生入学后,我国研究生在校数量将突破100万人,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这是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今天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的“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上透露的。
  吴启迪说,自1981年以来,我国共培养出11万余名博士、82万余名硕士,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大国。在物理、化学等学科,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教育部正在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记者:董洪亮)
好像现在我们国家每年培养的本科大学生是美国的4倍多。

这对提高国民的素质起很大的作用。另外,提醒大学生,不要再作什么天之骄子的美梦了,踏踏实实找工作干工作吧。
  转这个本意是当成了一个负面新闻的。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是科研水平赶上了人家?还是实验设备赶上了人家?这不是爱国不爱国的问题,跟人家本来就很难比,不承认不行。

  北方某高校,一个所里导师6人,博士15人,硕士40多人,还在扩招,实验室已经装不下,项目也没有那么多,很多人分到了老师的私人公司里。这就是“科研”?很多学生郁闷。

   今年的本科生到目前为止还有几十万人“失业”,到也不是找不到,有一些人月薪500(广州报道过),还有一些去夜总会工作……念书不见得就得比别人赚钱多,不过我们这“美国四倍的大学生”都到去夜总会等基层服务行业工作的程度了,他们能否学有所用?能否发挥出他们的专业特长?凭心而论!你觉得这是否合适?他们的父母付出那么大的辛苦,对他们这些老人来说是否合适?
  这是不是一种社会问题?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回答。

  没有那么多需要的岗位,没必要培养那么多人,资源浪费!

  还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也很重要,我时常听到一些粗口“是大学生有啥牛X?”,怎么感觉和街头骂架的差不多?这种人还不少。人家跟你也没仇,先懂得尊重别人。如果一个人学历高,自视轻高瞧不起周围的人,那他受到孤立是自作自受。如果人家没有这样,只因为学历高点,周围工作的人就对其进行排斥,那就是国人典型的特点之一,嫉妒,小人之心,而这样的人首先就把自己看低了。
  有时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会对一个问题有另一种看法。
[B]以下是引用[I]找人等我[/I]在2005-8-1 16:48:00的发言:[/B][BR]
  
  没有那么多需要的岗位,没必要培养那么多人,资源浪费!

  

我反对这一点,接收高等教育对人生的意义重大,绝对不是现在的工作如何如何的问题。社会是发展的,国家是发展的,如果大家都等着高级岗位产生了再学习再提高,那岗位肯定不是你的,而且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如何推动社会产生高级岗位?

接收高等教育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我甚至认为它是人生最大的一件大事,因为它可以影响你剩下的所有时间。
另外在中国,接收高等教育是穷人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家族命运的唯一道路。如果连这条路也没了,也变窄了,那社会矛盾会更尖锐。
我不认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就一定要在毕业的时候做上白领,甚至做上金领。为什么大学生就不能是蓝领呢?你规定一定是白领,谁又规定你一辈子是蓝领或白领?那种以为大学毕业就应该做什么什么官,就应该进什么什么肥水单位的思想都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过时思想。在以后的发展中这种思想将毫无市场,也不现实。
工作是可以换的,是可以升级或降级的,但是接收高等教育在人的一生里只有一次合适的机会(年龄特征,大脑生理特征决定的)。


改善国民素质,提高高等人才的比例,是我支持教育产业化的最重要原因。
毕业后又有多少人为了中国的重新崛起而留在国内默默无闻奋斗的呢?
  念大学,甚至继续向上读是应该的,这种人生体会应该有,也可以增加一些感受。
  从全民角度来说,扩招对国家、对民族是有一定好处的。但这个价钱是学生的父母来买单的,既然对国家好,那么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我把教育产业化与扩招看成两回事,刚才我们讨论是扩招。如果说扩招好,那么也行,就是教育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如果说产业化好,那么也好,应该控制招生数量,提高培养质量。两者取其一都是好事。

  说到“产业化”,产业讲究一个供需平衡和产品质量,现在是严重供大于求,计算机的每年100多万人,中国哪需要那么多程序员?关于“产品质量”,现在的本科生与20年前的比差距大了,学电的本科毕业连电阻都不认识(我毕业时也是),没办法,学校没有实践机会和实验设备。新浪考研专题里经常报两种信息:一种是考研高分“秘诀”,另一种是研究生太多导师见不到学生,学生没事干等等。没有培训能力,质量低,数量再大作用也有限。就像当年大炼钢铁……总之,这种教育的问题太多。

  楼上的楼上说的对,古代的“科举”是有可取之处,可是当年也没一科举就选出一百万个“举人”,五百万个“秀才”啊。我到是看到一些农民辛苦供孩子读书,毕业后不能有足够的收入回报家里,会很失落。

    毕业作的工作性质,只要能物尽其用就好,“蓝领”也有技术型的,苏州很多芯片厂就雇佣大学生蓝领,也能发挥他们在电子行业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但像夜总会,超市这类与工科没有多大的关系的地方工作,专业知识就被浪费了。楼上的楼上说的升职和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都是对个人来说的,从几百万人的宏观来说,当初选什么工作,80%的人会继续留在这个行业或这个层次上。领导和能人是少数,从大面看,肯定是这样。

  至于说毕业后找一个“肥水”的单位,话题比较复杂,说不清楚。 :)
[B]以下是引用[I]中共日本省长[/I]在2005-8-1 17:26:00的发言:[/B][BR]毕业后又有多少人为了中国的重新崛起而留在国内默默无闻奋斗的呢?


  我觉得奋斗有多种方式,直接的方式去军工企业或科研单位,参与一些产品或科研项目,这种贡献相对直接一些。也有间接的贡献,即使在任何一个私营公司,作本职工作,不偷税漏税,当好纳税人,也是一种贡献。

  人总会选不同的道路,即使出国的人,在国外赚了钱,之后资助中国的希望小学和慈善事业,作的贡献要比他当初不出国在国内平凡度过贡献大。关键是想不想,想总会有方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 19:07:24编辑过]
关键是目前中国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对科技很不重视,根本谈不上什么科技进步,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科研经费大多数集中在企业,因此,高知识人才可以得以致用,充分发挥效能
大学生到了这种企业就等于白白浪费青春,流同于普通人群,这既是企业效率不高的原因,也是大学生难找工作的原因,中国只有把企业做大,比如象韩国那样才有前途
有量无质,人家一个导师才带几个学生,偶们的导师一个人带二三十个的都有
也不知这么多研究生都研究出什么来了
人均比例远不如美国啊
中国13亿人口,从比率来看还有很大差距~~~~~~~
  1000亿投资可以建奥运场馆,2000亿投资可以搞奥运主办城市的基础设计建设,每年公款吃饭可以吃掉1000亿,国外最新型轿车可以出现在县市一级的机关大院里,就没有钱来搞教育?说不过去啊。

  如果国家财政实在“承担”不了大面积的高等教育,那就不必大跃进,可以适度发展,每年扩招8-10%左右是个完全可以承受的标准,而不需要30-40%的成倍增长。不是有个词叫“协调发展”?

  另外rainwolf,有个问题需要说明,“教育部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
http://www.edu.ganyu.org/news/shownews.asp?key=8256
  当然他那么说,却没有那么作。
  你既然比较倾向“产业化”、“商品化”,那么也好,“商品”就要讲质量,消费者是上帝,既然家长花钱给学校了,学校和教育部门就应该提供良好的设备和培养质量,否则就是失败的。
  还是有问题。
中国的教育垃圾到底了,与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如进行教育改革。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有哪个国家是靠教育赚钱的,恩恩,还真是有中国特色啊。
导师少,学生多是有历史原因的,现在各个大学都存在老教授退休,中青年骨干缺乏的情况,这就是因为我国过去把高等教育当作精英教育以及文革废除高等教育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