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原创』无托枪抛壳和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2:08:00
      无托枪抛壳和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某种程度上,可用于在95基础上进行改型)。


  可能许多人看到下面大段的文字就晕了,也没有细看。现在简化一下说明:以F2000为参考,变化是:
  (1)、相比F2000,将F2000将弹壳送到抛壳导管的摇臂用拨弹器替代,但弹壳运动方向是横向向右斜上方运动到抛壳管,而不是象F2000那样前向上运动到抛壳管。
  (2)、抛壳导管相比F2000,从95抛壳口延伸到扳机上方。
  (3)、依赖象95那样枪机框上突起,直接将弹壳向右前上方抛出枪外,抛壳导管内只有一个未抛弹壳。具体事项方法参看下面详细描述。

  相比F2000最大的优点:主动将弹壳抛出枪外,而不是依赖多个弹壳将前面的弹壳挤出枪外,拉动两次枪机柄,就可以将弹壳完全抛出。体积更小,更实用。



  声明:本方案中,关于抛壳问题的解决,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可以申请专利的,因为完全满足专利申请的要求:创新性、实用性、新颖性。但考虑本人不是兵器行业人员,而申请发明专利也需要2年时间,涉及到国防专利还需要专门的专利代理机构,所以不作此想。在网上将方案公开,供枪械研究机构、产品生产厂和在校学生参考,也供大家参考和批评指正。(另,不知道岩石机枪的结构是否与我的方案原理相同,上述说法有些托大,如果是这样,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方案的提出,原因是95已经有10年的历史,无托枪在世界各地也广泛应用,但无托结构从提出的开始,就毁誉参半。各网站论坛上都有讨论,在《轻兵器》杂志上也有评论。虽然各网站、杂志上的对无托枪的问题各有说法,但有些说法只是现象的罗列,没有从系统设计角度来考虑问题,本人认为,无托结构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四个:   

  1、 抛壳问题:抛壳是造成无托结构为人诟病的首要原因,典型说法“左撇子不要脸”。
  2、  拉机柄和瞄准具布置问题:高提把,安装光学瞄具后暴头。
  3、  机枪弹鼓问题:偏置弹鼓实中心偏离枪管轴线,体积大,不利于携带,握持射击费劲。
  4、  拼刺问题。枪短,后面不好握持,不利于拼刺。

  本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先讨论后面三个问题,抛壳问题是重头戏,放在最后讨论。

  1、 拉机柄和瞄准具布置问题:
  这个比较简单,现成的G36拉机柄,M16活动T型拉机柄就可以解决,都能方便左右手来实用。本人提出一个“Y”型拉机柄结构,即将95的拉机柄换成一个“Y”型结构,这样,拉机柄本身伸出的角度可根据需要来设置,同时将拉机柄设计成活动的。这样,提把高度可降低,就安装皮卡汀尼导轨和瞄具。

  2、 机枪弹鼓问题(本人这个方案可能并不现实,放在这儿只是供大家参考):
  借鉴一下C-MAG弹鼓,C-MAG可用于AUG上,看样子还比较协调。95系列应该也可以用,但握小握把的手臂,要放在弹鼓下边,调整好结构,或许不影响贴腮。本人设想的弹鼓外观与C-MAG相似,但内部结构不同。内部结构用螺旋导槽来容纳枪弹,枪弹单排排列(是不是类似于PPS用的弹鼓?),靠涡形弹簧驱动。拨弹方式是在半径方向上设置一个拨弹零件,能够沿着半径方向运动。当涡形弹簧转动时,拨弹零件推动子弹运动。左右两个弹鼓间通过齿轮结构来保证同步。由于螺旋形结构弹鼓体积利用率比较高,或许体积会更小,从而能够方便握持和使用。

  3、 拼刺问题(拼刺现在战争用的很少了,本人的方案只是一个构思,供大家参考)。
  对于不便于后面手握持的问题,我们知道机枪上有肩托,我们可以将该肩托放大,并能够象MP7的前握把那样锁定,这样,拼刺时就能够握持了。这个方案只是供大家参考,其实,实在没有必要为拼刺增加一个没有多大用处的东西。

  4、 关于抛壳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时本人提出的方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可以说,无托最大的缺点,就是抛壳的缺点。除了比利时的F2000和俄罗斯的A91M外,其他的无托枪都面临无法进行左侧射击的问题。虽然有些无托枪可以变换抛壳口,但需要时间,而且并不实用。即使是F2000和A91M,也并不是很好或者不适合中国国情。
F2000的主要问题:F2000将抛壳口放在枪管上方,而将导气管挤到了左边,抛壳时,抛壳管中要容纳多个弹壳,有可能造成弹壳卡在管里的可能(虽然可能性很小,但如果是连续两个哑火弹先后排列,就可能出现后面子弹弹头卡在前面弹壳底部的可能);哑火弹在抛壳管里的时间比较长,靠近高温枪管的话,会造成子弹意外燃烧的危险;另外,拉机柄只能在左,并不方便两手操作。

  A91M的主要问题:握把与枪成90°,人机功效不是很好;弹壳转弯太大,也会有多个弹壳容纳在导管里的问题;向下抛壳,弹壳抛得离人太近,掉到脚上、腿上的可能性增加,使得夏季使用会带来一些问题。

  对于无托枪来讲,象F2000和A91M那样,将弹壳向前传送到合适位置进行抛壳,应该是无托枪抛壳的解决办法。本人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是这样,有抛壳导管,但抛壳导管只容纳一个弹壳,抛壳位置更合理,也更远。具体方案如下(为了便于说明,以95步枪为参考说明具体实现方法):
  结构:在枪上增加抛壳导管,增加拨弹壳器,在枪机框上,增加一个可转动的抛壳突起和两个固定的突起。

  (1)、抛壳导管结构和布置:
  抛壳导管位于导气管的右边,与导气管平行,从现有95抛壳口延伸到握把前上方。在抛壳导管入口,设有弹簧片,当弹壳被送进抛壳导管时,防止弹壳返回枪内。在抛壳导管出口,有一个斜面,当抛壳时,通过该斜面引导,弹壳向右侧前方抛出。在抛壳导管靠导气管一侧,开有两个槽,一个槽(抛壳导槽):抛壳突起通过该槽将弹壳从抛壳导管抛出;另外一个槽(非抛壳导槽),枪机框向后运动时,容纳抛壳突起,防止将弹壳向后推动;两个槽的两端用弧形斜面槽连接。在抛壳导管中间,设置象洗衣机进水管接头的弹簧卡口,当弹壳被推向前方时,防止弹壳向后运动。

  (2)拨弹壳器结构和布置:
  拨弹壳器位于枪管后边一点,其上设有螺旋导槽。当枪机框向后运动到将弹壳拉出枪膛的位置时,枪机框上拨弹固定突起进入螺旋导槽,推动拨弹壳器转动,将弹壳推到抛壳导管。当枪机框向前运动时,固定突起推动拨弹壳器复位。

  (3)、枪机框上固定突起和可转动抛壳突起位置和布置:
  一个固定突起主要用于推动拨弹壳器(拨弹突起),位置确定并不复杂,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另外一个固定突起位于类似03式步枪拉机柄的位置(推弹突起),用于将弹壳在抛壳导管内向前推动。
  可转动抛壳突起位于95拉机柄后边一点的位置,能够绕这枪机框前面部分的轴转动(95枪机框拉机柄附近是一个圆管)。当枪没有击发时,该突起位于非抛壳导槽,枪击发后,枪机框向后运动,当枪机框运动到位时,该抛壳突起在抛壳管后面的弧面导槽的引导下,转动到抛壳导槽。枪机框向前运动时,该突起推动子弹抛出到枪外。枪机框向前运动到位后,该突起在抛壳导管前面弧面导槽的引导下,转动到非抛壳导槽。

  抛壳的实现过程(前面已经讲了一些,下面综合来看一下):

  枪在击发时,枪机框前面的可转动突起位于非抛壳导槽。枪击发后,枪机框后退,通过枪机框上的螺旋导槽推动枪机转动,解锁,然后继续后退。枪机抛壳钩拉动弹壳向后,退膛。当弹壳完全被拉出弹膛后,枪机框上拨弹突起推动拨弹壳器,将弹壳拨到抛壳导管。当枪机框后座到位后,可转动突起在抛壳导管后面弧形导槽的引导下,运动到抛壳导槽。在复进簧的作用下,枪机框向前运动,从弹匣里拨一发子弹入膛,同时,推弹突起推动弹壳在抛壳导管里向前运动,拨弹突起推动拨弹壳器复位,可转动突起推动上一发子弹的弹壳,将其抛出枪外。枪机框也推动枪机旋转,进入锁定位置,可转动突起在抛壳导管前面的弧形导槽的作用下,运动到非抛壳导槽。

    文字描述实在太费劲,还是上个示意图。

    该抛壳事实上是要经过两次射击后,才将第一发子弹的弹壳抛出枪,即枪击发后,在拨弹壳器作用下,进入抛壳导管,然后在枪机框上推弹突起的作用下,弹壳到达可转动抛壳突起能够抛壳的位置,当第二发子弹击发后,枪机框向前运动时,可转动抛壳突起将第一发子弹的弹壳抛出去,枪机框将第二发的弹壳送到可抛壳位置,依次类推。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整个结构比较简单;抛壳导管里只保留一个弹壳,不会出现弹壳互相卡住的情况;当出现哑火时,拉动拉机柄,哑火弹就被送的抛壳位置,然后下一发子弹击发后,就可将哑火弹抛出,减少了哑火弹在高温环境下的时间;在枪械分解和排故时,只要拉动两下拉机柄,就可退出子弹。另外,抛壳口的位置会位于扳机上方,并且可沿着枪管轴线向右上方抛出,不会影响自己,并将对友邻战友的影响将到最低。可方便左右手射击。整个枪上的体积增加不大,更紧凑。在某种程度上,在95基础上可以改进就可以方便实现。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5-8-2 20:50:56编辑过]
无托枪抛壳和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某种程度上,可用于在95基础上进行改型)。


  可能许多人看到下面大段的文字就晕了,也没有细看。现在简化一下说明:以F2000为参考,变化是:
  (1)、相比F2000,将F2000将弹壳送到抛壳导管的摇臂用拨弹器替代,但弹壳运动方向是横向向右斜上方运动到抛壳管,而不是象F2000那样前向上运动到抛壳管。
  (2)、抛壳导管相比F2000,从95抛壳口延伸到扳机上方。
  (3)、依赖象95那样枪机框上突起,直接将弹壳向右前上方抛出枪外,抛壳导管内只有一个未抛弹壳。具体事项方法参看下面详细描述。

  相比F2000最大的优点:主动将弹壳抛出枪外,而不是依赖多个弹壳将前面的弹壳挤出枪外,拉动两次枪机柄,就可以将弹壳完全抛出。体积更小,更实用。



  声明:本方案中,关于抛壳问题的解决,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可以申请专利的,因为完全满足专利申请的要求:创新性、实用性、新颖性。但考虑本人不是兵器行业人员,而申请发明专利也需要2年时间,涉及到国防专利还需要专门的专利代理机构,所以不作此想。在网上将方案公开,供枪械研究机构、产品生产厂和在校学生参考,也供大家参考和批评指正。(另,不知道岩石机枪的结构是否与我的方案原理相同,上述说法有些托大,如果是这样,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方案的提出,原因是95已经有10年的历史,无托枪在世界各地也广泛应用,但无托结构从提出的开始,就毁誉参半。各网站论坛上都有讨论,在《轻兵器》杂志上也有评论。虽然各网站、杂志上的对无托枪的问题各有说法,但有些说法只是现象的罗列,没有从系统设计角度来考虑问题,本人认为,无托结构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四个:   

  1、 抛壳问题:抛壳是造成无托结构为人诟病的首要原因,典型说法“左撇子不要脸”。
  2、  拉机柄和瞄准具布置问题:高提把,安装光学瞄具后暴头。
  3、  机枪弹鼓问题:偏置弹鼓实中心偏离枪管轴线,体积大,不利于携带,握持射击费劲。
  4、  拼刺问题。枪短,后面不好握持,不利于拼刺。

  本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先讨论后面三个问题,抛壳问题是重头戏,放在最后讨论。

  1、 拉机柄和瞄准具布置问题:
  这个比较简单,现成的G36拉机柄,M16活动T型拉机柄就可以解决,都能方便左右手来实用。本人提出一个“Y”型拉机柄结构,即将95的拉机柄换成一个“Y”型结构,这样,拉机柄本身伸出的角度可根据需要来设置,同时将拉机柄设计成活动的。这样,提把高度可降低,就安装皮卡汀尼导轨和瞄具。

  2、 机枪弹鼓问题(本人这个方案可能并不现实,放在这儿只是供大家参考):
  借鉴一下C-MAG弹鼓,C-MAG可用于AUG上,看样子还比较协调。95系列应该也可以用,但握小握把的手臂,要放在弹鼓下边,调整好结构,或许不影响贴腮。本人设想的弹鼓外观与C-MAG相似,但内部结构不同。内部结构用螺旋导槽来容纳枪弹,枪弹单排排列(是不是类似于PPS用的弹鼓?),靠涡形弹簧驱动。拨弹方式是在半径方向上设置一个拨弹零件,能够沿着半径方向运动。当涡形弹簧转动时,拨弹零件推动子弹运动。左右两个弹鼓间通过齿轮结构来保证同步。由于螺旋形结构弹鼓体积利用率比较高,或许体积会更小,从而能够方便握持和使用。

  3、 拼刺问题(拼刺现在战争用的很少了,本人的方案只是一个构思,供大家参考)。
  对于不便于后面手握持的问题,我们知道机枪上有肩托,我们可以将该肩托放大,并能够象MP7的前握把那样锁定,这样,拼刺时就能够握持了。这个方案只是供大家参考,其实,实在没有必要为拼刺增加一个没有多大用处的东西。

  4、 关于抛壳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时本人提出的方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可以说,无托最大的缺点,就是抛壳的缺点。除了比利时的F2000和俄罗斯的A91M外,其他的无托枪都面临无法进行左侧射击的问题。虽然有些无托枪可以变换抛壳口,但需要时间,而且并不实用。即使是F2000和A91M,也并不是很好或者不适合中国国情。
F2000的主要问题:F2000将抛壳口放在枪管上方,而将导气管挤到了左边,抛壳时,抛壳管中要容纳多个弹壳,有可能造成弹壳卡在管里的可能(虽然可能性很小,但如果是连续两个哑火弹先后排列,就可能出现后面子弹弹头卡在前面弹壳底部的可能);哑火弹在抛壳管里的时间比较长,靠近高温枪管的话,会造成子弹意外燃烧的危险;另外,拉机柄只能在左,并不方便两手操作。

  A91M的主要问题:握把与枪成90°,人机功效不是很好;弹壳转弯太大,也会有多个弹壳容纳在导管里的问题;向下抛壳,弹壳抛得离人太近,掉到脚上、腿上的可能性增加,使得夏季使用会带来一些问题。

  对于无托枪来讲,象F2000和A91M那样,将弹壳向前传送到合适位置进行抛壳,应该是无托枪抛壳的解决办法。本人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是这样,有抛壳导管,但抛壳导管只容纳一个弹壳,抛壳位置更合理,也更远。具体方案如下(为了便于说明,以95步枪为参考说明具体实现方法):
  结构:在枪上增加抛壳导管,增加拨弹壳器,在枪机框上,增加一个可转动的抛壳突起和两个固定的突起。

  (1)、抛壳导管结构和布置:
  抛壳导管位于导气管的右边,与导气管平行,从现有95抛壳口延伸到握把前上方。在抛壳导管入口,设有弹簧片,当弹壳被送进抛壳导管时,防止弹壳返回枪内。在抛壳导管出口,有一个斜面,当抛壳时,通过该斜面引导,弹壳向右侧前方抛出。在抛壳导管靠导气管一侧,开有两个槽,一个槽(抛壳导槽):抛壳突起通过该槽将弹壳从抛壳导管抛出;另外一个槽(非抛壳导槽),枪机框向后运动时,容纳抛壳突起,防止将弹壳向后推动;两个槽的两端用弧形斜面槽连接。在抛壳导管中间,设置象洗衣机进水管接头的弹簧卡口,当弹壳被推向前方时,防止弹壳向后运动。

  (2)拨弹壳器结构和布置:
  拨弹壳器位于枪管后边一点,其上设有螺旋导槽。当枪机框向后运动到将弹壳拉出枪膛的位置时,枪机框上拨弹固定突起进入螺旋导槽,推动拨弹壳器转动,将弹壳推到抛壳导管。当枪机框向前运动时,固定突起推动拨弹壳器复位。

  (3)、枪机框上固定突起和可转动抛壳突起位置和布置:
  一个固定突起主要用于推动拨弹壳器(拨弹突起),位置确定并不复杂,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另外一个固定突起位于类似03式步枪拉机柄的位置(推弹突起),用于将弹壳在抛壳导管内向前推动。
  可转动抛壳突起位于95拉机柄后边一点的位置,能够绕这枪机框前面部分的轴转动(95枪机框拉机柄附近是一个圆管)。当枪没有击发时,该突起位于非抛壳导槽,枪击发后,枪机框向后运动,当枪机框运动到位时,该抛壳突起在抛壳管后面的弧面导槽的引导下,转动到抛壳导槽。枪机框向前运动时,该突起推动子弹抛出到枪外。枪机框向前运动到位后,该突起在抛壳导管前面弧面导槽的引导下,转动到非抛壳导槽。

  抛壳的实现过程(前面已经讲了一些,下面综合来看一下):

  枪在击发时,枪机框前面的可转动突起位于非抛壳导槽。枪击发后,枪机框后退,通过枪机框上的螺旋导槽推动枪机转动,解锁,然后继续后退。枪机抛壳钩拉动弹壳向后,退膛。当弹壳完全被拉出弹膛后,枪机框上拨弹突起推动拨弹壳器,将弹壳拨到抛壳导管。当枪机框后座到位后,可转动突起在抛壳导管后面弧形导槽的引导下,运动到抛壳导槽。在复进簧的作用下,枪机框向前运动,从弹匣里拨一发子弹入膛,同时,推弹突起推动弹壳在抛壳导管里向前运动,拨弹突起推动拨弹壳器复位,可转动突起推动上一发子弹的弹壳,将其抛出枪外。枪机框也推动枪机旋转,进入锁定位置,可转动突起在抛壳导管前面的弧形导槽的作用下,运动到非抛壳导槽。

    文字描述实在太费劲,还是上个示意图。

    该抛壳事实上是要经过两次射击后,才将第一发子弹的弹壳抛出枪,即枪击发后,在拨弹壳器作用下,进入抛壳导管,然后在枪机框上推弹突起的作用下,弹壳到达可转动抛壳突起能够抛壳的位置,当第二发子弹击发后,枪机框向前运动时,可转动抛壳突起将第一发子弹的弹壳抛出去,枪机框将第二发的弹壳送到可抛壳位置,依次类推。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整个结构比较简单;抛壳导管里只保留一个弹壳,不会出现弹壳互相卡住的情况;当出现哑火时,拉动拉机柄,哑火弹就被送的抛壳位置,然后下一发子弹击发后,就可将哑火弹抛出,减少了哑火弹在高温环境下的时间;在枪械分解和排故时,只要拉动两下拉机柄,就可退出子弹。另外,抛壳口的位置会位于扳机上方,并且可沿着枪管轴线向右上方抛出,不会影响自己,并将对友邻战友的影响将到最低。可方便左右手射击。整个枪上的体积增加不大,更紧凑。在某种程度上,在95基础上可以改进就可以方便实现。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5-8-2 20:50:56编辑过]
大家有什么建议,意见或着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
支持原创。
强,有见解,受精了!对于中国无托枪抛壳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定作一批左抛壳的枪给军方,另外我认为无托枪抛壳的问题可以用轮转式手枪的供弹方式解决!
谢谢版主。还是没有多少人回复啊。
各位,可能上面大段文字描述不大清楚,所以在前面增加了一些描述。大家可以看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 20:52:42编辑过]
谢谢新侨联委员.
南非CR-21步枪右侧抛壳孔的上方和后方有反射板,确保射击时弹壳向枪托下方抛出不飞散。


老伞兵:你好!
    但估计南非的CR-21可能还是不能左边贴腮射击,不方便左撇子使用和某些情况下左手射击。
进一步简化抛壳系统:
    前面方案里,抛壳导管上有两个导槽,枪机框上有一个可转动突起。现在将这两部分简化,抛壳导管上只开一个槽,枪机框上可转动突起用固定突起来替代,该固定突起只在抛壳导管里的导槽里运动。
    为了防止枪机后座时,该固定突起将弹壳拨到后面而无法将弹壳抛出,在抛壳导管里的防后退的类似洗衣机进水管的圆形弹簧用弹簧片来替代,该弹簧片功能类似于弹匣里的弹簧(功能,在枪机后退时,子弹被枪机压到弹匣里可以将子弹再次推到弹匣口),即当枪机后退时,弹簧片一方面限制弹壳向后运动,另一方面又可以被弹壳压缩,能够为枪机框上突起让开空间,不影响枪机框后座。当枪机框上突起不与弹壳接触时,可以将弹壳弹回,使得枪机框向前运动时,枪机框上突起可以推动弹壳向前抛出。
    进一步简化方案:前面方案中,弹壳是在抛壳导管里经过两次推动再抛出枪外,这样的好处是抛壳导管的出口可以靠前,更方便左右手使用。但如果枪机运动距离长的话,不用两次抛壳,一次就可以抛出枪外,弹壳也不在抛壳导管里停留,可进一步简化结构。
   另外,从上述思路来猜测从A91M的结构:估计A91M结构上抛壳导管在枪管的右下方,该导管附近应该也有类似的抛壳突起或者推杆,能够将弹壳推到握把附近,实现转向后再抛出,抛壳导管里有可能没有弹壳或者只有一个弹壳。结构也不复杂,也提供了直接的抛壳力,可靠性也比较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8 23:01:17编辑过]
==老伞兵的建议甚好,不过仍然存在左右手不能互换的问题啊[em06][em06][em06]
[B]以下是引用[I]davyleopard[/I]在2005-8-8 15:59:00的发言:[/B][BR]   ==老伞兵的建议甚好,不过仍然存在左右手不能互换的问题啊[em06][em06][em06]


有一个稍朝下的由档弹板引申、加长而来的“烟囱”给罩着,就足以满足几千分之一概率的临时性的换手射击的要求了。枪械不可能满足所有的要求,但只要能满足绝大部分人和绝大部分情况的要求,就很不错了。
==实际生活中,国内是有很多左手的,不过从小就被强行改右手而已。国外更多,不过人家不改而已。
   ==老大所言有道理!不过,巷战中左右互换的情况也是有的,只是不多就是。
[B]以下是引用[I]davyleopard[/I]在2005-8-9 9:10:00的发言:[/B][BR]   ==实际生活中,国内是有很多左手的,不过从小就被强行改右手而已。国外更多,不过人家不改而已。
   ==老大所言有道理!不过,巷战中左右互换的情况也是有的,只是不多就是。


在我军,左撇子的情况只有几万分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部队的条令、条例的各类要求、所有的武器、装备、工具等使用情况…………全都是为右撇子设定的。

另外,每年部队招兵体检时,野战部队就比较注意挑这点,以免到时候战术动作等等难得训练,左撇子的大都会给涮下来(这点当然是不会明说的)。而机关、后勤单位就不太注重这些了。

所以,千万不要拿左撇子或换手射击当个“正事”,那顶多只有几万分之一的概率而已。
老伞兵:
    关于针对无托枪的一个主要缺点,就是无法左边贴腮射击,这里有不便于左撇子使用的问题,还有特殊情况下用左手射击的问题。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来解决为好。
再仔细考虑了整个抛壳的实现过程,目前最大的困难感觉在如何将弹壳送的抛壳管的过程。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弹壳被拉壳钩拉出弹膛后,面临的是一个比较开阔的空间,如何保证弹壳可靠地送到抛壳导管,就成了大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在与“不玩CS的T”讨论A91M的抛壳的帖子里,我提出了三个方案,即类似于F2000的方案、拨弹壳器方案和直接抛进抛壳导管里的方案,其中,直接抛壳进入抛壳导管可靠性难以保证,不再采用,其他两个方案,仔细分析后,感觉还是类似F2000的可靠性和结构简单性上要好一些。具体分析如下:
1、类似F2000的的结构:
   大家在关于A91M抛壳的帖子中,我的类似F2000的方案其实是受F2000结构的启发,结构是直接将抛壳导管偏转(抛壳导管后面部分与前面部分是通过铰链连接)到F2000摇臂位置,相当与直接搭了个斜面管道,将弹壳引导到抛壳导管里。抛壳导管的开口斜的,成椭圆形,靠枪机框组件驱动转动。
   可靠性分析:抛壳过程中,弹壳在运动过程中,基本不存在自由运动的过程,都能被其他零件可靠地控制。在枪机后退和前进过程中,由拉壳钩将弹壳固定在枪机上运动,在抛壳时,由枪机将弹壳送到抛壳导管,然后抛壳导管偏转,所以,可靠性比较高。
    结构与F2000对比:
    不同点:(1)F2000摇臂结构的转动轴远离抛壳导管,我的方案转动部分本身就是抛壳导管的一部分;(2)、F2000的摇壁结构要靠一个专门的推杆实现向前和向上推弹,我的方案靠枪机框上固定的突起来实现,结构相对简单。总的说来,与F2000原理类似,结构要简单些,体积要小一些,构想是借鉴了F2000原理。
2、拨弹壳器方案
    拨弹壳器的方案是在当枪机后退并将弹壳拉出弹膛后,枪机框上突起推动拨弹壳器转动,拨动弹壳运动到抛壳导管。这个过程表述简单,但实现起来就不容易了,尤其是考虑到可靠性方面。
    在上述拨弹过程中,枪机是在向后运动,这样的话,弹壳就有向后运动的速度,如果没有措施保证弹壳停止后退,那将不能可靠实现拨壳,所以,拨弹壳器必须能够阻止弹壳后退。不过,通过更改枪机头的设计和拨弹壳器的设计,在拨弹壳器上设置类似于固定抛壳挺的结构,可以阻止弹壳继续后退,但又带来新问题,即弹壳可能会被撞击而弹开,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想出关于这个方案的更好的详细结构设计。
   
    总的来说,第一个方案更可靠和简单,更实用一些。
[B]以下是引用[I]TSQ[/I]在2005-8-8 9:50:00的发言:[/B][BR]进一步简化抛壳系统~~~~~。


     ==老大,您的设计,会不会让枪变得粗大一倍!?

        重量和体积,可能变化好大的说?[em04]
不会的,合适的时间,我会发图上来。
==择日不如撞日,老大您现在就贴上来吧[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我的电脑硬盘坏了,正等着换呢,还要重装PROE,另外,对于95步枪的许多详细的结构参数都不是很清楚,从网络上也获取不到,只能目测加推导获得,所以现在没有图。
[B]以下是引用[I]TSQ[/I]在2005-8-9 15:14:00的发言:[/B][BR]老伞兵:
    关于针对无托枪的一个主要缺点,就是无法左边贴腮射击,这里有不便于左撇子使用的问题,还有特殊情况下用左手射击的问题。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来解决为好。


黄下流先生友情提示[em07]:

其实呢,瑞典在AK5上就有类似的城市战装置。只是太大了,不那么好看。人家考虑的主要不是换手,而是贴墙射击时防止弹壳在墙上反弹到面上用的。(瑞典的“土法上马”?)

对了。M16也有这种现成装置,是在直升机上通过门舱向外射击时用的。比瑞典那个小巧得多了。

无托枪用这样的小零件改动一下,完全可以满足临时性的换手射击要求。


==老伞兵,呵呵,看来你真的是个老步兵。
  ==俺家老爷子,越战前才离开部队,三十年军龄。到了今天还觉得自动步枪浪费子弹。[em06]   俺的小堂弟,当兵当到连长,摸到95不会操枪。[em06]

  ==俺N年前军训用56半,听到教官个个说它好;
    俺工作了去靶场玩81,听到刚退役的人个个说81比95好;
    俺最近碰到的小兵,好象听说95用得挺好,81用得很不爽[em06]
老伞兵,你应该没用过95吧?老兵都有老习惯,也许你多用几种枪,感觉就大大不同鸟[em07][em07][em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