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100]“郑州舰舱门被海浪冲开”究竟咋回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9:58:46
央视春节期间对2014年底解放军海军西太平洋大演习进行了追述报道,一个片段引发了网民的热议。
2014年底,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集结西太平洋,展开海军史上最大规模军事演习训练。视频显示,新服役不久的151号郑州舰(052C型驱逐舰)在训练中,船舰舱门被海浪冲开,两名舰员用身体去堵门,被海浪瞬间打翻在甲板上,一名舰员(实为军官)被当场打晕,身受重伤。


一个大浪就把军舰通往外边的舱门冲开了,军舰大进水引发险情?这得是多大的设计/制造/管理问题啊!這要是打仗,別人一炮未发,自己的船就先被一个浪击沉了?
自然,在广大网民看来,这简直是爆炸性的轰动新闻。恶评如潮是很自然的,难道还能给好评么?
解放军海军的装备水平、人员素质被喷了个遍,几千吨的军舰是纸糊的?关键的舱门一个大浪就吹开了?是这样么?
我们来逐段看一下报道:052C型驱逐舰郑州舰在训练中遇大浪,位于舰尾的一个设备舱门被猛烈的海浪冲开,船内进水。


1、进水的部位究竟是什么地方?
首先要搞清楚,进水的部位在舰尾,这里位于直升机甲板以下,但又在水线以上部位。


是各种水下拖体投放-回收的操作区域,包括拖曳声纳、变深声纳、鱼雷诱饵等。同时,还负责撇系-回收舰船停靠码头系泊时固定的缆绳。一般通称为系缆区。

(这张网图的标注其实有误,不纠正了)
先来看解放军海军90年代建造的一些军舰。


如112号哈尔滨舰(上)。

还有167号深圳舰(上)。


以及数量很多的所谓“江卫级”护卫舰(上)。


这里有一个发展过程,本来军舰在舰体上是设置成一层露天全通甲板,在尾部主炮之后,就基本是开放的区域,常用来集合、吸烟、散步,尾部系缆、尾锚、还有以前的深弹及水雷投放区等也设置在这里。
上层连续的露天全通甲板通常称为干舷甲板,其上所有的露天开口设有永久性的封闭装置,其下在船侧的所有开口设有永久性的水密封闭装置,也就是说,干舷甲板下都是水密舱。


但后来随着舰载直升机的出现和多用途化,中小型战斗舰艇搭载直升机成了时代潮流。而为便利直升机着舰需要,往往要在尾部设置完整的直升机甲板和机库,这样的代价是不但取消了尾炮,还挤占了系缆区。


但系缆和声呐布放作业仍是必须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舰船设计师把这个区域塞到了直升机甲板之下。设计了开放式结构的作业区。这样一来,分划出水密区与非水密区的干舷甲板也变得不连续了。


如图所示。系缆作业区以下和之前的舰体区域才是水密区。
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按历史传承,本来就是开敞的“湿甲板”(学名,允许海水上浪的开放地带)、工作甲板、非水密区。海上大风浪航行,甲板上浪很正常。
作业的时候这地方也是开敞着的,一般海况下这个位置也不会上浪,当然作业对海况有要求,超过一定的海况就不能作业,同时这一区域也会上浪进水。


从结构看,原先侧面和尾部都仍是开放的,外面的支撑结构之间露空,这样一上浪就会进水,不过上浪后排水也容易。
而且进水乃至灌满水也不要紧,这里那些绞缆机都具备抗淹没功能

2、几个门都漏光漏水是怎么回事
但总的来说这里是“湿甲板”,属于人员活动非安全区,环境恶劣,也不利于雷达隐身,遂逐渐改为准封闭式设计。


就像这样,像112号哈尔滨舰尾舱在大改后由开放式改装成准闭式,只剩下声呐布放孔、诱饵投放口和观察窗,观察窗也具备了遮挡。


像151号郑州舰仍延续了这样的设计(多了两侧的登舰舱门),就是为了减小信号特征,改善隐身性能而已。
当然,很多细心的网民会发现,视频里这些“设备舱门”不但被大浪冲开,甚至在被大浪冲开之前,就是明晃晃地露着一圈光!根本不防水啊!


这是脑残设计还是偷工减料?
应该说,设计师和电焊工都算不上“脑残”。
按传统,这块工作区本来就是全露天的,由历史演进和隐身要求才一步步变成了舱室,这类舱室根本不需要建成水密舱,进水了乃至灌满水了影响也不大。


具体这里是一个什么窗子呢?是系缆观察窗(也称带缆窗)。这样的窗子左右舷还有两个,都是非水密,露着缝


所谓的“设备舱门”,其实就是一个遮掩盖而已。这个区域是非水密区,因此门只有一个紧固夹扣本不算大问题。(哪怕这里只留开口不装门也是可以的)。


严格的说,这个“门”,称之为盖子可能更准确。因为连密闭的橡胶边条都没有。

3、排水不畅是怎么回事

那么这个舱就是可以这样大开门户任由风吹进来浪打进来?
是的。
当然,既然是非风雨密闭区,上浪就是必然的,就应当有常备排水措施。
首先,这个甲板区域有导缆孔等空隙,大量积水是留不住的。对于少量积水,也设有数个污水井,设计上甲板稍微向污水井倾斜,积水将通过疏排水管路排向舱底水系统。


注意看图上的红箭头所指。



小结:这个区域是水线以上的工作甲板,为了隐身效果才建成了舱室,不需要建成水密舱,进水了影响也不大,而且设计时就留有排水孔

4、“抢险2小时”是怎么回事

网民们肯定会发问了。那么,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为什么郑州舰还动员20多人,连黄脸盆都用上了,拼命的淘啊淘,大动干戈干什么呢?
还有,舰长不是说了么?“自由液面”很危险。你懂还是他懂啊?
呵呵,呵呵。
一言以蔽之,别说是非水密区了,哪怕是水密区。6000吨级的驱逐舰进这点水,连潜水泵都用不上,算什么事故。现代军舰的破舱稳性设计要求,至少相邻两个大水密舱灌满近千吨水都不会沉。(一般会划分为六到七个水密隔舱区)
这一丁点水能危害到船只稳定性?这块开放区域哪怕就是被顺浪倒灌满了,也都影响不到舰船的完整稳性,更遑论破舱稳性。
更何况,这离被“灌满”都还差得远呢,也就是一滩积水而已,因为舰体晃来晃去,积水一时没能完全顺利的下到污水井里,这本都是在设计范畴和预料中的事。
再呵呵。


说白了,这就不是技术问题了,这属于心理和管理艺术范畴。
要知道,在这已经有水兵不慎受伤了,不是事儿这也变成了个事儿。是事儿,领导就自然要求彻底干净地给摆平了。


再说,把这块有惊无险(实际上连惊都很难谈得上)的情况,变成一个损管的实战演练,这不正好是演习嘛?叫来20多个正好岗位没事的水兵,练习用损管木(留心下学名吧,不是什么破木头)顶住舱门,运动一下没什么不好的。


还有,别忘了,大家知晓的一切都是透过记者的摄影机镜头看到的。船上不是正好还有随军记者嘛,他们也正发愁没什么特别的话题可以拍嘛不是?


现代海战的舰员操作在很大意义上已经变成了和白领一样坐在电脑椅上敲键盘动鼠标,视觉冲击效果比传统海战差远了。拍的太细又泄密了不允许。
这种人多势众、群情沸腾的活动场面,视觉传播正合适。请注意这四个字,对于电视新闻来说这是很重要的。


因此,即使调来了扫舱泵(对付这种一脚深又晃来晃去的积水也难),指挥者还是“不能容忍”有那点残存的水留在左右摇摆的舰上,一定要尽量打扫干净。
所以才有叫了一船舱几十个人去端脸盆,脸盆舀水到大水桶然后用潜水泵抽水的“壮观场面”。


但实际上你看三个观察舱盖干脆都是漏缝的(学名叫非风雨密),在风浪中做到彻底干净是很难的,或者说不可能的。


再说了,电视画面上也看得很清楚了,有污水井呢,污水井都在正常工作呢,大浪打进来几秒钟也就哗啦都下去了。
实际上,我个人姑妄猜测,这个视频是记者要求配合拍摄的成分更大,说穿了就是在虚张声势。所以画面才会那么手忙脚乱、充满喜感、非常非常的不专业
——因为真正的海军才不会理睬这一脚深的水呢,原因上面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


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该懂的人,你懂了么

5、设计改进之处

当然,从纯技术上看,郑州舰这次闹腾,就是因为系缆作业区已经形成了准封闭结构(但不是抗压水密结构),已经不是像以往的半封闭式舰尾,进水不便直接排出,但舱盖却仍保留传统,没做成密闭舱门。
按理说,系缆作业区属于上浪区是传统习惯所致。但要做成全封闭——(至少是风雨密——在风浪等高海情下能不让水透入舱室内)结构也不是不可以。
052C舰尾这个打坏的舱盖过于简陋,固定扣件单薄而且没有缓冲机构,按理说,这个舷门是应该设计成密闭门的(至少应风雨密,最好是水密),技术上不是问题,完全可以做到。
这样一来就可以完全避免系缆作业区在大风浪来时仍有少量积水的问题。


实际上,最新的052D舰已经改成风雨密舱口盖,有橡胶密闭边条,而且用的似乎是电动液压辅助舱门。更关键是外开设计,航行时关好门,浪打过来有四周一圈顶着,基本不怕被向内冲开了。

6、防护意识

当然,具体到郑州舰这个事例。一开始赶去关舱盖两个舰员开始的处理上确有不妥,带队并且负伤的还是“干部”也就是军官。
去尾甲板损管时,未穿戴任何救生和防护装具,反映出临战观念仍不够强。
在大自然面前,哪怕再大的船都不过是一叶扁舟。连主炮都能被大浪给打没了,何况这小小一扇无防护门。海浪的冲击力每平方米能有几十吨,不是绳子或者臂力能够应对的。
两名舰员没有携带任何安全保护设备,而且是从活动轴一侧去按住舱盖、操作舱门(应该先用损管木顶住),结果被突如其来的大浪瞬间打翻,带队军官被铁舱盖当场打晕,身受重伤,检查后发现两颗门牙折断,眉骨骨折。
从操作角度来讲,这的确属于经验不足。


(上图为GIF动图,点开可见)
很显然,下命令的指挥官和具体操作的舰员都没把这当做损管事件,觉得就像家里的窗户被风吹开了就赶紧去把它关上那么简单。
没亲历过大风大浪威力的人,哪会想到在海上关个窗户都那么危险。
对于这种事情,只能说都是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吃了亏练习得多了,慢慢就老道了。
无论航空、铁路还是航海,安全操作规范条例并不是一开始就制定出来的,而是通过不间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其中许多规章甚至是用上千条人命换来的。从某种角度讲,不幸被撞断两颗门牙的军官还算是幸运的。
经历了这次事件,至少整个海军就知道了,在恶劣海况下操作任何外部装置都是危险的。今后再处理类似情况应该是按损管要求、以有潜在安全风险的态度、携带安全设备去谨慎操作。


7、总结

最后,回顾所谓“郑州舰舱门被海浪冲开”,这个舱门叫盖子可能更准确。而且事发地段类似于外搭的“阳光房”,是阳光房的一块开启玻璃被风吹开了,不是正房的断桥铝玻璃甚至正门、防盗门被风吹开了。阳光房里进了点风,这是设计时就预料到的,不算是什么大事。
最后看来,如果没有舰员关舱门不慎受伤,这本来就是个很小很小的事。只是各种原因,被不断添油加醋地弄成危言耸听的大事。
任何海军都是从无到有、从缺乏经验到经验丰富走过来的,随着中国海军远海训练的增加,尤其近些年开始常态远洋训练,遇到的种种问题、发现的不足会越来越多,吸取教训得到经验就行。


http://mblog.ifeng.com/news/shar ... _sh_imtj_a&vt=5央视春节期间对2014年底解放军海军西太平洋大演习进行了追述报道,一个片段引发了网民的热议。
2014年底,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集结西太平洋,展开海军史上最大规模军事演习训练。视频显示,新服役不久的151号郑州舰(052C型驱逐舰)在训练中,船舰舱门被海浪冲开,两名舰员用身体去堵门,被海浪瞬间打翻在甲板上,一名舰员(实为军官)被当场打晕,身受重伤。

1.jpg (20.1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一个大浪就把军舰通往外边的舱门冲开了,军舰大进水引发险情?这得是多大的设计/制造/管理问题啊!這要是打仗,別人一炮未发,自己的船就先被一个浪击沉了?
自然,在广大网民看来,这简直是爆炸性的轰动新闻。恶评如潮是很自然的,难道还能给好评么?
解放军海军的装备水平、人员素质被喷了个遍,几千吨的军舰是纸糊的?关键的舱门一个大浪就吹开了?是这样么?
我们来逐段看一下报道:052C型驱逐舰郑州舰在训练中遇大浪,位于舰尾的一个设备舱门被猛烈的海浪冲开,船内进水。

2.jpg (21.71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1、进水的部位究竟是什么地方?
首先要搞清楚,进水的部位在舰尾,这里位于直升机甲板以下,但又在水线以上部位。

3.jpg (20.09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是各种水下拖体投放-回收的操作区域,包括拖曳声纳、变深声纳、鱼雷诱饵等。同时,还负责撇系-回收舰船停靠码头系泊时固定的缆绳。一般通称为系缆区。

4.jpg (25.01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这张网图的标注其实有误,不纠正了)
先来看解放军海军90年代建造的一些军舰。

5.jpg (39.12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如112号哈尔滨舰(上)。

6.jpg (20.94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还有167号深圳舰(上)。

7.jpg (29.57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以及数量很多的所谓“江卫级”护卫舰(上)。

8.jpg (42.85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这里有一个发展过程,本来军舰在舰体上是设置成一层露天全通甲板,在尾部主炮之后,就基本是开放的区域,常用来集合、吸烟、散步,尾部系缆、尾锚、还有以前的深弹及水雷投放区等也设置在这里。
上层连续的露天全通甲板通常称为干舷甲板,其上所有的露天开口设有永久性的封闭装置,其下在船侧的所有开口设有永久性的水密封闭装置,也就是说,干舷甲板下都是水密舱。

9.jpg (19.7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但后来随着舰载直升机的出现和多用途化,中小型战斗舰艇搭载直升机成了时代潮流。而为便利直升机着舰需要,往往要在尾部设置完整的直升机甲板和机库,这样的代价是不但取消了尾炮,还挤占了系缆区。

10.jpg (24.23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但系缆和声呐布放作业仍是必须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舰船设计师把这个区域塞到了直升机甲板之下。设计了开放式结构的作业区。这样一来,分划出水密区与非水密区的干舷甲板也变得不连续了。

11.jpg (32.61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如图所示。系缆作业区以下和之前的舰体区域才是水密区。
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按历史传承,本来就是开敞的“湿甲板”(学名,允许海水上浪的开放地带)、工作甲板、非水密区。海上大风浪航行,甲板上浪很正常。
作业的时候这地方也是开敞着的,一般海况下这个位置也不会上浪,当然作业对海况有要求,超过一定的海况就不能作业,同时这一区域也会上浪进水。

12.jpg (35.59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从结构看,原先侧面和尾部都仍是开放的,外面的支撑结构之间露空,这样一上浪就会进水,不过上浪后排水也容易。
而且进水乃至灌满水也不要紧,这里那些绞缆机都具备抗淹没功能

2、几个门都漏光漏水是怎么回事
但总的来说这里是“湿甲板”,属于人员活动非安全区,环境恶劣,也不利于雷达隐身,遂逐渐改为准封闭式设计。

13.jpg (46.49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就像这样,像112号哈尔滨舰尾舱在大改后由开放式改装成准闭式,只剩下声呐布放孔、诱饵投放口和观察窗,观察窗也具备了遮挡。

14.jpg (24.97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像151号郑州舰仍延续了这样的设计(多了两侧的登舰舱门),就是为了减小信号特征,改善隐身性能而已。
当然,很多细心的网民会发现,视频里这些“设备舱门”不但被大浪冲开,甚至在被大浪冲开之前,就是明晃晃地露着一圈光!根本不防水啊!

15.jpg (20.24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这是脑残设计还是偷工减料?
应该说,设计师和电焊工都算不上“脑残”。
按传统,这块工作区本来就是全露天的,由历史演进和隐身要求才一步步变成了舱室,这类舱室根本不需要建成水密舱,进水了乃至灌满水了影响也不大。

16.jpg (48.05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具体这里是一个什么窗子呢?是系缆观察窗(也称带缆窗)。这样的窗子左右舷还有两个,都是非水密,露着缝

17.jpg (28.03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所谓的“设备舱门”,其实就是一个遮掩盖而已。这个区域是非水密区,因此门只有一个紧固夹扣本不算大问题。(哪怕这里只留开口不装门也是可以的)。

18.jpg (34.99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严格的说,这个“门”,称之为盖子可能更准确。因为连密闭的橡胶边条都没有。

3、排水不畅是怎么回事

那么这个舱就是可以这样大开门户任由风吹进来浪打进来?
是的。
当然,既然是非风雨密闭区,上浪就是必然的,就应当有常备排水措施。
首先,这个甲板区域有导缆孔等空隙,大量积水是留不住的。对于少量积水,也设有数个污水井,设计上甲板稍微向污水井倾斜,积水将通过疏排水管路排向舱底水系统。

19.jpg (23.87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注意看图上的红箭头所指。

20.jpg (13.45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21.jpg (16.43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小结:这个区域是水线以上的工作甲板,为了隐身效果才建成了舱室,不需要建成水密舱,进水了影响也不大,而且设计时就留有排水孔

4、“抢险2小时”是怎么回事

网民们肯定会发问了。那么,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为什么郑州舰还动员20多人,连黄脸盆都用上了,拼命的淘啊淘,大动干戈干什么呢?
还有,舰长不是说了么?“自由液面”很危险。你懂还是他懂啊?
呵呵,呵呵。
一言以蔽之,别说是非水密区了,哪怕是水密区。6000吨级的驱逐舰进这点水,连潜水泵都用不上,算什么事故。现代军舰的破舱稳性设计要求,至少相邻两个大水密舱灌满近千吨水都不会沉。(一般会划分为六到七个水密隔舱区)
这一丁点水能危害到船只稳定性?这块开放区域哪怕就是被顺浪倒灌满了,也都影响不到舰船的完整稳性,更遑论破舱稳性。
更何况,这离被“灌满”都还差得远呢,也就是一滩积水而已,因为舰体晃来晃去,积水一时没能完全顺利的下到污水井里,这本都是在设计范畴和预料中的事。
再呵呵。

22.jpg (42.66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说白了,这就不是技术问题了,这属于心理和管理艺术范畴。
要知道,在这已经有水兵不慎受伤了,不是事儿这也变成了个事儿。是事儿,领导就自然要求彻底干净地给摆平了。

23.jpg (20.61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再说,把这块有惊无险(实际上连惊都很难谈得上)的情况,变成一个损管的实战演练,这不正好是演习嘛?叫来20多个正好岗位没事的水兵,练习用损管木(留心下学名吧,不是什么破木头)顶住舱门,运动一下没什么不好的。

24.jpg (23.3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还有,别忘了,大家知晓的一切都是透过记者的摄影机镜头看到的。船上不是正好还有随军记者嘛,他们也正发愁没什么特别的话题可以拍嘛不是?

25.jpg (18.76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现代海战的舰员操作在很大意义上已经变成了和白领一样坐在电脑椅上敲键盘动鼠标,视觉冲击效果比传统海战差远了。拍的太细又泄密了不允许。
这种人多势众、群情沸腾的活动场面,视觉传播正合适。请注意这四个字,对于电视新闻来说这是很重要的。

26.jpg (12.42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因此,即使调来了扫舱泵(对付这种一脚深又晃来晃去的积水也难),指挥者还是“不能容忍”有那点残存的水留在左右摇摆的舰上,一定要尽量打扫干净。
所以才有叫了一船舱几十个人去端脸盆,脸盆舀水到大水桶然后用潜水泵抽水的“壮观场面”。

27.jpg (28.03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但实际上你看三个观察舱盖干脆都是漏缝的(学名叫非风雨密),在风浪中做到彻底干净是很难的,或者说不可能的。

28.jpg (9.92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再说了,电视画面上也看得很清楚了,有污水井呢,污水井都在正常工作呢,大浪打进来几秒钟也就哗啦都下去了。
实际上,我个人姑妄猜测,这个视频是记者要求配合拍摄的成分更大,说穿了就是在虚张声势。所以画面才会那么手忙脚乱、充满喜感、非常非常的不专业
——因为真正的海军才不会理睬这一脚深的水呢,原因上面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

29.jpg (17.83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该懂的人,你懂了么

5、设计改进之处

当然,从纯技术上看,郑州舰这次闹腾,就是因为系缆作业区已经形成了准封闭结构(但不是抗压水密结构),已经不是像以往的半封闭式舰尾,进水不便直接排出,但舱盖却仍保留传统,没做成密闭舱门。
按理说,系缆作业区属于上浪区是传统习惯所致。但要做成全封闭——(至少是风雨密——在风浪等高海情下能不让水透入舱室内)结构也不是不可以。
052C舰尾这个打坏的舱盖过于简陋,固定扣件单薄而且没有缓冲机构,按理说,这个舷门是应该设计成密闭门的(至少应风雨密,最好是水密),技术上不是问题,完全可以做到。
这样一来就可以完全避免系缆作业区在大风浪来时仍有少量积水的问题。

30.jpg (31.91 KB, 下载次数: 5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实际上,最新的052D舰已经改成风雨密舱口盖,有橡胶密闭边条,而且用的似乎是电动液压辅助舱门。更关键是外开设计,航行时关好门,浪打过来有四周一圈顶着,基本不怕被向内冲开了。

6、防护意识

当然,具体到郑州舰这个事例。一开始赶去关舱盖两个舰员开始的处理上确有不妥,带队并且负伤的还是“干部”也就是军官。
去尾甲板损管时,未穿戴任何救生和防护装具,反映出临战观念仍不够强。
在大自然面前,哪怕再大的船都不过是一叶扁舟。连主炮都能被大浪给打没了,何况这小小一扇无防护门。海浪的冲击力每平方米能有几十吨,不是绳子或者臂力能够应对的。
两名舰员没有携带任何安全保护设备,而且是从活动轴一侧去按住舱盖、操作舱门(应该先用损管木顶住),结果被突如其来的大浪瞬间打翻,带队军官被铁舱盖当场打晕,身受重伤,检查后发现两颗门牙折断,眉骨骨折。
从操作角度来讲,这的确属于经验不足。

31.gif (1 MB, 下载次数: 4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上图为GIF动图,点开可见)
很显然,下命令的指挥官和具体操作的舰员都没把这当做损管事件,觉得就像家里的窗户被风吹开了就赶紧去把它关上那么简单。
没亲历过大风大浪威力的人,哪会想到在海上关个窗户都那么危险。
对于这种事情,只能说都是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吃了亏练习得多了,慢慢就老道了。
无论航空、铁路还是航海,安全操作规范条例并不是一开始就制定出来的,而是通过不间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其中许多规章甚至是用上千条人命换来的。从某种角度讲,不幸被撞断两颗门牙的军官还算是幸运的。
经历了这次事件,至少整个海军就知道了,在恶劣海况下操作任何外部装置都是危险的。今后再处理类似情况应该是按损管要求、以有潜在安全风险的态度、携带安全设备去谨慎操作。

32.jpg (23.3 KB, 下载次数: 4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26 10:53 上传



7、总结

最后,回顾所谓“郑州舰舱门被海浪冲开”,这个舱门叫盖子可能更准确。而且事发地段类似于外搭的“阳光房”,是阳光房的一块开启玻璃被风吹开了,不是正房的断桥铝玻璃甚至正门、防盗门被风吹开了。阳光房里进了点风,这是设计时就预料到的,不算是什么大事。
最后看来,如果没有舰员关舱门不慎受伤,这本来就是个很小很小的事。只是各种原因,被不断添油加醋地弄成危言耸听的大事。
任何海军都是从无到有、从缺乏经验到经验丰富走过来的,随着中国海军远海训练的增加,尤其近些年开始常态远洋训练,遇到的种种问题、发现的不足会越来越多,吸取教训得到经验就行。


http://mblog.ifeng.com/news/shar ... _sh_imtj_a&vt=5
辽宁舰损管训练这一块就非常重视,去年专门组织舰上官兵上岸到各个优秀的消防中队学习!
辽宁号总指挥长 发表于 2015-2-28 12:23
我这个才是是最原始的。
所以我认为他们在盗你的文章啊。
长见识,好文,我顶顶,支持下!
这个写的挺好的,学了很多知识。赞总长转来{:soso_e179:}
学习了。
结合对岸报道,也深刻的领会了什么叫“一国两智”
再次印证了内陆人对大海航行的小白。。。原来还有这专业的损管木
这篇科普文写的很好,也反映出我们的海军官兵在远航时还存在着不足应该改进,只不过许多网友只顾着乱喷,殊不知喷错了地方
灌满舱,问题不大?

按本次实际情况论,会造成严重右艉倾(算过舱容吗?),稳性破坏,这时需要打压载,平衡航态(保持原艉倾状态),吃水增加,对军舰快速性有致命破坏。

既然有隐形设计要求,就要考虑到了与母船型不同之处。

老眼光看新问题,结果。就不是网上大家说说这么简单了,日人具体干什么?就不多说了。

另外,咱能向上比吗?比烂有意思吗?
注意看,门外有一圈外框,完好情况下,是可以严丝合缝胶条压紧不漏光的,我估计是外面一圈给海浪打掉了,虽然有点不可思议。

一般这样的舱盖,框和门是一体的,框焊一圈嵌在船体开口上。这次幸好151的门框分离,门铰链是装在船体肋板,要不然连门都保不住。
最纳闷的是那么多人不去细心了解一下专业点的知识,张嘴就来这下连指挥长也坐不住了
灌满舱,问题不大?

按本次实际情况论,会造成严重右艉倾(算过舱容吗?),稳性破坏,这时需要打压载, ...
喷子你好,喷子再见
注意看,门外有一圈外框,完好情况下,是可以严丝合缝胶条压紧不漏光的,我估计是外面一圈给海浪打掉了,虽 ...
看仔细了,就是刚性连接,另外根本就没严丝合缝。

有问题说问题,你这么给人民军队遮挡,日人会拿大炮和它说话的。

甲午年刚过。。。。。。
喷子你好,喷子再见
注意提高自我专业素质
好文章!对抗流言蜚语就是需要这样的掷地有声的好文章!
以前风浪大起来尿槽的尿都流不下去,乱喷的跟本没出过大海
此贴至多就是科普下,门外汉。
某些人还拿它当个宝。

日人有这么没头脑该多好。。。。。。

fattom2016 发表于 2015-2-26 12:07
看仔细了,就是刚性连接,另外根本就没严丝合缝。

有问题说问题,你这么给人民军队遮挡,日人会拿大炮 ...


不要激动,看清楚别人说的话,我说的严丝合缝是,“完……好……情……况……下”……
另外,我看过这个舱盖结构内部的特写照片,我很清楚它在完好情况下是什么样子,不仅严丝合缝,上下还各有一个元宝螺丝固定点。
fattom2016 发表于 2015-2-26 12:07
看仔细了,就是刚性连接,另外根本就没严丝合缝。

有问题说问题,你这么给人民军队遮挡,日人会拿大炮 ...


不要激动,看清楚别人说的话,我说的严丝合缝是,“完……好……情……况……下”……
另外,我看过这个舱盖结构内部的特写照片,我很清楚它在完好情况下是什么样子,不仅严丝合缝,上下还各有一个元宝螺丝固定点。
以前风浪大起来尿槽的尿都流不下去,乱喷的跟本没出过大海
现在都是抽真空。
你多少年前用的重力式的。海况较大时,当然,流不下去了。

注意提高自我素质,再来讲别人是喷子。
不要激动,看清楚别人说的话,我说的严丝合缝是,“完……好……情……况……下”……
另外,我看过这 ...
笑了,
左边两个销,右边一个锁扣。
现在都是抽真空。
你多少年前用的重力式的。海况较大时,当然,流不下去了。


你没看见“以前”两个字?就是说如果没针对措施,水在高海况下是流不走的
这可真是铁门抽脸呢
很好的说明帖,辟谣帖
你没看见“以前”两个字?就是说如果没针对措施,水在高海况下是流不走的
人一激动血液上涌会压迫视神经,影响视力
只说一句,既然052D已经改进,考虑到052D出现的时间,也就是说在之前已经有此类的经验教训,那么既然如此,为何不对052C做改进?还是说052C不需要,没必要做改进?
  楼主科普好文!
科普得正确,及时,宣传工作就得这么做。
另外052C上应该是最精锐的水兵,这个损管处理能力,唉
科普贴,说的还是有理有节的挺不错。
你没看见“以前”两个字?就是说如果没针对措施,水在高海况下是流不走的
你没看见我回你的“多少年前”四个字吗?

屏蔽上面的话,您是说乱喷的也是“以前”吗?
人一激动血液上涌会压迫视神经,影响视力
因为是列兵,所以,回帖有限制。

有什么问题一次提完。
此贴至多就是科普下,门外汉。
某些人还拿它当个宝。


大神,专家,您别光顾着喷,您也来科普一下,给我等小白长长见识,怎么样?
大神,专家,您别光顾着喷,您也来科普一下,给我等小白长长见识,怎么样?

去看观某舰视频有感,里面有写。

这贴也就是个外行写个普通人看的。
byh1225 发表于 2015-2-26 13:33
大神,专家,您别光顾着喷,您也来科普一下,给我等小白长长见识,怎么样?
他也就跳大神还行,让他科普,不就是赶鸭子上树了么!
他也就跳大神还行,让他科普,不就是赶鸭子上树了么!
自己去看,观某舰视频有感。

后再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好自为之。


唯一一点,既然设定的是两军冲突开片的环境,而且是浪大风疾,为什么还会有商船不知死活打酱油般的通过?!还有112躲在商船旁边这样的奇葩画面。还有神盾舰自废武功,关闭雷达,等着挨揍,对商船不闻不问的搞怪事情
不管是演习开片还是真的开片,商船都不应该出现在战斗区域。演戏环境设定,各种莫须有

唯一一点,既然设定的是两军冲突开片的环境,而且是浪大风疾,为什么还会有商船不知死活打酱油般的通过?!还有112躲在商船旁边这样的奇葩画面。还有神盾舰自废武功,关闭雷达,等着挨揍,对商船不闻不问的搞怪事情
不管是演习开片还是真的开片,商船都不应该出现在战斗区域。演戏环境设定,各种莫须有
fattom2016 发表于 2015-2-26 11:46
灌满舱,问题不大?

按本次实际情况论,会造成严重右艉倾(算过舱容吗?),稳性破坏,这时需要打压载, ...
不比烂?学泥轰设计成荷兰坡就没这事了。不过雷达反射信号就强了。
fattom2016 发表于 2015-2-26 12:18
此贴至多就是科普下,门外汉。
某些人还拿它当个宝。
总好过你连科普门外汉都不作。
话说你要真有宝,也不会说出“按本次实际情况论,会造成严重艉倾”的话来吧。再多十倍的水,艉倾也很有限。不大的艉倾有时还有利于提高速度。何况大海况下,军舰快速性本就受到巨大影响,多这一点点艉倾“致命”致命在哪了?
这个真长知识了。谢谢指挥长的科普。确实人的成长就是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要不然就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警句。
不比烂?学泥轰设计成荷兰坡就没这事了。不过雷达反射信号就强了。
还有没有问题?

1,这不就是在比烂吗?

2,麻烦你先把帖子看全 ,我的表达很清楚,你需要提高理解力。

其它,如无精益求精之精神的工程师,大家为了维护,某集团(个人)脸面,我觉得都不需要争论。说一千到一万,无非上层建筑换了,我们这些人该干嘛,一样在干嘛。说多了徒增烦恼。
总好过你连科普门外汉都不作。
话说你要真有宝,也不会说出“按本次实际情况论,会造成严重右艉倾”的话 ...
另请仔细看22号本人发的观某舰视频有感,这都不算专业,还怎么驳斥科普人士。
非常客观、全面、缜密的论述,必须支持下!看完文章也更加理解海军是一支“百年军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