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后与太子之争,天下是谁家的天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22:19:23
贾后与太子之争,天下是谁家的天下
泪痕春雨
  
  天下是司马家族的天下,因为司马家族成员遍布帝国中央、地方主要军事、政治要地。对于这个最基本的事实,在杨骏权力最盛之时,他也没有敢否定过。对于司马衷弟弟们、叔祖、叔伯、堂弟们各据帝国军事、政治要地的事实,杨骏显然无力改变。当然了,贾后专权之后也是如此的。
  
  贾南风执政之后,一直能认清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天下是豪门贵族共同的天下。凭区区一个贾氏家族,绝没有力量把天下据为己有的!所以贾南风在执政后,一直是以皇权监护人身份存在的;因为真正负责帝国实际政务的人并不是贾南风,而是张华、贾模、斐頠为代表的资深官僚。从历史的评论去看,张华等人都是胜任自己职责的;而贾南风显然也是一直尊重、支持这些人处理国家大事的。
  
  贾南风执政之后,也一直能认清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天下是司马皇族的天下。凭区区一个贾氏家族,绝没有力量把天下窃为己有的。所以贾南风在执政后,一直是以司马家族掌门夫人的身份存在着;因为贾南风一直都是尊重与维护皇族的利益。最简单而言,在贾南风执政八九年之后,帝国争夺权力的主角依然都是皇族亲王,贾南风执政了八九年,帝国之内也没有形成一股能与皇族分庭抗礼的权力集团。
  
  但贾南风在权力、利益面前能如此冷静与清醒;绝不是她的智力与理智能胜任的,更不会是贾谧那种人可能胜任的。这应该是贾氏家族元老们所坚持、所推动的。而随着这些元老们先后退出政治舞台,贾氏家族遂开始昏招百出了。尤其是郭槐刚死,贾南风就开始无视自己母亲临终遗言,走出了家族灭亡的头一步。
  
  在贾南风执政的八九年时间里,贾氏家族的真正代表人物绝不是贾南风,贾氏家族的真正代表人物显然是贾南风的母亲郭槐;郭槐这个凶悍而精明的女人才是贾氏家族的真正代表人物。
  
  从实力去看,贾氏家族权力在最盛之时;其实力最多只相当于司马皇族某一个强势亲王的实力,与整个司马皇族的权力相比,贾氏家族的权力根本不值一提。贾后之所以可以凌驾于各大强势亲王之上,仅仅因为他是司马家族的掌门夫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这是一个最显而易见的事实。对于这个最基本的事实,贾氏家族的几个重要人物郭槐、斐頠、贾模都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贾后的母亲(郭槐)是一个标准的母老虎,但她绝对不是一个利令智晕的女人。所以在贾氏家族权力最风光之时,她就已看出了贾氏家族的危机所在;因为晋帝国的天下是晋惠帝的天下,贾后充其量只是皇帝的一个高级助理罢了;而贾氏家族那些少壮派们,却利令智晕的以贾氏家族才是晋帝国的真正主宰。所以贾后的母亲临死前都一再告诫贾后,千万不要忘了这个最基本的事实。但贾后终于还是没有听自己母亲的话。
  
  贾后表面凌驾于皇帝之上;但实际上她的身份只相当于皇帝的高级助理,因为贾后在权力最盛之时,她一直没有改变过这种事实。因为帝国的权力分配,依然是以司马衷为中心进行的。贾后凌驾于皇帝之上,一切仅仅是因为他是皇帝的老婆,一切也是因为皇帝的智力有问题。这于情于理,实际上都是可以说得通的。因为主人智力有问题,谁最有资格替主人打理家财呢?当然是第一是他的母亲,第二是他老婆,第三才能轮得着他的叔伯、弟弟们。这在普通人家也是如此的。在官僚政治还未成熟的帝国中,自然也是如此的。
  
  但不论谁专权,都有一个无可否定的事实,那就是晋帝国的天下是司马衷的。他的母亲、老婆只是替他打理家财。如果他的母亲、老婆能认清这个最基本的事实,如果他的母亲、老婆能安于这种身份,那是谁也无力挑战他们的;因为他们的身份是皇帝的代理人。
  
  问题是:司马衷的母亲、外公、老婆,显然忘记了这个最基本的事实,更不愿意安于自己这种身份。
  
  贾后最初一直能认清这个最基本的事实,贾后最初也一直愿意接受这种身份。所以他们能成功维持帝国十年的稳定。但贾后渐渐终于无法接受这种身份了;因为皇帝的儿子日渐成长起来了。主人智力有问题,谁最有资格替主人打理财产呢?当然是是他的母亲、老婆。问题是,如果主人惟一的儿子已成年了,而且是一个公认的聪明、能干的人,那现在最谁有资格替主人打理财产呢?显然是主人的儿子!
  
  主人的儿子日渐成长起来了,于情、于理他都应该替自己的父亲打理家财;他的母亲如果阻止儿子介入,那于情、于理都是说不下去的。在帝国诸王林立、豪门遍布的背景下,贾后自然更无力阻止太子司马遹逐步介入政治舞台了;因为贾后并不是帝国真正的主宰,她只是众多豪门代表之一(她是贾氏家族的代表),她只是皇帝众多亲戚中的一个;贾后的全部权力基础就源于这里。凭这点权力,想阻止日渐成长的太子介入政治舞台,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了。
  
  在这种背景下,贾后与太子司马遹的矛盾渐渐无可避免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种背景下,也许事情还不算太复杂。因为贾后也许会逐渐接受这个种残酷的事实;因为贾氏家族的大佬们(郭槐、贾模、斐頠)都一再劝贾后必须得接受这残酷的的事实。因为以贾氏家族的实力,如果想否定这种事实,那随时会把全家拖入死亡的边缘。但贾谧那种狗仗人势的花花公子,却开始一再怂恿贾后去打击太子。贾后终于经不住这种怂恿,于是领着家族向死亡路走去。
  
  贾后的母亲活着的时候,就一再训戒、责骂自己家族中那几个狗仗人势惯的少壮成员;甚至贾后母亲在临死前,也一再劝戒自己女儿千万不要和这几个狗仗人势惯了的少壮成员搅在一起。因为家族创业的艰难、家族创业的风险,他们都没有经历过,他们因为贾后是皇帝的老婆,所以无法无天惯了;听从他们的意见做事,那随时都会把全家领得死亡之路的。[注1]
  
  贾后也许能明白这个道理,问题是:一个做惯了家族大姐大的人,一个做惯了帝国大姐大的人,哪能突然接受要逐步退出政治舞台最前排的事实呢?于是他对太子司马遹的嫉恨越来越深了。
  
  贾谧那种人是狗仗人势,因为他的智商、才能实际上非常有限。最简单而言,如果他的姑姑不是皇帝的老婆,如果他不是贾氏家族的少掌门。凭他的智商、才能,他算什么东西?这位公子哥,就因为出生豪门,就因为有皇后罩着。所以无论走到哪里,身后都跟着一大票人前呼后拥、肉麻的吹捧,到了最后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了。于是后来的贾谧竟然一直想与太子司马遹平起平坐,甚至想凌驾于太子司马遹之上了。贾谧的这种行为,除了用狗仗人势形容之外,实在找不到一个更恰当的词了。虽然他的奶奶(血缘上的姥姥)一再为此训斥他、责骂他,但这个已被娇纵坏了的、已被肉麻的吹捧弄傻的年青人,却显然无可救药了。
  
  贾谧是贾氏家族的少掌门;太子司马遹是司马家族的少掌门。从实力上,司马家族随便拉出一个强势亲王来,都能与贾氏家族相提并论。整个司马家族的实力,那比贾氏家族实在是强的太多了。贾氏家族的大姐大,能凌驾于司马家族各大亲王之上,仅仅是因为贾氏家族的大姐大是司马家族掌门人的老婆,如果抛开这种关系,凭贾氏家族、或是贾南凤,哪敢与司马家族几个强势亲王平起平坐呢?事实上,晋帝国豪门多的是,哪一个豪门代表敢与强势的皇族亲王平起平坐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但贾谧却是视而不见。
  
  贾谧经常对太子司马遹盛气凌人,一意与太子争高下。有一次,太子的小叔叔(成都王司马颖)实在看不下去;马上就去喝斥贾谧,太子是帝国的储君,你贾谧有什么资格和太子这样说话?贾谧一意凌驾于太子之上,这得罪的并不只是是太子,他实际上是在威胁整个司马皇族的利益。因为贾谧连太子都不放在眼中,那司马家族的各大亲王,贾谧自然就更不放在眼里了。区区一个贾谧,他也真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了。
  
  如果贾后此时还有理智,他应该是训斥贾谧、让贾谧给太子司马遹去赔罪。因为小孩子不懂事,家里的大人难道也不懂事吗?但贾后此时显然已丧失了理智,因为他实在不想把自己的权力一点点的逐步交还给太子。
  
  所以贾后一看成都王敢替太子司马遹出头,在贾谧的怂恿下就对成都王进行了点惩罚。但就是在此时,贾后也知道天下是司马家族的,所以他惩罚成都王,也只是把成都王赶出中央政府,却不敢剥夺成都王应有的权力、地位(因为成都王是皇帝的弟弟),所以他让成都王去坐镇帝国最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邺城去了。这种惩罚,实际上绝算不上什么惩罚;因为成都王做为帝国最大实权派之一的地位并没有改变。
  
  邺城在魏晋、南北朝之时,一直是北方最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之一;成都王后来之所以能成为最大的实权派,也是因为他是坐镇邺城的强势亲王。
  
  但这是一件标志性事件,这件事以后贾氏家族实际上已开始朝死亡之路狂奔了。因为贾氏家族已开始走到了司马家族的对立面,这也标志着贾后自己主动放弃了做为皇帝高级助理的身份;他现在越来越多的是以贾氏家族大姐大的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了。贾后现在以这种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马上就陷入危机伺服之中;因为各种力量都开始蠢蠢欲动想干掉她了。
  
  此时贾氏阵营中的大佬斐頠、贾模,也害怕被贾后牵连,甚至试图废掉贾后。[注2]中护军赵俊,劝太子率军杀掉贾后。[注3]左卫率刘卞劝张华联合太子杀掉贾后。[注4]
  
  但这只是贾氏家族危机中的冰山一角罢了。因为强大的司马皇族还没有真正表态,因为司马皇族的权力者们,大约都各怀心机,他们都知道在此时除掉贾后实在是一盘小菜了,真正的问题是,除掉贾后恐怕只是替太子司马遹做一盘菜罢了;太子司马遹掌握了帝国权力之后,对他们真的非常有利吗?显然不是的,所以他们并不急于动手。
  
  于是怂恿张华杀贾后的刘卞,被贾后调出中央政府;刘卞知道事情败露自杀了。于是太子司马遹还是免不了被贾后陷害的命运。但贾氏家族呢?却显然已走到了死亡的边缘之上,因为此时的贾后已主动放弃了皇帝高级助理的身份,他现在是以贾氏家族大姐大的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以她现在所拥有的实力,随便拉出一个强势的司马亲王,都足以干掉她!
  
  帝国再一次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上。这对所有的权力者而言,都是一种考验。因为这显然是一种标准的路线斗争,你必须得在贾氏、太子两边做出一个选择;如果选错了,轻则丧失政治生命,重则就是全家都被拉上刑场。在这种背景下,帝国所有的权力者都开始做出各种表演、各种行动。最痛苦原因还在于;如果你站在贾后一边,等待你的肯定是失败,这是谁也可以看出来的。问题是站在太子一边,在贾后还主持帝国政务时、在各大皇族亲王还没有明确表态之时,那是危险之极的事。
  
  贾氏家族与司马家族的对垒已开始了。这对帝国的主要权力者而言,实在是一种痛苦;虽然从实力的分析,大家都也知道应该站在太子一边,因为贾氏胜利的机会等于没有。问题是,贾后此时却依然是帝国的执政者,如果站在太子一边,那恐怕连现在这一关也不过了。
  
  刘卞劝张华和太子司马遹联手杀掉贾后。张华知道,现在杀掉贾后非常容易。问题是,杀掉贾后之后呢?太子司马遹这样做下去,肯定会犯有杀母、逼父罪行。这样太子司马遹即使取得第一回合的胜利,但面对以后的斗争呢?[注5]
  
  太子司马遹杀掉贾后很容易,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太子司马遹必须得背负起了杀母、逼父的罪名。太子司马遹这样做了,他岂非等于自动放弃做为帝国储君的资格?以张华的实力,加上太子司马遹的实力杀掉贾后并不难,逼皇帝让太子掌权也不难。真正的问题是,太子司马遹做下这种罪恶滔天的事后,在皇族亲王势力巨大的背景下,太子司马遹靠什么与他那些如虎如狼的叔叔、叔祖们继续争斗呢?所以张华实在不敢联合太子司马遹去做这种事。张华并没有对刘卞隐瞒自己的观点。做为一个政治人物,你必须得能看走一步棋看好几步棋,赢得眼前这一步的胜利非常容易,但赢了这一步胜利之后呢?
  
  张华曾劝斐頠、贾模说:你们做为贾后的亲戚,应该劝贾后好好善待太子司马遹,这于人、于己、于国都有利。如果她不采纳,你们应该好好给他分析利害关系。他如果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我们恐怕都无法善终的!以贾后的智商,应该也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与太子司马遹做对的危险性。但贾后显然已利令智晕了。以贾后所处的地位,如果他不计后果的想除掉太子司马遹自然很容易,但除掉太子司马遹之后呢?贾后显然已顾不得考虑了。问题是:如果太子司马遹也以这种态度做事,那贾后恐怕也早死了好几回了。但太子司马遹是一个隐忍的、有理性的人,他显然不可能做出这种利令智晕的事来。
  
  在权力角逐中,最怕碰到这种对手;那就是你的对手只看一步棋,为了赢眼前一步棋连命也不要。他们这样做的结果,通常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那是他们自找的;问题是相关的人招谁惹谁了?
  
  从前杨骏、楚王都是这种货色。他们图谋的事,都是非常危险的、也都是远远超出他们能力之外的事。判断这一切,本来不需要什么了不起的智商、更不需要什么了不起的常识,但他们就是全然看不到;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前面的权力;别的什么也看不到了。于是晋武帝刚死,这两个人就付出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之死罪有应得,但与此相关的人又招谁惹谁了?现在的贾后,也开始这样做了!真是悲哀啊!
  
  现在刘卞劝张华也应该这样做;但张华是一代智谋之士。在刘卞的眼中,如果张华联合太子司马遹杀掉贾后,那胜算实在太大了。但张华说了,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赢得这一步很容易,但以后呢?刘卞沉默了。
  
  张华之所以拒绝刘卞的建议,因为张华更知道,他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太子司马遹也一定会明白,即使他愿意冒险,太子也未必会与他冒这种险的。赵俊劝太子去杀掉贾后,太子司马遹拒绝了。太子司马遹的担心恐怕与张华一样;只是太子司马遹没有对赵俊说出自己的想法罢了。
  
  太子司马遹的对手,绝不只是一个贾后;如果他把全部的精力(不惜担负杀母、逼父的罪名)去用于对付贾后,那恐怕再后来的政治斗争中完全丧失主动性。因为一个担负着杀母、逼父罪名的太子,岂非等于主动放弃了自己做为帝国储君的资格。如果太子的实力足够,自然可以做这种事,问题是在诸王林立、豪门遍布的背景下,太子司马遹这样去做,那是必败无疑。
  
  贾氏阵营中的贾模、裴頠;都知道如果继续追随贾后,肯定会把全家领向死亡之地,但他们实在无可选择了。他们除了一再劝贾后不要做出愚蠢的选择之外,实在没有别的选择了。他们甚至一度想过废掉贾后,以保全自己;但终究没有办法实行。因为废掉贾后表面上很容易;但现在的天下是皇帝的天下,贾后是皇帝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婆,如果皇帝不同意这件事,在诸王林立、豪门遍布的背景下,他们敢犯这种废立皇后的罪行,哪可能有活路呢?[注6]贾模为此忧郁而死了;斐頠、张华一度想着退出政治舞台,但终究无法退出,因为让一个人主动放弃自己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东西实在太难了。
  
  以太子司马遹的实力;此时足以对付贾后。因为贾后此时已主动放弃了皇帝高级助理的身份。但自己如果为了打败贾后,主动背负起杀母、逼父的罪名,那面对来自叔叔、叔祖们们的挑战呢?太子司马遹恐怕一点信心也没有。太子司马遹的盛名,也许最初是靠晋武帝吹嘘出来。但从太子司马遹所作所为来看,他绝对是一个有大智慧、大勇气的人;从某种意义上他的确有他太祖父司马懿的风范。
  
  在巨大利益面前、在巨大的危险面前;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本质。许多聪明人,都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巨大的危险面前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杨骏、楚王、贾后;甚至帝国高高在上的其它贵族们,这些据说聪明的人,都是如此的。但太子司马遹,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在巨大的危险面前,却从没有丧失过自己的判断力。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太子司马遹只要冒一下险;以他手中所握有的军事、政治资源,杀掉一个贾后太容易了,甚至提前接班也不是什么难事。刘卞说“东宫俊杰如林,四率精兵万人”这绝不是虚张声势,因为刘卞企图用此说服一代智谋之士张华去冒险,所以这绝不可能是虚张声势的内容。而且张华之所以拒绝刘卞的建议,也绝不是因为刘卞所说的内容不符合事实;张华只是担心用这种手段取得胜利后,他们恐怕无法保持这种胜利。
  
  太子司马遹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但面对贾后一再进逼,甚至面对死亡的威胁;却一直安于自己太子的地位,不敢有任何非份的想法。这绝对需要大智慧与大勇气的。因为处于太子的地位,无论从可能获得利益来看,还是可能面临的危险去看;人们都很容易会选择不计代价的先杀了贾后再说。但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诱饵,一个人能拒绝这种诱饵,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太子司马遹有理由相信,以贾后的实力根本无力废他这个太子的;太子司马遹也有理由相信,以贾后的实力,根本不敢去做这种自不量力的事。但太子司马遹太高估了贾后的理智,也太低估了贾后的阴险。于是贾后设计一个套圈,他们灌醉太子后让他抄一份文字;这份文字写得含糊其词,但仔细一看却显然是一份反书。被灌醉的太子司马遹,就这样落入了圈套!贾后满以为这场阴谋足够置太子于死地,但她她显然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了。
  
  因为此时根本没有一个帝国大佬敢站在贾后一边。一直协助贾后的张华、斐頠,现在也不敢继续站在贾后身后了;他们已开始公然替太子司马遹辩护了。这种结果,也许是贾后始料不及的。虽然人们无力否定太子司马遹的罪行(因为贾后设计的圈套非常巧妙),但人们却可以通过各种理由为太子司马遹的罪行辩解。就这样大家在朝堂之上争论的没完没了,一直争论到太阳都落山了。贾后面对这种局面吓坏了,她知道这种事情一过夜,经过人们一夜密谋,那第二天可能什么事都会发生。于是在太阳落山后,贾后终于表示了一下让步,那就是可以不杀太子司马遹,但必须废太子为庶人。这种折衷的方案,使贾后表面上赢得了一一点胜利。但贾氏家族却显然已被拖到了死亡的深渊边沿了。
  
  贾后严令禁止人们给太子司马遹送行,但许多人都冒死为太子司马遹送行。(这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王敦);更有人抬着棺材上书为太子司马遹的辩解(西戎校尉司马阎缵)。面对这汹涌而来的支持太子司马遹的风潮,虽然不能改变贾后的决定,但贾后面对这种公与自己挑衅的人,却显然不敢报以还击了。此时公然站在太子一边的人,都赢得了忠义之名;当然他们这一切是用生命做赌注换来。但在这一波公然支持太子的风潮过后,那再公然站在太子一边的人,却显然已不需要拿生命做赌注了。因为贾氏家族虚弱的本质已暴露无遗了。在这种背景下,支持太子司马遹的声音响得那是扑天盖地。
  
  在这种大趋势下,只有王衍出面与太子司马遹划清了界限。王衍的女儿是太子的老婆,王衍马上叫女儿与太子司马遹离婚,并与太子司马遹彻底划清了界限。人们常从道德上非议王衍,但王衍恐怕也是有苦说不出吧!现在站在太子司马遹一边,哪是什么道德决定的,现在一个人只要长着脑袋,都知道应该站在太子司马遹一边。王衍这种精明之极的官场老油条,难道不会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
  
  问题是,王衍与太子司马遹的关系太微妙了,因为从两汉、甚至西晋,皇帝最重用的、最依赖的人都是外戚。从这层意义上,太子当皇帝后王衍可能获得利益实在太大了;从这层意义上贾后没有理由不怀疑王衍可能会带头保卫太子司马遹。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王衍不与太子司马遹划清界限,早已失理性的贾后会干出什么事,王衍实在不不敢有什么乐观的想象。火烧眉毛,先顾眼前吧。王衍哪还敢再多想呢?王衍为些付出的代价就是被人嘲笑、责骂,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阻止于政治舞台之上外。
  
  贾氏家族的灭亡,已没有任何悬念了;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发生,仅仅是因为大家在除掉贾后之后应该如何分配帝国权力上无法达成共识,所以现在还没有人向贾后领头发难。人们之所以没有动手去干这件事,仅仅是因为大家在除掉贾氏家族后,如何分配帝国的权力上无法达成共识罢了。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在这种背景下除掉贾后,显然只是给太子司马遹做一件嫁衣裳罢了;以太子的刚强、隐忍,如果他成为帝国的执政者后,对于帝国那些大佬们实在不是一种福音。因为强势的皇帝,通常总意味着加强中央集权,通常总意味着加强皇帝的权力。这对帝国那些坐镇一方的强势亲王、实权派们,中央政府的强势亲王、豪门贵族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现在大家也许都在等贾后杀掉太子司马遹,他们等得心都快焦了。赵王司马伦看贾后迟迟不敢动手,就想着法的怂恿、刺激贾后去动手。贾后终于忍不住决定杀太子司马遹了。赵王、孙秀的这种算计是显露出来的,其实各大实权派恐怕都也是这种想法;因为他们以他们的利害关系,如果没有这种想法实在太奇怪了。
  
  要求打击贾后的声音此起彼伏;事实上,现在人们已肆无忌惮了。这种此起彼伏的声音,越来越遍布帝国,这种声音足以让一度精明的贾后神精彻底崩溃,于是贾后终于做出一件更失策的事来;他竟然把太子司马遹给杀掉了!他以为把太子司马遹杀掉了,这种支持太子司马遹的风潮就会渐渐消失了基础。但这一步走出,贾氏家族遂彻底踏入了鬼门关。
  
  于是狗仗人势的贾谧被抓之时,除了向贾后高声呼救之外已没有任何本事了。而贾后除了向皇帝高呼救命之外,也没有任何本事了。因为他们的权力基础,已被自己愚蠢的行为主动给挖空了!
  
  太子司马遹一直很小心,他知道此时最大的危险就是被人暗杀。太子知道只要自己度过这一难关;整个个大晋帝国的天下就是他的。但他实在太低估了自己家族成员的贪婪、短视、愚蠢。于是贾后在皇族各大亲王的默许、怂恿下杀了太子司马遹。
  
  太子司马遹刚死,皇族各大司马亲王马上达成共识开始行动了。帝国皇帝的智力有问题;皇帝母亲的家族被满门抄斩了,皇帝惟一的儿子也死了,皇帝老婆的家族也被满门抄斩了。那帝国实际执政者,会是什么人呢?显然只能从各大亲王中搏奕出来一个了。在这种背景下,皇族各大亲王自然都向出弦的箭一样,马上开始了行动。区区一个贾氏家族,哪能挡住这雷霆一击呢?
  
  在这种算计中取得胜利的皇族的各大亲王们,终于得意的笑了。他们都以为自己比谁都聪明。但他们也许都忘了象张华、太子那样再深思一下,我们用这种方法即使能取得胜利,但胜利之后呢?这些人,与在闹市公然拿别人金子的人有什么区别?
  
  他们胜利的代价就是,帝国的大厦马上摇摇欲坠了!面对这个快倒的帝国大厦,这些权力者依然疯狂的在争斗着;最后东海王司马越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这胜利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他得到的是一个砖崩瓦解的帝国大厦废墟。
  
  人们看这段历史,大约都是喜欢嘲笑司马衷的愚蠢。泪痕以为,这也太不厚道了;因为一个天生智力有缺陷的人,真值得人们这样嘲笑吗?司马衷只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真正决策帝国的人,从来也不是司马衷,从来都是一些据说非常聪明,也自认为非常聪明的人。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哪一个有资格嘲笑司马衷的愚蠢呢?显然是非常罕见的!
  
  司马衷的愚蠢,那是天生的。这有什么值得嘲笑的?而那些聪明人的愚蠢,却都是被权力、利益迷住双眼造成的?他们与司马衷相比,谁更值得嘲笑呢?
  
  [注1]广城君郭槐,以贾后无子,常劝后使慈爱太子。贾谧骄纵,数无礼于太子,广城君恒切责之。
  
  及广城君病,临终,执后手,令尽心于太子,言甚切至。又曰:“赵粲、贾午,必乱汝家事;我死后,勿复听入。深记吾言!”后不从,更与粲、午谋害太子。
  
  [注2]:贾模恐祸及己,甚忧之。裴与模及张华议废后,更立谢淑妃。
  
  [注3]:于时期野咸知贾后有害太子之意,中护军赵俊请太子废后,太子不听。
  
  [注4]:卞曰:“东宫俊如林,四率精兵万人;公居阿衡之任,若得公命,皇太子因朝入录尚书事,废贾后于金墉城,两黄门力耳。”
  
  [注5]卞曰:“东宫俊杰如林,四率精兵万人;公居阿衡之任,若得公命,皇太子因朝入录尚书事,废贾后于金墉城,两黄门力耳。”华曰:“今天子当阳,太子,人子也,吾又不受阿衡之命,忽相与行此,是无君父而以不孝示天下也。况权戚满朝,威柄不一,成可必乎!”(详见《资治通鉴、晋纪》)
  
  [注6]:贾模恐祸及己,甚忧之。裴与模及张华议废后,更立谢淑妃。模、华皆曰:“主上自无废黜之意,而吾等专行之,傥上心不以为然,将若之何!且诸王方强,朋党各异,恐一旦祸起,身死国危,无益社稷。”(详见《资治通鉴、晋纪》)
  
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贾后与太子之争,天下是谁家的天下
泪痕春雨
  
  天下是司马家族的天下,因为司马家族成员遍布帝国中央、地方主要军事、政治要地。对于这个最基本的事实,在杨骏权力最盛之时,他也没有敢否定过。对于司马衷弟弟们、叔祖、叔伯、堂弟们各据帝国军事、政治要地的事实,杨骏显然无力改变。当然了,贾后专权之后也是如此的。
  
  贾南风执政之后,一直能认清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天下是豪门贵族共同的天下。凭区区一个贾氏家族,绝没有力量把天下据为己有的!所以贾南风在执政后,一直是以皇权监护人身份存在的;因为真正负责帝国实际政务的人并不是贾南风,而是张华、贾模、斐頠为代表的资深官僚。从历史的评论去看,张华等人都是胜任自己职责的;而贾南风显然也是一直尊重、支持这些人处理国家大事的。
  
  贾南风执政之后,也一直能认清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天下是司马皇族的天下。凭区区一个贾氏家族,绝没有力量把天下窃为己有的。所以贾南风在执政后,一直是以司马家族掌门夫人的身份存在着;因为贾南风一直都是尊重与维护皇族的利益。最简单而言,在贾南风执政八九年之后,帝国争夺权力的主角依然都是皇族亲王,贾南风执政了八九年,帝国之内也没有形成一股能与皇族分庭抗礼的权力集团。
  
  但贾南风在权力、利益面前能如此冷静与清醒;绝不是她的智力与理智能胜任的,更不会是贾谧那种人可能胜任的。这应该是贾氏家族元老们所坚持、所推动的。而随着这些元老们先后退出政治舞台,贾氏家族遂开始昏招百出了。尤其是郭槐刚死,贾南风就开始无视自己母亲临终遗言,走出了家族灭亡的头一步。
  
  在贾南风执政的八九年时间里,贾氏家族的真正代表人物绝不是贾南风,贾氏家族的真正代表人物显然是贾南风的母亲郭槐;郭槐这个凶悍而精明的女人才是贾氏家族的真正代表人物。
  
  从实力去看,贾氏家族权力在最盛之时;其实力最多只相当于司马皇族某一个强势亲王的实力,与整个司马皇族的权力相比,贾氏家族的权力根本不值一提。贾后之所以可以凌驾于各大强势亲王之上,仅仅因为他是司马家族的掌门夫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这是一个最显而易见的事实。对于这个最基本的事实,贾氏家族的几个重要人物郭槐、斐頠、贾模都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贾后的母亲(郭槐)是一个标准的母老虎,但她绝对不是一个利令智晕的女人。所以在贾氏家族权力最风光之时,她就已看出了贾氏家族的危机所在;因为晋帝国的天下是晋惠帝的天下,贾后充其量只是皇帝的一个高级助理罢了;而贾氏家族那些少壮派们,却利令智晕的以贾氏家族才是晋帝国的真正主宰。所以贾后的母亲临死前都一再告诫贾后,千万不要忘了这个最基本的事实。但贾后终于还是没有听自己母亲的话。
  
  贾后表面凌驾于皇帝之上;但实际上她的身份只相当于皇帝的高级助理,因为贾后在权力最盛之时,她一直没有改变过这种事实。因为帝国的权力分配,依然是以司马衷为中心进行的。贾后凌驾于皇帝之上,一切仅仅是因为他是皇帝的老婆,一切也是因为皇帝的智力有问题。这于情于理,实际上都是可以说得通的。因为主人智力有问题,谁最有资格替主人打理家财呢?当然是第一是他的母亲,第二是他老婆,第三才能轮得着他的叔伯、弟弟们。这在普通人家也是如此的。在官僚政治还未成熟的帝国中,自然也是如此的。
  
  但不论谁专权,都有一个无可否定的事实,那就是晋帝国的天下是司马衷的。他的母亲、老婆只是替他打理家财。如果他的母亲、老婆能认清这个最基本的事实,如果他的母亲、老婆能安于这种身份,那是谁也无力挑战他们的;因为他们的身份是皇帝的代理人。
  
  问题是:司马衷的母亲、外公、老婆,显然忘记了这个最基本的事实,更不愿意安于自己这种身份。
  
  贾后最初一直能认清这个最基本的事实,贾后最初也一直愿意接受这种身份。所以他们能成功维持帝国十年的稳定。但贾后渐渐终于无法接受这种身份了;因为皇帝的儿子日渐成长起来了。主人智力有问题,谁最有资格替主人打理财产呢?当然是是他的母亲、老婆。问题是,如果主人惟一的儿子已成年了,而且是一个公认的聪明、能干的人,那现在最谁有资格替主人打理财产呢?显然是主人的儿子!
  
  主人的儿子日渐成长起来了,于情、于理他都应该替自己的父亲打理家财;他的母亲如果阻止儿子介入,那于情、于理都是说不下去的。在帝国诸王林立、豪门遍布的背景下,贾后自然更无力阻止太子司马遹逐步介入政治舞台了;因为贾后并不是帝国真正的主宰,她只是众多豪门代表之一(她是贾氏家族的代表),她只是皇帝众多亲戚中的一个;贾后的全部权力基础就源于这里。凭这点权力,想阻止日渐成长的太子介入政治舞台,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了。
  
  在这种背景下,贾后与太子司马遹的矛盾渐渐无可避免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种背景下,也许事情还不算太复杂。因为贾后也许会逐渐接受这个种残酷的事实;因为贾氏家族的大佬们(郭槐、贾模、斐頠)都一再劝贾后必须得接受这残酷的的事实。因为以贾氏家族的实力,如果想否定这种事实,那随时会把全家拖入死亡的边缘。但贾谧那种狗仗人势的花花公子,却开始一再怂恿贾后去打击太子。贾后终于经不住这种怂恿,于是领着家族向死亡路走去。
  
  贾后的母亲活着的时候,就一再训戒、责骂自己家族中那几个狗仗人势惯的少壮成员;甚至贾后母亲在临死前,也一再劝戒自己女儿千万不要和这几个狗仗人势惯了的少壮成员搅在一起。因为家族创业的艰难、家族创业的风险,他们都没有经历过,他们因为贾后是皇帝的老婆,所以无法无天惯了;听从他们的意见做事,那随时都会把全家领得死亡之路的。[注1]
  
  贾后也许能明白这个道理,问题是:一个做惯了家族大姐大的人,一个做惯了帝国大姐大的人,哪能突然接受要逐步退出政治舞台最前排的事实呢?于是他对太子司马遹的嫉恨越来越深了。
  
  贾谧那种人是狗仗人势,因为他的智商、才能实际上非常有限。最简单而言,如果他的姑姑不是皇帝的老婆,如果他不是贾氏家族的少掌门。凭他的智商、才能,他算什么东西?这位公子哥,就因为出生豪门,就因为有皇后罩着。所以无论走到哪里,身后都跟着一大票人前呼后拥、肉麻的吹捧,到了最后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了。于是后来的贾谧竟然一直想与太子司马遹平起平坐,甚至想凌驾于太子司马遹之上了。贾谧的这种行为,除了用狗仗人势形容之外,实在找不到一个更恰当的词了。虽然他的奶奶(血缘上的姥姥)一再为此训斥他、责骂他,但这个已被娇纵坏了的、已被肉麻的吹捧弄傻的年青人,却显然无可救药了。
  
  贾谧是贾氏家族的少掌门;太子司马遹是司马家族的少掌门。从实力上,司马家族随便拉出一个强势亲王来,都能与贾氏家族相提并论。整个司马家族的实力,那比贾氏家族实在是强的太多了。贾氏家族的大姐大,能凌驾于司马家族各大亲王之上,仅仅是因为贾氏家族的大姐大是司马家族掌门人的老婆,如果抛开这种关系,凭贾氏家族、或是贾南凤,哪敢与司马家族几个强势亲王平起平坐呢?事实上,晋帝国豪门多的是,哪一个豪门代表敢与强势的皇族亲王平起平坐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但贾谧却是视而不见。
  
  贾谧经常对太子司马遹盛气凌人,一意与太子争高下。有一次,太子的小叔叔(成都王司马颖)实在看不下去;马上就去喝斥贾谧,太子是帝国的储君,你贾谧有什么资格和太子这样说话?贾谧一意凌驾于太子之上,这得罪的并不只是是太子,他实际上是在威胁整个司马皇族的利益。因为贾谧连太子都不放在眼中,那司马家族的各大亲王,贾谧自然就更不放在眼里了。区区一个贾谧,他也真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了。
  
  如果贾后此时还有理智,他应该是训斥贾谧、让贾谧给太子司马遹去赔罪。因为小孩子不懂事,家里的大人难道也不懂事吗?但贾后此时显然已丧失了理智,因为他实在不想把自己的权力一点点的逐步交还给太子。
  
  所以贾后一看成都王敢替太子司马遹出头,在贾谧的怂恿下就对成都王进行了点惩罚。但就是在此时,贾后也知道天下是司马家族的,所以他惩罚成都王,也只是把成都王赶出中央政府,却不敢剥夺成都王应有的权力、地位(因为成都王是皇帝的弟弟),所以他让成都王去坐镇帝国最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邺城去了。这种惩罚,实际上绝算不上什么惩罚;因为成都王做为帝国最大实权派之一的地位并没有改变。
  
  邺城在魏晋、南北朝之时,一直是北方最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之一;成都王后来之所以能成为最大的实权派,也是因为他是坐镇邺城的强势亲王。
  
  但这是一件标志性事件,这件事以后贾氏家族实际上已开始朝死亡之路狂奔了。因为贾氏家族已开始走到了司马家族的对立面,这也标志着贾后自己主动放弃了做为皇帝高级助理的身份;他现在越来越多的是以贾氏家族大姐大的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了。贾后现在以这种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马上就陷入危机伺服之中;因为各种力量都开始蠢蠢欲动想干掉她了。
  
  此时贾氏阵营中的大佬斐頠、贾模,也害怕被贾后牵连,甚至试图废掉贾后。[注2]中护军赵俊,劝太子率军杀掉贾后。[注3]左卫率刘卞劝张华联合太子杀掉贾后。[注4]
  
  但这只是贾氏家族危机中的冰山一角罢了。因为强大的司马皇族还没有真正表态,因为司马皇族的权力者们,大约都各怀心机,他们都知道在此时除掉贾后实在是一盘小菜了,真正的问题是,除掉贾后恐怕只是替太子司马遹做一盘菜罢了;太子司马遹掌握了帝国权力之后,对他们真的非常有利吗?显然不是的,所以他们并不急于动手。
  
  于是怂恿张华杀贾后的刘卞,被贾后调出中央政府;刘卞知道事情败露自杀了。于是太子司马遹还是免不了被贾后陷害的命运。但贾氏家族呢?却显然已走到了死亡的边缘之上,因为此时的贾后已主动放弃了皇帝高级助理的身份,他现在是以贾氏家族大姐大的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以她现在所拥有的实力,随便拉出一个强势的司马亲王,都足以干掉她!
  
  帝国再一次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上。这对所有的权力者而言,都是一种考验。因为这显然是一种标准的路线斗争,你必须得在贾氏、太子两边做出一个选择;如果选错了,轻则丧失政治生命,重则就是全家都被拉上刑场。在这种背景下,帝国所有的权力者都开始做出各种表演、各种行动。最痛苦原因还在于;如果你站在贾后一边,等待你的肯定是失败,这是谁也可以看出来的。问题是站在太子一边,在贾后还主持帝国政务时、在各大皇族亲王还没有明确表态之时,那是危险之极的事。
  
  贾氏家族与司马家族的对垒已开始了。这对帝国的主要权力者而言,实在是一种痛苦;虽然从实力的分析,大家都也知道应该站在太子一边,因为贾氏胜利的机会等于没有。问题是,贾后此时却依然是帝国的执政者,如果站在太子一边,那恐怕连现在这一关也不过了。
  
  刘卞劝张华和太子司马遹联手杀掉贾后。张华知道,现在杀掉贾后非常容易。问题是,杀掉贾后之后呢?太子司马遹这样做下去,肯定会犯有杀母、逼父罪行。这样太子司马遹即使取得第一回合的胜利,但面对以后的斗争呢?[注5]
  
  太子司马遹杀掉贾后很容易,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太子司马遹必须得背负起了杀母、逼父的罪名。太子司马遹这样做了,他岂非等于自动放弃做为帝国储君的资格?以张华的实力,加上太子司马遹的实力杀掉贾后并不难,逼皇帝让太子掌权也不难。真正的问题是,太子司马遹做下这种罪恶滔天的事后,在皇族亲王势力巨大的背景下,太子司马遹靠什么与他那些如虎如狼的叔叔、叔祖们继续争斗呢?所以张华实在不敢联合太子司马遹去做这种事。张华并没有对刘卞隐瞒自己的观点。做为一个政治人物,你必须得能看走一步棋看好几步棋,赢得眼前这一步的胜利非常容易,但赢了这一步胜利之后呢?
  
  张华曾劝斐頠、贾模说:你们做为贾后的亲戚,应该劝贾后好好善待太子司马遹,这于人、于己、于国都有利。如果她不采纳,你们应该好好给他分析利害关系。他如果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我们恐怕都无法善终的!以贾后的智商,应该也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与太子司马遹做对的危险性。但贾后显然已利令智晕了。以贾后所处的地位,如果他不计后果的想除掉太子司马遹自然很容易,但除掉太子司马遹之后呢?贾后显然已顾不得考虑了。问题是:如果太子司马遹也以这种态度做事,那贾后恐怕也早死了好几回了。但太子司马遹是一个隐忍的、有理性的人,他显然不可能做出这种利令智晕的事来。
  
  在权力角逐中,最怕碰到这种对手;那就是你的对手只看一步棋,为了赢眼前一步棋连命也不要。他们这样做的结果,通常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那是他们自找的;问题是相关的人招谁惹谁了?
  
  从前杨骏、楚王都是这种货色。他们图谋的事,都是非常危险的、也都是远远超出他们能力之外的事。判断这一切,本来不需要什么了不起的智商、更不需要什么了不起的常识,但他们就是全然看不到;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前面的权力;别的什么也看不到了。于是晋武帝刚死,这两个人就付出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之死罪有应得,但与此相关的人又招谁惹谁了?现在的贾后,也开始这样做了!真是悲哀啊!
  
  现在刘卞劝张华也应该这样做;但张华是一代智谋之士。在刘卞的眼中,如果张华联合太子司马遹杀掉贾后,那胜算实在太大了。但张华说了,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赢得这一步很容易,但以后呢?刘卞沉默了。
  
  张华之所以拒绝刘卞的建议,因为张华更知道,他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太子司马遹也一定会明白,即使他愿意冒险,太子也未必会与他冒这种险的。赵俊劝太子去杀掉贾后,太子司马遹拒绝了。太子司马遹的担心恐怕与张华一样;只是太子司马遹没有对赵俊说出自己的想法罢了。
  
  太子司马遹的对手,绝不只是一个贾后;如果他把全部的精力(不惜担负杀母、逼父的罪名)去用于对付贾后,那恐怕再后来的政治斗争中完全丧失主动性。因为一个担负着杀母、逼父罪名的太子,岂非等于主动放弃了自己做为帝国储君的资格。如果太子的实力足够,自然可以做这种事,问题是在诸王林立、豪门遍布的背景下,太子司马遹这样去做,那是必败无疑。
  
  贾氏阵营中的贾模、裴頠;都知道如果继续追随贾后,肯定会把全家领向死亡之地,但他们实在无可选择了。他们除了一再劝贾后不要做出愚蠢的选择之外,实在没有别的选择了。他们甚至一度想过废掉贾后,以保全自己;但终究没有办法实行。因为废掉贾后表面上很容易;但现在的天下是皇帝的天下,贾后是皇帝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婆,如果皇帝不同意这件事,在诸王林立、豪门遍布的背景下,他们敢犯这种废立皇后的罪行,哪可能有活路呢?[注6]贾模为此忧郁而死了;斐頠、张华一度想着退出政治舞台,但终究无法退出,因为让一个人主动放弃自己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东西实在太难了。
  
  以太子司马遹的实力;此时足以对付贾后。因为贾后此时已主动放弃了皇帝高级助理的身份。但自己如果为了打败贾后,主动背负起杀母、逼父的罪名,那面对来自叔叔、叔祖们们的挑战呢?太子司马遹恐怕一点信心也没有。太子司马遹的盛名,也许最初是靠晋武帝吹嘘出来。但从太子司马遹所作所为来看,他绝对是一个有大智慧、大勇气的人;从某种意义上他的确有他太祖父司马懿的风范。
  
  在巨大利益面前、在巨大的危险面前;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本质。许多聪明人,都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巨大的危险面前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杨骏、楚王、贾后;甚至帝国高高在上的其它贵族们,这些据说聪明的人,都是如此的。但太子司马遹,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在巨大的危险面前,却从没有丧失过自己的判断力。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太子司马遹只要冒一下险;以他手中所握有的军事、政治资源,杀掉一个贾后太容易了,甚至提前接班也不是什么难事。刘卞说“东宫俊杰如林,四率精兵万人”这绝不是虚张声势,因为刘卞企图用此说服一代智谋之士张华去冒险,所以这绝不可能是虚张声势的内容。而且张华之所以拒绝刘卞的建议,也绝不是因为刘卞所说的内容不符合事实;张华只是担心用这种手段取得胜利后,他们恐怕无法保持这种胜利。
  
  太子司马遹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但面对贾后一再进逼,甚至面对死亡的威胁;却一直安于自己太子的地位,不敢有任何非份的想法。这绝对需要大智慧与大勇气的。因为处于太子的地位,无论从可能获得利益来看,还是可能面临的危险去看;人们都很容易会选择不计代价的先杀了贾后再说。但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诱饵,一个人能拒绝这种诱饵,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太子司马遹有理由相信,以贾后的实力根本无力废他这个太子的;太子司马遹也有理由相信,以贾后的实力,根本不敢去做这种自不量力的事。但太子司马遹太高估了贾后的理智,也太低估了贾后的阴险。于是贾后设计一个套圈,他们灌醉太子后让他抄一份文字;这份文字写得含糊其词,但仔细一看却显然是一份反书。被灌醉的太子司马遹,就这样落入了圈套!贾后满以为这场阴谋足够置太子于死地,但她她显然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了。
  
  因为此时根本没有一个帝国大佬敢站在贾后一边。一直协助贾后的张华、斐頠,现在也不敢继续站在贾后身后了;他们已开始公然替太子司马遹辩护了。这种结果,也许是贾后始料不及的。虽然人们无力否定太子司马遹的罪行(因为贾后设计的圈套非常巧妙),但人们却可以通过各种理由为太子司马遹的罪行辩解。就这样大家在朝堂之上争论的没完没了,一直争论到太阳都落山了。贾后面对这种局面吓坏了,她知道这种事情一过夜,经过人们一夜密谋,那第二天可能什么事都会发生。于是在太阳落山后,贾后终于表示了一下让步,那就是可以不杀太子司马遹,但必须废太子为庶人。这种折衷的方案,使贾后表面上赢得了一一点胜利。但贾氏家族却显然已被拖到了死亡的深渊边沿了。
  
  贾后严令禁止人们给太子司马遹送行,但许多人都冒死为太子司马遹送行。(这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王敦);更有人抬着棺材上书为太子司马遹的辩解(西戎校尉司马阎缵)。面对这汹涌而来的支持太子司马遹的风潮,虽然不能改变贾后的决定,但贾后面对这种公与自己挑衅的人,却显然不敢报以还击了。此时公然站在太子一边的人,都赢得了忠义之名;当然他们这一切是用生命做赌注换来。但在这一波公然支持太子的风潮过后,那再公然站在太子一边的人,却显然已不需要拿生命做赌注了。因为贾氏家族虚弱的本质已暴露无遗了。在这种背景下,支持太子司马遹的声音响得那是扑天盖地。
  
  在这种大趋势下,只有王衍出面与太子司马遹划清了界限。王衍的女儿是太子的老婆,王衍马上叫女儿与太子司马遹离婚,并与太子司马遹彻底划清了界限。人们常从道德上非议王衍,但王衍恐怕也是有苦说不出吧!现在站在太子司马遹一边,哪是什么道德决定的,现在一个人只要长着脑袋,都知道应该站在太子司马遹一边。王衍这种精明之极的官场老油条,难道不会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
  
  问题是,王衍与太子司马遹的关系太微妙了,因为从两汉、甚至西晋,皇帝最重用的、最依赖的人都是外戚。从这层意义上,太子当皇帝后王衍可能获得利益实在太大了;从这层意义上贾后没有理由不怀疑王衍可能会带头保卫太子司马遹。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王衍不与太子司马遹划清界限,早已失理性的贾后会干出什么事,王衍实在不不敢有什么乐观的想象。火烧眉毛,先顾眼前吧。王衍哪还敢再多想呢?王衍为些付出的代价就是被人嘲笑、责骂,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阻止于政治舞台之上外。
  
  贾氏家族的灭亡,已没有任何悬念了;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发生,仅仅是因为大家在除掉贾后之后应该如何分配帝国权力上无法达成共识,所以现在还没有人向贾后领头发难。人们之所以没有动手去干这件事,仅仅是因为大家在除掉贾氏家族后,如何分配帝国的权力上无法达成共识罢了。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在这种背景下除掉贾后,显然只是给太子司马遹做一件嫁衣裳罢了;以太子的刚强、隐忍,如果他成为帝国的执政者后,对于帝国那些大佬们实在不是一种福音。因为强势的皇帝,通常总意味着加强中央集权,通常总意味着加强皇帝的权力。这对帝国那些坐镇一方的强势亲王、实权派们,中央政府的强势亲王、豪门贵族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现在大家也许都在等贾后杀掉太子司马遹,他们等得心都快焦了。赵王司马伦看贾后迟迟不敢动手,就想着法的怂恿、刺激贾后去动手。贾后终于忍不住决定杀太子司马遹了。赵王、孙秀的这种算计是显露出来的,其实各大实权派恐怕都也是这种想法;因为他们以他们的利害关系,如果没有这种想法实在太奇怪了。
  
  要求打击贾后的声音此起彼伏;事实上,现在人们已肆无忌惮了。这种此起彼伏的声音,越来越遍布帝国,这种声音足以让一度精明的贾后神精彻底崩溃,于是贾后终于做出一件更失策的事来;他竟然把太子司马遹给杀掉了!他以为把太子司马遹杀掉了,这种支持太子司马遹的风潮就会渐渐消失了基础。但这一步走出,贾氏家族遂彻底踏入了鬼门关。
  
  于是狗仗人势的贾谧被抓之时,除了向贾后高声呼救之外已没有任何本事了。而贾后除了向皇帝高呼救命之外,也没有任何本事了。因为他们的权力基础,已被自己愚蠢的行为主动给挖空了!
  
  太子司马遹一直很小心,他知道此时最大的危险就是被人暗杀。太子知道只要自己度过这一难关;整个个大晋帝国的天下就是他的。但他实在太低估了自己家族成员的贪婪、短视、愚蠢。于是贾后在皇族各大亲王的默许、怂恿下杀了太子司马遹。
  
  太子司马遹刚死,皇族各大司马亲王马上达成共识开始行动了。帝国皇帝的智力有问题;皇帝母亲的家族被满门抄斩了,皇帝惟一的儿子也死了,皇帝老婆的家族也被满门抄斩了。那帝国实际执政者,会是什么人呢?显然只能从各大亲王中搏奕出来一个了。在这种背景下,皇族各大亲王自然都向出弦的箭一样,马上开始了行动。区区一个贾氏家族,哪能挡住这雷霆一击呢?
  
  在这种算计中取得胜利的皇族的各大亲王们,终于得意的笑了。他们都以为自己比谁都聪明。但他们也许都忘了象张华、太子那样再深思一下,我们用这种方法即使能取得胜利,但胜利之后呢?这些人,与在闹市公然拿别人金子的人有什么区别?
  
  他们胜利的代价就是,帝国的大厦马上摇摇欲坠了!面对这个快倒的帝国大厦,这些权力者依然疯狂的在争斗着;最后东海王司马越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这胜利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他得到的是一个砖崩瓦解的帝国大厦废墟。
  
  人们看这段历史,大约都是喜欢嘲笑司马衷的愚蠢。泪痕以为,这也太不厚道了;因为一个天生智力有缺陷的人,真值得人们这样嘲笑吗?司马衷只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真正决策帝国的人,从来也不是司马衷,从来都是一些据说非常聪明,也自认为非常聪明的人。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哪一个有资格嘲笑司马衷的愚蠢呢?显然是非常罕见的!
  
  司马衷的愚蠢,那是天生的。这有什么值得嘲笑的?而那些聪明人的愚蠢,却都是被权力、利益迷住双眼造成的?他们与司马衷相比,谁更值得嘲笑呢?
  
  [注1]广城君郭槐,以贾后无子,常劝后使慈爱太子。贾谧骄纵,数无礼于太子,广城君恒切责之。
  
  及广城君病,临终,执后手,令尽心于太子,言甚切至。又曰:“赵粲、贾午,必乱汝家事;我死后,勿复听入。深记吾言!”后不从,更与粲、午谋害太子。
  
  [注2]:贾模恐祸及己,甚忧之。裴与模及张华议废后,更立谢淑妃。
  
  [注3]:于时期野咸知贾后有害太子之意,中护军赵俊请太子废后,太子不听。
  
  [注4]:卞曰:“东宫俊如林,四率精兵万人;公居阿衡之任,若得公命,皇太子因朝入录尚书事,废贾后于金墉城,两黄门力耳。”
  
  [注5]卞曰:“东宫俊杰如林,四率精兵万人;公居阿衡之任,若得公命,皇太子因朝入录尚书事,废贾后于金墉城,两黄门力耳。”华曰:“今天子当阳,太子,人子也,吾又不受阿衡之命,忽相与行此,是无君父而以不孝示天下也。况权戚满朝,威柄不一,成可必乎!”(详见《资治通鉴、晋纪》)
  
  [注6]:贾模恐祸及己,甚忧之。裴与模及张华议废后,更立谢淑妃。模、华皆曰:“主上自无废黜之意,而吾等专行之,傥上心不以为然,将若之何!且诸王方强,朋党各异,恐一旦祸起,身死国危,无益社稷。”(详见《资治通鉴、晋纪》)
  
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哼哼!有意思!
当理智遇上疯子——论司马遹的无奈
泪痕春雨
  
  一、太孙司马遹生世
  
  太孙司马遹一出世就充满了迷雾。历史书上说晋武帝司马炎害怕自己的傻儿子不懂男女之事,于是就在太子司马衷成亲前,让一个自己宠幸过的女人(谢玖)去教太子男女之事,而谢玖因此就生下了太孙。这种荒诞不经的内容是出自正史的,但出自正史并不能证明他有多真实。因为这完全不符合人情事理,男女之事真的很复杂吗?随便拉出一个头小猪小狗都会干这种事,甚至比猪狗更低等的小动物也都会干这种事,做为万物之灵的人竟然需要人教?虽然许多人相信这种离奇的观点,但这种观点却显然是缺乏任何可信度的。
  
  而且太子司马衷是哪一年成亲的呢?太子司马衷十三岁时就成亲了。太孙是哪一个出来的呢?是太子司马衷十九岁那一年出生的。换而言之,如果上面那个故事真的属实,那谢玖就是以这种特殊身份与太子司马衷生活了六年时间。
  
  如果晋武帝司马炎交给谢玖的任务只是让太子司马衷懂得男女之事,实在没有理由让谢玖在太子司马衷身边呆六年之久。就算一个男人真的不懂男女之事,但他学会这种事事,真需要一个女人教他六年吗?如果说谢玖是晋武帝的女人;谢玖以这种身份教太子男女之事时没有怀孕,晋武帝司马炎就该大念阿弥托佛了。因为以谢玖这种身份生下一个皇孙,那司马家族的脸恐怕都会因此丢光的。从这层意义上,如果谢玖真是晋武帝的女人,那晋武帝司马炎实在没有理由让这个女人在太子身边呆六年之久。
  
  而且以贾南凤的性格,又怎么会容忍这样一个女人没完没了的和太子睡觉,以至足足过了六年之久,非得等他们生下儿子之后才对她心生嫉妒之心呢?这一切本身就是难以解释的。惟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种传说本身就是一个种地地道道的桃色新闻,虽然他可信度非常低,但人们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并且在这种基础上做出种种极尽夸张的想象来。
  
  基于正常的思考应该是,东宫内绝没有一个地位、家庭背景能与贾南风相提并论的女人。甚至而言整个东宫内除了贾南风,所有的女人都不过是卑微的宫女罢了。在这种背景下,与太子有机会睡觉的女人,除贾南风之外,通常都是身份卑微的宫女。这种女人怀孕后,通常命运都是很悲惨的;因为皇宫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女人,总会想办法害她们的;虽然说母以子贵,但她们卑微的出生,却并不会因为生下龙种而彻底改变;除非有一天他的儿子当了皇帝。但她们常常都难以等到那一天。谢玖不过就是一个这种可怜的女人罢了。但总的来说,谢玖还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皇帝的保护成功的生下了自己的孩子,许多这种卑微的女人恐怕连这一天也等不到,就被人害得流产或丢掉了性命。不要说太子或皇帝是一个软弱的人了,就是皇帝是一个强势的人,在黑暗的皇宫之内这种事也屡见不鲜。因为皇帝或太子,与这种卑微的宫女发生关系通常只是一时性起,事后恐怕记也记不清楚了。
  
  在贵族社会中,一个人出身卑微本身就是无可饶恕的过错。后来太子有不良的习惯,非常明显一切只是形式所摈。但人们却都喜欢说这是因为他妈出身卑贱造成的。总而言之,太子母亲出生于卖肉之家,所以太子天生就喜欢干这种事,天生就是干这种事的料。既然社会把出生看得这样重,那一个出身卑微的女人就是怀了皇家的骨肉,也绝不会改变他卑微的身份。在贵族社会中,在太子妃专擅东宫的背景下,一个出身卑微的宫女怀孕后最聪明的选择,就是向皇帝寻找庇护。否则,她很可能会不明有白的死去的。太子母亲大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向皇帝寻找了庇护;而这种庇护却给了后人无限的想象与附会。
  
  二、太孙的政治地位
  
  晋武帝司马炎敢让司马衷当太子;也许是这样想的。儿子智力有问题,但自己可以长久的做他的监护人。问题是自己死了之后呢?晋武帝也许是这样想的。晋武帝只要能活到六十岁,那司马衷就已近四十岁。而到那时,太孙司马遹也长大成人了;只要晋武帝在生前给太孙司马遹配置好足够的政治源,那一个人想窥视司马衷的地位,恐怕连太孙司马遹这一关也过不了。
  
  所以太孙司马遹五六岁之时,晋武帝就为太孙广树名声,说什么太孙有司马懿之风。因为广陵有天子之气,所以封太孙司马遹为广陵王,食邑五万户。这一切无非是为了自己死后,自己那个傻儿子仍然有一个坚强的保护者。晋武帝让太孙司马遹去保护司马衷的权力,等于为自家皇权上了双保险,因为即使太孙司马遹夺了司马衷的权力,帝国的皇权还是留在晋武帝指定的接班人手中,一切仅仅是提前接了一下班罢了。
  
  从当时的权力搏奕去看,人们都不会希望贾后的儿子取代太孙的地位。因为以贾后的强悍,加上贾氏家族的骄横,再让贾后的儿子取代了太孙的地位,那皇族、其它贵族的利益还有安全感可言吗?从这层意义上,不要说贾后没有儿子,就是贾后有了儿子,恐怕也无法让自己儿子取代司马遹的太子的地位。如果贾后非要这样干,恐怕也是没事想领着全家人上刑场的。
  
  储君之位,那是天下利益汇集、纠结之地;不要说区区一个贾后了,就是一个强势的皇帝恐怕也无力随便决定。贾后如果有儿子,那她废司马遹太子之位时,自然风险会降低一些,但也仅仅是风险会降低一些罢了;实际上这也足以让贾氏家族走上灭门之路。
  
  因为在豪门贵族势力巨大的背景下,一个弱势的皇子常常会占尽优势。这也就是汉文帝、汉宣帝能当皇帝的主要原因。让一个娘家人势力巨大的皇子当了皇帝,那无论皇族、或是其它豪门贵族都也会缺乏安全感的;基于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支持一个弱势的皇子继承皇位。贾后即使有儿子,她想自己儿子取代马遹的太子之位时,那就是以一家之力与整个皇族与普遍豪门贵族在搏奕,她哪有一丝获胜的机会呢?
  
  司马遹当帝国第三代接班人,那是晋武帝司马炎生前就已确定的事;仅此一点就让他的太子地位难以动摇。而且基于普遍军政大佬的共同利益,他们也绝不会希望皇后的儿子取代司马遹太子地位。在这种背景下,贾后即使有了儿子,也绝不具备废掉太子的力量。
  
  从这层意义上,在晋武帝司马炎的构想中太孙司马遹是注定要成为未来皇帝的。这个构想最终出现了一点点偏差,因为晋武帝实在死得有些太早;晋武帝55岁时就死掉了。这个虽说不上早逝,但也实在有些死得太早了。晋武帝死的那一年太孙仅仅十二三岁;这个年龄使太孙无法在晋武帝死前就顺利参政。而晋武帝一死,太孙司马遹参政的机会就被贾后无限期的推延了。
  
  如果晋武帝活到六十多岁,那以晋武帝对他的宠爱、栽培,他肯定在晋武帝死前就开始参政了。而太孙一旦取得这种地位,那他至少可以成为与杨氏、贾氏、皇族元老(司马亮)、皇族少壮势力(楚王、淮南王、秦王)并列的实权人物之一。但晋武帝实在死得有些早了,而这一切后来就给了贾氏家族太多太多的幻想;而正是这个幻想让贾氏家族迅速的走向了毁灭。
  
  三、太子司马遹与贾后的搏奕
  
  太孙司马遹早在五六岁时,他的皇祖父司马炎就成天给予他激励、赞扬,总而言之这个皇位终究是属于你的,而且我相信你当皇帝肯定比我更优秀。以太孙司马遹那样聪明的人,再长久的受晋武帝司马炎这种暗示与激励;相信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早已在内心深处打上烙印了。但太孙司马遹成为太子后,却只能表现出无所是事,游手好闲。因为贾后显然希望他永远无所是事、游手好闲。
  
  史书也明确记载,贾后一再让人唆使太子变得邪恶、堕落。[注1]如果太子非要表现得积极上进,更一再提高自己的名声、地位,那肯定会与贾后的之间的矛盾无可调和。而在太子年幼之时,在太子叔叔一系势力没有恢复之前,太子显然不具备与贾后直接冲突的实力,在这种背景下太子只有对贾后逆来顺受。
  
  所以有人劝太子应该积极向上,太子马上通过恶作剧的方式让他闭嘴(中舍人杜锡,恐太子不得安其位,每尽忠谏,劝太子修德业,保令名,言辞恳切。太子患之,置针着锡常所坐毡中,刺之流血。)。皇帝智力有问题,皇后想专权,太子却一个劲的想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太子这是想干什么呢?太子让杜锡坐在针毡上,也许只是想告诉杜锡;你这种话也会让我如坐针毡的。做为我的属员,你为什么从不考虑一下我的处境,就成天说这种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呢?听你的话,我随时都会与皇后的矛盾无可调和;不听你的话图然使我背负恶名;我希望你以后少说这种废话。
  
  太子司马遹与贾后的搏奕,一直处于非常微妙的状态之中。太子司马遹并不着急,太子司马遹只要不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来。那他做为皇位继承人的事实就不会改变。所以面对贾后的步步进逼,太子司马遹就选择了一些荒唐的行为去自污。太子司马遹成天玩着过家家的游戏;花起钱来从来都是大手大脚。
  
  太子司马遹的行为很荒唐,但我们仔细去看时就会发现;太子司马遹虽然荒唐却不会让人讨厌与憎恶。太子司马遹的荒唐行为都不过是一些孩童式的游戏与恶作剧罢了。太子司马遹的行为很荒唐,但我们仔细看时就会发现;也许都充满着深意;因为这种自污行为需要付出的代价最低。太子司马遹最荒唐的事,无非是太子司马遹长大了还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太子司马遹最大的恶行,也仅仅是一些类似孩童的恶作剧。太子司马遹最值得人非议的地方无非是他花钱大手大脚。一个人需要自污之时,实际上很难找出比这更廉价的方法了。
  
  喜欢玩过家家、或是偶尔做一些恶作剧;并不会让人发自心底的讨厌与憎恶;而且处于当时的政治背景,人们也许更能理解太子司马遹的用心良苦。至于花钱大手大脚的背后,也许就充满了收买人心的意思。关于这一点贾谧就曾说过。贾谧曾对贾后说:“太子多畜私财以结小人者,为贾氏故也。”这种说法虽然有谗言的味道,但恐怕也离事实不远。
  
  太子司马遹表面堕落,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堕落。相比而言,贾谧表面上积极上进,但所作所为却全是惹人讨厌与憎恨的行为。贾谧表面上积极上进,最后却一步步挖空了自己了政治基础;而太子司马遹堕落无聊却一直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政治基础。从这层意义上,贾谧与太子司马遹的政治智商相比;那恐怕差得真够十万八千里。
  
  太子司马遹长大后的游手好闲,是出于政治上的韬光养晦,还是出于人格上的堕落。这一切已变得迷雾重重,无法确切还原真相了;因为在太子司马遹还未真正走上政治舞台时,就已被贾后害死了。看晋史中太子司马遹相关内容之时,总是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因为我总有一种感觉太子司马遹后来的堕落只是出于韬光养晦,只是这一切随着太子司马遹的早死变得无法确切证明了。一个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太孙(在他皇祖父活着的时候),年纪幼小之时就丧失了祖父、父亲的保护,在邪恶的继母压制下委曲求全的生活着;也许他内心一直充满了希望,但这希望终于没有变成现实。
  
  前面分析过,贾后即使有了儿子,也无法取代太子之位的。因为一个强势的皇后,背后有一个骄横的家庭,如果再有一个做为太子的儿子。这显然会威胁了普遍皇族与贵族的利益。
  
  贾后没有儿子,就更不具备阻止太子继位的实力。因为皇帝的儿子、弟弟们之所以会拥有巨大的权力资源,而且都会拥有绝对美好的政治前途;绝不是因为这些人能力有多强,仅仅是因为他们是皇帝最亲近的人罢了。
  
  贾后如果打击太子司马遹,实际上就是公然在否定这种权力分配原则。因为太子是皇帝最亲近的人,他的权力地位都无法保证;那皇帝的弟弟们对自己的权力地位、前途能有一点安全感吗?从这层意义上,太子绝不是孤立的;他的利益是与他那些叔叔们联系在一起的。而太子的那些叔叔们,早在晋武帝活着的时候就都拥有了巨大的政治、军事、经济资源;他们本是皇族中实力最大的一个支系。楚王、淮南王、长沙王、成都王,这些皇弟们一旦成年,哪一个不是振臂一呼就足以让帝国风云变色人物?凭贾氏家族的实力想与这样一个利益集团争斗,贾后也实在太高估自己的实力了。
  
  贾后实在不具备阻止太子继位的实力。因为太子为中心的力量,实际上远比贾后为中心的力量要大。随着太子与皇弟们的年龄增长,这种力量将变得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新崛起的势力集团,贾氏家族最聪明的做法就是逐步承认这个事实,并尽力把自己的利益与他们捆绑在一起;事实上贾后的母亲就是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他的这种努力却全被贾南风、贾午、贾谧破坏了。
  
  从刘卞劝说张华支持太子司马遹杀贾后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来东宫当时拥有的政治、军事资源是惊人。如果太子司马遹不计后果的去做事,不要说与自己那些叔叔们联手了,就是自己奋力一击,贾后也根本无力抵抗。只因太子司马遹是有理性的人,所以他才不敢去干这种蠢事,因为杀人容易,杀人之后呢?太子司马遹担负着杀母、逼父的罪名,在皇族、豪门势力巨大的背景下,他太子的地位还靠什么巩固呢?
  
  以太子司马遹的实力杀贾后很容易,但想在杀掉贾后之后控制帝国就难了。后来大唐帝国太子李重俊,因为无法忍受武氏家族的压制;于是率军一股作气把武氏家族灭了门;问题是,灭掉武氏家族之后呢?这种胜利的果实会落到太子手里吗?显然是不会的。太子的这种努力,只是为别人做了一件嫁衣裳罢了。
  
  当然贾后杀太子司马遹也很容易,问题是杀掉太子司马遹之后控制帝国也会这样容易吗?就好象两个人为了巨大的利益在吵架、拉扯,一个人突然拿出刀来来要捅对方。一切是显然的,拿刀捅人很容易,捅人之后呢?但为了利益已急红眼的贾后,却显然连理智也丧失了。于是她杀掉了太子司马遹,但杀掉太子司马遹之后呢?却是拿自己全家人的性命来偿还;如果上天再给贾后一个机会,贾后还会选择干这种蠢事吗?
  
  四、太子司马遹与贾后的冲突
  
  太子司马遹一直避免与贾后的矛盾激化,但贾后却是步步进逼;最终他们之间的冲突已无可避免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会选择支持谁呢?
  
  如果与贾后利益相关的人多、力量大;那人们自然都会选择支持贾后。如果与太子司马遹利益相关的人多、力量大,那人们自然都会选择支持太子司马遹。在这种选择面前,没有一个人、一个家族敢掉以轻心的,因为一旦选择错误可能就是家破人亡。
  
  贾后决定废杀太子司马遹开始,就意味着贾后与太子司马遹冲突已正式开始了。从利益相关者的人数、力量而言,贾后与太子司马遹谁占优势呢?显然是太子!因为普遍皇族、贵族都害怕外戚家族(贾氏)势力无限膨胀。在这种背景下,贾后的图谋实际上是以一己之力与普遍皇族贵族在搏奕。
  
  贾后与太子司马遹冲突公开化之后;实际上是皇帝的近亲(皇帝的儿子与弟弟)与皇帝的远亲(皇帝的叔祖、曾叔祖家)之间在争斗。太子司马遹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是皇帝的几个弟弟;而贾后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是皇帝的几个叔祖。
  
  皇帝的弟弟们(淮南王、成都王、常山王、吴王),从利益而言自然会支持太子司马遹的。因为众皇弟的权力、地位巩固、发展所凭借的政治规则是,与皇帝亲缘最近的人在权力分配时拥有优先权。而贾后废杀太子,是对这个政治原则的无情否定。皇帝的两个叔祖(赵王、梁王),从利益而言自然会支持贾后的。因为随着皇弟、皇子的日渐成长,基于与皇帝亲缘最近的人在权力分配上拥有优先权力的规则;赵王等人所拥有的重要军政权力,自然只有逐步让给皇弟、皇子一系。从这层意义上,他们所处的利害关系与贾后非常相近。
  
  也许有人认为,太子司马遹的叔叔们会希望太子被杀掉;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机会当皇太弟了。泪痕以为这种观点根本经不起推敲。因为皇后连一个成长中的太子,一个还没有参政的太子都无法容忍,靠什么会容忍一个早己拥有强大政治、军事班底的皇太弟存在?在这种背景下,皇弟们自然不敢心生取代太子地位的想法。
  
  贾后在废太子之前,首先把成都王调出了中央政府。贾后这样做,只是为了方便除掉太子司马遹罢了。因为假如成都王那种人留在中央政府,贾后敢废太子,成都王自然会积极表示反对;有这种人带头反对,反对者随时都会形成绝不妥协的力量。当然贾后把成都王调出中央政府,也绝不是贬成都王的职,因为成都王是皇帝的弟弟,这种人天生就是应该当高官的,如果贾后现在敢公然否定这个规则,那她全家被杀就用不着等到太子被杀了。
  
  贾南风把成都王调离中央政府的条件,就是让成都王成为坐镇邺城的最高军政长官。这个职务是非常重要的,成都王后来能左右帝国大局,主要就是因为他拥有这种职务。成都王虽然并不太乐意离开中央政府,但面对这个条件也无法拒绝。因为这种职务调动本身,就证明贾氏家族还不敢与皇族近支系公然决裂的。成都王没有必要先拉开与贾氏家族决裂的序幕。在贾后阴谋除掉太子之时,太子司马遹的叔叔们之所以无力反对。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力量都在地方;在中央政府保持完整之时,在皇后用合法手段打击太子之时;他们实在没有办法去反对贾后。
  
  从支持太子司马遹与贾后的最基本的力量去看,冲突双方的力量相差并不悬殊。因为与贾后利害关系接近的赵王、梁王也拥有着巨大的政治资源。所以贾后对太子司马遹已是磨刀霍霍,但太子司马遹与皇弟们却是一忍再忍一退再退。但贾后的所有胜利也就停留在这里无法扩大了,因为当贾后要除掉太子司马遹之时,马上引来了扑天盖地的反对。
  
  支持太子司马遹一方的力量之所以会越来越强大;那是因为支持太子意味着尊重帝国既有的秩序;而支持贾后则意味着要颠覆帝国的既有秩序。很显然前者更容易保持帝国的稳定;而后者随时会把帝国带入动荡与不安之中的。
  
  在这种背景下,普遍皇族与贵族自然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太子;而这种呼声终于越来越响亮,也越来越肆无忌惮。在这种呼声中,贾后变得惶恐不安了;在这种呼声中一直站在贾后身边的赵王、梁王也忍不住要重新思考何去何从了。最后赵王终于决定杀掉贾后了!
  
  皇帝的老婆、与皇帝的弟弟、儿子相争;最后却是让皇帝的一个远房亲戚攫取了最大的政治利益。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贾后在临死前,终于明白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是多么的荒唐与可笑。
  
  齐王进去杀贾后时说:“我奉诏讨贼。“贾后说:“诏书都从我这里出,你的诏书是从哪里来的?”
  
  齐王并不屑和她解释,因为这种问题本身就幼稚极了。如果齐王屑于和她解释,肯定会说:“诏书从哪里来的?这还用问吗,诏书自然是从皇帝手中来的!”“诏书全从你那里出,你好大的口气。你以为你是皇帝啊?就凭这一句话杀你全家也不冤枉!”
  
  贾后问齐王是谁领头干这件事。齐王说是赵王、梁王。贾后说了:系狗当系脖子,我系在尾巴上哪能不败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因为这隐晦极了,所以后世对它的解释也是千差万别。不过泪痕以为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我做为皇帝的妻子,成天想着害自己丈夫的儿子、弟弟,竟然重用一些与丈夫血缘疏远的人,我这不是自己败自己家吗?
  
  死到临头贾后才发现自己只是皇帝的一个管家,她试图打破既有的权力格局,实际上就等于放弃自己的地位。但一切已为时太晚了,她在临死前向皇帝司马衷高声呼救;但皇帝司马衷此时的心情肯定是矛盾的;因为皇后杀掉了他唯一的儿子,皇后真是一个值得自己继续信任的人吗?皇帝司马衷痛苦的在思考着一切,但以他的智力实在不知道该信任谁了;所以皇帝司马衷只有保持沉默了。后来嵇绍死的时候,皇帝司马衷高声呼喊;他是忠臣你们不可以杀他。后来齐王被杀之时,皇帝司马衷一再表示有相救之意。但对自己这个妻子,皇帝司马衷此时却是一脸的淡漠。
  
  皇帝司马衷亲口说出话、亲笔写的字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绝不是源于人们对皇帝的忠心;仅仅是因为帝国的权力是以皇帝为中心分配的;任何一个人敢无视皇帝亲口说出的话,亲笔写下字,那马上会让在政治上陷入绝对被动之中。
  
  贾后做为皇帝的妻子,做为皇帝信任的人,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最容易取得皇帝的支持。但当她打破既有的权力格局之后,实际上就等于让皇帝陷入了傀儡的境地;皇帝如果成了傀儡,贾后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不要说当时皇帝没有相救她的意思了,就是皇帝有相救她的意思;恐怕也是无济于事的。
  
  皇帝的诏书,只是一张纸上写了几个字;所谓的玉玺也不过是一块石头上刻了几个字;这种东西谁都能拿出一大把。赵王自然随手就拿出一份诏书,有一个不知死活的官员想要验证这诏书是真是假,赵王马上拉出他就地正法了。“我拿出的诏书你敢怀疑是假的,贾后假传圣旨之时你怎么不认真核对一下?”
  
  五、赵王谋杀太子
  
  贾后想谋杀太子,是因为太子得势将会使贾后的权力受到削弱。郭槐(贾后的母亲)一再劝贾后要把太子当亲生儿子看待,因为这样固然会使贾后的权力受到削弱,却可以使贾氏家族的既得利益最大的限度得到保存。但贾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对太子动了杀机。虽然这种做法是危险的,也远远超出来贾后的能力,但贾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做了。赵王想谋杀太子的原因,大约也是如此的。
  
  对于贾后、赵王的这种选择,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太苛责他们的智慧。因为除了诸葛亮等寥寥可数的人之外,一个人拥有了左右帝国的权力之后,通常都会做出相同的选择。因为从表面去看,一个人拥有了左右帝国的权力,那他去做乱臣贼子实在太容易了。以至诸葛亮等人不做乱臣贼子,后来读历史的人都认为他太愚忠了。问题是诸葛亮如果去做乱臣贼子,他的下场恐怕比贾后与赵王强不到哪里去;诸葛亮之所以是诸葛亮,是因为他的智慧足以认清这种形势;他的勇气足以克服这种诱惑!
  
  一个人处于诸葛亮的位置,忠于后主刘禅实际上并不需要做太激烈的思想斗争。从风险而言,这种选择风险最低;从获利而言,这种选择可以让诸葛亮很容易得到一个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而不忠于后主刘禅,仔细去看那风险自然是大的无法估计;而从获利的角度去看,即使诸葛亮取得了全胜(这实际上近于不可能),也无非是让自己的权力再上一层楼罢了。
  
  一个人处于赵王的位置,让他去忠于太子则有些难之又难了。因为赵王忠于太子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因为赵王一直是站在贾后一边的,贾后陷入危机之时他却去支持太子去杀贾后。仅此一个原因,太子得势后会如何看待赵王呢?太子显然会认为赵王忠于自己只是迫于形势,所以他最多也只是功过抵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太子得势后就算不追究赵王从前的罪过;赵王恐怕也只有逐步消失在政治舞台之上。如果太子打算追究赵王从前的罪过,那赵王的政治前途恐怕就更一片黯淡了。
  
  孙秀为赵王政治前途的分析预测,应该说是客观的、也是正确的。现在真正的问题是赵王愿意接受这种毫无希望的政治前途,还是要趁势冒险主宰帝国?说实话第一种选择,虽然前途的确有些黯淡,但并不是死路一条。第二种选择,虽然可能有光明的前途,但途中却是一片刀光血海,以赵王的能力、实力恐怕只会死在半道上的。一个人处于赵王的位置,如果让他去做第一种选择;那实在是需要大智慧与大勇气的。因为一个人拥有着左右帝国的权力,却让他主动选择一种让自己渐渐丧失权力的选择,这实在是太难了。
  
  于是赵王决定做出第二种选择。一个人处于赵王的位置,他是很容易做出第二种选择的。因为大权在握之际,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呼百诺、四处遍布阿谀之声。在这种背景下,人常常会忘记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本事。从前的杨骏也不是傻子,但面对人们的各种规劝,偏偏要无视皇帝的存在而以为自己就是皇帝。
  
  贾后、贾谧按理说都也是聪明人;但他们却都认为郭槐、贾模、张华、斐頠所说的话是迂腐之词;而非要去干大逆不道的事。赵王那是司马懿的儿子,更在政治场上混了几十年;孙秀那是从底层爬到政治舞台顶峰的人物;这两个人即使说不上聪明,但也绝对比普通人要精明的多。但他们不由自主的都也想当乱臣贼子。写这些内容,只是想说嘲笑赵王、孙秀的人们,如果让他们处于赵王、孙秀的位置恐怕也一般无二。
  
  孙秀为赵王所设计的策略,错只是错在了战略之上。从战术上,孙秀的每一步都有可圈点之处。在赵王承认效忠太子司马遹将会让前途一片黯淡之后,孙秀遂为赵王献计除掉太子司马遹。但当时想除掉太子司马遹,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当时整个帝国都是一片支持太子司马遹的声音。
  
  但就在支持太子司马遹声音响彻天空的背景下,赵王却顺利的把太子司马遹除掉了。这本身就不件容易的事。现在敢杀太子司马遹的人只有贾后了。因为此时的贾后已完全绝望了。所以赵王就给绝望中的贾后一点点希望,虽然贾后也知道这种希望只是一种幻觉。就象快溺死的人看见一根稻草,虽然他知道抓住也无济于事,但人总是忍不住要去抓的。此时的贾后已没有回头路了,所以她只能一条道跑到黑。现在的贾后恐怕也知道杀掉太子司马遹已无济于事,但贾后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于是在支持太子司马遹的声音响彻天空的背景下,太子司马遹竟然突然被人杀掉了。太子司马遹在最绝望的环境中,也感到这绝望只是暂时的。因为现在整个帝国都是支持他的声音,而且这声音更是越来越大。但就在这种背景下,太子司马遹突然被人杀掉了。太子司马遹死后,赵王终于开始出手了。
  
  [注1]:贾后素忌太子有令誉,因此密敕黄门阉宦媚谀于太子曰:“殿下诚可及壮时极意所欲,何为恒自拘束?”每见喜怒之际,辄叹曰:“殿下不知用威刑,天下岂得畏服!”《晋书.愍怀太子传》
  
发错版了,差评
诸葛亮和曹操是一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