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现代各国主战坦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8:27:03
此贴我将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找完整的资料。。大部分来自外网。。我需要翻译和整理。。所以更新的速度会比较慢。。希望大家能耐心等待此贴我将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找完整的资料。。大部分来自外网。。我需要翻译和整理。。所以更新的速度会比较慢。。希望大家能耐心等待

以色列
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介绍系列MKI MKII MKIII
扫描通过他的望远镜在贫瘠的训练场的地方在以色列北部。一个年轻的中尉,一个梅卡瓦MKIII指挥官,站在他的炮塔作为他强大的载具碾过上的冰冷,坚硬的火山地面的路径。一个目标出现在1900米处,z必须消灭目标最好在第一炮
卡通连载的话,介绍一下  Nizhiny Novogrod拖拉机厂 新出的那个 梅卡瓦V 吧!
这是个大工程,除非LZ打算机翻……
接上文继续翻译
   他跳回后面的坦克里以便放置在他的指挥员椅子他命令炮塔摆动40°到右侧,炮放置在零下3度的轨迹,以及一个APFSDS自动输弹机装载到的120毫米的后膛炮中。"准备!“中尉用通讯设备说到。 三秒后。中尉最后命令道:”ESH(开火!)
俄。。介绍内容概括一下,,最后1900米出击毁埃及的一辆坦克,创造了世界坦克最远的击毁记录
梅卡瓦主战坦克由以色列·塔尔(希伯来语:ישראל טל‎,拉丁化:Israel Tal)少校提出和主持设计。根据他的前线作战经验,梅卡瓦主战坦克主要要特征是它对车组成员的防护放在第一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的发动机前置于车体(瑞典的S型战车也采用类似的设计)。MK I至MK IV的各次改进都以防护能力的提高为优先考虑。在MK I的引擎前有两层钢装甲,在内外两层中则有燃油缓冲剂。MK III以后则改为中空间隔复合装甲。空气由左流入发动机,再由右排出。

因以色列地狭人少,所以有人员死伤的话,再训练的成本及时间太长,因此在军方眼中一个好的战车组员其价值远胜一部好的战车,所以此型战车的一切设计都以"防护力(更正确的说是组员的安全性)"为第一考量。发动机前置于车体最前方也令车内空间增加,有助减少一旦穿甲弹穿透后爆炸的杀伤力和压力。在坦克底部则有间隔装甲,可有效防御地雷。另外在引擎后则有装甲钢板,再之后有主油箱。这使坦克正面有多层防御。全车75%重量是用于防御。另外车身后方有可以从内部开启的紧急逃生门、后期的版本甚至还有紧急洒水系统。种种设计思想在阿以战争和以巴冲突中保存了很多以色列坦克兵的生命。也为它赢得了“世界上防护能力第一坦克”的美誉。

同时它的车体设计为可搭载5-6名步兵战斗,使其兼有步兵战车的功能,这也是当今世界上主战坦克中绝无仅有的。梅卡瓦是最彻底实现外形防护的坦克,例如其不到20度水平倾角的首上装甲,至今为止RPG引信不可能有效引爆。

由于梅卡瓦主战坦克是以以军多年战争中,血的教训下而作研制的产品。因此设计加入了大量从作战获得经验而没有太多花俏且昂贵设备。例如,在悬挂系统,以螺旋弹簧平衡悬挂系统顶替各国第三代主战坦克流行的高强度扭杆独立悬挂系统和气液悬挂系统。因此可以见到梅卡瓦主战坦克履带比较阔,但却可以在战争中数小时内快速更换,而不是复杂的悬挂系统所需的数周。当然部份原因是以色列无力生产高强度扭力杆悬挂系统和液压悬挂系统。到了MK III则改为簧杆独立悬挂系统。此外坦克第4个较大托轮可以独立使用,使战争中受损依然可以紧急撤离战场。

采用双缘大直径负重轮(780MM/760MM)。

梅卡瓦坦克在设计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动力舱前置,发动机纵置变速箱横置的动力系统布局。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如车体正面被弹面积大、火线高度过高(达到2.16米)、正面红外特征显著、重心靠前、主动轮前置导致履带效率下降等。受到首上装甲的影响,前置动力系统换装要进行6次吊装作业。梅卡瓦1、2、3型坦克采用AVDS-1790系列风冷发动机,冷却风扇布置在发动机上部,并在右前侧裙板上缘有明显的格子栅排散热/排烟窗口,造成右半侧首上装甲有一个鼓包凸起。梅卡瓦4型采用了GD-883型液冷发动机,散热器布置灵活,使得梅卡瓦4型的首上装甲成为一个完整的平面,并且敷设了复合装甲模块。

梅卡瓦坦克除了待发弹以外将其他主炮弹药全部集中安置,降低了弹药被直接命中概率。弹药舱布置在车体尾部,可直接通过车体舱门补充弹药。梅卡瓦坦克1、2型使用105毫米线膛炮,待发弹6发,立姿放置于炮塔吊篮侧壁,强调缩小炮塔的正面被弹面积,炮塔内不储存主炮弹药。梅卡瓦3、4型使用120MM滑膛炮,5发待发弹横姿放置在炮塔尾舱内,炮塔尾仓配有由应力断裂螺栓固定的泄压板,配备了双通道旋转式自动供弹机。

本车主炮也可以发射拉哈特反坦克导弹,射程超过8公里。

车体前部装甲构件是多层间隙复合装甲,在间隙内盛放燃油。
梅卡瓦MK I
   1979年,第一台梅卡瓦主战坦克交付以色列国防军,型号为梅卡瓦MK I。全重达63吨,是当时世界上最重的主战坦克,也是当时世界上防护能力最强的主战坦克,其后大量生产,MK I装有105毫米M68线膛炮(合法生产的皇家兵工厂L7)、900匹柴油引擎(比重14匹/吨)、两把7.62毫米机枪,一门可收进车壳内的60毫米迫击炮。
梅卡瓦MK II是MK I的改进型在1983年开始生产,装有105毫米主炮,改装了火控系统和装甲,传动系统由MK I的半自动改为以色列设计的4档自动排档箱。MK II一直生产到1989年末。

MK IIB- 装有热影像瞄准仪及未具体说明的火控系统改进。
MK IIC- 炮塔顶部装有更多装甲以防护空中攻击。
MK IID- 车体与炮塔装有现代化复合装甲。
梅卡瓦MK III于1990年交付以色列军方,主要是在MK II的车体基础上,换装了在德国的120毫米口径Rh-120滑膛炮基础上研制的以色列军事工业集团生产的120毫米口径滑膛炮,但没有炮口校准仪,使用氮液作后座缓冲剂和新的热护套。炮塔操纵由MK I、MK II的液压方式改为电子控制,以避免在战斗中被击中后液压油着火。改用1,200匹柴油引擎,极速达每小时60公里,火控系统升级,装甲改为模组化设计以利战斗中快速更换受损部位,全重65吨。
概观
代号        Mek
服役        1979年
原产国         以色列
设计        MANTAK 和 IDF Ordnance
生产        MANTAK
产量        Mark I: 250台
Mark II: 580台
Mark III: 780台
Mark IV: 320台(预计将增产到700[1])
单位造价        600万美元
主要用户         以色列
技术数据
乘员        4车员+6步兵
长度        9.04米(连炮管)
宽度        3.72米
高度        2.66米
重量        65吨
发动机        特利丹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
功率        1,500匹
马力重量比        14.28匹/吨
悬挂系统        扭力杆,减震簧
速度        64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        500公里
装甲及武器装备
装甲        复合装甲
主要武器        MG253 120毫米滑膛炮
辅助武器        60毫米迫击炮X1,
7.62毫米机枪X2,
12.7毫米机枪X1
马克IV是最新的梅卡瓦坦克的升级,是第四代主战坦克自1999年升级的发展是在1999年10月版Bamachaneh宣布,已经开发(“营地”)的军事刊物。然而,新的梅卡瓦III型标志继续生产,直到2003年第一梅卡瓦IV型是在生产数量有限在2004年底[19]

该模型有一个新的火控系统中,EL-运算奈特马克4.可拆卸模块化装甲,从梅卡瓦马克IIID,用于在各方面,包括顶部和底部的V形腹装甲包。这种模块化系统被设计为允许损坏的坦克迅速修复并返回到该字段。

槽轮被存储在单独的防火罐,这减少了火灾罐内cookoffs的机会。炮塔为“干”:不主动轮都存储在里面。

某些功能,如船体成型,外观无反光涂料,发动机热羽毛与空气颗粒敌人热成像仪混淆混合屏蔽,进行了由以色列空军的狮式战斗机的计划,使坦克难以发现通过热传感器和雷达。

马克IV包括以前版本的较大120毫米主炮,但能发射更多种类的弹药,包括热和木鞋轮像APFSDS动能穿甲弹,使用电半自动旋转杂志10轮。它也包括一个更大12.7毫米机枪供反车辆操作(最常用的抗技术面)。[20]

新的火控系统使梅卡瓦击落直升机如俄罗斯米格24和法国瞪羚,这两者都是采用以色列的邻国。[来源请求]

马克IV拥有以色列设计的“TSAWS(曲目,弹簧和车轮系统)”履带系统,被称为“Mazkom”(希伯来语:מערכתזחליםקפיציםומרכובים,מזקו"ם)。通过部队这个系统的目的是要忍受黎巴嫩恶劣玄武岩的岩石条件和戈兰高地以最小的轨道脱落。

该坦克携带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BMS(战斗管理系统;希伯来语:צי"ד),集中式系统,采用的数据来自跟踪的单位和无人机在战区,彩色屏幕显示出来,并以加密的形式分配给所有其他单位配备了BMS在一个给定的剧场。

梅卡瓦IV设计用于快速修复和快速更换损坏的装甲,模块化装甲的部分,可以很容易地拆卸和更换的实施。它也被设计为具有成本效益的生产和维护;它的单位成本比一些采用西方军队其他坦克的低。
梅卡瓦IV马克首次向公众展示在亚得拉 - Shiryon期间,于2002年以色列独立日庆祝活动。

在401旅中在训练演习梅卡瓦Mark IV的。
梅卡瓦马马克4米风衣是梅卡瓦IV的Mk配备了主动保护系统(APS)指定的“MEIL RUACH”(希伯来语:מעילרוח,“风衣”或“风衣”)。该系统是在业务在2007年底批量生产梅卡瓦的Mk4坦克。在2009年开始和梅卡瓦的Mk4坦克全大队宣布开始运作在2011年的APS战斗证明,并成功拦截RPG和反反坦克制导导弹其中包括AT-14守宝妖精导弹
Von·Rundst 发表于 2015-2-8 20:30
俄。。介绍内容概括一下,,最后1900米出击毁埃及的一辆坦克,创造了世界坦克最远的击毁记录
这个记录在伊拉克战争中被刷新了。。挑战者II在5.3KM的距离上击毁伊拉克的T62。
梅卡瓦被广泛使用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该坦克优于当代叙利亚坦克(主要是T-62S),并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免疫的时间(AT-3匣钵和RPG-7)被用来对付它的反坦克武器。它被判定为一个显著改善了以色列以前最有效的主战坦克百夫长。[22]34梅卡瓦坦克战争中失去了[23][需要的页面]2002年2月一个梅卡瓦III是由附近内察利姆一枚路边炸弹在加沙地带摧毁。该坦克被诱骗干预对车队的攻击。该坦克走到了矿山,其引爆,彻底摧毁坦克。 4名士兵在爆炸中丧生。这是第一个重型坦克的第二次起义期间被破坏。[24]第二个以色列坦克一个梅卡瓦II或III梅卡瓦在同一地区摧毁了一个月后,另有3名士兵被打死。第三梅卡瓦II或III坦克附近的Kissufim隧道被毁当一名士兵死亡,两人受伤。
在2006年的黎巴嫩战争,5辆梅卡瓦坦克被摧毁。[26]只有在战争期间使用的坦克少数人梅卡瓦马克的IV由2006年他们仍然只服役数有限。真主党对阵双方坦克和步兵下车在冲突中发射了1000反坦克导弹。[26]在冲突中打了反坦克导弹的所有坦克和装甲车约45%的遭受某种形式的护甲穿透。[26]总之 15坦克船员被打死这些反坦克导弹穿透。[27]穿透被串联战斗部的导弹引起的。真主党武器被认为包括先进的俄罗斯RPG-29'VAMPIR',AT-5'Konkurs',AT-13'梅蒂斯-M'和激光制导的AT-14'短号'[28]热导弹。以色列国防军报告发现真主党阵地国家的最先进的短号反坦克导弹在Ghandouriyeh村。停火[29]几个月后报告提供了详细的照片证据表明,短号反坦克导弹,的确无论是在藏和使用的真主党在这一领域。[30] [31]另外梅卡瓦IV坦克船员被杀害了,当坦克轧过一个简易爆炸装置(IED)。这种坦克有额外的V形底部装甲,限制在船上的伤亡只是七人之一(4名船员和三个步兵)。总共5梅卡瓦坦克(2梅卡瓦入境1梅卡瓦III和2梅卡瓦IVS)被摧毁。[26]这两个梅卡瓦马克IV型中,有一个是由强大的IED,以及其他由俄罗斯的AT-14'短号'导弹。以色列军方说,这是满意的梅卡瓦马克IV的性能,并且由于问题的战前训练不足。[32] [33]总之50梅卡瓦坦克(主要是梅卡瓦IIS和III型)被损坏,其中八个保持维修的战场上。 21坦克装甲遭受穿透(从15导弹,从6简易爆炸装置和反坦克地雷)。[26]2006年战争结束后,随着以色列国防军变得越来越多地参与非常规和游击战一些分析人士说,梅卡瓦太容易先进反坦克导弹在他们的单兵携带类型可以通过游击战的对手将派出。[34 ] [35]其他战后的分析师包括大卫埃莎尔不同意,认为对损失Merkavas报告被夸大了,并说:“总结梅卡瓦坦克特别是最新的版本梅卡瓦Mark IV的表现,多数坦克兵同意尽管遭受的损失,并在战术行为的一些重大缺陷,罐证明了它在其第一高饱和战斗勇气。“[36]在由装甲军团通讯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机务人员的平均数目2006年黎巴嫩战争期间每罐渗透,从2赎罪日战争期间,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降低到1.5~1打死证明如何即使在反坦克武器的改进的面前,梅卡瓦Mark IV的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其船员(虽然在2006年使用的以色列坦克的只有有限数量的人梅卡瓦马克IVS)。以色列国防军希望增加新的梅卡瓦Mark IV的坦克的订单并计划奖杯主动防护系统添加到梅卡瓦Mark IV的坦克,并增加人员和以色列士兵反坦克之间的联合训练。
梅卡瓦IV用于更加广泛的加沙战争期间它已收到以色列国防军越来越多自2006年以来更换更梅卡瓦II和III版本是在服务坦克的。梅卡瓦的IV一大队成功地平分加沙地带在5小时内无一伤亡。该旅的指挥官说,战场上的战术也得到了很大的修改自2006年以来的策略也被修改,以专注于不对称或游击战争的威胁,除了该梅卡瓦已经初步旨在打击的常规战争场景。由2010年10月以色列国防军已经开始装备第梅卡瓦IV型与奖杯主动保护系统以提高对它们使用串联装药破甲弹战斗部先进的反坦克导弹坦克“的保护。[到右侧40] [41]新增保护系统包括一个激光埃尔比特预警系统和IMI内置烟幕榴弹。[19]在2010年12月哈马斯发射的AT-14短号反坦克导弹在梅卡瓦Mark III的坦克驻扎在附近的Al-布赖吉以色列 - 加沙边界。它至今没有被怀疑是哈马斯拥有这样一个先进的导弹。该导弹穿透坦克的装甲,但造成船员中无人受伤。作为攻击的结果以色列决定部署其首梅卡瓦Mark IV的营配备了奖杯主动保护系统沿加沙边境。[42]于2011年3月1日一个梅卡瓦IV MK附近驻扎加沙边境配备了主动保护系统成功地挫败了一起导弹攻击反对,标志着该系统的第一个成功。
好样的支持!
乘风翔 发表于 2015-2-8 20:49
好样的支持!
很累。。。。。。。。TT
1900米真不是最远的击毁记录
在2011年9月土耳其暂停5十亿美元的交易为1000梅卡瓦的Mk3坦克 [半信半疑- 讨论。在2012年5月以色列提供的采购梅卡瓦IV坦克向哥伦比亚军队。此次出售将包括25-40辆坦克在每个6000000美元近似的成本,以及一些纳默的装甲运兵车。随着国家扩大军事委内瑞拉的威胁这将加强对委内瑞拉的T-72坦克哥伦比亚装甲部队。
梅卡瓦LIC[编辑]
这些都是梅卡瓦Mark III的BAZ或马克IV型坦克改装用于城市作战。在LIC指定代表“低强度冲突”在反叛乱21世纪的街道,以街道内城不对称型战强调的重点。[47]

梅卡瓦配备了炮塔12.7毫米口径同轴机枪使船员放下相当沉重的火盖不使用主炮(这是针对个人的敌方战斗人员相对无效)。像新的远程操作武器站同轴机枪从坦克里发射不暴露机组人员小型武器和狙击手。

坦克,它的光学,排气口和通风都保护了新开发的高强度金属网以防止炸药被指控种植有可能的最敏感的地区。[47]

橡胶鞭杆刻度与LED提示和司机的后置摄像头已安装白天或晚上,以提高导航和可操作性的城市环境。

梅卡瓦Tankbulance
有些梅卡瓦坦克已经配备了完整的医疗救护能力,同时保留他们的武器(但携带的弹药不足比标准箱)。座舱区已被改造为运载伤员,并有两副担架和一个完整的医疗团队的补充作战条件下工作了梅卡瓦补充生命支持医疗站系统。车辆有一个后门,以方便在巷战疏散并能提供火力掩护。
于2011年7月14日在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已经开始制定接班人的梅卡瓦系列坦克。发展是由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的到来开始部分。随着该系统的拦截威胁在对峙距离的能力有需要像梅卡瓦车辆有装甲厚,厚层的审查。[49]梅卡瓦坦克规划局成立了一个小组,研究原则对于未来的坦克和现在的想法,装甲战车,以提供移动火力在未来的战场。小组审查基本设计原则,包括减轻它的重量,装甲厚度相比,APS拦截反坦克威胁,减小乘员大小和主枪的类型。马力的能力并与一个轮式底盘重和轻轨道系统也被考虑。随着影响的设计特点未来战场情况的发展,车辆可能不会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坦克”。[50]在2012年7月细节开始浮出水面考虑开发技术,为新的设计。一种可能性是传统的主炮的更换用激光炮或电磁脉冲炮。其他改进可以包括混合动力电动发动机和两个减小的船员。新坦克的目标是,使其更快更好的保护超过目前梅卡瓦互操作性和致命的。[51]

65吨的梅卡瓦不视为任务比常规战争等非常有用。以色列陆军装甲兵团要快速反应和城市战的情况下,可以填写多个角色打火机,高度流动载具。 2012年,国防部起草了计划的光称为Rakiya(地平线)装甲车一个新的家庭的发展希伯来语缩写为未来载人战车(FMCV)。该FMCV计划重物35吨,有足够的盔甲和武器的城市和传统的军事行动。而不是一个多任务机箱在不同的变种不同的车辆将执行与使用通用组件的所有车辆不同的角色。车辆有可能被轮式机动在城市环境和周围的建成区移动的部队和装备。而FMCV将是第五代车辆为后续的梅卡瓦第四它不会是一个替代罐。梅卡瓦和纳默重型履带车将继续服务了几十年而FMCV车辆,以解决完全不同的作战需求。虽然该方案似乎类似于美国未来战斗系统的努力这未能产生一个家庭的快速部署轻量级地面车辆计划官员说,他们从美国的经验教训,并认为FMCV更集中和更简单,更合理的要求驱动基于成本的考虑。官员们预计将批准在2014年为FMCV轻型装甲车一系列的配置要求和征求以色列和美国公司
图集欣赏。。。。。。。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豹2系列
豹2主战坦克是联邦德国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主战坦克。其战斗全重55.15吨,乘员4人,坦克最大速度72 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50千米。主要武器有120毫米滑膛炮1门 ,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弹药基数42发。火控系统包括大炮双向稳定、数字式计算机、激光测距、热成像夜瞄装置等。车体和炮塔采用间隙式复合装甲,配有集体式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
研发背景
   豹1主战坦克刚一投产,保时捷(Porsche)公司就 获得了一项进一步发展豹1坦克的合同,以提高该坦克的战斗效能。1967年该合同期满时恰逢德国与美国已经在联合研制MBT-70坦克,联合发展计划不允许任何一国从事自己的坦克发展。然而,德国为豹1坦克研制了提高性能的新部件,其中一些部件为研制新坦克创造了条件。1968年,克劳斯·玛菲公司获得了一项价值2500万德国马克的合同,制造2辆新坦克样车。这种新坦克与后来的生产型豹1A3/豹1A4坦克相似,装有改进型火控系统、不同的稳定装置、新型发动机和传动装置,还装有1门105mm线膛坦克炮、1挺7.62mm并列机枪和1挺7.62mm高射机枪。[1]
1969年,当德国和美国联合研制的MBT-70坦克还停留在样车发展阶段时,德国便利用MBT-70坦克部件发展了一种牡野猪(Eber)试验坦克,克劳斯·玛菲公司制造了2辆样车。然后,在此基础上又研制了一种叫做野猪(Keiler)的新型试验坦克。[2] 1970年MBT-70坦克计划告吹,德国便作出研制豹2坦克的决定。1972~1974年间,克劳斯·玛菲公司制出16个车体和17个炮塔,所有样车均装有MBT-70坦克的伦克(Renk)公司传动装置和MTU公司的柴油机。[2]
预计产量:德国(2125辆)、荷兰(445辆)、瑞士(380辆) ,西班牙(108辆),瑞典(280辆),丹麦(51辆),挪威和奥地利(数量不详)
设计实验
10辆样车装有莱茵金属(Rheinmetall)公司的105mm线膛炮,其余样车安装莱茵金属公司的120mm滑膛炮。2辆底盘车装有液气悬挂装置,但最终被采用的是带有摩擦减振器的高强度扭杆悬挂装置。样车上装有各种型式的火控系统,其中1辆样车的炮塔顶上还装有1门20mm遥控高射炮。样车于1972~1974年进行了部件系统技术试验,然后进行部队试验。1975年2~3月在加拿大进行冬季试车,1975年4~5月在美国尤马(Yuma)试验场进行热带沙漠试验。豹2坦克样车试验情况为:
行车试验:
公路行驶34531千米,起伏路行驶27472千米。[2] 共试验MB873型发动机49台,其中23台进行了台架试验,26台装车试验。1975年以前,台架试验总共进行了30000h,单台发动机最长试验时间为2400h,进行了3次按北约试验标准规定的400h运行试验,在起伏地上进行了4327h耐久性行驶试验。
传动装置试验:
对41台HSWL 354型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进行了试验,其中1台为台架试验,40台为装车试验。台架试验运行了8000h,最长一次试验持续1200h。装车试验共行驶158000千米,最长的一次行车试验距离为18400千米。侧传动装置与传动装置一起试验,共试制了85台侧传动装置。[2] 16辆样车底盘装有不同型式的行动装置,按规定的项目进行反复试验。对平衡肘、负重轮和悬挂系统进行了反复试验,仅摩擦减振器在10年内进行的行驶性能试验就有69000千米。
炮塔试验:
1973年3月~1975年12月试验了炮塔和武器系统。用9辆样车对120mm滑膛炮及火控系统和105mm线膛炮及火控系统进行了长达15153h的使用试验,其中对装有120mm火炮的炮塔试验了4755h,对装有105mm火炮的炮塔试验了10398h。[2] 1972年~1975年12月进行试验,共发射105mm炮弹3742发,发射120mm炮弹1667发。
1974年,美国和德国签订了关于两国坦克发展计划标准化理解备忘录,1977年进行了修改,内容包括两国关于坦克部件的标准化问题。标准化的部件包括发动机、传动装置、炮长望远瞄准镜、夜视设备、火控系统、履带和主要武器。
为满足美国需要,德国制造了另一种称为豹2AV(美国称为朴实型豹2)坦克。该坦克装有不同的火控系统和炮塔,车体为间隙复合装甲,还有很多受1973年中东战争影响进行的其他改进项目。总共制造了2个车体和3个炮塔,向美国交付了1辆完整的豹2AV坦克和1个底盘车,供美国的1976年9月进行XM1坦克样车的对比试验。但美国没有采用这种坦克而选择了该国两种竞争车型中的一种——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的XM-1坦克。然而美国却决定在M1的产品改进型M1A1坦克上采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120mm滑膛炮。
1977年,德国选定克劳斯·玛菲公司为主承包商并签定了大量生产豹2坦克的合同,在1800辆订货中,克劳斯·玛菲公司生产990辆,其余810辆由克虏伯·马克公司制造。[2]
第一辆预生产型豹2坦克于1978年年底交给德国国防军用于部队训练。1979年初又交付了3辆。第一辆生产型豹2坦克由克劳斯·玛菲公司于1979年10月在慕尼黑交付。到1982年底年产量达到300辆水平。
德国陆军的1800辆豹2坦克订货分5批生产:
第一批380辆,1979年开始生产时尚未安装处于研制阶段的热成像瞄准镜,但为该镜留有安装位置和接口。为保证部队使用,车上装有PZB200型微光观瞄仪器。
第二批450辆,1981年开始生产,装有热成像瞄准镜,并提高了某些部件和系统的性能。从外观看,取消了横风传感器、提高了车长周视潜望镜的高度(增高5cm),为方便与车外乘员通话而在炮塔左后侧增设了车外通话接口,加大了三防通风斗尺寸等。
第三批300辆,1983年开始生产,其标准与第二批基本相同。
第四批300辆,1984年开始生产,采用了新型SEM80/90车用电台,该电台天线较短,为炮长增装了1个依托支架、使炮长能方便地进行瞄准和射击。[2]
第五批370辆,1985年开始生产,装有数字式电子计算机,配有弹道程序,还装有训练使用的射击模拟器接口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
前三批豹2坦克的费用为51亿德国马克,5批的总费用为92亿德国马克。
1987年10月30日,德国政府批准了150辆豹2坦克的新订货计划,其中55%由克劳斯·玛菲公司生产,其余由克虏伯·马克公司制造。1988年1月新订购的第一辆豹2坦克交货,然后克劳斯·玛菲公司以每月5辆的速度生产,克虏伯·马克公司以低于每月5辆的速度陆续生产。这150辆豹2坦克将代替经过改进后运往土耳其的150辆豹1A4坦克。此外,另有100辆豹2坦克新订货即将被批准,以补充运往土耳其250辆豹1A4坦克的空缺。这100辆豹2坦克,其中65辆由克劳斯·玛菲公司生产,35辆由克虏伯·马克公司制造。[4]
德国陆军拥有1800辆豹2坦克中的第一批正返回工厂进行大修,用观瞄与测距合一的热成像瞄准镜代替临时性使用的微光夜视装置。该热成像瞄准镜已成为第二批及以后几批豹2坦克的制式装备。第二批豹2坦克的其他变化还包括取消了横风传感器、改进了排气格栅,修改了工具储藏箱和指挥塔盖等。
第五批豹2坦克使用新的油漆图案、数字式火控计算机机芯和灭火抑爆系统。
总体布置
   该坦克车体由间隙复合装甲制成,分成3个舱:驾驶舱在车体前部,战斗舱在中部,动力舱在后部。驾驶员位于车体右前方,有1个向右旋转开启的单扇舱盖和3具观察潜望镜,其中中间1具潜望镜可以更换成被动夜视潜望镜。驾驶舱左边的空间储存炮弹。炮塔在车体中部上方,车长和炮长位于右边,装填手拉于左边。炮塔后部有1个可储存一部分炮弹的大尾舱;炮塔顶上有两个舱盖,右边一个是车长舱盖,左边一个为装填手舱盖;炮塔左边有1个补给弹药用的窗口。
主要武器
该坦克安装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20mm滑膛炮,炮管长5.3m,用电渣重熔钢制成,装有热护套和抽气装置,设计膛压为710米Pa,实际使用膛压为500米Pa(5500千克f/cm2)。炮管系用自紧工艺制造,内膛表面经镀铬硬化处理,从而提高了炮管的疲劳强度、磨损寿命和防腐蚀能力。炮管寿命为650发(标准动能弹)。
整个火炮系统带防盾重4290千克,不带防盾重3100千克(包括炮管、热护套、抽气装置和炮闩),炮管重1315kg。最大后坐距离为370mm,一般后坐距离为340mm。
豹2系列的弹药种类
弹药储备
120mm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两种弹药。车上装42发弹,其中27发储存在驾驶员左边的车前部分,15发储存在炮塔尾舱里。

DM1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120mm火炮的主弹种,由弹丸、可脱落弹托和钢底半可燃药筒构成。弹丸由弹套、尾翼、弹芯和装在弹底的曳光装置组成的弹芯直径为38mm、长径比为12:1。弹芯为外部套有钢套的钨弹芯。该穿甲弹的初速约为1650米/s,最大有效射程为3500米。
DM12多用途破甲弹具有破甲和杀伤双重作用,初速为1143m/s。该弹为尾翼稳定弹,短尾翼用铝合金挤压制成,经表面热处理,可承受500米Pa以上的膛压;采用了压电引信;改进了点火装置,将原来的单孔底火改成多孔底火,在周围一圈开有径向孔,使点火时间从22ms缩短为5ms。
半可燃药筒由惰性纤维、硝化棉、二苯胺、树脂等混合制成,内装发射药、底火和缓蚀添加剂衬套。为防止药筒受潮和微生物侵蚀,在药筒上涂有一层油膜。
DM23弹是于1983年采用的德国第二代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其整体式钨镍合金弹芯的直径为32mm,长径比为14:1。
DM33弹是第三代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具有更大的长径比,但至今尚未投产。
该坦克的弹药与美国M1A1坦克的弹药通用
辅助武器
辅助武器有两种,一种是莱茵金属公司的MG3A1式7.62mm并列机枪,安装在120mm火炮左侧,射速为1200发/min;另一种是安装在装填手舱盖环形支架上的MG3A1式7.62mm高射机枪,用于防空,高低射界为-10°~+75°。
该坦克上载有7.62mm机枪弹4754发,其中2000发储藏在炮塔里。
火控系统

火控系统是由机械、光学、液压和电子件组成的综合系统,因采用稳像式瞄准镜,火炮液压伺服系统随动于瞄准镜。该综合系统通常被称为指挥仪式火控系统,由于是稳定质量较小的瞄准镜并设有位置和速度复合电路,因而具有易于稳定和很高的行进间对运动目标的射击命中率。
车长有1个向后开启的圆舱盖和可360°观察的潜望镜,舱盖前装有1个PERI-R17型稳定的周视主瞄准镜,该镜有2×和8×两咱放大倍率。
炮长有1个双放大倍率的稳定式EMES 15型潜望式瞄准镜,其中包括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装置。装在EMES 15型瞄准镜中的热像仪能使火炮在夜间或不良天气下或者对伪装的目标进行瞄准和射击。炮长还有1个辅助的FERO-Z18型望远式单目夜间瞄准镜,放大倍率为8×。在夜间,车长用与炮长EMES 15型瞄准镜相连的热成像瞄准镜观察战场。EMES 15瞄准镜的图像可以传给车长的PERI-R17型瞄准镜,使车长也能看到同炮长相同的图像。此外,车长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测试台控制检测系统RPP 1-8,自动地监视火控系统的工作情况。炮长的EMES 15型双目稳定式三合一主瞄准镜的反射镜头是双向稳定的,其昼间通道的放大倍率为12×,视场为5°。
该坦克样车原采用蔡斯(Zeiss)公司的EMES 12型体视、激光测距仪,生产型车采用美国休斯(Hughes)公司专利的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并与EMES 15型炮长主瞄准镜组合为一体。激光测距仪最大测量距离为9990米,精度±10米,测得的距离、火力准备和所选弹种的数据都显示在炮长瞄准镜下部。火控计算机由通用电气德律风根(AEG-Telefunken)公司的FLER-H型混合式计算机发展为在第五批豹2坦克上安装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该计算机可计算瞄准角和火炮横向提前角,涉及的参数有目标距离、车辆倾斜角、目标的运动方向、横风和弹道数据等。火控计算机计算了这些参数后将控制信息送入武器随动系统,后者将武器与炮长的EMES 15或车长的PERI-R17型瞄准镜的瞄准线对准。
炮长还有1个安装在炮塔顶部的观察潜望镜,装填手有1个单目观察潜望镜。
推进系统

发动机
该坦克装有MTU公司研制的MB873Ka-501型发动机,它是一种4冲程12缸V型90°夹角水冷预燃室式增压中冷柴油机,在2600r/min时,功率为1103千瓦(1500马力)。
该发动机具有单位体积功率高、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油经济性好、起动性好等特点。与豹1坦克使用的MB838型发动机相比,平均有效压力从0.81MPa(8.3kgf/cm2)提高到1.07MPa(10.9kgf/cm2)、排量从37?4L增加到47?6L、转速从2200r/min提高到2600r/min,因而使功率从610千瓦(830马力)增加到1103千瓦(1500马力),提高87%。另一方面,通过减小进气管、喷油泵和气缸盖尺寸以及改进油底壳等部件,使发动机的结构尺寸更加紧凑。该发动机的单位体积功率从MB838型的388千瓦/m3(528马力/m3)提高到543千瓦/m3(738马力/m3)、比重量从3.1kg千瓦(2.3kg/马力)降低到2.04kg/千瓦(1.5kg/马力)。因而使豹2坦克具有比较好的加速性能,从零加速到32千米/小时仅需7s。然而,环形散热器冷却系统消耗功率达到162千瓦(220马力),比其他坦克要高。
按1979年汇率计算,该发动机的单价为17.1万马克,占“豹”2坦克总价格的20%。
传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伦克(Renk)公司研制的HSWL 345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它是德国和美国联合研制MBT-70坦克的技术成果之一。
该传动装置由可自控闭锁的液力变矩器、倒顺机构、行星变速机构、液力-液压转向装置、液力制动器和汇流行星排等部件组成。
液力变矩器为二级涡轮综合变矩器,最大变矩系数为2?5,可自控闭销。
倒顺机构由3个锥形齿轮、2个行星排和2个制动器组成,由驾驶员操纵,实现车辆的前进或倒退行驶。
行星变速机构由3个行星排、3个制动器和1个片式离合器组成,与倒顺机构相配合,可以得到4个前进档和4个倒档,但仅使用2个倒档。
转向装置是液力-液压复合的双流差速再生式机构,液力偶合器的作用是增加零轴上的转向扭矩,液压转向机构实现每个转向半径的无级调节。挂空档时,发动员机功率全部经过液力-液压转向机构传递,实现原位转向。
液力制动器具有5147千瓦(7000马力)的最大吸收功率能力,它与机械制动器共同构成豹2坦克的制动系统,最大制动力矩为24.5kN·m(2500千克f·m),可以使55t重的豹2坦克从65千米/小时的行车状态在3.6s内制动停车。
精良的传动系统价格也相当昂贵。按1980年币值,HSWL 345传动系统的价格为11.1万马克,相当于“豹”2坦克总价格的12%。
行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扭杆悬挂,车体每侧有7个负重轮、4个托带轮、1个后置主动轮、1个前置诱导轮和1个履带调节器。悬挂装置包括14根高强度扭杆、10个摩擦减振器和10个液压限制器。负重轮的动行程为350mm,静行程为176mm。
在第一、二、三、六和七负重轮位置处,装有新型片式摩控减振器,10个摩控减振器的吸功能力为61kN·m。在这些负重轮位置处,还装有筒式结构的液压限制器,每个重11.5kg,当负重轮以2.94m/s向上运动时,10个液压限制器的总吸功能力为170kN·m。该坦克的行动装置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总吸功能力比豹1坦克提高79%,达422kN·m。
该坦克采用迪尔(Diehl)公司研制的570A型双销式履带,履带板宽635mm,节距为183.5mm,板体上加有可以更换的橡胶衬垫,销耳有橡胶套,履带寿命达6400千米,橡胶衬垫寿命为1600千米。履带调节器为机械式。
冷却系统
MB873Ka-501发动机体积小、功率大。其活塞在汽缸内的往复速率高达15.2米/秒,超过了一般柴油机活塞的速率上限。而HSWL354液力传动/变速系统也是一个发热大户。
“豹”2坦克的冷却系统与发动机一样,紧凑而有效率。冷却系统采用环形散热方案,热交换器部分由轻合金制成,中心装有两台巨大的吸风式离心风机。为了保证空气能均匀流入环形散热器,减小压力损失,风扇叶轮下还装有导向叶片环。发动机转速增大时,冷却水的流动加快,风扇的叶轮也相应提高。冷却水的最高温度可达110度,当外部环境为38度时,发动机仍能满功率运行。
完善的冷却系统使发动机在任何环境、任何温度下都能运转自如,但“豹”2也付出了较大代价,整个散热系统需要消耗发动机输出的1500马力功率中的220马力。
装甲防护:该坦克的设计把乘员生存力量于20项要求之首位,车体和炮塔均采用间隙复合装甲,车体前端呈尖角状,增加了厚的侧裙板,车体两侧前部有3个可起裙板作用的工具箱,提高了正面弧形区的防护能力。炮塔外轮廓低矮,防弹性好,设计时考虑了中弹后的防二次效应问题,将待发弹存于炮塔尾舱,并用气密隔板将弹药与战斗舱隔离。在90年代初的测试中A4型经受住了东德T-72在1500米的射击未被击穿而T-72却被105毫米炮在1500米击毁(国际展望2006年01期).波兰杂志<新军事技术>2002年3月号也认为这个距离豹2是对125穿甲弹免疫的,有一篇文章说该车在1500米上被125弹击穿但是关键词“象切奶油一样”和网贴《请教众位达人T-64 T-72和T-80的关系》中的语句非常相似。该坦克采用集体防护式三防通风装置,安装在底盘左侧的装甲板内,维护保养方便,空气过滤器可从外部更换。[6]
灭火系统:前4批生产型豹2坦克的乘员舱未安装自动灭火系统,1985年德国为第五批生产型豹2坦克安装了英国格莱维诺(Graviner)公司生产的乘员舱灭火抑爆装置。
烟幕弹:炮塔两则后部各装1组烟幕弹发射器,每组有8具发射器。
演变
编辑

荷兰豹2

荷兰1979年3月订购了445辆豹2坦克,于1982~1986年交货,以代替369辆逊邱伦(Centurion)主战坦克和130辆AMX-13轻坦克,合同额为21亿德国马克。荷兰工业部门参加约60%合同额的零部件生产,278辆由克劳斯·玛菲公司装配,167辆由克虏伯·马克公司装配。
德国为荷兰陆军生产的首批4辆豹2坦克于1981年年中制成,大批供货于1982年7月开始,1982年11月达到每月交货10辆,1986年7月最后完成。
该坦克与德国陆军的第二、三批生产型豹2坦克基本相同,差别主要在于荷兰豹2坦克装有比利时FN公司7.62mm机枪;炮塔两侧后部装有6个发射器为一组的烟幕弹发射装置;装有荷兰生产的驾驶员微光夜视观察镜、电台和车内通话设备。
1983年,驻德国荷兰皇家第四十一装甲旅首先装备该坦克。荷兰陆军还订购了20辆豹2坦克驾驶员训练车。
豹2A1
包含一些小改良和加入了炮手热感应瞄准仪[11] 第二批豹2也就是命名为2A1 的这批坦克总共有450辆生产;248 辆于 Krauss-Maffei 厂(底盘编号10211 到 10458)202辆于Mak厂(底盘编号20173 到 20347)。1982年3月到1983年11月间生产完毕。两大改进是用了M1艾布兰战车同等级装甲,和重新设计的过滤器减少加油时间。

第三批300辆;165 辆于Krauss-Maffei厂(底盘编号10459到10623)135辆于MaK厂(底盘编号20375 到 20509)1983年11月到1984年11月生产完毕,比上一批包含了更多的小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