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讨论』关于A91M下抛壳原理的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22:59:34
当年,比利时人推出了他们的F2000的时候,中国的军迷可是大大的兴奋了一把——这不是解决无托枪的缺点的最佳方案么?
很多人还建议我们的95也应加入这样的结构,成为一种“完美”步枪。(且不论对此种新设计我们的军方、厂方有何感想,但个人认为此做法的可行性不高。——95已经可以说基本定型,轻武器设计的限制很多,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结构也十分紧凑,可以说一个部件也不能多,一个部件也不能少。——一旦定型就可以说是“木已成舟”。英国的SA80的可靠性问题,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金钱,最后连HK的专家也没有办法,可以说就是一个例证。)
但是,没过多久俄国人就推出了他们的类似产品,A91(M)。俄国人当然矢口否认“抄袭”比利时人的设计,并声称自己的设计更为简单,并且自己的产品是向下抛壳的,这也同F2000的设计不同。但当问及具体结构等实际问题时一向喜欢故弄玄虚的俄国佬又守口如瓶。
当年,比利时人推出了他们的F2000的时候,中国的军迷可是大大的兴奋了一把——这不是解决无托枪的缺点的最佳方案么?
很多人还建议我们的95也应加入这样的结构,成为一种“完美”步枪。(且不论对此种新设计我们的军方、厂方有何感想,但个人认为此做法的可行性不高。——95已经可以说基本定型,轻武器设计的限制很多,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结构也十分紧凑,可以说一个部件也不能多,一个部件也不能少。——一旦定型就可以说是“木已成舟”。英国的SA80的可靠性问题,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金钱,最后连HK的专家也没有办法,可以说就是一个例证。)
但是,没过多久俄国人就推出了他们的类似产品,A91(M)。俄国人当然矢口否认“抄袭”比利时人的设计,并声称自己的设计更为简单,并且自己的产品是向下抛壳的,这也同F2000的设计不同。但当问及具体结构等实际问题时一向喜欢故弄玄虚的俄国佬又守口如瓶。
本贴旨在同各位同好讨论一下A91系列的结构原理。
首先说说,我的观点:
从已有的图片可以看到A91系列的枪机框-枪机组件都布置得很靠上,导气管几乎是外露的——估计是为布置抛壳管以及退弹装置留出空间吧。
俄国人说他们的结构比较简单,本人认为在枪机后坐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个类似弹链供弹装置中压弹板的部件在曲线槽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在退壳铤与拉壳勾的辅助下将弹壳推离枪管轴线。
之后,枪机复进推下一发上膛并推动一个导杆,将上一发的弹壳推入抛壳导管。并与一个弹簧杠杆相接触,将这个装置压紧,待枪机再次后坐导杆后移,这个弹簧杠杆解脱,压弹向下,并转一定的角度,从握把抛出。
几点注明:
一、退弹线路与供弹线路的冲突问题。供弹具在下而抛壳也向下,这样就使得供弹线路与退弹线路产生了交叉。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我们还是得从已有的图片分析,推测。普通的步枪的子弹一经枪机头从弹夹中顶出就立即上了一个斜面,在斜面的引导下进入弹堂,但很显然A91系列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就会堵死退弹路线。那么这个原来的供弹路线,为了抛壳的需要就必须适当拉长并且不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斜面。那么怎么维持这个供弹线路的准确呢?大家可以看看A91的弹夹的插入角度,你可以发现实际上弹夹已经赋予子弹一定的“仰角”起到了部分斜面的作用。如果在弹堂前部再有一段不长的斜面估计就可以保证供弹的可靠性。
二,推弹导杆与弹夹的矛盾。这两个部件全都布置在机框的下方,位置势必有一定的重叠。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想这个导杆大概类似MG4的导气管——MG4也是下抛壳,导气管也布置在下面,那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很简单,导气管有一段是空心的,开了一个长方的通孔。我想A91的推弹导杆虽然不必那么长,但也可以采用类似的设计。



注,本贴图片皆来自Dboy的主页。
注三:考虑到子弹还要转一个较大的角度才能抛出,估计在压弹向下到前推到位这一段过程弹壳不会同枪管轴线平行,而是会有一个较大的俯角。这样弹壳的头部先楔入弹簧杠杆与弹壳导管的下部间的空隙,之后整个弹壳跟进,将杠杆压紧之后在弹簧杠杆和下一发弹壳的联合作用下,被向下抛出。
下抛壳在泥地雪地等环境中的卧刀射击能保证抛壳顺利吗?请行家指点啊
举几个例子吧:二战的时候最优秀的轻机枪ZB26就是向下抛壳,德国最新的班用轻机MG4也是向下抛壳。
ZB26可是经过战火考验的,可靠性是很出众的。
A91系列根本就不是为野战部队设计的,它的主要用户是俄国内务府部队和一些特种部队。短小精悍,并且可以换手射击,使它成为城市作战和反恐任务的利器。
这玩艺是怎么实现下抛壳的,还不好说。我个人觉得和F200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为需要一截子导管把弹壳导到前面的小握把再抛出去是肯定的,要不然光靠枪机把弹壳给推到前面抛出去从抛壳路线和机械结构上来说不太现实。

老D、PRSOV、二锅头、南瓜锤子,还有几个版主都对枪械的内部机械结构很了解,可以请他们来聊聊么。
我也很喜欢这个设计,我觉得要是用这个办法改95的话应该是个不错的办法,只是它的握把角度太小了,拿着不舒服!!
[B]以下是引用[I]我是狙击手[/I]在2005-7-28 8:41:00的发言:[/B][BR]我也很喜欢这个设计,我觉得要是用这个办法改95的话应该是个不错的办法,只是它的握把角度太小了,拿着不舒服!!


那个握把角度估计和抛壳路线有关系,所以才不得不这么设计。
此握把的虎口宽度估计很不适合中国人的手形啊!
其实最晕的就是怎么把弹壳转一个角度,再抛下去——如果这也要靠枪机的力量的话,那结构可就太复杂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9 12:36:46编辑过]
感谢楼上的同好!
但是A91M的机匣宽度似乎没有那么宽,而且如果退弹线路在侧面的话,就没有必要费劲把子弹从握把推出了,直接从侧面走不是更简单?
先说是否从侧面走的问题:
    如果从侧面走,那么,首先面临要走多远的距离,起码应该到小握把上方后才能避免左右手操作的问题。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看弹壳到小握把的距离有多少。根据图上初步判断,该距离应该有100mm,则如果采用7.62×39mm枪弹,则要容纳2个多弹壳。这样,直接抛壳时,由于导管里面的阻力,弹壳前进的速度难以保证,难以保证每次只抛出一个弹壳,后面弹壳就正好卡在里面而不露头,或者正好掉在手上,尤其是左撇子用时,抛在右手上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导管到一定长度,最好还是向下为好,或者向前多得多,象F2000一样。
   
   对于机匣宽度,其实,我们看看F2000, 是否觉得其宽,其实,F2000导气管在枪的上方,与抛壳管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也并不觉得宽。这样比较说服力不够,我们再来分析分析。我们知道,A91M上有40mm榴弹发射器,另外,观察榴弹发射器外观与机匣宽度基本一致,则A91M的机匣宽度应该至少在40mm以上。考虑榴弹发射器发射管有膛线,A91M机匣宽度应该在50mm左右。我们再看M43 M1943式7.62mm步枪弹的尺寸,弹壳最大直径是11.30mm。对于枪机尺寸来讲,由于没有资料,从一些图上看,大约是弹壳的两倍,即22.60mm,则枪管每侧还有(50-22.60)/2=13.7mm的空间,考虑到壁厚,有能够容纳弹壳的空间。如果考虑到回转式闭锁需要的空间,上述空间显得有些不够,但抛壳导管位置可以在斜下方,基本上与水平角度成45°角的地方,这样,容纳抛壳导管空间就够了。
7.62×39mm  /  5.56×45mm
附枪弹参考:
M1943式7.62mm步枪弹
口径----7.62mm
全弹长----55.80mm
全弹质量----16.4g
弹头类别----普通弹
弹头结构----尖头、锥底、钢弹心、全被甲
弹头直径----7.90mm
弹头长----26.5mm
弹头质量----7.97g
弹头被甲材料----覆铜钢
弹壳型式----无凸缘、瓶形
弹壳长----38.65mm
底缘直径----11.30mm
弹壳材料----覆铜钢、涂漆钢、铜
发射药----硝化棉单基钝化药
发射药量----1.6g
底火类型----伯丹式
初速----710m/s
枪口动能----2010J
平均最大膛压----275MPa
散布精度----
100m距离(3×20发射弹) R50=3.2cm
140m距离(3×20发射弹) R50=4.5cm
200m距离(3×20发射弹) R50=6.4cm
300m距离(3×20发射弹) R50=9.6cm

发一张F2000的图。
这张图很有意思,它说明F2000子弹也不是完全向前抛出,而是也要转一个较大的角度。
那么,是什么机构完成了这个使命呢?
答案是一个简单的斜面。
另外更正一点,F2000的抛壳管在枪管的上面。

——一直说F2000“前抛”,但长时间以来似乎都觉得这个机构是在侧面,其实它是在上面......估计如果安排在侧面,那么那一侧的贴腮还真成了问题。
仔细在dboy 网站上再看了看F2000抛壳口,的确如你所说,在上方。但导管把导气管给挤到左边了。两个部件占据的空间还是在那,F2000宽度呢,前面也可以看出,比较明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将,A91M完全也可以将抛壳口放在侧面。
另外,放在侧面并不是什么大问题,F2000将抛壳放在上面应该是综合考虑的结果,首先拉机柄在左边,导气管放在左边也就比较合适,与AUG有点类似。另外,这样布置也方便摇臂运动。保持最小宽度。如果是考虑左右手都操作的话,我觉得在侧面问题应该不大,毕竟,弹壳、导气管那个也都会烫手,如果导管短的化,并且不接触身体,应该问题不大。
   

可以看出导气管杆在侧面。
16楼的图已经很清楚了——如果这个机构横置的话......
所以本人更趋向于这个机构是在机框的下面的。
以下是一段英文描述:
The A-91 features a forward ejection system, initially developed in Tula by designers like Afanasiev during the early 1960s. In this system, the ejection port is located above the pistol grip, and points forward. Extracted cases are fed from bolt head through the short ejection tube to the ejection port, and fall out of the gun well clear of the shooter's face, even when firing from the left shoulder. As for now, the A-91 is made in small number and, probably, is used by some elite law enforcement units in Russia; it is also offered for export and domestic military and police sales.
^_^!看来此项结构也不是什么新发明了!不过文中提到弹壳是被枪机头推入抛壳管的(老D也是这么翻译这段的吧,大家可以去他主页上看看,他基本也就是翻译了这段。)那么枪机头似乎要同时完成推弹上膛和推壳入管两个动作??
此枪可供出口,难道就没有好事的搞几把研究一下???
另外此段话也可以看出技术储备的重要性!60年代的设计,90年代用。俄国人在轻武器方面的底蕴还是很雄厚的!

这张图很能说明A91的宽度。
我想,弹夹如果不是布置在中线上问题也许就简单了,不过事实好像不是这样。

这是一张较早期的A91M的图片——这张图片就更让人郁闷了。
——枪管下的空间也似乎是很有限的......
不玩CS的T:
   其实,正如你前面所讲,研究别人的东西,是为了自己能够使用。另外,如果自己有好的构思,也可以直接采用,不必一定要照别人的来。
下面讲个关于哈苏相机的创始人发生的故事:1940年,瑞典政府找到34岁的维克多.哈苏,问他能否生产一台和所缴获的德军相机一模一样的机器,“不能”,传说中维克多是这样回答的,“不过,我能制造一台更好的!”。
   所以,我们可以构思自己的,不必再考虑更多别人的东西。
   对于抛壳问题,我以前也有一个向前向下抛壳的构思(当时还不知道A91M的抛壳),不过,抛壳口比A91M还靠前,到了95前握把的附近。到了这个位置后,后面握把本身不用调整,前握把要加大,加长,正好充当榴弹发射器的握持手把。
不玩CS的T:
关于抛壳问题,我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案,请参考本论坛上的帖子。
『超大原创』无托枪抛壳和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
http://www.cjdby.net/dispbbs.asp?boardID=10&ID=197362&page=1
总觉得A91M的人机功效不好,握把的角度太别扭了。
原帖由 kriss430400 于 2008-8-15 17:56 发表
总觉得A91M的人机功效不好,握把的角度太别扭了。


还不错,角度适合毛子的士兵,至少左手有地方放,不象TG的95短,左手没地方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