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雪地隐蔽被无人机发现 画面让领导目瞪口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7:13:10
我军雪地隐蔽被无人机发现 画面让领导目瞪口呆
2015年01月30日   中国青年报

  速滑穿越火障训练可是个不好练的课目 宋岩摄

  206高地有多陡?记者没测量过,反正它让装甲车驾驶员在零下20多摄氏度也紧张得手心出汗。

  战术演练那天,老天突降大雪,206高地更显雪深路滑,个别驾驶员心里犯嘀咕了。

  此时,只听一声轰鸣,一辆战车从车队中冲出,一骑绝尘。给油、换挡、择路,一连串动作后,战车稳稳停在了206高地的山头。

  一看此景,其他驾驶员大受鼓舞,也发动战车,紧随而至。

  这辆打头阵的战车驾驶员付文化是沈阳军区某机步旅旅长。从1月15日起,他率领部队转战林海雪原,进行寒区作战训练。

  公路、桥梁、机场,是未来战场上最易遭敌袭击的重要目标

  “不好!”一阵惊呼中,一辆坦克侧滑在了道边,驾驶员几次加大油门,黑烟随风弥漫,雪粒带冰土飞腾,但整个坦克却越陷越深。无奈,伴随保障的抢修车赶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坦克拽上了道儿。

  没有指责抱怨,没有垂头丧气,一门门火炮、一辆辆坦克、一队队战车继续在弥漫的风雪中前行。

  其实,冬训出发前就有人“好心”提醒过该旅旅长和政委:气候恶劣,路况又差,不安全因素多,万一出个啥事,怎么交差?还是慎重点好!

  在这个问题上,旅长政委的意见特别一致:谁能预料战争在哪打响?哪里地势险要,就在哪里练兵!

  这不,俩人专拣最艰险的路线、选最复杂的地域走,使10余种大型装备达到了最大的爬坡度和转弯半径。坦克滑到沟里了,拉上来,继续走。

  林海雪原,白茫茫一片,无路可行了。“走公路吧,省时省力。”于是数十吨的“铁家伙”轧出了一条柏油马路,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付旅长见状急了,通过电台直嚷:“部队撤离国道,以营为单位,寻找其他路径到达目的地!”

  由于个别指挥员不熟悉地形,寒风瑟瑟中,官兵在林海雪原转了一天。一名老驾驶员嘟囔道:“又不是真打仗,何苦这么折腾人?”

  “真打就得真练,真练不怕真打。”途中小结,付旅长对这些“嘟囔”很不客气:“公路、桥梁、机场,是未来战场上最易遭敌袭击的重要目标。今天我们在训练场练难涉险,为的是在明天的战场上从容自如!”

  在随后的冬训中,该旅把装甲装备涉冰河、夜间冰雪路和大坡度训练、实毒侦测、化学袭击、伤亡处置等20多个平时不敢练、不愿练的课目搬进林海雪原,反复演练,总结出防严寒、抗疲劳和兵力集结、快速机动等多项新战法,创造了该旅出动兵力最多、单元要素最全、设置课目最难等11项纪录。

  我们是要打信息化战争的,思维不能停留在机械化时代

  一场接着一场的大雪,把大地包裹得严严实实。近4000名官兵经过三昼夜的紧急构工和精心伪装,数百辆大型装备遁迹茫茫雪野。

  火炮、突击炮、大型运输车等重型装备进入地下、半地下掩体,一些帐篷被伪装成了民房、蒙古包,一张张雪地伪装网让指挥所和保障车辆与雪野融为一体,有的官兵还住进了雪窝棚、猫耳洞。“这回蓝军别想发现咱们了”。

  “‘敌’无人机即将过顶侦察!”接到侦察分队的报告后,在外训练、执勤的官兵们立即躲入工事,茫茫雪野顷刻之间便恢复了平静。

  此时,数公里外的指挥方舱内,旅作训科参谋李嘉琛,将无人机上热成像侦察系统回传的实时画面投影在大屏幕上,在场的旅领导盯着大屏幕一时惊得目瞪口呆:一个个肉眼难以发现的目标,在热成像侦察系统面前暴露无遗,人员、装备的数量和隐蔽地点一目了然。

  “看,这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构工伪装成果。”侦察结束,付旅长把营连干部集中指挥所,一边将热成像侦察照片逐一展示,一边对大家说:“未来我们是要打信息化战争的,如果思维一直停留在机械化时代,那么上了战场能不打败仗吗?这还只是旅里的侦察力量,如果真是遇到具备红外侦察、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侦察等多种侦察力量的‘强敌’呢?”

  当头棒喝!

  “站住,口令。”两天之后的1月23日晚8时许,记者探访新开设的野外宿营地,刚走过一座小桥,被身边突然响起的询问声吓了一跳。仔细搜索发声处却不见人影,当记者回应口令说明来意后,3米外的一棵树后走出一名全副武装的持枪战士,查看完证件后,执勤战士才放行。

  记者走近观察,发现树后有一伪装的地下掩体,钻进一看,掩体有一人高,上部覆盖胳膊粗的圆木,四周有八个隐蔽小孔,能观察周围情况,里面还有一名战士武红涛正手握钢枪警惕地观察周围情况。循声而来的炮兵连指导员张浩告诉记者,宿营地除了布有巡逻哨、固定哨外,还有隐蔽起来的暗哨,给部队安全又加了一道保险。

  走过一段雪路后,张指导员突然停住脚步对记者说,“指挥所就在这里”。

  灯光扫过,但见一片白雪茫茫,记者问:“在哪儿?”话音刚落,只见不远处山坳里的厚厚积雪竟像羊毛地毯一样,被“卷”了起来,露出一个门型黑洞。紧接着,一阵嗡嗡的马达声从地下传来,指挥车映入眼帘。

  原来山坳里有一个战车掩体,上面用草帘覆盖,在撒上与周围雪地一样厚度的白雪,掩体与林地山峦浑然一体。

  走进掩体,交通暗道交错,人可在通道里弯腰前进,顶上是冻土层,有近一米厚,指挥所的官兵在里面紧张忙碌着。指挥所里暖风扑面,记者看到里面生火炉、点火盆,温暖如春,觉得这藏的真隐蔽,可转念一想:掩蔽部里温度这么高,与外界反差这么大,岂不会被地热感侦察到?

  “一米厚的冻土层,加上土层上半米厚的蓬松白雪是很好隔热材料,我们捂得密不透风,连烟道都通往很远的地方,即使被侦测到,也是‘假目标’。你再看这些雪地伪装网,是防红外侦查的,‘敌人’的可见光、红外线和热成像侦察,在这就不好使了。”参谋长张荣武告诉记者,这次冬训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就是检验隐蔽伪装能力,以及训练如何制作假目标。只有做到隐真示假,才能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以往冬季实弹射击考核,好多课目都是在没有外界干扰下完成的

  “前方伪装移动靶,显示时间5秒,准备射击!”1月2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袭击东北大部,该旅展开训练的林海雪原深处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旅里按照训练计划进行实弹射击比武考核。

  “开始射击!”只听现场指挥员一声令下,连续多年获“神枪手”美誉的射击标兵、士官王健迅速卧倒,匍匐前进至射击位置。枪响靶落,前方传来成绩:41环!

  5发子弹,“神枪手”才打出41环,是不是发挥失常?王健却摇摇头:今冬打靶难上加难!

  “要想打得准,首先要有迅速发现‘敌人’的硬功夫。”旅作训科长王洪涛向记者介绍,以往冬季实弹射击考核,打靶时是固定靶位,黑白分明的靶纸十分显眼,越野时也是预设路线,好多课目都是在没有外界干扰下完成的。而今年摒弃了60多个不符合实战要求的做法,设置了雪地靶、荒漠靶等运动目标和隐显目标,靶标的颜色几乎与现地自然环境色彩接近,不再用以往惯用的、与现地反差较大的绿色,射手精力不集中就很难发现。同时,射击距离不再死卡着100米,射手必须先完成一段距离的战术动作,行进途中听令视情进行射击。

  复杂多变的考场情况,浓厚了实战化氛围。轮到素有 “狙击王”美誉的八连中士程海东出场,只见他侧姿匍匐、屈身跃进、低姿匍匐……依托现地的弹坑、山包、巨石等自然地形地物,隐蔽向着射击目标区域前进。

  突然,3个雪地靶出现在射程之内。他发现目标后,迅速地将子弹送上膛,瞄准并瞬间扣动扳机。

  “砰砰……”连续几声枪响,他以为一定全部命中。考核结束通报成绩却让他大跌眼镜:仅仅打中一个靶标。程海东心中顿时觉得像装进一块冰,“那真是透心凉”。

  看到“狙击王”脸上确实有点挂不住了,沮丧得把脑袋都快耷拉到雪地里了,额头上布满了汗珠的营长田佳急忙上前安慰他:“这次考核中,旅里把敌情设实设难设险,在多方向设置了多个目标,而且灵活设置多种敌情显示方案,头靶、半身靶、胸环靶等各类目标随机出现,所有参考官兵都要自行判断射击距离,适时适情进行射击,这比以往的实弹射击难度可大多了。因此,打得不好,也情有可原。”

  考核成绩不佳,现场的几位旅领导却不怒反喜,他们告诉记者:“这次实弹射击考核难度加大了,成绩普遍欠佳,但含金量却高了。这次考核看到了差距,今后训练中,官兵会更加努力地去熟练掌握手中的武器装备,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提升冬季作战能力。”

  我怕停下来被敌人发现,该传不回侦察情报了

  “作为军人,就是脚板磨出血也要跑步前进,要有与敌同归于尽的血性!”这是该旅政委王忠文的冬训动员讲话。冬训中,这个旅的官兵将之化为了行动。

  1月24日,气温降到零下28摄氏度,官兵们看到该旅保障部张占生部长在风雪中带领攻关小组,对装备进行低温作战性能的数据测试和采集:气温每下降2摄氏度,电传稳定器预热时间延长1分钟……

  待了不到20分钟,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记者全被严寒冻透了,连跺脚取暖的力气都没了,可张部长却像长在了装备旁边,一动也不动地盯着各种仪表。

  又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张部长总算结束了当天的测试。回到帐篷,记者见他成了“雪人”,连眼眉上都结满了霜花,忍不住问道:“这大冷的天,身为部领导,你完全可以把采集数据的工作交给其他人干吧?”

  “信息化战场讲究精确指挥,知己知彼得靠数据说话。”张部长回答说,“这次数据采集就是想弄清严寒条件对新装备技战术性能的影响有多大,只有领导心里有底数,将来到战场上对各种装备严寒条件下操作才有胜数。让人代劳来得容易,但不吃苦头记得不牢呀!”

  1月25日凌晨时分,记者又被坦克轰鸣声吵醒。走出帐篷,只见二营长周宝国眉毛和防寒面罩上结满冰霜,正进行新一轮数据测试。一名战士告诉记者:“为了这组数据,我们营长在冰天雪地里蹲守了两天三夜。”

  为了建立部队冬季作战行动数据库,该旅要求旅、营、连领导现场负责采集各类武器装备、人体机能和作战行动等真实数据。他们顶风冒雪采集到50大类430多个影响装备性能的作战问题,并发动官兵集智攻关,先后研发和革新了多功能雪地伪装网、寒区续航电源、电台保温衣等30余件冬训器材。

  又是一场行动悄然展开,侦察连下士肖清毅奉命带领列兵寥建波执行潜伏任务。俩人在冰雪地上一动不动地趴了两个小时,手和脚慢慢冷得“发麻疼痛”。肖清毅害怕首次参加冬训的新战士吃不消,示意他悄悄退回雪窝棚去活动一下,没想到寥建波坚定地摇摇头,拒绝了他的好意。半小时之后,俩人发现了“敌”情,迅即通报给狙击手:“距离800米,左侧来风,风速3米每秒……”



  任务完成之时,他俩已变成“雪人”,眼眉上结满霜花的寥建波刚起身要迈步,双腿却已被冻得不听使唤了,这个一米八的大个子“哎呀”一声,便直挺挺地倒在了雪地上。

  下士景柯成的故事是该旅的官兵告诉记者的。旅合成营进攻战斗演练时,景柯成在班长带领下,负责前出侦察。在快速通过“敌”封锁区时,他的手不慎被“敌”方布设的真铁丝网划开一道近4厘米的口子。天太冷,血一流出来就凝固在手背上了,像是涂了一层红漆。

  为避免长时间暴露被发现,景柯成来不及处理,用棉手套压住伤口,紧随班长向安全地域撤离。直到利用设备回传完侦察数据,班长才发现他受伤了。这时手套与伤口已粘在一起,只能一点点往下撕,疼得咬牙咧嘴的他说出的话是:“我怕停下来被敌人发现,该传不回侦察情报了。”

  “白天行军练打仗,晚上夜宿百姓家”的老皇历不翻了,不住民房、不接民电、不取民水、不烧民柴,沈阳军区2015年的冬训,离实战更近了。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1-30/1114820107.html我军雪地隐蔽被无人机发现 画面让领导目瞪口呆2015年01月30日   中国青年报
  速滑穿越火障训练可是个不好练的课目 宋岩摄

  206高地有多陡?记者没测量过,反正它让装甲车驾驶员在零下20多摄氏度也紧张得手心出汗。

  战术演练那天,老天突降大雪,206高地更显雪深路滑,个别驾驶员心里犯嘀咕了。

  此时,只听一声轰鸣,一辆战车从车队中冲出,一骑绝尘。给油、换挡、择路,一连串动作后,战车稳稳停在了206高地的山头。

  一看此景,其他驾驶员大受鼓舞,也发动战车,紧随而至。

  这辆打头阵的战车驾驶员付文化是沈阳军区某机步旅旅长。从1月15日起,他率领部队转战林海雪原,进行寒区作战训练。

  公路、桥梁、机场,是未来战场上最易遭敌袭击的重要目标

  “不好!”一阵惊呼中,一辆坦克侧滑在了道边,驾驶员几次加大油门,黑烟随风弥漫,雪粒带冰土飞腾,但整个坦克却越陷越深。无奈,伴随保障的抢修车赶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坦克拽上了道儿。

  没有指责抱怨,没有垂头丧气,一门门火炮、一辆辆坦克、一队队战车继续在弥漫的风雪中前行。

  其实,冬训出发前就有人“好心”提醒过该旅旅长和政委:气候恶劣,路况又差,不安全因素多,万一出个啥事,怎么交差?还是慎重点好!

  在这个问题上,旅长政委的意见特别一致:谁能预料战争在哪打响?哪里地势险要,就在哪里练兵!

  这不,俩人专拣最艰险的路线、选最复杂的地域走,使10余种大型装备达到了最大的爬坡度和转弯半径。坦克滑到沟里了,拉上来,继续走。

  林海雪原,白茫茫一片,无路可行了。“走公路吧,省时省力。”于是数十吨的“铁家伙”轧出了一条柏油马路,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付旅长见状急了,通过电台直嚷:“部队撤离国道,以营为单位,寻找其他路径到达目的地!”

  由于个别指挥员不熟悉地形,寒风瑟瑟中,官兵在林海雪原转了一天。一名老驾驶员嘟囔道:“又不是真打仗,何苦这么折腾人?”

  “真打就得真练,真练不怕真打。”途中小结,付旅长对这些“嘟囔”很不客气:“公路、桥梁、机场,是未来战场上最易遭敌袭击的重要目标。今天我们在训练场练难涉险,为的是在明天的战场上从容自如!”

  在随后的冬训中,该旅把装甲装备涉冰河、夜间冰雪路和大坡度训练、实毒侦测、化学袭击、伤亡处置等20多个平时不敢练、不愿练的课目搬进林海雪原,反复演练,总结出防严寒、抗疲劳和兵力集结、快速机动等多项新战法,创造了该旅出动兵力最多、单元要素最全、设置课目最难等11项纪录。

  我们是要打信息化战争的,思维不能停留在机械化时代

  一场接着一场的大雪,把大地包裹得严严实实。近4000名官兵经过三昼夜的紧急构工和精心伪装,数百辆大型装备遁迹茫茫雪野。

  火炮、突击炮、大型运输车等重型装备进入地下、半地下掩体,一些帐篷被伪装成了民房、蒙古包,一张张雪地伪装网让指挥所和保障车辆与雪野融为一体,有的官兵还住进了雪窝棚、猫耳洞。“这回蓝军别想发现咱们了”。

  “‘敌’无人机即将过顶侦察!”接到侦察分队的报告后,在外训练、执勤的官兵们立即躲入工事,茫茫雪野顷刻之间便恢复了平静。

  此时,数公里外的指挥方舱内,旅作训科参谋李嘉琛,将无人机上热成像侦察系统回传的实时画面投影在大屏幕上,在场的旅领导盯着大屏幕一时惊得目瞪口呆:一个个肉眼难以发现的目标,在热成像侦察系统面前暴露无遗,人员、装备的数量和隐蔽地点一目了然。

  “看,这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构工伪装成果。”侦察结束,付旅长把营连干部集中指挥所,一边将热成像侦察照片逐一展示,一边对大家说:“未来我们是要打信息化战争的,如果思维一直停留在机械化时代,那么上了战场能不打败仗吗?这还只是旅里的侦察力量,如果真是遇到具备红外侦察、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侦察等多种侦察力量的‘强敌’呢?”

  当头棒喝!

  “站住,口令。”两天之后的1月23日晚8时许,记者探访新开设的野外宿营地,刚走过一座小桥,被身边突然响起的询问声吓了一跳。仔细搜索发声处却不见人影,当记者回应口令说明来意后,3米外的一棵树后走出一名全副武装的持枪战士,查看完证件后,执勤战士才放行。

  记者走近观察,发现树后有一伪装的地下掩体,钻进一看,掩体有一人高,上部覆盖胳膊粗的圆木,四周有八个隐蔽小孔,能观察周围情况,里面还有一名战士武红涛正手握钢枪警惕地观察周围情况。循声而来的炮兵连指导员张浩告诉记者,宿营地除了布有巡逻哨、固定哨外,还有隐蔽起来的暗哨,给部队安全又加了一道保险。

  走过一段雪路后,张指导员突然停住脚步对记者说,“指挥所就在这里”。

  灯光扫过,但见一片白雪茫茫,记者问:“在哪儿?”话音刚落,只见不远处山坳里的厚厚积雪竟像羊毛地毯一样,被“卷”了起来,露出一个门型黑洞。紧接着,一阵嗡嗡的马达声从地下传来,指挥车映入眼帘。

  原来山坳里有一个战车掩体,上面用草帘覆盖,在撒上与周围雪地一样厚度的白雪,掩体与林地山峦浑然一体。

  走进掩体,交通暗道交错,人可在通道里弯腰前进,顶上是冻土层,有近一米厚,指挥所的官兵在里面紧张忙碌着。指挥所里暖风扑面,记者看到里面生火炉、点火盆,温暖如春,觉得这藏的真隐蔽,可转念一想:掩蔽部里温度这么高,与外界反差这么大,岂不会被地热感侦察到?

  “一米厚的冻土层,加上土层上半米厚的蓬松白雪是很好隔热材料,我们捂得密不透风,连烟道都通往很远的地方,即使被侦测到,也是‘假目标’。你再看这些雪地伪装网,是防红外侦查的,‘敌人’的可见光、红外线和热成像侦察,在这就不好使了。”参谋长张荣武告诉记者,这次冬训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就是检验隐蔽伪装能力,以及训练如何制作假目标。只有做到隐真示假,才能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以往冬季实弹射击考核,好多课目都是在没有外界干扰下完成的

  “前方伪装移动靶,显示时间5秒,准备射击!”1月2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袭击东北大部,该旅展开训练的林海雪原深处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旅里按照训练计划进行实弹射击比武考核。

  “开始射击!”只听现场指挥员一声令下,连续多年获“神枪手”美誉的射击标兵、士官王健迅速卧倒,匍匐前进至射击位置。枪响靶落,前方传来成绩:41环!

  5发子弹,“神枪手”才打出41环,是不是发挥失常?王健却摇摇头:今冬打靶难上加难!

  “要想打得准,首先要有迅速发现‘敌人’的硬功夫。”旅作训科长王洪涛向记者介绍,以往冬季实弹射击考核,打靶时是固定靶位,黑白分明的靶纸十分显眼,越野时也是预设路线,好多课目都是在没有外界干扰下完成的。而今年摒弃了60多个不符合实战要求的做法,设置了雪地靶、荒漠靶等运动目标和隐显目标,靶标的颜色几乎与现地自然环境色彩接近,不再用以往惯用的、与现地反差较大的绿色,射手精力不集中就很难发现。同时,射击距离不再死卡着100米,射手必须先完成一段距离的战术动作,行进途中听令视情进行射击。

  复杂多变的考场情况,浓厚了实战化氛围。轮到素有 “狙击王”美誉的八连中士程海东出场,只见他侧姿匍匐、屈身跃进、低姿匍匐……依托现地的弹坑、山包、巨石等自然地形地物,隐蔽向着射击目标区域前进。

  突然,3个雪地靶出现在射程之内。他发现目标后,迅速地将子弹送上膛,瞄准并瞬间扣动扳机。

  “砰砰……”连续几声枪响,他以为一定全部命中。考核结束通报成绩却让他大跌眼镜:仅仅打中一个靶标。程海东心中顿时觉得像装进一块冰,“那真是透心凉”。

  看到“狙击王”脸上确实有点挂不住了,沮丧得把脑袋都快耷拉到雪地里了,额头上布满了汗珠的营长田佳急忙上前安慰他:“这次考核中,旅里把敌情设实设难设险,在多方向设置了多个目标,而且灵活设置多种敌情显示方案,头靶、半身靶、胸环靶等各类目标随机出现,所有参考官兵都要自行判断射击距离,适时适情进行射击,这比以往的实弹射击难度可大多了。因此,打得不好,也情有可原。”

  考核成绩不佳,现场的几位旅领导却不怒反喜,他们告诉记者:“这次实弹射击考核难度加大了,成绩普遍欠佳,但含金量却高了。这次考核看到了差距,今后训练中,官兵会更加努力地去熟练掌握手中的武器装备,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提升冬季作战能力。”

  我怕停下来被敌人发现,该传不回侦察情报了

  “作为军人,就是脚板磨出血也要跑步前进,要有与敌同归于尽的血性!”这是该旅政委王忠文的冬训动员讲话。冬训中,这个旅的官兵将之化为了行动。

  1月24日,气温降到零下28摄氏度,官兵们看到该旅保障部张占生部长在风雪中带领攻关小组,对装备进行低温作战性能的数据测试和采集:气温每下降2摄氏度,电传稳定器预热时间延长1分钟……

  待了不到20分钟,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记者全被严寒冻透了,连跺脚取暖的力气都没了,可张部长却像长在了装备旁边,一动也不动地盯着各种仪表。

  又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张部长总算结束了当天的测试。回到帐篷,记者见他成了“雪人”,连眼眉上都结满了霜花,忍不住问道:“这大冷的天,身为部领导,你完全可以把采集数据的工作交给其他人干吧?”

  “信息化战场讲究精确指挥,知己知彼得靠数据说话。”张部长回答说,“这次数据采集就是想弄清严寒条件对新装备技战术性能的影响有多大,只有领导心里有底数,将来到战场上对各种装备严寒条件下操作才有胜数。让人代劳来得容易,但不吃苦头记得不牢呀!”

  1月25日凌晨时分,记者又被坦克轰鸣声吵醒。走出帐篷,只见二营长周宝国眉毛和防寒面罩上结满冰霜,正进行新一轮数据测试。一名战士告诉记者:“为了这组数据,我们营长在冰天雪地里蹲守了两天三夜。”

  为了建立部队冬季作战行动数据库,该旅要求旅、营、连领导现场负责采集各类武器装备、人体机能和作战行动等真实数据。他们顶风冒雪采集到50大类430多个影响装备性能的作战问题,并发动官兵集智攻关,先后研发和革新了多功能雪地伪装网、寒区续航电源、电台保温衣等30余件冬训器材。

  又是一场行动悄然展开,侦察连下士肖清毅奉命带领列兵寥建波执行潜伏任务。俩人在冰雪地上一动不动地趴了两个小时,手和脚慢慢冷得“发麻疼痛”。肖清毅害怕首次参加冬训的新战士吃不消,示意他悄悄退回雪窝棚去活动一下,没想到寥建波坚定地摇摇头,拒绝了他的好意。半小时之后,俩人发现了“敌”情,迅即通报给狙击手:“距离800米,左侧来风,风速3米每秒……”



  任务完成之时,他俩已变成“雪人”,眼眉上结满霜花的寥建波刚起身要迈步,双腿却已被冻得不听使唤了,这个一米八的大个子“哎呀”一声,便直挺挺地倒在了雪地上。

  下士景柯成的故事是该旅的官兵告诉记者的。旅合成营进攻战斗演练时,景柯成在班长带领下,负责前出侦察。在快速通过“敌”封锁区时,他的手不慎被“敌”方布设的真铁丝网划开一道近4厘米的口子。天太冷,血一流出来就凝固在手背上了,像是涂了一层红漆。

  为避免长时间暴露被发现,景柯成来不及处理,用棉手套压住伤口,紧随班长向安全地域撤离。直到利用设备回传完侦察数据,班长才发现他受伤了。这时手套与伤口已粘在一起,只能一点点往下撕,疼得咬牙咧嘴的他说出的话是:“我怕停下来被敌人发现,该传不回侦察情报了。”

  “白天行军练打仗,晚上夜宿百姓家”的老皇历不翻了,不住民房、不接民电、不取民水、不烧民柴,沈阳军区2015年的冬训,离实战更近了。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1-30/1114820107.html
我们无人机的进步,应该能提高领导对迷彩装备的重视,找茬利器
每次看这种八股,就给我一种军记坐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咬着笔头编故事的场景
士兵突击里那用59.63的土包子摩步都知道反红外侦查,说的好像机械化时代没有红外一样
搞得好像都跟弱智似得。。。
指挥员难道不知道雪地伪装对于热成像侦测是无效的???我震惊了
stonewanglei24 发表于 2015-1-30 15:50
指挥员难道不知道雪地伪装对于热成像侦测是无效的???我震惊了
   别太较真,记者都是写小说的高手。
鹰王1号 发表于 2015-1-30 14:03
我们无人机的进步,应该能提高领导对迷彩装备的重视,找茬利器
热成像不是迷彩服能解决的,应该说,什么都解决不了,除非你把自己的体温变得和周围一样。
特警4587 发表于 2015-1-30 16:07
热成像不是迷彩服能解决的,应该说,什么都解决不了,除非你把自己的体温变得和周围一样。
确实不好办。。。
特警4587 发表于 2015-1-30 16:07
热成像不是迷彩服能解决的,应该说,什么都解决不了,除非你把自己的体温变得和周围一样。
据说有一种防红外侦察的伪装服。驻藏部队有装备。
版主的帖子很难得啊,居然不是绿油油的底,绿油油的字
我军雪地隐蔽被无人机发现 画面让领导目瞪口呆

我知道为何“画面让领导目瞪口呆”

大概是因为这样吧
张雨延 发表于 2015-1-30 14:57
每次看这种八股,就给我一种军记坐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咬着笔头编故事的场景
每次看到这种文章,都体现出部队平时训练多么偷工减料,否则哪来的主角这些突出事迹?红了一个,黑了一群啊!
记者都是高级黑啊,把我军战士描述成低能中的弱智儿了。
哪位领导目瞪口呆鸟?偶这样非专业的都成天看MD在叙用红外观察仪打IS的视频,这领导成天在做什么?站谷将军家门口等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