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全部装甲车辆以及坦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7:16:14
巨鼠镇楼。。。。。。。。。。。。。。巨鼠镇楼。。。。。。。。。。。。。。
I型轻型坦克 装备2x7.92mm MG13机枪
I 型輕型坦克 裝備2x7.92mm MG13機槍
II輕型坦克 裝備20mm KwK30 L/55炮
II 型輕型坦克 裝備20mm KwK30 L/55炮
II 型輕型坦克 裝備20mm KwK30 L/55或者KwK38 L/55炮
II 型 "Luchs"輕型坦克 裝備20mm KwK38 L/55炮
35(t)中型坦克 裝備37mm KwK34(t) L/40炮
以下附上装甲数据
38(t)中型坦克
裝備37mm KwK38(t) L/47,8炮
装甲:52/45/64mm
速度:62-76km/h
III 型中型坦克
裝備37mm KwK L/46,5炮
三号坦克A-C型装甲为15mm轧制装甲,顶部、底部装甲分别为10mm、5mm轧制装甲。D-G型则换装上了30mm轧制装甲。H-M型还通过在前方和后方附上30-50mm装甲的方法进一步加强防御。
III 型中型坦克 裝備37mm KwK L/46,5炮
II型中型坦克 裝備50mm KwK38 L/42炮
  掉渣天啊,这么大的老鼠不上核动力能开动啊
IV 型中型坦克
裝備75mm KwK37 L/24炮
装甲
车体正面

50+30*毫米/11°(注*:H型与J型坦克在生产时采用了整体的80毫米装甲。而F2型、G型原来是50毫米装甲,后来为了给G型增加防御能力而附加了30毫米装甲,等于80毫米。)
车体侧面

30/0°(中后期出现的H型、J型安装了厚为5毫米的侧裙板,为了削弱火箭弹的穿甲能量,等于35毫米。)
车体后方

20/0°
车体顶部

10-12/0°
炮塔正面

50/10°(J型加厚到80mm,F型则为60mm)
炮塔侧面

30/26°
炮塔后方

30/10°
炮塔顶部

10/83°
紫林风沐 发表于 2015-1-29 21:12
掉渣天啊,这么大的老鼠不上核动力能开动啊
有核动力也不行啊!太重了
IV型中型坦克 裝備75mm KwK 40 L/43炮
IV型中型坦克 裝備75mm KwK 40 L/48炮
IV型中型坦克 裝備75mm KwK 40 L/48炮
V Ausf.D2 SdKfz171 "豹\" 裝備75mm KwK 42 L/70炮
装甲
前方80毫米
侧面及后方40毫米
NbFz重型坦克
NbFz坦克(德语:Neubaufahrzeug,意为“新型结构车”)是德国在希特勒掌权后,为了让德军有自己的重型坦克而发展的计划。
NbFz坦克的多炮塔,又重又慢的特性,使得这辆坦克非常不适合进行闪电战,因此,只有生产五辆就停产了。虽然有三辆在1940年参加了挪威战役,但此坦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德国的工业技术。

类型:重型坦克(多炮塔型)
原产国:纳粹德国
用户:纳粹德国
研发者:莱茵金属
研发日期:1933年至1934年
生产商:莱茵金属
生产日期:1934年至1936年
制造数量:5辆
总重:23.41吨
全长:6.65 m
宽度:2.90 m
全高:2.90 m
装甲:20 mm
操作人数:6
主要武器:75毫米 KwK L/24主炮
次要武器:37毫米 KwK L/45副炮,两挺MG13或是MG34机枪
发动机:290匹BMW va引擎或300匹梅巴赫HL 108 TR引擎
最大行程:120千米(道路)
最大速度:30千米/时(道路)
明日再更。。。。。。。。。
紫林风沐 发表于 2015-1-29 21:12
掉渣天啊,这么大的老鼠不上核动力能开动啊
  电动的,就是走的慢点。
数据太简陋了,4号的首上装甲可是从最初A型的15mm,最后演变到了G/H/J的80mm,而且使用短管75的4号系列就没哪个型号是首上80mm的

顺便说说,15楼的图是4号A,17楼的图是4号F2,18楼的图是4号H,19楼的图是4号J
楼主数据太不全
Von·Rundst 发表于 2015-1-29 14:18
NbFz重型坦克
NbFz坦克(德语:Neubaufahrzeug,意为“新型结构车”)是德国在希特勒掌权后,为了让德军有 ...
大拖拉机
Von·Rundst 发表于 2015-1-29 14:10
II型中型坦克 裝備50mm KwK38 L/42炮
III号……好像有更长管子的吧
这种帖子最喜欢了,能不能每个系都来一篇?
eagleknight 发表于 2015-1-29 23:52
III号……好像有更长管子的吧
嗯!我补上!
左手风铃右手剑 发表于 2015-1-30 00:21
这种帖子最喜欢了,能不能每个系都来一篇?
可以啊~~~~~
x_jia 发表于 2015-1-29 22:16
数据太简陋了,4号的首上装甲可是从最初A型的15mm,最后演变到了G/H/J的80mm,而且使用短管75的4号系列就没 ...
数据太全没人看了~
补上一张III 型中型坦克 裝備长50mm KwK39 L/60炮
与亨舍尔的VK4501(H)同为虎I的两款试作型之一,并接受过制式采用前的测试。不过最后并没有被采用。设计者为斐迪南·保时捷。

VK4501(P)/虎P
1941年5月26日,在希特勒山庄的会议中,希特勒明确指出必须配备强力的坦克[5]。就此,亨舍尔与保时捷两间公司正式展开研制该坦克的竞赛。保时捷以研发VK3001(P)时所累积的技术作为基础[1],重新设计成VK4501(P)。后于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辰当天[6],亨舍尔与保时捷的试作型均接受了希特勒的检阅,并在其面前进行直线行车测试。虽然亨舍尔的试作型受到希特勒与戈林冷遇,但就性能而言确实凌驾于保时捷之上。相反,保时捷的试作型不但做不到信地旋回(原地旋转)动作,更在极限行走时陷入地面。于1942年7月27日,在库斯麦多夫进行比较测试期间,亦达不到多项要求。由于在测试后仍然解决不了悬挂系统及引击过热的问题,最后由亨舍尔的试作型成为正式的六号坦克虎I并进行量产。

虽然在测试中不合格,但因事前的准备工作而生产了相当数量的车体装甲板。而这些车体后来改造成突击炮,最终成为90辆象式重自行反坦克炮。
乘员        5人
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通讯员[2]
长度        9.34米(全长)
6.7米(车身)[2]
宽度        3.14米[2]
高度        2.80米[2]
重量        57-59吨(战斗重量)[2]
发动机        保时捷100/1 ×2
风冷V型10汽缸汽油引擎(发电用)[2]
功率        310匹 ×2[2]
悬挂系统        纵罝式扭力杆[2]
速度        35公里/小时(平地)[2]
最大行程        80公里(平地)[2]
装甲       
前方100毫米
侧面及后方80毫米[2]
主要武器        8.8厘米Kwk 36 L/56炮(炮弹70发)[2]
辅助武器        7.92毫米MG34机枪 ×2[2]
VK4501 (P) "虎" (P) 裝備88mm KwK 36 L/56炮
缺点

由Sd Kfz 9拖曳中的虎I
由于重达57吨,虎I在机械上的可靠度大打折扣。虽然悬挂系统方面还能负担这过大的重量,但构造过于复杂的关系令维修十分困难。其复杂的变速器与转向装置在实战中因承担极大负荷,十分容易损坏。为此,基本移动全由铁路运输进行。如果确实需要靠自力行军就必需低速,不然会损耗刹车系统及变速箱,导致不能参与战斗。若然有虎I没有接受适当检查及修理,随时可能因极小的故障而导致不能使用。

另外,负责承担巨大重量的履带、负重轮、起动轮及变速箱亦会因此严重损耗。巨大的重量令履带很容易破损,若加上粗暴的驾驶及在不适合的地形上行驶,更会令履带有屈曲及断裂等问题。过大重量也使负责驱动的引擎会有严重损耗,亦不时因过热而起火。后来只好在引擎室内装上能感知温度上升的自动灭火装置。

种种的故障,使到乘员及维修营需付出不少时间及体力修理,从而带来不少麻烦。若然遇上虎I因无法动弹需回收时(特别是在敌人面前)将会是场恶梦。虎I抛锚是禁止僚车拖曳的,因为负责拖曳的虎I随时会因引擎过热而故障及甚至起火。而驱动轮的位置由于比较低,所以有机会不能越过比较高的障碍物。如果驾驶员以粗暴的手法驾驶,随时会使履带脱离驱动轮,直接令车辆无法移动。在履带脱离的情况下,必须要以2辆虎I拖曳。而被缠住并高度绷紧的履带如果不能移除履带插销,就有可能需要用爆破方式,或者不得不使用烧焊器来将其熔断[27]。

有时也会使用18吨半履式牵引车(制式编号:Sd Kfz 9、FAMO)拖曳虎I,虽然是德军中最大的重型牵引车,但是使用1辆是拉不动虎I的,只能使用钢缆将3辆连结在一起来拖曳。在一线部队中,因以这种方式回收车辆实在太过麻烦,或者战斗状况十分紧迫,所以就算是明文禁止,有时也会出现以虎I拖曳的情况。在平地还好,但如果在难以行驶的洼地或泥泞中回收虎I,有可能需要多辆的牵引车。更有机会需要以起重机与2辆较牵引车自身拥有更大重量及更强刹车系统的虎I连结在一起,否则会有覆转的危险。

行程同样也是一个问题。在载油120加仑的情况下,虎式坦克的行程(与公路行驶)仅有120公里,越野时则只有67公里了。[17]

虽然虎I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各国所使用的坦克中其一款拥有重装甲与重武装的坦克,并为盟军坦克的强敌,但是其设计过于保守并且有不少严重问题。比如:

由于车体的装甲板在设计时斜面的概念还未广泛采用,所以并没有像苏联的T-34与豹式一样使用倾斜装甲,而是仍旧采用近乎垂直的构造。使得拥有充分的防御力同时装甲却相当厚重。
在产量方面,对比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了接近50,000辆的美国雪曼坦克及58,000辆的苏联T-34坦克,虎I仅为1,350辆,而虎II也不超过480辆(到1945年1月为止是417辆)[28]。
因德国坦克的设计较为复杂,在哪一方面上的生产成本也远高于盟军坦克,虎I的成本为豹式约2倍、三号坦克约3倍及三号突击炮约4倍的高价。而与虎I性能相近的敌军坦克,为有美国的M26潘兴与苏联的IS-2斯大林。在战争期间,前者生产了约700辆(实际参战仅为20辆,最终生产了约2,200辆),后者则为3,600辆(搭载85毫米炮的为105辆)。

概观
类型        重型坦克
服役        1942年
退役        1945年
原产国         纳粹德国
设计        亨舍尔
生产        亨舍尔
产量        1,347、1,350或1,355辆
单位造价        250,800RM[1]
主要用户         纳粹德国
技术数据
乘员        5人
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通讯员
长度        8.45米(全长
6.316米(车身)
宽度        3.705米[2]
高度        3米[2]
重量        57吨(战斗重量)[2]
发动机        梅巴赫HL230 P45
水冷4冲程V型12汽缸汽油引擎[2]
功率        700匹
马力重量比        12.3匹/吨
悬挂系统        扭力杆[2]
速度        40公里/小时(平地)[2]
20-25公里/小时(越野)[2]
最大行程        100公里(平地)、60公里(越野)[3]
装甲及武器装备
装甲        前方102毫米
侧面及后方82毫米
车顶25毫米[2]
主要武器        88mm KwK36 L/56(炮弹92发)[2]
辅助武器        7.92毫米MG34机枪 ×2
VI型"虎"式重型坦克 裝備88mm KwK 36 L/56炮
VI型 "虎"式重型坦克 裝備88mm KwK 36 L/56炮
技术数据
乘员        5人
(车长、炮手、装填手、
驾驶员及通讯员)
长度        7.62米
宽度        3.76米
高度        3.09米
重量        69.8吨
发动机        V12 梅巴赫HL230 P30发动机
功率        690匹[1]
马力重量比        10匹/吨
悬挂系统        扭力棒
速度        41.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        170千米
装甲及武器装备
装甲        150毫米/50度车体前装甲
185毫米/10度炮塔正面
80毫米侧面装甲
主要武器        88mm KwK43 L/71x1
辅助武器        7.92毫米MG 34机枪×2
VI 型"虎王"式重型坦克 裝備88mm KwK 43 L/71炮
VI 型"虎王"式重型坦克 裝備88mm KwK 43 L/71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