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舰队某部试点计量军民融合 列装新型导弹(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7 05:04:33
南海舰队某部试点计量军民融合 列装新型导弹(图)


2015年01月22日  来源:中国广播网 




座谈交流 陈杰摄
      南海舰队装备计量军民融合 校准战场装备“度量衡”
  计量,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解决各类设备和标准准不准、离准不准还有多少差距,并兼之校准测试的学问。中国计量制度源远流长,从黄帝时代的黄钟律,到秦始皇制定度量衡制度,再到现如今批发市场上设立的公平称等,生活中随处可见计量科学的应用。
  聂荣臻元帅在发展“两弹一星”时曾以“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的论断,高度评价了计量工作对于国防科技及工业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客观地看,军事计量却在我国起步较晚,关于军事计量的研究也较国外滞后,特别是由于观念和国外技术垄断的原因,计量这个部队里的“小专业”似乎没有得到与其重要性相称的对待。
  2014年5月,作为十八大以来全军第一个军事计量军民融合试点领域,南海舰队装备部某仓库与工信部电子五所按照积极探索、主动融合、培养人才、提高效率的思路,通过签订军地框架协议,并以此促进广州战区军事计量军民融合,直接推动了华南片区作为全军首个军事计量军民融合试点区域。
  远亲不如近邻,远水解不了近渴。作为装备保障基准参照,军事计量如何撬动军地互补互通的优势资源——
  融合,一场势在必行的抉择
  受上级机关委托,2014年12月4日,工信部电子五所在广州举行第二届“军事计量军民融合保障华南区域计量技术培训”,同时对2013年度广州战区包括广州军区、南海舰队、广空、二炮等6个计量参数比对实验室质量比对测试结果进行通报。这标志着在华南片区内,这个以军民融合模式为平台的计量交流活动已日趋常态化。
  说起这场华南片区内近30个部队和军工厂计量骨干齐聚交流的盛况,南海舰队装备部某仓库计量站站长朱志斌感慨良多。
  前不久,他的一个军校同学打来电话说,其驻地信息相对于计量机构健全的区域中心城市少,平时就是自己站里的人琢磨,难得有与友邻单位的战友们交流,记得前些年,一个装备的压力参数测定的不确定度差别较大,一时拿不准,不得已,只得寄往北京,托人重新测试,一趟下来,耗费时间不说,更耽误了装备训练使用,后来更让他感到光火的是,附近就有总部一家相当于一级实验室的单位,也就是说在几十里内就可以搞定的是,却兜兜转转绕了大半个中国。
  虽然自己沾上了身处大都市、工作信息接收快的优势,但内心深处对于军事计量的痛却一直萦绕不去。
  2010年下半年,朱志斌还是无线电室的一个普通的技术干部。按年度计划,某型装备需送到北京进行计量校准,可过去20多天了,原本按计划已该返回的装备却一点没音讯。这时候,上级一次演习在即,要求计量站对参演某装备立即进行计量。时间紧急,拨通计量中心电话一问,原来装备才刚刚到,而接下来更让朱志斌心焦的是,检测人员反映,因长途运输造成装备已经损坏,再计量已无太大意义。
  要上战场了,自己手里的枪却坏了!在他看来,这是军人最大的耻辱。
  计量是一个全国性的具有很强通用性的技术,军地技术完全可以通用,为什么不能打通最后的障碍,实现就地就近计量?!——这,成了朱志斌一直放不下的事。
  2012年,朱志斌当上了站长!就在这一年,他和同行们盼望已久的喜事终于到了:总部积极响应习主席号召并着眼新形势下的军民深度融合,在军事计量领域决定以华南片区作为试点率先开展先行先试工作!
  紧接着,新成立的舰队装备部广泛听取保障区内计量骨干专家建议,并在当年以创新的思维与工信部电子五所签定了军民融合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华南片区内军事计量初步的互联互通,在这种模式下,华南片区内陆海空三军不仅解决了长途溯源、无法就近就地校准计量的难题,更可以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进行技术交流。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5/01-22/6994768.shtml南海舰队某部试点计量军民融合 列装新型导弹(图)


2015年01月22日  来源:中国广播网 




座谈交流 陈杰摄      南海舰队装备计量军民融合 校准战场装备“度量衡”  计量,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解决各类设备和标准准不准、离准不准还有多少差距,并兼之校准测试的学问。中国计量制度源远流长,从黄帝时代的黄钟律,到秦始皇制定度量衡制度,再到现如今批发市场上设立的公平称等,生活中随处可见计量科学的应用。  聂荣臻元帅在发展“两弹一星”时曾以“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的论断,高度评价了计量工作对于国防科技及工业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客观地看,军事计量却在我国起步较晚,关于军事计量的研究也较国外滞后,特别是由于观念和国外技术垄断的原因,计量这个部队里的“小专业”似乎没有得到与其重要性相称的对待。  2014年5月,作为十八大以来全军第一个军事计量军民融合试点领域,南海舰队装备部某仓库与工信部电子五所按照积极探索、主动融合、培养人才、提高效率的思路,通过签订军地框架协议,并以此促进广州战区军事计量军民融合,直接推动了华南片区作为全军首个军事计量军民融合试点区域。  远亲不如近邻,远水解不了近渴。作为装备保障基准参照,军事计量如何撬动军地互补互通的优势资源——  融合,一场势在必行的抉择  受上级机关委托,2014年12月4日,工信部电子五所在广州举行第二届“军事计量军民融合保障华南区域计量技术培训”,同时对2013年度广州战区包括广州军区、南海舰队、广空、二炮等6个计量参数比对实验室质量比对测试结果进行通报。这标志着在华南片区内,这个以军民融合模式为平台的计量交流活动已日趋常态化。  说起这场华南片区内近30个部队和军工厂计量骨干齐聚交流的盛况,南海舰队装备部某仓库计量站站长朱志斌感慨良多。  前不久,他的一个军校同学打来电话说,其驻地信息相对于计量机构健全的区域中心城市少,平时就是自己站里的人琢磨,难得有与友邻单位的战友们交流,记得前些年,一个装备的压力参数测定的不确定度差别较大,一时拿不准,不得已,只得寄往北京,托人重新测试,一趟下来,耗费时间不说,更耽误了装备训练使用,后来更让他感到光火的是,附近就有总部一家相当于一级实验室的单位,也就是说在几十里内就可以搞定的是,却兜兜转转绕了大半个中国。  虽然自己沾上了身处大都市、工作信息接收快的优势,但内心深处对于军事计量的痛却一直萦绕不去。  2010年下半年,朱志斌还是无线电室的一个普通的技术干部。按年度计划,某型装备需送到北京进行计量校准,可过去20多天了,原本按计划已该返回的装备却一点没音讯。这时候,上级一次演习在即,要求计量站对参演某装备立即进行计量。时间紧急,拨通计量中心电话一问,原来装备才刚刚到,而接下来更让朱志斌心焦的是,检测人员反映,因长途运输造成装备已经损坏,再计量已无太大意义。  要上战场了,自己手里的枪却坏了!在他看来,这是军人最大的耻辱。  计量是一个全国性的具有很强通用性的技术,军地技术完全可以通用,为什么不能打通最后的障碍,实现就地就近计量?!——这,成了朱志斌一直放不下的事。  2012年,朱志斌当上了站长!就在这一年,他和同行们盼望已久的喜事终于到了:总部积极响应习主席号召并着眼新形势下的军民深度融合,在军事计量领域决定以华南片区作为试点率先开展先行先试工作!  紧接着,新成立的舰队装备部广泛听取保障区内计量骨干专家建议,并在当年以创新的思维与工信部电子五所签定了军民融合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华南片区内军事计量初步的互联互通,在这种模式下,华南片区内陆海空三军不仅解决了长途溯源、无法就近就地校准计量的难题,更可以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进行技术交流。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5/01-22/6994768.shtml
  据工信部电子五所主任王实介绍,中心被总装确定为军事计量军民融合首个试点以来,共为26个广州战区和总部驻点军事计量机构培训技术骨干百余名,百余次奔赴驻区部队检定校准装备近万台(套),保障了片区内部队训练演习的正常进行。
  “仅通过技术规范梳理工作,就相当于为区域内军事计量技术机构提供了一个军民通用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使军事计量技术机构能够方便地选择到合适的民用计量技术规范单位开展计量工作,有效解决了数年来困扰各军事计量单位的对技术规范重复建设而无所适从的难题。”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吕总告诉记者,他相信,不久的将来,军民联合赴大考,一定会是一份满意的答卷。(肖伟岸 陈杰 丁翔)
海军某研究院副总工吕石授课 陈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