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和粟裕用兵作战的风格对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12:55:17


早在川军时期,刘伯承已被称为“川中名将”。南昌起义时刘又被委以制订作战计划的重任。后来刘上了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成为了标准的参谋型统帅。他的翻译甚丰,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回国后刘去中央苏区主要搞了总参谋部工作,负责对中革军委战略意图的贯彻,不是一线的统帅,因而表现的机会不多。到了中央红军北上四川过大渡河时,刘伯承当了先遣队司令员,巧过彝族区,在大渡河北岸连续作战飞兵奇袭,算是有了独立领军。八路军时期,刘伯承去掌握红四方面军改编成的129师,开始成为独挡一面的统军主帅。刘下决心的智算神头岭和叠伏七亘村是其在抗战时期军事指挥的代表作,从这两战可以看出刘能反向思维,指挥才能过人一筹。解放战争时期是刘伯承发挥作战指挥才能的辉煌期。他的指挥风格是判断准确,有气魄,有奇思,在确定作战方向、集中兵力和把握预备队投入上尤为独到。初期刘伯承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最先打出了漂亮的上党战役,开了第一炮。其后的邯郸、陇海、定陶、豫北等战役都打得不错,鲁西南战役中还一下歼敌9个半旅,当时各战略区中只有陈粟的华野才有这种战绩,显示了刘伯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能。每到苦战、恶战阶段,刘伯承都亲临前线指挥,给手下的将领们“安卵子”。国军将领曾有过评价:刘伯承指挥不错,但手下的纵队不能打;陈毅(国军不知道华野负责战役指挥的是粟裕)指挥上不行,手下倒有几个能打的纵队。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时较为狼狈,主力4个纵队损兵一半,重武器丢光,战斗力大为下降。不过这是下风战,能保住全军,并完成战略任务当属成功。出了大别山后刘伯承很快恢复了运筹歼敌的本色,淮海时打黄维更显出了刘的魄力,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瘦狗拉硬屎”,喝出去打光全军也要干掉黄维。过长江后刘的指挥就是顺风顺水了,西南战役一下就包了国军90万。二野在解放战争中一直打的是苦战,但歼敌230万,位于三野后排第二位,很大程度上是过江之后的战果。在多年领兵作战中,刘伯承做到了进攻凶狠,撤退迅速,料敌准确,时有巧思,尤其擅长控制作战规模。因而,在临阵对决中,刘伯承很少有打得狼狈混乱的战例,小胜可以打成大胜,小败能够迅速转身,这是刘帅独有的功夫。建国后,刘帅早早退去搞军事学院,是他政治眼光的见证。在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时,刘帅很锐利地指出了印军在东线防御上的弱点,设计了精巧的战术进攻手段,令人称道。

粟裕出道较早,和林彪一起成为天心圩朱德整军后的八百壮士之一。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二人将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一一消灭,气得蒋介石吐血。不过粟裕在红军中较为平凡,一直出不了头。开始跟着伍中豪,后来又跟寻淮洲,经历过怀玉山大败,算是默默的积累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粟裕首战韦岗告捷,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但对粟裕意义很大,他从此出头。黄桥决战时初次展现了粟裕指挥多兵力作战的风格:算得细,敢打险仗,运筹自如。在新四军的7个主力师中,粟裕的第1师战绩最佳,歼敌最多。解放战争初期,中央的战略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紧靠南线的中原解放区和苏中解放区离国民政府腹心太近,面临重兵围剿,实际上已打算被牺牲掉。中原军区的李先念、王树声、王震就被打得千里突围,丢盔卸甲。王震总算后来去陕北跟了彭总,李先念、王树声这样的红四方面军名将干脆就去搞了地方军区,解放战争中再无多大声息。再观粟裕,同样面临国民党军的多路围攻,却迎刃而上,打出了苏中七战七捷,一鸣惊人。如果粟裕不从这里起步,而是继续不痛不痒,建国后凭资历也就能混个上将中流。正是从苏中七战,粟裕走向了大将之路。在华中野和山野的磨合时期,粟裕连续打出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将薛岳、顾祝同等人打得鼻青脸肿,一举将华东野战军打成关内首屈一指的共军主力。在举世闻名的孟良崮大战中,粟裕实战嗅觉敏锐,敢打攻坚,敢于行险,临机应变,擅长连续作战的指挥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粟裕指挥作战往往是以不到一半的兵力作主攻,而大部分兵力则阻敌援救,这和其他解放军将帅以大兵力主攻,小兵力阻援的风格有显著不同。粟裕对战役的各个细节考虑得很细,将地图化在了脑子里,这一点很像林彪。而敢下决心,敢于冒险,算到五、六分就敢打大仗,且多履险如夷,又是与林彪在指挥风格上的最大不同之处。淮海战役是粟裕的辉煌,他指挥华野主攻,碾庄吃掉黄百韬,徐东挡住邱清泉、李弥,分兵双堆集打黄维,又威胁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最后全师跃进陈官庄围住杜聿明,歼灭了国民党军40余万。整个战役节奏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慷慨激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是其军事生涯中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扛鼎之作。不过,敢于行险的同时则伴随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也不是回回都能成功。在指挥上,粟裕虽然算得很细,但过于依靠临机应变,为抓住战机往往准备不足就出动,有时马虎大意,容易打成乱仗。像南麻、临朐、土山集、豫东战役收尾阶段等,都吃不住敌人而差点被敌人缠住;上海战役初始阶段过于粗疏,导致10兵团伤亡较大,这也是常在河边走的必然。粟裕指挥作战部队往往伤亡很大,这既和敌军较强有关,也和粟打仗行险,对战术重视不够有关。粟裕攻坚往往强攻硬打,部队战术素养不足,这和林彪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综合来看,像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敢打的一些险仗、大仗,当时其他高级将领基本都不敢上手。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粟裕,华东解放战争的进程就会完全改写。

早在川军时期,刘伯承已被称为“川中名将”。南昌起义时刘又被委以制订作战计划的重任。后来刘上了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成为了标准的参谋型统帅。他的翻译甚丰,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回国后刘去中央苏区主要搞了总参谋部工作,负责对中革军委战略意图的贯彻,不是一线的统帅,因而表现的机会不多。到了中央红军北上四川过大渡河时,刘伯承当了先遣队司令员,巧过彝族区,在大渡河北岸连续作战飞兵奇袭,算是有了独立领军。八路军时期,刘伯承去掌握红四方面军改编成的129师,开始成为独挡一面的统军主帅。刘下决心的智算神头岭和叠伏七亘村是其在抗战时期军事指挥的代表作,从这两战可以看出刘能反向思维,指挥才能过人一筹。解放战争时期是刘伯承发挥作战指挥才能的辉煌期。他的指挥风格是判断准确,有气魄,有奇思,在确定作战方向、集中兵力和把握预备队投入上尤为独到。初期刘伯承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最先打出了漂亮的上党战役,开了第一炮。其后的邯郸、陇海、定陶、豫北等战役都打得不错,鲁西南战役中还一下歼敌9个半旅,当时各战略区中只有陈粟的华野才有这种战绩,显示了刘伯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能。每到苦战、恶战阶段,刘伯承都亲临前线指挥,给手下的将领们“安卵子”。国军将领曾有过评价:刘伯承指挥不错,但手下的纵队不能打;陈毅(国军不知道华野负责战役指挥的是粟裕)指挥上不行,手下倒有几个能打的纵队。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时较为狼狈,主力4个纵队损兵一半,重武器丢光,战斗力大为下降。不过这是下风战,能保住全军,并完成战略任务当属成功。出了大别山后刘伯承很快恢复了运筹歼敌的本色,淮海时打黄维更显出了刘的魄力,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瘦狗拉硬屎”,喝出去打光全军也要干掉黄维。过长江后刘的指挥就是顺风顺水了,西南战役一下就包了国军90万。二野在解放战争中一直打的是苦战,但歼敌230万,位于三野后排第二位,很大程度上是过江之后的战果。在多年领兵作战中,刘伯承做到了进攻凶狠,撤退迅速,料敌准确,时有巧思,尤其擅长控制作战规模。因而,在临阵对决中,刘伯承很少有打得狼狈混乱的战例,小胜可以打成大胜,小败能够迅速转身,这是刘帅独有的功夫。建国后,刘帅早早退去搞军事学院,是他政治眼光的见证。在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时,刘帅很锐利地指出了印军在东线防御上的弱点,设计了精巧的战术进攻手段,令人称道。

粟裕出道较早,和林彪一起成为天心圩朱德整军后的八百壮士之一。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二人将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一一消灭,气得蒋介石吐血。不过粟裕在红军中较为平凡,一直出不了头。开始跟着伍中豪,后来又跟寻淮洲,经历过怀玉山大败,算是默默的积累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粟裕首战韦岗告捷,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但对粟裕意义很大,他从此出头。黄桥决战时初次展现了粟裕指挥多兵力作战的风格:算得细,敢打险仗,运筹自如。在新四军的7个主力师中,粟裕的第1师战绩最佳,歼敌最多。解放战争初期,中央的战略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紧靠南线的中原解放区和苏中解放区离国民政府腹心太近,面临重兵围剿,实际上已打算被牺牲掉。中原军区的李先念、王树声、王震就被打得千里突围,丢盔卸甲。王震总算后来去陕北跟了彭总,李先念、王树声这样的红四方面军名将干脆就去搞了地方军区,解放战争中再无多大声息。再观粟裕,同样面临国民党军的多路围攻,却迎刃而上,打出了苏中七战七捷,一鸣惊人。如果粟裕不从这里起步,而是继续不痛不痒,建国后凭资历也就能混个上将中流。正是从苏中七战,粟裕走向了大将之路。在华中野和山野的磨合时期,粟裕连续打出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将薛岳、顾祝同等人打得鼻青脸肿,一举将华东野战军打成关内首屈一指的共军主力。在举世闻名的孟良崮大战中,粟裕实战嗅觉敏锐,敢打攻坚,敢于行险,临机应变,擅长连续作战的指挥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粟裕指挥作战往往是以不到一半的兵力作主攻,而大部分兵力则阻敌援救,这和其他解放军将帅以大兵力主攻,小兵力阻援的风格有显著不同。粟裕对战役的各个细节考虑得很细,将地图化在了脑子里,这一点很像林彪。而敢下决心,敢于冒险,算到五、六分就敢打大仗,且多履险如夷,又是与林彪在指挥风格上的最大不同之处。淮海战役是粟裕的辉煌,他指挥华野主攻,碾庄吃掉黄百韬,徐东挡住邱清泉、李弥,分兵双堆集打黄维,又威胁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最后全师跃进陈官庄围住杜聿明,歼灭了国民党军40余万。整个战役节奏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慷慨激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是其军事生涯中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扛鼎之作。不过,敢于行险的同时则伴随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也不是回回都能成功。在指挥上,粟裕虽然算得很细,但过于依靠临机应变,为抓住战机往往准备不足就出动,有时马虎大意,容易打成乱仗。像南麻、临朐、土山集、豫东战役收尾阶段等,都吃不住敌人而差点被敌人缠住;上海战役初始阶段过于粗疏,导致10兵团伤亡较大,这也是常在河边走的必然。粟裕指挥作战部队往往伤亡很大,这既和敌军较强有关,也和粟打仗行险,对战术重视不够有关。粟裕攻坚往往强攻硬打,部队战术素养不足,这和林彪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综合来看,像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敢打的一些险仗、大仗,当时其他高级将领基本都不敢上手。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粟裕,华东解放战争的进程就会完全改写。
意思是刘比较稳,粟比较险?


刘帅是“用兵新孙吴”(胖帅,老毛有诗赞曰),粟裕是“打神仙仗”(林总评论),在tg内部都是公认的“谋略过人”(还有一个被称为谋略过人的是林帅,倒是彭总很少和“谋略”联系再一起,大概是尖子班里高手多拔尖太难的原因)。要说区别可能一个是留洋的学院派,而粟裕几乎自学成才路子更野一点。

刘帅打仗该狠的时候也狠,大别山一出来大炮都没几门就敢围奸中原国军的头号主力黄维兵团,这胆子一点也不比粟大将孟良崮围奸74师小啊。

刘帅是“用兵新孙吴”(胖帅,老毛有诗赞曰),粟裕是“打神仙仗”(林总评论),在tg内部都是公认的“谋略过人”(还有一个被称为谋略过人的是林帅,倒是彭总很少和“谋略”联系再一起,大概是尖子班里高手多拔尖太难的原因)。要说区别可能一个是留洋的学院派,而粟裕几乎自学成才路子更野一点。

刘帅打仗该狠的时候也狠,大别山一出来大炮都没几门就敢围奸中原国军的头号主力黄维兵团,这胆子一点也不比粟大将孟良崮围奸74师小啊。
刘与栗都不是一个级别…~比什么?
林和彭刚撕完,轮到刘和粟撕了
呵呵,还上将中流,新四军第一批七个师长除了彭死了哪个不评大将的?
打仗,就是你死我活,何来伤亡大?
最反感说什么人海战术,战争,就是集中兵力,在战场上我投入的人多,就是本事啊
julie1925 发表于 2015-1-14 18:48
林和彭刚撕完,轮到刘和粟撕了
一共一线就这四个能打的,对了徐向前也不错,就是表现机会少了点
刘帅属于战略方向的统帅,粟裕是战术大师两人不是一个类型的。刘帅的作战计划一旦下达基本上就坐山观虎斗了,给手下将领们充分的主动权。粟裕则是全程直接指挥。
崽卖爷田心不痛的刘伯承?
我比较喜欢刘帅,看起来温文尔雅,其实胸藏万象。不冲动,任何事情都考虑周到。朝鲜战场要是他去指挥估计是另外一番情景。也许能让白头鹰真正明白孙子兵法中的那一句:”兵者,诡道也!“
谁去朝鲜都不乐观,装备差距摆在那里,攻坚难下,机动不及,美军学习的速度很快的
刘与栗都不是一个级别…~比什么?
少拿军衔压人粟确实是帅才
意思是刘比较稳,粟比较险?
其实都是稳
粟裕行险但是他心里有度的


豫东时阻援没挡住邱清泉,造成被动,结果把另一路援军黄伯韬一顿臭揍脱身,攻势之猛一度令黄伯韬以为完蛋了,结果粟裕撤走时都不敢追击

豫东时阻援没挡住邱清泉,造成被动,结果把另一路援军黄伯韬一顿臭揍脱身,攻势之猛一度令黄伯韬以为完蛋了,结果粟裕撤走时都不敢追击
少拿军衔压人粟确实是帅才
我有说过军衔???粟什么时候成帅才了??
有点意思,
估计是看了俺的将帅指挥风格来的启发吧。。。

不过刘帅和粟可比性并不强。。。

粟与林倒是同一类人,不过粟要比林更加积极一些,林更稳,粟敢弄险,但善于灵活机变。。。

刘帅打仗巧,后来又苦心专研军事理论,可谓大家。。。

徐帅善于治军整军,重视基层战斗力,打仗极有韧性。。。重视基层战术,这一点跟林彪比较近似。。。

renfeng002 发表于 2015-1-14 20:28
估计是看了俺的将帅指挥风格来的启发吧。。。

不过刘帅和粟可比性并不强。。。
不认识你哪位。粟刘的风格都是写在历史上的,谁都能总结,为何我要受你的启发呢?
打击侵略者1 发表于 2015-1-14 20:32
不认识你哪位。粟刘的风格都是写在历史上的,谁都能总结,为何我要受你的启发呢?
至少在那个帖子里,我是先提出将帅风格的吧。。。
基本如此,粟的特点就是敢冒险,因此胜是大胜,但弄不好就大败,其实看孟良崮都能看出来,中间不确定风险太多。

为什么粟一直不能服众也和这个有关系,冒险牺牲的可能是下面的人,因此很多人对他的冒险很不感冒。

林和刘都属于比较谨慎,善于算计的那种,但刘更正规,更敢于冒险,而林有点中国式的狡猾和算计。 林另外一个长处,在于训练士兵,而刘好像更善于训练军官。
呵呵,还上将中流,新四军第一批七个师长除了彭死了哪个不评大将的?
彭雪枫?要是活着起码也是大将啊!
我比较喜欢刘帅,看起来温文尔雅,其实胸藏万象。不冲动,任何事情都考虑周到。朝鲜战场要是他去指挥估计是 ...
我也更喜欢刘帅!当时他接触了共产主义后仔细观察了近三年,发现共产党的确可以救中国以后,就下定决心信奉共产主义,这一下子,就是一辈子!真男人也!他打仗该狠的时候也非常狠!
一共一线就这四个能打的,对了徐向前也不错,就是表现机会少了点
徐帅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所以后期表现机会少了很多
第5机械化军 发表于 2015-1-14 18:55
呵呵,还上将中流,新四军第一批七个师长除了彭死了哪个不评大将的?
粟、黄而已。
基本如此,粟的特点就是敢冒险,因此胜是大胜,但弄不好就大败,其实看孟良崮都能看出来,中间不确定风险太 ...
不见得吧,“弄不好就大败”,南麻、临朐、土山集、豫东战役收尾阶段几次弄不好了,也没有大败啊,一次算运气好,三番四次就不是了
粟、黄而已。
军史欠熟啊,张运逸呢?王树声好像也是大将呢
粟、黄而已。
军史不够熟悉啊~
黄效 发表于 2015-1-14 21:08
不见得吧,“弄不好就大败”,南麻、临朐、土山集、豫东战役收尾阶段几次弄不好了,也没有大败啊,一次算 ...
没有大败吗?

当然你要认为全军覆没才算大败,那当然不是。

但这些失败确实不是小败,所以下属怨气才很大,也导致他指挥经常有人抗拒。认为他投机取巧。
那你认为的大败是什么程度呢?手上的那么多个纵队没有一个被吃掉,攻击不利撤下来,补充一阵又上去打了,这种就是你口中的大败?就像两个人打架,一个拼着瘦上十来斤把对手卸胳臂卸腿,谁都想做一本万利的生意,但是那时的华东战场上,国军主力密集层层推进,在恶狗群中想打狗吃肉,不投机取巧还想硬扛?硬扛肉被咬下来更多!
粟出身非嫡系 政治上没有好靠山 结局算是好滴
粟最该去朝鲜为太祖和国家解忧哪怕病倒朝鲜,也能堵投机者嘴 但历史不可穿越
林彪,彭德怀啥风格
我喜欢粟裕,所谓富贵险中求,过瘾啊!!
徐帅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所以后期表现机会少了很多
在山东被赶走了
粟裕指挥是对兵力的使用不留余地,一旦情况出现预想之外的变化就会被动,不够老辣。有点类似李公问答里面的薛万彻,不大胜则大败。
黄效 发表于 2015-1-14 22:22
那你认为的大败是什么程度呢?手上的那么多个纵队没有一个被吃掉,攻击不利撤下来,补充一阵又上去打了,这 ...

华东战场的情况跟东北完全不同,不行险就没活路,哪像林那么滋润,背靠苏联老大哥。
同样在险境下,刘和粟的选择是一样的,比如鲁西南战役,强渡汝河,都是险棋。
个人感觉,险不险,还是得内行才看得出来,这里面就体现出水平差异了。
我喜欢粟裕,所谓富贵险中求,过瘾啊!!
行险是那么简单的?

老子以后再也不让我的孩子打仗了,这可不是人干的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