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氢弹仅两种:美国T-U构型和中国于敏构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2:13:03


今天上午,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之一的于敏院士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也是此次唯一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于敏是新中国氢弹研究中的关键核心人物。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1965年10月,在于敏的亲自组织和部署下,氢弹理论得以突破。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U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

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

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由于核武器的保密原因,于敏的一切长期以来都处于高度保密中。从1976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是保密的,直到1988年以后,于敏才获得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由于工作的关系,于敏首次出国是以某大学教授的身份去美国访问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尽管去了许多地方,但他始终像个“哑巴”:要问也不方便问,要说也不方便说,很不好受。

提出氢弹原理方案

在我国研制第一枚原子弹尚未成功时,有关部门就已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一步。1960年底,钱三强找于敏谈话,让他参加氢弹原理研究,于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

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前苏联四年零三个月。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而中国的设备更无法可比,国内当时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并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穷人有穷办法,于敏记忆力惊人,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一篇又一篇的论文交到了钱三强的手里,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被攻克。四年中,于敏、黄祖洽等科技人员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1964年9 月,38岁的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赶往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抓紧计算了一批模型。但这种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变比低,不符合要求。于敏总结经验,带领科技人员又计算了一批模型,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于敏高兴地说:“我们到底牵住了‘牛鼻子’!”他当即给北京的邓稼先打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电话。为了保密,于敏使用的是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隐语:暗指氢弹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研究中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解决了热核武器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并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爆炸成功。

上世纪80年代初,于敏意识到惯性约束聚变在国防上和能源上的重要意义。为引起大家的注意,他在一定范围内作了“激光聚变热物理研究现状”的报告,并立即组织指导了我国核理论研究的开展。1986年初,邓稼先和于敏对世界核武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向中央提出了加速我国核试验的建议。事实证明,这项建议对中国核武器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http://news.ifeng.com/a/20150109/42896427_0.shtml

今天上午,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之一的于敏院士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也是此次唯一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于敏是新中国氢弹研究中的关键核心人物。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1965年10月,在于敏的亲自组织和部署下,氢弹理论得以突破。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U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

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

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由于核武器的保密原因,于敏的一切长期以来都处于高度保密中。从1976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是保密的,直到1988年以后,于敏才获得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由于工作的关系,于敏首次出国是以某大学教授的身份去美国访问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尽管去了许多地方,但他始终像个“哑巴”:要问也不方便问,要说也不方便说,很不好受。

提出氢弹原理方案

在我国研制第一枚原子弹尚未成功时,有关部门就已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一步。1960年底,钱三强找于敏谈话,让他参加氢弹原理研究,于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

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前苏联四年零三个月。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而中国的设备更无法可比,国内当时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并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穷人有穷办法,于敏记忆力惊人,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一篇又一篇的论文交到了钱三强的手里,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被攻克。四年中,于敏、黄祖洽等科技人员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1964年9 月,38岁的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赶往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抓紧计算了一批模型。但这种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变比低,不符合要求。于敏总结经验,带领科技人员又计算了一批模型,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于敏高兴地说:“我们到底牵住了‘牛鼻子’!”他当即给北京的邓稼先打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电话。为了保密,于敏使用的是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隐语:暗指氢弹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研究中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解决了热核武器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并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爆炸成功。

上世纪80年代初,于敏意识到惯性约束聚变在国防上和能源上的重要意义。为引起大家的注意,他在一定范围内作了“激光聚变热物理研究现状”的报告,并立即组织指导了我国核理论研究的开展。1986年初,邓稼先和于敏对世界核武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向中央提出了加速我国核试验的建议。事实证明,这项建议对中国核武器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http://news.ifeng.com/a/20150109/42896427_0.shtml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在网上看过这样的段子,某外国学者访问中国,看到独自站在角落里的于敏,对身边人说:“给他一个研究所,几名助手,他将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来给于老点赞!
看到于老,就更加怀念邓稼先!!
“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

论坛众的语言能力离大师还有很大差距
话说美国的T-U构型能把中间的小横杠去了么,这样兔子比较容易翻译成白话......
这些都是绝密吧,美国或者中国或者毛子的氢弹构型,怎么可能知道?
一个时代的大牛啊,现在的电磁弹射电推也算是吧
“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

黑话黑得没边了。。。
是不是有说法美英共享了氢弹技术,前苏联通过克格勃也知道了,TG自己研究出来的,法国人的是TG给的。
“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 ...
伸手不见五指是我等浅薄了,人家大师们说的才是
老师就是老师不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做人方便就是我辈学习的板样。
真正的大牛,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的成果可以单挑米帝了吧
这些都是绝密吧,美国或者中国或者毛子的氢弹构型,怎么可能知道?
学到那种程度基本都能猜出来,有人猜测这两种构造本质上是类似的。
学到那种程度基本都能猜出来,有人猜测这两种构造本质上是类似的。
不一样,真不一样
不一样,真不一样
真不一样原理还是能基本推测出对方的构型的,做到这一步的国家基本都研究透了。
当年钱三强还找了一个人预研氢弹,那人婉拒了。后来去搞了天体物理,再后来么……
当年钱三强还找了一个人预研氢弹,那人婉拒了。后来去搞了天体物理,再后来么……
我很好奇!(#Д)
像站在共和国背后的功勋们致敬!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

黑话啊。土共果然匪性十足。我喜欢
当年钱三强还找了一个人预研氢弹,那人婉拒了。后来去搞了天体物理,再后来么……
不就是89年叛逃美国的那个么,一辈子被人瞧不起
不就是89年叛逃美国的那个么,一辈子被人瞧不起
谁呢?能明示吗?
不就是89年叛逃美国的那个么,一辈子被人瞧不起
是谁啊?求告知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加热的钢 发表于 2015-1-9 17:16
我很好奇!(#Д)
方荔枝嘛。
有的人名垂青史,有的人.......
有的人成为脊梁,有的人.......
谁呢?能明示吗?
方励之      
是不是有说法美英共享了氢弹技术,前苏联通过克格勃也知道了,TG自己研究出来的,法国人的是TG给的。
tg给法国的是氢弹的扳机
alex755 发表于 2015-1-9 16:54
真正的大牛,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的成果可以单挑米帝了吧
3钱,还有2钱的成果并不比1钱差吧!
加热的钢 发表于 2015-1-9 17:16
我很好奇!(#Д)
这个人叫方-励。之。。。。。。。。。。。。。。。。。。。。。。
这些都是绝密吧,美国或者中国或者毛子的氢弹构型,怎么可能知道?
通过爆炸后的放射性元素种类和比例知道的
burn 发表于 2015-1-9 17:14
当年钱三强还找了一个人预研氢弹,那人婉拒了。后来去搞了天体物理,再后来么……
方励之:我比较喜欢理论工作。
然后89年……
大家都知道他喜欢啥“理论”了。
当年钱三强还找了一个人预研氢弹,那人婉拒了。后来去搞了天体物理,再后来么……
别提那个败类!
凸透镜和凹面镜的关系吧
别提那个败类!
隔壁帖子里还有人在说北大名人里,这个败类也要算上呢!跟于老并排的话,那是严重的侮辱于老
当年钱三强还找了一个人预研氢弹,那人婉拒了。后来去搞了天体物理,再后来么……
你说的是方吗?
我很好奇!(#Д)
那个败类叫:方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