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抗战期间多少颗子弹才能打死一名日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7:35:20
导读:即便以何应钦所提供的数据而论,抗战期间,中国军亦须消耗600颗子弹,方能击中一名日军;需消耗3700颗子弹,方能杀死一名日军。

常德会战,国军需消耗500-1000余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

白崇禧在总结淞沪会战败因时,曾谈到:“我军训练远不如敌人,使用同一武器之命中率亦远逊于敌人,步兵对轻重武器因训练不精,不能使用自如。”①此种差距,实际上贯穿整个抗战始终。然则,国军士兵在抗战期间的射击命中率究竟如何?或者换一种不那么准确但更为形象的说法——国军在抗战期间,究竟需要消耗多少颗子弹,才能打死(伤)一名日军?

这个问题,限于资料,很难得出精确答案。但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仍可做到。试举三例:

例一,1943年末,常德会战。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曾检讨称:第六战区士兵平日“忙于实战不需要之业务,消耗训练时间,以致作战准备不充分”,“各部队之射击教育尚嫌不足,每遇好机不能获得充分歼敌之效。此点从我所消耗之子弹与敌伤亡数之比率即可判断之。”此役,中国军消耗的子弹(步枪、机枪弹)达1700余万颗。若按国府公布的日军伤亡数据(3万左右),约500多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若按日军公布的数据(减员万余),则需1000余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②

例二,1939年末,第一次长沙会战之赣北战场。据第九战区前敌司令部报告,1、消耗步、机枪子弹数:步枪弹989220颗、轻机弹725931颗、,重机弹920630颗、手枪弹20214颗。2、敌军伤亡数:约10100名。③据此,约250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然该报告中的日军伤亡数水分甚大,此战自日军发起进攻始,至日军从容主动撤退终,战场主导权一直操于日方之手,赣北一隅,断不至有伤亡日军万余人之战绩。


例三,1938年,滕县保卫战。据第一二二师代师长王志远(师长王铭章殉国)的报告,1、共消耗步枪子弹12万余颗,机枪子弹2.7万余颗,大小快枪及手枪子弹1.7万余颗;2、“击毙敌共约千余名”。④据此,约需160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同样,关于日军伤亡,该报告水分也很大。攻击滕县之日军濑谷支队,总数不过四千余人,若仅于滕县一战,即被击毙“约千余名”,则断无实力继续进至台儿庄,并成为台儿庄之战的日军主力。

上述三例,分属会战、战役、战斗三个层次。自战斗至会战,档案材料所显示的命中率,层层递减。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基层战斗单位的汇报,在毙伤敌军数据上,水分颇大;上级单位统合数据后,若不设法挤出相应水分,甚至可能出现日军伤亡数目超出其总投入兵力的怪事。弹药消耗层层累加,日军伤亡层层挤水,射击命中数据自然层层递减。

 抗战八年消耗步机枪子弹18亿颗,约计每3700颗杀死一名日军

概而言之,自1937年7月,至1946年1月,抗战期间,中国军各部队,累计至少消耗弹药(仅包括步枪、手提机枪、轻机枪、重机枪子弹)18.2亿余颗。⑤

另据军政部部长陈诚披露,抗战期间,国军“毙伤敌人二百余万”;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则谓:日本陆军伤亡2418528人(其中死亡483708人)、后勤部队伤亡340000人、空军伤亡4280人。日本厚生省1956年的调查数据则显示,从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5日,日军在中国关内战死40.46万人。不过,上述战死者并非全然死于战斗,日本史学家藤原彰曾参加侵华战争,据其亲历及研究,有相当部分日军死于疾病。⑥

换言之,即便以何应钦所提供的数据而论,抗战期间,中国军亦须消耗600颗子弹,方能击中一名日军;需要3700颗子弹,方能杀死一名日军。

值得一提的是,据何应钦的统计,国军弹药消耗,以1937-1938年间为最烈。至1938年12月,已消耗步、机枪子弹7.2亿余颗,占总消耗约五分之二左右。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此一时期,如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均属前后参战部队达百万上下的超级会战,消耗甚巨。

1939年之后,因弹药库存耗尽,且弹药补充能力极为有限,国军弹药消耗量骤减。以国际采购而言,1937年7月至1938年12月,国府自苏联、瑞典、德国、比利时等国,共购进步、机枪子弹约4.6亿颗,虽远不足以弥补战场上高达7.2亿颗的巨大消耗,但仍属可观。1939年之后,因欧战形势变化,自德、苏等国购入弹药的途径断绝,美国转而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武器援助国,但数量远不能与1939年之前相比——自1942年4月至1944年9月,美国援华步、机枪子弹,仅2.14亿颗,其中1.64亿颗被史迪威拨交给了印、缅中国远征军,以满足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中国国内部队仅得0.5亿颗。⑦


如此,自不难理解国民政府军委会的公开抱怨:“中国军队自与盟国联合作战以来,所得援助之实际数量,几不足供英美军一师作战一星期之用。”事实上,此一时期,中国军队的弹药供给,主要仰赖自制。具体到步、机枪子弹,1939年生产了约0.88亿颗,1940年生产了约1.14亿颗,1941年生产了约1.20亿颗,1942年生产了约1.40亿颗,1943年生产了约1.44亿颗,1944年生产了约1.54亿颗。⑧

 注释:

①白崇禧:《回忆八一三淞沪抗战》。②常德会战参战部队及损耗,原件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转引自周询《抗日时期常德会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③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部关于赣北方面作战经过概要(1939年),收录于《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P486。④王志远(代师长):《第一二二师关于滕县战役的战斗详报》。⑤《抗战期间全国各部队主要械弹损耗数量表》,浙江省中国国民党历史研究组/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场史料选编》第1册,P350。⑥杨津涛:《八年抗战消灭了多少日军?》,短史记第232期。⑦⑧章慕荣:《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导读:即便以何应钦所提供的数据而论,抗战期间,中国军亦须消耗600颗子弹,方能击中一名日军;需消耗3700颗子弹,方能杀死一名日军。

常德会战,国军需消耗500-1000余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

白崇禧在总结淞沪会战败因时,曾谈到:“我军训练远不如敌人,使用同一武器之命中率亦远逊于敌人,步兵对轻重武器因训练不精,不能使用自如。”①此种差距,实际上贯穿整个抗战始终。然则,国军士兵在抗战期间的射击命中率究竟如何?或者换一种不那么准确但更为形象的说法——国军在抗战期间,究竟需要消耗多少颗子弹,才能打死(伤)一名日军?

这个问题,限于资料,很难得出精确答案。但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仍可做到。试举三例:

例一,1943年末,常德会战。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曾检讨称:第六战区士兵平日“忙于实战不需要之业务,消耗训练时间,以致作战准备不充分”,“各部队之射击教育尚嫌不足,每遇好机不能获得充分歼敌之效。此点从我所消耗之子弹与敌伤亡数之比率即可判断之。”此役,中国军消耗的子弹(步枪、机枪弹)达1700余万颗。若按国府公布的日军伤亡数据(3万左右),约500多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若按日军公布的数据(减员万余),则需1000余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②

例二,1939年末,第一次长沙会战之赣北战场。据第九战区前敌司令部报告,1、消耗步、机枪子弹数:步枪弹989220颗、轻机弹725931颗、,重机弹920630颗、手枪弹20214颗。2、敌军伤亡数:约10100名。③据此,约250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然该报告中的日军伤亡数水分甚大,此战自日军发起进攻始,至日军从容主动撤退终,战场主导权一直操于日方之手,赣北一隅,断不至有伤亡日军万余人之战绩。


例三,1938年,滕县保卫战。据第一二二师代师长王志远(师长王铭章殉国)的报告,1、共消耗步枪子弹12万余颗,机枪子弹2.7万余颗,大小快枪及手枪子弹1.7万余颗;2、“击毙敌共约千余名”。④据此,约需160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同样,关于日军伤亡,该报告水分也很大。攻击滕县之日军濑谷支队,总数不过四千余人,若仅于滕县一战,即被击毙“约千余名”,则断无实力继续进至台儿庄,并成为台儿庄之战的日军主力。

上述三例,分属会战、战役、战斗三个层次。自战斗至会战,档案材料所显示的命中率,层层递减。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基层战斗单位的汇报,在毙伤敌军数据上,水分颇大;上级单位统合数据后,若不设法挤出相应水分,甚至可能出现日军伤亡数目超出其总投入兵力的怪事。弹药消耗层层累加,日军伤亡层层挤水,射击命中数据自然层层递减。

 抗战八年消耗步机枪子弹18亿颗,约计每3700颗杀死一名日军

概而言之,自1937年7月,至1946年1月,抗战期间,中国军各部队,累计至少消耗弹药(仅包括步枪、手提机枪、轻机枪、重机枪子弹)18.2亿余颗。⑤

另据军政部部长陈诚披露,抗战期间,国军“毙伤敌人二百余万”;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则谓:日本陆军伤亡2418528人(其中死亡483708人)、后勤部队伤亡340000人、空军伤亡4280人。日本厚生省1956年的调查数据则显示,从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5日,日军在中国关内战死40.46万人。不过,上述战死者并非全然死于战斗,日本史学家藤原彰曾参加侵华战争,据其亲历及研究,有相当部分日军死于疾病。⑥

换言之,即便以何应钦所提供的数据而论,抗战期间,中国军亦须消耗600颗子弹,方能击中一名日军;需要3700颗子弹,方能杀死一名日军。

值得一提的是,据何应钦的统计,国军弹药消耗,以1937-1938年间为最烈。至1938年12月,已消耗步、机枪子弹7.2亿余颗,占总消耗约五分之二左右。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此一时期,如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均属前后参战部队达百万上下的超级会战,消耗甚巨。

1939年之后,因弹药库存耗尽,且弹药补充能力极为有限,国军弹药消耗量骤减。以国际采购而言,1937年7月至1938年12月,国府自苏联、瑞典、德国、比利时等国,共购进步、机枪子弹约4.6亿颗,虽远不足以弥补战场上高达7.2亿颗的巨大消耗,但仍属可观。1939年之后,因欧战形势变化,自德、苏等国购入弹药的途径断绝,美国转而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武器援助国,但数量远不能与1939年之前相比——自1942年4月至1944年9月,美国援华步、机枪子弹,仅2.14亿颗,其中1.64亿颗被史迪威拨交给了印、缅中国远征军,以满足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中国国内部队仅得0.5亿颗。⑦


如此,自不难理解国民政府军委会的公开抱怨:“中国军队自与盟国联合作战以来,所得援助之实际数量,几不足供英美军一师作战一星期之用。”事实上,此一时期,中国军队的弹药供给,主要仰赖自制。具体到步、机枪子弹,1939年生产了约0.88亿颗,1940年生产了约1.14亿颗,1941年生产了约1.20亿颗,1942年生产了约1.40亿颗,1943年生产了约1.44亿颗,1944年生产了约1.54亿颗。⑧

 注释:

①白崇禧:《回忆八一三淞沪抗战》。②常德会战参战部队及损耗,原件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转引自周询《抗日时期常德会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③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部关于赣北方面作战经过概要(1939年),收录于《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P486。④王志远(代师长):《第一二二师关于滕县战役的战斗详报》。⑤《抗战期间全国各部队主要械弹损耗数量表》,浙江省中国国民党历史研究组/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场史料选编》第1册,P350。⑥杨津涛:《八年抗战消灭了多少日军?》,短史记第232期。⑦⑧章慕荣:《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
文中说了
中国战场上死亡的日军不全然是挨子弹的

甚至有一部分因为疾病死亡的

所以实际数字应该更大才对
看看美军在越南战场的表现,就知道这个数字怎么样了。
整个二战,平均要大几千发才能消灭一个对手,美军更是夸张到15000,当然,这跟他大量使用自动武器有关,见过材料里最高的是八路,平均22发击中一个日伪军,当然,这也跟游击战,麻雀战的战术有关。
你们难道是穿越过来的吗?当年鬼子死的各种惨烈、被手撕,箭射,刀劈,雷炸,狙死,你们现在居然说500-1000个子弹打死一个?
别说子弹,炮火准备都是几万发十几万发炮弹,你说能炸死多少敌人。
二战比一战用的多,将来打死敌人的弹药耗费估计得用吨来算了
正常啊,数字大主要是有机枪在拉平均数,一个机枪火力掩护哒哒哒的1分钟就消耗多少了
现在美军是26万发子弹打死一个人。
日本不发一弹,国军千万壮丁死亡。怎么算?
上次看过一个资料,美军二战对鬼子是两顿弹药消灭一个鬼子
八路倒是真省,大部分地方武装用大刀红缨枪扁担土地雷……
胡说 你们没看抗日剧都是一枪一个 还有些一枪两个的
胡说 你们没看抗日剧都是一枪一个 还有些一枪两个的
用什么枪,都用手撕的,平均500发子弹都打一个鬼子身上
这个数据考虑因素太少 完全没有意义
zzyzhao 发表于 2014-12-24 12:48
整个二战,平均要大几千发才能消灭一个对手,美军更是夸张到15000,当然,这跟他大量使用自动武器有关,见 ...
等我们以后掌握世界舆论话语权了,我们就可以说最先发明精确打击的是中国陆军
冰冻的火 发表于 2014-12-24 12:29
文中说了
中国战场上死亡的日军不全然是挨子弹的
按日本官方的说法,八年抗战日军在关内挂了40万人,其中有近半数是病死的(非战伤)。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八路平均下来不到一发子弹。呵呵,美国德国苏联都差的远。
上次看过一个资料,美军二战对鬼子是两顿弹药消灭一个鬼子
问题是美国的后勤可以供应的起,人家土豪啊。国民党还是算了。
这种算法没有意义。  比如,败仗多的,自然子弹用的多,杀的人少。 胜利的一方可以杀残兵,背后杀败兵,杀战俘。对于已经没有抵抗意志的,别说一枪一个,搞不好直接用刺刀 大刀,连一颗子弹都不费。

还有大炮 飞机多的一方,可以轰炸 炮击 化学武器 手榴弹。这些又怎么算?杀的算不算在子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