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黎阳两款发动机衍生20多型号 至今仍在改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8:46:09
中航黎阳两款发动机衍生20多型号 至今仍在改进


2014年12月22日
来源:中国航空报


黎阳,作为一个企业的名字,在贵州高原已经有了近50年的历史。回顾过往,黎阳公司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既稳健又踏实。

历史告诉未来

走进黎阳公司位于贵州平坝老区的展室,在极其显要的位置,摆放着两台航空发动机实物。作为一般观者,看到它们的标牌,可能不以为然,但如果是一个对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情况略知一二的人来说,其分量却不言而喻。因为在共和国成立后不算短的一段时间内,甚至到了现在,由这两型发动机作为动力的战机一刻不停地巡视着祖国的蓝天、碧海,守护着人民的和平与安宁。

贴在墙上的两型发动机的系列发展图谱,类似两棵参天大树,主干两旁斜逸出20多个枝杈。每个枝杈代表着一款改型发动机,当然在其背后,也是一款新型战机,或者同一款战机性能、功能的改进或提升。这些枝杈的末梢,使用不同颜色标示出了发动机的改进名称,颜色的差异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其中一个含义是说,某型发动机尚在研制发展中,属于在研的新型号,说明两型发动机直至今日仍然是老树抽新芽,焕发着勃勃生机。通过这张图谱的解读,黎阳公司的产品发展脉络一目了然,总的指导思想亦即所谓的“渐进改型,系列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比如空心气冷涡轮叶片、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等,使得发动机的推力、寿命、耗油率、可靠性等逐步提升,以满足飞机对发动机不断提高的指标要求。循着这条既定的路子,50年来,甚至在军品任务大幅下滑、多数军工企业实施军转民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黎阳公司仍然心无旁骛,咬住青山不松口,专注于航空发动机主业不动摇,创造了我国航空发动机企业连续盈利的奇迹,绘就了一幅“风景这边独好”的美丽画卷。

如果说黎阳公司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的话,我认为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在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基础上,改进改型,系列化发展,并且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而不是稍有挫折就放弃既有路线,另起炉灶,从零起步。因为事物的发展规律表明,任何产品的发展改进,更多的是量变,量变到了一定程度,才可能发生质变。在航空发动机研制发展方面也不例外,一开始是活塞发动机,后来发明了喷气发动机,产生了质变。直到目前,喷气发动机仍是航空发动机的主流,尽管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发展,但基本原理仍未改变,而且即使如此,活塞发动机在航空市场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在一些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做好产品,一定要静下心来,稳中求进,将功夫更多地下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能力可及的量变过程中,毕其功于一役的质变毕竟属于小概率事件,需要长期的积累,万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到头来一事无成。当然,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条件具备了,也不必墨守成规,该出手时就出手,取得成功后,在一个新的层面上继续新的量变的过程。因此,无论科研或者管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实事求是”,谁坚持了,事业就能成功,否则,事业难免失败。在这方面,黎阳公司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黎阳现象

毋庸讳言,黎阳公司的产品发展道路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使人几近失去信心。比如,某发动机的中央传动齿轮折断故障,以及另一型发动机涡轮叶片断裂故障,就属于这样的情况。那个时候,黎阳的天空似乎格外阴沉,空气中弥漫着凝重与不安;那个时候,上级单位、客户和专家教授经常来黎阳,与黎阳人一起攻坚克难;那个时候,黎阳的车台、厂房、办公室灯火通明,有时竟至彻夜不熄;那个时候,黎阳人的脸上似乎少了些许的笑容;那个时候,有那么一些人,一头扎进厂里,白天晚上不着家,脾气还特别大,甚至家里的亲人也不敢轻易招惹他们。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那是一段黎阳人刻骨铭心的日子,那是一段黎阳人众志成城的日子!

有一句成语叫作“愈挫愈勇”,用来形容黎阳再贴切不过了。愈挫愈勇意味着泰山压顶不弯腰。黎阳公司就是这样,再大的困难,再大的压力,不但压不垮黎阳,反而使黎阳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黎阳就是在这样一种排除万难的过程当中成长起来,创造出为人颔首称赞的“黎阳现象”。

所谓黎阳现象,我认为主要用三句话可以概括:条件差,投入少,贡献大。黎阳的“条件差”人所共知,公司属于三线单位,“靠山、分散、隐蔽”的三线建设方针,造成交通不便、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生产条件不如人意等等,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尽管平坝老区比起建设初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况且贵安新区的大规模建设为老区生产生活带来一些便利,但与贵阳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公司的贵阳新区正在建设之中,形成成熟社区也有一个过程。所以,黎阳公司条件差的问题,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并要正确应对,更应看到向好的趋势。


作为一家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的军工企业,国家投入应是题中之意,国内外的类似企业也都概莫能外,因为它们所承担的是国家责任,完成的是国家使命。50年来,黎阳公司对现有的发动机改进改型、科研投入大多属于企业自筹,近些年启动的两款新型发动机也是按照“共同投入,共同研制,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四共原则开展研制,等到开花结果产生收益尚需时日。近10多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军工产品的科研投入,技改投入也相应跟进,黎阳公司作为保军企业,也获得了一些支持,但无论与其承担的任务还是横向比较,“投入少”都是一个客观事实。今后一段时期,由于新区建设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对经费投入必然会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除自身努力之外,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黎阳公司的“贡献大”主要体现在二代发动机方面,其成绩不可谓不突出,其贡献不可谓不宏大。应该说黎阳公司不辱使命,为国家和民族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http://news.ifeng.com/a/20141222/42770764_0.shtml中航黎阳两款发动机衍生20多型号 至今仍在改进


2014年12月22日
来源:中国航空报


黎阳,作为一个企业的名字,在贵州高原已经有了近50年的历史。回顾过往,黎阳公司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既稳健又踏实。

历史告诉未来

走进黎阳公司位于贵州平坝老区的展室,在极其显要的位置,摆放着两台航空发动机实物。作为一般观者,看到它们的标牌,可能不以为然,但如果是一个对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情况略知一二的人来说,其分量却不言而喻。因为在共和国成立后不算短的一段时间内,甚至到了现在,由这两型发动机作为动力的战机一刻不停地巡视着祖国的蓝天、碧海,守护着人民的和平与安宁。

贴在墙上的两型发动机的系列发展图谱,类似两棵参天大树,主干两旁斜逸出20多个枝杈。每个枝杈代表着一款改型发动机,当然在其背后,也是一款新型战机,或者同一款战机性能、功能的改进或提升。这些枝杈的末梢,使用不同颜色标示出了发动机的改进名称,颜色的差异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其中一个含义是说,某型发动机尚在研制发展中,属于在研的新型号,说明两型发动机直至今日仍然是老树抽新芽,焕发着勃勃生机。通过这张图谱的解读,黎阳公司的产品发展脉络一目了然,总的指导思想亦即所谓的“渐进改型,系列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比如空心气冷涡轮叶片、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等,使得发动机的推力、寿命、耗油率、可靠性等逐步提升,以满足飞机对发动机不断提高的指标要求。循着这条既定的路子,50年来,甚至在军品任务大幅下滑、多数军工企业实施军转民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黎阳公司仍然心无旁骛,咬住青山不松口,专注于航空发动机主业不动摇,创造了我国航空发动机企业连续盈利的奇迹,绘就了一幅“风景这边独好”的美丽画卷。

如果说黎阳公司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的话,我认为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在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基础上,改进改型,系列化发展,并且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而不是稍有挫折就放弃既有路线,另起炉灶,从零起步。因为事物的发展规律表明,任何产品的发展改进,更多的是量变,量变到了一定程度,才可能发生质变。在航空发动机研制发展方面也不例外,一开始是活塞发动机,后来发明了喷气发动机,产生了质变。直到目前,喷气发动机仍是航空发动机的主流,尽管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发展,但基本原理仍未改变,而且即使如此,活塞发动机在航空市场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在一些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做好产品,一定要静下心来,稳中求进,将功夫更多地下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能力可及的量变过程中,毕其功于一役的质变毕竟属于小概率事件,需要长期的积累,万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到头来一事无成。当然,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条件具备了,也不必墨守成规,该出手时就出手,取得成功后,在一个新的层面上继续新的量变的过程。因此,无论科研或者管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实事求是”,谁坚持了,事业就能成功,否则,事业难免失败。在这方面,黎阳公司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黎阳现象

毋庸讳言,黎阳公司的产品发展道路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使人几近失去信心。比如,某发动机的中央传动齿轮折断故障,以及另一型发动机涡轮叶片断裂故障,就属于这样的情况。那个时候,黎阳的天空似乎格外阴沉,空气中弥漫着凝重与不安;那个时候,上级单位、客户和专家教授经常来黎阳,与黎阳人一起攻坚克难;那个时候,黎阳的车台、厂房、办公室灯火通明,有时竟至彻夜不熄;那个时候,黎阳人的脸上似乎少了些许的笑容;那个时候,有那么一些人,一头扎进厂里,白天晚上不着家,脾气还特别大,甚至家里的亲人也不敢轻易招惹他们。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那是一段黎阳人刻骨铭心的日子,那是一段黎阳人众志成城的日子!

有一句成语叫作“愈挫愈勇”,用来形容黎阳再贴切不过了。愈挫愈勇意味着泰山压顶不弯腰。黎阳公司就是这样,再大的困难,再大的压力,不但压不垮黎阳,反而使黎阳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黎阳就是在这样一种排除万难的过程当中成长起来,创造出为人颔首称赞的“黎阳现象”。

所谓黎阳现象,我认为主要用三句话可以概括:条件差,投入少,贡献大。黎阳的“条件差”人所共知,公司属于三线单位,“靠山、分散、隐蔽”的三线建设方针,造成交通不便、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生产条件不如人意等等,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尽管平坝老区比起建设初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况且贵安新区的大规模建设为老区生产生活带来一些便利,但与贵阳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公司的贵阳新区正在建设之中,形成成熟社区也有一个过程。所以,黎阳公司条件差的问题,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并要正确应对,更应看到向好的趋势。


作为一家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的军工企业,国家投入应是题中之意,国内外的类似企业也都概莫能外,因为它们所承担的是国家责任,完成的是国家使命。50年来,黎阳公司对现有的发动机改进改型、科研投入大多属于企业自筹,近些年启动的两款新型发动机也是按照“共同投入,共同研制,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四共原则开展研制,等到开花结果产生收益尚需时日。近10多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军工产品的科研投入,技改投入也相应跟进,黎阳公司作为保军企业,也获得了一些支持,但无论与其承担的任务还是横向比较,“投入少”都是一个客观事实。今后一段时期,由于新区建设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对经费投入必然会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除自身努力之外,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黎阳公司的“贡献大”主要体现在二代发动机方面,其成绩不可谓不突出,其贡献不可谓不宏大。应该说黎阳公司不辱使命,为国家和民族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http://news.ifeng.com/a/20141222/42770764_0.shtml
崭新的黎阳

进入新的世纪,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远非上世纪60年代启动三线建设时候的情形。这种变化反映在企业身上,也有一个调整策略,适应变化的问题。如果外部环境变了,仍然故步自封,对企业而言无异于作茧自缚。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黎阳人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及时启动了新机研制工作,为将黎阳公司打造成百年老店奠定了良好的产品基础;将工作重心及时向贵阳中心城市转移,更进一步贴近市场的脉搏,以便对市场变化做出更为敏捷的反应;同时聚指成拳,将几个所属单位整合成一个法人主体,形成合力,以“黎阳公司”的统一形象示人。这些举措,个个掷地有声,既反映了老一辈黎阳人的高瞻远瞩,又彰显了新一代黎阳人的创新超越,预示着黎阳公司薪火相传,必将创造出更加炫目的辉煌。

走出平坝山区,进入省会城市建设新区,也可以说是黎阳公司因应情势变化为长远生存和发展而为之的“无奈”之举,此举无疑会在黎阳公司的发展史上留下深刻烙印。但是,进城并不意味着放弃平坝,毕竟黎阳人已在平坝老区生活了近50个年头。第一代黎阳人退休后大多没有选择回归老家叶落归根,而是在平坝老区颐养天年,不少人已长眠在了平坝的山水之中。第二、第三代黎阳人更是将这里视为他们的家,他们永远的根。尽管时至今日,黎阳人的口音仍与当地人保持着不同,仍然会有一些某某“信箱人”的矜持,但在情感上,他们早已是地地道道的贵州人、平坝人。

黎阳的早晨,静谧而热闹。厂区里,保持着上班前的宁静,在晨曦的衬托下,仅见三两个清洁工,挥动着扫帚,显得单调而乏味,偶尔会有几个夜班职工骑着电动车从她们身旁掠过。厂区外,已经有了些许躁动,黎阳社区如同一块磁铁,吸引了形形色色的人等,从不同方向,沿着或宽或窄、或平或烂的路径,向这边涌来。从县城方向进入黎阳的道路,平时并不显得拥挤,这个时候,却是人挤人、车挤车,车辆的喇叭声、人们的叫喊声,如同一曲不怎么和谐的交响乐,此起彼伏。相比而言,从附近农家到黎阳的田间小路,倒是安静了许多。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大多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手里拿着早点,一边吃着一边嬉闹着,向学校走去。路上,不少老太婆模样的妇人,身着衣边镶着黑色条带的蓝色上衣,肩挑叶子上还翻滚着水珠的蔬菜,一晃一悠地向着菜市场进发。


菜市场位于黎阳社区的中心地带,属于黎阳的“王府井”,一般的吃穿用都能满足,当然讲究一点的东西就只能到县城或省城去采办了。相比城里,这里的蔬菜品种丰富,不仅应时应季,而且是刚刚从地里采摘的,格外新鲜。在这里卖菜的,有一些商贩,多数是当地的农民,依靠种菜为生。买菜的,当然是厂里的职工,已经贵州化了的黎阳人。他们之间,有讨价还价,也有争吵,更多地却是宽容与和谐。50年的日子,循着这个样子,每天重复着,简单却不乏味,甚至津津有味。

这就是黎阳,一群当地化了的外地人,一个地地道道的贵州企业,既位卑未敢忘忧国,胸怀国家,使命至上,又安身立命,融入贵州,至纯至真,与贵州同呼吸、共命运。

我赞美黎阳,因为黎阳犹如华山顶上的一棵青松,伟岸而高大!又如黎明时分初升的太阳,圆圆的,带着一丝橘红,是那么的朝气蓬勃,充满生命的活力!
wp7和wp13?
wp7和wp13?
7和13是一条线。
wp7和wp13?
6和7(13)。。。。
一看到沙丘驻涡就知道是6了。
就没有13的消息么?
八股文的调调好让人反感
应该让黎阳建分厂,渐渐从山沟沟里搬出来
风不悲 发表于 2014-12-22 21:22
应该让黎阳建分厂,渐渐从山沟沟里搬出来
支持,太偏僻會讓很多人才不願意去
同意,应该学习东风。搬到广州之类大城市,加快发展!
TNT71 发表于 2014-12-22 20:56
6和7(13)。。。。
一看到沙丘驻涡就知道是6了。
6也在黎阳?现在还有订吗?
黎阳比歌星踏实,就是太偏远,国家支持力度小,人才留不住。

jingbo911 发表于 2014-12-22 22:21
同意,应该学习东风。搬到广州之类大城市,加快发展!


搬到上海吧,人才、各种配套都比较完善。
jingbo911 发表于 2014-12-22 22:21
同意,应该学习东风。搬到广州之类大城市,加快发展!


搬到上海吧,人才、各种配套都比较完善。
风不悲 发表于 2014-12-22 21:22
应该让黎阳建分厂,渐渐从山沟沟里搬出来
已经在建了,贵阳的高新区,总装厂都已经搬过去了
890年代。。。

军工系统不但要靠民品挣钱养活自己, 还得维持军品。 还好挺过来了没断档
巫婆(WP)系列还在挑大梁,是土鳖发动机落后的标志。
6也在黎阳?现在还有订吗?
呃,这个是我失误了。6是在黎明。
6是小强的标配,只要小强还在役,6就有产量。
TNT71 发表于 2014-12-23 08:23
呃,这个是我失误了。6是在黎明。
6是小强的标配,只要小强还在役,6就有产量。
那另一款是啥
那另一款是啥
应该是涡喷7和13了。
砸钱,砸待遇,给政策,对付这帮人,国家不能手软,不信下个十年我们还有“心脏病”。
PL-15 发表于 2014-12-22 23:29
已经在建了,贵阳的高新区,总装厂都已经搬过去了
层主把我要说的话说了,在平坝建设了新厂区。
应该是WS13吧
山石SZ 发表于 2014-12-22 23:00
黎阳比歌星踏实,就是太偏远,国家支持力度小,人才留不住。
明天再来个黎明的八股,是不是又要换个方向了?
依我看,这是在自卖自夸。
wp7和wp13?
这是正确答案
砸钱,砸待遇,给政策,对付这帮人,国家不能手软,不信下个十年我们还有“心脏病”。
砸钱是应该的,至于待遇,不能超过干得好的人。要不谁还认真干活呢?
应该让黎阳建分厂,渐渐从山沟沟里搬出来
已经在搬了 前段时间不是有新区建设的报道吗
这种咬定一两款产品一咬就是几十年, 最可怕的一件事情了。
讨厌八股文,都什么年代了,还弄这一套,遮遮掩掩,欲盖弥彰,百姓有时间揣摩你那玩意?为何不能大大方方的拿出来,是骡子是马给大家看看
讨厌八股文,都什么年代了,还弄这一套,遮遮掩掩,欲盖弥彰,百姓有时间揣摩你那玩意?为何不能大大方方的 ...
八股文本来就不是给老百姓看的。
黎阳也算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希望能靠WS-13使得自身的实力和效益上个台阶。
jingbo911 发表于 2014-12-22 22:21
同意,应该学习东风。搬到广州之类大城市,加快发展!
不知道是不是在反讽,不过嘛,现在贵广高铁都开通了,其实呆在贵州也挺好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