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1步兵战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7:05:21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红色武士,铁幕下的装甲洪流。
冷战时代,苏联的装甲洪流一直是西方所谓文明世界恐怖的根源。当时苏联陆军中,有三样武器是经典中的经典,可以代表苏军的形象。这就是:世界头号杀人魔王AK47自动步枪,让西方战栗15年之久的T-72主战坦克,以及今天要说到的BMP系列步兵战车。
苏联履带装甲车的历史
如果说,一战是一场步兵战争,那么二战几乎是半场坦克战争。世界主要列强,包括德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甚至小霸王日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坦克部队。坦克从连排的形势参战,到以坦克营,坦克团大规模参战,最终演变为坦克师,坦克军,甚至坦克集团军。
二战的后期,美国和德国都建立了完整的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他们可以纵横几百公里,像几百年前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一样大范围作战。
希特勒利用装甲部队,轻松歼灭百万大军的波兰,不到一个月击溃号称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法国,半年内吃掉苏联400多万军队,其中被希特勒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基辅会战就消灭苏军70多万人。
敌人如此强大,你要想同他抗衡,只能学习他的优势,并且超越他。遗憾的是,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丝毫不亚于德国的苏联,却渐渐赶到了吃力和疲惫。因为它的装甲洪流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这个漏洞限制了强大的苏军装甲部队的战果,这就是装甲运兵车!
二战时期的装甲部队,基本分为两种:摩托化部队,机械化部队。
所谓摩托化部队,也就是以轮式车辆进行步兵运输的坦克部队。所谓轮式车辆指卡车,轮式装甲车,轮式装甲汽车等等。
所谓机械化部队,则是以履带车辆进行步兵运输的坦克部队。所谓履带车辆指履带装甲车,半履带装甲车等等。
相比起来,显然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更强,机动性更好,可以作战的地形更多,威力也更大。
而摩托化部队因为依靠轮式车辆运输,所以根本无法适应很多较为恶劣的地形。而且摩托化部队还存在防御能力弱,容易被消灭的固疾。别的不说,用榴弹炮随便开几炮,四散的榴弹片击穿了轮子,这些车辆就是废物了。
相比强大的敌人,奇怪的是,二战时期的苏军却是四不像。他们装备有数万辆先进的苏式坦克,诸如T-34坦克是当时全世界最厉害的中型坦克。可是,他们的装甲部队却既不是摩托化部队,也不是机械化部队。二战中,苏军除了一部分轮式装甲汽车以外,居然没有自己生产的履带式装甲运兵车。战争初期,苏军处于全面的溃败中,这个问题并不明显。苏军留下坦克和一些步兵留下殿后,一旦作战失败,步兵就爬上坦克,坦克高速开溜,逃离战场。可进入反攻时期,苏军就赶到极大的困难。
苏联领土面积辽阔,苏德两军通常在上百公里范围穿插,互相切断,合围。坦克部队需要摆脱传统的步兵师,独立作战。而独立作战的坦克部队,则务必有步兵作为掩护。
众所周知,没有步兵掩护的坦克是极为脆弱的。为什么呢?因为坦克虽然披着厚重的装甲,却并非坚不可摧,有很多弱点。加上坦克乘员的视线不佳,对于敌人的步兵和反坦克武器往往是防不胜防的。
著名的钢铁死神魏特曼中尉(击毁138辆坦克,132门火炮),在波卡基村血战中,一度也撤往村外的小山坡上躲避。为什么呢?因为他怕在村子里遭遇英国反坦克步兵。虽然魏特曼的坐车是强大的虎式坦克,对付这些步兵也占不到丝毫便宜。
著名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几个美国大兵放在袜子里的TNT炸药,就炸瘫了一辆虎式坦克的履带,让他失去作战能力。所以,苏联在进攻中,因为没有履带式装甲运兵车,被迫使用卡车,БА系列装甲汽车(轮式,主要做作为战斗车辆使用,只有少量改装为运输车)作为运输工具。
可惜,苏联可怕的道路情况,让轮式车辆几乎寸步难行。尤其是化冻的春季和多余的夏季!
苏联的秋季多雨,而破烂的公路因为雨水和车辆的反复重压,形成一个个的泥坑,轮式车辆陷入泥沼就立马完蛋。由于秋季很短,冬季来到的时候,泥坑全部被冰冻起来。虽然没有泥沼的危害,但苏联深达1,2米积雪的道路,也让轮式车辆很难行进。到了春天,随着解冻,所有道路又恢复之前的样子,公路上出现无数的泥坑,就算大罗金仙降临也无可奈何。公路上行驶尚且不可能,更不要说野外作战。
无奈之下,苏军被迫采用另一种方法作战,也就是之前的坦克直接搭载步兵,这样就解决了机动的问题。T-34坦克车身宽大,马力又足,可以搭载很多步兵,又具有很好的越野能力。可惜,新的问题又来了。大家都知道,坦克作为攻击的尖头,一次性突击最少几十公里。这段距离随时可能和敌人交火作战。
坦克上的搭载的步兵没有任何保护,通过这种地区几乎等于自杀。敌人只需要用榴弹炮随便抄坦克上空打上几炮,横飞的弹片就可以将他们全部干掉。
这样爬在坦克盯上行军,几乎等于裸体爬刀山,挂掉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二战期间,跟随坦克作战的步兵伤亡率极高,能够幸存到战争结束的这类步兵,总数不到百分之十四。也许斯大林不在乎士兵的死活,但士兵死了以后,毕竟没有人能够跟随坦克作战,他所需要的胜利自然也就不可能了。
强大的苏联,为什么会有这样莫名其妙的情况?
说到底,还是因为苏联军事理念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早在二战爆发之前,在著名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支持下,苏联开始研究大纵深作战理念,军方高层却有很多人反对。这个研究刚刚有一些成功,苏联就开始了可怕的大清洗,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处决,研究工作也就停顿。所以作为大纵深理论产物的T-34坦克,T-26坦克,KV重型坦克等等都得以顺利研究成功,而履带式装甲车却瞬间停顿了。整个二战期间,苏军有的仅仅是数量庞大的БА系列装甲汽车,其中БА-64装甲车就生产了3500辆!可惜事实证明,轮式装甲汽车,根本不足以满足实战需要。相比起来,德军生产了高达1.6万辆Sd.Kfz251系列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还感觉不够用,更别说一辆都没有的苏军了。二战中后期,苏军最大的快速步兵单位仅是坦克军下辖的摩步旅,而这个摩步旅往往很难跟随坦克部队前进。
这一现象的俄国就是,往往苏军坦克部队付出重大牺牲,获得了一些战果,却因为没有步兵跟上巩固阵地而瞬间丢失。英勇的苏军坦克手的鲜血,白白洒在苏联的土地上。
最好的例子就是德军二战头号装甲王牌奥托·卡尔尤斯(击毁坦克178辆,各种火炮100门以上)。在著名的马利诺沃村战斗中,他和战友科舍尔的坦克配合,以两辆虎式坦克作战,居然在1分钟内击毁苏军15辆坦克,其中13辆是苏军新式的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另外2辆为T-34中型坦克。
最终苏军在这个村子损失31辆坦克以后,狼狈后撤,德军则毫发无伤。为什么苏军败得如此之惨?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坦克虽然驻扎在村子中,却没有步兵掩护。所以他们无法建立以村子为单位的防御阵地,也无法有效的观察村子周围的情况。
德军坦克大摇大摆的开入村子,苏军的坦克却根本不知道,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如果只要有一个排的苏军步兵在村子内,德军也就必败无疑了。
战争中后期,这种场面不难见到。往往是苏军坦克猛攻占领某个阵地,德军随后以步坦协同反攻,没有步兵的苏军坦克无法进行有效地防御,只能撤退,等步兵赶上来。又比如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苏军坦克以重大代价占领了奥得河登陆点,因为步兵跟不上,建立不了桥头阵地,被德军一个反击就全军崩溃。要知道,此战苏军占有绝对的优势,坦克自行火炮数量高达7000多辆,而德军仅有1200辆。如此优势下,因为步兵不能及时赶到,导致整个战役遭受重大挫折,也足以让苏军将军们头疼了。
一些苏军指挥官无奈,被迫大量使用缴获的德军Sd.Kfz251系列装甲输送车,另一些苏军军官则将美国援助的M-3半履带装甲运输车配属部队。这两种技术平平,性能也一般的装甲车,却起到的了极大的作用。他们装甲虽然薄弱,至少也能够抵挡大部分轻武器的子弹和炮弹破片,比坐在坦克顶上安全的多。越野性能上,这些只有10吨左右的装甲车自然比30,40吨的中型坦克要好得多,也更舒适。武器装备上,他们的车载机枪不但可以自卫,也可以掩护下车的步兵作战。
总之,这些落后的装甲车,比没有装甲车要好上几百倍。
二战因为这个弱点吃了大亏,所以战争刚结束,苏军就开始对新式装甲车的研究工作。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红色武士,铁幕下的装甲洪流。
冷战时代,苏联的装甲洪流一直是西方所谓文明世界恐怖的根源。当时苏联陆军中,有三样武器是经典中的经典,可以代表苏军的形象。这就是:世界头号杀人魔王AK47自动步枪,让西方战栗15年之久的T-72主战坦克,以及今天要说到的BMP系列步兵战车。
苏联履带装甲车的历史
如果说,一战是一场步兵战争,那么二战几乎是半场坦克战争。世界主要列强,包括德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甚至小霸王日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坦克部队。坦克从连排的形势参战,到以坦克营,坦克团大规模参战,最终演变为坦克师,坦克军,甚至坦克集团军。
二战的后期,美国和德国都建立了完整的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他们可以纵横几百公里,像几百年前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一样大范围作战。
希特勒利用装甲部队,轻松歼灭百万大军的波兰,不到一个月击溃号称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法国,半年内吃掉苏联400多万军队,其中被希特勒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基辅会战就消灭苏军70多万人。
敌人如此强大,你要想同他抗衡,只能学习他的优势,并且超越他。遗憾的是,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丝毫不亚于德国的苏联,却渐渐赶到了吃力和疲惫。因为它的装甲洪流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这个漏洞限制了强大的苏军装甲部队的战果,这就是装甲运兵车!
二战时期的装甲部队,基本分为两种:摩托化部队,机械化部队。
所谓摩托化部队,也就是以轮式车辆进行步兵运输的坦克部队。所谓轮式车辆指卡车,轮式装甲车,轮式装甲汽车等等。
所谓机械化部队,则是以履带车辆进行步兵运输的坦克部队。所谓履带车辆指履带装甲车,半履带装甲车等等。
相比起来,显然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更强,机动性更好,可以作战的地形更多,威力也更大。
而摩托化部队因为依靠轮式车辆运输,所以根本无法适应很多较为恶劣的地形。而且摩托化部队还存在防御能力弱,容易被消灭的固疾。别的不说,用榴弹炮随便开几炮,四散的榴弹片击穿了轮子,这些车辆就是废物了。
相比强大的敌人,奇怪的是,二战时期的苏军却是四不像。他们装备有数万辆先进的苏式坦克,诸如T-34坦克是当时全世界最厉害的中型坦克。可是,他们的装甲部队却既不是摩托化部队,也不是机械化部队。二战中,苏军除了一部分轮式装甲汽车以外,居然没有自己生产的履带式装甲运兵车。战争初期,苏军处于全面的溃败中,这个问题并不明显。苏军留下坦克和一些步兵留下殿后,一旦作战失败,步兵就爬上坦克,坦克高速开溜,逃离战场。可进入反攻时期,苏军就赶到极大的困难。
苏联领土面积辽阔,苏德两军通常在上百公里范围穿插,互相切断,合围。坦克部队需要摆脱传统的步兵师,独立作战。而独立作战的坦克部队,则务必有步兵作为掩护。
众所周知,没有步兵掩护的坦克是极为脆弱的。为什么呢?因为坦克虽然披着厚重的装甲,却并非坚不可摧,有很多弱点。加上坦克乘员的视线不佳,对于敌人的步兵和反坦克武器往往是防不胜防的。
著名的钢铁死神魏特曼中尉(击毁138辆坦克,132门火炮),在波卡基村血战中,一度也撤往村外的小山坡上躲避。为什么呢?因为他怕在村子里遭遇英国反坦克步兵。虽然魏特曼的坐车是强大的虎式坦克,对付这些步兵也占不到丝毫便宜。
著名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几个美国大兵放在袜子里的TNT炸药,就炸瘫了一辆虎式坦克的履带,让他失去作战能力。所以,苏联在进攻中,因为没有履带式装甲运兵车,被迫使用卡车,БА系列装甲汽车(轮式,主要做作为战斗车辆使用,只有少量改装为运输车)作为运输工具。
可惜,苏联可怕的道路情况,让轮式车辆几乎寸步难行。尤其是化冻的春季和多余的夏季!
苏联的秋季多雨,而破烂的公路因为雨水和车辆的反复重压,形成一个个的泥坑,轮式车辆陷入泥沼就立马完蛋。由于秋季很短,冬季来到的时候,泥坑全部被冰冻起来。虽然没有泥沼的危害,但苏联深达1,2米积雪的道路,也让轮式车辆很难行进。到了春天,随着解冻,所有道路又恢复之前的样子,公路上出现无数的泥坑,就算大罗金仙降临也无可奈何。公路上行驶尚且不可能,更不要说野外作战。
无奈之下,苏军被迫采用另一种方法作战,也就是之前的坦克直接搭载步兵,这样就解决了机动的问题。T-34坦克车身宽大,马力又足,可以搭载很多步兵,又具有很好的越野能力。可惜,新的问题又来了。大家都知道,坦克作为攻击的尖头,一次性突击最少几十公里。这段距离随时可能和敌人交火作战。
坦克上的搭载的步兵没有任何保护,通过这种地区几乎等于自杀。敌人只需要用榴弹炮随便抄坦克上空打上几炮,横飞的弹片就可以将他们全部干掉。
这样爬在坦克盯上行军,几乎等于裸体爬刀山,挂掉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二战期间,跟随坦克作战的步兵伤亡率极高,能够幸存到战争结束的这类步兵,总数不到百分之十四。也许斯大林不在乎士兵的死活,但士兵死了以后,毕竟没有人能够跟随坦克作战,他所需要的胜利自然也就不可能了。
强大的苏联,为什么会有这样莫名其妙的情况?
说到底,还是因为苏联军事理念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早在二战爆发之前,在著名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支持下,苏联开始研究大纵深作战理念,军方高层却有很多人反对。这个研究刚刚有一些成功,苏联就开始了可怕的大清洗,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处决,研究工作也就停顿。所以作为大纵深理论产物的T-34坦克,T-26坦克,KV重型坦克等等都得以顺利研究成功,而履带式装甲车却瞬间停顿了。整个二战期间,苏军有的仅仅是数量庞大的БА系列装甲汽车,其中БА-64装甲车就生产了3500辆!可惜事实证明,轮式装甲汽车,根本不足以满足实战需要。相比起来,德军生产了高达1.6万辆Sd.Kfz251系列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还感觉不够用,更别说一辆都没有的苏军了。二战中后期,苏军最大的快速步兵单位仅是坦克军下辖的摩步旅,而这个摩步旅往往很难跟随坦克部队前进。
这一现象的俄国就是,往往苏军坦克部队付出重大牺牲,获得了一些战果,却因为没有步兵跟上巩固阵地而瞬间丢失。英勇的苏军坦克手的鲜血,白白洒在苏联的土地上。
最好的例子就是德军二战头号装甲王牌奥托·卡尔尤斯(击毁坦克178辆,各种火炮100门以上)。在著名的马利诺沃村战斗中,他和战友科舍尔的坦克配合,以两辆虎式坦克作战,居然在1分钟内击毁苏军15辆坦克,其中13辆是苏军新式的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另外2辆为T-34中型坦克。
最终苏军在这个村子损失31辆坦克以后,狼狈后撤,德军则毫发无伤。为什么苏军败得如此之惨?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坦克虽然驻扎在村子中,却没有步兵掩护。所以他们无法建立以村子为单位的防御阵地,也无法有效的观察村子周围的情况。
德军坦克大摇大摆的开入村子,苏军的坦克却根本不知道,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如果只要有一个排的苏军步兵在村子内,德军也就必败无疑了。
战争中后期,这种场面不难见到。往往是苏军坦克猛攻占领某个阵地,德军随后以步坦协同反攻,没有步兵的苏军坦克无法进行有效地防御,只能撤退,等步兵赶上来。又比如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苏军坦克以重大代价占领了奥得河登陆点,因为步兵跟不上,建立不了桥头阵地,被德军一个反击就全军崩溃。要知道,此战苏军占有绝对的优势,坦克自行火炮数量高达7000多辆,而德军仅有1200辆。如此优势下,因为步兵不能及时赶到,导致整个战役遭受重大挫折,也足以让苏军将军们头疼了。
一些苏军指挥官无奈,被迫大量使用缴获的德军Sd.Kfz251系列装甲输送车,另一些苏军军官则将美国援助的M-3半履带装甲运输车配属部队。这两种技术平平,性能也一般的装甲车,却起到的了极大的作用。他们装甲虽然薄弱,至少也能够抵挡大部分轻武器的子弹和炮弹破片,比坐在坦克顶上安全的多。越野性能上,这些只有10吨左右的装甲车自然比30,40吨的中型坦克要好得多,也更舒适。武器装备上,他们的车载机枪不但可以自卫,也可以掩护下车的步兵作战。
总之,这些落后的装甲车,比没有装甲车要好上几百倍。
二战因为这个弱点吃了大亏,所以战争刚结束,苏军就开始对新式装甲车的研究工作。




步兵战车=超级装甲运兵车+轻型坦克
苏军务实的保证了两条线,一条仍然是延续二战时期的轮式装甲运兵车。由于苏军技术已经成熟,很快BTR系列的轮式车辆大量装备苏军。从最初的BTR-40装甲运输车到今天最先进的BTR-90。只是虽然轮式装甲运兵车在技术上有着很大的进步,但它的越野能力仍然大大逊于履带式运兵车。最先进的BTR-90在车臣山区复杂地形上,也是步履维艰。俄军购买了一批以后发现性能不佳,干脆拒绝继续购买,这让生产者俄罗斯阿尔扎马斯机器制造厂羞愧不已。
另一条线,则是全新生产履带式装甲车辆。以苏联的工业和研发力量,研制区履带式装甲车又算得了什么。
40年代末期年代,苏联成功研究出战后第一代履带式装甲车,但还没有来得及大量装备,1949年8月苏联第一课原子弹研究成功。在当时,所有人,包括美国人都认为,核大战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一旦核战爆发,暴露在外的步兵瞬间就会死伤殆尽,必须依靠装甲车辆作为掩护。而且步兵搭乘现有的运输工具,也很难通过核弹爆炸后的放射区,必须依靠具有防核能力的装甲车进行运输。由此,苏联现有装备的装甲车瞬间全部过时,必须被淘汰。
一种可以搭载步兵,全天候作战(当时的装甲车没有夜战能力),全封闭具有三防系统,适应核战的新式装甲车辆也就必须出现了。
如果仅仅按照这个思路研究,那么产物会是一辆普通的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就像美国用了60年之久的战场出租车M113装甲运兵车。
M113装甲运兵车这种类型的车辆,它的装甲薄弱,武器几乎没有,但机动性很好,载员室宽大,可以长期搭载很多士兵。其实美国人对M113装甲运兵车的外号,就是他功能的最好注解,也就是战场出租车。
M113装甲运兵车这类装甲车的目的,仅仅是将士兵送到前线作战区域,然后装甲车就飞速撤离了,它同二战时期德军的Sd.Kfz251系列装甲输送车没有本质的不同。
不过,在当时的苏联科学家看来,这还不够。随着大纵深理念的演化,苏军高层认为,能够适应核大战的传统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已经不满足于实际的需要。他们根据多年的研究,划时代的提出了新的理念!
此时苏军的步兵班装备了机枪,火箭筒,自动步枪甚至狙击步枪这些轻武器。轻武器的性能确实比二战提升了,但提升的却有限,没有本质的变化。就比如火力支柱机枪来说,二战期间很多机枪的实战性能,并不明显落后现在的苏联班用机枪。而战场上新的威胁则大量出现,比如先进的各种装甲车,轻型坦克,繁多的各种各样固定工事。这些都需要步兵班强大火力给予消灭,但显然,像大幅度提高步兵班的火力已经不可能。其实直到50年后的今天,步兵班的打击力提高也有限,无非是增加了反坦克导弹和自动榴弹发射器而已。
在当年,苏联科学家认为,其实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让平时搭载步兵作战的装甲运输车,也成为步兵班最好的火力源泉,岂不是让步兵班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吗?
这种新的装甲车,既能够作为运兵车搭载步兵到战场,也有相当的攻击能力--火力能够压制消灭1000米内敌人的火箭筒手,有生力量和野战工事,可以给予步兵充分的火力支援,必要时单独与敌装甲车辆作战。显然,装甲车可以搭载重型武器,不受人类的体能限制。装甲车的火力是步兵班无法比拟的。在二战中,一辆苏军T-34坦克的火力,相当于苏军整整一两个步兵连。
这就是所谓超级装甲运兵车的概念!
显然第二点就是理念上的巨大突破了,但苏军人的划时代理念还不止这些。
随着科技的进步,装甲坦克作战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战期间,各国基本都装备三类坦克,也就是轻型坦克,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其中重型坦克作为主要的坦克歼击力量,但而战之后随着中型坦克的重型化,重型坦克的概念逐步消失了。
至于轻型坦克,主要用于战场的侦查,警戒,协助中型坦克打击战场次要目标。二战期间,苏军的T-26轻型坦克就很好的协助了T-34中型坦克作战。T-26重量轻,机动性好,侦查,警戒都远远强于T-34坦克,而打击战场次要目标更是效率更高。T-26对付敌人轻型坦克和装甲车,敌人炮兵和步兵有生力量,以及敌人数量繁多的轻型工事,堡垒等这些东西上,甚至比T-34中型坦克还要厉害。
不过,随着二战的结束,和冷战新技术的发展,轻型坦克显然已经越来越变得没有作用,到了60年轻型坦克发展几乎中止了。轻型坦克最主要的问题是,它的装甲厚度无法抵抗突飞猛进的反坦克武器。如果强化装甲,重量激增,也就不是轻型坦克了。
既然装甲都是薄弱,那么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又有多大的不同呢?
看来轻型坦克被淘汰是大势所趋,新式的装甲车完全可以充当这个轻型坦克的作用。
因此,苏联对于新一代装甲车的要求,又加上了一条可以和主战坦克协同作战的任务。
那么,新的苏军装甲车就是超级装甲运兵车加轻型坦克的融合!
这个理念在当年来说,绝对是极为先进和超越时代的。
在这三项要求的主导下,新一代的苏军装甲车很快诞生。
车里亚宾斯克拖拉机厂伊萨科夫设计局,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戈洛瓦诺夫设计局,还有一个是由罗萨夫领导的布良斯克汽车制造厂和鲁布佐夫斯克农用拖拉机制造厂联合设计小组,共三家负责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
这几家都是当时苏联重工业的龙头企业,具有世界数一数二的研发实力,他们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三个方案在火力和防御上,差别不大。对于防御,苏军高层要求不高,仅仅要求装甲应能抵御小口径自动炮、步兵轻武器、炮弹和地雷破片。自然,这个要求的设计难度并不算大。
至于火力上,已经内定了图拉仪器仪表设计局的2A28型73毫米低压滑膛炮作为主武器,为该炮配备的一个非常紧凑的单人炮塔,也已经设计成功。
三个方案最终的竞争,在于机动性,操纵性和性价比上。
相比起来,车里亚宾斯克拖拉机厂伊萨科夫设计局的765方案略胜一筹。它与其他方案最大的区别在于,采用完全的履带式结构,而且它发动机前置,将车辆后部全部设计为载员室,搭载士兵从装甲车后方近处,同时采用常规的扭杆悬挂和履带划水式水上推进。
而另外几个方案,都被淘汰。其中两个采用了落后的轮式和半履带式结构,虽然实验中表现出寿命长,稳定性好,性价比高,但无法解决复杂地形的实用难题,被淘汰。还有一个方案和765方案性能大体一致,机动性上还高出一截,但这个方案的装甲车发动机后置,在搭载的步兵只能从车顶两侧上下车。上下车不方便尚且是其次的,更惨的是在战斗中,这极容易遭受敌火力杀伤,形同废物。所以,最终1965年初,765工程сл1型在车里雅宾斯克厂开始进行试生产并与1966年定型,这就是后来的BMP-1装甲车(БМЛ-1)。
由于BMP-1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运兵装甲车,所以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步兵战车。
搞笑的是,原本BMP-1步兵战车并不用等到1966年才定型生产,它的方案早在1961年已研究成功,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签字让其投产而已。
憾的是,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却拒绝签字,他有着自己的看法。就如同把航空母舰当做浮动的棺材一样,赫鲁晓夫认为:既然现代反坦克导弹能够毫不费力地击穿坦克,那么我看打步兵战车和卡车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研究这种比卡车昂贵几十倍的武器呢?
军方高层没有办法,只好将方案暂时封存,等到1964年赫鲁晓夫被不流血的政变掀翻,才重新拿了出来。
在60年代,BMP-1步兵战车绝对是一款极为厉害的武器,它很快出现在红场的大阅兵上,瞬间就震惊了西方。





步兵战车=超级装甲运兵车+轻型坦克
苏军务实的保证了两条线,一条仍然是延续二战时期的轮式装甲运兵车。由于苏军技术已经成熟,很快BTR系列的轮式车辆大量装备苏军。从最初的BTR-40装甲运输车到今天最先进的BTR-90。只是虽然轮式装甲运兵车在技术上有着很大的进步,但它的越野能力仍然大大逊于履带式运兵车。最先进的BTR-90在车臣山区复杂地形上,也是步履维艰。俄军购买了一批以后发现性能不佳,干脆拒绝继续购买,这让生产者俄罗斯阿尔扎马斯机器制造厂羞愧不已。
另一条线,则是全新生产履带式装甲车辆。以苏联的工业和研发力量,研制区履带式装甲车又算得了什么。
40年代末期年代,苏联成功研究出战后第一代履带式装甲车,但还没有来得及大量装备,1949年8月苏联第一课原子弹研究成功。在当时,所有人,包括美国人都认为,核大战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一旦核战爆发,暴露在外的步兵瞬间就会死伤殆尽,必须依靠装甲车辆作为掩护。而且步兵搭乘现有的运输工具,也很难通过核弹爆炸后的放射区,必须依靠具有防核能力的装甲车进行运输。由此,苏联现有装备的装甲车瞬间全部过时,必须被淘汰。
一种可以搭载步兵,全天候作战(当时的装甲车没有夜战能力),全封闭具有三防系统,适应核战的新式装甲车辆也就必须出现了。
如果仅仅按照这个思路研究,那么产物会是一辆普通的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就像美国用了60年之久的战场出租车M113装甲运兵车。
M113装甲运兵车这种类型的车辆,它的装甲薄弱,武器几乎没有,但机动性很好,载员室宽大,可以长期搭载很多士兵。其实美国人对M113装甲运兵车的外号,就是他功能的最好注解,也就是战场出租车。
M113装甲运兵车这类装甲车的目的,仅仅是将士兵送到前线作战区域,然后装甲车就飞速撤离了,它同二战时期德军的Sd.Kfz251系列装甲输送车没有本质的不同。
不过,在当时的苏联科学家看来,这还不够。随着大纵深理念的演化,苏军高层认为,能够适应核大战的传统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已经不满足于实际的需要。他们根据多年的研究,划时代的提出了新的理念!
此时苏军的步兵班装备了机枪,火箭筒,自动步枪甚至狙击步枪这些轻武器。轻武器的性能确实比二战提升了,但提升的却有限,没有本质的变化。就比如火力支柱机枪来说,二战期间很多机枪的实战性能,并不明显落后现在的苏联班用机枪。而战场上新的威胁则大量出现,比如先进的各种装甲车,轻型坦克,繁多的各种各样固定工事。这些都需要步兵班强大火力给予消灭,但显然,像大幅度提高步兵班的火力已经不可能。其实直到50年后的今天,步兵班的打击力提高也有限,无非是增加了反坦克导弹和自动榴弹发射器而已。
在当年,苏联科学家认为,其实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让平时搭载步兵作战的装甲运输车,也成为步兵班最好的火力源泉,岂不是让步兵班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吗?
这种新的装甲车,既能够作为运兵车搭载步兵到战场,也有相当的攻击能力--火力能够压制消灭1000米内敌人的火箭筒手,有生力量和野战工事,可以给予步兵充分的火力支援,必要时单独与敌装甲车辆作战。显然,装甲车可以搭载重型武器,不受人类的体能限制。装甲车的火力是步兵班无法比拟的。在二战中,一辆苏军T-34坦克的火力,相当于苏军整整一两个步兵连。
这就是所谓超级装甲运兵车的概念!
显然第二点就是理念上的巨大突破了,但苏军人的划时代理念还不止这些。
随着科技的进步,装甲坦克作战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战期间,各国基本都装备三类坦克,也就是轻型坦克,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其中重型坦克作为主要的坦克歼击力量,但而战之后随着中型坦克的重型化,重型坦克的概念逐步消失了。
至于轻型坦克,主要用于战场的侦查,警戒,协助中型坦克打击战场次要目标。二战期间,苏军的T-26轻型坦克就很好的协助了T-34中型坦克作战。T-26重量轻,机动性好,侦查,警戒都远远强于T-34坦克,而打击战场次要目标更是效率更高。T-26对付敌人轻型坦克和装甲车,敌人炮兵和步兵有生力量,以及敌人数量繁多的轻型工事,堡垒等这些东西上,甚至比T-34中型坦克还要厉害。
不过,随着二战的结束,和冷战新技术的发展,轻型坦克显然已经越来越变得没有作用,到了60年轻型坦克发展几乎中止了。轻型坦克最主要的问题是,它的装甲厚度无法抵抗突飞猛进的反坦克武器。如果强化装甲,重量激增,也就不是轻型坦克了。
既然装甲都是薄弱,那么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又有多大的不同呢?
看来轻型坦克被淘汰是大势所趋,新式的装甲车完全可以充当这个轻型坦克的作用。
因此,苏联对于新一代装甲车的要求,又加上了一条可以和主战坦克协同作战的任务。
那么,新的苏军装甲车就是超级装甲运兵车加轻型坦克的融合!
这个理念在当年来说,绝对是极为先进和超越时代的。
在这三项要求的主导下,新一代的苏军装甲车很快诞生。
车里亚宾斯克拖拉机厂伊萨科夫设计局,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戈洛瓦诺夫设计局,还有一个是由罗萨夫领导的布良斯克汽车制造厂和鲁布佐夫斯克农用拖拉机制造厂联合设计小组,共三家负责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
这几家都是当时苏联重工业的龙头企业,具有世界数一数二的研发实力,他们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三个方案在火力和防御上,差别不大。对于防御,苏军高层要求不高,仅仅要求装甲应能抵御小口径自动炮、步兵轻武器、炮弹和地雷破片。自然,这个要求的设计难度并不算大。
至于火力上,已经内定了图拉仪器仪表设计局的2A28型73毫米低压滑膛炮作为主武器,为该炮配备的一个非常紧凑的单人炮塔,也已经设计成功。
三个方案最终的竞争,在于机动性,操纵性和性价比上。
相比起来,车里亚宾斯克拖拉机厂伊萨科夫设计局的765方案略胜一筹。它与其他方案最大的区别在于,采用完全的履带式结构,而且它发动机前置,将车辆后部全部设计为载员室,搭载士兵从装甲车后方近处,同时采用常规的扭杆悬挂和履带划水式水上推进。
而另外几个方案,都被淘汰。其中两个采用了落后的轮式和半履带式结构,虽然实验中表现出寿命长,稳定性好,性价比高,但无法解决复杂地形的实用难题,被淘汰。还有一个方案和765方案性能大体一致,机动性上还高出一截,但这个方案的装甲车发动机后置,在搭载的步兵只能从车顶两侧上下车。上下车不方便尚且是其次的,更惨的是在战斗中,这极容易遭受敌火力杀伤,形同废物。所以,最终1965年初,765工程сл1型在车里雅宾斯克厂开始进行试生产并与1966年定型,这就是后来的BMP-1装甲车(БМЛ-1)。
由于BMP-1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运兵装甲车,所以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步兵战车。
搞笑的是,原本BMP-1步兵战车并不用等到1966年才定型生产,它的方案早在1961年已研究成功,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签字让其投产而已。
憾的是,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却拒绝签字,他有着自己的看法。就如同把航空母舰当做浮动的棺材一样,赫鲁晓夫认为:既然现代反坦克导弹能够毫不费力地击穿坦克,那么我看打步兵战车和卡车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研究这种比卡车昂贵几十倍的武器呢?
军方高层没有办法,只好将方案暂时封存,等到1964年赫鲁晓夫被不流血的政变掀翻,才重新拿了出来。
在60年代,BMP-1步兵战车绝对是一款极为厉害的武器,它很快出现在红场的大阅兵上,瞬间就震惊了西方。



当年不寻常的性能
关于BMP-1步兵战车的介绍多如牛毛,老萨就简单的讲一讲。
73毫米火炮的威力在当时来说还算相当不错的,配发ЛГ-15В型尾翼稳定火箭破甲弹,初速400米/秒,最大飞行速度可达665米/秒,对2米高目标直射距离为765米,最大射程1300米,可击穿180到220毫米的垂直装甲板。
当时美军主战坦克M60巴顿,火炮防盾装甲厚度为178毫米,炮塔和车体正面装甲厚度均为110毫米,都可以被有效击穿。相比主炮,其实威力最大的是还是反坦克导弹。AT-3赛格反坦克导弹是曾经犹太坦克克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重创了以色列军队。该导弹重达11.3公斤,具有强大的威力。此次安装在2А28火炮根部上方的是9Л130导轨式发射架,9С428控制系统和车内的4枚9К14М反坦克导弹,炮塔吊篮内和吊篮后方的车体内各有2枚。
9К14М系统在今天看来,自然非常落后,他毕竟是苏联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系统为目视跟踪手动跟踪有线制导方式,导弹发射后,炮手通过导弹尾部的发光管对导弹实 施跟踪,用摇杆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和高度,引导导弹飞向目标,这也是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典型制导方式。
其实简单来说,这种瞄准方式就类似于打电子游戏一样,炮手手工引到导弹击中目标。



控制盒平时放在炮手座椅下面,使用时固定在炮手前方的工 作台上,9К14М导弹飞行速度140米/秒,有效射程500~3000米,破甲侵彻威力350~400毫米垂直装甲板。

理论上,当时没有一种坦克能够抵抗住AT-3赛格反坦克导弹的正面攻击。



1挺ПКТ毫米并列机枪则是固定装备,配有2000发子弹。对于俄军来说,并列机枪的目的并非杀敌,不过是通过密集的弹雨压制或者威吓敌人的火箭筒手而已。



除了以上的三种武器以外,还有其他的武器。
载员舱顶部有4个舱盖,车体两侧各有4个射击孔和潜望镜。每个射孔附近都有废弹壳收集器和用于排除火药气体的通风装置。

两侧前方的射击孔用于7.62毫米 ЛК机枪射击(配有1000发子弹),其余球形枪架用于7.62毫米АКМ自动步枪射击。



车内还有步兵携带的1具RPG-7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和5发火箭弹,提供给步兵下车以后反坦克使用。



另外,在每个装备该车的摩步排中,还有1辆车携带2具9К32(萨姆-7)单兵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让该车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

当然,这只是用于步兵战车的具有象征性的防空自卫能力而已。苏军团一级有大量的自行防空火炮和防空导弹车,它们才是防空的中坚力量。
可以看到,BMP-1的火力不可谓不强,在当年绝对是叹为观止的。

73毫米火炮已经可以对付当时的中型坦克,AT-3赛格反坦克导弹更是可怕的坦克杀手,当时的轻型坦克都没有这么强的火力,绝对是世界第一流。



BMP-1作为步兵下车以后的火力掩护,以及作为伴随主战坦克作战的轻型坦克,他都可以完成任务。
优越的机动性



BMP-1的机动性颇佳,远远超过了当时苏军的主战坦克。

BMP-1步兵战车战斗净重11.1吨、全重仅为12.8吨,而发动机马力却很大。

BMP-1安装1台УТД-20 V形6缸四冲程水冷柴油机, 2600转/分时的额定功率为300马力,全车携带燃料462升,公路行程高达550千米到600千米,最高时速为每小时60公里。



BMP-1的行动部分采用扭杆悬挂,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每侧有6个冲压制鼓形挂胶单轮缘负重轮,可以增加浮渡时的浮力,第二和第四负重轮处有带橡胶 减震的航程限制器。在履带上方有包钢板制成的护板,当车辆在雪地行驶时可卸下,防止该空间夹雪增加阻力。



该车的重量轻,马力大,履带为钢制双销式,宽300毫米,节距135毫米,每条履带有84块履带板,每块履带有2个并列的诱导轮。

这种设计使得车辆履带的单位压力很小,仅有60千帕,具有相当优秀的越野性能,泥泞和雪地对它来说都是小意思。

BMP-1还可以翻越0.7米高的垂直障碍,水平越过2.5米的壕沟,最大爬坡度和侧倾 斜度分别是30度和17度。



机动性相当不错,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浮渡。

在浮渡入水前,只需将车首防浪板竖起,排水泵打开,并将驾驶员中间的潜望镜换成高潜望镜。当然,BMP-1不是两栖坦克,它只可以通过水的流速不大于1.2米/秒,浪不高于0.25米的河流。

在河流中,BMP-1的水上最大前进和后退速度分别是7千米/小时和2千米/小时。



为什么如此强调浮渡能力,这主要是苏军假想敌是北约。而北约中欧大平原和西欧低地国家上河流湖泊也很多,是天然的障碍。当年德军就是利用第聂伯河、布格河、维斯瓦河和奥德河这些河流,严重阻碍了苏军装甲部队的推进。
BMP-1的机动性的优越,并不是表现在单车越野和浮渡上,还在于该车本身利于运输和部署。
薄弱的防御能力

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作为一辆重量只有12吨的步兵战车,强调了火力,机动性,防御自然就无法兼顾。

或者我们可以说,BMP-1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防御上。



因为设计之初,对全车重量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步兵战车的装甲比较薄弱。车体采用钢板全焊接箱形结构,但装甲厚度很低。车体前方装甲厚度仅为6到20毫米,车体侧面厚度为18毫米,后部厚度为13毫米,顶部仅有6毫米,单人炮塔的防盾厚度为防盾26~33 毫米。



由于重量被限制在12吨,这么薄弱的装甲厚度,已经是设计的极限了。



鉴于装甲厚度无法提高,苏联设计师想出了几个办法,提高防御能力。

一是,他们在车上增加了车底纵向冲压加强槽、前甲板加强筋和炮塔下甲板支撑立柱等结构后,另外扭杆护套也可以提高底盘的强度,而类似的补强结构在装甲车上是极少使用的。



二是,尽量降低车体高度,避免中弹的概率。因为BMP-1异常低矮,它的车高仅为2.025米(包括炮塔),宽为2.94米(含履带侧护板),车体宽2.85米,车底距地高0.37米。

最初之所以选择碟子形状的单人炮塔,就是考虑到缩小全车的高度,降低中弹的几率。

而美军当时的M60巴顿坦克高达3.3米,宽为3.7米。



三是,车体正前方采用了大倾角设计,这也是T-34时代利用倾斜装甲提高防御力的老一套。BMP-1整个车体几乎都有倾斜角度,这一定程度的提高了防御能力。
即使这样,BMP-1的防御能力也不敢恭维,它的炮塔和车体正面,虽然有120度弧形,但仍然只能分别防御20毫米和12.7毫米以下的穿甲弹。换句话说,它的正面炮弹可以防御20毫米以下机关炮和轻武器的打击,而正面车体仅能防御12.7毫米以下轻武器的打击。



侧面和后面的防御能力低下,仅能防御7.62毫米轻武器的打击以及较远距离炮弹破片。



这种防御能力,实在堪忧,仅仅比号称移动的坟墓,以装甲薄弱著称的美军M113装甲车稍高一筹而已。



美军在1962年装备了M72一次性火箭筒,这种单兵火箭筒仅仅重2.5公斤,让每个士兵都可以额外携带一个。

美军作战连,一般装备20具左右M72,战时更多。而这种情形火箭筒的破甲能力高达200毫米。

这也是美军多年来,制式的单兵火箭筒。也就是说,BMP-1步兵战车的薄弱装甲,连这种单兵火箭筒也对付不了。更不要说对抗美军制式反坦克武器,龙式,陶式反坦克导弹了!
鸡肋般的运输能力

战车除了车长,驾驶员和炮手三人以外,后部载员室可容纳全副武装士兵8人,也就是一个机械化步兵班。



BMP-1第二个为人指责的地方,在于载员室过于狭小。

载员室分为两侧,每侧坐4人,背靠背乘坐。由于载员室空间实在是太狭窄,乘员只要乘坐时间长一点,就感到极不舒适,尤其对于块头较大的人来说,更是坐卧不安。

老萨曾经进入过一辆作为展品BMP-2的内部(和BMP-1差不多),老萨身高1米8左右,偏胖一些,进入以后感到四肢弯曲,头必须弯着,非常的难受。

当时老萨背着一个很小的包,进去以后,出来时候不太容易,折腾了半天。很难想象,现在身高普遍超过1米8,甚至很多高达1米9的俄军士兵,如果能够坐这种步兵战车。

要知道,这还是车子不动的时候,如果行驶中上下颠簸,又会怎么样?



听说由于BMP-1的空降版,也就是BMD-1伞兵战车,由于比前者又小了一圈,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的大汉都很难进入,所以一度苏联招募的伞兵战车战士,都是来自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等,因为这些国家的战士各自比较矮小。



一份资料上写道: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曾经将一辆缴获叙利亚的,当时世界上最新式的步兵战车BMP-1送给美国测试。美军认为BMP-1的成员舱在夏季能够搭乘8名身高1.71米以下的兵员,当搭乘并穿着冬装时,身高需限制在1.67米以内。此外,美军 认为BMP-1为放置乘载员的背囊所预留的空间太少,成员长期乘坐会感到无法忍受。



所以,大家注意,在众多反应苏军和俄军的电影中,只要稍微真实一点的,都会发现苏军俄军士兵很少坐在车内行军的,一般都坐在车顶。

当时很多人跟老萨一样奇怪,明明有装甲车为什么不坐呢,难道真的这么英雄?其实不是英雄多,实在是里面坐的太累。

苏军士兵只有在明确有敌方危险的地方,才会坐在狭窄的车子里。
性能平平的三防和对人员的防御系统

由于BMP-1本来就是用作核大战的,所以三防做的不错。





BMP-1配备了当时比较先进的三防装置。

当发生核爆炸或遭遇化学武器袭击时,检测器探测到核辐射或有毒气体后,发动机、动力舱百叶窗、个舱盖、风扇、增压装置以及炮塔的 电动装置立即关闭,并将空气滤清系统打开。冲击波过后将空气增压装置开启。

在原子弹形成的超压的情况下,经过滤清的空气送往乘员舱和载员舱。超压系统由三方滤清装置、 带尘土分离器的增压风机组成,后者位于车长位置后方顶部,将尘土与空气分离。



不过,BMP-1的三防系统毕竟是60年代产物,显然无法检测生物武器。


BMP-1有自动灭火系统,控制装置布置在战斗室,在动力舱有4个火焰探头和4个灭火剂喷嘴,灭火剂是装在2个气瓶里的2升三溴氯甲烷,另外在车体后门上还有1具ОУ-2手持式灭火器。

虽然有灭火装置,但却因为设计原因,对乘员没有任何保护。

BMP-1的弹药较多,堆积在自动供弹机上,没有分隔舱。一旦被击中,弹药立即就会爆炸,这是远比一发敌方反坦克炮弹更强的爆炸力。

除了弹药以外,而载员室的后门左右门内,分别储油60升和70升。

更有甚者,载员座椅之间的空间,还有332升主油箱和蓄电池组。

坦克乘员等同于安放在火药桶中间,其实就算没有这些弹药,光是400多升的燃油的爆炸,也足够杀死整个步兵班了。

由于爆炸力巨大,连收尸都省了,等于直接火葬。
薄弱的观测系统

因为步兵战车的一大功能是辅助主战坦克作战,他们侦查,警戒都是它的分内工作,所以他的观测系统极为重要,甚至应该高于主战坦克。

相比80年代的美军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BMP-1的观测系统性能有着极大的差距,就在当时来说也是平平,更有设计上了一些漏洞。



BMP-1驾驶员在车体前部左侧,配有3具ТНЛО-170型昼间潜望镜,水平视角为94度,向上和向下的视角分别为12和11度,中间1个可换成ТНЛО- 350Б型高潜望镜,镜头高出装甲板350毫米,以便于驾驶员在车辆浮渡竖起防浪板时向前观察,但是水平和垂直视角下降到26度和4度。



夜间驾驶时中间1 个换成ТНЛО-2红外夜间驾驶仪,视角30度,与车首左前方的ФГ-125红外探照灯配合使用的作用距离仅仅为50到80米!



自然,除了驾驶员以外,炮手和车长也需要观察战场情况。



车长作为全车的指挥者和最主要的观察者,是负责发现目标,选择目标,下令攻击的核心人物,他自然需要最好的观测能力。

但由于BMP-1步兵战车要通过降低高度减少中弹概率,所以使用了单人炮塔。这个单人炮塔仅能容纳炮手一人,车长被挤出了炮塔,的位置只能位于驾驶员后面。

理论上车长的指挥塔能旋转360度,但由于右后方是炮塔挡住视线,实际水平视角只有270度。

这样一来,车长的视野就存在一个死角,这对于步兵战车来说,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指挥塔前有3 个潜望镜,中间1个可换成ТКН-3Б型双目昼夜观察镜,分划板上有设定目标2.7米高的卡距线进行粗略的测距,昼夜放大倍率分别为5×和4.2×,昼夜 观察视角分别是10度和8度,与车长舱盖上的ОУ-3ГА2红外探照灯配合时,夜视距离也仅仅为300~400米。

也就是说,BMP-1的夜视距离很弱,区区300,400米算不了什么。



即使在当时,落后的T-55坦克上的红外线夜视灯,也可以照几百米距离。

后来80年的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白天探测距离高达近4公里,夜晚探测距离也高达2公里。



苏联的每节铁路平车可以运载2辆步兵战车,也能够进行空中运输!苏军的安-12运输机可以运载1辆,而安-22和伊尔-76重型运输机更可以运载2到3辆。

这两点至关重要!现代战争,有效缩短部署时间是极为重要的。美军高层曾经说过,开战48小时内给我一个营,比一周后给我一个师还要有用。

利用铁路和空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军事力量的调动。





可以看到,BMP-1的机动性相当的不错,在当时算的是世界第一流。


我们对待一样武器,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比如T-72坦克在它诞生的时代,确实是很厉害的武器,虽然后来似乎像垃圾一样。比如清政府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在今天看来自然废铁一堆。

对于武器的研究,不能脱离于当时的环境。

强悍的火力



BMP-1步兵战车主要武器为1门73毫米的2А28“雷声”低压滑膛炮,4发9К14М“婴儿”反坦克导弹(AT-3赛格尔),1挺ПКТ毫米并列机枪。

在当时普通坦克火炮火炮口径不过100毫米的,装甲车上73毫米的主炮,震惊了世界。

西方很多军事专家认为,这是苏联76毫米反坦克炮的缩小版本,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73毫米的2А28“雷声”低压滑膛炮,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火炮,而是一种特种火炮,或者可以说是近似于无坐力炮(并非真正的无坐力炮)。



该炮其实是SPG-9型73毫米重型火箭筒的车用型,采用筒形摇架和半自动立楔式炮闩。


当年不寻常的性能
关于BMP-1步兵战车的介绍多如牛毛,老萨就简单的讲一讲。
73毫米火炮的威力在当时来说还算相当不错的,配发ЛГ-15В型尾翼稳定火箭破甲弹,初速400米/秒,最大飞行速度可达665米/秒,对2米高目标直射距离为765米,最大射程1300米,可击穿180到220毫米的垂直装甲板。
当时美军主战坦克M60巴顿,火炮防盾装甲厚度为178毫米,炮塔和车体正面装甲厚度均为110毫米,都可以被有效击穿。相比主炮,其实威力最大的是还是反坦克导弹。AT-3赛格反坦克导弹是曾经犹太坦克克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重创了以色列军队。该导弹重达11.3公斤,具有强大的威力。此次安装在2А28火炮根部上方的是9Л130导轨式发射架,9С428控制系统和车内的4枚9К14М反坦克导弹,炮塔吊篮内和吊篮后方的车体内各有2枚。
9К14М系统在今天看来,自然非常落后,他毕竟是苏联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系统为目视跟踪手动跟踪有线制导方式,导弹发射后,炮手通过导弹尾部的发光管对导弹实 施跟踪,用摇杆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和高度,引导导弹飞向目标,这也是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典型制导方式。
其实简单来说,这种瞄准方式就类似于打电子游戏一样,炮手手工引到导弹击中目标。



控制盒平时放在炮手座椅下面,使用时固定在炮手前方的工 作台上,9К14М导弹飞行速度140米/秒,有效射程500~3000米,破甲侵彻威力350~400毫米垂直装甲板。

理论上,当时没有一种坦克能够抵抗住AT-3赛格反坦克导弹的正面攻击。



1挺ПКТ毫米并列机枪则是固定装备,配有2000发子弹。对于俄军来说,并列机枪的目的并非杀敌,不过是通过密集的弹雨压制或者威吓敌人的火箭筒手而已。



除了以上的三种武器以外,还有其他的武器。
载员舱顶部有4个舱盖,车体两侧各有4个射击孔和潜望镜。每个射孔附近都有废弹壳收集器和用于排除火药气体的通风装置。

两侧前方的射击孔用于7.62毫米 ЛК机枪射击(配有1000发子弹),其余球形枪架用于7.62毫米АКМ自动步枪射击。



车内还有步兵携带的1具RPG-7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和5发火箭弹,提供给步兵下车以后反坦克使用。



另外,在每个装备该车的摩步排中,还有1辆车携带2具9К32(萨姆-7)单兵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让该车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

当然,这只是用于步兵战车的具有象征性的防空自卫能力而已。苏军团一级有大量的自行防空火炮和防空导弹车,它们才是防空的中坚力量。
可以看到,BMP-1的火力不可谓不强,在当年绝对是叹为观止的。

73毫米火炮已经可以对付当时的中型坦克,AT-3赛格反坦克导弹更是可怕的坦克杀手,当时的轻型坦克都没有这么强的火力,绝对是世界第一流。



BMP-1作为步兵下车以后的火力掩护,以及作为伴随主战坦克作战的轻型坦克,他都可以完成任务。
优越的机动性



BMP-1的机动性颇佳,远远超过了当时苏军的主战坦克。

BMP-1步兵战车战斗净重11.1吨、全重仅为12.8吨,而发动机马力却很大。

BMP-1安装1台УТД-20 V形6缸四冲程水冷柴油机, 2600转/分时的额定功率为300马力,全车携带燃料462升,公路行程高达550千米到600千米,最高时速为每小时60公里。



BMP-1的行动部分采用扭杆悬挂,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每侧有6个冲压制鼓形挂胶单轮缘负重轮,可以增加浮渡时的浮力,第二和第四负重轮处有带橡胶 减震的航程限制器。在履带上方有包钢板制成的护板,当车辆在雪地行驶时可卸下,防止该空间夹雪增加阻力。



该车的重量轻,马力大,履带为钢制双销式,宽300毫米,节距135毫米,每条履带有84块履带板,每块履带有2个并列的诱导轮。

这种设计使得车辆履带的单位压力很小,仅有60千帕,具有相当优秀的越野性能,泥泞和雪地对它来说都是小意思。

BMP-1还可以翻越0.7米高的垂直障碍,水平越过2.5米的壕沟,最大爬坡度和侧倾 斜度分别是30度和17度。



机动性相当不错,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浮渡。

在浮渡入水前,只需将车首防浪板竖起,排水泵打开,并将驾驶员中间的潜望镜换成高潜望镜。当然,BMP-1不是两栖坦克,它只可以通过水的流速不大于1.2米/秒,浪不高于0.25米的河流。

在河流中,BMP-1的水上最大前进和后退速度分别是7千米/小时和2千米/小时。



为什么如此强调浮渡能力,这主要是苏军假想敌是北约。而北约中欧大平原和西欧低地国家上河流湖泊也很多,是天然的障碍。当年德军就是利用第聂伯河、布格河、维斯瓦河和奥德河这些河流,严重阻碍了苏军装甲部队的推进。
BMP-1的机动性的优越,并不是表现在单车越野和浮渡上,还在于该车本身利于运输和部署。
薄弱的防御能力

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作为一辆重量只有12吨的步兵战车,强调了火力,机动性,防御自然就无法兼顾。

或者我们可以说,BMP-1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防御上。



因为设计之初,对全车重量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步兵战车的装甲比较薄弱。车体采用钢板全焊接箱形结构,但装甲厚度很低。车体前方装甲厚度仅为6到20毫米,车体侧面厚度为18毫米,后部厚度为13毫米,顶部仅有6毫米,单人炮塔的防盾厚度为防盾26~33 毫米。



由于重量被限制在12吨,这么薄弱的装甲厚度,已经是设计的极限了。



鉴于装甲厚度无法提高,苏联设计师想出了几个办法,提高防御能力。

一是,他们在车上增加了车底纵向冲压加强槽、前甲板加强筋和炮塔下甲板支撑立柱等结构后,另外扭杆护套也可以提高底盘的强度,而类似的补强结构在装甲车上是极少使用的。



二是,尽量降低车体高度,避免中弹的概率。因为BMP-1异常低矮,它的车高仅为2.025米(包括炮塔),宽为2.94米(含履带侧护板),车体宽2.85米,车底距地高0.37米。

最初之所以选择碟子形状的单人炮塔,就是考虑到缩小全车的高度,降低中弹的几率。

而美军当时的M60巴顿坦克高达3.3米,宽为3.7米。



三是,车体正前方采用了大倾角设计,这也是T-34时代利用倾斜装甲提高防御力的老一套。BMP-1整个车体几乎都有倾斜角度,这一定程度的提高了防御能力。
即使这样,BMP-1的防御能力也不敢恭维,它的炮塔和车体正面,虽然有120度弧形,但仍然只能分别防御20毫米和12.7毫米以下的穿甲弹。换句话说,它的正面炮弹可以防御20毫米以下机关炮和轻武器的打击,而正面车体仅能防御12.7毫米以下轻武器的打击。



侧面和后面的防御能力低下,仅能防御7.62毫米轻武器的打击以及较远距离炮弹破片。



这种防御能力,实在堪忧,仅仅比号称移动的坟墓,以装甲薄弱著称的美军M113装甲车稍高一筹而已。



美军在1962年装备了M72一次性火箭筒,这种单兵火箭筒仅仅重2.5公斤,让每个士兵都可以额外携带一个。

美军作战连,一般装备20具左右M72,战时更多。而这种情形火箭筒的破甲能力高达200毫米。

这也是美军多年来,制式的单兵火箭筒。也就是说,BMP-1步兵战车的薄弱装甲,连这种单兵火箭筒也对付不了。更不要说对抗美军制式反坦克武器,龙式,陶式反坦克导弹了!
鸡肋般的运输能力

战车除了车长,驾驶员和炮手三人以外,后部载员室可容纳全副武装士兵8人,也就是一个机械化步兵班。



BMP-1第二个为人指责的地方,在于载员室过于狭小。

载员室分为两侧,每侧坐4人,背靠背乘坐。由于载员室空间实在是太狭窄,乘员只要乘坐时间长一点,就感到极不舒适,尤其对于块头较大的人来说,更是坐卧不安。

老萨曾经进入过一辆作为展品BMP-2的内部(和BMP-1差不多),老萨身高1米8左右,偏胖一些,进入以后感到四肢弯曲,头必须弯着,非常的难受。

当时老萨背着一个很小的包,进去以后,出来时候不太容易,折腾了半天。很难想象,现在身高普遍超过1米8,甚至很多高达1米9的俄军士兵,如果能够坐这种步兵战车。

要知道,这还是车子不动的时候,如果行驶中上下颠簸,又会怎么样?



听说由于BMP-1的空降版,也就是BMD-1伞兵战车,由于比前者又小了一圈,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的大汉都很难进入,所以一度苏联招募的伞兵战车战士,都是来自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等,因为这些国家的战士各自比较矮小。



一份资料上写道: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曾经将一辆缴获叙利亚的,当时世界上最新式的步兵战车BMP-1送给美国测试。美军认为BMP-1的成员舱在夏季能够搭乘8名身高1.71米以下的兵员,当搭乘并穿着冬装时,身高需限制在1.67米以内。此外,美军 认为BMP-1为放置乘载员的背囊所预留的空间太少,成员长期乘坐会感到无法忍受。



所以,大家注意,在众多反应苏军和俄军的电影中,只要稍微真实一点的,都会发现苏军俄军士兵很少坐在车内行军的,一般都坐在车顶。

当时很多人跟老萨一样奇怪,明明有装甲车为什么不坐呢,难道真的这么英雄?其实不是英雄多,实在是里面坐的太累。

苏军士兵只有在明确有敌方危险的地方,才会坐在狭窄的车子里。
性能平平的三防和对人员的防御系统

由于BMP-1本来就是用作核大战的,所以三防做的不错。





BMP-1配备了当时比较先进的三防装置。

当发生核爆炸或遭遇化学武器袭击时,检测器探测到核辐射或有毒气体后,发动机、动力舱百叶窗、个舱盖、风扇、增压装置以及炮塔的 电动装置立即关闭,并将空气滤清系统打开。冲击波过后将空气增压装置开启。

在原子弹形成的超压的情况下,经过滤清的空气送往乘员舱和载员舱。超压系统由三方滤清装置、 带尘土分离器的增压风机组成,后者位于车长位置后方顶部,将尘土与空气分离。



不过,BMP-1的三防系统毕竟是60年代产物,显然无法检测生物武器。


BMP-1有自动灭火系统,控制装置布置在战斗室,在动力舱有4个火焰探头和4个灭火剂喷嘴,灭火剂是装在2个气瓶里的2升三溴氯甲烷,另外在车体后门上还有1具ОУ-2手持式灭火器。

虽然有灭火装置,但却因为设计原因,对乘员没有任何保护。

BMP-1的弹药较多,堆积在自动供弹机上,没有分隔舱。一旦被击中,弹药立即就会爆炸,这是远比一发敌方反坦克炮弹更强的爆炸力。

除了弹药以外,而载员室的后门左右门内,分别储油60升和70升。

更有甚者,载员座椅之间的空间,还有332升主油箱和蓄电池组。

坦克乘员等同于安放在火药桶中间,其实就算没有这些弹药,光是400多升的燃油的爆炸,也足够杀死整个步兵班了。

由于爆炸力巨大,连收尸都省了,等于直接火葬。
薄弱的观测系统

因为步兵战车的一大功能是辅助主战坦克作战,他们侦查,警戒都是它的分内工作,所以他的观测系统极为重要,甚至应该高于主战坦克。

相比80年代的美军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BMP-1的观测系统性能有着极大的差距,就在当时来说也是平平,更有设计上了一些漏洞。



BMP-1驾驶员在车体前部左侧,配有3具ТНЛО-170型昼间潜望镜,水平视角为94度,向上和向下的视角分别为12和11度,中间1个可换成ТНЛО- 350Б型高潜望镜,镜头高出装甲板350毫米,以便于驾驶员在车辆浮渡竖起防浪板时向前观察,但是水平和垂直视角下降到26度和4度。



夜间驾驶时中间1 个换成ТНЛО-2红外夜间驾驶仪,视角30度,与车首左前方的ФГ-125红外探照灯配合使用的作用距离仅仅为50到80米!



自然,除了驾驶员以外,炮手和车长也需要观察战场情况。



车长作为全车的指挥者和最主要的观察者,是负责发现目标,选择目标,下令攻击的核心人物,他自然需要最好的观测能力。

但由于BMP-1步兵战车要通过降低高度减少中弹概率,所以使用了单人炮塔。这个单人炮塔仅能容纳炮手一人,车长被挤出了炮塔,的位置只能位于驾驶员后面。

理论上车长的指挥塔能旋转360度,但由于右后方是炮塔挡住视线,实际水平视角只有270度。

这样一来,车长的视野就存在一个死角,这对于步兵战车来说,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指挥塔前有3 个潜望镜,中间1个可换成ТКН-3Б型双目昼夜观察镜,分划板上有设定目标2.7米高的卡距线进行粗略的测距,昼夜放大倍率分别为5×和4.2×,昼夜 观察视角分别是10度和8度,与车长舱盖上的ОУ-3ГА2红外探照灯配合时,夜视距离也仅仅为300~400米。

也就是说,BMP-1的夜视距离很弱,区区300,400米算不了什么。



即使在当时,落后的T-55坦克上的红外线夜视灯,也可以照几百米距离。

后来80年的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白天探测距离高达近4公里,夜晚探测距离也高达2公里。



苏联的每节铁路平车可以运载2辆步兵战车,也能够进行空中运输!苏军的安-12运输机可以运载1辆,而安-22和伊尔-76重型运输机更可以运载2到3辆。

这两点至关重要!现代战争,有效缩短部署时间是极为重要的。美军高层曾经说过,开战48小时内给我一个营,比一周后给我一个师还要有用。

利用铁路和空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军事力量的调动。





可以看到,BMP-1的机动性相当的不错,在当时算的是世界第一流。


我们对待一样武器,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比如T-72坦克在它诞生的时代,确实是很厉害的武器,虽然后来似乎像垃圾一样。比如清政府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在今天看来自然废铁一堆。

对于武器的研究,不能脱离于当时的环境。

强悍的火力



BMP-1步兵战车主要武器为1门73毫米的2А28“雷声”低压滑膛炮,4发9К14М“婴儿”反坦克导弹(AT-3赛格尔),1挺ПКТ毫米并列机枪。

在当时普通坦克火炮火炮口径不过100毫米的,装甲车上73毫米的主炮,震惊了世界。

西方很多军事专家认为,这是苏联76毫米反坦克炮的缩小版本,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73毫米的2А28“雷声”低压滑膛炮,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火炮,而是一种特种火炮,或者可以说是近似于无坐力炮(并非真正的无坐力炮)。



该炮其实是SPG-9型73毫米重型火箭筒的车用型,采用筒形摇架和半自动立楔式炮闩。


BMP-1的实战--第四次中东战争

BMP-1的出现深深震惊了西方,当时西方并没有这种概念的武器。

BMP-1强大的攻击力,优秀的机动性,都让北约军队赶到恐惧。更可怕的是,这种步兵战车的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以大规模的制造。这也是苏联装甲洪流的特性!





由于BMP-1的成功,在1966年开始大批投产,首先装备苏军,随即开始向外国出口。

当然早期的出口版本,都经过了一定程度的简化,这也是当年苏式装备出口的惯例。






BMP-1刚刚问世,急于一雪第三次中东战争前耻的阿拉伯国家就开始向苏联购买。



1973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打的最惨的埃及,首先购买了80辆崭新的BMP-1,编入了精锐的埃及第4装甲师。由于训练中,埃及军队表示这种步兵战车非常实用,在10月战争爆发前,埃及又紧急追加购买了150辆。

埃及的军队,是完全仿照苏军建立的,苏联在埃及的顾问就有数万人之多。

此次BMP-1同苏军的编制一样,全部编入埃及的摩步营,每个营40辆,而摩步营全部配属此次进攻的拳头部队。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后,埃及军队瞬间突破苏伊士运河,20万埃及军队沿着搭建起来的几十座浮桥渡河。

而BMP-1的浮渡能力,让他可以不借助浮桥,所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在第一日就全部渡河成功。



在此之前,包括以色列和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并不知道BMP-1步兵战车的具体实力,所以自然也没有准备。



在运河战区北翼的坎塔拉,BMP-1表现出色。此处的沙漠流沙很多,坦克很容易陷住动弹不得,以色列认为埃及装甲部队不可能从这里通过,防御上并不完善。

结果,BMP-1仅仅12吨的重量,让他帮助埃及人轻松突破这个地区,一下打乱了犹太人的全盘防御计划。
在南部地区,BMP-1遭受了第一次战火的考验。

埃及人的BMP-1的携带的AT-3赛格击毁了以色列的几十辆坦克,但步兵战车也遭受了较大的损失。

埃及人对AT-3赛格反坦克导弹的威力是非常认可的,它破甲厚度高达400毫米,任何犹太坦克也抵挡不住。但埃及人对它的一些方面则深恶痛绝。

AT-3赛格反坦克导弹是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它的最大特征是,控制方式由有线传送控制指令的控制器控制。也就是导弹发射以后,屁股后面拖着一根线,操作的士兵如同玩电脑游戏般利用操控手柄,通过这根线传送指令,来控制导弹行进方向。



一个资料中写道:射手按下发射按钮后,用操纵台上的潜望镜跟踪导弹,导弹尾部有一个曳光管会发出红光便于射手跟踪,一边跟踪一边柔和地操纵控制盒上的摇杆使导弹飞向目标直至命中。



由于导弹飞行速度很快,打击的敌人坦克又多在移动,对炮手的控制技巧要求很高。埃及人在战争经过试验,对3000米距离上的3×2.5米固定正面靶命中率为50%到70%,而实战中由于心理紧张和复杂环境的影响,往往命中率下降到20%~30%。

而且由于拖着导线,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为3000米,不能再远了。

AT-3赛格导弹发射以后,每秒飞行100多米,也就是说,通常要飞行10多秒才能击中敌人。

这段时间呢,导弹释放的大量光热和拖着的导线,让发射者完全暴露,如果敌人反应够快,完全可以在这段时间将你打掉!

所以,AT-3赛格导弹的发射手不但要有很高的技术,还要具备献身的精神。

如果说,这还算是AT-3赛格导弹的问题,但下面的则完全是BMP-1的问题。
BMP-1的导弹发射架上仅放置1枚反坦克导弹,一旦这枚打完,就必须手工装填。

这个手工装填,是让步兵战车炮手送命的地狱之门。



炮塔顶部前面有一个可以从内部打开的舱盖,炮手首先爬出舱盖,然后把导弹和尾部的放线器推上导轨,再用销子把四个折叠的弹翼打开固定好。

即使训练有素的炮手,装填一发导弹需50秒,不用说,此时炮手完全暴露在车外,极容易遭受敌人各种武器的打击,是极为危险的。

美军的M113装甲车在越战中,最容易被干掉的乘员,就是在车顶操纵机枪的机枪手。即使他们有专门的防弹钢板,往往瞬间也被北越的乱枪干掉。

有防御的机枪手尚且如此,更别说没有丝毫防御能力的炮手了。



所以,在实战中,埃及炮手往往没这个胆量。他们一旦打完了1枚导弹,就必须撤退到后方安全区域再重新装填。

显然,这在很多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强行在战场上装填,敌人步兵一串子弹打过来,也可以将炮手送到真主面前,这正是左右为难的事情。

更惨的是,由于命中率不高,往往需要几发反坦克导弹才能干掉一辆坦克,但BMP-1一共只有4枚反坦克导弹,一旦打完,也就失去了远距离的反坦克能力,几乎处于光挨打的境遇。
如果说在埃及人手中,BMP-1表现不错,在叙利亚人手中,则表现出他最脆弱的一面。

这种攻坚战中,以色列人守着坚固的反坦克战壕和反坦克工事,阵地里面不是反坦克炮就是坦克。

以军的反坦克炮和坦克上的坦克炮,都有强大的威力,还有很好的精度。他们处于防御中,以逸待劳,以静打动,命中率自然是很高的。



BMP-1的73毫米主炮虽然威力还可以,但毕竟属于轻型特种火炮。

在打击犹太人的坚固工事的时候,由于BMP-1主炮射程还不到1000米,完全被敌人的反坦克炮压制。叙利亚人只能冒险开到很近的距离炮击,但73毫米炮反坦克炮对付坚固工事的能力有限,往往数炮都不能击毁一个敌人的工事。



同600辆T-54/T-55坦克并肩作战中,



更惨的是,在和以色列百人队长坦克的正面对抗中,BMP-1完全败下阵来。



相比以军坦克105毫米火炮的威力和完善的火控系统,使得他在静止中打活动目标,准确度非常高,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且射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

在戈兰高地的第七装甲旅,依靠己方火炮精度的优势,在叙利亚军队坦克有7倍数量的优势下,仍然击毁了数百辆叙利亚坦克和装甲车,最终守住了阵地。



当时叙利亚人最先进的T-62坦克尚且不能应付这种攻坚,BMP-1也就更别说了。

BMP-1没有复杂的火控系统,它的瞄准器材都没有炮击稳定器,也没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



所以,炮手只能通过瞄准镜的分划对目标进行简单的距离判定和提前量的预估。换句话说,是否打中,主要看炮手的经验。

因此BMP-1不能在行进间射击,也很难击中对快速机动的目标,显然,这说明它的作战能力比较低下。

73毫米火炮使用的并非传统的坦克炮弹,而是一种火箭弹。这种火箭弹的优势是发射时候后坐力小,适合轻型装甲车,缺点是弹长高达1米多,射速慢,极容易受到横风影响,导致精度大幅度下降。

因为火箭弹在空中飞行最怕大风,一旦有大风吹过来,火箭弹就很容易偏离航向。

BMP-1主要在近距离停止后,单发炮击为主,但即使这样,精度也不高。

就算是苏军日常训练,1000米打固定坦克靶射击命中率也只有30%。

战争中,由于紧张等因素,命中率更会降低一半。

更可怕的是,当时以军坦克有效射程都在1000米以外,普通超过1500米。而BMP-1火炮有效射程只有1000米,也就是说,以军坦克可以在BMP-1的射程之外干掉他。
戈兰高地的战斗,最终以叙利亚军队惨败告终。

此战以军将参战100辆BMP-1中的50辆击毁或者缴获。根据以色列人战后说,其中约25辆只是受到轻伤,被失去斗志的叙利亚人放弃了维修,丢弃在战场的。

当然,BMP-1的失败,是在叙利亚军队全线溃败的基础上。此次战争,叙利亚人损失了1000多辆坦克,这区区50辆步兵战车又算得了什么!



但作为步兵战车来说,BMP-1步兵战车则发挥了另一方面的作用。在戈兰高地战斗中,叙利亚机械化步兵也成为不亚于坦克部队的坦克杀手。他们乘坐BMP-1赶到战场,下车以后使用RGP-7火箭筒和不并用AT-3赛格反坦克导弹,也击毁了大量的以军坦克。

比如以军著名的188旅,很多坦克就是被叙利亚步兵反坦克小组击毁的,188旅在此次战役中全军覆没。

以军战斗认为,叙利亚人的坦克数量虽多,但性能和战术都远远落后以军,并不难对付。但叙利亚的机械化步兵的反坦克小组,却是真正让人头疼的。他们目标小,隐蔽性高,散布广,似乎无处不在。



总之,中东战争作为BMP-1的第一次表演,勉强合格。
作为装甲运兵车,它非常合格。作为步兵战车,它的表现也是不错。作为协助主战坦克作战的轻型坦克,它也大体及格。毕竟连叙利亚人最先进的T-62坦克尚且无法有效对抗以军百人队长,你怎么能要求步兵战车表现的比T-62还要好呢?


BMP-1的实战--第四次中东战争

BMP-1的出现深深震惊了西方,当时西方并没有这种概念的武器。

BMP-1强大的攻击力,优秀的机动性,都让北约军队赶到恐惧。更可怕的是,这种步兵战车的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以大规模的制造。这也是苏联装甲洪流的特性!





由于BMP-1的成功,在1966年开始大批投产,首先装备苏军,随即开始向外国出口。

当然早期的出口版本,都经过了一定程度的简化,这也是当年苏式装备出口的惯例。






BMP-1刚刚问世,急于一雪第三次中东战争前耻的阿拉伯国家就开始向苏联购买。



1973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打的最惨的埃及,首先购买了80辆崭新的BMP-1,编入了精锐的埃及第4装甲师。由于训练中,埃及军队表示这种步兵战车非常实用,在10月战争爆发前,埃及又紧急追加购买了150辆。

埃及的军队,是完全仿照苏军建立的,苏联在埃及的顾问就有数万人之多。

此次BMP-1同苏军的编制一样,全部编入埃及的摩步营,每个营40辆,而摩步营全部配属此次进攻的拳头部队。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后,埃及军队瞬间突破苏伊士运河,20万埃及军队沿着搭建起来的几十座浮桥渡河。

而BMP-1的浮渡能力,让他可以不借助浮桥,所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在第一日就全部渡河成功。



在此之前,包括以色列和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并不知道BMP-1步兵战车的具体实力,所以自然也没有准备。



在运河战区北翼的坎塔拉,BMP-1表现出色。此处的沙漠流沙很多,坦克很容易陷住动弹不得,以色列认为埃及装甲部队不可能从这里通过,防御上并不完善。

结果,BMP-1仅仅12吨的重量,让他帮助埃及人轻松突破这个地区,一下打乱了犹太人的全盘防御计划。
在南部地区,BMP-1遭受了第一次战火的考验。

埃及人的BMP-1的携带的AT-3赛格击毁了以色列的几十辆坦克,但步兵战车也遭受了较大的损失。

埃及人对AT-3赛格反坦克导弹的威力是非常认可的,它破甲厚度高达400毫米,任何犹太坦克也抵挡不住。但埃及人对它的一些方面则深恶痛绝。

AT-3赛格反坦克导弹是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它的最大特征是,控制方式由有线传送控制指令的控制器控制。也就是导弹发射以后,屁股后面拖着一根线,操作的士兵如同玩电脑游戏般利用操控手柄,通过这根线传送指令,来控制导弹行进方向。



一个资料中写道:射手按下发射按钮后,用操纵台上的潜望镜跟踪导弹,导弹尾部有一个曳光管会发出红光便于射手跟踪,一边跟踪一边柔和地操纵控制盒上的摇杆使导弹飞向目标直至命中。



由于导弹飞行速度很快,打击的敌人坦克又多在移动,对炮手的控制技巧要求很高。埃及人在战争经过试验,对3000米距离上的3×2.5米固定正面靶命中率为50%到70%,而实战中由于心理紧张和复杂环境的影响,往往命中率下降到20%~30%。

而且由于拖着导线,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为3000米,不能再远了。

AT-3赛格导弹发射以后,每秒飞行100多米,也就是说,通常要飞行10多秒才能击中敌人。

这段时间呢,导弹释放的大量光热和拖着的导线,让发射者完全暴露,如果敌人反应够快,完全可以在这段时间将你打掉!

所以,AT-3赛格导弹的发射手不但要有很高的技术,还要具备献身的精神。

如果说,这还算是AT-3赛格导弹的问题,但下面的则完全是BMP-1的问题。
BMP-1的导弹发射架上仅放置1枚反坦克导弹,一旦这枚打完,就必须手工装填。

这个手工装填,是让步兵战车炮手送命的地狱之门。



炮塔顶部前面有一个可以从内部打开的舱盖,炮手首先爬出舱盖,然后把导弹和尾部的放线器推上导轨,再用销子把四个折叠的弹翼打开固定好。

即使训练有素的炮手,装填一发导弹需50秒,不用说,此时炮手完全暴露在车外,极容易遭受敌人各种武器的打击,是极为危险的。

美军的M113装甲车在越战中,最容易被干掉的乘员,就是在车顶操纵机枪的机枪手。即使他们有专门的防弹钢板,往往瞬间也被北越的乱枪干掉。

有防御的机枪手尚且如此,更别说没有丝毫防御能力的炮手了。



所以,在实战中,埃及炮手往往没这个胆量。他们一旦打完了1枚导弹,就必须撤退到后方安全区域再重新装填。

显然,这在很多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强行在战场上装填,敌人步兵一串子弹打过来,也可以将炮手送到真主面前,这正是左右为难的事情。

更惨的是,由于命中率不高,往往需要几发反坦克导弹才能干掉一辆坦克,但BMP-1一共只有4枚反坦克导弹,一旦打完,也就失去了远距离的反坦克能力,几乎处于光挨打的境遇。
如果说在埃及人手中,BMP-1表现不错,在叙利亚人手中,则表现出他最脆弱的一面。

这种攻坚战中,以色列人守着坚固的反坦克战壕和反坦克工事,阵地里面不是反坦克炮就是坦克。

以军的反坦克炮和坦克上的坦克炮,都有强大的威力,还有很好的精度。他们处于防御中,以逸待劳,以静打动,命中率自然是很高的。



BMP-1的73毫米主炮虽然威力还可以,但毕竟属于轻型特种火炮。

在打击犹太人的坚固工事的时候,由于BMP-1主炮射程还不到1000米,完全被敌人的反坦克炮压制。叙利亚人只能冒险开到很近的距离炮击,但73毫米炮反坦克炮对付坚固工事的能力有限,往往数炮都不能击毁一个敌人的工事。



同600辆T-54/T-55坦克并肩作战中,



更惨的是,在和以色列百人队长坦克的正面对抗中,BMP-1完全败下阵来。



相比以军坦克105毫米火炮的威力和完善的火控系统,使得他在静止中打活动目标,准确度非常高,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且射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

在戈兰高地的第七装甲旅,依靠己方火炮精度的优势,在叙利亚军队坦克有7倍数量的优势下,仍然击毁了数百辆叙利亚坦克和装甲车,最终守住了阵地。



当时叙利亚人最先进的T-62坦克尚且不能应付这种攻坚,BMP-1也就更别说了。

BMP-1没有复杂的火控系统,它的瞄准器材都没有炮击稳定器,也没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



所以,炮手只能通过瞄准镜的分划对目标进行简单的距离判定和提前量的预估。换句话说,是否打中,主要看炮手的经验。

因此BMP-1不能在行进间射击,也很难击中对快速机动的目标,显然,这说明它的作战能力比较低下。

73毫米火炮使用的并非传统的坦克炮弹,而是一种火箭弹。这种火箭弹的优势是发射时候后坐力小,适合轻型装甲车,缺点是弹长高达1米多,射速慢,极容易受到横风影响,导致精度大幅度下降。

因为火箭弹在空中飞行最怕大风,一旦有大风吹过来,火箭弹就很容易偏离航向。

BMP-1主要在近距离停止后,单发炮击为主,但即使这样,精度也不高。

就算是苏军日常训练,1000米打固定坦克靶射击命中率也只有30%。

战争中,由于紧张等因素,命中率更会降低一半。

更可怕的是,当时以军坦克有效射程都在1000米以外,普通超过1500米。而BMP-1火炮有效射程只有1000米,也就是说,以军坦克可以在BMP-1的射程之外干掉他。
戈兰高地的战斗,最终以叙利亚军队惨败告终。

此战以军将参战100辆BMP-1中的50辆击毁或者缴获。根据以色列人战后说,其中约25辆只是受到轻伤,被失去斗志的叙利亚人放弃了维修,丢弃在战场的。

当然,BMP-1的失败,是在叙利亚军队全线溃败的基础上。此次战争,叙利亚人损失了1000多辆坦克,这区区50辆步兵战车又算得了什么!



但作为步兵战车来说,BMP-1步兵战车则发挥了另一方面的作用。在戈兰高地战斗中,叙利亚机械化步兵也成为不亚于坦克部队的坦克杀手。他们乘坐BMP-1赶到战场,下车以后使用RGP-7火箭筒和不并用AT-3赛格反坦克导弹,也击毁了大量的以军坦克。

比如以军著名的188旅,很多坦克就是被叙利亚步兵反坦克小组击毁的,188旅在此次战役中全军覆没。

以军战斗认为,叙利亚人的坦克数量虽多,但性能和战术都远远落后以军,并不难对付。但叙利亚的机械化步兵的反坦克小组,却是真正让人头疼的。他们目标小,隐蔽性高,散布广,似乎无处不在。



总之,中东战争作为BMP-1的第一次表演,勉强合格。
作为装甲运兵车,它非常合格。作为步兵战车,它的表现也是不错。作为协助主战坦克作战的轻型坦克,它也大体及格。毕竟连叙利亚人最先进的T-62坦克尚且无法有效对抗以军百人队长,你怎么能要求步兵战车表现的比T-62还要好呢?


BMP-2的诞生



由于BMP-1步兵战车在第四次中东战争表现种种问题,苏军认为需要对它进行大幅度的改进。



在BMP-1步兵战的基础上,苏军于1976年成功研发了BMP-2步兵战车,并且在1982年红场阅兵仪式上正式出现。



其实BMP-2步兵战车仅仅是在BMP-1步兵战车上的改进型,除了炮塔以外,变化不大。



对于BMP-1步兵战车的73毫米火炮的威力小,射程近,精度低的问题,阿拉伯人是极为不满的。



而同一时代压制的西方步兵战车,比如著名的M2布莱德利,都没有采用这种华而不实的大口径火炮,而采用小口径的速射机关炮。



而对于AT-3赛格导弹命中率低,操作复杂,极不容易掌握的问题,苏军高层很是尴尬。



此次BMP-2步兵战车在一些方面做了改进。
主炮更换为1门2A42型30毫米机关炮,这也是当时世界步兵战车的潮流。

2A42型30毫米机关炮貌似口径很小,远远比不上73毫米火炮,实际上却根本不是这样。

30毫米机关炮的射程,精度,甚至反坦克能力都远在73毫米火炮之上。

73毫米火炮的威力似乎很大,但在70年代,由于西方主战坦克的防御能力全部大幅度升级,不要说BMP-1的73毫米火炮很难对他们造成致命的威胁,就连T-55主战坦克的Д-10T式100mm线膛坦克炮也是被淘汰的东西。以军缴获大量的T-54/55坦克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火炮换了。

以美军升级的M60巴顿和M1艾布拉布斯主战坦克来说,他们被73毫米火炮击中一炮,并不会受到致命伤,仍然可以作战。



在苏军试验模拟中,美军坦克被1发73毫米炮弹击中,仍然可以保持百分之九十的战斗力。况且,美军火炮射程都远远超过了1公里,有的高达2,3公里,以73毫米炮不到1000米的射程,实战中是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的,甚至光挨打,根本无力反击。
2A42型30毫米机关炮就不同,貌似它的口径很小,但却是一款非常实用的火炮。

在试验中,初速为970米/秒,30毫米机关炮有效射程高达4000米。以30毫米炮弹连续击中美军主战坦克,不但击毁了外挂设备,还造成观瞄设备严重损坏,甚至可以有效击穿坦克薄弱的部位。遭受30毫米机关炮打击的美军坦克,战斗力只能保持百分之二十左右,甚至会被击毁。

后来的海湾战争中,美军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的25毫米机关炮,击毁了不少T-55和T-62主战坦克。



这门30毫米火炮,还具有双向稳定,可在行进间开火。不要小瞧这个行进间开火,这对于一辆机动性很好,速度很快的装甲车来说,是相当重要的。高速运动中,敌军坦克的命中率也会大幅度下降。

这门机关炮甚至可以高平两用,也就是可以对空射击,主要打击直升机。

这些都是73毫米火炮所不具备的。

该炮可360度旋转,高低射界为-5~+75度,可以有效压制高出的目标,远比73毫米火炮实用的多。

更关键的是,火炮配有500发炮弹,持续作战能力也比73毫米火炮厉害的多。



对于反坦克导弹上,从AT-3赛格变为AT-5拱肩反坦克导弹。AT-5拱肩反坦克导弹属于苏军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破甲威力提升到600到700毫米,射程高达4000米,是一种威力巨大的重型反坦克导弹。

它也是有线指导,只是不再像第一代那样,需要炮手像打电子游戏一样操纵攻击。

AT-5拱肩反坦克导弹发射以后,炮手只需要保证目标在瞄准线上即可,操作要简单多了。
但BMP-2步兵战车并没有解决BMP-1步兵战车最挨骂的毛病,也就是需要炮手冒着敌军的炮火,将身子探出车体手工装填。



就导弹这方面,BMP-2步兵战车甚至相比BMP-1步兵战车还有了倒退!





BMP-2步兵战车同BMP-1一样,仅有一个发射管,一次仅可发射1枚,发射完了就要装填,另外携带3发导弹。

而西方的步兵战车,通常是有2发可以随时发射,另外携带5到7发。




显然,此时苏军对步兵战车的定位,不再是可以消灭敌方主战坦克,而只是对敌方的主战坦克有一定的打击力。BMP-2步兵战车的主要作用,还是装甲运兵车和掩护步兵作战的步兵战车,轻型坦克退到次要了。

因为毕竟苏军还有大量的反坦克武器,比如重型反坦克导弹车,有这些歼灭坦克也足够了。



需要说明的是,出口型号安装更落后的AT-4塞子反坦克导弹。
针对车长视野差的问题,BMP-2步兵战车采用了大一号的双人炮塔,这样终于将车长放在全车最高位,以便于360度观察战场。但观测设备仍然相当老旧,夜视能力更是低下,相对西方先进的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几乎无法相比。

自然,BMP-2的造价也便宜得多,只是M2布莱德利的三分之一。



另外,由于采用BMP-1步兵战车的底盘,所以防御力没有什么提升,更由于采用了双人炮塔,车体载员室就变小了,这下坐不了8个人,只能坐6个人。

显然,6个人组成一个步兵班,是不太可能的,这又削弱了机械化步兵班的力量,得不偿失,真是拆东墙补西墙!



BMP-2步兵战车的战斗力相对前辈没有大幅度的提升,仅有武器上先进了一些。



所以,BMP-1步兵战车和BMP-2步兵战车差异不大。导弹上面其实区别也不大,30毫米机关炮才是最大的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30毫米机炮虽然理论上可以对空射击,但并没有对空射击的瞄准装置,所以实际上没有对空能力。况且对地攻击的机关炮和对空攻击的机关炮,其实也有很大的区别,并不是一回事。


BMP-2的诞生



由于BMP-1步兵战车在第四次中东战争表现种种问题,苏军认为需要对它进行大幅度的改进。



在BMP-1步兵战的基础上,苏军于1976年成功研发了BMP-2步兵战车,并且在1982年红场阅兵仪式上正式出现。



其实BMP-2步兵战车仅仅是在BMP-1步兵战车上的改进型,除了炮塔以外,变化不大。



对于BMP-1步兵战车的73毫米火炮的威力小,射程近,精度低的问题,阿拉伯人是极为不满的。



而同一时代压制的西方步兵战车,比如著名的M2布莱德利,都没有采用这种华而不实的大口径火炮,而采用小口径的速射机关炮。



而对于AT-3赛格导弹命中率低,操作复杂,极不容易掌握的问题,苏军高层很是尴尬。



此次BMP-2步兵战车在一些方面做了改进。
主炮更换为1门2A42型30毫米机关炮,这也是当时世界步兵战车的潮流。

2A42型30毫米机关炮貌似口径很小,远远比不上73毫米火炮,实际上却根本不是这样。

30毫米机关炮的射程,精度,甚至反坦克能力都远在73毫米火炮之上。

73毫米火炮的威力似乎很大,但在70年代,由于西方主战坦克的防御能力全部大幅度升级,不要说BMP-1的73毫米火炮很难对他们造成致命的威胁,就连T-55主战坦克的Д-10T式100mm线膛坦克炮也是被淘汰的东西。以军缴获大量的T-54/55坦克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火炮换了。

以美军升级的M60巴顿和M1艾布拉布斯主战坦克来说,他们被73毫米火炮击中一炮,并不会受到致命伤,仍然可以作战。



在苏军试验模拟中,美军坦克被1发73毫米炮弹击中,仍然可以保持百分之九十的战斗力。况且,美军火炮射程都远远超过了1公里,有的高达2,3公里,以73毫米炮不到1000米的射程,实战中是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的,甚至光挨打,根本无力反击。
2A42型30毫米机关炮就不同,貌似它的口径很小,但却是一款非常实用的火炮。

在试验中,初速为970米/秒,30毫米机关炮有效射程高达4000米。以30毫米炮弹连续击中美军主战坦克,不但击毁了外挂设备,还造成观瞄设备严重损坏,甚至可以有效击穿坦克薄弱的部位。遭受30毫米机关炮打击的美军坦克,战斗力只能保持百分之二十左右,甚至会被击毁。

后来的海湾战争中,美军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的25毫米机关炮,击毁了不少T-55和T-62主战坦克。



这门30毫米火炮,还具有双向稳定,可在行进间开火。不要小瞧这个行进间开火,这对于一辆机动性很好,速度很快的装甲车来说,是相当重要的。高速运动中,敌军坦克的命中率也会大幅度下降。

这门机关炮甚至可以高平两用,也就是可以对空射击,主要打击直升机。

这些都是73毫米火炮所不具备的。

该炮可360度旋转,高低射界为-5~+75度,可以有效压制高出的目标,远比73毫米火炮实用的多。

更关键的是,火炮配有500发炮弹,持续作战能力也比73毫米火炮厉害的多。



对于反坦克导弹上,从AT-3赛格变为AT-5拱肩反坦克导弹。AT-5拱肩反坦克导弹属于苏军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破甲威力提升到600到700毫米,射程高达4000米,是一种威力巨大的重型反坦克导弹。

它也是有线指导,只是不再像第一代那样,需要炮手像打电子游戏一样操纵攻击。

AT-5拱肩反坦克导弹发射以后,炮手只需要保证目标在瞄准线上即可,操作要简单多了。
但BMP-2步兵战车并没有解决BMP-1步兵战车最挨骂的毛病,也就是需要炮手冒着敌军的炮火,将身子探出车体手工装填。



就导弹这方面,BMP-2步兵战车甚至相比BMP-1步兵战车还有了倒退!





BMP-2步兵战车同BMP-1一样,仅有一个发射管,一次仅可发射1枚,发射完了就要装填,另外携带3发导弹。

而西方的步兵战车,通常是有2发可以随时发射,另外携带5到7发。




显然,此时苏军对步兵战车的定位,不再是可以消灭敌方主战坦克,而只是对敌方的主战坦克有一定的打击力。BMP-2步兵战车的主要作用,还是装甲运兵车和掩护步兵作战的步兵战车,轻型坦克退到次要了。

因为毕竟苏军还有大量的反坦克武器,比如重型反坦克导弹车,有这些歼灭坦克也足够了。



需要说明的是,出口型号安装更落后的AT-4塞子反坦克导弹。
针对车长视野差的问题,BMP-2步兵战车采用了大一号的双人炮塔,这样终于将车长放在全车最高位,以便于360度观察战场。但观测设备仍然相当老旧,夜视能力更是低下,相对西方先进的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几乎无法相比。

自然,BMP-2的造价也便宜得多,只是M2布莱德利的三分之一。



另外,由于采用BMP-1步兵战车的底盘,所以防御力没有什么提升,更由于采用了双人炮塔,车体载员室就变小了,这下坐不了8个人,只能坐6个人。

显然,6个人组成一个步兵班,是不太可能的,这又削弱了机械化步兵班的力量,得不偿失,真是拆东墙补西墙!



BMP-2步兵战车的战斗力相对前辈没有大幅度的提升,仅有武器上先进了一些。



所以,BMP-1步兵战车和BMP-2步兵战车差异不大。导弹上面其实区别也不大,30毫米机关炮才是最大的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30毫米机炮虽然理论上可以对空射击,但并没有对空射击的瞄准装置,所以实际上没有对空能力。况且对地攻击的机关炮和对空攻击的机关炮,其实也有很大的区别,并不是一回事。


BMP-1/BMP-2苏军入侵阿富汗



如果说中东战争基本合格,未来阿富汗战争,就是BMP-1和BMP-2步兵战车恶梦的开始。



1979 年12月,在苏军5000人的空降部队占领喀布尔以后,苏军七个师的地面部队乘坐着大量苏军的坦克和BMP-1开入这个山地国家,这标志着苏军全面入侵阿富汗的开始。



此时阿富汗的战略要地马扎里沙里夫、巴格兰、赫拉特等已经被苏军提前控制,而阿富汗政府军的轻武器和重武器都被苏联顾问,以检修或者换装为由封存或者拆卸了关键部件。

1个军团、13个师,共10万人的阿富汗政府军对苏军几乎没有抵抗,但并不意味着苏军入侵阿富汗已经获得成功。

阿富汗作为帝国的坟墓,可不是浪得虚名的。无数不屈服的山民,从这一天开始,投身于反抗异教徒入侵的圣战中,持久的战争爆发了。

阿富汗战争以一种特别的形式进行着,就是围绕着公路运输线。

除了入侵初期的大规模围剿以外,苏军渐渐明白,他的10万大军也许能杀死100万阿富汗游击队,但却不能结束战争,因为还会有100万新的游击队员出现。

这些游击队员有着美国和阿拉伯世界的经济,物资,武器,甚至人员的支持,只会越大越强,越打越多。

当时的苏联经济也处于困境,虽然苏联国防部长认为只要出动50万苏军就可以彻底占领阿富汗,但勃列日涅夫却下令不扩大战争,苏军规模适中保持在10万人左右。

事实证明,勃列日涅夫是很有头脑的,如果50万苏军进入阿富汗,苏军甚至可能早几年就崩溃了。

进入长达9年相持阶段,苏军除了继续围剿游击队以外,更全力保护着公路运输线。因为阿富汗这个山地国家没有铁路和水运,全国几条公路就是苏军唯一的生命线。

10万苏军每天需要的物资,都需要公路运输提供。理论上苏军每天至少需要3000吨物资,但实际上能有一半就很不错了。苏军在阿富汗时刻处于物资紧缺中,这也是制约苏军军事行动最主要的因素。

换句话说,只要切断苏军的公路运输线,驻阿富汗的苏军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阿富汗游击队,也把袭击公路上的苏军运输队,作为打击苏军的主要手段。
苏军当时的常规力量非常强大,数量上远远超过美国,但实战中,苏军T-55和T-62坦克却大体退出了阿富汗。

原因很简单,阿富汗既是山地,又是高原,游击队伏击车队,总是从高处往下打,占据绝对的地形优势。

而苏军沉重的T-55和T-62坦克在高原环境,发动机功率不够,经常出现机械故障。在从边境到喀布尔长达400公里的公路上,坦克一旦出现机械故障,就是灭顶之灾。他不但会阻挡整个车队,更极有可能被单独丢下。在游击队四伏的公路上,机械故障的坦克的命运是注定的。

而坦克巨大的油耗量,又让补给紧缺的侵阿苏军无法应付。

更惨的是,苏军坦克炮俯仰角太小,仅有-4°到+10°,这个角度根本无法向山上的游击队炮击,等于废物。

由此,不远是否愿意,BMP-1和随后的BMP-2步兵战车就承担了这个重任。

尤其BMP-2的30毫米机关炮的仰角很大,高达75度,射程又高达4000米,火力又远比游击队的重机枪猛烈,可以有效压制住它们。

事实证明,30毫米机关炮绝对是战场的多面杀手,除了少数非常坚固的工事无法消灭以外,战场上百分之九十的威胁,包括坦克,装甲车,卡车,敌人的火炮,步兵,简易工事,都是它的猎物。
30毫米机关炮另一个优势是射速较快,短时间内可以将大量炮弹发射到目标上,形成可怕的毁伤。后来的海湾战争中,伊军的T-55中型坦克200毫米以上的正面装甲也抵抗不了美军25毫米大毒蛇机关炮。主战坦克尚且不敌,其他的就更别说了。

而坦克在阿富汗这种形式的作战中,几乎等于废物。

于是BMP-1和BMP-2步兵战车,逐步成为挑大梁的主角,成了运输车队的保护神。

可是,阿富汗战役,却彻底暴露了BMP-1,BMP-2步兵战车的最大缺点,也就是薄弱的防护能力。

本来,BMP-1步兵战车仅仅是用于掩护下车战斗的步兵,或者作为主战坦克身边的轻型坦克使用。

前者,它有步兵的掩护,不太会遭受了敌军强力炮火的攻击;后者,显然主战坦克才是敌方火力主要打击的对象,步兵战车比较安全。

但,BMP-1步兵战车在阿富汗作为主战坦克使用,立即就不同了。

进入阿富汗第一天,1辆BMP-1步兵战车在公路上遭遇阿富汗政府军士兵的伏击。3发苏制RPG火箭弹准确的击中这辆步兵战车,引起车内油料和弹药的殉爆,全车被炸得四五分裂,11个成员无一幸存。
在以后的作战中,大体是这样的模式。BMP-1步兵战车掩护着大量的运输卡车,以每小时20到30公里的时速在公路上前进,2架雌鹿直升机在车队上空盘旋。

公路附近某个高地上,隐藏着上百人的阿富汗游击队。他们先是在公路上埋上反坦克地雷。



BMP-1步兵战车重量很轻,防地雷的能力很弱。如果遭遇了对付30吨以上坦克的反弹颗地雷,一般瞬间就会被炸毁。即使是普通的防步兵地雷,也可能会炸断履带。

等到苏军为首的步兵战车被地雷炸成粉末以后,游击队立即用RGP火箭筒或者无坐力炮向卡车和步兵战车开火,并且用重机枪和各种轻武器向卡车扫射。

几分钟内,他们就放弃阵地撤离,同时对追击的苏军直升机发射毒刺导弹,将他们赶走。



BMP-1步兵战车一般不会离开公路追击,因为补给的运输更为重要,况且损失也不是很大。

追击战一般持续几十分钟,随后苏军继续前进。

在近距离伏击战中,BMP-1 和BMP-2步兵战车一旦被击中,就是灾难性的结果。他的侧面和后面装甲太薄,仅能抵抗轻武器的打击,根本无法防御火箭筒和无坐力炮击。一旦被打中,车内堆满的弹药和油料,又会被引爆,杀死所有的人。



甚至在一些战斗中,游击队使用苏制的12.7毫米重机枪,也能轻松击穿BMP-1步兵战车的侧面装甲,杀伤里面的战士。
也许一次伏击的损失算不了什么,但持续消耗下去,就是让苏军无法承受的了。

十年阿富汗战争期间,苏军的步兵战车的永久损失高达1315辆,其中绝大部分就是BMP-1,BMP-2步兵战车。



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侵略战争也只能以惨败告终。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1980年从埃及手中借用了BMP-1步兵战车。回国后经过测绘,由失败的北方工业公司仿造了中国第一款步兵战车86式。

为什么仿造BMP-1步兵战车?实在是解放军吃够了没有步兵战车的苦头。

在中越战争中,解放军只有63式装甲运输车。这种装甲运输车甚至还不如德军在二战时期使用的半履带装甲车,装甲极薄不说,只有一挺机枪作为武器。

至于车载设备更是极烂,在海湾战争中,伊军装甲纵队的63式装甲运输车在暗夜条件下与卡塔尔联军的一小批法制AMX-30坦克遭遇。伊军某团级指挥官乘坐的一辆63式装甲指挥车冲在最前,由于夜视能力极差,竟然将AMX-30坦克认为是卡车,用车载12.7毫米高射机枪对其进行扫射,结果被反应过来的AMX-30一炮打了个对穿。



实战中,由于缺乏有强力的步兵战车,解放军只能用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和战斗能力的卡车,63式装甲运兵车运输,甚至直接在59式坦克上搭载步兵。

而越军吃准了解放军的弱点,专门利用地形优势,偷袭没有掩护的步兵。

有一个战例,越军3个人战斗小组,用RGP击毁一辆运送民兵的卡车,另一辆卡车慌忙逃走。

越军随后从埋伏处走出,将没死的民兵身上补枪,最终这3人造成20多个民兵的死亡。

还有一个战例,1名越军从一个山洞中,突然用机枪猛烈扫射解放军坦克上搭载的步兵。随后59式坦克几炮将山洞摧毁,击毙这名越军,但我方已经伤亡7人。

如此的案例数不胜数,更由于63式装甲运兵车这个没有攻击力的铁皮棺材,解放军很多官兵死在车里。



显然,BMP-1步兵战车绝对可以弥补解放军这个领域的空白。

1992年开始大规模生产86式步兵战车,并且外销。

其实86式步兵战车同BMP-1没有区别,甚至发动机方面还差了一些,毕竟当时我国技术力量薄弱。


安哥拉战争、乍得-利比亚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



BMP-1步兵战车和BMP-2步兵战车大量出口,几乎所有的苏式装备国家,都引进了一批这一型号的步兵战车。



在非洲的安哥拉战争、乍得-利比亚战争等低强度战争中,BMP-1和BMP-2步兵战车倒是大放异彩。

安哥拉内战,双方还在使用少量落后T-55坦克!先进的BMP-1往往就是步兵火力的中坚。而由于双方都缺乏反坦克武器,BMP-1步兵战车几乎是无敌的。

安哥拉的黑人士兵往往以数百名战士在1,2辆BMP-1步兵战车掩护下进攻敌人。当然,很多时候这些士兵只是摆设,而进攻主要火力都来自于BMP-1步兵战车。



乍得-利比亚战争中,非洲著名的豆腐军利比亚军队,携带300辆坦克和上百辆BMP步兵战车深入乍得境内。却被骁勇的乍得武装分子用400辆丰田皮卡上的米兰反坦克导弹和106毫米无后坐力炮打的惨败。有的时候利比亚空军飞机轰炸自己的设施,从而避免使它落入敌手,大量利比亚士兵在逃跑过程中踩到自己埋下的地雷而死亡。

后来横尸街头的独裁者卡扎菲急忙宣布战争结束。

自然,此次BMP步兵战车的溃败,并非自己的原因,而是利比亚豆腐军实在不堪一击。
相比之前的低强度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则是真正的大战。

在海湾战争中,伊军装备了大量的步兵战车,但BMP-1和BMP-2步兵战车数量并不很多。

如果伊军700辆T-72M主战坦克全部装备共和国卫队4个装甲师一样,BMP-1和BMP-2步兵战车也主要装备共和国卫队师。

遗憾的是,这些配属精锐部队的步兵战车同所有的伊军装备一样,只有被联军空军蹂躏的份。

大量的步兵战车被美军的飞机击毁,而他们进行的陆战屈指可数。



著名的海夫吉战斗中,T-72M,T-62以及中国69式坦克,以及数量大致相等的BMP-1步兵战车参加了战斗。

此战虽然还是以伊军溃败告终,好歹算是主动杀入沙特境内,也对联军造成一定损失。



此战,BMP-1步兵战车表现还算可以。在战斗最后,联军反击收复海夫吉的战斗中。沙特国民卫队的攻击部队向海夫吉发起冲击,在中途遭到伊军BMP-1步兵战车73毫米滑膛炮的压制,损失惨重。本来73毫米低压火炮只有破甲弹,70年代又推出了杀伤人员的榴弹。



其实当时海夫吉镇内的伊军手中只有数辆BMP-1,但由于火炮射速较快,仍旧能够形成密集弹幕,大量杀伤沙特步兵。

遗憾的是,当美军的空中袭击来了以后,其中几辆BMP-1步兵战车瞬间被击毁,余下的也被丢弃。伊军放弃几十辆完好的坦克和步兵战车,溃败出海夫吉镇。

可见,BMP-1和BMP-2步兵战车如果单纯作为掩护机械化步兵作战的火力支点,还是完全合格的。



在一百个小时地面战斗中,BMP-1和BMP-2步兵战车也被美军在夜战中打的无法还手。最强悍的T-72尚且如此,更不要说BMP-1步兵战车了。由此在夜战中,BMP-1和BMP-2步兵战车的探测距离只有几百米,根本无法发现美军目标,就被定位消灭。

还好有一个战例为BMP稍微挽回了面子,1辆美军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却被BMP-1步兵战车击毁了。这辆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以为BMP-1步兵战车已经被丢弃,所以大摇大摆靠近它几百米时,遭遇伏击。

BMP-1步兵战车连射2炮,1发击中炮塔正面,1发击中炮塔侧面。两发炮弹自然都击穿了同样薄弱的M2步兵战车的装甲,将其击毁,车上成员1死2伤。
可惜,这也就是唯一的战绩了!



实际上,海湾战争中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却很好的给BMP-1步兵战车上了一课。

2000多辆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在海湾战争中,击毁的坦克和装甲车数量,比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还要多。

相比BMP-1和BMP-2步兵战车落后的观测设备,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先进的观测设备甚至比M1主战坦克还要厉害。它的陶氏导弹的攻击距离比坦克也远得多(射程3700米),它更有着优秀的夜视能力。



所以,在实战中,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往往成为装甲部队的眼睛和远程打击力量。M1主战坦克对M2步兵战车是非常依赖的,如果没有了它,美军几乎无法作战了。
如果说,BMP-1/和BMP-2败于美军的空军和主战坦克,还属于敌强我弱,没办法对抗。但实战中大量BMP-1/BMP-2被同属于步兵战车的M2布莱德利摧毁,就属于实力上的明显差距。

实战中,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既可以在很远距离发射导弹打掉BMP!即使不用导弹,因为M2布莱德利的观测能力比BMP步兵战车高出好几倍,所以在BMP尚且不知道敌人在什么地方的情况下,他们就大量大量的被25毫米大毒蛇机关炮摧毁了。

战斗中,BMP薄弱的装甲也让它不堪一击。M2布莱德利的成员表示,打BMP只需要一个三连射,三发炮弹就可以将它击毁,非常轻松。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数百辆BMP系列步兵战车几乎全军覆没,对敌人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

而整个战争中,美军仅仅损失20辆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其中17辆还是己方误伤,有2辆被T-72打掉,只有1辆毁于BMP步兵战车之手。
海湾战争中,BMP-1和BMP-2步兵战车的表现很烂,也影响了以后的使用。



由于防御能力的薄弱,观测系统又落后,BMP-1和BMP-2步兵战车很难做到发现和打击,反而会成为敌人猎杀的目标。

实际上目前西方军队常规的坦克炮、中口径机关炮和反坦克火箭筒都能打穿它,弹丸可能直接钻进动力舱,伤害车上的驾驶员,使车辆丧失机动能力。

如果敌军击中炮塔下的部位会诱爆储存的炮弹和反坦克导弹,从而可能引起灾难性的爆炸。在1 500米距离上,北约军队的制式105毫米M68型线膛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首发命中率可超过50%,在1 200米距离上使用破甲弹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光学制导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在3 250米距离上的命中超过80%,美国单兵携带的轻型“标枪”反坦克导弹在1 000米距离上的命中率为90%,小型的SMAW式肩扛式火箭筒在150米距离上的命中率为70%。



可见,BMP-1和BMP-2型在战场上生存能力很弱,几乎抵抗不了任何反坦克武器的打击。现在来看,它又没有足够的打击力,作用是有限的。



80年代,苏军针对BMP-1和BMP-2型的缺点,又推出了BMP-3型,但后者目前为止极少参加作战,仅仅参加了科索沃战争和第二次车臣战争,表现平平。
被屠宰的车臣战争




苏联解体后,BMP-1和BMP-2步兵战车很快又接受了一次考验。

这个考验,几乎宣告了BMP-1和BMP-2步兵战车的死刑。

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傲慢自大的俄军集中10万大军,试图一口吃掉车臣。

俄军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采用长驱直入的方法,猛攻车臣主要城市。结果,以逸待劳的车臣武装,用城市战,狠狠的修理了俄军。

俄军进攻车臣首都格罗兹尼的6万大军,就装备300辆BMP步兵战车,结果这些步兵战车被拖入比阿富汗山地还恐怖的城市近战,瞬间就伤亡惨重。

俄军自己公布的资料,从1994年12月31日至次年 4月1日,俄军各型BMP的永久损失达132辆,实际数量远远不止这些。

以俄军中精锐的131摩托化步兵旅为例,他们作为先锋最先冲入格罗兹尼市中心,结果遭到车臣人最猛烈的伏击。所部的26辆T-72坦克被击毁20辆,120辆BMP-2步兵战车被击毁了102辆,全旅基本失去战斗力。由此经历了三天两夜炼狱般的可怕战斗,该旅1000多人阵亡800多人,被俘近100人,旅长萨文上校在突围时中弹阵亡。余下的大约300人几乎全部负伤,其中他的一个主力团只剩下一名军官和10多名士兵生坏。



这些城市战中,BMP-1在近距离反坦克武器打击下,根本不能应付。而车臣人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不过是老式的RPG-7以及RPG-18火箭筒。

只所以如此之惨,在于BMP步兵战车根本不能适应近距离的城市战。其实何止BMP步兵战车不能胜任,就算崭新的T-72,T-80坦克尚且被大批击毁!

可笑的是,俄军步兵的主要伤亡其中之一,就来自BMP步兵战车。

据统计,70%的BMP被击穿后引起乘载员的伤亡或引发油料弹药起火爆炸,击中BMP的火箭弹中有95% 击穿了命中部位的装甲。

战斗中,富有经验的车臣武装甚至先用机枪胡乱扫射,把俄军吓得钻入步兵战车,然后用火箭筒打掉步兵战车,这样一次就可以杀伤10人。

实战中,BMP步兵战车近距离连大口径机枪也对付不了,经常被车臣人埋伏的机枪击穿甚至击毁。
目前BMP-1和BMP-2步兵战车在俄国已经停产,但他们生产数量是惊人的,仅仅BMP-1步兵战车就生产了2万4000多辆。

作为铁幕下装甲洪流的中流砥柱,它们还是完全够格的!




BMP-1/BMP-2苏军入侵阿富汗



如果说中东战争基本合格,未来阿富汗战争,就是BMP-1和BMP-2步兵战车恶梦的开始。



1979 年12月,在苏军5000人的空降部队占领喀布尔以后,苏军七个师的地面部队乘坐着大量苏军的坦克和BMP-1开入这个山地国家,这标志着苏军全面入侵阿富汗的开始。



此时阿富汗的战略要地马扎里沙里夫、巴格兰、赫拉特等已经被苏军提前控制,而阿富汗政府军的轻武器和重武器都被苏联顾问,以检修或者换装为由封存或者拆卸了关键部件。

1个军团、13个师,共10万人的阿富汗政府军对苏军几乎没有抵抗,但并不意味着苏军入侵阿富汗已经获得成功。

阿富汗作为帝国的坟墓,可不是浪得虚名的。无数不屈服的山民,从这一天开始,投身于反抗异教徒入侵的圣战中,持久的战争爆发了。

阿富汗战争以一种特别的形式进行着,就是围绕着公路运输线。

除了入侵初期的大规模围剿以外,苏军渐渐明白,他的10万大军也许能杀死100万阿富汗游击队,但却不能结束战争,因为还会有100万新的游击队员出现。

这些游击队员有着美国和阿拉伯世界的经济,物资,武器,甚至人员的支持,只会越大越强,越打越多。

当时的苏联经济也处于困境,虽然苏联国防部长认为只要出动50万苏军就可以彻底占领阿富汗,但勃列日涅夫却下令不扩大战争,苏军规模适中保持在10万人左右。

事实证明,勃列日涅夫是很有头脑的,如果50万苏军进入阿富汗,苏军甚至可能早几年就崩溃了。

进入长达9年相持阶段,苏军除了继续围剿游击队以外,更全力保护着公路运输线。因为阿富汗这个山地国家没有铁路和水运,全国几条公路就是苏军唯一的生命线。

10万苏军每天需要的物资,都需要公路运输提供。理论上苏军每天至少需要3000吨物资,但实际上能有一半就很不错了。苏军在阿富汗时刻处于物资紧缺中,这也是制约苏军军事行动最主要的因素。

换句话说,只要切断苏军的公路运输线,驻阿富汗的苏军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阿富汗游击队,也把袭击公路上的苏军运输队,作为打击苏军的主要手段。
苏军当时的常规力量非常强大,数量上远远超过美国,但实战中,苏军T-55和T-62坦克却大体退出了阿富汗。

原因很简单,阿富汗既是山地,又是高原,游击队伏击车队,总是从高处往下打,占据绝对的地形优势。

而苏军沉重的T-55和T-62坦克在高原环境,发动机功率不够,经常出现机械故障。在从边境到喀布尔长达400公里的公路上,坦克一旦出现机械故障,就是灭顶之灾。他不但会阻挡整个车队,更极有可能被单独丢下。在游击队四伏的公路上,机械故障的坦克的命运是注定的。

而坦克巨大的油耗量,又让补给紧缺的侵阿苏军无法应付。

更惨的是,苏军坦克炮俯仰角太小,仅有-4°到+10°,这个角度根本无法向山上的游击队炮击,等于废物。

由此,不远是否愿意,BMP-1和随后的BMP-2步兵战车就承担了这个重任。

尤其BMP-2的30毫米机关炮的仰角很大,高达75度,射程又高达4000米,火力又远比游击队的重机枪猛烈,可以有效压制住它们。

事实证明,30毫米机关炮绝对是战场的多面杀手,除了少数非常坚固的工事无法消灭以外,战场上百分之九十的威胁,包括坦克,装甲车,卡车,敌人的火炮,步兵,简易工事,都是它的猎物。
30毫米机关炮另一个优势是射速较快,短时间内可以将大量炮弹发射到目标上,形成可怕的毁伤。后来的海湾战争中,伊军的T-55中型坦克200毫米以上的正面装甲也抵抗不了美军25毫米大毒蛇机关炮。主战坦克尚且不敌,其他的就更别说了。

而坦克在阿富汗这种形式的作战中,几乎等于废物。

于是BMP-1和BMP-2步兵战车,逐步成为挑大梁的主角,成了运输车队的保护神。

可是,阿富汗战役,却彻底暴露了BMP-1,BMP-2步兵战车的最大缺点,也就是薄弱的防护能力。

本来,BMP-1步兵战车仅仅是用于掩护下车战斗的步兵,或者作为主战坦克身边的轻型坦克使用。

前者,它有步兵的掩护,不太会遭受了敌军强力炮火的攻击;后者,显然主战坦克才是敌方火力主要打击的对象,步兵战车比较安全。

但,BMP-1步兵战车在阿富汗作为主战坦克使用,立即就不同了。

进入阿富汗第一天,1辆BMP-1步兵战车在公路上遭遇阿富汗政府军士兵的伏击。3发苏制RPG火箭弹准确的击中这辆步兵战车,引起车内油料和弹药的殉爆,全车被炸得四五分裂,11个成员无一幸存。
在以后的作战中,大体是这样的模式。BMP-1步兵战车掩护着大量的运输卡车,以每小时20到30公里的时速在公路上前进,2架雌鹿直升机在车队上空盘旋。

公路附近某个高地上,隐藏着上百人的阿富汗游击队。他们先是在公路上埋上反坦克地雷。



BMP-1步兵战车重量很轻,防地雷的能力很弱。如果遭遇了对付30吨以上坦克的反弹颗地雷,一般瞬间就会被炸毁。即使是普通的防步兵地雷,也可能会炸断履带。

等到苏军为首的步兵战车被地雷炸成粉末以后,游击队立即用RGP火箭筒或者无坐力炮向卡车和步兵战车开火,并且用重机枪和各种轻武器向卡车扫射。

几分钟内,他们就放弃阵地撤离,同时对追击的苏军直升机发射毒刺导弹,将他们赶走。



BMP-1步兵战车一般不会离开公路追击,因为补给的运输更为重要,况且损失也不是很大。

追击战一般持续几十分钟,随后苏军继续前进。

在近距离伏击战中,BMP-1 和BMP-2步兵战车一旦被击中,就是灾难性的结果。他的侧面和后面装甲太薄,仅能抵抗轻武器的打击,根本无法防御火箭筒和无坐力炮击。一旦被打中,车内堆满的弹药和油料,又会被引爆,杀死所有的人。



甚至在一些战斗中,游击队使用苏制的12.7毫米重机枪,也能轻松击穿BMP-1步兵战车的侧面装甲,杀伤里面的战士。
也许一次伏击的损失算不了什么,但持续消耗下去,就是让苏军无法承受的了。

十年阿富汗战争期间,苏军的步兵战车的永久损失高达1315辆,其中绝大部分就是BMP-1,BMP-2步兵战车。



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侵略战争也只能以惨败告终。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1980年从埃及手中借用了BMP-1步兵战车。回国后经过测绘,由失败的北方工业公司仿造了中国第一款步兵战车86式。

为什么仿造BMP-1步兵战车?实在是解放军吃够了没有步兵战车的苦头。

在中越战争中,解放军只有63式装甲运输车。这种装甲运输车甚至还不如德军在二战时期使用的半履带装甲车,装甲极薄不说,只有一挺机枪作为武器。

至于车载设备更是极烂,在海湾战争中,伊军装甲纵队的63式装甲运输车在暗夜条件下与卡塔尔联军的一小批法制AMX-30坦克遭遇。伊军某团级指挥官乘坐的一辆63式装甲指挥车冲在最前,由于夜视能力极差,竟然将AMX-30坦克认为是卡车,用车载12.7毫米高射机枪对其进行扫射,结果被反应过来的AMX-30一炮打了个对穿。



实战中,由于缺乏有强力的步兵战车,解放军只能用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和战斗能力的卡车,63式装甲运兵车运输,甚至直接在59式坦克上搭载步兵。

而越军吃准了解放军的弱点,专门利用地形优势,偷袭没有掩护的步兵。

有一个战例,越军3个人战斗小组,用RGP击毁一辆运送民兵的卡车,另一辆卡车慌忙逃走。

越军随后从埋伏处走出,将没死的民兵身上补枪,最终这3人造成20多个民兵的死亡。

还有一个战例,1名越军从一个山洞中,突然用机枪猛烈扫射解放军坦克上搭载的步兵。随后59式坦克几炮将山洞摧毁,击毙这名越军,但我方已经伤亡7人。

如此的案例数不胜数,更由于63式装甲运兵车这个没有攻击力的铁皮棺材,解放军很多官兵死在车里。



显然,BMP-1步兵战车绝对可以弥补解放军这个领域的空白。

1992年开始大规模生产86式步兵战车,并且外销。

其实86式步兵战车同BMP-1没有区别,甚至发动机方面还差了一些,毕竟当时我国技术力量薄弱。


安哥拉战争、乍得-利比亚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



BMP-1步兵战车和BMP-2步兵战车大量出口,几乎所有的苏式装备国家,都引进了一批这一型号的步兵战车。



在非洲的安哥拉战争、乍得-利比亚战争等低强度战争中,BMP-1和BMP-2步兵战车倒是大放异彩。

安哥拉内战,双方还在使用少量落后T-55坦克!先进的BMP-1往往就是步兵火力的中坚。而由于双方都缺乏反坦克武器,BMP-1步兵战车几乎是无敌的。

安哥拉的黑人士兵往往以数百名战士在1,2辆BMP-1步兵战车掩护下进攻敌人。当然,很多时候这些士兵只是摆设,而进攻主要火力都来自于BMP-1步兵战车。



乍得-利比亚战争中,非洲著名的豆腐军利比亚军队,携带300辆坦克和上百辆BMP步兵战车深入乍得境内。却被骁勇的乍得武装分子用400辆丰田皮卡上的米兰反坦克导弹和106毫米无后坐力炮打的惨败。有的时候利比亚空军飞机轰炸自己的设施,从而避免使它落入敌手,大量利比亚士兵在逃跑过程中踩到自己埋下的地雷而死亡。

后来横尸街头的独裁者卡扎菲急忙宣布战争结束。

自然,此次BMP步兵战车的溃败,并非自己的原因,而是利比亚豆腐军实在不堪一击。
相比之前的低强度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则是真正的大战。

在海湾战争中,伊军装备了大量的步兵战车,但BMP-1和BMP-2步兵战车数量并不很多。

如果伊军700辆T-72M主战坦克全部装备共和国卫队4个装甲师一样,BMP-1和BMP-2步兵战车也主要装备共和国卫队师。

遗憾的是,这些配属精锐部队的步兵战车同所有的伊军装备一样,只有被联军空军蹂躏的份。

大量的步兵战车被美军的飞机击毁,而他们进行的陆战屈指可数。



著名的海夫吉战斗中,T-72M,T-62以及中国69式坦克,以及数量大致相等的BMP-1步兵战车参加了战斗。

此战虽然还是以伊军溃败告终,好歹算是主动杀入沙特境内,也对联军造成一定损失。



此战,BMP-1步兵战车表现还算可以。在战斗最后,联军反击收复海夫吉的战斗中。沙特国民卫队的攻击部队向海夫吉发起冲击,在中途遭到伊军BMP-1步兵战车73毫米滑膛炮的压制,损失惨重。本来73毫米低压火炮只有破甲弹,70年代又推出了杀伤人员的榴弹。



其实当时海夫吉镇内的伊军手中只有数辆BMP-1,但由于火炮射速较快,仍旧能够形成密集弹幕,大量杀伤沙特步兵。

遗憾的是,当美军的空中袭击来了以后,其中几辆BMP-1步兵战车瞬间被击毁,余下的也被丢弃。伊军放弃几十辆完好的坦克和步兵战车,溃败出海夫吉镇。

可见,BMP-1和BMP-2步兵战车如果单纯作为掩护机械化步兵作战的火力支点,还是完全合格的。



在一百个小时地面战斗中,BMP-1和BMP-2步兵战车也被美军在夜战中打的无法还手。最强悍的T-72尚且如此,更不要说BMP-1步兵战车了。由此在夜战中,BMP-1和BMP-2步兵战车的探测距离只有几百米,根本无法发现美军目标,就被定位消灭。

还好有一个战例为BMP稍微挽回了面子,1辆美军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却被BMP-1步兵战车击毁了。这辆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以为BMP-1步兵战车已经被丢弃,所以大摇大摆靠近它几百米时,遭遇伏击。

BMP-1步兵战车连射2炮,1发击中炮塔正面,1发击中炮塔侧面。两发炮弹自然都击穿了同样薄弱的M2步兵战车的装甲,将其击毁,车上成员1死2伤。
可惜,这也就是唯一的战绩了!



实际上,海湾战争中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却很好的给BMP-1步兵战车上了一课。

2000多辆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在海湾战争中,击毁的坦克和装甲车数量,比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还要多。

相比BMP-1和BMP-2步兵战车落后的观测设备,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先进的观测设备甚至比M1主战坦克还要厉害。它的陶氏导弹的攻击距离比坦克也远得多(射程3700米),它更有着优秀的夜视能力。



所以,在实战中,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往往成为装甲部队的眼睛和远程打击力量。M1主战坦克对M2步兵战车是非常依赖的,如果没有了它,美军几乎无法作战了。
如果说,BMP-1/和BMP-2败于美军的空军和主战坦克,还属于敌强我弱,没办法对抗。但实战中大量BMP-1/BMP-2被同属于步兵战车的M2布莱德利摧毁,就属于实力上的明显差距。

实战中,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既可以在很远距离发射导弹打掉BMP!即使不用导弹,因为M2布莱德利的观测能力比BMP步兵战车高出好几倍,所以在BMP尚且不知道敌人在什么地方的情况下,他们就大量大量的被25毫米大毒蛇机关炮摧毁了。

战斗中,BMP薄弱的装甲也让它不堪一击。M2布莱德利的成员表示,打BMP只需要一个三连射,三发炮弹就可以将它击毁,非常轻松。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数百辆BMP系列步兵战车几乎全军覆没,对敌人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

而整个战争中,美军仅仅损失20辆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其中17辆还是己方误伤,有2辆被T-72打掉,只有1辆毁于BMP步兵战车之手。
海湾战争中,BMP-1和BMP-2步兵战车的表现很烂,也影响了以后的使用。



由于防御能力的薄弱,观测系统又落后,BMP-1和BMP-2步兵战车很难做到发现和打击,反而会成为敌人猎杀的目标。

实际上目前西方军队常规的坦克炮、中口径机关炮和反坦克火箭筒都能打穿它,弹丸可能直接钻进动力舱,伤害车上的驾驶员,使车辆丧失机动能力。

如果敌军击中炮塔下的部位会诱爆储存的炮弹和反坦克导弹,从而可能引起灾难性的爆炸。在1 500米距离上,北约军队的制式105毫米M68型线膛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首发命中率可超过50%,在1 200米距离上使用破甲弹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光学制导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在3 250米距离上的命中超过80%,美国单兵携带的轻型“标枪”反坦克导弹在1 000米距离上的命中率为90%,小型的SMAW式肩扛式火箭筒在150米距离上的命中率为70%。



可见,BMP-1和BMP-2型在战场上生存能力很弱,几乎抵抗不了任何反坦克武器的打击。现在来看,它又没有足够的打击力,作用是有限的。



80年代,苏军针对BMP-1和BMP-2型的缺点,又推出了BMP-3型,但后者目前为止极少参加作战,仅仅参加了科索沃战争和第二次车臣战争,表现平平。
被屠宰的车臣战争




苏联解体后,BMP-1和BMP-2步兵战车很快又接受了一次考验。

这个考验,几乎宣告了BMP-1和BMP-2步兵战车的死刑。

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傲慢自大的俄军集中10万大军,试图一口吃掉车臣。

俄军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采用长驱直入的方法,猛攻车臣主要城市。结果,以逸待劳的车臣武装,用城市战,狠狠的修理了俄军。

俄军进攻车臣首都格罗兹尼的6万大军,就装备300辆BMP步兵战车,结果这些步兵战车被拖入比阿富汗山地还恐怖的城市近战,瞬间就伤亡惨重。

俄军自己公布的资料,从1994年12月31日至次年 4月1日,俄军各型BMP的永久损失达132辆,实际数量远远不止这些。

以俄军中精锐的131摩托化步兵旅为例,他们作为先锋最先冲入格罗兹尼市中心,结果遭到车臣人最猛烈的伏击。所部的26辆T-72坦克被击毁20辆,120辆BMP-2步兵战车被击毁了102辆,全旅基本失去战斗力。由此经历了三天两夜炼狱般的可怕战斗,该旅1000多人阵亡800多人,被俘近100人,旅长萨文上校在突围时中弹阵亡。余下的大约300人几乎全部负伤,其中他的一个主力团只剩下一名军官和10多名士兵生坏。



这些城市战中,BMP-1在近距离反坦克武器打击下,根本不能应付。而车臣人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不过是老式的RPG-7以及RPG-18火箭筒。

只所以如此之惨,在于BMP步兵战车根本不能适应近距离的城市战。其实何止BMP步兵战车不能胜任,就算崭新的T-72,T-80坦克尚且被大批击毁!

可笑的是,俄军步兵的主要伤亡其中之一,就来自BMP步兵战车。

据统计,70%的BMP被击穿后引起乘载员的伤亡或引发油料弹药起火爆炸,击中BMP的火箭弹中有95% 击穿了命中部位的装甲。

战斗中,富有经验的车臣武装甚至先用机枪胡乱扫射,把俄军吓得钻入步兵战车,然后用火箭筒打掉步兵战车,这样一次就可以杀伤10人。

实战中,BMP步兵战车近距离连大口径机枪也对付不了,经常被车臣人埋伏的机枪击穿甚至击毁。
目前BMP-1和BMP-2步兵战车在俄国已经停产,但他们生产数量是惊人的,仅仅BMP-1步兵战车就生产了2万4000多辆。

作为铁幕下装甲洪流的中流砥柱,它们还是完全够格的!


这是一篇关于步战的很好的文章,有史实有观点。对于大家正确认识步战的作用有积极的意义。另文章中的一部分还没审核完吗?


步兵战车=超级装甲运兵车+轻型坦克


步兵战车=超级装甲运兵车+轻型坦克


BMP-1步兵战车
二战后,经过了残酷的卫国战争的洗礼,苏联以装甲力量为核心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日趋成熟,同时,缺少能够伴随坦克部队突击的机械化步兵这一重大缺陷也凸显出来,坦克骑兵和武装卡车终究只是应急之作。随着原子弹的发明和实用,类似的非封闭装甲车及战术注定要被淘汰。苏联在50年代的时候认识到,是时候装备强化火力的全封闭装甲车辆——即步兵战车了。
BMP-1战车是60年代中期苏联设计师们在世界上首次研制的完全新型车辆。该车的主要改进是车首加长20cm,将导流栅的叶片由6片减为4片,并将栅的侧板做成向睛弯曲状,取消了后挡泥板的下垂部分;开大了车辆两侧的射孔。车长门底座加高;重新设计了排气口护罩,将凸起的载员舱盖改低,该车定型大量生产,主要装备稷军坦克师和摩步师的摩步团,用以取代50年代的БТР-50ПК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和部分60年代生产的БТР-60ПБ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发展沿革
军方的标书下来之后,各大设计局为了争夺这个大订单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样车,由于当时大家都不明白这样的车改如何制造,虽然主武器2A28型73毫米低压滑膛炮早已选定,但在车辆行走方式上却争执不下,由此产生了轮式、轮履混合、履带三种样式,每种都有其特点,最后履带式的765工程胜出,也就是后来的BMP-1,其他样车则进入了库宾卡博物馆。

1200工程
1963年布良斯克汽车厂制造,轮式步战原型车,参与BMP竞标但输给了764工程(即入役的BMP),仅进行了测试。落马原因一般认为是全车较重,而基于BTR-60PB的底盘无力支持,造成越野性能低下。布良斯克厂拿出的是1200工程,该车为8X8全轮驱动方式,后置发动机,可以看成是巴斯-543系列全轮特种车的变型车,最大公里速度80公里/小时。
1200工程虽然比较便宜,但越野能力与轮式БТР一样,苏军认为没有必要了,所以落马。
19工程
ROJECT这非常不寻常的轮履带式步兵战车进行了1964年在阿尔泰拖拉机厂CA和BA BTV的。该车被命名为 - 工程19 。她有一个传统的轧制装甲板焊接外壳。机箱的机器是在轮式底盘式4 ×4与辅助履带式的齿轮。这是先行者和整个芯片。它位于车轴之间的前轮和后轮,并用于改善交通,为他倒在了地上。轮轨上的车轮速度的过渡,是在现场或在移动中15-20秒。使用履带驱动滚筒的PT-76两栖坦克。

为什么是这台机器有没有被投入使用,数据I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 - 正确或错误的已经做了。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晰的设计复杂性,相比,串行BMP -1和BTR - 60 。但是,在另一方面,本机可以成功地代替上述两个机。在地面上,她可以移动到混合,轮式跟踪,道路,分别只车轮上。但是混合行走是个废物,既不实用又极易发生故障,和911工程一起下马。


BMP-1步兵战车
二战后,经过了残酷的卫国战争的洗礼,苏联以装甲力量为核心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日趋成熟,同时,缺少能够伴随坦克部队突击的机械化步兵这一重大缺陷也凸显出来,坦克骑兵和武装卡车终究只是应急之作。随着原子弹的发明和实用,类似的非封闭装甲车及战术注定要被淘汰。苏联在50年代的时候认识到,是时候装备强化火力的全封闭装甲车辆——即步兵战车了。
BMP-1战车是60年代中期苏联设计师们在世界上首次研制的完全新型车辆。该车的主要改进是车首加长20cm,将导流栅的叶片由6片减为4片,并将栅的侧板做成向睛弯曲状,取消了后挡泥板的下垂部分;开大了车辆两侧的射孔。车长门底座加高;重新设计了排气口护罩,将凸起的载员舱盖改低,该车定型大量生产,主要装备稷军坦克师和摩步师的摩步团,用以取代50年代的БТР-50ПК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和部分60年代生产的БТР-60ПБ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发展沿革
军方的标书下来之后,各大设计局为了争夺这个大订单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样车,由于当时大家都不明白这样的车改如何制造,虽然主武器2A28型73毫米低压滑膛炮早已选定,但在车辆行走方式上却争执不下,由此产生了轮式、轮履混合、履带三种样式,每种都有其特点,最后履带式的765工程胜出,也就是后来的BMP-1,其他样车则进入了库宾卡博物馆。

1200工程
1963年布良斯克汽车厂制造,轮式步战原型车,参与BMP竞标但输给了764工程(即入役的BMP),仅进行了测试。落马原因一般认为是全车较重,而基于BTR-60PB的底盘无力支持,造成越野性能低下。布良斯克厂拿出的是1200工程,该车为8X8全轮驱动方式,后置发动机,可以看成是巴斯-543系列全轮特种车的变型车,最大公里速度80公里/小时。
1200工程虽然比较便宜,但越野能力与轮式БТР一样,苏军认为没有必要了,所以落马。
19工程
ROJECT这非常不寻常的轮履带式步兵战车进行了1964年在阿尔泰拖拉机厂CA和BA BTV的。该车被命名为 - 工程19 。她有一个传统的轧制装甲板焊接外壳。机箱的机器是在轮式底盘式4 ×4与辅助履带式的齿轮。这是先行者和整个芯片。它位于车轴之间的前轮和后轮,并用于改善交通,为他倒在了地上。轮轨上的车轮速度的过渡,是在现场或在移动中15-20秒。使用履带驱动滚筒的PT-76两栖坦克。

为什么是这台机器有没有被投入使用,数据I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 - 正确或错误的已经做了。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晰的设计复杂性,相比,串行BMP -1和BTR - 60 。但是,在另一方面,本机可以成功地代替上述两个机。在地面上,她可以移动到混合,轮式跟踪,道路,分别只车轮上。但是混合行走是个废物,既不实用又极易发生故障,和911工程一起下马。



911工程
苏联“工程911”装甲车,1964年在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研制,与“工程914”装甲车一同研制,竞标60年代苏联国防部新一代装甲车,整车领先技术就 是采用了气动液压悬挂系统,并可在铁轨上使用。
此车被竞争者“工程765”淘汰。战斗全重12吨,主武器73毫米2A28火炮,副武器一挺7.62毫米机枪和一具9K11“婴儿”反坦克导弹发射具。动力系统为一台300马力发动机,最高速度108公里/小时,铁轨56公里/小时,水中10公里/小时,整个布局和武器系统和后来成型的BMP-1几乎无差异。
911工程采用了轮-履推进和可调节液气悬挂方式,除配备完整的履带推进系外,在底盘每侧最前和最后负重轮内侧还有一个可收放的充气轮胎驱动轮。当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将4个驱动轮放下,采用4x4轮式行走,越野行驶时将驱动轮收起,完全使用履带系行走,驱动轮收放时间为1~2分钟。
但是混合行走是个废物,既不实用又极易发生故障,和19工程一起下马。

914工程
苏联“工程914”装甲车,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研制生产,根据60年代苏联国防部新一代装甲车的研制指标而制,指标为可防御大面积杀伤性武器,可配置多种 火力,水陆两栖,控制性好。
“工程914”于1964年出产,在国家测试中,被竞争者“工程765”给淘汰,因此再无后续计划。战斗全重14吨,主武器 73毫米2A28火炮,副武器为3挺7.62毫米机枪和一具9K11“婴儿”反坦克导弹发射具。动力系统为一台300马力B-6F发动机,最高时速65公里/小时,水中1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700公里
相比轮履合一的911工程,914工程采用了全履带行走、发动机后置的常规布局。但是由于发动机后置,载员室狭窄步兵只能从车顶两侧上下车,既不方便又容易遭受敌火力杀伤,因此落马。



fd039245d688d43fe7fac97f7f1ed21b0ff43bef.jpg (10.8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14 22:09 上传


911工程
苏联“工程911”装甲车,1964年在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研制,与“工程914”装甲车一同研制,竞标60年代苏联国防部新一代装甲车,整车领先技术就 是采用了气动液压悬挂系统,并可在铁轨上使用。
此车被竞争者“工程765”淘汰。战斗全重12吨,主武器73毫米2A28火炮,副武器一挺7.62毫米机枪和一具9K11“婴儿”反坦克导弹发射具。动力系统为一台300马力发动机,最高速度108公里/小时,铁轨56公里/小时,水中10公里/小时,整个布局和武器系统和后来成型的BMP-1几乎无差异。
911工程采用了轮-履推进和可调节液气悬挂方式,除配备完整的履带推进系外,在底盘每侧最前和最后负重轮内侧还有一个可收放的充气轮胎驱动轮。当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将4个驱动轮放下,采用4x4轮式行走,越野行驶时将驱动轮收起,完全使用履带系行走,驱动轮收放时间为1~2分钟。
但是混合行走是个废物,既不实用又极易发生故障,和19工程一起下马。

730e0cf3d7ca7bcbd9989fa2bc096b63f724a858.jpg (13.0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14 22:09 上传


914工程
苏联“工程914”装甲车,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研制生产,根据60年代苏联国防部新一代装甲车的研制指标而制,指标为可防御大面积杀伤性武器,可配置多种 火力,水陆两栖,控制性好。
“工程914”于1964年出产,在国家测试中,被竞争者“工程765”给淘汰,因此再无后续计划。战斗全重14吨,主武器 73毫米2A28火炮,副武器为3挺7.62毫米机枪和一具9K11“婴儿”反坦克导弹发射具。动力系统为一台300马力B-6F发动机,最高时速65公里/小时,水中1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700公里
相比轮履合一的911工程,914工程采用了全履带行走、发动机后置的常规布局。但是由于发动机后置,载员室狭窄步兵只能从车顶两侧上下车,既不方便又容易遭受敌火力杀伤,因此落马。



BWP-2000步兵战车
波兰陆军几年来,一直关注着其步兵战车即BWP—1的性能,。该步兵战车就是前苏联设计的BMP-1步兵战车。波兰为华沙条约盟国时,共进口了大约1700辆-1步兵战车。 -1步兵战车在1967年首次展出时,得到了观众的称赞,但同时也暴露了它的易损性和乘员空间狭小的弊病。 1990年华约被解散,波兰陆军开始考虑用更为有效的、西方国家的设备来改进BWP-1。多少年来,波兰陆军始终没有忘记BWP—1步兵战车作战性能的提高。BWP—1步兵战车实际上就是俄罗斯的BMP—1步兵战车,在冷战期间,波兰从前苏联进口了大约1700辆这种车辆。 
  冷战结束后,波兰陆军开始考虑BWP—1步兵战车的改进工作BWP-2000便是最新的改进型号波兰BWP-2000步兵战车采用意大利“奥托”T60/70炮塔,炮塔上安装奥托-布雷达公司生产的70倍口径的60毫米火炮。火炮能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炮口初速 1680米/秒,射速30发/分,能在约2千米的距离上穿透24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这不仅能击穿所有步兵战车的前装甲,而且还能击穿T-55/T-62及同代主战坦克的前装甲以及现有一代主战坦克的侧装甲。另外,60毫米火炮发射的杀伤爆破弹能有效打击软目示。该车配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包括独立稳定式炮长瞄准镜和车长周视潜望镜以及火炮双向稳定器。

BWP-2000步兵战车
波兰陆军几年来,一直关注着其步兵战车即BWP—1的性能,。该步兵战车就是前苏联设计的BMP-1步兵战车。波兰为华沙条约盟国时,共进口了大约1700辆-1步兵战车。 -1步兵战车在1967年首次展出时,得到了观众的称赞,但同时也暴露了它的易损性和乘员空间狭小的弊病。 1990年华约被解散,波兰陆军开始考虑用更为有效的、西方国家的设备来改进BWP-1。多少年来,波兰陆军始终没有忘记BWP—1步兵战车作战性能的提高。BWP—1步兵战车实际上就是俄罗斯的BMP—1步兵战车,在冷战期间,波兰从前苏联进口了大约1700辆这种车辆。 
  冷战结束后,波兰陆军开始考虑BWP—1步兵战车的改进工作BWP-2000便是最新的改进型号波兰BWP-2000步兵战车采用意大利“奥托”T60/70炮塔,炮塔上安装奥托-布雷达公司生产的70倍口径的60毫米火炮。火炮能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炮口初速 1680米/秒,射速30发/分,能在约2千米的距离上穿透24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这不仅能击穿所有步兵战车的前装甲,而且还能击穿T-55/T-62及同代主战坦克的前装甲以及现有一代主战坦克的侧装甲。另外,60毫米火炮发射的杀伤爆破弹能有效打击软目示。该车配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包括独立稳定式炮长瞄准镜和车长周视潜望镜以及火炮双向稳定器。


我怎么记得BMP1的萨格是自动装填的啊

我怎么记得BMP1的萨格是自动装填的啊
bmp2可以在行进间射击吗?我们的86A不能
装备不差 差的是指挥官

都攻进市区了 步兵还赖在车上
sunlibo1986 发表于 2014-12-14 14:18
我怎么记得BMP1的萨格是自动装填的啊
是手动装填的,但不需要到炮塔外面,导弹发射轨尾部有个小门,可以直接把导弹推到发射架上。
2014-12-14 18:30 上传


这张图就能看清楚了,右下角导弹后面有个长方形的门,就是在车内安装导弹的盖子。
BMPl的主炮就是一杆半自动的RPG,如果打城市伏击战,是很可怕的武器
BMP-3的设计背景呢?在90年代使用100毫米炮,加上炮射导弹,会好一些。不过也有一篇论文讨论过100毫米炮的精度问题。可能是初速比较低导致 的吧?
sunlibo1986 发表于 2014-12-14 14:18
我怎么记得BMP1的萨格是自动装填的啊
不是,好像是需要人推的
还是喜欢Bmp2
4楼有张照片好像是风暴之门里面的。

讲1时用的尽是2的照片,
讲2时反而用1的照片。
第一次车臣战争是不会打,所谓城市战就是要不把城市当城市看,没抵抗城市存,有抵抗城市半毁,抵抗激烈城市变残垣,这才是真正的会打城市战。看看二次车臣战争,俄国装甲车坦克有一辆损伤没有?
所谓德国的城市豹其实也是推销的噱头,脑残才买城市豹大摇大摆开进城市打仗。城市战,战法才重要。伤亡和战术目标重要,城市不重要,坦克在后面待着,建筑物里有火力点用炮轰就是。
战后再重建城市又有钱赚,又不死人多好。
PLA39JTJ 发表于 2014-12-14 18:27
是手动装填的,但不需要到炮塔外面,导弹发射轨尾部有个小门,可以直接把导弹推到发射架上。
印象中看苏联人拍的纪录片……
一扇小门开开,一只手推着AT3伤发射导轨……
guarddefend 发表于 2014-12-14 19:21
BMP-3的设计背景呢?在90年代使用100毫米炮,加上炮射导弹,会好一些。不过也有一篇论文讨论过100毫米炮的 ...
对付堑壕里面的步兵……
这个要啥精度?
看过,支持以色列的重步兵战车。
bmp3的100炮和73原理一样。也属于鸡肋。

天降祥瑞 发表于 2014-12-14 17:21
装备不差 差的是指挥官

都攻进市区了 步兵还赖在车上


战车的后门中装油料,一旦被打爆步兵们都出不来了所以他们都不敢做在车里。
天降祥瑞 发表于 2014-12-14 17:21
装备不差 差的是指挥官

都攻进市区了 步兵还赖在车上


战车的后门中装油料,一旦被打爆步兵们都出不来了所以他们都不敢做在车里。
二战的时候毛子有自己的运兵车,但是战争严重影响了研发,再加上后来有美援接济,就没下文了。
xph1549 发表于 2014-12-14 21:02
bmp3的100炮和73原理一样。也属于鸡肋。

波兰陆军开始考虑BWP—1步兵战车的改进工作BWP-2000便是最新的改进型号波兰BWP-2000步兵战车采用意大利“奥托”T60/70炮塔,炮塔上安装奥托-布雷达公司生产的70倍口径的60毫米火炮。火炮能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炮口初速 1680米/秒,射速30发/分,能在约2千米的距离上穿透24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这不仅能击穿所有步兵战车的前装甲,而且还能击穿T-55/T-62及同代主战坦克的前装甲以及现有一代主战坦克的侧装甲。另外,60毫米火炮发射的杀伤爆破弹能有效打击软目示。该车配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包括独立稳定式炮长瞄准镜和车长周视潜望镜以及火炮双向稳定器。

xph1549 发表于 2014-12-14 21:02
bmp3的100炮和73原理一样。也属于鸡肋。
BMP-3的100炮怎么个鸡肋法?
炮弹精度差,初速低,威力小。操作复杂,火控系统落后,后,自动装弹故障高,不能移动攻击,不能对付移动目标。发射制导炮弹,就不能攻击。炮弹占空间,殉爆危害大。训练复杂,维护高,最主要的是战场可能碰到的目标90%可以用30炮加导弹解决。
“炮弹精度差,初速低,威力小。操作复杂,火控系统落后,后,自动装弹故障高,不能移动攻击,不能对付移动目标。”

列出这么多点,就说对一个,也不容易
xph1549 发表于 2014-12-14 22:22
炮弹精度差,初速低,威力小。操作复杂,火控系统落后,后,自动装弹故障高,不能移动攻击,不能对付移动目 ...
这年头是瞎话张嘴就来啊,把BMP-1的73炮缺点直接就栽BMP-3的100炮上我也是醉了

这里有喜之狼的一篇老文,自己看去http://lt.cjdby.net/thread-1341134-1-1.html
19工程
外形类似BMP-1与BRDM-1组合,底盘是轮式+履带的奇怪组合。外形类似BMP-1与BRDM-1组合,底盘是轮式+履带的奇怪组合。外形类似BMP-1与BRDM-1组合,底盘是轮式+履带的奇怪组合。
这年头是瞎话张嘴就来啊,把BMP-1的73炮缺点直接就栽BMP-3的100炮上我也是醉了

这里有喜之狼的一篇老 ...
忽悠贴。远程用30炮,近处用100炮不是忽悠吗,近处为什么不用30炮。
原来你说是忽悠就是忽悠啊,TG也真的是太好忽悠了

顺便说说你在29楼把BMP-1主炮的缺点全栽到BMP-3的100炮上又是几个意思呢
原来你说是忽悠就是忽悠啊,TG也真的是太好忽悠了

顺便说说你在29楼把BMP-1主炮的缺点全栽到BMP-3的100 ...
呵呵,不如直接上坦克。
原来你说是忽悠就是忽悠啊,TG也真的是太好忽悠了

顺便说说你在29楼把BMP-1主炮的缺点全栽到BMP-3的100 ...
你认为步兵有必要当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导弹兵有意义我也不说什么,2年服役期能练成才怪。
忽悠贴。远程用30炮,近处用100炮不是忽悠吗,近处为什么不用30炮。
反了吧?100炮是线膛炮,可以远距离在反坦克导弹距离之外打击碉堡火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