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锻炼大全-关于自行车健身你需要知晓的一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4:53:35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处于营养过剩的状态下,许多人大腹便便,身体虚弱,各种富贵病缠身,亟需通过锻炼改善体质,减轻身体负担,楼主我继跑步锻炼大全后,打算就对关节冲击最小的锻炼身体项目---------自行车发一系列的知识贴,供各位有需要的网友参考,依然是考虑到零散的发多个主帖不方便大家阅读,因此,决定将自行车锻炼相关的姿势贴都发在这个主题贴下。{:soso_e104:} 为超大的各位网友都能有个健健康康的身体尽一份绵薄之力,愿超大的各位网友身体健康,强健,幸福永远。{:soso_e113:}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处于营养过剩的状态下,许多人大腹便便,身体虚弱,各种富贵病缠身,亟需通过锻炼改善体质,减轻身体负担,楼主我继跑步锻炼大全后,打算就对关节冲击最小的锻炼身体项目---------自行车发一系列的知识贴,供各位有需要的网友参考,依然是考虑到零散的发多个主帖不方便大家阅读,因此,决定将自行车锻炼相关的姿势贴都发在这个主题贴下。{:soso_e104:} 为超大的各位网友都能有个健健康康的身体尽一份绵薄之力,愿超大的各位网友身体健康,强健,幸福永远。{:soso_e113:}

自行车运动好处与坏处

自行车运动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有氧运动。在国外,骑自行车健身可以说是热火朝天。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披露,美国有5000万人骑行自行车健身,而且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2007年比2008年增加了30%,2009年又比2008年增加了36%。法、德、比利时、瑞典等国,还以骑自行车“一日游”的时髦体育旅游消遣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踊跃参加。


一、骑行好处

现代运动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自行车运动的作用主要有:

1.开发大脑。
因为自行车运动是异侧支配运动,所以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两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侧大脑功能同时得以开发,更可以有效预防大脑的早衰及偏废。

2.改善体质。
因为自行车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下肢肌力,并且强化全身耐力。而且经过比较研究自行车运动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和跑步作用相同。因为此项运动不仅可以有效锻炼下肢髋、膝、踝关节3 对关节和26对肌肉,而且还可有效调动颈、背、臂、腹、腰、腹股沟、臀部等处的肌肉,关节、韧带。保持正确的骑行姿势,长期进行骑行能明显改善男性性功能,加强下体勃起的力度和持久度。有专项调查表明:每天骑单车约6.5公里的人,比不骑车的人,患心脏冠状动脉疾病的机率低50%,男性性具勃起时间和勃起质量提升30%-70%。

3.瘦身减肥。
因为在进行自行车运动,人体所进行的是周期性的有氧运动,这样锻炼者就可以有效地消耗较多的热量,根据科学研究骑半小时自行车可燃烧约150大卡热量,75公斤重的人,每小时以9英里半的速度,骑73英里时,可减少半公斤体重,因此如果能做到持之以恒,长期坚持自行车骑行锻炼就可收到显著的减肥效果。

4.益寿延年。
其实从前几条骑车益处的总结也可以看出,自行车运动是一种强化心脑血管和心肺功能的运动。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益寿延年也就不足为怪了。根据国际有关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在世界上各种不同职业人员中,以自行车为主要邮递工具的邮递员寿命最长。

5.减轻压力。
除了以上作用外,还有科学家指出,经常运动对减轻心理的压力及防止沮丧有益。特别是在进行户外骑行的时候,人们精神专注,且沿途可以欣赏一些景观,结伴骑行还可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知己。这些都是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二、自行车骑行坏处

凡事有个度,运动也不例外。一旦骑行过度或方式方法不科学,以上的益处即将向另外一面发展变成坏处,而所谓的过度,一方面表现在骑行时间过长,骑行强度过大,另外就是骑行不科学,主要跟骑行姿态有关。而坏处的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疼痛,最明显的部位有:手,手腕,颈椎,腰椎,膝关节,前列腺。

1、颈椎及腰椎的损伤
这类损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痛疼。

其一,肩膀疼。
引发这个部位的疼痛主要是车子上管比较长,车把比较低。其结果就是上肢支撑身体超过了肌肉负载所能承受的范围。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升高车把高度,减少车把和车座之间的高度差,使用上管把立短一些的组合来调整。

其二,脖子疼。
这个现象往往和肩膀疼同时出现。解决办法同上。另外在骑行中最好养成一定的习惯,即看前方的路,可以先看看前面较远的地方,观察路面情况、障碍物、行人等,如有没有十字路口,有没有需要躲避的行人或者障碍物,参考这些情况来判断是否要减速。然后要观察比较近的路面信息。如此不时转换观察的视角,就可以避免长期僵硬的姿势带来对颈椎和腰椎的损伤。

其三,腰疼,
这个往往是骑行的时候身体比较直造成的,因为这样一来更多的力量就会给腰部增加负担,会导致腰部疲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将,身体重心及时前移,压低上身角度,让手臂负担更多的身体重量,这样就可以减轻腰部的压力。

2、关节的损伤

这类损伤的症状也主要表现为痛疼。主要有膝盖上部疼和膝盖后部疼。膝盖上部疼,一般都是运动量比较大时发生的,也就是常说的肌肉疲劳,其实这类疼痛也使肌肉向人体发出的信号,是人体的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方法。要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试着多用小齿比骑行,通过脚踏的快频率来提高速度,却只需要付出较少的力量。

出现膝盖上部疼有时也是因为座包到脚踏的距离比较短造成的。因为这个距离太短,就会让腿部在多个蹬踏动作周期内,一直处在疲劳状态。正确的座包到脚踏的距离调整时应该是光脚时座到座包上面,腿部伸直,脚跟可以刚好碰到脚踏,并且屁股不会因为脚够不到脚踏而左右扭动。要调整这个距离的时候也要适当地因人而异,如果腿部柔韧性好,可以适量增加这个距离。

膝盖后部疼,常常是因为座包高度太高引起的,严重的也会导致腿后部韧带拉伤。但多数情况是因为很久没有骑车,突然间进行大运动量的骑行,身体无法适应而造成的。通常需要在日后的骑行中,通过降低座包高度来慢慢调节。随着骑车的越来越多在慢慢提升这个高度。

3、上肢的损伤

这类伤害主要是因上肢长时间受压,手臂的动作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无太大改变,上肢的血液循环就会相对减少,这对于机体来说是当然是不利的。所以要在进行自行车运动以外的时间多多进行加强上肢运动的活动,例如拍蓝球、哑铃、甚至打乒乓球啊、羽毛球等。而在长时间骑行时,更应该如上文提到的解决对于肩膀和腰等部位劳累的解决方法一样,选择在每一至两小时左右下车活动一下,以促进身体各部位的血液循环。

4、对生殖系统的损害。
自行车骑行如果姿势不正确,导致长期压迫会阴,会导致男女的生殖系统病变,引起男性睾丸压迫与散热障碍,精子活力降低,降低男性的生育能力。---当然,如果你姿势正确,则一切无虑。


三、正确的骑行姿势

1、坐垫角度。
一般坐垫需要水平安装,或者前端稍稍低一点,但尽量不要前端上翘。有人骑完车后常感到下阴麻木,主要原因就是车座压迫所致。这时需要检查一下你的坐垫是否水平,甚至可以将坐垫的鼻端稍稍向下调整一点,这样做可以减轻对胯下部位的磨损。最科学的方法是骑一段时间后则站立滑行一段或臀部离开座势几分钟,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在下坡时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则是穿上带护垫的骑行裤。再结合滑行,可将骑行对会阴的损害降到几乎到无的地步。

2、坐垫高度。
坐垫高度不合适,长途骑行后会出现膝盖疼痛,且多数时候,人体膝盖的损伤不可恢复,医生也仅能帮你保持状况不再恶化,需要重视坐垫高度的设臵,保持正确的姿势则不会损伤关节。车座最合适的高度:当脚蹬到最低点时,腿可不费劲地伸直,膝盖可以不用弯曲,但腿稍稍使劲伸直的时候,膝盖可以有微量弯曲,就好了;这样在骑行中可以让血液在骑行过程中通过膝盖。当然,如果你还不适应新单车,不习惯把坐垫调得过高,可先降低一些,慢慢再升高,一切以安全为先。

3、背部、脖子的姿势。
骑行中需要背部是直的,但不是竖直,是前倾而笔直的,要从臀部前倾,而不是腰部或后胸,否则成罗锅或虾米-----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需要让脊柱尽量笔直,否则长期骑行后会背痛难忍。脖子自然挺直,别太低或太挺,否则脖子会酸-----如果你感觉脖子要低一些、耷拉着脑袋才舒服,那你是需要休息了,尽快去休息吧。
骑行的基本技术:第一节 骑行姿势


    一个自行车运动员要创造良好的运动成绩。首先要掌握正确的骑行姿势。轻松踏蹬,自如操车,可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紧张,降低能量消耗,保证力量和技术得到充分发挥。


    正确的骑行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 然弯屈,以作上体的良好支点,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 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 轻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位,使人和车子成“流线 型”体。

    正确的骑行姿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车辆的尺寸、车座和车把的位置,运动员的身材大小及身体各部份的 结构。因此,要正确处理车和人的关系。影响骑行姿势的因素中,车的因素有车架大小、车座高低与前后、车把倾斜角 度和把立管长度等五个方面;
人的因素涉及到腿长、臂长和 躯干长度。腿的长度决定车架的高低;躯干长度和臂长的总 和决定车架的长度,曲柄的长度则与训练、竞赛场地有关。 坡度大、弯道多的路面需要曲柄短些,反之,曲柄可长些。

    上肢长度:从肩峰端到手握拳后第三手指关节凸隆处的距离。

    躯干长度:从胸骨顶端到耻骨联合下端。

    下肢长度:从股骨头大转子到足跟底部。

    脚长:从脚趾前端到脚跟后。

    自行车各部位的测量车身长度:由把立管中心点到车座管中心点。

    车架高度:由车座处三通中心点到中轴的中心点。

    曲柄长度:由中轴中心到脚蹬轴中心点。

    脚套长度:由脚蹬轴中心点到脚套前端内边沿。

    为了保证正确的骑行姿势,运动员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车辆的选择、车座的选择、车座的调整和车把的调整。

车座的选择:                             

    自行车运动员能平稳地骑行前进,是依靠车把两端和车座三个支撑点形成一个平面,来维持平衡的。在这三个点中,车座是主要支撑点,它承受着大部份身体的重量。为了充分发挥踏蹬技术,运动员的座骨结节需要支在车座上,所以,必须根据个人骨盆解剖构造
来选用适合的车座。座骨结节间距离宽的可选用宽车座,坐骨结节间距离窄的可选用窄车座。如果坐骨间距离党选用了窄车座,车座就会嵌人坐骨之间,使座骨神经和肌肉过度紧张,破坏骑行姿势和正确的踏蹬动作,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

    车座的选择还要考虑到骑行距离长短和运动强度大小。 赛车场距离短,强度大,骑行时肌肉、神经高度紧张,可选用窄车座。公路训练和竞赛,骑行时间长,可选择与坐骨接触面较宽的车座。女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不论公路与场地,都应选择较宽而柔软的车座
。无论男女运动员选用的车座平面都要绷紧,不能有明显凸凹现象,以免影响正确的骑行姿势。

车座的调整:

    车座前后的调整。先将车座固定在水平线上,然后再调 整车座前后。根据运动员大腿长度,把座子前端调整到中轴 垂直线后2~5公分处。大腿长,车座应多向后移动,大腿短,车座稍向前移动,但车座前端一般不超过中轴垂直线后2公分。

    车座高低的调整。运动员坐稳车座后,用脚跟蹬住脚蹬,当脚蹬到最低点时,腿应正好伸直,既不感到过分伸脚,也不使膝关节有弯曲。

调整好的车座,应使运动员在踏蹬中,踏蹬到曲柄与地面平行的位置时,膝关节垂直线能正好通过脚蹬轴的中心。踏蹬到最低点时,膝关节能稍有弯屈。以利肌肉在紧张之后可得到暂时休息。经过几次骑行检验,如感到用力合适,就可固定下来。车座固定后,要把有
关的测量数字记录下来,做为以后更换车座或车辆时的依据。

车把的调整:

    车把的调整对调整骑行姿势很有意义。调整车把的宽度 应与运动员的肩宽大体相同,一般为38~41公分。如果宽于肩,会增加风的阻力,窄于肩,胸腔会受到挤压,影响正常呼吸功能。车把的高度,应根据运动员上体尺寸和臂长来决 定,并注意专项的特点。公路
运动员用的车把可略高些,场地运动员用的车把可稍低一些。合理的车把高度是使公路运动员的上体角度(即通过髋关节的水平线和髋关节中心至颈 椎中心连线)保持在35度~45度之间;场地运动员的上体角度保持在20~30度之间。

        把立管的长度,最好是当运动员踏蹬到曲柄与地面平行的位置时,肘关节与膝关节能稍稍相碰。

车于各部分间距离调好后,不要轻易改变,特别是在比 赛前不宜变动,否则,会破坏已形成的动力定型,影响运动 员在比赛史发挥正常水平。

    正确骑行姿势的形成,要通过专门训练,每次训练课都要严格要求,不论高速骑行或是终点冲刺,都要保持正确的骑行姿势,万不可忽视。

骑行的基本技术:第二节 踏蹬技术

踏蹬动作是自行车运动中关键的技术动作,也是最复杂、最难掌握的动作。良好的踏蹬技术可使运动员以最小的 能量消耗得到尽可能大的功率,达到高速度。为此,自行车运动员一定要在改进踏雕技术上狠下功夫。

一、踏蹬动作的用力分析

踏蹬动作是周期性运动,即在一个固定范围内,以中轴为圆心,以曲柄为半径,重复地进行运动。我们以一周为例,来进行受为分析:

当脚踏蹬到与地面垂直的A点时,作用力F的方向通过中轴(支点),它的力臂等于零,力距也就等于零,因此不做功,也就无法使自行车前进。我们称它为上死点(上临界点)。


当脚踏到B点时与水平面成45度,作用力F的方向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力F可分为F1(与脚蹬杆垂直)与F2(沿脚蹬杆)两个分力。分力 F2的作用方向通过支点(中轴),力矩等于零,只有F1才能作功。这时,产生动力矩M=F1Xd。因此,我们应设法加大分力F1,减少分力F2 。因为F1=F· COS0,所以,0减小,F1越大,当0角为零时,COS0=1,F1最大,此时F1=F。由此可知脚的用力方向应尽量与脚蹬杆成垂直。其踏蹬方法应该是,脚跟下垂,脚尖稍稍抬起。

当作用力F与脚蹬杆处于垂直部位时,动力矩M=F·d,力矩最大,这是运动员踏蹬用力的最重要阶段。

当脚蹬转到D点时与图8所示的B点相似, 只是方向有所变化,所以脚的用力也应随之改变。这时脚跟应向上抬起,脚尖下垂一些。

当脚蹬转到E点时作用力F的方向又通过支点(中轴),动力矩为零。我们称它下死点(下临界点)。

通过以上各点的受力分析可见,每踏蹬一周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临界区(上死点)。

第二阶段:工作阶段(用力阶段)。

第三阶段:下临界区(下死点)。

第四阶段:回转阶段(放松阶段)。

沿着圆周进行踏蹬的力量都是通过切线来传递的踏蹬到每个阶段时,肌肉用力各不相同,两只脚交替进行踏蹬,当一只脚处于回转阶段时,另一只脚已进入用力阶段。踏蹬到上下临界区时,应尽量使肌肉放松,并尽量缩短在临界区停留的时间。

用力阶段是踏蹬主要阶段,运动员在这个阶段内使用的踏蹬力是自行车前进的主要动力。因此,要把力量充分、合理地运用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内踏蹬力量愈大,车子前进速度就愈快。

回转阶段叫放松阶段。这段时间里一只脚踏蹬作功,而另一条腿主动向上抬起,不能给脚蹬任何压力。并利用抬腿短暂的一瞬间让肌肉放松一下,以便把力量集中起来用于作功阶段。有时需要采用“提拉式”踏蹬,即利用抬腿动作给 脚蹬以拉力,以加大另一只脚做功
阶段的踏蹬力量,达到取得更高速度之目的。

二、脚掌在脚蹬上的位置

脚掌应平稳地踏在脚蹬上,脚蹬应在脚掌中部和脚趾之间,也就是脚掌正好踏在脚蹬轴上,脚掌的纵向与脚蹬轴保持垂直。鞋的前端 可伸出脚蹬5一7公分左右(根据脚的大小决定)。

鞋卡子的位置应正好卡在脚蹬框上。鞋卡子要钉正、钉牢,皮条系紧。加强在用力时两脚的有机配合, 帮助运动员正确地完成踏蹬动作。

三、踏蹬方法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式和脚跟朝 下式三种。

自由式踏蹬方法:

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脚在最高点A时,脚 跟稍下垂8~10度, 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渐加大到B点时,脚掌与地面成平行状成,踏蹬力量最大
;再向下, 用力逐渐减小,进入下临界区,肌肉开始放松,脚跟略向上抬起,到C点时,脚跟逐渐上提到 15~20度;当脚回转到D点时又与地面平行,往上行,脚跟又向上提起。重新进入A点。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贺周切线相
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

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目前不少运动员,尤其是短距离 运动员采用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当脚踏蹬到A点时,脚尖向下与脚跟成 8~10度的俯角;当脚踏蹬到B点时仍保持原角度;到C点时脚尖更向下与脚跟成15度
~18度的 角度;到D点时,恢复到原来的8~10度。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

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 在骑行过程中做过度性调剂用 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 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 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

四、踏蹬动作的训练                           

踏蹬动作从现象上看很简单,但要准确掌握,达到动作协调完美,却十分困难,必须反复地进行训练。

开始训练时,最好不要用皮条捆脚,传动比要小,速度不宜过快,让运动员用较多的注意力体会踏蹬动作,培养踏蹬 “感觉”。经过一段训练,基本上能轻松自如,圆滑有力地进行踏蹬时,可逐渐加快速度,系上皮条进入正常系统训练。

训练踏蹬动作,不论是新运动员还是有训练素养的运动 员,都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负担过重,更不宜在疲 劳情况下训戏练。同时要注意发展髋、膝、踝关节的灵活性及力量,以助提高踏蹬技术。

踏蹬技术训练,也可以在练习合上进行,其好处是能及 时得到教练员和同伴们的指导,能使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改进 踏蹬技术。

骑行的基本技术:第三节 跟车骑行技术

自行车运动员无论在团体赛或个人赛中,正确运用跟车 骑行技术,是争取胜利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因为运动员跟在别人后边骑行时,可以借助于前边运动员冲破空气阻力所产生的涡流,推动车子前进,从而减少自身体力的消耗。

跟车骑行技术的要领:

首先是缩短与前面车的距离,以不影响视线,容易观察前 面路面为好。公路骑行,跟车距离一般在15—30公分左右。同时要注意风向和风力。风从正面迎来,应由一人领骑,其他 人在后面排成一路纵队,跟在前车左侧方或右侧方15---30公分处。如风从左方来,可跟
在前车右侧后方;风从右方来,可跟在前车左侧后方。如果侧风较大,跟随前车距离要近; 如果侧风小,跟随前车的距离可稍远些。在下坡时向旁边骑开些,转弯时稍向后,以免发生事故。

跟车骑行时,头稍抬起,两眼正视前方,余光看到前车 的后轮即可。倘若只低头看自己前车轮,一旦前面出现障碍,就有摔倒的危险。当然,在团体比赛中,交通停止,路面平坦,短暂的瞬间低头骑行,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也是允 许的。

跟车骑行中很容易两车相撞,多数是后面车的前轮碰上前车的后轮,失去平衡而摔倒。出现两车相撞时,头脑要冷静,前面的运动员要继续平稳前进,后面的运动员不要刹车,只要稍微减速即可。如左面撞上前车,应将身体和车子一齐向右歪,同时将把向右转,这样
,两车即可逐渐分开。 若右面相撞,可向左方做同样的动作。

要掌握娴熟的跟车技术除进行专门训练外,还要贯穿在 每次训练课中。开始训练跟车时,跟车距离可稍远些,相距 30—50公分,随着骑行技术的提高,不断缩短跟车距离,直到15—30公分。从两人配合练习逐渐过度到三人、四人配合练习。同时,要专门训练撞车后
的摆脱技术,防患于未然。

加强运动员的操车技能训练,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是预防跌倒的积极方法。由于自行车运动的特 点,在激烈的训练和比赛中随时会出现碰撞、跌倒等现象。运动员遇到跌倒时,要沉着、冷静,不要害怕,不要过早撒把, 也不可闭上眼睛,消极等待跌倒
。在身体即将着地时,两脚 要迅速从脚套中抽出,要注意保护头部,有意识用肩部和背部着地,作滚翻动作,减轻摔伤程度。

骑行的基本技术:第四节 原地起跑技术


起跑技术在各项比赛中都很重要,尤其是在短距离项目里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

起跑方法分为扶车与不扶车两种。在赛车场比赛中多采 用扶车起跑,而在公路成组出发的比赛中则采用不扶车起跑。

扶车起跑的方法:是在比赛之前运动员骑在车上,由裁判员扶住车座后下方,或一手扶前叉三通,一手扶车座后下方,维持平衡。运动员在起跑前应先拉紧脚蹬皮条, 然后扶好车把,作一、两次深呼吸,腰部放松。坐稳 两个脚蹬保持与地面平行,或是踏蹬的第一脚的
脚蹬稍高一些,当听到裁判员“预备”口令时,臀部及时、平稳地离开座位,准备起动,但动作不要过猛,防止抢跑犯规。听 到出发枪声后,踏蹬第一脚立即作迅速而有力的下踏,但不能用力过猛,避免肌肉过分紧张和不利通过“死点”;另一 只脚借助皮条和脚卡向
上用力提脚蹬,脚尖稍向上抬起,防止脚套拉脱。在左脚踏蹬时,左手用力向怀里拉把,集中使 排力量,右手以同样力量向下按车把,两臂弯屈,上体前移,整个身体成弓形用力。循环至另一只脚踏路时,动作相 同,方向相反。同时,头部稍稍抬起,注意车子平衡,
直线 加速前进。起跑到60—80米达一定速度后,运动员可平稳地 座到车座上。利用已有的惯性,稍放松踏蹬几下,调整一下 因起跑产生的肌肉紧张状态,然后,立即转入正常踏蹬。这 里要特别指出,由站立式往下坐时不要向后猛拉车把,防止车子减速。

不扶车起跑的方法是,在出发前,运动员两手扶车,骑在车架上方,一只脚踏上脚蹬,另一只脚踩在地上。当听到出发信号时,用力蹬地使车向前移动,并迅速坐在车座上,套上脚套,用站立式骑行方法加快速度。起动后与扶车起跑技术和同。

骑行的基本技术:第五节 上下坡骑行技术

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 术。平路上比赛时水平接近的运动员之间,很难摆脱对手, 然而通过坡路骑行,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就比较容易摆脱。

一、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只有企图摆脱对手和处于战术需要时,才可突然加速。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不利全程比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
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 式
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份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 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 著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影响战术 和技术的发挥。

二、下坡骑行技术                           

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运动员就要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精力集中,两眼密切注视前方路面,随时准备果 断处理路面上出现的任何情况;不仅要充分利用车子运动惯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动踏蹬,加大速度。

转弯时,运动员身体和车子要尽量保持一致,向里倾斜,上体和车子保持一条直线,以克服离心力。倾斜角度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8度,否则就有滑倒的危险。

转弯前要控制车速。用点闸的方法逐渐减速,刹车时,尽可能前后闸同时使用,前闸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闸,要求前轮的方向和车子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否则,会因运动员的体重和车子惯性受到限制而导致摔跤。进人弯道后将闸放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减速。弯道上
使用后闸不要过猛。否则车子可能掉头或滑倒。

学会骑自行车


骑单车并非难事,但学会正确地骑单车却并非易事。在平时骑车时主动地训练自己,改正一些错误的动作,会使你减少疲累和不适,更加轻松地完成旅程。

  首先应掌握正确的姿势:

  身体前倾,躯干向上躬起,头部稍向前伸。双手有力地握住车把,两臂自然弯曲,支撑住上体。臀部稳定地坐在车座上。两腿作
100-170度左右的蹬踏循环,通过脚部把力量传到脚踏板,动作要顺滑有力。

  掌握正确的姿势必须正确处理好人车关系,要根据自身生理结构即腿长、臂长、肩宽、躯干长度来选择和调整车架、车座、车把。

  车架的高低由腿长决定,长度由臂长加躯干长度决定。

  车座的高度可按以下方法决定:稳定地坐在车座上,当脚蹬在最低点时用脚后跟踩住,此时腿应刚好伸直,既不弯曲也不蹦直。车座前后和俯仰角的调整由整个身体结构决定,以舒适为准。调整好的车座应使你骑在车上,当曲柄与地面平行时膝关节与脚踏应在一条铅垂线上,在蹬踏最低点时腿部应稍有弯曲。

  车把不应太窄,窄于肩会挤压胸部,应与肩大体一致。

  当你确定了你的单车结构并正确调整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如果你觉得很舒适,最好就不要轻易变动了。

  其次要学会正确的蹬踏技术:

  蹬踏时蹬踏脚的用力方向应尽量与脚踏板运动圆周的切线方向一致,在进入蹬踏的时候应逐渐加力,在曲柄与地面平行时力量加到最大,再向下时力量逐渐减小。通过最低点后脚腕和腿部开始放松,并且顺滑放松地到达最高点,再进入用力阶段。整个循环中两腿不要左右晃动,保持在同一垂直面上。长途旅行时应尝试用脚的不同部位蹬踏,并掌握好节奏,以使肌肉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不要用你承受不了的高齿轮比骑行,也不要频繁地变换齿轮比。

 最后提醒你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集体出行时,如果你想节省体力,请尾随在别人后面,这样你前面的人所形成的涡流会牵引你前行,使你能节省20%-30%的体力,这也正是专业选手爱跟在别人后面的原因。

  在遇到较小的上坡时,上坡前进行加速,利用冲力快速地爬上去,可以在最后阶段使用站立式骑行。较长的上坡或山路需要你平均分配体力,保持匀速,不要急于向上冲,这样会使你过早地进入疲劳期。齿轮比要提前改变,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如果你觉得很累,不妨下车走上一段,使肌肉放松一下。

  下很长和很陡的坡时,先把车座放低些,这样会比较安全。刹车要过猛,前后同时进行刹车,单独使用前刹会把人向前抛出,单独
使用后刹会使单车打转,把人向两边甩出。

  长途旅行最好给单车装一个后架来放置行李,长时间的骑行即使背上一个很小的包也会让你苦不堪言。

变速的技巧


选择太大和太小的齿比都是不合适的,一般热身那几公路可以先用个略小的齿比,这样让血管膨胀,让肌肉活动开,进入真正高速时齿比可以逐渐调大,随着路面发生上下的变化情况灵活的变化,终点冲刺时反而要略微的调小齿比,不过这个时候要运用技巧,尽量不让别人察觉,这样当频率稍微适应高速后启动最后那一瞬间在调整变轻一档,因为这样可以很容易的突然加速,以最快的频率进行冲刺,将所有保留最后一瞬间耗尽,但是距离时机都必须很重要.

  因为业余车手各人身体状态不同,器材的重量差异也很大(一般轻的车和重的车后面可以差一到两齿,而以同样的蹬踏频率行进),但是轻车虽然加速性和爬坡很好,但是却受风阻的影响比重车更大,所以使用轻车必须有更好的变速技巧才能发挥其长处,同样体重大和体重轻的选手也是一样的道理来控制自己的变速。

  但是最大齿数比和较小的齿比都是不好的,很多爱好者以为前面最大后面最小,就能以最低频率获得较好的速度,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大转动比会导致每一脚力量更大,而且频率更低,使得血液循环速度变慢,更容易导致肌肉缺氧,同时11齿或者12齿的飞片都是整个传动系统中最不耐用的,而真正这些是用在下坡时的高频率高速度下的。新手常在看到一个大坡时立即的变速,使用较小的传动比,
这样直接导致频率的突然上升,在肌肉没有适应的情况下,会立即感觉到肌肉疲劳,而且由于齿比一下过轻,会导致速度的立即下降,当见到其他车手超越的时候还会导致本来已经突然疲劳的腿频率再次上升,这样只要经过一两个坡,传动比较小的就会立即显现弱势,所以正确的爬坡变速应该是车子已经行进到了半坡,脚开始感觉压力上升,然后在开始变速,而且调整的范围一般一次2片飞或3片飞,看具体的坡度提升来决定,这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经验,在爬坡初期站立式蹬踏也可以提供较大的速度,而且可以延缓齿比的变小,然脚对频率有跟充足的适宜时间.

   另外半坡变档常碰到链条由于张力太大而导致前拨无法退档,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在前盘退档时脚要稍轻一下,这样可以让链条压力稍有缓解,更容易的让链条退如小盘。

   同样对后飞变档在半坡链条崩的很紧压力很大时也要使用同样的技巧,这样对整个系统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由于车种和业余爱好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这里就不提供大家具体的参考标准,总之变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巧,合适的变速可以帮您骑的更快更轻松。

  一般采用大盘对大飞和小盘对小飞都是不正确的变速方式,大盘对大飞会使得链条张力过大,对于后拨是有一定损害的,而这样的变速方式也会因为链条张力过大而导致摩擦加剧。

  而小盘对小飞也是一种不正确的变速,因为这样会使得链条过于松垮,在剧烈颠簸时造成故障(比如链条打击车架,链条晃动碰到轮胎边缘),而且小盘和小飞都是前后传动系统中磨损最快的零件.所以高速应该是大盘对小飞,而爬坡最轻也应该是小盘对大飞,这样才是比较正确的变速使用方法.

   另外山地车的22牙最小盘其实是使用频率最低的一个零件,这个小盘的主要用处之一是防止链条的在第二层剧烈颠簸时直接掉落,而使用22牙小盘对大飞时很容易导致后轮打滑和失去速度,所以山地车变速要尽量避免使用到这一层,只有在超级陡坡的时候才会少量用到,并且一但用到这层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蹬踏的圆滑,否则反而很难攀登陡坡。
骑自行车旅游应注意

1、自行车的选择

  由于自行车是旅游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旅游的成败与自行车的好坏,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自行车旅游属于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往往需要考核运动速度,所以自行车旅游也可分成普通自行车旅游和特殊自行车旅游。前者选用一般的加重型或标定型自行车,后者可选用特制的赛车、山地车等。特种自行车车运动速度快,在不同的路线行驶时,也更加灵活有力。此外,对自行车各部的机件做全面彻底的检查,观其是否灵敏可*,性能良好。出发时,要携带最常用的修理工具,如板手、钳子、气筒和各种易损坏的备用零件,如滚珠、车条、内胎、气门芯、闸皮等。以备发生故障时及时修理。在装配上,如有不合适的地方,应重新调整装配,使其何持最灵活的状态。

2、道路的选择

  自行车旅游,对道路要求也比较高。旅游时应选择平坦、易于通行的道路,除迫不得已,应尽量避免去坡道、土道,这对人对车都有损害。因此,只有在土路很明显是抄近,或非去不可的情况下,才能走土路。一般情况下,宁可多走几里,也要避开。俗话说:"宁走十里坦,不走一里坎",对于自行车旅游来讲也是有道理的。

3、骑车技术

  有自行车旅游特别是长途旅游,掌握好自行车技术是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体力,保证安全。自行车车座的调整,是自行车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自行车车座应调整到什么高度为最佳呢?一般说来,以车座较低并有5-10度的后倾最便于长途旅游。因为低车座好处很多:一是低车座蹬车灵活,可用脚的不同部位轮流用力,这样可使脚的各种肌肉轮流休息,延长耐久长;二是车座低,人的位置相对降低,可减少空气阻力,也便于伏在车把上,改进空气流张;三是车座低,微后倾,可使身体挺直,臀部受力均匀,减少疲劳感,同时又可减轻双臂的负担,保护手腕;四是车座低于有利于安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双腿伸直便可着地,这样可避免造成危险。因此,旅游时对车座的调整,应以低车座为最佳,这对保持体力、速度、耐力都有很大的好处。此外,自行车旅游选择好适当的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讲,普通自行车,在体力正常、道路平坦等条件下的长途旅游,速度应何持在每小时15公里左右,体力好的可加快到每小时20公里。自行车旅游贵在保持速度,选择适当的速度,切忌忽快忽慢,有劲拼命骑,没劲步步停的现象。途中休息也可保持每二至三个小时一次,不要想停就停,应坚持到时间或预定地点再休息。在特殊的道路条件下行行车,适当地掌握行车速度更为重要。无论是山间小路,还是又长又陡的下坡道,车速度既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应因地制宜选择速度。
自己一下
骑自行车中的膝盖保养
http://lt.cjdby.net/thread-1922624-1-1.html
自行车长途骑行的必备检查

1、骑行前的基本保养  自行车在长时间的骑行下“三轴”(前,中,后轴);“两板”(脚踏板);“一龙头”磨损是比较严重的,为了做好骑行前的准备,就必须对以上的关键部位进行维修保养。保养完毕后还应该有至少有10公里的试骑行。检查龙头的灵活程度,三轴的润滑状况,整车有无异响。其实,自行车的刹车和前后拨的检查应该说更重要,刹车和前后拨的灵敏程度能有效的保证安全骑行。可以适当在它们的线皮中加点机油。

2、自行车的车胎检查  车外胎有无裂纹,钉扎,玻璃渣等,发现问题应该早换外胎。因为大家出行是不可能随时带外胎的。车内胎的气压的检查比较重要,一定要按照要求给以合适的气压。我认为每支车对应该有个气压表打气筒。

3、出发前的备用配件及工具的检查  车内胎,气筒,马表,150活动扳手,十字和平口改锥,内六扳手,黄油及钢珠若干。

4、出发前的人身装备检查,包括手套,头盔,骑行服,包,夜行灯,雨衣等。

5、骑行中途休息的检查  用经验判断“三轴”润滑情况,两胎气压,前后拨和前后刹车的灵敏度。

6、骑行中的检查  骑行中应随时对自行车声响进行检查和判断,如有异常,应该及时停车检查和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該如何煞車(转自CB)
转自CB,BLUETEC;

喜好追求速度的一夥聚在一起, 最常熱烈談論的話題不外是…轉彎處如何做出高危險度傾斜過彎、轉彎速度如何的快速、下坡時速能飆達多少時速、有沒有膽量再挑戰自己的極限等…隱藏在這些高超技巧表像背後,需要的是高超的剎車技巧,常使用剎車或是緊急剎車也不代表是遲頓, 正確來說,剎車應是如何在正確時機、最短時間、最短距離內降到您預期中的速度!

為了正確的剎車,我們必需了解剎車到底會發生什麼事;事實證明唯有前後輪同時全力剎車才能獲得最短剎車距離,剎車距離取決於剎車功能(剎車塊與輪圈的搭配)及輪胎與地面的摩擦程度,大部份剎車力道會經由前輪傳達出來,前輪及後輪的制動力比例約為70%比30%,因為在剎車過程中,整個車身重心會往前移動,所以在剎車時臀部應離開座墊將身體重心往後移動。

在練習剎車技巧前,必須先調效 出適合個人騎乘風格且能有效發揮剎車功能的壓點(煞車塊接觸到輪圈),有二點需要注意:

1.拉剎車把手的手指最前端第一節關節能有效彎曲扣住剎車把手,手指全力往內拉住把手時,第二節關節必需大於90角,且拉桿起碼距離握把有一個半指頭寬度裕度,避免長距離下坡剎車塊的磨耗,造成剎車把手碰到握把上的手指,影響剎車功能。

2.較高級的剎車把手可調整把手施力點的槓桿比,造成剎車力道手感上軟硬的差異。

全力剎車基本騎乘姿勢:

1.臀部迅速往後移離座墊同時,穩踩住踏板,手臂伸直,目光朝前。

2.在確實將臀部往座墊後方移離才能做出接下來的動作…儘可能再降低身體, 此意謂您的臀部會位於座墊的後下方,甚致您的胃像會碰觸到座墊一般…其姿勢和陡下坡的姿勢一模一樣。

3.全力拉剎車把手,在前後輪不打滑且逐漸增加剎車力道的同時,隨時調整重心位置,直到感受剎車到後輪剛好浮離地面的程度(此時是最有效率的剎車)。“前空翻”不是前剎車力道太強的原故,而是沒能利用重心的轉換及利用伸直手臂來支撐往前的加速力道,若是全剎車時前輪快打滑,迅速短暫釋放前剎車把手可解除其窘境。但若前輪剎車力道低於後輪,意指後輪的減速力太大…就會產生大家耳熟能詳的”甩尾”動作,只要短暫釋放後剎車把手即可。

全剎車技巧可運用到以底下二點之外的任何剎車條件上:

1.濕滑或鬆軟路面:地面和輪胎間摩擦力降低,若百分百使用全剎車,會加重前輪荷重,導致前輪打滑失控。

2.顛簸路面:尤其OFF-ROAD高速行駛時,車身可能會跳離路面,要是前輪轮前剎車把手拉起,會導致前輪鎖死失控打滑。

要是把爆胎或是剎車故障算下去的話…這四種狀況就必需仰賴後剎車的有效運用,但其姿勢是和全剎車的基本姿勢是完全相同的。

還有一種緊急狀況是必需運用到後輪剎車的高級技巧…彎道後輪滑移過彎。

進彎前必需完成剎車動作以安全的速度過彎是過彎基本的技巧,若必需於彎道中剎車,我們必需了解到此時輪胎不僅承受著剎車力道,更須承受側向離心力,這導致後輪很容易側滑;但若進彎的速度太快,就只能*後輪滑移來輔助過彎,這技巧是當您過彎失速時唯一的救命技巧。但若想以滑移代替緊急剎車,基本上只會拉長剎車距離,而且剎車最難掌握的就是後輪滑移剎車。

滑移過彎姿勢:

1.放下過彎內側腳。

2.拉緊後輪剎車同時,以內側腿為支柱撐住地面,維持身體重心。

3.操控前輪過彎動作。

4.前輪快出彎時,放開後剎車把手,使後輪恢復抓地力及拉正車身,將內側腿放回踏板上加速離彎而去。

常有人提到「後剎車力道太過軟弱」或是「車架後三角剛性不夠造成剎車力不足」…除非您是一位常將自己速度推向個人極限邊緣、要求極準確的剎車點,且具有極佳剎控技巧的人,不然加裝剎車補強板遭遇狀況時,可能會造成後輪常失控的情形;反倒不如透過在不同路況之下,練習前後剎車力道的運用、熟悉輪胎和地面間摩擦力、了解車架特性應是更加來的重要。

另外提醒…除非您是在專為單車開發出來可以練習後輪滑移的場地,不然儘量避免此一動作,我們除了要留給他人對單車騎士一個好印象,也該尊重其它任何用途使用者,更應要維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练车的误区(转自CB)

转自CB,老李;

误区1:盲目骑快车。
陷入这种误区的朋友很多,以广大业余爱好者为主。公路车是一种耐力型 运动,只一味想着狂飙,无异于用练短跑的方法练长跑,收效甚微。而且因为爱好者一般都是在普通公路上飙车,这样做将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更糟糕的是即使你是一个仅仅要求高速度的飙车客,马路狂飙对于提高绝对速度的帮助并不大。要提高绝对速度,技术比体力更重要。关于如何提高蹬车技术,此处从略。至于想提高加速能力,爆发力及抗乳酸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加速技术以摇车为主。除了车上练习,健身房 及田径场都是好去处。想了解摇车技术的朋友,可来车队向我要资料。

误区2:在体能练习中进行过多长跑(一组3000米以上)。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自行车运动的特殊性。自行车在其运动力学上有自身 的独特之处,好车手只可能在车上培养。值得注意的是,长跑过多的问题在一些专业队中也存在。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科学的。

骑车技术与安全(转自CB)

转自CB,老李;

正确的乘车姿势是安全之母:乘车的姿势,是由骑士与单车之接触点(把手、座垫、脚踏板)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然而姿势又与骑士的身高尺寸有很密切的关系。


所以單車的乘騎姿勢,不但決定筋肉收縮運動的效率,同時決定了是否能安全的操縱把手與剎車。所以說,正確的乘騎姿勢是安全之母。以下分條述說安全的乘騎技術:

所以单车的乘骑交姿势,不但决定筋肉收缩运动的效率,同时决定了是否能安全的操纵把手与刹车。所以说,正确的乘骑姿势是安全之母。以下分条述说安全的乘骑技术:

1.三点调整法:

是综合单车运动力学、运动生理及安全驾驶等三项原则而成。

a.调整座垫<高低>位置:以<脚跟>将踏板往下踩,能使下肢的各关节肌肉圆滑收缩运动,同时以脚稍微伸直为原则。

b.调整座垫<前后>位置:将踏板位置踩至斜45度处,然后调整座垫前后,以能配合脚之筋力最大出力位置为原则,从膝盖中心之垂直线刚好通过踏板的中心。

c.调整把手的前后与高低:把手的高度,大抵下,上翘型把手约比座垫高出3~5公分,平型把手则与座垫等高。下弯型跑车其上面则与座垫等高。调整后,须注意把手方向再锁紧。

d.正确乘车姿势,上半身稍前倾,手肘稍弯曲,成正三角形。

2.座垫的坐法:

类似骑马姿势,将体重分散于把手上与踏板上,不可将全部体重置于座垫上面,以防止臀部的疼痛。

3.踩踏的技巧:

脚的位置以鞋长前面1/3处,落在踏板正中央为最适当。脚的活动必须与单车的中心线平等,张得太开或太窄,踩踏的效率会减弱。速度要保持均速,否则容易疲劳。特别注意,后半部的勾拉动作,将踏板勾起来。

4.变速的技术:

变速装置是<减速>,而不是加速,是求脚踏回转数的一定,以免除因出力不均而产生的疲劳。所以变速是为更省力更舒适而设计。

变速的时机为,上坡、下坡、路面凹凸不平、逆风以及疲劳的时候。也可以说当踩踏感觉吃力时,即为变速的时机。

5.刹车技术…行驶中最重要的一环:

a.紧急刹车的技术:大家都知道紧急刹车的原则是先刹后刹车器,但紧急情况时,谁都会前后一起刹。如果减速太快,人往往会被往前抛。为防止这种危险情况的发生,最好的方法是养成将臀部往后推的习惯,同时先刹后刹车器。如果有充分的距离,用<断断续续>的刹车方式,将速度慢下来。尤其在雨天或细石路或下坡,更须如此。行车当中,要随时提醒自己<路况>与<刹车距离>的关系。

b.控制速度:特别在下坡的转变之际,一定要在转弯之前,控制车速,以为防止我们冲出而超越道路的中心线或被离心力拽出路面的危险。

6.爬坡的技术:

爬坡的时候,只光用脚力踩踏,会倍感辛苦,其解决的技术有三:

a.变速:将后飞轮逐渐往大的齿盘移动或前方的大齿盘移往小的齿盘(链条往内侧移动就是变轻),以自己感到最适当为原则。

b.运用上半身的力量:握住下弯跑车型把手的下方,腰稍往后移,握往把手往胸前用力拉,踏板往前踩,如此可以很自然的运用到上半身的筋肉群,减少上坡的辛苦,不要将腰离开座垫踩踏,因为如此,会很容易疲劳,尤其是长坡。最好使用2呼1吸的呼吸法,以补充大量的氧气。

c.勾脚:经常骑车的骑士,可使用束脚(现在大部分都用clipless的脚踏),将脚踏回转的盲点后半部,往上拉,以减轻脚的压力。
骑乘姿势(转自CB)

转自CB,BLUETEC;

骑乘姿势

建立正确的骑乘姿势,做好必要的调整,记下调整的数据,并且不要轻易改变。

如果要改变任何数据,一次更动一点点,并且要在各种路况下试骑。

一次改变一个变项,不要同时做多项改变。MTB不像公路车那么斤斤计较到mm,也可能没有一个真正完美的姿势,但有几个要点先掌握:

1. 车架尺吋。穿着车鞋跨站时,上管离胯下最好有二英吋以上,作者惯留四英吋。

2. 座管高度。赤脚站在墙边,两腿分开六英吋,在墙上标记胯下的位置。量测其与地板之高度,乘以0.883。得出之值即为座垫顶端至曲柄转轴的距离。沿着座管量测。照此方式,则骑乘时将曲柄踩到底与座管平行,而踏板保持水平时,下方脚之膝部应约为150~160度。

3. 座垫前后不是用来调整"reach"的,而是用来调身体与踏板相对位置的。Reach是指上管和龙头的总长。调法为:坐上车,上卡踏,曲柄打水平,由前方腿的膝盖处用铅锤做垂直线,如果通过曲柄末端,则为"0"。喜欢用高速档慢踩的人可以往后调到"-6"以获得较大的力矩;高转速者用"0"。作者是用"-4"。

4. 座垫角度:可前倾1~2度,但绝不可后倾。

5. 使用卡踏时姆指丘落于踏板转轴前方5mm处,不可位于后方。下卡踏向左向右的游隙最好一致。

6. 身高超过五呎四的人要用175的曲柄。矮的人或小车架可用170。

7. 手把与膝盖的最近距离要在二英吋以上,作者惯用四英吋。如果太短可使用长一点的龙头,太长的话则会难以移动重心至座垫后方。

8. 手把高度:以正常姿势骑乘,手肘微曲时,上体约在45度。

9. Cross country建议用平把手,不要用DH的弯手把。宽度等于或略大于肩宽。太长的话可以锯短。

10. 牛角的理想角度是抽车的时候手腕可以打直,以产生最大力矩。

11. 剎把的角度是以急下坡,站起并后移重心时,最好握持并施力为准。正常骑乘时舒服的角度在下坡需要猛力急剎时反而不好用。
长途自行车旅行须知


  近年来,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长途骑自行车运动健身或是旅游、考察等等。既可以锻炼身体、饱览风景名胜,又可以深入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深入的考察、体验许多鲜为人知的风土民情。

  当你也要准备骑自行车做长途旅行。且没有经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先是做好心理准备

  确定下旅行的目的和目标,树立坚定的信念,路再长也有终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定的骑下去,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二、出发前的准备

  首先要收集、查阅、整理沿途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相关信息,包括较新版本的地图、交通图,沿途的地理、历史、人文、名胜古迹,气象资料等。再根据你或你的团队的体力状况、假期长短、旅行季节等因素制定出详细的旅行计划。一般而言,长途自行车旅行的最佳季节为每年的五至十月份为宜。长途自行车旅行最好能结伴而行,但长途旅行人数不宜太多,理想的人数为3到5人,且最好有异性同行。人数过多,沿途食宿困难较大,偏远的小地方接待有困难。由于人们之间的性格爱好存在差异,人数过多时很难统一行动。人数太少,安全保证较差。并且万一途中出现特殊情况,人数过少,难以相互照应。另外,人数过少,每一个人的相对负担就会加重,有些物资装备无论一人或多人只需一份,如修车工具、宿营装备等。

三、有关的物质准备

  做自行车旅行,首先要准备的就是自行车。如果有条件,最好选用专门为自行车旅行而设计的27英寸全地貌车。该类型车一般配有前后车架,能载重150公斤(包括骑行者)以上,避震性能较好,轻便结实,能适应各种道路状况。缺点是价格昂贵,零配件目前在国
内较难买到。

  我们一般骑行的26英寸以下的轻便自行车不太适合于自行车长途旅行。可选用比较老式的28英寸加重自行车。如是新车,在你出发前一定要磨合200到300公里,重新全面调整后再上路。如是旧车,要经过全面大修,特别要对车座进行加工改造。车座不宜太硬或太小,最好加上一个3到5厘米厚的海绵坐垫。注意一定要保持坐垫表面干燥且不能有褶皱和缝合接缝,长时间骑行时方不至于磨破皮肤或长痱子。车座不宜太高或太低,以个人骑行舒适为宜。车把基本上应与车座高低相等,高低差距在3到5厘米以内为好。还应在自行车前后安装好挂包架。背着背包长途骑行非常疲劳和不舒服。最好还应在自行车大梁上安装一个水壶架,以便在骑行中可随时方便取用饮水。另外,在车胎内注入一些补漏剂,一旦车胎被刺破,只需将刺入物拔除,破孔向下打足气,即可自动将破孔堵住,保证继续骑行。

  出发前,你一定要掌握自行车的调整和修理,包括;补胎、更换车条、更换刹车块,修理、调整前中后轴、修理飞轮等。

四、其他物质准备

  服装:如果是在夏季或在较暖和的季节骑行,最好能购置专门设计的短骑行服。它具有保温、透气、挡风、防雨等功能。骑行裤内还有真皮垫,防磨且透气。可适应多种气候条件下骑行。只是价格比较昂贵。如没有骑行服,特别是骑行裤时,可直接穿着有弹力的紧身裤,里面不要再穿着其它服装,并且在经常摩擦的部位涂抹一些能起润滑作用的油脂。夏季骑行应穿着长袖上衣和遮阳帽,以免晒伤皮肤。冬季或在气候较寒冷的地区骑行时,除注意保温外,还要注意防止衣裤或鞋袜过紧而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引起冻伤的发生。另外,骑行时不能戴口罩,如果戴上口罩,因呼出的热气会在不知不觉中在口罩外面结成薄冰,造成面部冻伤。冬季最容易冻伤的部位是耳朵、鼻子和手脚,要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温。可采取骑行和推车步行结合的方法,以促进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还要准备一件雨批,除防雨外,还有其他许多用途。

  其他装备:为防风吹和小飞虫侵入眼睛,要准备好骑行眼镜。有色的可防强烈的阳光照射,无色的适用于阴天,还有一种浅黄色的专门适用于夜间。准备一个小药箱也是必不可少的。长备药品包括:治疗腹泻、肠胃不适、感冒、水土不服、消炎、外伤,眼药水等药品。如是夏季还应准备一些十滴水、风油精、清凉油、痱子粉等。冬季则要准备一些冻疮膏、"寒痛乐"、姜茶等。如是在西北、新疆等地,要多准备一些饮用水(每天需5到10升)

五、在骑行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骑行速度问题。骑行速度要根据全队的身体状况、路途远近和假期长短来决定。一般来说;如果路面平坦,每小时骑行20公里左右。山地或丘陵地形,每小时骑行10到15公里左右较为合适。每天骑行的时间,在开始的3天到一周内,不宜太长。已每天6到7小时,骑行120到130公里较为合适。身体适应后,每天增加20到30公里,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长途骑行后两脚会充血肿胀。休息时要平躺,尽可能把脚垫高,以促使血液循环。如有坡度不大的斜坡,也可头朝下地躺下休息片刻或把脚放在自行车上休息一下。

  夏季,由于气温太高,白天骑行体力消耗极大,容易中暑等,不宜骑行。最好选择在早晚骑行。

  如必须露宿时,应随身带一个防潮垫。换上干燥的衣裤,穿上雨衣,躺在防潮垫上。并且时间不宜过长。切不可穿着汗湿的衣服就地随意躺卧。

  在比较干燥的地区骑行时,应在鼻腔内涂抹一些油脂,避免鼻腔干燥,保障呼吸顺畅。夏季骑行时,如感到头晕头痛、全身无力、烦躁心慌、恶心呕吐、舌干口渴、出虚汗、心跳加快等症状,要迅速到阴凉处躺下休息,马上服用一些十滴水。等身体恢复后在逐渐活动。切记不可用扇风法降温。

  冬季骑行时,如感到皮肤发痒、红肿、麻木甚至起水疱时,要尽快用冻疮膏轻轻涂抹并做好局部保温。切不可因发痒而使劲搓揉。

  长途自行车旅行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半路病倒,自己遭罪不说,还会连累同伴。

  长途骑行,感到身体疲劳,腿脚乏力时要及时休息调整。否则因控制能力下降,容易造成翻车、撞车事故。

  长途自行车旅行中保持警惕性,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照相机等贵重物品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疲劳、注意力分散等原因,往往容易出现松懈、麻痹等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否则可能不仅是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还可能误事。

  以上是一些有关长途自行车旅行的常识和基本知识。如果你计划要进行自行车长途旅行。一定要了解更多的资讯,向有经验的伙伴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再上路!
从交通工具到运动器械 zz


自行车,拉丁文为Bicyoletta,是“快”和“步行人”的意思,中文译名“自行车”。

  1815年,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出现在法国,它没有中轴和脚蹬,骑车人和行走一样,借助脚蹬地的反作用力,使车轮向前滚动。1869年,法国人玛金在前轮上加了脚蹬,骑起来省力气,速度也加快了。到1890年,英国一个医生把实心轮胎改为充气轮胎,减少了与地面的摩擦力,又一次提高了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多次重大改革才逐渐演变为现代式样的自行车。就近代自行车而言,也有过几次重大革新,
一是增添了变速装置,出现了多级变速,最多达到10—21个档位,可以随意调节,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给旅游和竞赛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二是材质的改进,向质轻、坚固的方向发展,提高了速度;
三是结构形式的改进,啬了自行车的形号、类别,现在流行的有踏板式自行车、折叠式自行车、椭圆牙盘自行车和多人旅行自行车等;
四是动力的改进,国同低频已经出现全电控制自行车、液压传动自行车,从而使现代交通工具增多了。世界上先进的竞赛自行车,每辆只有6—9公斤重。为了进一步提高竞赛自行车的速度等性能,日本生产的“空气动力赛车”已经问世,1981年法国举行的全国自行车比赛,冠军获得者吉西杰,就是使用的这种赛车。这种空气动力赛车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注目。

纵观自行车从诞生到现在近200年的历史,它一直是在改革中发展前进的。完全可以预料,各种新型自行车将与日俱增。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运动项目的增多,自行车在作为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已成为一种体育活动的器械,自行车运动成为人们爱好的体育竞赛项目。早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自行车运动即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在已经举办的奥运会上,仅有3届无自行车比赛。除奥运会外,国际间每年还举行一届男女锦标赛、男子青少年锦标赛、多日赛及洲、地区级比赛等。1900年成立了国际自行车联合会。
骑自行车必须遵守的规定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法规的规定,骑自行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转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望,并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
  
(2)超越前车时,不准妨碍被超越车辆的行驶。

(3)通过陡坡、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或中途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下车前须伸手上下摆动示意,不准妨碍后面车辆行驶。

(4)不准双手离把、攀附其它车辆或手中持物。

(5)不准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6)不准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7)大中城市市区不准骑自行车带人,但对于带学龄前儿童,各地可自行规定。

骑车出行,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北京健康札记圣西睿智医生2014年05月10日

纽约一名艺术交易商在上东区骑车。
纽约一名艺术交易商在上东区骑车。




你有没有骑自行车去上班,或者你的孩子有没有骑车去上学呢?在北京,很多人运气很好,家离公司或者学校很近,所以可以步行或者骑车通勤。我每天都骑车去医院,这让我非常喜欢。但也有很多人虽然有条件骑车,但基于各种原因没有这样做。5月7日是美国的 “步行骑车上学日”,这是一项由美国交通部(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资助的公共卫生倡议,其目的有两个:其一是鼓励人们进行身体锻炼,其二则是提供相关骑行安全的教育。步行和骑车是两种帮助孩子们保持体格的良好途径,在肥胖症和糖尿病日趋严重的当今社会尤显重要。而在中国,现在儿童肥胖和糖尿病也已经拉响了警报。希望一些读者能受此感召,重新考虑自己的通勤选择,哪怕一年骑这么一天也好。

很多家长都对交通安全和空气污染顾虑重重,我们也确实应该向孩子们教授有关骑行的安全事项,如果骑行的道路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就更加如此了。特别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关于空气污染,已经有一些研究直接对比了骑车带来的健康效益与开车上学或工作带来的影响,发现骑车带来的益处要远远超出空气污染或交通事故的潜在危险。规模最大的一项研究在上海进行,这项在1997年-2000年进行的研究调查了6.7万名年纪在40-70岁之间的女性,并进行了平均时长为5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步行或骑车运动带来了确切的益处,降低了心脏病、癌症和死亡率。其他欧洲研究也都显示了类似的结果。上海在前述研究调查进行时空气已经比较污染,但在户外锻炼和骑行仍然能取得明显的健康效益,当然在空气污染特别严重的时候,我还是建议大家减少户外运动。

除了时刻注意交通安全,一个合适的自行车安全头盔同样对保护你在车祸中免受重伤至关重要。头盔中的缓冲衬垫可以吸收受到的大部分冲量,将受伤、尤其是受头部外伤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未戴头盔的骑车者受到脑外伤或头外伤的机率是戴头盔的骑车者的两倍;因重伤死亡的机率更高达四倍。因此,佩戴头盔受到了各大主流卫生机构的推荐,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医疗协会。






佩戴头盔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正确佩戴,只要你在街头随处看看就会发现,有很多人的头盔戴得太高,或者根本没有系上扣带,这当中还有很多是未成年人。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们明白该如何正确佩戴头盔:

我给自己买过好几个牌子的安全头盔,现在也开始为一岁的儿子亚历克斯买,我知道,挑选一个拥有好口碑的安全头盔是件蛮让人头痛的事情。在美国,所有头盔都需要经过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的安全认证,而且每个头盔内部都应该有安全认证标签。如果你检查你的头盔,也许能在里面看到其他认证标签,其中贴有EN 1078或EN 1080标签的,说明它达到了欧盟的安全标准。你可以在像自行车头盔安全研究所(Bicycle Helmet Safety Institute)和消费者调查(ConsumerSearch)这类网站上找到关于安全品牌的详细信息。同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越贵的头盔肯定越安全:自行车头盔安全研究所曾进行过测试,发现市价10美元的头盔与200美元的头盔可以取得同样的安全效果。

未成年人尤其如此。如果灾难发生在他们身上,那实在是太不幸了,尤其这种灾难很有可能因为简单的防护措施就可以避免。如何才能增加头盔的使用呢?首先,我相信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成为别人,尤其是孩子们的榜样。因此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在每次骑车时都戴上头盔,向孩子们言传身教。其次,一项考克兰荟萃研究已经显示,在社区中进行佩戴头盔的公共卫生宣传有助于提高认识,发放头盔或提供优惠券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佩戴率。

我的儿子亚历克斯太小了,但我已经向他讲授安全要求,在他和我一起骑车时,也会让他戴上头盔。他原本特别不喜欢,但在看到爸爸妈妈都戴上头盔时,他还是安静了下来,一家人骑着车开心地在北京的胡同里漫游。

在空气污染的情况下,骑车依然利大于弊
摘自《美国医生谈》一书

       



Happy Elderly Seniors Couple Biking

我的病人经常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在空气污染很严重的城市里骑车对健康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针对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已经展开了相关的研究。现在我们可以松一口气了——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正面的,也就是说,骑车是绝对有益的。

研究报告发表在 《环境健康透视》杂志上,这份报告对于喜欢骑车的读者以及那些担心城市的空气污染而不敢骑车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绝佳的阅读材料。研究报告的作者是来自荷兰的一个研究小组,他们对现有的来自世界各大城市的全部资料和数据进行了整理,并得出了一些非常鼓舞人心的数字。研究报告中写道:

根据我们的评估,对于由驾车或乘车改为骑车的人来说,因加强了锻炼能增长3至14个月的寿命,这比骑车带来的负面作用大得多(由于吸入受污染的空气而减少的寿命为0.8天至40天,由于交通事故而减少的寿命为5天至9天)。同时,骑车还能造福社会,例如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并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结论:对于改变出行方式的个人来说,预计的健康收益远大于相对风险。



摘自《美国医生谈:我在中国的高水平健康生活》
话说一个好一点的自行车很贵的。。。
有熊氏 发表于 2014-12-11 22:40
话说一个好一点的自行车很贵的。。。

比生了病看医生便宜多了。{:soso_e104:}
悠悠刀 发表于 2014-12-11 23:27
比生了病看医生便宜多了。
有的好的自行车都是十几、几十万的哦。
千数块钱的就可以,变速、碟刹什么都有。2、3K的很多人骑。
Gianty 发表于 2015-1-14 14:07
千数块钱的就可以,变速、碟刹什么都有。2、3K的很多人骑。
10公里内的路程,骑自行车比开车,走路都要快。
是的。方便、快捷、灵活、省油、健身。夏天晒女士也可以。肤色重点儿健康。也无妨。冬天受不了再说。
是这样,200、300的评58分,能骑但不太可靠。500左右的70、80分,满足需求。1000的90分,舒适。2000、3000的97分。20000的98分。如此而已。
Gianty 发表于 2015-6-7 11:05
是这样,200、300的评58分,能骑但不太可靠。500左右的70、80分,满足需求。1000的90分,舒适。2000、3000 ...
是的,具体点说Giant 660就可以了,以上的当然更好。


骑过2万的。钛合金车架。两特点:车体轻、轴轻。银子特别充足的话,对价格不敏感,选价高即可。其他另论。

骑过2万的。钛合金车架。两特点:车体轻、轴轻。银子特别充足的话,对价格不敏感,选价高即可。其他另论。
Gianty 发表于 2015-6-7 11:09
骑过2万的。钛合金车架。两特点:车体轻、轴轻。银子特别充足的话,对价格不敏感,选价高即可。其他另论。
这个对锻炼身体来说,太过了。
装X倒是妥妥的。
好贴,认真领会
拉赫玛尼诺夫 发表于 2015-6-26 21:53
好贴,认真领会
谢谢谬赞,多交流。
国内玩自行车和国外非常不同。比如你提到很多长途骑行,这个在北美就不是很多。这边一般大类分为公路、山地和极限自行车。极限这里不提,那是玩杂技的自行车。山地车又分XC(Cross Country)(高速山地车),AM(All Mountain)(真正的“山地”车),Trail(丛林小路),Downhill(下坡,这种不骑上坡,一般是用汽车带上山)。

我个人玩公路和Trail,各有一辆车。骑行技术基本和LZ说的是一个道理。但因为使用方法不同略有差别。比如说山地车的最小盘,在土路当然用不上但是其实在AM、Trail上是十分常用的,时常有30度以上的大角度短坡,不用最小盘根本登不上速度。
有熊氏 发表于 2014-12-11 19:08
有的好的自行车都是十几、几十万的哦。
那是比赛用车。十几万的自行车和两万的自行车很可能只差一百克重量,对于一般玩家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一般玩家的体重都不是最优体重,在身上减100克比在车上减一百克容易得多。

一般自己玩公路车,两万就很好了,可以买到全套碳素纤维单手轻松提起来的车。几千的铝合金车其实也一样玩,只不过是稍慢一点,还特别结实。我觉得入一套好的内外胎是提升非常大的——那些能打到100psi以上的胎是非常非常的快啊,路况好的话我常能保持40-50公里每小时一段时间。
骑自行车中的膝盖保养
http://lt.cjdby.net/thread-19226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