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成长的烦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6:38:52
前段时间和账号兄在网上闲聊的时候给他看了这篇两年前的文章,他笑着对我说他很早以前就看过了,这篇文章现在一直挂在长安汽车研发系统的内部论坛上,被版主设置高亮。基本上长安的研发人都看过这篇文章。作者对长安的研究相当深入,至少九成情况属实。文章对长安汽车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过去两年来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都有明确阐述,当然经过两年发展,长安的很多情况以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这也不影响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去重新审视这家之前很少被人关注的企业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32a4201019rvc.html
长安汽车成长的烦恼
-----汽车狂人日记之四(文后加长安人的热切回复)

前言

“这小子真狂、太狂”!很多人这么评价鄙人,既已有恶名,现在又流行差异化营销,只能欣然接受。06年鄙人以一篇批评建言性质的博文《给上海华普汽车总裁徐刚的一封信》上了新浪汽车头条后进入汽车行业,至今已经干过甲方厂家、乙方媒体、丙方公关公司,当前正在做丁方的咨询公司。自豪的是,成为新浪汽车评论员以来,靠着从甲乙丙丁各方认真调研来的资料信息、任何事情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鄙人的博文观点获得了一部分行业人士和网友的认可。有网友经常问,为何不研究一下合资企业而总是盯着自主车企做调研?鄙人认为,合资企业中老外的成熟体系在主导,再牛叉的中方一到自主品牌就很有可能混得灰头土脸,而自主品牌是国人自己的。作为一个强硬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在努力向“车坛鲁迅”汪云青这样的成熟老愤青学习基础上,要拿出最好的精神气儿来鞭策我们的自主品牌。

目录

一、           长安汽车的优势(strength)

二、      长安汽车的劣势(weakness)
1、 营销不包含宣传,犯了兵家之大忌;
2、 销售部门营销理念意识落后;
3、 市场部宣传理念意识保守、效率低下;
4、 研发很努力但是也存在闭门造车;
5、 微面的莫名其妙取名折射出落后的市场意识;
6、 员工满意度不足的巨大和深远危害;
7、 产品质量下降,谁能负责;
8、 采购部对于供应商一家独大危害巨大;
9、 自主创新只能勉强跟随不能引领创新;
10、      高层喜听好话不重视批评意见。

三、长安汽车的机会(opportunity)

四、      长安汽车的威胁(threat)
1、 闭门造车存在巨大危害;
2、 产品规划存在不足;
3、 员工满意度太低隐性危害巨大;
4、地处内陆,思想观念保守排外。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内陆省份重庆长安汽车的发展。

长安汽车贵为中国汽车四大之一,似乎行业地位显赫,但在显赫的行业地位下,令人惊奇的是,太多的长安人正在经历着奇怪的成长烦恼:长安汽车空有四大地位,在品牌关注度、消费者认知度上,竟然还比不上目前四大自主的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

最近有一个长安汽车研究院的普通员工找我聊,他说,长安汽车在自主研发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整个研究院在领导的带领下每天加班加点,也推出了像逸动、CS35这样不错的自主产品。但是让很多长安人纳闷和苦恼的是:长安汽车的行业、媒体、消费者关注度实在是太少了,在网络媒体上别说是介绍长安的正面新闻,就是负面新闻也是难见。一句话,长安汽车不被人关注。

这位长安的研发基层员工,在长安已经十多年了,属于三代都在长安工作,对于长安满怀感情。一五一十地向笔者介绍长安汽车这几年在董事长徐留平的带领下,兢兢业业地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主产品的研发方面,企业在各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就。他认为,笔者的自主品牌汽车狂人日记系列,对于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企业的描述评论非常到位贴切,希望笔者多了解点长安汽车,也能来探讨一下长安汽车的发展,为长安汽车带来更多的理性建设性意见。

长安汽车研发独大?集团的主要精力和方向都放在了自主产品开发上面?这两个信息让笔者充满好奇,因为长安汽车是家国企,国企会这么重视自主研发吗?

知己知彼,好写观点。笔者先对长安汽车在媒体圈中做了一个调研:您对长安汽车(自主品牌)这些年来的发展有何看法?长安汽车的销售和宣传负责人,您是否能几秒之内叫出他的名字?您觉得长安汽车相比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四大自主,差别在哪里,差距在哪里?您是否有机会去参观过长安汽车重庆总部?

调研了五六十个汽车行业媒体编辑记者,答案是这样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媒体对长安汽车是不熟悉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媒体不清楚现在长安汽车的销售和宣传负责人是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媒体都没去过长安汽车重庆总部;大部分的媒体认为长安汽车的自主产品,相比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这自主四大,根本没法比,差得太远了,不在一个量级上;

很多媒体甚至认为:长安汽车偏安西南重庆一隅,国企机制不灵活,战略不清晰,高层领导没有经营压力而不思进取;甚至有媒体认为,长安汽车的自主产品是为了糊弄高层检查的形象工程,其最关心的是合资企业的利润,这是其升迁的砝码;也有媒体认为,长安这些年来注重表面工作,贪大贪功,实际工作没做上去。所谓的五国九地,也不过是买人家的技术,自己的研发力量根本不行。当然也有媒体认为,自从长安逸动上市以来,长安汽车逐渐让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媒体人士一圈调研下来,对于长安汽车可谓是不熟悉、不了解、不关注、不看好。

这几年中笔者也认识了几个长安汽车的其他员工,让他们来谈谈对长安汽车的看法,毕竟这几个人在长安汽车工作多年,有一定的发言权。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同那个对长安满怀感情的研发员工的观点相反,好几个长安汽车市场、销售部门的员工,对于长安汽车的总体看法是偏负面的,认为长安是典型的老牌国企,官僚主义深重,机制不灵活,没有关系没有资历就是有才干也很难升迁;特别是和研发部门不同,市场、销售、生产等部门的基层员工,薪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特别是某些基层员工,常年月收入仅仅一千出头,仅够维持最基本生活。

然后,长安汽车没有员工内部房,这是一座很大的大山,更加压得普通员工生活艰难。这让笔者想起了长城汽车,长城汽车的广大基层员工,对于长城长年累月的不人性专制化管理方式怨声载道,但是让人惊奇的是,长城有比较实惠的员工内部房,虽然长城魏建军以保守、抠门、专制著称,员工的薪资福利很一般,但是因为有了实惠的员工内部房,使得很多员工在购房上不用承受太大的压力。

为此,笔者从长安的基层员工那里,得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看法。再结合媒体对于长安的观点,笔者对于长安汽车的兴趣又增加不少。本文就重点通过SWOT分析方法来探讨一下长安汽车的发展,碍于信息渠道不多,如有纰漏之处,请广大看官不吝指正拍砖。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前段时间和账号兄在网上闲聊的时候给他看了这篇两年前的文章,他笑着对我说他很早以前就看过了,这篇文章现在一直挂在长安汽车研发系统的内部论坛上,被版主设置高亮。基本上长安的研发人都看过这篇文章。作者对长安的研究相当深入,至少九成情况属实。文章对长安汽车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过去两年来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都有明确阐述,当然经过两年发展,长安的很多情况以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这也不影响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去重新审视这家之前很少被人关注的企业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32a4201019rvc.html
长安汽车成长的烦恼
-----汽车狂人日记之四(文后加长安人的热切回复)

前言

“这小子真狂、太狂”!很多人这么评价鄙人,既已有恶名,现在又流行差异化营销,只能欣然接受。06年鄙人以一篇批评建言性质的博文《给上海华普汽车总裁徐刚的一封信》上了新浪汽车头条后进入汽车行业,至今已经干过甲方厂家、乙方媒体、丙方公关公司,当前正在做丁方的咨询公司。自豪的是,成为新浪汽车评论员以来,靠着从甲乙丙丁各方认真调研来的资料信息、任何事情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鄙人的博文观点获得了一部分行业人士和网友的认可。有网友经常问,为何不研究一下合资企业而总是盯着自主车企做调研?鄙人认为,合资企业中老外的成熟体系在主导,再牛叉的中方一到自主品牌就很有可能混得灰头土脸,而自主品牌是国人自己的。作为一个强硬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在努力向“车坛鲁迅”汪云青这样的成熟老愤青学习基础上,要拿出最好的精神气儿来鞭策我们的自主品牌。

目录

一、           长安汽车的优势(strength)

二、      长安汽车的劣势(weakness)
1、 营销不包含宣传,犯了兵家之大忌;
2、 销售部门营销理念意识落后;
3、 市场部宣传理念意识保守、效率低下;
4、 研发很努力但是也存在闭门造车;
5、 微面的莫名其妙取名折射出落后的市场意识;
6、 员工满意度不足的巨大和深远危害;
7、 产品质量下降,谁能负责;
8、 采购部对于供应商一家独大危害巨大;
9、 自主创新只能勉强跟随不能引领创新;
10、      高层喜听好话不重视批评意见。

三、长安汽车的机会(opportunity)

四、      长安汽车的威胁(threat)
1、 闭门造车存在巨大危害;
2、 产品规划存在不足;
3、 员工满意度太低隐性危害巨大;
4、地处内陆,思想观念保守排外。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内陆省份重庆长安汽车的发展。

长安汽车贵为中国汽车四大之一,似乎行业地位显赫,但在显赫的行业地位下,令人惊奇的是,太多的长安人正在经历着奇怪的成长烦恼:长安汽车空有四大地位,在品牌关注度、消费者认知度上,竟然还比不上目前四大自主的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

最近有一个长安汽车研究院的普通员工找我聊,他说,长安汽车在自主研发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整个研究院在领导的带领下每天加班加点,也推出了像逸动、CS35这样不错的自主产品。但是让很多长安人纳闷和苦恼的是:长安汽车的行业、媒体、消费者关注度实在是太少了,在网络媒体上别说是介绍长安的正面新闻,就是负面新闻也是难见。一句话,长安汽车不被人关注。

这位长安的研发基层员工,在长安已经十多年了,属于三代都在长安工作,对于长安满怀感情。一五一十地向笔者介绍长安汽车这几年在董事长徐留平的带领下,兢兢业业地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主产品的研发方面,企业在各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就。他认为,笔者的自主品牌汽车狂人日记系列,对于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企业的描述评论非常到位贴切,希望笔者多了解点长安汽车,也能来探讨一下长安汽车的发展,为长安汽车带来更多的理性建设性意见。

长安汽车研发独大?集团的主要精力和方向都放在了自主产品开发上面?这两个信息让笔者充满好奇,因为长安汽车是家国企,国企会这么重视自主研发吗?

知己知彼,好写观点。笔者先对长安汽车在媒体圈中做了一个调研:您对长安汽车(自主品牌)这些年来的发展有何看法?长安汽车的销售和宣传负责人,您是否能几秒之内叫出他的名字?您觉得长安汽车相比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四大自主,差别在哪里,差距在哪里?您是否有机会去参观过长安汽车重庆总部?

调研了五六十个汽车行业媒体编辑记者,答案是这样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媒体对长安汽车是不熟悉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媒体不清楚现在长安汽车的销售和宣传负责人是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媒体都没去过长安汽车重庆总部;大部分的媒体认为长安汽车的自主产品,相比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这自主四大,根本没法比,差得太远了,不在一个量级上;

很多媒体甚至认为:长安汽车偏安西南重庆一隅,国企机制不灵活,战略不清晰,高层领导没有经营压力而不思进取;甚至有媒体认为,长安汽车的自主产品是为了糊弄高层检查的形象工程,其最关心的是合资企业的利润,这是其升迁的砝码;也有媒体认为,长安这些年来注重表面工作,贪大贪功,实际工作没做上去。所谓的五国九地,也不过是买人家的技术,自己的研发力量根本不行。当然也有媒体认为,自从长安逸动上市以来,长安汽车逐渐让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媒体人士一圈调研下来,对于长安汽车可谓是不熟悉、不了解、不关注、不看好。

这几年中笔者也认识了几个长安汽车的其他员工,让他们来谈谈对长安汽车的看法,毕竟这几个人在长安汽车工作多年,有一定的发言权。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同那个对长安满怀感情的研发员工的观点相反,好几个长安汽车市场、销售部门的员工,对于长安汽车的总体看法是偏负面的,认为长安是典型的老牌国企,官僚主义深重,机制不灵活,没有关系没有资历就是有才干也很难升迁;特别是和研发部门不同,市场、销售、生产等部门的基层员工,薪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特别是某些基层员工,常年月收入仅仅一千出头,仅够维持最基本生活。

然后,长安汽车没有员工内部房,这是一座很大的大山,更加压得普通员工生活艰难。这让笔者想起了长城汽车,长城汽车的广大基层员工,对于长城长年累月的不人性专制化管理方式怨声载道,但是让人惊奇的是,长城有比较实惠的员工内部房,虽然长城魏建军以保守、抠门、专制著称,员工的薪资福利很一般,但是因为有了实惠的员工内部房,使得很多员工在购房上不用承受太大的压力。

为此,笔者从长安的基层员工那里,得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看法。再结合媒体对于长安的观点,笔者对于长安汽车的兴趣又增加不少。本文就重点通过SWOT分析方法来探讨一下长安汽车的发展,碍于信息渠道不多,如有纰漏之处,请广大看官不吝指正拍砖。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           长安汽车的优势(strength)

长安汽车能成为比肩于上汽、一汽、东风这传统三大汽车集团的四大之一,体现出了政府对长安汽车的重视,给了长安汽车很多政策支持和行业资源整合上的方便。当然,这也是一种极大的压力,我们仿佛看到了国家有关领导拍着徐留平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四大的地位已经给你们了,既然成了四大,就要拿出符合四大地位的成绩单出来!

当前长安汽车在自主研发上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很大程度是政府部门的压力转化成的动力所带来。现状很明显:长安当前的合资企业,如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长安铃木、长安PSA这几个合资企业的外方合作伙伴,几乎都属于跨国车企中的二流角色,就是美国三大之一的福特,在中国市场也经常水土不服。长安享受不到大众、通用、日产这些强势跨国车企给上汽、一汽、东风带来的巨大销量、利润、江湖地位的收益。

长安汽车怎么办?合资企业不给力,那么只能依靠自主研发!只有把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发展好,徐留平才能完成领导所付的重托。

据笔者了解,长安汽车的自主研发实力,当前不逊于上汽,远远领先于东风、一汽。在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的独资研发机构,虽然成本高昂,但是确实为长安的自主研发做了巨大贡献。特别是逸动这款产品,意大利的设计中心设计了靓丽外形、日本的内饰中心提供了潮流的内饰款式、英国的发动机中心对逸动的动力总成做了有益的调教、美国的底盘中心又对逸动的底盘做了很多调教优化,而重庆总部的研究院在刘波院长带领下把几处的设计理念融会贯通,最终打造出逸动这款长安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作品。

再比如,长安E30纯电动轿车是长安汽车新能源战略上的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里程碑产品,囊括三个第一。中国第一款达到CNCAP五星水平的纯电动轿车。北京第一款有资质的纯电动轿车;北京第一个真正可四季运行的纯电动轿车。然后在2012年年度十佳发动机大奖评选中,长安汽车旗下逸动车型所搭载的BLUECORE1.6L发动机,凭借其“动力强劲、高效洁净、舒适安静”的优异表现,荣膺“‘中国心’2012年度十佳发动机”称号。长安汽车逸动车型则荣获“‘中国心’2012年度十佳发动机”推荐车型。

甚至于在长安重庆总部,研究院是所有部门中最受重视的,员工的薪资福利也最高。这体现了徐留平等长安高层,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搞好自主品牌,必须从产品的源头研发开始做起。

长安汽车除了政府推动力这个巨大的优势之外,还有个优势在于人。董事长徐留平英气逼人、高瞻远瞩;总裁张宝林务实勤干;副总裁朱华荣平易近人且是技术能手;而研究院负责人刘波在员工眼里属于技术超人、加班狂人,为了长安的自主研发废寝忘食。一句话,长安的几个高层都有一股精神气,都有搞好自主品牌的雄心和执着精神。

二、           长安汽车的劣势(weakness)

1、  营销不包含宣传,犯了兵家之大忌

长安汽车有个最让人看不懂的地方就是,长安的市场部包含了宣传、公关、产品策划、活动等等多种职能,同销售事业部竟然是平级单位,而销售事业部只负责渠道建设和产品销售。然后夸张到如此:研究院的新车造型,市场部有权利看,销售部竟然没权利看。

笔者调研了大部分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像长安这样销售公司中不包含宣传部门的企业,几乎是没有,最起码所有的自主品牌中,市场部门、宣传部门、公关部门等都是由销售公司领导。

何谓营销?吆喝(广宣)同渠道二者缺一不可。很多长安研究院的人都在抱怨:我们加班加点研发出来产品,品质都不错,但就是卖不好。这时矛头就会指向销售公司,销售公司这时就会感觉很冤枉:长安汽车当前缺少产品美誉度、行业关注度、消费者关注度,但是我们只能招商布渠道,宣传不给力,有啥办法?矛头又指向了市场部:你们到底是怎么宣传的?!为啥品牌提升不了、市场关注度不高呢?!

站在客观的角度,最合理的方式,肯定是要由营销公司来领导市场、品牌等部门,营销老总根据市场情况来统筹布局渠道建设、品牌产品宣传等工作。所有的自主品牌都是这么做的,长安汽车如此另类而不合理的方式,直接影响到了当前长安产品的整体营销工作。

很多长安人困惑于,长安的市场部和销售部,还经常发生意见相左的情况,谁都不服谁,谁都难以说服对方,简直就是死对头,直接导致产品研发和营销的效率下降。比如,研究院征询市场部和销售部的意见:睿骋作为B级车,座椅是否需要配置织物类的?市场部认为必须要有织物的座椅让消费者能有更多选择;销售部认为国人爱面子,喜好真皮座椅,很多车子织物座椅经常被车主换装成真皮,而且真皮容易清洁,而织物座椅弄脏了就非常麻烦。

从对于座椅到底用真皮还是织物来说,长安的销售部门的意见更接近于市场主流需求。但是让长安销售部门恼火的是,市场部更左右大领导意见,汇报更多,经常让更接近于市场的销售部门弄得灰头土脸,恼火不堪又毫无办法。

销售部门竟然同市场广宣部门成了死对头,这种内部互相消耗的机制,简直是行业奇观,长安汽车靠这种机制能成就梦想吗?天知道。


2、  销售部门营销理念意识落后

某个从沿海自主企业跳槽到长安销售部门的人士这么说:内地同沿海的营销理念意识差距实在太大了,加上长安之前主要是做微车销售为主的,很多经销商也是从微车销售转行到轿车销售而来。地域文化差异加上营销起点低,这两者一结合,产品销售阻力重重。

加上销售公司没有广宣权利,一旦产品卖不好,很多人会自然地认为是市场部的宣传工作没做好,推卸责任,而不去总结自己的过失,和努力提升自己的营销水平,更加导致营销水平不能更上一层楼。

3、  市场部宣传理念意识保守、效率低下

那么多媒体人士不知道长安销售和宣传负责人是谁,让人跌破眼镜。长安市场部的人也直截了当的说,车展高层访谈等长安很少做,也不是太重视。不由让人惊讶于:长安的市场部,到底在做哪些有益的广宣工作呢?!销售部门对市场部广宣不力的责怪,是否确有其事呢?!

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左一趟右一趟地接送全国媒体去企业总部参观考察,让媒体去影响消费者的感受,效果卓著。长安汽车不知是总部太潦倒凌乱不好意思,还是觉得这种方式太花钱了,很少做这种深具意义的事情。

为此有媒体戏言:长安汽车你到底想不想真正做好自主品牌了呢?本来就偏安一隅,对于各种高效的广宣措施却这么不上心,到底是缺乏现代化的广宣理念,还是觉得自己的产品实在太好不用宣传呢!

当前在自主产品充分竞争的现状下,好的广宣措施会促进企业产品更好营销,长安汽车在这方面大大落后于同行,甚为惋惜。

在研究长安汽车的如此低调和保守广宣时,别说是媒体和行业人士,包括很多长安人在内,稍稍一琢磨就会确认:长安营销部门肩负最大的销售责任,却没有主动吆喝的权利,企业却动则用具体销量来考核其业绩,让其不堪重负;长安市场部广宣权利一把抓,却不同于其他自主那样采用各种高效措施来提升品牌关注度,然后高层也找不到有效措施来对其做绩效考核。这两个部门,竟然还向不同副总裁汇报,效率低下,这属于汽车行业中的一个极品范例。

当前长安汽车低调祥和、平易近人的党委书记朱华荣成了长安汽车在汽车媒体圈中的品牌形象代表,其具体广宣负责人却少有人知道,这不得不说是长安汽车的一大遗憾。

长安汽车在广宣上的各种做法,迥异于其他自主和合资车企,属于落后生产力和犯了兵家之大忌,是否能跟进当代汽车的趋势潮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长安汽车是否能健康发展。


4、  研发很努力但是也存在闭门造车

自主品牌真正发展才十几年,可谓刚起步。这时对标和借鉴跨国车企的先进产品成了必然路径,有些消费者称之为山寨抄袭。站在一个中间立场,现在的跨国车企当年也是靠山寨抄袭起步发展而来,这是必然过程,所以不用妄自菲薄。关键在于,对标借鉴也是有技术含量的。

长安汽车的MPV杰勋失败了、老款志翔也失败了。有长安人在总结经验时说:对标错对象了,杰勋对标欧宝赛飞利、志翔对标欧宝雅特。这两款原型是欧洲产品,欧宝总部还在德国。德国产品有个特点:皮实用料好,特别是在底盘。长安人发现,志翔对标雅特后,就很难降低成本,同市场上那些F3 这样的对标日系的产品,总体成本高出万把块,导致缺少市场竞争力。

一个残酷的现状就是:当前的大部分自主产品,都是靠性价比取胜,一旦价格高出消费者期望值就会困死。所以,大部分畅销的自主产品,基本都是对标借鉴日韩系产品。就像葛优讲的那样:步子跨得太大容易扯着蛋。当前自主产品盲目地对标欧系产品属于吃力不讨好。

一款产品从立项、设计、开模、市场推广,大致费用在2-5个亿,由于长安在杰勋和志翔上的对标借鉴失误,几个亿资金就打了水漂。站在一个行业人士的角度,笔者认为,这同没有充分而严谨的市场调研有关,属于闭门造车的一种。

接下来的悦翔、逸动等产品,长安务实地对标了日韩系产品,做到了具备性价比优势,市场销量也颇可观。长安人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在对标产品的底盘基础上,长安人能重新设计一个全新的车身外壳和内饰,从外表上看不出抄袭了哪个产品,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对标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入自主创新成分。

这种做法,要比比亚迪等企业务实很多,比亚迪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山寨抄袭,连外壳也没有能力或者魄力去改变,这是一个很大的坎,也导致比亚迪在很多人心目中成了山寨抄袭的典型代表。

在逸动的研发上,在刘波副总裁的带领下,整个研究院都加班加点、励精图治,逸动终于成了长安汽车当前最好的产品,问题在于,长安人单方面地认为,为了提升底盘平稳性和样子好看,逸动需要在原型车的基础上做加宽处理,最后相比市场主流产品,逸动加宽了五六公分,但是轴距却没有想到要加长,导致2.66米的轴距离A加级别的主流轴距还短了一截。

这是让人感到遗憾的:跨国车企根据中国市场需求都在搞轴距加长,长安人却想当然地在加宽产品。长安人做个简单市场调研就能很清楚知道,当前的大部分消费者到底是喜欢产品加宽还是加长。几公分的差距,加宽还是加长,折射出当前的长安产品研发,还没有真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也属于闭门造车的一种。

从长安的其他产品上,还有很多细节在证明,虽然长安的研发团队非常敬业,但是在市场理念和市场意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这是一个很大的劣势。比如产品规划不合理、产品取名不科学、产品设计欠缺人性化考虑等等,这会较大影响到长安产品的市场销售。

5、  长安微面的莫名其妙取名折射出落后的市场理念意识

长安的微面这几年来一直被五菱微面压着打,这是很多长安人所不能忍受之痛苦。笔者发现,相比五菱产品的五菱之光、五菱荣光、五菱宏光等有规律、容易记忆产品名字相比,长安微面产品的取名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那样随意。

长安之星的名字很不错,据说五菱之光的取名也是因此借鉴而来。但是,接下来的长安之星2、长安金牛星、长安S460等三个产品,就让人感觉有点贻笑大方。

长安之星2,这算啥意思?是长安之星的升级版吗?既然有了2,是不是还有3456等等?为啥要放个2?在很多地方,2可是用来骂人的。

长安S460这算啥意思?难道突然之间要用英文加数字的取名方式了?有了460 是不是还有560 760 ?哦,又没有了,又出来个金牛星,这又是啥意思?又突然要以星座来给产品取名了?!

不管是人、企业、产品,对于取名都是认真又认真,让人想不到的是,微车现在还是长安的根本和基础,对于几个战略产品的取名,长安人竟然如此随意、没有规律、不负责任,长安的高层竟然还能通过这些莫名其妙的产品名字!怪不得会被竞争对手笑话:看看长安产品的取名,只能证明长安人都是挺2的!这让那么多长安人情何以堪?!

乱取名事小,但是折射出的非现代化的商业理念事大,这需要长安人深思。

6、  员工满意度不足的巨大和深远危害

长安汽车研发独大,人力物力都集中在研发,所以研究院那里的员工满意度都不错,但是生产、市场、销售各事业部的基层员工,满意度却岌岌可危。据笔者对于自主行业的了解来看,长安生产、销售等部门的员工满意度,属于行业中下等水平。

长城汽车的基层员工都觉得自己是包身工,身处于“保定第二监狱”中,但是长城有内部房,这个巨大福利让很多长城人心甘情愿委身于“监狱中”;奇瑞前几年的基层员工离职率接近于百分之五十,经常有几十、几百的生产线员工集体罢工不干,但是从去年开始,奇瑞基层员工的薪资待遇普遍上浮了一半左右,员工得到了基本满意,所以离职率大幅度降低。

长安汽车这几年在自主研发上投入了巨大财力,但是微面被五菱牢牢钳制,而乘用车还没有真正放量,企业利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再困难,一旦员工满意度不高,则各种隐性危害层出不穷,这也是需要长安高层值得深思的地方。

7、  产品质量下降,谁能负责

有长安内部人士说,这几年微面被五菱压着打,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长安的微面产品质量在下降。这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薪资福利太低导致基层员工没有积极性责任心?官僚主义太浓,导致问题难以发现也难以解决?采购系统腐败太多导致零部件质量控制不力?这些可能都是主要原因。

长安的微面基础还算是不错的,当年是中国第一,还能继续吃点老本。但是,长安的乘用车是起步和追赶阶段,质量控制如果不力,则严重阻碍长安乘用车战略的稳步推进。

长安人从上到下,对于产品质量该是到了警醒的阶段了。

8、  采购部对于供应商一家独大危害巨大

长安汽车是老牌国企,很多员工一家三代都在长安工作,关系网复杂。有了解长安产品质量下降的人员就说,长安的很多零部件供应商都是有特殊背景的,质量就是有问题,也对其无可奈何,特别是虽然要求研究院和质保部门,协同采购部三方共签来共同把控供应商质量,但是实际当中采购部还是一家独大,造成太多权利寻租的土壤。

9、  自主创新只能勉强跟随不能引领创新

长安汽车徐留平董事长的战略中,十年之后长安的自主品牌要达到300—500万量级,成为四大之首。靠什么来成为四大之首呢?当前的长安相比上汽、一汽、东风等各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长安确实在进步,但是竞争对手同样在进步,啥时才能赶上并且超越?!

这个时候,是否能引领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等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成了重中之重。

让人遗憾的是,在研发方面,长安研究院在刘波的带领下虽然兢兢业业,但是碍于风险问题,在很多技术方面还太过保守。比如美国底盘中心的很多研究成果甚至领先于跨国车企,但是考虑到风险而都被高高挂起,引得美国工程师们气得嗷嗷叫。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长安老牌国企的官僚主义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笔者推荐给长安汽车一款综合性能远远高于大众双离合的国产无级变速器、而且这个国产无级变速器已经被某个跨国车企所看重、国内外变速器领域专家也是纷纷看好时,长安汽车技术部门表现出一副木知木觉的态度,有长安人认为,长安是国企,机制不灵活效率不高,再好的东西等到哪天被重视,可能黄花菜都凉了;而且在核心技术方面,出于保守理念和不冒风险角度出发,长安汽车只能跟随、只能学习、只能看别人成功后再使用。

跟随、学习、看别人成功后再使用,这就是当前长安汽车在研发和核心技术领域的保守价值观和战略指导方向!这种价值观和战略导向,再结合徐留平的十年后四大之首的战略,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长安高层需要深度警醒长安这几年来在研发和核心技术领域的战略指导方针,否则将极大阻碍长安汽车前进的步伐。


10、            高层喜听好话不重视批评建设意见

几乎每个领导都喜欢挺好话,长安汽车中高层领导也是如此。

保健品强人史玉柱今年感慨:巨人集团这几年来落寞了,关键就在于其本人好话听得太多,批评意见没有意识和渠道来取得;华为任正非今年严词要求公司全体要多提批评意见;百度李彦宏今年要求公司全体要有狼性文化,前几年日子太好过,导致员工丧失积极性。

很多长安人说,整个长安高层包括徐留平、张宝林、朱华荣等在内,对于好话也是特别热衷,对于批评意见、建设性意见的重视力度还远远不够。这就造成长安很多长年累月积累起来的顽疾不能被重视而解决,造成质量、规划、营销、宣传等一系列问题,阻碍长安更快速度向前发展。

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对于某个伟人提出人需要经常做到“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理念表示出深刻赞同态度。甚至于公认一个道理:优秀和卓越的企业家,要敢于接受被自己的员工和消费者指着自己鼻子来骂这样的理念。有了这种精神态度,企业才能进入到更高层次。
三、长安汽车的机会(opportunity)

长安汽车的机会在于国家对长安的重视;也在于中国汽车市场庞大,长安只要努力就有大把机会;还在于长安汽车在国企中对于自主研发是最重视的;然后,很多长安人对长安满怀感情,这是一个巨大驱动力;最后就是长安的几个高层都年富力强、都有雄心壮志。

当前对于长安汽车最大的机会,就是董事长徐留平提到的那个理念:长安的产品要能接受最挑剔消费者的检验,则肯定市场畅销。这个理念的初步含义行业已经提了很多年了,就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一定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要能接受最挑剔消费者的检验,则更近了一步:产品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之前长安汽车的产品表现不好,别说是消费者不满意,长安内部人也不满意。而随着逸动这样长安最好产品的上市,消费者和行业已经发现,长安的产品随着要求的提高,正在逐步改善,但是还存在各种不尽人意之处,这需要用最高的理念去持续改进。

长安汽车的真正机会在于,长安人从上到下,都要把消费者需求作为最高战略指导思想,接下来重要的是,长安人不能光说不练,需要用消费者认可、然后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去执行这个战略。


三、           长安汽车的威胁

1、  闭门造车存在巨大危害

不根据市场需求而自顾自根据自己所想造车是当前长安汽车的最大威胁之一。长安人要明白的是,市场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各种群体对需求的理解是不同,比如有大众需求、小众需求、另类需求等等,长安当前要想发展壮大,只能以大众需求为主。

逸动、悦翔、CS35等都属于长安当前的最好产品,但是,产品在工艺、质量、配置上的各种不足还随处可见,这需要长安人听取大众需求意见的基础上,改进再改进,提升再提升,而不是自我感觉良好。就像徐留平董事长那样讲的:长安的产品要经得起最挑剔消费者的检验。


2、  产品规划存在不足

长安的B级车睿骋马上就要上市了,对标自凯美瑞。在长安人心目中,睿骋能够大幅提升长安的技术和品牌形象,这同奇瑞、江淮、华晨、吉利、比亚迪等妄图通过B级车提升品牌的目的完全相同。而实际上,这些企业都没有做到这点,这些厂家的B级车,还是通过性价比在打市场,甚至有些消费者反而不敢买这样的大块头产品:产品块头这么大,价格又不是太贵,是不是品质、工艺很差、用料不到位才这样?!只要一怀疑,购买力就没有了。

长安如果不搞B级车,或者晚一点在搞,把搞睿骋的精力放到A级产品上,比如长安目前还缺少一个轴距2.6米左右的A级三厢轿车,这样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认真努力点是能搞到年销10万辆以上甚至更多的,则长安汽车就会像奇瑞吉利等一样,通过销量的大幅提升而真正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而现在,花了长安三五个亿的睿骋,想取得太大销量是不容易的。

对于发展当中自主品牌来说,当前的国情是:销量是最能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重点要素之一,重要性高于利润,甚至高于产品品质已经达到如何程度。一旦某某品牌销量进入自主前几甲,立马就会迎来全国的目光。

从睿骋可以看出,长安汽车的产品规划是不完善的,该早研发早上市的产品,被放在了后面。产品规划,直接反应了产品在源头是否能贴近未来量产时的市场需求,是否能迎接竞品的下面冲击,是否能与内部兄弟产品形成良性产品矩阵。

产品规划又折射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当前对于任何一个中国自主品牌来说,适合的产品还是关键,是否能符合大众的需求、是否能符合大部分目标受众的需求,这直接决定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

3、  员工满意度太低隐性危害巨大

志翔的失败,一个是对标错误,另一个就是质量工艺不足。企业对于基层员工的低薪资和低福利漠视,那么基层员工就会对产品的质量和工艺也漠视,这是相辅相成的,最后就是恶性循环。

长安汽车在发展起步当中,必须根据市场大众需求、不闭门造车来打造合适产品迎合需求,这样不会造成研发浪费,然后如果在员工的薪资福利上不能很好满足,那么能否像长城那样,去地方政府那里整合点资源,搞点实惠内部房啥的,让员工尽可能满意呢?或者在企业文化上能有更好的弥补措施等等。办法都是有的,看是否有这个理念和是否认真努力去做。

4、地处内陆,思想观念保守、排外(threat)

笔者身在沿海地区,非歧视内陆人士,但是沿海和内陆在思想观念理念上的差距,这是尽人皆知的。比如东风汽车意识到了这点,把东标营销市场部门放在了北京,把东雪营销和市场部门放在了上海。

长安市场部、销售事业部,连内部人都在说,这两个部门如果也身处北京或者上海,则效率会更高,理念意识会更靠近主流趋势。比如有些长安人就认为,北京的某个长安大经销商的负责人罗锐锋对产品的认识竟然大大超过他们市场部,这是否就是一个旁证呢。很多长安人的建议就是让长安的营销公司整合掉市场部,然后营销部门整体搬迁到北京或者上海,这将会大大提升长安汽车的发展速度。

长安身处内陆、老牌国企,讲究资历、关系,很多外来优秀人才在长安难以立足和发展,甚至于老人和新人之间矛盾冲突剧烈。这种保守排外的企业文化,又捆绑住企业更健康的发展。


结语:长安汽车是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自主品牌车企,通过SWOT的分析,会有更多人来关注和了解、支持长安汽车的发展。长安汽车公开的新闻信息实在太少了,深入了解这个企业非常不易,为了长安汽车的更好发展,希望长安人能有更博大胸怀来迎接行业和市场对企业的更深度透视。
附:长安研发系统内网员工的评论

长安汽车汽研院学习交流中心 长安汽车成长的烦恼 - 汽研院技术交流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本主题被查看7222次, 共133个帖子, 9页,    选择页数:?  2  3  4  5  6  7  8  9      跳转到第  页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有些观点 还是很有感触

2、还是有道理的,值得研究研究

3、这么客观的好帖,领导看得到吗?………
不管微车,轿车的起名也是莫名其妙……逸动……CS35……睿骋……致尚XT(我都不知道我记得这个名字对不对)…

4、既然确实是好文,我就没有必要再吝啬赞美之词

5、能抄送给徐张朱吗?麻烦楼主抄送一下

6、产品规划存在不足,别人的车都快退市了,长安才想起来造,哪里有规划呦!

7、需要这样的专业人士定期把把脉诊断诊断,不然600万辆只能是CNB

8、此贴不火,天地难容!

9、能抄送给徐张朱吗?麻烦楼主抄送一下

10、兰姐都敢直接上书徐总,你有胆么?

11、请徐总、张总、朱总阅!


12、我这贴其实就是发给兰姐的,兰姐,不要负我重托

13、此文不顶,天理不容
国企的通病长安都有 ,我们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的有竞争力
深处内陆确实有这个问题,保守僵化的工作方式从外面来的人感受的比较明显


14、很久没有像这样耐心看完一篇这么长的文章,原因只有一个,写的很好


15、同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看完,歌功颂德的看几句就得上厕所

16、给员工的有些实惠其实并不需要公司的成本,而且很能见效果,但是就是没有人去做,公司的体制确实很僵化,什么都要领导去拍板,自主个屁呀~~~~


17、长安在公司内部的宣传太多了,有很多我爱长安的热血青年。而在外部听不到长安的声音,这是多么的可悲啊,长安车又不是专供长安内部的。。。


18、必须顶一个,满篇基本没看见优势。


19、问题都知道,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吧。


19、还好吧,大家不要激动


20、员工满意度太低隐性危害巨大
志翔的失败,一个是对标错误,另一个就是质量工艺不足。企业对于基层员工的低薪资和低福利漠视,那么基层员工就会对产品的质量和工艺也漠视,这是相辅相成的,最后就是恶性循环。
     大实话呀!!!


21、全都是事实,领导看看


22、相当于做了一个全身体检,体检下来10项有八项都不达标。


23、能抄送给徐张朱吗?麻烦楼主抄送一下

24、兰姐都敢直接上书徐总,你有胆么? 兰姐那可是歌功颂德的文章,自然有胆上书


25、好方哪,顶上让别人也看看


26、虽然看的我肺腑翻腾,但静下心来一想,此文有点言过其实的嫌疑。作为内部员工,要正确审视自己的企业,好坏参半,情系于己,该骂责骂,该扬则扬,总之要理性看功过。


27、应该给领导看看,希望大家顶起来


28、看得出作者对长安的研发体系了解较少。
我来补充一条:因为诸如打造万人汽研院这些不切实际的规划,加之业绩不景气公司大量削减项目,现在研发板块的普遍现象是人浮于事:相当一部分研发单位是等米下粥。庞大的研发队伍不仅没有有效增加企业的产值输出,反倒掣肘了长安在当前情形下的灵活应对。就连几个海外中心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理念和契合的优质项目,其带来的产值也远远抵不上公司每年巨大的投入。实际上公司领导也是非常清楚当前的情形,“效率倍增”就是在当前形势下提出的口号。但精益管理中的“效率倍增”,是指原来两个人干的活现在一个人就行了,而非两个人能干四个人的活。其中的差距众人皆知,但却是国企谁也不敢触碰的底限。只能说,如果是一个由资本力量控制的跨国车企,以当下的境遇,早已卷起裁员风暴。


29、中肯的好文章  @徐留平 @朱华荣 @ 谭本宏 @马学宝
我替大家草送了  

30、领导喜欢听好话,这个文章过滤了


31、客观。顶起。  官僚危害发展。   
市场、现场、员工满意度等基层状况与赶超对象的客观比对,差距巨大!


32、长安汽车是老牌国企,很多员工一家三代都在长安工作,关系网复杂。有了解长安产品质量下降的人员就说,长安的很多零部件供应商都是有特殊背景的,质量就是有问题,也对其无......

33、这么长的文章,我居然一个字一个字看完了!此帖必火!


34、一个年轻人向一位高僧求教:“我的女朋友人不错,但就是小毛病不少”
高僧缓缓言到:“你能找到一张只有正面没有反面的纸吗?”
青年闻言,拿出一张长安汽车报。
高僧拜倒:“大师,请收弟子为徒”


35、为何首页找不到了,要敢于面对,良药苦口


36、又被和谐了。


37、深有感触,通用五菱都杀到家门口了,一线工人流失最大,希望引起重视。


38、居然在不在主页了,正如文章所说:  高层喜听好话不重视批评意见。


39、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者失天下。基层、市场是基础啊


40、这么客观的好帖,领导看得到吗?………………


41、新浪汽车上不是有吗?直接在新浪上@朱总撒


42、我很少见长安的广告,活动,文章,评论等等。除了逸动在非诚勿扰和中央台有过广告,再没见过长安的任何宣传。
现在最火的是  长安长安  ,不过是中国好声音里面的


43、写得太好了,必须顶


44、好贴,把它顶起来,顶到公司高层去。。。


45、这杨的文章才有意义,才值得推荐。太多歌功颂德的文章的作者们,惭愧吧!别在祸害长安了


46、大家都知道歌功颂德不好,但大家的宣传稿件全是歌功颂德,读上几篇文章,感觉长安形式一片大好,感觉长安人民安居乐业,感觉长安长安员工对长安一堆的感恩!


47、看完此帖的,估计99%的人都会比较认同,只有那1%。。。。。


48、不识庐山真面目,外来和尚好念经啊。


49、新浪微博已转载并 @朱.... ,愿老天保小生一命!


50、大家都知道歌功颂德不好,但大家的宣传稿件全是歌功颂德,读上几篇文章,感觉长安形式一片大好,感觉长安人民安居乐业,感觉长安长安员工对长安一堆的感恩!

51、回顾2012,小生发稿约20余篇,为达指标,身不由己。然全数稿件,均言理、抒情、写物,歌功颂德之言绝不落笔。大势当前,能保个人原则之言行仅此而已,欲与众人共勉,呜呼哀哉!


52、此文应该全员共赏


53、顶这篇文章

54、06年鄙人以一篇批评建言性质的博文《给上海华普汽车总裁徐刚的一封信》上了新浪汽车头条后进入汽车行业,至今已经干过甲方厂家、乙方媒体、丙方公关公司,当前正在做丁方的咨询公司。
证明作者没有说谎,2008年在甲方厂家工作。


55、写到我的心坎里面去了,在五工厂实习期间就发现一线员工严重不足,操作员工忙不赢,该打扭力的没有能力去打扭力,我敢说完全符合操作工艺的车子不超过5%,这怎么能保证生产质量?我们号称有全国最强的研发实力,号称是中国第一阵营的汽车公司,我们浩浩荡荡几千人的研发团队搞出几款车销量也不必力帆汽车的高,哎,问题出哪儿了呢?不就是生产制造环节出问题了嘛~@


56、好文章,好回复。


57、说的很中肯,希望徐总、张总、朱总、刘总能够看到


58、我怎么没看出来,工作了几年,和应届生的工资差不多,还要挂着科学家的名头,难受呀,我对不起这个名字!!!!


59、新浪有无回复?


60、看完了感觉很着急啊


61、长安再不认真反省下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自己埋自己了。张总裁出门穿的小白衬衣不知道多少弟兄给他赚回来的。


62、好文
希望领导看到


63、总部研发真心让人担忧啊,一群连汽车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年轻后生去指导汽车的研发工作,我嘞个去


64、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65、我本来想顶一下,怕被找谈话---这就是国企从高到低都存在的自保为主、不愿冒险的心态。


66、一个普片员工采取靠加班来撑高工资的企业,有什么效率,有什么创新,有什么发展可言。


67、组织机构调整,供应商质量监管,不是没人管,刘副总裁就是吃过螃蟹的,关键要授权,领导不发话,谁敢碰雷区,熬资历是全世界所有大公司的通病,没什么好说的。只要保留破格提拔的通道就算是保证公平了。长安最大的弊病还是授权不够,权力过于集中,领导加班多从侧面也说明其不会授权、不懂识人善用。


68、"一个普片员工采取靠加班来撑高工资的企业,有什么效率,有什么创新,有什么发展可言。"
"授权不够,权力过于集中,领导加班多从侧面也说明其不会授权、不懂识人善用。 "
有这种情况。。。。。。。


69、闭门造车,说得好


70、写的真尼玛实在


71、我觉得文章说的领导们都清楚,一个局外人都看得出来的问题,还是秘密吗?只是领导们出于这样或那样的目的,有的想管管不了,有的能管不愿意做,穷则生变,当大家都穷得顶不住了,变革也就来了。


72、第二次顶贴


73、这种破企业国家以后肯定不会同情的,深思啊


74、1.站在私人企业的角度来看CA,有所欠缺。
2.CA既然是国企,就必须承担社会责任,1000多个工资就是国家发给那人无所事事的人的,而不是用来创造什么价值和效益的。
3.文章对CA剖析部分片面但是关键点是找到了的,但是这些涉及到领导的切身利益,甚至涉及到体制的问题目前看来无解。
4.个人认为CA是肥不起来也死不下去,如果CA倒,国家倒,国家是不会倒的那么CA依旧坚挺。
5.我是来打酱油的


75、感触挺深的,好帖


76、此贴不顶,天理难容


77、写到我的心坎里面去了,在五工厂实习期间就发现一线员工严重不足,操作员工忙不赢,该打扭力的没有能力去打扭力,我敢说完全符合操作工艺的车子不超过5%,这怎么能保证生产质量?我们号称有全国最强的研发实力,号称......
你去打扭力?长安那个公差配合,打螺母之前还得先攻丝,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打扭力!翔多了你


78、看过这篇文章还能够心潮澎湃的人说明我们还是愤青,我们从内心深处对CA是无比热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为一个在研发领域奋战数年的我来谈谈个人的看法,欢迎拍砖!
1、关于市场部门
    我与市场部门接触很多,始终认为我们的市场部门人员普遍缺乏一种气质,至少与当年社会时尚潮流相比是跟不上步伐的,不停地买车,不停地对标,始终亦步亦趋。什么时候策划出类似速锐自动驾驶功能(大家都知道自动驾驶是一个噱头,大家也知道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的不成熟,但至少可以吸引眼球,但至少速锐一个月上万的销量)的产品出来说明我们的市场部门确实是有进步了。市场部门的人缺乏对一线市场的直接了解,缺乏对用户群体的直接感知,产品策划单靠数次市场调研以及迎合领导喜好来操作,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公司高层只重视市场部,市场部门的意见直接影响着高层的决策。实际上,目前稍微有战略眼光的总监们都不是很相信市场部,这样就衍生出诸如汽研院技术策划室之类的职能部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授权以及在CAPDS中没有对应的管控位置大多昙花一现。笔者所了解的市场部门,有一员工称一年完成了200多篇市场策划报告,我不禁想问,作为一个市场策划人员,大多数时间花在报告上,那么你哪里有时间了解你的用户群体?哪里有时间去了解你的竞争对手?哪里有时间去了解发展趋势?那么这样的策划报告所影响的决策我们就不难想象了。但实际上也不乏有具有前瞻视角的人,但大多人微言轻,很多建议在领导看来是不切实际的,是天方夜谭,领导的意志直接决定产品的趋势,确实是兵家之大忌。
……(未完待续)

79、确实hao


80、赞赞更健康


81、写的很好,顶顶更健康


82、同很多人一样,认认真真的看完了........


83、看完回个帖,-很多事情说起容易做起那就很难了,因素太多,不是你我能左右。


84、能抄送给徐张朱吗?麻烦楼主抄送一下

85、兰姐都敢直接上书徐总,你有胆么?
已间接转


86、看来我长安贴吧也有必火之贴


87、基本上都说到点子上了,可是这就像分配制度改革,研究了20年也没有出台,长安也如此。

   
88、争论,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么?


89、市场部和销售必须整改,内讧内耗严重浪费财力物力。


90、除了说研发部门工资高之外,其余双手赞成


91、此贴不火,长安工资永远都会原地踏步!!!


92、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我始终坚信!


93、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合并吧,我想了很久了!


94、大家都知道歌功颂德不好,但大家的宣传稿件全是歌功颂德,读上几篇文章,感觉长安形式一片大好,感觉长安人民安居乐业,感觉长安长安员工对长安一堆的感......


95、无法批判,但也绝不谄媚


96、并不是公司重视研发才给汽研院多发钱
看看外面各大主机厂研发部门,有几个平均公司比长安低
全国范围内汽车研发板块人才需求量还是很大的,若不是觉得重庆这个地方还行,汽研院出去就没有工资比现在低的。



97、要是有某个领导能把这些观点和言论统一整理成正式报告汇报给徐总该多好,虽然有些观点片面,但讲到点子上的也很多啊!


98、第二遍看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99、看完了,见惯了,?拔凉拔凉的。。。。。。。。。。。。。。。。。。。。。。。。。


100、比如有些长安人就认为,北京的某个长安大经销商的负责人罗锐锋对产品的认识竟然大大超过他们市场部,这是否就是一个旁证呢。


101、虽然看的我肺腑翻腾,但静下心来一想,此文有点言过其实的嫌疑。作为内部员工,要正确审视自己的企业,好坏参半,情系于己,该骂责骂,该扬则扬,总之要理性看功过。


102、企业要发展,看的就是哪里还有毛病!毛病不除,再大的功也会打折。



103、看得出作者对长安的研发体系了解较少。
我来补充一条:因为诸如打造万人汽研院这些不切实际的规划,加之业绩不景气公司大量削减项目,现在研发板块的普遍现象是人浮于事:相当一部分研发单位是等米下粥。庞大的研发......


104、外人,当然也只能理解这么多,但是自己要找问题所在
同样的外部环境,同样的难处境,谁都有压力,不单长安。


105、要是我,在目前研发优势,质量加严有望的情况下,首要就是先把市场部给整合掉,提升销售水平和服务水平。


106、“效率倍增”,两个人活能一个人做,体制问题不裁人,那为何不可以依靠目前资源,将两个人发挥出三或四个人的
效果,所谓“钱不是靠省出来的,而是靠赚出来的”也即这个道理。



107、至今长安还没有找到输给五菱的主要原因。长安很危险!相当危险。。。



108、比亚迪比长安更会做生意,虽然问题多,卖得照样好。
比亚迪告诉长安:营销很重要!


109、兰姐那是赞美,这个是血淋淋的剖析,不一样啊~~


110、同感。
剖析是用刀,强力切割,有血肉分离之痛,感受不同。


111、CS35项目很早以前就在做了,结果不知道哪个领导脑子一热给停了,如果当时一直做下去,CS35至少早上市两年,早就大卖了!现在赶个SUV火卖的尾巴,领导决策问题,到最后承担责任的竟然是,,,,,无语,,,加无奈,,



112、老总们真的看到了,而且已经有所行动了。。。效率之高



113、 真的么?内部人士么
别降薪哦



114、对于发展当中自主品牌来说,当前的国情是:销量是最能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重点要素之一,重要性高于利润,甚至高于产品品质已经达到如何程度。一旦某某品牌销量进入自主前几甲,立马就会迎来全国的目光
产品规划又折射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当前对于任何一个中国自主品牌来说,适合的产品还是关键,是否能符合大众的需求、是否能符合大部分目标受众的需求,这直接决定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
当前最重要的是迎合市场,迎合消费者。对于发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的车我们看不入眼,却卖得比我们好的原因。
别人光靠市场部可以吃饱,我们跟着市场部挨饿。


115、不能沉了,天天来顶


116、说的好!
市场部总是拍脑袋,浪费巨量资源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中所说的80%问题都指向市场部.


117、吃长安的饭,希望长安更好
文章较长,中间两段还在审核,等不及的朋友可以先点原文链接进去看!
这篇文章早就看过了,里面指出的很多问题现在还有,质量啊,跟随别人啊,现在长安的战略就是跟踪战略,最大的改变就是营销了。不过有一点长安比奇瑞比亚迪做得好,那就是从进入乘用车开始没有非常难看的车子,即使现在的眼光来看也不是很垃圾,我本人对奇瑞印象最不好的车就是旗云和QQ三相,惨不忍睹啊。现在长安最大烦恼恐怕是有需求车子生产不出来吧,蛮搞笑的,看着人家赚钱自己着急

tugong 发表于 2014-11-23 18:19
这篇文章早就看过了,里面指出的很多问题现在还有,质量啊,跟随别人啊,现在长安的战略就是跟踪战略,最大 ...


关于产能问题,账号说主要是两方面的掣肘:一个是前几年长安刚刚进入乘用车市场时的规划不足,没想到市场需求会大到这种程度,未提早规划。那个时候领军人物徐留平刚刚接尹家绪的班,虽然他也是一名精英,是兵总集团最年轻、最有前途的副总裁,管理企业也有一套独到的见解,但是企业扩张方面,他缺乏尹家绪的魄力和胆识,过于谨慎,那个时候长安在产能扩张方面的势头就明显减弱了。加上下面的部门领导抱有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消极心态:产能上不去可以归咎供货商,产能过剩导致产品积压就难辞其咎了。导致今天产能不足的局面。二是供应商没能跟上发展步伐,不管是质上还是量上,长安这几年大踏步前进,其配套的供应商体系却不敢跟着长安一起下注,不敢轻易地扩大生产规模,毕竟市场发展千变万化,万一哪天市场不景气了,长安作为一个国企当然不会轻易倒闭,底下的一大帮供应商就不一定了。所以,长安的供应体系在产能扩张上也在拖长安后腿!
tugong 发表于 2014-11-23 18:19
这篇文章早就看过了,里面指出的很多问题现在还有,质量啊,跟随别人啊,现在长安的战略就是跟踪战略,最大 ...


关于产能问题,账号说主要是两方面的掣肘:一个是前几年长安刚刚进入乘用车市场时的规划不足,没想到市场需求会大到这种程度,未提早规划。那个时候领军人物徐留平刚刚接尹家绪的班,虽然他也是一名精英,是兵总集团最年轻、最有前途的副总裁,管理企业也有一套独到的见解,但是企业扩张方面,他缺乏尹家绪的魄力和胆识,过于谨慎,那个时候长安在产能扩张方面的势头就明显减弱了。加上下面的部门领导抱有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消极心态:产能上不去可以归咎供货商,产能过剩导致产品积压就难辞其咎了。导致今天产能不足的局面。二是供应商没能跟上发展步伐,不管是质上还是量上,长安这几年大踏步前进,其配套的供应商体系却不敢跟着长安一起下注,不敢轻易地扩大生产规模,毕竟市场发展千变万化,万一哪天市场不景气了,长安作为一个国企当然不会轻易倒闭,底下的一大帮供应商就不一定了。所以,长安的供应体系在产能扩张上也在拖长安后腿!
长安现在起码不缺关注度了,重设计和技术研发的路看来是走对了
旅行者1号 发表于 2014-11-23 18:30
关于产能问题,账号说主要是两方面的掣肘:一个是前几年长安刚刚进入乘用车市场时的规划不足,没想到市 ...
供应商确实存在问题,要是东安成为三菱,青山成为爱信那该多好啊,就是不造车也有利润
同领地 发表于 2014-11-23 18:41
长安现在起码不缺关注度了,重设计和技术研发的路看来是走对了
长安的研发思路很清晰,就是徐留平提出的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研发策略!这比当初的奇瑞和现在的比亚迪的技术为王的工程师思路更接地气,毕竟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懂技术,长安由外而内,先把能够给消费者感官上能够体验到的东西做到完美就不愁销路了。接下来要把消费者长期使用所要面临的内在做好就能突围了!
tugong 发表于 2014-11-23 19:14
供应商确实存在问题,要是东安成为三菱,青山成为爱信那该多好啊,就是不造车也有利润
说到青山,前段时间账号去青山帮忙做DCT的测试,回来大倒苦水,青山设备能力不足,DCT不具备下线检测能力,最后他们好说歹说才让设备供应商答应免费升级设备,最后测试的时候,设备是他们几个技术人员手推肩扛组装上去的。。。把他们几个累得腰酸背痛!哈哈,搞自主不容易啊!
长安在研发水平不错的,每次出去交流都感觉长安在研发技术手段上走在前面。
旅行者1号 发表于 2014-11-23 19:24
说到青山,前段时间账号去青山帮忙做DCT的测试,回来大倒苦水,青山设备能力不足,DCT不具备下线检测能力 ...
国企都这样,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性口用,我姐夫在中船当翻译,他们加班从来没有加班费,工资也一般,唯一的好处就是稳定,如果周末不加班就休息,然后买房子单位有补助
国企啊,弊病太多。民企呢,资源又不够。长安里面真不缺人才,千人计划就好几个了
好文,这才叫快马扬鞭,有不足不要紧,最重要是要有机制能看得见听得进,并加以改善
棒打思密达 发表于 2014-11-23 21:26
国企啊,弊病太多。民企呢,资源又不够。长安里面真不缺人才,千人计划就好几个了
楼主就是人才,看样子
棒打思密达 发表于 2014-11-23 21:26
国企啊,弊病太多。民企呢,资源又不够。长安里面真不缺人才,千人计划就好几个了
另外,请问,你对长安的商用车MPV动作怎么看?
shanxiankang 发表于 2014-11-23 22:09
楼主就是人才,看样子
原作者是战略咨询师,当然是人才!我只是负责转载!
楼主就是人才,看样子
楼主吗,不清楚
另外,请问,你对长安的商用车MPV动作怎么看?
从来没关注过商用车。那个吗,不是说利润不高吗。也就是带动整个集团的产值吧,对于品牌基本没什么用
柳州五菱表示,呵呵

tule2009 发表于 2014-11-24 00:14
柳州五菱表示,呵呵


五菱有打算把通用的股份收回来么?!感觉现在这个不中不洋的样子很不被人待见!如果不是这外资股份参合进来,今年真正的自主销量一哥应该不是长安,而是你们五菱!
tule2009 发表于 2014-11-24 00:14
柳州五菱表示,呵呵


五菱有打算把通用的股份收回来么?!感觉现在这个不中不洋的样子很不被人待见!如果不是这外资股份参合进来,今年真正的自主销量一哥应该不是长安,而是你们五菱!
旅行者1号 发表于 2014-11-23 19:24
说到青山,前段时间账号去青山帮忙做DCT的测试,回来大倒苦水,青山设备能力不足,DCT不具备下线检测能力 ...
长安最大的问题就是作为老牌军工巨头中国兵装和中国航工旗下资源整合起来的汽车品牌,供应商系统太封闭了,导致品控很难做
长安重视外部的建议真是好事,肯听建议就能改进,前途光明
不知道比亚迪奇瑞是不是重视作者的文章?估计比亚迪连迪粉的话都听不进 ,更别说别人的批评了,奇瑞的发展线路又摇摆不定,可能建议听得太多,消化不良
长安重视外部的建议真是好事,肯听建议就能改进,前途光明
不知道比亚迪奇瑞是不是重视作者的文章?估计比 ...
作者的汽车狂人日记里的比亚迪篇被众多狂热迪粉喷得体无完肤,说是收钱黑比亚迪的。连个正常意见都听不进的企业,我也是醉了!
旅行者1号 发表于 2014-11-24 10:49
作者的汽车狂人日记里的比亚迪篇被众多狂热迪粉喷得体无完肤,说是收钱黑比亚迪的。连个正常意见都听不进 ...
迪粉喷作者属于无脑,但不能推断比亚迪持相同态度,比亚迪也说过,对迪粉的一些行为也很无奈
但正常意见听不进的结论可能是对的,虽然号称可能会重视一些建议,但目前没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