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苍山农村教师生存状况:他们因从教致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2:14:48
49岁的王振业双鬓花白,眉头紧蹙。
“现在村里人都盖起了新瓦房,可我连旧草房都修不起,至今还住在防震棚里。”
作为苍山县艾曲小学的数学老师,王振业1976年参加教育工作,2003年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
“干了30年教师,家里一贫如洗,连村里一般百姓都比不上。我们农村教师的工资实在太低了!”王振业说。
苍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隶属临沂市。据苍山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县有中小学校358所,其中农村小学310所,农村初级中学34所,县直中学6所,小学1所,另有聋哑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民办中学4所。全县在校生总数超过16.8万人,教职工总数为8526人。
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力,农村教师占的比重非常大。但农村教师普遍反映,除了历史原因出现的拖欠工资外,至今依然不能与县城教师同工同酬,导致他们生活无法进一步改善。
“农村教师工资与县城教师工资相差太大,没能按2000年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发放,欠发数额太大。”农村教师们反映,从2001年以来,他们仍领着1999年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的70%。
孩子拒绝念师范 因为不想像父亲那样再穷一辈子
王振业老师盖不起新房,只能用空心砖垒了个防震棚,一住10年
王振业老师每月工资六七百元,4月份七扣八扣只领到300元。“孩子要上学,父母要赡养,这几个钱实在少得可怜。”
家里原来的3间土坯屋,早就是危房。村里给了地基但他盖不起房,只能用空心砖垒了个防震棚,一住10年。
在村里平整的水泥路、邻居新修的照壁墙前,这样的简易房显得相当寒酸。低头进房,右边辟出来四五平方米开了间小铺子,卖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一天也挣不了几毛钱。左手边的客厅兼卧房七八平方米,有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电视机还是20年前朋友送的,只能看一个山东台,还不清楚。
王老师的大女儿现在滨州师范学院读大二。“在学校,孩子每天仅花一两元钱,不敢吃啊!和孩子打回电话就哭一回。”说到这儿,王老师眼圈红了。
老二去年考入临沂师院,坚决不上。孩子说,爸爸干了一辈子老师太辛苦了,不想当老师,不想像父亲那样再穷一辈子!
麻烦的是,王老师前些日子舌下长了一个疙瘩,一说话就疼。尽管有医疗保险可以报销70%,但县医院治病要现钱,1000多元,王老师拿不出来,最后疼得厉害只好找私人医院花了100多元钱割了。现在家里还有外债1万多元。
干教育不如种大白菜 教师是农村中新兴弱势群体?
因为工资拖欠,有的老师遇上红白喜事,只好打张欠条随份子
横山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这里的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工资拖欠,遇上红白喜事,老师们只好打张欠条随份子。有位老师没钱吃饭,便去赊烧饼,欠的多了,一时竟还不上,最后连烧饼都没的赊。
而兰陵镇艾曲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民自办市场,年销蔬菜3亿公斤。农民种大棚做生意打工一年收入在两三万元。因此,这里的百姓都说,教师是村里最穷的,很清贫。
在苍山,一些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农村老师正在成为农村中新兴弱势群体。
一位老师因为急事跑了3家才借到2500元,他说:“我工作10年了,连2000元都没存下。”
李发坤夫妻俩都是老师,育有一对双胞胎,去年双双考上了临沂一中,但没钱上,只好在县一中读。两个孩子17岁,体重都不到45公斤。李老师说:“孩子想吃但没钱吃。”
周六周日,李老师就到矿上打工。今年“五一”期间,他下矿干了3天,挣了103元。他说:“我们在村里是最穷的,说自己每月只有五六百元,村民都不信。”
南桥镇宋田童完小,现有22个老师,500多名学生。朱成付是最年轻的老师,1998年从临沂师专毕业。他和妻子两个人一月工资总和1000元。
朱成付算了一笔生活账:去年至今,大米每斤从0.95元涨到1.6元,青菜每斤少则1元,一袋盐从0.7元涨到1.4元。猪肉以前10元买3斤,现在买1斤多。不敢添置新衣,每月日常花费七八百元。遇上事儿就得借钱。
该校魏光明老师工作36年,现在每月工资也只拿到730元,妻子病逝,欠债5万元。他说:“我不吃不喝也要10年才能还清。”
魏老师现在拾柴烧火用泥锅做饭,栗子面煎饼一顿只吃一块。同事笑言“和原始社会一样”。
他感叹:“农村一字不识的人到南方打工每月还能挣千儿八百呢。”
“搞副业就把孩子误了,我们也没时间去搞副业,这是良心话!”南桥镇鲁坊完小负责人潘广智老师说。他1975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现在每月仅拿到696元。完小现有92个学生,6个老师。他说:“我们一个老师要带4个班,每天上7节课。”
据了解,当地一个6米宽1米长的大棚,半年收入就比教师一年的收入还多。黄瓜、辣椒刚下市每天能卖1000多元,现在每天在200元到300元。下石膏矿一个班8小时,30元~40元。
一位教英语的男老师说:“一年工资不如老百姓种亩大白菜(一亩卖六七千元),干教育,困难到饭都吃不上,如何让人安心?”
进了校门是老师 出了校门是泥瓦匠、修理匠
下矿打工成了一些男教师的节假日工作
兰陵镇是苍山县粮食、蔬菜主产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任兰陵令。当地很多私立学校还以荀子命名。但这里的公办学校,老师的境况令人寒心。
很多男老师穿的是破旧的拖鞋,中午吃1~1.2元的卷煎饼。卷起裤腿,有的老师下矿干活时落下的伤口还没完全好。进了校门是老师,出了校门是泥瓦匠、修理匠。这样的老师,比比皆是。
南横山小学现有11位老师,9位公办教师,两位每月领300元的临时代课老师。在校生220人,来自周围5个自然村。
这几年,苍山石膏开采加工业发达,仅兰陵镇就有石膏矿井19座,石膏深加工企业18家,石膏板材加工户1200多家。
下矿打工便成了一些男老师的节假日工作。其中南横山小学节假日下矿的老师就有4位。
王伟老师1984年参加工作,在教学一线,耕耘了22个春秋,每月工资500元。
“可怜吾辈温饱问题还没解决,油盐酱醋菜还用不周全。”他感叹道。
腿伤未愈的他描述自己初次夜下石膏矿的心情,“心惊胆寒,如进鬼门关”。“那可是260米深的地下!”他说:“一个班8个小时下来,腰酸背痛、四肢无力、呼吸困难,收入35元。”
回到家,老婆心痛地说:“咱不挣这个钱了。”王老师咬牙回答:“我不能让孩子讨饭上学吧!”
王老师住的也是3间危房,房梁坍塌、墙体倾斜、屋顶漏雨。他说:“眼看左邻右舍盖起了新瓦房,自己却无能为力,我何时能像县城的老师一样,住上瓦房、楼房?”49岁的王振业双鬓花白,眉头紧蹙。
“现在村里人都盖起了新瓦房,可我连旧草房都修不起,至今还住在防震棚里。”
作为苍山县艾曲小学的数学老师,王振业1976年参加教育工作,2003年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
“干了30年教师,家里一贫如洗,连村里一般百姓都比不上。我们农村教师的工资实在太低了!”王振业说。
苍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隶属临沂市。据苍山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县有中小学校358所,其中农村小学310所,农村初级中学34所,县直中学6所,小学1所,另有聋哑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民办中学4所。全县在校生总数超过16.8万人,教职工总数为8526人。
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力,农村教师占的比重非常大。但农村教师普遍反映,除了历史原因出现的拖欠工资外,至今依然不能与县城教师同工同酬,导致他们生活无法进一步改善。
“农村教师工资与县城教师工资相差太大,没能按2000年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发放,欠发数额太大。”农村教师们反映,从2001年以来,他们仍领着1999年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的70%。
孩子拒绝念师范 因为不想像父亲那样再穷一辈子
王振业老师盖不起新房,只能用空心砖垒了个防震棚,一住10年
王振业老师每月工资六七百元,4月份七扣八扣只领到300元。“孩子要上学,父母要赡养,这几个钱实在少得可怜。”
家里原来的3间土坯屋,早就是危房。村里给了地基但他盖不起房,只能用空心砖垒了个防震棚,一住10年。
在村里平整的水泥路、邻居新修的照壁墙前,这样的简易房显得相当寒酸。低头进房,右边辟出来四五平方米开了间小铺子,卖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一天也挣不了几毛钱。左手边的客厅兼卧房七八平方米,有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电视机还是20年前朋友送的,只能看一个山东台,还不清楚。
王老师的大女儿现在滨州师范学院读大二。“在学校,孩子每天仅花一两元钱,不敢吃啊!和孩子打回电话就哭一回。”说到这儿,王老师眼圈红了。
老二去年考入临沂师院,坚决不上。孩子说,爸爸干了一辈子老师太辛苦了,不想当老师,不想像父亲那样再穷一辈子!
麻烦的是,王老师前些日子舌下长了一个疙瘩,一说话就疼。尽管有医疗保险可以报销70%,但县医院治病要现钱,1000多元,王老师拿不出来,最后疼得厉害只好找私人医院花了100多元钱割了。现在家里还有外债1万多元。
干教育不如种大白菜 教师是农村中新兴弱势群体?
因为工资拖欠,有的老师遇上红白喜事,只好打张欠条随份子
横山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这里的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工资拖欠,遇上红白喜事,老师们只好打张欠条随份子。有位老师没钱吃饭,便去赊烧饼,欠的多了,一时竟还不上,最后连烧饼都没的赊。
而兰陵镇艾曲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民自办市场,年销蔬菜3亿公斤。农民种大棚做生意打工一年收入在两三万元。因此,这里的百姓都说,教师是村里最穷的,很清贫。
在苍山,一些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农村老师正在成为农村中新兴弱势群体。
一位老师因为急事跑了3家才借到2500元,他说:“我工作10年了,连2000元都没存下。”
李发坤夫妻俩都是老师,育有一对双胞胎,去年双双考上了临沂一中,但没钱上,只好在县一中读。两个孩子17岁,体重都不到45公斤。李老师说:“孩子想吃但没钱吃。”
周六周日,李老师就到矿上打工。今年“五一”期间,他下矿干了3天,挣了103元。他说:“我们在村里是最穷的,说自己每月只有五六百元,村民都不信。”
南桥镇宋田童完小,现有22个老师,500多名学生。朱成付是最年轻的老师,1998年从临沂师专毕业。他和妻子两个人一月工资总和1000元。
朱成付算了一笔生活账:去年至今,大米每斤从0.95元涨到1.6元,青菜每斤少则1元,一袋盐从0.7元涨到1.4元。猪肉以前10元买3斤,现在买1斤多。不敢添置新衣,每月日常花费七八百元。遇上事儿就得借钱。
该校魏光明老师工作36年,现在每月工资也只拿到730元,妻子病逝,欠债5万元。他说:“我不吃不喝也要10年才能还清。”
魏老师现在拾柴烧火用泥锅做饭,栗子面煎饼一顿只吃一块。同事笑言“和原始社会一样”。
他感叹:“农村一字不识的人到南方打工每月还能挣千儿八百呢。”
“搞副业就把孩子误了,我们也没时间去搞副业,这是良心话!”南桥镇鲁坊完小负责人潘广智老师说。他1975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现在每月仅拿到696元。完小现有92个学生,6个老师。他说:“我们一个老师要带4个班,每天上7节课。”
据了解,当地一个6米宽1米长的大棚,半年收入就比教师一年的收入还多。黄瓜、辣椒刚下市每天能卖1000多元,现在每天在200元到300元。下石膏矿一个班8小时,30元~40元。
一位教英语的男老师说:“一年工资不如老百姓种亩大白菜(一亩卖六七千元),干教育,困难到饭都吃不上,如何让人安心?”
进了校门是老师 出了校门是泥瓦匠、修理匠
下矿打工成了一些男教师的节假日工作
兰陵镇是苍山县粮食、蔬菜主产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任兰陵令。当地很多私立学校还以荀子命名。但这里的公办学校,老师的境况令人寒心。
很多男老师穿的是破旧的拖鞋,中午吃1~1.2元的卷煎饼。卷起裤腿,有的老师下矿干活时落下的伤口还没完全好。进了校门是老师,出了校门是泥瓦匠、修理匠。这样的老师,比比皆是。
南横山小学现有11位老师,9位公办教师,两位每月领300元的临时代课老师。在校生220人,来自周围5个自然村。
这几年,苍山石膏开采加工业发达,仅兰陵镇就有石膏矿井19座,石膏深加工企业18家,石膏板材加工户1200多家。
下矿打工便成了一些男老师的节假日工作。其中南横山小学节假日下矿的老师就有4位。
王伟老师1984年参加工作,在教学一线,耕耘了22个春秋,每月工资500元。
“可怜吾辈温饱问题还没解决,油盐酱醋菜还用不周全。”他感叹道。
腿伤未愈的他描述自己初次夜下石膏矿的心情,“心惊胆寒,如进鬼门关”。“那可是260米深的地下!”他说:“一个班8个小时下来,腰酸背痛、四肢无力、呼吸困难,收入35元。”
回到家,老婆心痛地说:“咱不挣这个钱了。”王老师咬牙回答:“我不能让孩子讨饭上学吧!”
王老师住的也是3间危房,房梁坍塌、墙体倾斜、屋顶漏雨。他说:“眼看左邻右舍盖起了新瓦房,自己却无能为力,我何时能像县城的老师一样,住上瓦房、楼房?”
“他们快撑不住这片天了!” 教师收入低连学生都瞧不起
本报记者 郑燕峰 实习生 王禹涵
“我说自己一个月就挣五六百元钱,学生们笑话我读大学有什么用!”农村初中向城二中的一位老师一边吃着1.2元的煎饼一边说:“学生觉得上学没意思,老师生存状况是影响学生的原因之一。”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农村教师经济地位的下降带来了他们社会地位的低下。
老师们向记者介绍,人们不尊重老师,不把孩子上学当回事,打骂、侮辱老师的事情时有发生。很多农村老师都讲述了面对学生、孩子询问自己的收入时,自己的尴尬处境。一些老师的孩子直言:“长大贵贱不当老师。”
一位老师去讨要拖欠的打工钱,包工头气势汹汹地说:“你个穷老师,打死你,两捆啤酒就摆平了!”
“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给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导致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滋生:有条件的托关系、走门子,花钱调到县城学校,没门路的投奔私立学校,投路无门的,是那些占农村教师80%的中老年教师。
但是,“他们快撑不住这片天了!”兰陵镇南横山小学的校长王中军说。
“我凭自己良心在干,讲台下边是小孩,他们是无辜的,但实际上这工作很没意思。”向城二中一位年轻男老师这样说。
他1998年临沂师专毕业,每月收入452元,自己用空心砖和石棉瓦垒起了院子,自己拾柴烧火做饭。他妻子托关系花钱进了县城学校。他说,同事都盼着去县城,自己舍不得再花钱往县城里调。
由于近几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难以保障,公办学校除收取杂费外,生均公用经费投入几乎是空白。有的学校桌凳破烂不堪,门窗损坏严重,电教设备几乎是空白。
“农村学校还不如村委会,他们配上了电脑,而我们连电视机也没有。”
王中军校长所在的南横山小学,校舍1996年建成,七八年没有投入经费。学校惟一的电教设施是一台老式录音机。教室里都是三条腿的凳子,学生们像搭积木一样让它们彼此互相支撑,稍一动就会散倒在地。
在苍山,私立学校发展迅速,像一个兰陵镇就有3所规模很大的私立学校。一方面,一些年轻优秀的老师纷纷加盟,另一方面,很多家庭条件好的农民也在把孩子转入私立学校。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我真想掉泪
本报记者 郑燕峰
“农村老师端着大茶缸上课,你们猜茶缸里面装的是什么?为什么放学后,教室是空空的?为什么老师要在地上备课?”
在日前的一次座谈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突然向记者发问。
他随后讲述了自己所看到的农村教育现状:“茶缸里面是粉笔头,因为没钱买粉笔呀,只好用了又用,直到剩一点点没法用了。空空的教室是因为课桌椅是学生自己带去的,没人给老师准备课桌,老师只好把课本放地上。”
“我曾经悄悄到某县的一个农村中心学校看,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学生宿舍也没有玻璃。我跟校长说,用报纸糊上也行呀。校长说报纸糊上就看不见光了,塑料纸透光可学校买不起。学生食堂炒菜的锅灰尘很厚,厨师大爷说,因为从来不炒菜,学生都是从家带个馒头,在学校热热就行。孩子那个苦,我看后真想掉泪。”齐涛说。
来自年初山东省教育工作会的数字,山东全省农村教师工资2004年比2003年增加4.5亿元,补发往年拖欠工资889万元;全省139个县(市、区)均已做到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其中58个县(市、区)做到了全县教师统一工资标准。
但山东省教育厅2004年的一份教育督导评估报告指出,当前农村教育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有保障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机制。
报告说,全省还有122个县(市、区)没有将教职工工资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有82个县(市、区)教职工工资发放标准不统一,有45个县(市、区)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水平偏低,尚达不到国家必保工资标准。成武县2003年全县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平均月工资仅390元,其中平均月工资最低的乡(镇)只有308元。
教育投入明显不足,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预算内公用经费。督导发现,近40%的被督导县乡中小学公用经费是零。而且有公用经费的乡(镇)中,生均公用经费能够达到省定标准要求的乡(镇),小学仅占11.9%,初中仅占17.9%。
不少地方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低于“普九”标准。
以农村初中横山中学为例,今年初三参加毕业考试的98人,而初一入学时的学生是300人。
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现在山东一些地方的辍学率居高不下,甚至是两位数以上。按照两位数算下来,每年山东辍学的孩子,造成新生文盲(初中以下和初中没毕业的)保守数字也是三四十万人,每年累计起来,农村人口素质不是提高而是下降的。
如果说全国存在东西部差距,那么像山东这样的东部大省,内部同样存在东西差距。
据一项调查,山东省人均教育投入总量自东向西呈递减态势。
东部发达的某县人均教育投入总量为440.74元,西部某县人均教育投入为94.19元,相差4.68倍。
从义务教育的完成率来看,西部最低的某县为76%,东部最高的某县为99%,二者相差23个百分点。
从初中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接受教育的比例来看,西部地区的某县仅为52%,而东部地区的某县已达到88%,二者相差36个百分点。
由于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教师工资的保障水平也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农村小学教师工资,西部最低的某县教师月平均工资只有482元,而东部最高的某县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为1771元,高低相差1289元,达到3.67倍;农村初中教师工资,西部最低的县教师月平均工资只有482元,而东部最高的县农村初中教师平均工资为1653元,高低相差1171元,达到3.43倍。
城乡教师不同待遇,调研报告说,同一个县,城乡相同性质教师的收入可以相差5倍左右。
当前,山东省教育厅开始制定“十一五”规划,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保障体系。山东省希望届时能在全省范围内针对所有初中、小学的孩子实现“两免一补”。
齐涛厅长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村村通马路、通自来水还不一样,是年年月月地投入。这需要政府有相当的勇气和责任感、义务感。”
来源:中国青年报
教育界也在两极分化,可悲
把给北大和清华的12个亿以及所谓的211工程的钱,用于中国的基础教育,中国的教育会更有希望。还有挪用教育经费的危险性最小,所以克扣的可能大一点。
平生最恨的就是教育上的不公平
让孩子们怎么看待社会啊
[B]以下是引用[I]qweer[/I]在2005-7-14 20:36:00的发言:[/B][BR]把给北大和清华的12个亿以及所谓的211工程的钱,用于中国的基础教育,中国的教育会更有希望。还有挪用教育经费的危险性最小,所以克扣的可能大一点。

舍本逐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