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增刊把美国的C-141和毛子的安-22说的毛病多多,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9:24:29
按杂志上的说法,安-22造价昂贵,工艺复杂,性能较差,比如机翼很容易损坏,安-22在每次飞行前都要经过国防部的批准,到70年代初才装备了15架(67年设计定型)。
C-141:美国军方对其表现并不满意,它的结构脆弱,在负重降落和复杂气候条件下降落时经常发生险情,而且这种飞机需要设施完整的水泥跑道和标准的滑行道,需要地勤人员经常清理跑道上的杂物。
上面引述的都是杂志上的说法,C-141我觉得就是试飞时间太短了,63年首次试飞,到65年就在美军中服役了,很多细节方面还没有完善呢。美国和苏联相比,它的工业总体上要先进20年,结果弄出来一个毛病多多的运输机,似乎说不过去。
毛子的那个安-22,好像装备最多时也没有超过100架吧?按杂志上的说法,安-22造价昂贵,工艺复杂,性能较差,比如机翼很容易损坏,安-22在每次飞行前都要经过国防部的批准,到70年代初才装备了15架(67年设计定型)。
C-141:美国军方对其表现并不满意,它的结构脆弱,在负重降落和复杂气候条件下降落时经常发生险情,而且这种飞机需要设施完整的水泥跑道和标准的滑行道,需要地勤人员经常清理跑道上的杂物。
上面引述的都是杂志上的说法,C-141我觉得就是试飞时间太短了,63年首次试飞,到65年就在美军中服役了,很多细节方面还没有完善呢。美国和苏联相比,它的工业总体上要先进20年,结果弄出来一个毛病多多的运输机,似乎说不过去。
毛子的那个安-22,好像装备最多时也没有超过100架吧?
反正这两种机子都退役了,相反有些比他们还老的运输机还在服役。
所以肯定有一些重大的缺陷。
gzxin 发表于 2014-11-7 14:07
反正这两种机子都退役了,相反有些比他们还老的运输机还在服役。
所以肯定有一些重大的缺陷。
安22没退役
目前还有7架在役。。
C-141退役很快、还早,和前辈C-130没法比;
不知是自身毛病太大、还是后继者C-17太好。
C-141其实是被提前退役的,在服役期间发生过机体断裂的严重事故.
老美这是怎么弄的,飞机就不能造得结实一点?

yg199350 发表于 2014-11-7 19:19
老美这是怎么弄的,飞机就不能造得结实一点?


大飞机是要在剧烈气流中受力的大型薄壁空腔结构;
造结实一点点,重量&油耗就会明显上升,载荷航程性能就会明显下降;
这个平衡的拿捏就是水平的体现。

C-5也断过头。
yg199350 发表于 2014-11-7 19:19
老美这是怎么弄的,飞机就不能造得结实一点?


大飞机是要在剧烈气流中受力的大型薄壁空腔结构;
造结实一点点,重量&油耗就会明显上升,载荷航程性能就会明显下降;
这个平衡的拿捏就是水平的体现。

C-5也断过头。
《断箭》里美国佬的“B3”轰炸机坠毁之后,就编造借口说是C141坠毁 ~   
那时貌似刚开始搞这么大的,没搞好。假使能堪用,就不必那么早退了,早早退役浪费大啊……
没有葡萄说葡萄酸,有了葡萄说别人家的葡萄酸
人类的通病啊。
C141先天不足,货仓宽度达不到美军战术指标要求,后来没法子为了挖掘潜力,一部分还加长了机身,但还是成了鸡肋,索性早早退役。

An22就可以说是毛子应急的产物了,属于那种技术路线不对头的产品,可以说是一出生就落后的产品。
C141感脚比B52更像轰炸机,退役有点可惜,改装加油机也好么..
C141太细了,A型机身短,不能充分发挥装载能力,加长后结构强度有问题,所以退得比较快
blueGong 发表于 2014-11-7 20:02
C141先天不足,货仓宽度达不到美军战术指标要求,后来没法子为了挖掘潜力,一部分还加长了机身,但还是成了 ...
C-141搞细长机身其实一开始主要考虑的运输中远程弹道导弹……,那年头压根没有运坦克的想法。
酸葡萄理论而已
安-22确实是很特别的飞机
HH-9AA 发表于 2014-11-7 20:10
C141感脚比B52更像轰炸机,退役有点可惜,改装加油机也好么..
改装加油机的话一大堆的C-135可用,经济性和舒适性都更好。不合适的机型就应该尽早处理掉,不然新机型的经费和编制等从哪儿腾出来?
安22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涡桨机..
C141提前退役?!

C141的最后一架退出空军是2006年,大规模停飞是2004年。 1968年停产,服役了美国空军40年!
这个结论下的很好笑
C141在1960年代中期就服役了,看看当时世界上都有什么样的运输机,当时有冷战高峰期的需求特点,也有跨大洋运送兵力和装备的紧迫性,C141一出来就一直被高强度的使用,从越战到海湾战争,C141的飞行之频密不是其它国家运输机可比的。
到21世纪初,C141已经飞了40年,机体寿命是一个问题,军费的缩减决定了不可能保持太多种运输机型是另一方面, 如果说70年代后美国人是保持了C5,C141和C130的三级体系, 那么新世纪美国必然是转为C5M,C17和C130J的三级体系, 这里不可能有机体老化维护成本持续升高的C141的位置。
伊尔76要等到C141服役的十年后才入开始批量生产,这在航空技术突飞猛进的6、70年代是个相当大的时间跨度了。
HH-9AA 发表于 2014-11-7 20:10
C141感脚比B52更像轰炸机,退役有点可惜,改装加油机也好么..
美帝加油机有KC135跟KC10 。C141的载重量跟KC135差不多,40吨级对35吨级。
TlJdMxFc 发表于 2014-11-7 18:41
C-141退役很快、还早,和前辈C-130没法比;
不知是自身毛病太大、还是后继者C-17太好。
130不算141前辈,两者基本属于同辈,只是分属不同级别,洛克希德包办了三个级别的美军运输机,也算当时的一个传奇了,但无法兼顾,130下了大工夫,5也算成功,但141就没法倾尽全力了。
安-22说几句,这飞机发动机推力并不算大,4个发动机,每个输出功率15000马力,也就14吨多吧,可是这飞机最大载荷80吨,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而且因为是螺旋桨飞机的缘故,滑跑距离也比较短,能在野外起降。
这个东西的表面数据比较好看,但是可靠性,自持能力什么的比较差,也就是说实际用起来毛病应该很多吧。比如不能原地转向(不清楚螺旋桨飞机是不是都这个样子),以前《世界军事》登过,就是某年,安-22在埃塞俄比亚的首都机场出了洋相,转弯的时候半径太大(至少32米),但是当地机场跑道达不到这个标准,结果飞机转弯时机头部分陷到跑到旁边的泥地里面去了,机场因为这个临时关闭,最后调了两辆T-55坦克才把飞机拖出来。
yg199350 发表于 2014-11-8 15:50
安-22说几句,这飞机发动机推力并不算大,4个发动机,每个输出功率15000马力,也就14吨多吧,可是这飞机最 ...
涡桨发动机一般不用‘推力’这个词,好像也不大听说飞机用‘自持力’之类的,转弯半径32米不算很过分吧,埃塞这种国家的机场设施你懂的,要飞机找出个极端的例子总是有的。但你同样想想看,美国的C-133很早就淡出了,当然了,超级大国淘汰率高也是原因。但至少安-22还是让人基本满意的机型,很可能使用成本上是很诱人的。
游人甲乙丙 发表于 2014-11-8 15:56
涡桨发动机一般不用‘推力’这个词,好像也不大听说飞机用‘自持力’之类的,转弯半径32米不算很过分吧, ...
是的,涡桨一般用功率。
我说的飞机自持力的意思是,野战机场条件简陋,一般没有正规机场什么拖车牵引车之类的辅助工具,需要飞机靠自身的动力完成前进,倒退,转向,甚至上坡下坡这些功能,C-17就可以,08年四川地震,有网友在成都看到,空中霸王就是原地360度转向,然后就直接飞走了。当然了安-22出来的比较早,这方面比较差也可以理解。
此型号飞机装备数量一直有限,而且也没有像后来的76那样满世界卖出去,说明性能上有欠缺。
yg199350 发表于 2014-11-8 16:06
我说的飞机自持力的意思是,野战机场条件简陋,一般没有正规机场什么拖车牵引车之类的辅助工具,需要飞机靠 ...
数量有限是因为本身载重量大,因此需求的数量也就低,和所谓的缺陷没有联系,美国的C-133也不多(你可能没听过这个飞机)。照你这么说,安-124的数量也比伊尔-76少,难道也是缺陷造成的?
这个正常,当年C17的早期版本出现机翼裂缝的问题,装备都是不断改进的。
游人甲乙丙 发表于 2014-11-8 16:33
数量有限是因为本身载重量大,因此需求的数量也就低,和所谓的缺陷没有联系,美国的C-133也不多(你可能 ...
C133和安22的情况是不同的,
C133在1957年研制成功,第一批次几十架就快速生产装备部队了,1959年开始生产第二批次,
然后1965年C-5运输机就正式开始由洛克希德研发,1968年试飞。
因此预期说C133是因为大,不如说是因为美国人迅速的研制出了终极的巨型战略运输机, 此后C5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口气生产了81架,说明需求还是很迫切的。
无论以哪个角度来看,AN22的生产装备速度和总产量了,都偏低
白云居士 发表于 2014-11-10 12:04
C133和安22的情况是不同的,
C133在1957年研制成功,第一批次几十架就快速生产装备部队了,1959年开始生 ...
美国需求迫切不代表苏联也迫切,虽然重型装备也不少,但全球战略需要没那么变态。
你这样说当然是有些道理的,美国的跨洋大规模运输的需求苏联是没有,但是苏联在当时两方面的需求也开始增大,一个是西伯利亚重型设备和物资的运输,一个是在欧亚非仆从国扩张的需要。
不管是埃及,叙利亚,安哥拉还是捷克, 苏联自己的需求也并非真的那么小, 但安22的装备速度极其缓慢,这显然不是合理的状态。
每个大国发展武器的时候,都有成功的东西,同时失败也不少。安-22现在来看,至少不能算成功吧,无论从装备速度还是最终的装备量来看。感觉太注重纸面数据了,可靠性,耐用性,适应机场的能力考虑的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