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超安塔瑞斯大烟花,SpaceX完成第100台“梅林1D”发动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21:20:39


大家好,这里是第二期SpaceX新闻时间,这篇新闻翻译自SpaceX官方网站10月16日的新闻,文后评论也写自该时期。众所周知,10月29日,SpaceX的竞争对手轨道科学公司的安塔芮斯火箭放了大烟花,而事故原因中备受怀疑就是所采用的前苏联NK-33发动机,正是因为轨道科学公司的研发实力缺陷,不能针对购买的NK-33发动机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改进才导致了此次发射失败。可以说发动机对任何发射行业来说都是命脉,这时候我们回头再来看我之前翻译的这篇文章,SpaceX的“梅林1D”虽然是阿波罗计划用发动机的改型,但是依托SpaceX的实力,已经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改进,性能和可靠性都有大幅度进步,尤其是采用了Pentile喷管和燃料循环冷却的D型发动机。虽然众所周知“梅林1D”单台推力远逊NK-33,但是至少是亲儿子,知根知底用着放心。而SpaceX超越其它私营航天发射承包商的真正实力正在于此。
下面是新闻正文:

在SpaceX开始制造“梅林1D”发动机用以驱动“猎鹰9号”火箭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SpaceX已经完成了第100台“梅林1D”火箭发动机的制造。SpaceX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私人火箭发动机制造商。

“梅林1D”是一款完全由美国设计,并由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霍恩的SpaceX厂房所制造的火箭发动机。现阶段SpaceX每周可以生产4台发动机,并计划在2014年底将产量提升至每周5台。制造过程以主要部件——喷嘴、涡轮泵、气体发生器、推力室、阀门和驱动器——开始,并和管道、传感器等其他小型部件组装成发动机的主要组件。这些组件将被组装成发动机的下部和上部组合体。一旦上部和下部组合体交付至一定数量,发动机将在测试前经受一系列的质量检查。

SpaceX采用位于德克萨斯州麦格雷戈的占地超过4000英亩的先进技术火箭研发设施来测试这些发动机。一旦通过认证达到了设计要求和并满足了飞行状态下的可靠性,发动机就将被运回加利福尼亚,在这里发动机将被装配到“猎鹰9号”火箭第一级的“八角网”(Octaweb)发动机布置结构中。(Octaweb是SpaceX自己起名的发动机金属支撑结构,一圈均布八台发动机,中央一台,这种结构代替了原有的3X3正方形发动机布置,如下所示)


完整的一级火箭将被再次运至德克萨斯(Texas)进行9台发动机的整体点火测试,然后被运至相应的发射地点,作为发射前整个发射系统的一部分进行最终测试。



凭借火箭发动机有史以来最高的推重比—155:1—每一个“梅林1D”发动机都可以推动相当于40量普通小轿车的重量。第一级的9台发动机将整体提供130万磅的海平面推力,然后在爬升至大气层外时推力将整体上升至150万磅。9台发动机每秒将消耗540加仑推进剂——这个速度足以在一分钟内灌满一座普通的家用游泳池。



迄今为止,已经有80台“梅林1D”发动机被发射升空,这个记录超过了“德尔塔”火箭上安装的RS-68/68A发动机(41次发射)和“阿特拉斯”改进型火箭上安装的RD-180发动机(55次发射)。



第100台“梅林1D”发动机预计于2015年初安装在“猎鹰9号”火箭上并发射升空。

以上新闻翻译自2014年10月26日SpaceX官方网站的新闻:


个人解析:
这篇新闻看似很简单,实质上SpaceX特意纪念这个节点是有很重要的宣传意义的。整篇新闻无外乎讲了三个问题,首先是“梅林1D”发动机完全由美国自己设计制造,不依赖外部或进口;第二层意思是“梅林1D”发动机已经十分成熟,制造和测试完全流程化,产量很大并仍在稳步提升中;第三层意思就是“梅林1D”发动机使用量已经超过美国现在正在使用的“德尔塔”火箭和“阿特拉斯”火箭,从而侧面证明“梅林1D”的稳定和可靠。
但是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实质上这三层意思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有所深意的。众所周知,美国和俄罗斯现阶段因为乌克兰问题关系趋冷,俄方已经决定暂停向美国出口关键的RD-180发动机,这就掐住了美国人现阶段的“阿特拉斯”改进型火箭的脖子,现阶段美国人只能采用已有库存,发动机用一个就少一个。而“德尔塔”的RS-68发动机光发动机单机价格就高达2000万美元,而SpaceX单次发射报价才6000万美元。除此之外,SLS的进度现阶段也十分不明朗,配套发动机(包括航天飞机的固体发动机改进型)能否按期交付也没人能打保票,试射是否顺利进行更是如此,而实际商载发射更是遥遥无期。所以美国人在这种窘境之下,SpaceX特意强调了所谓“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说明“梅林1D”发动机完全由美国人设计和制造,不依赖任何进口部件。虽然实质上“梅林1D”发动机只是NASA的技术遗产的改良型,但是毕竟这是自己家的东西,今时今日强调自给自足肯定会为SpaceX下阶段订单的可靠性做了很好的宣传。
第二层意思则是为了展现SpaceX的成本控制能力,任何一款高技术产品,尤其是类似火箭发动机这种产品,在最初阶段都需要庞大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线投入。但是随着产量的不断上升,这些成本将被不断增长的发动机产量不断摊平,使得“梅林1D”发动机的“性价比”日益突出,更将SpaceX的成本控制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而100台的重要节点更是向全世界宣布,“梅林1D”是如此成熟、如此可靠、如此强大而又如此廉价。抛开宣传价值,在发射报价不变的前提下,发动机成本不断走低必将使净利润不停上升,再结合NASA近日签订的载人发射合同,SpaceX才在资金上有实力继续研发重型猎鹰火箭和载人型龙飞船(Dragon Version 2)。
第三层意思无外乎要抢生意,SpaceX抛开火星殖民的终极目标,究其实质还是一家私营企业,追逐更多的订单和利润是必然的。而之前由于特殊的政府和合作壁垒,SpaceX一直无法切入到军用发射的业务之中,军用卫星和军用航天器还是波—洛的老主顾(ULA)在忙活。所以马斯克曾专门撰写了一封公开信来申请和希望参与到军用发射合同的竞争中,虽然根据发射列表SpaceX已经切入了这块市场,但是显然下一步扩大战果和巩固成就的需求依旧强劲。因此特意强调了一些这方面的优势。
综上,我们抛开SpaceX极强的宣传和媒体炒作能力,在现在阶段宣传已经成熟的“梅林1D”发动机实质上是无奈之举。根据SpaceX的长期技术路线图,SpaceX下一阶段的在火箭上的重头戏是代号“猛禽”的新式发动机。采用并联“梅林1D”的这种方式,由于单机推力偏小,当达到猎鹰重型火箭的时候,27台“梅林1D”的并联保不齐就会重蹈前苏联N1火箭并联30台发动机导致四射四爆的悲惨结局。因为多发动机并联的可靠性和复杂的耦合振动一直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SpaceX自然也想早早换用大推力单机发动机,这也能切实的让SpaceX离火星更进一步。但是在2014整个一年中,这方面都鲜有资料放出,甚至是猎鹰重型火箭的消息都鲜有更新。由此可见这方面的研发并不顺利,这也是私人高技术公司发展的必然瓶颈,在没有NASA技术继承的新项目中,SpaceX能否真正引领世界傲视群雄,还是要让我们拭目以待了。


大家好,这里是第二期SpaceX新闻时间,这篇新闻翻译自SpaceX官方网站10月16日的新闻,文后评论也写自该时期。众所周知,10月29日,SpaceX的竞争对手轨道科学公司的安塔芮斯火箭放了大烟花,而事故原因中备受怀疑就是所采用的前苏联NK-33发动机,正是因为轨道科学公司的研发实力缺陷,不能针对购买的NK-33发动机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改进才导致了此次发射失败。可以说发动机对任何发射行业来说都是命脉,这时候我们回头再来看我之前翻译的这篇文章,SpaceX的“梅林1D”虽然是阿波罗计划用发动机的改型,但是依托SpaceX的实力,已经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改进,性能和可靠性都有大幅度进步,尤其是采用了Pentile喷管和燃料循环冷却的D型发动机。虽然众所周知“梅林1D”单台推力远逊NK-33,但是至少是亲儿子,知根知底用着放心。而SpaceX超越其它私营航天发射承包商的真正实力正在于此。
下面是新闻正文:

在SpaceX开始制造“梅林1D”发动机用以驱动“猎鹰9号”火箭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SpaceX已经完成了第100台“梅林1D”火箭发动机的制造。SpaceX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私人火箭发动机制造商。

6.jpg (247.71 KB, 下载次数: 4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3 22:49 上传


“梅林1D”是一款完全由美国设计,并由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霍恩的SpaceX厂房所制造的火箭发动机。现阶段SpaceX每周可以生产4台发动机,并计划在2014年底将产量提升至每周5台。制造过程以主要部件——喷嘴、涡轮泵、气体发生器、推力室、阀门和驱动器——开始,并和管道、传感器等其他小型部件组装成发动机的主要组件。这些组件将被组装成发动机的下部和上部组合体。一旦上部和下部组合体交付至一定数量,发动机将在测试前经受一系列的质量检查。

5.jpg (485.89 KB, 下载次数: 3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3 22:49 上传


SpaceX采用位于德克萨斯州麦格雷戈的占地超过4000英亩的先进技术火箭研发设施来测试这些发动机。一旦通过认证达到了设计要求和并满足了飞行状态下的可靠性,发动机就将被运回加利福尼亚,在这里发动机将被装配到“猎鹰9号”火箭第一级的“八角网”(Octaweb)发动机布置结构中。(Octaweb是SpaceX自己起名的发动机金属支撑结构,一圈均布八台发动机,中央一台,这种结构代替了原有的3X3正方形发动机布置,如下所示)

4.jpg (194.73 KB, 下载次数: 4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3 22:49 上传



完整的一级火箭将被再次运至德克萨斯(Texas)进行9台发动机的整体点火测试,然后被运至相应的发射地点,作为发射前整个发射系统的一部分进行最终测试。

3.jpg (68.48 KB, 下载次数: 3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3 22:49 上传



凭借火箭发动机有史以来最高的推重比—155:1—每一个“梅林1D”发动机都可以推动相当于40量普通小轿车的重量。第一级的9台发动机将整体提供130万磅的海平面推力,然后在爬升至大气层外时推力将整体上升至150万磅。9台发动机每秒将消耗540加仑推进剂——这个速度足以在一分钟内灌满一座普通的家用游泳池。

2.jpg (224.13 KB, 下载次数: 3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3 22:49 上传



迄今为止,已经有80台“梅林1D”发动机被发射升空,这个记录超过了“德尔塔”火箭上安装的RS-68/68A发动机(41次发射)和“阿特拉斯”改进型火箭上安装的RD-180发动机(55次发射)。

1.jpg (707.44 KB, 下载次数: 3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3 22:49 上传



第100台“梅林1D”发动机预计于2015年初安装在“猎鹰9号”火箭上并发射升空。

以上新闻翻译自2014年10月26日SpaceX官方网站的新闻:


个人解析:
这篇新闻看似很简单,实质上SpaceX特意纪念这个节点是有很重要的宣传意义的。整篇新闻无外乎讲了三个问题,首先是“梅林1D”发动机完全由美国自己设计制造,不依赖外部或进口;第二层意思是“梅林1D”发动机已经十分成熟,制造和测试完全流程化,产量很大并仍在稳步提升中;第三层意思就是“梅林1D”发动机使用量已经超过美国现在正在使用的“德尔塔”火箭和“阿特拉斯”火箭,从而侧面证明“梅林1D”的稳定和可靠。
但是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实质上这三层意思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有所深意的。众所周知,美国和俄罗斯现阶段因为乌克兰问题关系趋冷,俄方已经决定暂停向美国出口关键的RD-180发动机,这就掐住了美国人现阶段的“阿特拉斯”改进型火箭的脖子,现阶段美国人只能采用已有库存,发动机用一个就少一个。而“德尔塔”的RS-68发动机光发动机单机价格就高达2000万美元,而SpaceX单次发射报价才6000万美元。除此之外,SLS的进度现阶段也十分不明朗,配套发动机(包括航天飞机的固体发动机改进型)能否按期交付也没人能打保票,试射是否顺利进行更是如此,而实际商载发射更是遥遥无期。所以美国人在这种窘境之下,SpaceX特意强调了所谓“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说明“梅林1D”发动机完全由美国人设计和制造,不依赖任何进口部件。虽然实质上“梅林1D”发动机只是NASA的技术遗产的改良型,但是毕竟这是自己家的东西,今时今日强调自给自足肯定会为SpaceX下阶段订单的可靠性做了很好的宣传。
第二层意思则是为了展现SpaceX的成本控制能力,任何一款高技术产品,尤其是类似火箭发动机这种产品,在最初阶段都需要庞大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线投入。但是随着产量的不断上升,这些成本将被不断增长的发动机产量不断摊平,使得“梅林1D”发动机的“性价比”日益突出,更将SpaceX的成本控制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而100台的重要节点更是向全世界宣布,“梅林1D”是如此成熟、如此可靠、如此强大而又如此廉价。抛开宣传价值,在发射报价不变的前提下,发动机成本不断走低必将使净利润不停上升,再结合NASA近日签订的载人发射合同,SpaceX才在资金上有实力继续研发重型猎鹰火箭和载人型龙飞船(Dragon Version 2)。
第三层意思无外乎要抢生意,SpaceX抛开火星殖民的终极目标,究其实质还是一家私营企业,追逐更多的订单和利润是必然的。而之前由于特殊的政府和合作壁垒,SpaceX一直无法切入到军用发射的业务之中,军用卫星和军用航天器还是波—洛的老主顾(ULA)在忙活。所以马斯克曾专门撰写了一封公开信来申请和希望参与到军用发射合同的竞争中,虽然根据发射列表SpaceX已经切入了这块市场,但是显然下一步扩大战果和巩固成就的需求依旧强劲。因此特意强调了一些这方面的优势。
综上,我们抛开SpaceX极强的宣传和媒体炒作能力,在现在阶段宣传已经成熟的“梅林1D”发动机实质上是无奈之举。根据SpaceX的长期技术路线图,SpaceX下一阶段的在火箭上的重头戏是代号“猛禽”的新式发动机。采用并联“梅林1D”的这种方式,由于单机推力偏小,当达到猎鹰重型火箭的时候,27台“梅林1D”的并联保不齐就会重蹈前苏联N1火箭并联30台发动机导致四射四爆的悲惨结局。因为多发动机并联的可靠性和复杂的耦合振动一直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SpaceX自然也想早早换用大推力单机发动机,这也能切实的让SpaceX离火星更进一步。但是在2014整个一年中,这方面都鲜有资料放出,甚至是猎鹰重型火箭的消息都鲜有更新。由此可见这方面的研发并不顺利,这也是私人高技术公司发展的必然瓶颈,在没有NASA技术继承的新项目中,SpaceX能否真正引领世界傲视群雄,还是要让我们拭目以待了。
建议你看看波音和航空喷气洛克达因是怎么造发动机的
base_back 发表于 2014-11-3 23:05
建议你看看波音和航空喷气洛克达因是怎么造发动机的
波、洛的实力我知道,评论里面也写了,我只是如实翻译新闻。而且波音在CST-100的介绍视频里面也说了,他们从阿波罗计划时代就在制造航天产品。如果他俩连一家初创只有几年的私人公司都比不了,这显然弱爆了。这就像一重和一家改革开放后的私人小厂比万吨水压机一样。不管怎么说,SpaceX具有自己设计制造发动机的能力,因此研发实力是在轨道科学公司之上的。
图文并茂内容详实的好文章
猛禽不是替换墨林1d的,而是依然9发并联,那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
不必发射次数,比用掉了多少发动机,很有意思啊!
nimbostratus 发表于 2014-11-3 23:23
猛禽不是替换墨林1d的,而是依然9发并联,那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
猎鹰重型火箭有一个型号是用猛禽替代梅林发动机的,因为SpaceX也知道27台梅林并联的火箭稳定性真是很难说啊。
不是说SpaceX的技术来自NASA的走私,露珠怎么看?
三发猎鹰9并联
坏掉一台还要关掉对称的一台
简直要疯掉了
smzjh 发表于 2014-11-3 23:50
不是说SpaceX的技术来自NASA的走私,露珠怎么看?
SpaceX是站在NASA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我是这么认为,当然他自己的实力也很强。
homeworld2008 发表于 2014-11-3 23:32
猎鹰重型火箭有一个型号是用猛禽替代梅林发动机的,因为SpaceX也知道27台梅林并联的火箭稳定性真是很难说 ...
那是L2之前的猜想,现实是SpX没有这种规划。猎鹰9最重要的是一级的VTVL能力,而单台发动机是不可能节流到5%的,更不要提猛禽最新的目标已经达到了680吨推力,考虑到甲烷燃料,3.7米直径长径比将超过物理学极限;
而且MCT同样是9台猛禽并联
callmeK 发表于 2014-11-3 23:57
三发猎鹰9并联
坏掉一台还要关掉对称的一台
简直要疯掉了
梅林1D可以以110%推力工作,关闭两台发动机也可以以额定推重比工作。
话说回来,N1那丧心病狂的推重比也是为了预防中途异常关机与推力下降,后两次发射也使用了类似F9的冗余系统,可惜毛子电子水平太差,第三次发射一台发动机氧泵破裂,非但没能关掉故障发动机反而把除故障发动机对称点外的所有发动机一起关了……然后炸了发射台……
洛克达因不是私人发动机最大?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1-4 01:00
梅林1D可以以110%推力工作,关闭两台发动机也可以以额定推重比工作。
话说回来,N1那丧心病狂的推重比也 ...

FH这种姿控方式应该是不用关闭对称一台发动机的。
多发并联故障后关闭对称发动机的说法来自于N1,但是N1的姿态控制是比较奇特的,其发动机是内外两圈布置、固定不可摆动,箭体姿态控制通过调节发动机推力实现。这种情况下发生故障,就必须关闭对称发动机以保证姿态控制平衡。
具体到FH,Merlin1D是双向摆动,这就使得系统能够应对一定的推力偏斜。目前看到的一些发动机冗余研究,单机故障后也是通过调整飞行姿态和发动机摆动角度控制率来纠偏的。其实推力不对称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就是航天飞机。
2014-11-4 10:32 上传


leekkeek 发表于 2014-11-3 23:23
不必发射次数,比用掉了多少发动机,很有意思啊!


这说明此发动机非常靠谱,不是么?不过一旦猎鹰9一级复用成功,用掉的发动机数量增长就会减少了,哈哈
leekkeek 发表于 2014-11-3 23:23
不必发射次数,比用掉了多少发动机,很有意思啊!


这说明此发动机非常靠谱,不是么?不过一旦猎鹰9一级复用成功,用掉的发动机数量增长就会减少了,哈哈
论坛游侠 发表于 2014-11-4 08:19
FH这种姿控方式应该是不用关闭对称一台发动机的。
多发并联故障后关闭对称发动机的说法来自于N1,但是 ...
如果双摆推力矢量能解决问题,那火箭受的影响就更小,也就更可能让任务受到的影响最小,不错不错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1-4 00:55
那是L2之前的猜想,现实是SpX没有这种规划。猎鹰9最重要的是一级的VTVL能力,而单台发动机是不可能节流到 ...
找到这段新闻了:
SpaceX公司并不满足基于灰背隼 1发动机的成功,2012年Elon Musk介绍该公司 在研制猛禽液氧甲烷发动机和7米直径的MCT火箭, 猛禽发动机真空比冲瞄准380秒。根据2013年10月23日最新披露的消息,SpaceX公司已经和密西西比州签署协议使用美国航空航天局位于斯坦尼斯的E-2试验台开发新的猛禽发动机,这将是一种真空推力300吨的液氧甲 烷发动机,不过发动机比冲、推重比等性能并未公开。据称猛禽发动机将自 2014年开始测试,默林1D发动机从测试到发射仅用了 两年时间,猛禽的测试时间肯定更长,但研制成功的话将把SpaceX公司的研发实力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伴随性能空前的猛禽发动机的出现,恐怕再也不会有人质疑SpaceX公司只是一个依靠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技术转让和货运合同的幸运儿了。猛禽发动机作为液氧甲烷发动机几乎没有积碳,也更适合作为飞回式液体助推器的发动机,如果以此前透露的MCT火箭的7米直径推测的话,第一级并联7台猛禽发动机第二级1台猛禽真空型号,二级MCT火箭的近地轨道运力可以超过50吨,类似重型猎鹰设计的火箭,运载能力有希望超过战神五号188吨的水平。
MCT更可能是一种飞回式复用的液体火箭,还有些人根据MCT的缩写,猜测这是不是Mars Crew Transfer的缩写,液氧甲烷发动机用于火星任务,可以利用火星制取的甲 烷补充燃料,具有先天的优势。2013年6月Elon Musk接收采访时表示, SpaceX公司 在开辟火星定期航班前不会将上市列入日程表,或许是这种猜测最大的支持因素。

仔细看了一下,确实跟我理解的情况不完全一致,我再求证一下吧。
梅林1D是好东西,简单可靠。还是更期待甲烷猛禽的诞生
homeworld2008 发表于 2014-11-4 10:46
找到这段新闻了:
SpaceX公司并不满足基于灰背隼 1发动机的成功,2012年Elon Musk介绍该公司 在研制猛禽 ...
今年Muller Tom的演讲透露的消息更多,MCT芯级会塞9台猛禽,目标是百人级全复用火星殖民飞船。
而且猛禽最新的数据已经修改为680吨推力、380秒真空比冲,MCT光杆运力很有可能会突破150吨LEO
homeworld2008 发表于 2014-11-4 10:32
好吧,看了你这个回复,我正在翻译维基百科上有关Raptor发动机(猛禽)的相关资料,确实看到你说的9台猛 ...
那些图全是NSF论坛的L2小组做的图,他们盖了万米高楼来讨论MCT并且绘制想象图,结果因为今年Tom和马一龙的两篇演讲全部推倒重来了……
http://www.nasaspaceflight.com/2 ... -exploration-rival/
这是NSF首页的一篇文章,里面有MCT最新的设想图
这公司会害死很多航天员。。
贝索斯的蓝色起源不也在搞发动机么

更看好那个
lz的照片是我第一次看见梅林的本尊啊……
个头果然是足够小的
不过话说回来,md不是一直有做这些玩意儿的商业公司么,我记得还有商业用的固体发动机可以卖呢,就是探空火箭用的那种小玩意儿,而且还可以级联的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1-4 12:46
今年Muller Tom的演讲透露的消息更多,MCT芯级会塞9台猛禽,目标是百人级全复用火星殖民飞船。
而且猛禽 ...
美国版的N-1火箭?
话说重型猎鹰进度如何有消息么?

最近的里程碑大概是啥时候?
oldwatch 发表于 2014-11-4 16:14
话说重型猎鹰进度如何有消息么?

最近的里程碑大概是啥时候?
明年首射,16年商业发射(主载荷是台湾的福卫……),发射场在建……
chaodaibing 发表于 2014-11-4 16:11
美国版的N-1火箭?
大号猎鹰1吧……
chaodaibing 发表于 2014-11-4 16:11
美国版的N-1火箭?
比N-1发动机少多了,现在的消息猛禽推力700吨级,MPC估计发射重量6500吨,具体什么构型不清楚
oldwatch 发表于 2014-11-4 16:14
话说重型猎鹰进度如何有消息么?

最近的里程碑大概是啥时候?
貌似还没有啥具体消息,不知道明年首射到底能不能完成,搞不好要推迟
cjdam2003_ 发表于 2014-11-4 16:24
比N-1发动机少多了,现在的消息猛禽推力700吨级,MPC估计发射重量6500吨,具体什么构型不清楚
这是白日做梦吗?700吨级,类似F-1那样的大家伙,还要380秒的比冲,这是天顶星科技??

明年首射,16年商业发射(主载荷是台湾的福卫……),发射场在建……
150吨是回收的还是不回收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chaodaibing 发表于 2014-11-4 16:34
这是白日做梦吗?700吨级,类似F-1那样的大家伙,还要380秒的比冲,这是天顶星科技??
全流量分级燃烧甲烷机,气气燃烧,燃烧不稳定比较容易解决。TR106是300吨级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氢氧机……
核动力热气球 发表于 2014-11-4 16:35
150吨是回收的还是不回收的?
不清楚……
核动力热气球 发表于 2014-11-4 16:35
150吨是回收的还是不回收的?
不清楚……都是猜测和估算……
hdmtcl 发表于 2014-11-4 14:40
lz的照片是我第一次看见梅林的本尊啊……
个头果然是足够小的
不过话说回来,md不是一直有做这些玩意儿的 ...
个头虽小但力气不亏,9台一并运力不弱于长2捆。
pupupupu 发表于 2014-11-4 17:14
个头虽小但力气不亏,9台一并运力不弱于长2捆。
确实如此,最让中国航天压力山大的就是一家私人公司无论从成本还是运载能力上都超过了庞大的中国航天体系。。。
homeworld2008 发表于 2014-11-4 20:47
确实如此,最让中国航天压力山大的就是一家私人公司无论从成本还是运载能力上都超过了庞大的中国航天体系 ...
美国的私人航天公司不是一直以来都超过中国或前苏联的航天体系么
aobo 发表于 2014-11-4 21:09
美国的私人航天公司不是一直以来都超过中国或前苏联的航天体系么
别这么说,很让航天人伤心啊,呵呵,我们的成就还是要看到的。
确实如此,最让中国航天压力山大的就是一家私人公司无论从成本还是运载能力上都超过了庞大的中国航天体系 ...
什么时候中国航天体系庞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