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桂希恩教授被群众赞誉为“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19:06:16
有感于桂希恩教授被群众赞誉为“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
扁鹊说齐桓
上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做完放疗后,信步走到医院的宣传栏前,猛地看到整版都是桂西恩教授先进事迹的介绍。桂西恩是2004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我对他的事迹早已有所了解,也曾深受感动。但想到中南医院是桂教授的工作单位,桂教授就在咫尺之内,仍然有一种亲切感滚过全身,不禁又仔细地重温他的事迹。本单位的介绍究竟有所不同,事迹更详细更全面更具体,有些是主流媒体上看不到的。过去只知道桂西恩率先揭开了河南上蔡文楼村艾滋病的秘密,并把五位艾滋病人接到家中和自己同吃同住,为他们进行治疗。其实桂西恩在此前的多年医疗执业中一直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为病人做了大量无私奉献的事情。宣传栏上有这样一段介绍桂教授上世纪90年代在湖北某地参加防治血吸虫病的情况:“97年夏,桂西恩照常来到某村,当他看到当地唯一的一个水塔坏了,村民的生活用水都在有钉螺的河中。桂西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得知当地政府缺乏维修经费,桂西恩主动拿出自己个人的一万元存款来维修水塔。一年后,他再次来到该村,看到损坏的水塔依然如故,村民怨声载道。在与村干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桂西恩一回到武汉愤而向医院纪委投诉,希望能够通过组织将钱落到实处,此事才为人所知道。疫区的群众称他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当地镇干部说,群众含泪迎送桂教授的场面令人感动,这在当今是很少见的场面。”

我被群众称赞桂西恩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所吸引,并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为什么毛主席逝世后20多年,改革开放也已近20年,群众不说是改革开放培养的好医生,不说是“ххх派来的好医生”,而要执着地称赞桂西恩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呢?也许有人要说这不过是一种说惯了的口头禅而已,但如果与当地镇干部的那两句话对照起来看,显然不是什么口头禅,而是群众经过深思熟虑,有明显针对性的赞誉。其实群众的赞誉是很准确的,是实事求是的,是反映了事物本来面目的。

“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是对毛泽东时代优良医德医风的缅怀。毛泽东对医疗事业有许多著名的论断,如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如把医疗重点放到农村去,如对工作极端的热情,对同志对人民极端负责任等 ,铸造了那个时代的医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思想上无私奉献、技术上精益求精的精神面貌。桂西恩在1997年以前便经常深入到被多年遗忘了的血吸虫病重灾区,和那里的群众同吃同住,一起向血吸虫病作斗争;他把农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甚至自己掏出上万元存款无偿地给群众维修水塔;他反复探索、不断试验,提高了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的效果,这些都忠实地实践了毛泽东的要求。这样的精神面貌和医疗作风是毛泽东时代所特有而非现在所特有的,群众自然要把桂西恩与毛泽东的名字联系起来。

“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还反映了对努力传承毛泽东时代优良医德医风的赞扬。毛泽东那时虽然已逝世27年,但作风是具有传承性的,不会因伟人的远去而消失殆净。我们看到许多老医生对过去良好的医德医风记忆犹新,身体力行。如获得“人民医学家”称号的裘法祖院士便说过:“在我数十年的医疗生涯中,虽不能忆及每一位病人和每一次手术经过,但下乡巡回医疗的工作情景总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那是1964年到1974年的事。我在湖北参加下乡巡回医疗,前后共4次,总的时间有一年余。虽然工作十分辛苦,生活也较困难,但却感受深刻,学到许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留下不少一生难忘的体会。”“一生难忘”,就意味着传承。桂西恩医生六、七十年代,曾在边远地区的艰苦环境下工作十六年,正是那时打下了良好医德医风的基础,并矢志不忘,因而能在市场经济的狂潮中坚守毛泽东时代铸就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群众把努力传承毛泽东时代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务人员赞誉为“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是恰如其分的。当然个体的传承究竟是有限的,最重要的还是机制体制的传承。这也许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更深层次的意义。

“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也是对今天医疗产业化中医德医风畸变、堕落的严厉批评和谴责。它说明群众认为今天的大环境是培养不出好医生的,充满丛林法则的市场经济、医疗产业化只会使医生高高在上,服务于城市老爷,远离劳苦大众;只会使医生以钱为本,把病人当作摇钱树,远离奉献精神。正像那位镇长说的:当今能让群众含泪迎送的医生实在不多了。如果还有好医生,那只会是坚守毛泽东教导的医生。形象地说,便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

人们常说,老百姓心里有杆称。不论主流精英们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医疗市场化、产业化宣传得如何天花乱坠,老百姓就是不买这个帐,他们仍然要心仪毛泽东,仍然要以毛泽东时代的医德医风来评判今天医疗事业的好坏。因此赞誉桂西恩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绝不是什么口头禅,而是平民百姓从切身感受中发自内心的评价,是工农大众对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医疗事业的深切怀念,是广大群众对毛泽东时代医德医风迅速回归的期待和呼唤。对此,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深思。
  有感于桂希恩教授被群众赞誉为“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
扁鹊说齐桓
上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做完放疗后,信步走到医院的宣传栏前,猛地看到整版都是桂西恩教授先进事迹的介绍。桂西恩是2004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我对他的事迹早已有所了解,也曾深受感动。但想到中南医院是桂教授的工作单位,桂教授就在咫尺之内,仍然有一种亲切感滚过全身,不禁又仔细地重温他的事迹。本单位的介绍究竟有所不同,事迹更详细更全面更具体,有些是主流媒体上看不到的。过去只知道桂西恩率先揭开了河南上蔡文楼村艾滋病的秘密,并把五位艾滋病人接到家中和自己同吃同住,为他们进行治疗。其实桂西恩在此前的多年医疗执业中一直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为病人做了大量无私奉献的事情。宣传栏上有这样一段介绍桂教授上世纪90年代在湖北某地参加防治血吸虫病的情况:“97年夏,桂西恩照常来到某村,当他看到当地唯一的一个水塔坏了,村民的生活用水都在有钉螺的河中。桂西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得知当地政府缺乏维修经费,桂西恩主动拿出自己个人的一万元存款来维修水塔。一年后,他再次来到该村,看到损坏的水塔依然如故,村民怨声载道。在与村干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桂西恩一回到武汉愤而向医院纪委投诉,希望能够通过组织将钱落到实处,此事才为人所知道。疫区的群众称他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当地镇干部说,群众含泪迎送桂教授的场面令人感动,这在当今是很少见的场面。”

我被群众称赞桂西恩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所吸引,并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为什么毛主席逝世后20多年,改革开放也已近20年,群众不说是改革开放培养的好医生,不说是“ххх派来的好医生”,而要执着地称赞桂西恩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呢?也许有人要说这不过是一种说惯了的口头禅而已,但如果与当地镇干部的那两句话对照起来看,显然不是什么口头禅,而是群众经过深思熟虑,有明显针对性的赞誉。其实群众的赞誉是很准确的,是实事求是的,是反映了事物本来面目的。

“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是对毛泽东时代优良医德医风的缅怀。毛泽东对医疗事业有许多著名的论断,如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如把医疗重点放到农村去,如对工作极端的热情,对同志对人民极端负责任等 ,铸造了那个时代的医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思想上无私奉献、技术上精益求精的精神面貌。桂西恩在1997年以前便经常深入到被多年遗忘了的血吸虫病重灾区,和那里的群众同吃同住,一起向血吸虫病作斗争;他把农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甚至自己掏出上万元存款无偿地给群众维修水塔;他反复探索、不断试验,提高了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的效果,这些都忠实地实践了毛泽东的要求。这样的精神面貌和医疗作风是毛泽东时代所特有而非现在所特有的,群众自然要把桂西恩与毛泽东的名字联系起来。

“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还反映了对努力传承毛泽东时代优良医德医风的赞扬。毛泽东那时虽然已逝世27年,但作风是具有传承性的,不会因伟人的远去而消失殆净。我们看到许多老医生对过去良好的医德医风记忆犹新,身体力行。如获得“人民医学家”称号的裘法祖院士便说过:“在我数十年的医疗生涯中,虽不能忆及每一位病人和每一次手术经过,但下乡巡回医疗的工作情景总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那是1964年到1974年的事。我在湖北参加下乡巡回医疗,前后共4次,总的时间有一年余。虽然工作十分辛苦,生活也较困难,但却感受深刻,学到许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留下不少一生难忘的体会。”“一生难忘”,就意味着传承。桂西恩医生六、七十年代,曾在边远地区的艰苦环境下工作十六年,正是那时打下了良好医德医风的基础,并矢志不忘,因而能在市场经济的狂潮中坚守毛泽东时代铸就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群众把努力传承毛泽东时代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务人员赞誉为“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是恰如其分的。当然个体的传承究竟是有限的,最重要的还是机制体制的传承。这也许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更深层次的意义。

“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也是对今天医疗产业化中医德医风畸变、堕落的严厉批评和谴责。它说明群众认为今天的大环境是培养不出好医生的,充满丛林法则的市场经济、医疗产业化只会使医生高高在上,服务于城市老爷,远离劳苦大众;只会使医生以钱为本,把病人当作摇钱树,远离奉献精神。正像那位镇长说的:当今能让群众含泪迎送的医生实在不多了。如果还有好医生,那只会是坚守毛泽东教导的医生。形象地说,便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

人们常说,老百姓心里有杆称。不论主流精英们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医疗市场化、产业化宣传得如何天花乱坠,老百姓就是不买这个帐,他们仍然要心仪毛泽东,仍然要以毛泽东时代的医德医风来评判今天医疗事业的好坏。因此赞誉桂西恩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绝不是什么口头禅,而是平民百姓从切身感受中发自内心的评价,是工农大众对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医疗事业的深切怀念,是广大群众对毛泽东时代医德医风迅速回归的期待和呼唤。对此,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深思。
玄乎即使,医生本职也
也可以说:"始皇既没,余威镇于殊俗"
应该说,以前医生在普通百姓中的形象比现在好。
毛泽东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无限的![em01]
前段时间我们这里的本地报纸《桂中日报》有篇报道,介绍了某乡的干部曾经和群众因为工作问题造成关系紧张。后来干部改进作风,群众高兴地说:“毛泽东的干部又回来了。”
这和“赤脚医生”制度,以及以前良好的医德风尚有关系吧。
[B]以下是引用[I]cookship[/I]在2005-7-7 20:16:00的发言:[/B][BR]也可以说:"始皇既没,余威镇于殊俗"

SB
好医生啊
记得北医门口有座主席像,不知现在还在不在了
[B]以下是引用[I]xcxy[/I]在2005-7-7 22:13:00的发言:[/B][BR]这和“赤脚医生”制度sh,以及以前良好的医德风尚有关系吧。
无他,个人崇拜后遗症而已。
是吗?在称赞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要感谢邓小平吧?
[B]以下是引用[I]T62[/I]在2005-7-8 17:40:00的发言:[/B][BR]无他,个人崇拜后遗症而已。

毛泽东已经去世快30年了,艾滋病村的村民们怎么不去崇拜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