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没有过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0:20:14


http://news.sina.com.cn/c/2014-09-29/163130933906.shtml

U11443P1T1D30933906F21DT20140929165016.jpg

 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一贯倡导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但也“决不用玫瑰色描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面对这些挑战,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丝毫动摇,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必须始终坚持。

  日前在广东清远召开的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以“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要问题。通过与会学者的讨论和交流,笔者深切感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当今时代没有过时,依然是正确认识国家问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历史的进步往往是曲折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随着苏东剧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相对低潮期,一些西方学者迫不及待地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然彻底失败,资本主义制度成为人类历史的终结。在国内学界,经济学研究中的新自由主义、历史学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政治学研究中的宪政民主思潮等互为表里,在不同领域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政治学而论,阶级、革命、人民民主专政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概念和学术话语体系,似乎成为保守、落后的代名词,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普选制度成为一部分学者追逐著述的目标,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及其国家学说好像已成为明日黄花。

  然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真的过时了吗?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国家的起源、本质、性质、类型、职能和命运等根本问题,构筑起一座宏伟的理论大厦,成为人们正确认识国家问题的指南。

  国家问题是政治学研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传统的政治学家们几乎都把政治学理解为关于国家的学问。无论柏拉图对“理想国”的追寻、亚里士多德对国家制度的比较研究,还是马基雅维利细致描绘的国家统治机制、霍布斯遏制人性之恶的“必要之恶”的利维坦,都将国家作为理论的轴心。二战以后,行为主义学派在西方政治学界勃兴,标榜“价值中立”的政治科学,传统的国家研究及国家的价值内涵遭到遗弃。但人们很快认识到,政治学研究如果排除国家理论,将既没有理论意义也失去实践价值。随后国家研究热再度兴起,涌现出众多的国家理论流派,竞相登场,众说纷纭。

  各个流派的国家理论,都从某个侧面或角度对国家问题进行了探索,或有可资借鉴之处。但是,究竟何为国家?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国家从何而来?国家又将向何处去?对这一系列根本性重大问题,这些观点都没有做出科学的解答。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以鲜明的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开辟了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新纪元,为正确认识和解决国家问题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将国家视为一个历史范畴,他们认为,对国家的认识归根到底要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去探寻,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为维持特定秩序,协调、缓解社会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的统治机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和产物”,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消亡”。简言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这些基本判断,从根本上厘清了关于国家的各种争论,时至今日不但没有过时,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得到实践的检验。以阶级与国家的关系为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主张只能以经济的因素为标准来划分阶级。恩格斯指出,“这些相互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列宁也曾说过,“区别各阶级的基本标志,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也就是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环顾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国家也还没有完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阶级依然是区分生产地位、判别经济关系,进而分析国家问题、判断国家本质的重要范畴。那种认为阶级范畴已经过时,主张取消阶级分析方法甚至取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观点,既不符合国际资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攫取、剥削的事实,在理论上也难以自圆其说。  其次,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基础上创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依然没有过时,人民民主专政依然是我们国家不可动摇的国体。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无产阶级国家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实行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新型国家。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并提出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民主专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被《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他强调,不这样,革命就要失败,人民就要遭殃,国家就要灭亡。针对反动势力“你们不是要消灭国家权力吗”的指责,毛泽东针锋相对地指出,“我们要,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要,我们现在还不能要。为什么?帝国主义还存在,国内反动派还存在,国内阶级还存在。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这主要地是指人民的军队、人民的警察和人民的法庭,借以巩固国防和保护人民利益。以此作为条件,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这段论述鲜明地揭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和使命职能。邓小平同志也始终强调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叫人民民主专政。在四个坚持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条不低于其他三条。”他强调,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纵览历史,环顾全球,当今的时代性质与社会形态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较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这一情况下,对人民民主专政,就不是要讨论是否“过时”,而是必须坚持、必须巩固。今天的时代依然处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判定的历史时代,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相互较量,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时代。由于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但资本主义国家妄图使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战略意图从未改变,而更多地披上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的“迷彩服”。邓小平曾就此明确指出,“美国,还有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美国现在有一种提法: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是想最终战胜社会主义,过去拿武器,用原子弹、氢弹,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现在搞和平演变。”这一斗争态势影响到国内,不可避免地在一部分人中催生资本主义的拥趸,以各种方式侵袭党和国家的肌体。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一贯倡导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但也“决不用玫瑰色描绘”(马克思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面对这些挑战,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丝毫动摇,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必须始终坚持。

  最后,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把握时代要求,统揽国际国内大势,开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使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焕发出真理的时代光芒。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国家兼具政治统治和公共事务管理两种职能。其中,体现阶级作用的统治职能将与国家一起消亡,而维护社会利益需要的管理职能将一直存在,这里实质上蕴含着国家职能从“统治”到“治理”的历史变迁。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规律的初步探寻,蕴含着探索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先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高度重视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等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他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指出,再有30年的时间,中国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国家治理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展。党的十八大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不仅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进程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20世纪后期世界各国在国家治理问题上的经验总结,更是立足新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任务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国家学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不容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代在前进,马克思主义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样正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吞吐今古,纵横捭阖,进行着伟大的思想创新。对这些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问题,不能闭目塞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睁着眼睛说胡话。深入学习一下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学习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就会发现,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过时了”这一判断的背后,不是历史的短视,就是利益的驱使。

  如此而已。

(原标题: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没有过时 作者:王广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



http://news.sina.com.cn/c/2014-09-29/163130933906.shtml

U11443P1T1D30933906F21DT20140929165016.jpg

 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一贯倡导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但也“决不用玫瑰色描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面对这些挑战,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丝毫动摇,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必须始终坚持。

  日前在广东清远召开的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以“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要问题。通过与会学者的讨论和交流,笔者深切感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当今时代没有过时,依然是正确认识国家问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历史的进步往往是曲折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随着苏东剧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相对低潮期,一些西方学者迫不及待地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然彻底失败,资本主义制度成为人类历史的终结。在国内学界,经济学研究中的新自由主义、历史学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政治学研究中的宪政民主思潮等互为表里,在不同领域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政治学而论,阶级、革命、人民民主专政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概念和学术话语体系,似乎成为保守、落后的代名词,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普选制度成为一部分学者追逐著述的目标,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及其国家学说好像已成为明日黄花。

  然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真的过时了吗?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国家的起源、本质、性质、类型、职能和命运等根本问题,构筑起一座宏伟的理论大厦,成为人们正确认识国家问题的指南。

  国家问题是政治学研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传统的政治学家们几乎都把政治学理解为关于国家的学问。无论柏拉图对“理想国”的追寻、亚里士多德对国家制度的比较研究,还是马基雅维利细致描绘的国家统治机制、霍布斯遏制人性之恶的“必要之恶”的利维坦,都将国家作为理论的轴心。二战以后,行为主义学派在西方政治学界勃兴,标榜“价值中立”的政治科学,传统的国家研究及国家的价值内涵遭到遗弃。但人们很快认识到,政治学研究如果排除国家理论,将既没有理论意义也失去实践价值。随后国家研究热再度兴起,涌现出众多的国家理论流派,竞相登场,众说纷纭。

  各个流派的国家理论,都从某个侧面或角度对国家问题进行了探索,或有可资借鉴之处。但是,究竟何为国家?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国家从何而来?国家又将向何处去?对这一系列根本性重大问题,这些观点都没有做出科学的解答。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以鲜明的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开辟了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新纪元,为正确认识和解决国家问题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将国家视为一个历史范畴,他们认为,对国家的认识归根到底要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去探寻,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为维持特定秩序,协调、缓解社会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的统治机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和产物”,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消亡”。简言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这些基本判断,从根本上厘清了关于国家的各种争论,时至今日不但没有过时,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得到实践的检验。以阶级与国家的关系为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主张只能以经济的因素为标准来划分阶级。恩格斯指出,“这些相互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列宁也曾说过,“区别各阶级的基本标志,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也就是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环顾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国家也还没有完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阶级依然是区分生产地位、判别经济关系,进而分析国家问题、判断国家本质的重要范畴。那种认为阶级范畴已经过时,主张取消阶级分析方法甚至取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观点,既不符合国际资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攫取、剥削的事实,在理论上也难以自圆其说。  其次,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基础上创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依然没有过时,人民民主专政依然是我们国家不可动摇的国体。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无产阶级国家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实行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新型国家。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并提出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民主专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被《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他强调,不这样,革命就要失败,人民就要遭殃,国家就要灭亡。针对反动势力“你们不是要消灭国家权力吗”的指责,毛泽东针锋相对地指出,“我们要,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要,我们现在还不能要。为什么?帝国主义还存在,国内反动派还存在,国内阶级还存在。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这主要地是指人民的军队、人民的警察和人民的法庭,借以巩固国防和保护人民利益。以此作为条件,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这段论述鲜明地揭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和使命职能。邓小平同志也始终强调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叫人民民主专政。在四个坚持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条不低于其他三条。”他强调,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纵览历史,环顾全球,当今的时代性质与社会形态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较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这一情况下,对人民民主专政,就不是要讨论是否“过时”,而是必须坚持、必须巩固。今天的时代依然处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判定的历史时代,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相互较量,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时代。由于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但资本主义国家妄图使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战略意图从未改变,而更多地披上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的“迷彩服”。邓小平曾就此明确指出,“美国,还有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美国现在有一种提法: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是想最终战胜社会主义,过去拿武器,用原子弹、氢弹,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现在搞和平演变。”这一斗争态势影响到国内,不可避免地在一部分人中催生资本主义的拥趸,以各种方式侵袭党和国家的肌体。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一贯倡导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但也“决不用玫瑰色描绘”(马克思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面对这些挑战,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丝毫动摇,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必须始终坚持。

  最后,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把握时代要求,统揽国际国内大势,开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使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焕发出真理的时代光芒。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国家兼具政治统治和公共事务管理两种职能。其中,体现阶级作用的统治职能将与国家一起消亡,而维护社会利益需要的管理职能将一直存在,这里实质上蕴含着国家职能从“统治”到“治理”的历史变迁。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规律的初步探寻,蕴含着探索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先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高度重视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等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他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指出,再有30年的时间,中国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国家治理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展。党的十八大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不仅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进程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20世纪后期世界各国在国家治理问题上的经验总结,更是立足新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任务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国家学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不容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代在前进,马克思主义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样正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吞吐今古,纵横捭阖,进行着伟大的思想创新。对这些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问题,不能闭目塞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睁着眼睛说胡话。深入学习一下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学习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就会发现,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过时了”这一判断的背后,不是历史的短视,就是利益的驱使。

  如此而已。

(原标题: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没有过时 作者:王广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

重温经典《国家与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