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甲午海战CG画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7 04:36:35




这是前阵子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展出的「缅怀甲午海战二甲子,对甲午海战另一面的认识  电脑拟真绘图展」,以CG建模重现甲午海战的战场,还出了画册,画展内容是撷取部分画册。做这套画册的是台湾海军(国府海军、民国海军也好)退役军官等人士,代表北洋水师直系血脉对老前辈的一点心意。事实上,他们将北洋水师的军官们视为海军官校第一期的老学长。

过去长久以来,国府海军的传统思想还是有相当的仇日色彩,除了北洋水师老前辈的历史之外,民国海军也在八年抗战前期就被日本彻底消灭,1970年代以后又有钓鱼台风云;当然这种氛围在时空转变以及民进党执政以后逐渐淡化。在台湾,大概就属老一点的海军,会比较重视这甲午战争的历史(近二十年台湾社会转型之后,学术界有兴趣作关于甲午战争研究的,也都是1895年以后在台湾的事情)。

当然,既然台湾社会对此比较没兴趣,而海军内部历史文化方面的教育,也就是前辈的记忆传承,这种知识的质量不能和近年中国大陆学术上以系统地、科学地进行研究考证(对外最活跃的当然就是陈阅等人)来相比──当然,就地理上,台湾方面的确没有自己就去考证蒐集材料的条件,那要到山东、威海、旅顺甚至海底,例如中国大陆已经将济远舰许多物件捞起。综观这次画展的文字思想内容,还停留在「为北洋水师洗刷污名平反」的层次,某些考证资料也不够新(例如还有过度地为方伯谦平反的嫌疑)。

虽然如此,这CG建模还是不错,应该是近年来台湾方面对于甲午战争历史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背景音乐:甲午大海战主题曲<深蓝>




xxxxx.jpg (156.36 KB, 下载次数: 5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9-18 09:00 上传


这是前阵子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展出的「缅怀甲午海战二甲子,对甲午海战另一面的认识  电脑拟真绘图展」,以CG建模重现甲午海战的战场,还出了画册,画展内容是撷取部分画册。做这套画册的是台湾海军(国府海军、民国海军也好)退役军官等人士,代表北洋水师直系血脉对老前辈的一点心意。事实上,他们将北洋水师的军官们视为海军官校第一期的老学长。

过去长久以来,国府海军的传统思想还是有相当的仇日色彩,除了北洋水师老前辈的历史之外,民国海军也在八年抗战前期就被日本彻底消灭,1970年代以后又有钓鱼台风云;当然这种氛围在时空转变以及民进党执政以后逐渐淡化。在台湾,大概就属老一点的海军,会比较重视这甲午战争的历史(近二十年台湾社会转型之后,学术界有兴趣作关于甲午战争研究的,也都是1895年以后在台湾的事情)。

当然,既然台湾社会对此比较没兴趣,而海军内部历史文化方面的教育,也就是前辈的记忆传承,这种知识的质量不能和近年中国大陆学术上以系统地、科学地进行研究考证(对外最活跃的当然就是陈阅等人)来相比──当然,就地理上,台湾方面的确没有自己就去考证蒐集材料的条件,那要到山东、威海、旅顺甚至海底,例如中国大陆已经将济远舰许多物件捞起。综观这次画展的文字思想内容,还停留在「为北洋水师洗刷污名平反」的层次,某些考证资料也不够新(例如还有过度地为方伯谦平反的嫌疑)。

虽然如此,这CG建模还是不错,应该是近年来台湾方面对于甲午战争历史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背景音乐:甲午大海战主题曲<深蓝>

2014-9-18 08:21 上传

2014-9-18 08:23 上传



赤城号被围攻

就连最若小的比睿、赤城都收拾不了,可见北洋水师舰艇火力之单薄
2014-9-18 08:25 上传



平远、广丙连鱼雷艇福龙赶至交战海域
2014-9-18 08:27 上传



扬威战沈
2014-9-18 08:29 上传




致远舰沈没。




甲午战争著名公案:济远撤退。这些台湾比较老一点的海军,对方伯谦还是采取为之抱不平的态度。

致远沈没之后,第一游击队的矛头指向济远。济远转而向西(大连湾方向)的潜水区域避退,一起带跑了广甲。

实际上,北洋水师各巡洋舰广甲、广丙、靖远、经远、来远、平远被打著火之后,都先后离开主战场向西边的浅水区避退与救火抢修。

如果济远之后没有擅自返回旅顺,跟著其他舰一起行动,或许清廷比较没有明确的理由处决方伯谦。

这里不讨论现场当下方伯谦作为一个军人,他下的决策是否恰当;单纯以「结果论」,济远有没有留在战场上对战局都无关轻重了;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撤退而选择死扛,济远下场会跟致远一样(这样方伯谦倒是可以成为英雄,只是对大局毫无助益)。或者再扛久一点才撤退,济远或许还是会成为经远,退避途中还是给第一游击队消灭,或者跟来远一样受到严重毁伤,貌似都只是再给第一游击队添些战功。

如果济远真的是主炮都打坏了(也有说法是被自行破坏,在此不评论)因而自行返回旅顺,以结果论之自然无可厚非,因为这条船在战场上已经没作用了。方伯谦为北洋水师多保住一条铁甲舰,这也是事实。

=============

以前那位黄河舰长写「苍烟锁海」的时候,对于济远舰的战斗似乎明显参考之前欲平反方伯谦的人士所谓「西战场」的说法。而这一张画下方的说明,也暗示济远向西避退吸引第一游击队追击,为北洋水师争取到一些时间。不过事实上,方伯谦应该就是想要避退而已。


=============

参考阅读:

天公无语对伯谦--论黄海大东沟海战方伯谦三项罪名均非捏造

http://www.beiyang.org/index.php ... mp;id=76&page=7

法律视角下的方伯谦被杀案

http://beiyang.org/index.php?m=c ... ;catid=21&id=77

甲午战争中济远舰上德籍船员哈富门相关史料及其研究价值初探

http://www.beiyang.org/index.php ... ;catid=21&id=92

IMG_5229.jpg (308.33 KB, 下载次数: 3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9-18 08:30 上传



甲午战争著名公案:济远撤退。这些台湾比较老一点的海军,对方伯谦还是采取为之抱不平的态度。

致远沈没之后,第一游击队的矛头指向济远。济远转而向西(大连湾方向)的潜水区域避退,一起带跑了广甲。

实际上,北洋水师各巡洋舰广甲、广丙、靖远、经远、来远、平远被打著火之后,都先后离开主战场向西边的浅水区避退与救火抢修。

如果济远之后没有擅自返回旅顺,跟著其他舰一起行动,或许清廷比较没有明确的理由处决方伯谦。

这里不讨论现场当下方伯谦作为一个军人,他下的决策是否恰当;单纯以「结果论」,济远有没有留在战场上对战局都无关轻重了;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撤退而选择死扛,济远下场会跟致远一样(这样方伯谦倒是可以成为英雄,只是对大局毫无助益)。或者再扛久一点才撤退,济远或许还是会成为经远,退避途中还是给第一游击队消灭,或者跟来远一样受到严重毁伤,貌似都只是再给第一游击队添些战功。

如果济远真的是主炮都打坏了(也有说法是被自行破坏,在此不评论)因而自行返回旅顺,以结果论之自然无可厚非,因为这条船在战场上已经没作用了。方伯谦为北洋水师多保住一条铁甲舰,这也是事实。

=============

以前那位黄河舰长写「苍烟锁海」的时候,对于济远舰的战斗似乎明显参考之前欲平反方伯谦的人士所谓「西战场」的说法。而这一张画下方的说明,也暗示济远向西避退吸引第一游击队追击,为北洋水师争取到一些时间。不过事实上,方伯谦应该就是想要避退而已。


=============

参考阅读:

天公无语对伯谦--论黄海大东沟海战方伯谦三项罪名均非捏造

http://www.beiyang.org/index.php ... mp;id=76&page=7

法律视角下的方伯谦被杀案

http://beiyang.org/index.php?m=c ... ;catid=21&id=77

甲午战争中济远舰上德籍船员哈富门相关史料及其研究价值初探

http://www.beiyang.org/index.php ... ;catid=21&id=92
2014-9-18 08:31 上传



丰岛海战与黄海海战,济远都给第一游击队追著打。这是济远跟第一游击队四艘巡洋舰身形的差异。

首先吐槽最后一句:「日本若无第一游击队四舰,海战与历史结果将改写」。这因果关系搞错了吧!照这种逻辑,我可以说要不是「倭人心计谲深,趁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日本海军哪里打得过北洋水师?:L

或者说,幸好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还有定镇二舰的优势,过几年日本订购(甲午战前就下订单)的前无畏战舰富士、八岛来了,北洋水师才真是从上到下都给完虐了。

====================

丰岛海战后方伯谦的战报有很多说谎嫌疑,现在研究,拿当时吉野号的战斗报告对照一目了然,还有「挂白旗诈降」这档子事。然而还是以结果论,在丰岛海战也一样,济远就算死扛当英雄也无济于事,济远会被击沈,高升号早晚会被拦下。

也可以把方伯谦很不实的丰岛海战战报当作为了自保的不得已手段,我不认为就算济远死扛仍保护得了高升号,只是多给第一游击队一个战果。

参考资料:济远在丰岛海战中的作战表现

http://www.beiyang.org/index.php ... mp;id=92&page=3

(11年后日本海大海战,东乡看到举起白旗但仍继续航行的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残部仍继续射击,直到俄罗斯舰队停火,是否就是基于之前方伯谦挂白旗诈降的经验?)

============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给当场击沈四艘巡洋舰,都是独立高速航行、在战场上寻找目标集火打击的第一游击队的杰作。北洋水师先天队形已经较为散乱,较为落单的军舰给第一游击队咬上集火打击,后果是灾难性的。第一游击队每一艘船一对一都可以战胜北洋水师任何一艘巡洋舰,更何况是四艘集火。

北洋水师原本队形的战术设想就没有太强调队形,本来就是要乱中冲击敌阵的,撞击会是主要的决定性手段之一(再早一些时,火炮威力被认为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决定性地毁伤一艘军舰,需要冲撞或鱼雷)。但是日本联合舰队无论军舰与战术思想都更新颖,复古地强调舰队维持最单纯的纵阵(每艘船动作都一样,最易维持队形),强调战舰侧舷火力(而非北洋水师这类冲撞战术强调舰首舰尾火炮)。维持队形是在战场上保持集中火力的最高原则,否则散开各自为阵的炮火自然难以决定性地毁伤一艘敌舰;而相叫于冲击战术强调的舰首与舰尾,侧舷能布置的火炮数量自然也是远远较高(北洋水师的巡洋舰在正面冲击的思想下,大概就只有舰首与舰尾一座主炮能战,相较于联合舰队的片舷火力自然完全居于下风)。更重要的是日本舰艇更为新颖快速,较高的航速瓦解北洋水师企图正面冲击的可能,速射炮火力以及单纵阵则提供了能够短时间内击败敌舰的强大火力;相形之下,过去被认为决定性的撞击或鱼雷攻击(这年头鱼雷根本还不是靠谱的武器,李鸿章购舰时却偏爱鱼雷兵装有加),在日本舰队面前根本没有施展馀地。

于是,「旧、弱、小、慢」的北洋水师各巡洋舰,陷入了「冲击追不到、火炮打不过、想逃逃不走」的绝对劣势,给第一游击队打得落花流水。

以下节录一段「北洋水施阵形考」的内容

http://www.beiyang.org/index.php ... p;id=93&page=11

与中国相比,日本建设近代化海军过程中对战术研究特别重视的情况非常引人注意。日本明治初年,定下向英国学习,建设近代化海军的目标后,以顾问团的形式,大量聘请英国海军人员赴日辅导,初期也是以炮术、轮机、船艺等急迫的现实技术人才为主。[124]

       1876年,日本聘请的英国海军中校L.P.Willan在进行炮术教习的同时,其有关海军战术的著作被日本海军翻译为《舰队运动指引》、《海军兵法要略》、《舰内兵员部署法》,奠定了日本海军战术的理论基础。[125]

       1887年,日本海军驾驶、武器、轮机等基础业务教育已经成熟后,出人意料地聘请了英国海军战术专家John Ingles赴日,专门教授海军战术。考虑到琅威理只是照搬英国海军的教程进行讲授的职业军官,而John Ingles则属于创造海军战术教程的专家,就这一点而言,实际上可以认为日本聘请了琅威理的“老师”。

       John Ingles赴日时,正值海军技术领域“新学派”出现的时代,针对过去强调船头大炮,忽视舷侧火炮的思潮,“新学派”在造舰领域主要体现为舷侧炮的回归,重新重视军舰的舷侧火力。John Ingles的战术理论,恰恰就是建立在这种变化基础上的,在其教授的内容中,十分“叛逆”地对主流的乱战战术提出了挑战,认为在乱战战术思潮下被忽视的纵队阵型有其独特的价值,“单纵阵是对敌阵实施贯穿攻击的最简单阵型”,主张重新重视古老的纵队阵型。并用大量篇幅,就纵队如何破解乱战战术,进行反复推演讲解,其中一些推演阵型,几乎就是黄海大东沟海战的预演。[126](参见附图十四)相比起琅威理只求舰队能够做好阵型变化的照搬操典式的教学,John Ingles更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枚举各种经典战例,讲解各种阵型间的对抗、推演,并把最新的战术思潮贯注给了日本海军。

       在John Ingles教学的同时,日本参谋本部海军部第一局课员岛村速雄中尉翻译了当时世界最著名的两部海军战术经典。以翻译海军战术经典获得的知识为基础,岛村速雄迅速成长为日本海军自己的战术专家,并提出了自我的一套战术理论。其尤其强调战术实践演练的重要性,在其推动下,日本海军内于1887年成立了“战斗方法取调委员会”,调用海军的舰只,进行各种具有战术验证性的演习。[127]黄海大东沟海战前,任常备舰队参谋的岛村速雄根据日本海军的装备特点,和舰员训练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深受John Ingles影响的战术策略,即无论何时都应采用编队简单的纵队阵型的主张,基于纵队阵型的战术成为日本联合舰队在甲午战争中的战术灵魂。


       图十四、John Ingles讲授的以纵队破解夹缝雁行阵的一则范例。[日]海军文库《海军战术讲义录》下卷,明治二十七年版,第97页。

       对比中日两国近代海军在战术领域的作为,高下立判。北洋海军采用的以讲求舰首方向火力的军舰为装备基础,代表着19世纪中期以后世界海军战术主流的乱战战术,固然在那个时代是克制以相近装备为基础的纵队阵型的优良战术。但在世界海军“新学派”风潮的影响下,日本联合舰队采用的以讲求舷侧方向火力军舰为装备基础,代表着19世纪后期世界最新海军技术、战术发展方向的纵队战术,更是试图克制以往乱战战术的新招。从这一意义来说,黄海大东沟海战就是一次世界海军战术换代的检验。对乱战战术已经遭到新理论挑战,海战爆发前,日本海军已经有所预知,而北洋海军对此显得懵懂无知,或即使有知,但受限于适应乱战战术的舰船装备,根本没有更改的可能,这种教训是值得后人为之深思的。
2014-9-18 08:34 上传



丰岛海战与黄海海战,济远都给第一游击队追著打。这是济远跟第一游击队四艘巡洋舰身形的差异。

首先吐槽最后一句:「日本若无第一游击队四舰,海战与历史结果将改写」。这因果关系搞错了吧!照这种逻辑,我可以说要不是「倭人心计谲深,趁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日本海军哪里打得过北洋水师?

或者说,幸好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还有定镇二舰的优势,过几年日本订购(甲午战前就下订单)的前无畏战舰富士、八岛来了,北洋水师才真是从上到下都给完虐了。

====================

丰岛海战后方伯谦的战报有很多说谎嫌疑,现在研究,拿当时吉野号的战斗报告对照一目了然,还有「挂白旗诈降」这档子事。然而还是以结果论,在丰岛海战也一样,济远就算死扛当英雄也无济于事,济远会被击沈,高升号早晚会被拦下。

也可以把方伯谦很不实的丰岛海战战报当作为了自保的不得已手段,我不认为就算济远死扛仍保护得了高升号,只是多给第一游击队一个战果。

参考资料:济远在丰岛海战中的作战表现

http://www.beiyang.org/index.php ... mp;id=92&page=3

(11年后日本海大海战,东乡看到举起白旗但仍继续航行的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残部仍继续射击,直到俄罗斯舰队停火,是否就是基于之前方伯谦挂白旗诈降的经验?)

============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给当场击沈四艘巡洋舰,都是独立高速航行、在战场上寻找目标集火打击的第一游击队的杰作。北洋水师先天队形已经较为散乱,较为落单的军舰给第一游击队咬上集火打击,后果是灾难性的。第一游击队每一艘船一对一都可以战胜北洋水师任何一艘巡洋舰,更何况是四艘集火。

北洋水师原本队形的战术设想就没有太强调队形,本来就是要乱中冲击敌阵的,撞击会是主要的决定性手段之一(再早一些时,火炮威力被认为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决定性地毁伤一艘军舰,需要冲撞或鱼雷)。但是日本联合舰队无论军舰与战术思想都更新颖,复古地强调舰队维持最单纯的纵阵(每艘船动作都一样,最易维持队形),强调战舰侧舷火力(而非北洋水师这类冲撞战术强调舰首舰尾火炮)。维持队形是在战场上保持集中火力的最高原则,否则散开各自为阵的炮火自然难以决定性地毁伤一艘敌舰;而相叫于冲击战术强调的舰首与舰尾,侧舷能布置的火炮数量自然也是远远较高(北洋水师的巡洋舰在正面冲击的思想下,大概就只有舰首与舰尾一座主炮能战,相较于联合舰队的片舷火力自然完全居于下风)。更重要的是日本舰艇更为新颖快速,较高的航速瓦解北洋水师企图正面冲击的可能,速射炮火力以及单纵阵则提供了能够短时间内击败敌舰的强大火力;相形之下,过去被认为决定性的撞击或鱼雷攻击(这年头鱼雷根本还不是靠谱的武器,李鸿章购舰时却偏爱鱼雷兵装有加),在日本舰队面前根本没有施展馀地。

于是,「旧、弱、小、慢」的北洋水师各巡洋舰,陷入了「冲击追不到、火炮打不过、想逃逃不走」的绝对劣势,给第一游击队打得落花流水。

以下节录一段「北洋水施阵形考」的内容

http://www.beiyang.org/index.php ... p;id=93&page=11

与中国相比,日本建设近代化海军过程中对战术研究特别重视的情况非常引人注意。日本明治初年,定下向英国学习,建设近代化海军的目标后,以顾问团的形式,大量聘请英国海军人员赴日辅导,初期也是以炮术、轮机、船艺等急迫的现实技术人才为主。[124]

       1876年,日本聘请的英国海军中校L.P.Willan在进行炮术教习的同时,其有关海军战术的著作被日本海军翻译为《舰队运动指引》、《海军兵法要略》、《舰内兵员部署法》,奠定了日本海军战术的理论基础。[125]

       1887年,日本海军驾驶、武器、轮机等基础业务教育已经成熟后,出人意料地聘请了英国海军战术专家John Ingles赴日,专门教授海军战术。考虑到琅威理只是照搬英国海军的教程进行讲授的职业军官,而John Ingles则属于创造海军战术教程的专家,就这一点而言,实际上可以认为日本聘请了琅威理的“老师”。

       John Ingles赴日时,正值海军技术领域“新学派”出现的时代,针对过去强调船头大炮,忽视舷侧火炮的思潮,“新学派”在造舰领域主要体现为舷侧炮的回归,重新重视军舰的舷侧火力。John Ingles的战术理论,恰恰就是建立在这种变化基础上的,在其教授的内容中,十分“叛逆”地对主流的乱战战术提出了挑战,认为在乱战战术思潮下被忽视的纵队阵型有其独特的价值,“单纵阵是对敌阵实施贯穿攻击的最简单阵型”,主张重新重视古老的纵队阵型。并用大量篇幅,就纵队如何破解乱战战术,进行反复推演讲解,其中一些推演阵型,几乎就是黄海大东沟海战的预演。[126](参见附图十四)相比起琅威理只求舰队能够做好阵型变化的照搬操典式的教学,John Ingles更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枚举各种经典战例,讲解各种阵型间的对抗、推演,并把最新的战术思潮贯注给了日本海军。

       在John Ingles教学的同时,日本参谋本部海军部第一局课员岛村速雄中尉翻译了当时世界最著名的两部海军战术经典。以翻译海军战术经典获得的知识为基础,岛村速雄迅速成长为日本海军自己的战术专家,并提出了自我的一套战术理论。其尤其强调战术实践演练的重要性,在其推动下,日本海军内于1887年成立了“战斗方法取调委员会”,调用海军的舰只,进行各种具有战术验证性的演习。[127]黄海大东沟海战前,任常备舰队参谋的岛村速雄根据日本海军的装备特点,和舰员训练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深受John Ingles影响的战术策略,即无论何时都应采用编队简单的纵队阵型的主张,基于纵队阵型的战术成为日本联合舰队在甲午战争中的战术灵魂。


       图十四、John Ingles讲授的以纵队破解夹缝雁行阵的一则范例。[日]海军文库《海军战术讲义录》下卷,明治二十七年版,第97页。

       对比中日两国近代海军在战术领域的作为,高下立判。北洋海军采用的以讲求舰首方向火力的军舰为装备基础,代表着19世纪中期以后世界海军战术主流的乱战战术,固然在那个时代是克制以相近装备为基础的纵队阵型的优良战术。但在世界海军“新学派”风潮的影响下,日本联合舰队采用的以讲求舷侧方向火力军舰为装备基础,代表着19世纪后期世界最新海军技术、战术发展方向的纵队战术,更是试图克制以往乱战战术的新招。从这一意义来说,黄海大东沟海战就是一次世界海军战术换代的检验。对乱战战术已经遭到新理论挑战,海战爆发前,日本海军已经有所预知,而北洋海军对此显得懵懂无知,或即使有知,但受限于适应乱战战术的舰船装备,根本没有更改的可能,这种教训是值得后人为之深思的。
2014-9-18 08:36 上传



经远往浅水区退避途中仍难逃第一游击队毒手。
2014-9-18 08:37 上传



要不是这两艘坚实的铁甲舰始终不退,北洋水师其他「旧、弱、小、慢」的巡洋舰,早完会给日本联合舰队全面追击而歼灭。
2014-9-18 08:38 上传



眼看旗舰无法再战,也没把握能否消灭定镇,第一游击队也无法进一步接近在浅水区域避退的北洋水师各巡洋舰。伊东佑亨随即下令撤退。




靖远管带叶祖圭率领在浅水区避退抢修的北洋水师各巡洋舰返回战场与定、镇会合。

幸好附近有个近岸浅水区域,第一游击队船大吃水深不敢靠近,否则北洋水师这些巡洋舰估计要全灭了。

呜呼!要是方伯谦始终与他们一同行动,应该不至于被问斩(虽然济远应该是第一个主动离开战场的)



日舰已远,速度慢又伤痕累累的北洋水师无法追击(实际上也没多少弹药了),于是也撤退。

================

黄海海战就此结束。

以事后结果,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无疑居于下风;不过在定镇犹在的情况下,仍具有相当的实力。在当时,北洋水师也认为自己击沈几艘船舰。

就这场海战结果,北洋水师算不上惨败,首先日本没拦截到北洋水师先前护送的兵船,而且恶战一整个下午仍挺住。

然而,最终结局对日本有利是无疑的。数学上,北洋水师折损5艘巡洋舰,日本一艘未沈,5:0,这是简单的数学。

北洋水师巡洋舰兵力折兵一半,意味巡逻黄海的能力大减;实际上清廷原本就作战准备不足,北洋水师的基地后勤、弹药等都不堪久战,难以长期支持这样巨大的舰队作战消耗。李鸿章本来就打算「游弋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巡洋舰折损一半之后自然更是如此。

于是,之后日本兵舰可以肆无忌惮地在黄海任意巡游,黄海的制海权拱手让出。

照过去的说法,「海战中日本先撤,未能截住清的运兵轮,所以日本算败」,只是自我安慰之词。

==================


引述当时文献中,时下中国对黄海海战的认知

http://www.beiyang.org/index.php ... mp;id=77&page=9

    不论真相如何,时人的观感如何呢?我们且看18~23日的奏折。其实,在大东沟海战结束后的这段时间内,朝野关于大东沟海战的最终胜负结果并不清楚,而当时外界传闻和朝野看法对李鸿章、丁汝昌也没有什么不利之处。如 ,战后的9月20、21日(八月二十一、二十二日),李鸿章分电驻英使臣龚照瑗(仰蘧)、驻美使臣杨儒(子通)称:“海军恶战三时之久,向来所无,彼此互有沉失。”[121]

       22日(二十三日),李鸿章再次不无得意地电告龚照瑗:“海军各将,眼见倭船沉三只,‘吉野’快船在内,彼此各船均受伤,接仗三时之久,向所罕见。倭狼狈而回,尚造谣饰说,殊可鄙笑。”[122]

       同时,李鸿章还告诉“译署”:“伦敦廿二来电……有云,日本电报,中国海军师舰十一艘、鱼艇二艘,在鸭绿江口开仗,中舰沉毁者四,余舰均受重伤,兵勇死伤枕籍。日舰得保凯旋,自鸣得意。据外人云,海军一战,中日船伤、人毙,彼此相敌。”[123]

       9月27日(八月二十八日),龚照玙致电李鸿章谈到:“海军前在东沟口外鏖战三时之久,据西员云,为近数十年欧洲各国所未有。虽互有损伤,而日船伤重先退,我军可谓小捷,若后队不散,当获全胜。”[124]

      “可谓小捷”,代表着当时舆论对这次海战的基本肯定。直到9月28日(八月二十九日),李鸿章还欣慰地对丁汝昌说:“有此恶战,中外咸知,前此谤议顿消,望仍勉力视事。”[125]

       “前此谤议顿消”,说明此次海战不仅没有受到舆论谴责,而且连此前的谤议也顿时哑声。海战20天过后,皇帝的谕旨还说:“此次海军护送运船,突遇倭船,鏖战三时之久,我军以兵舰十艘当倭船十二只,以寡敌众,循环攻击,始终不懈,俾陆军得以登岸。我船被沉四只,击沉倭船三只,余船多受重伤,各将士效死用命,深堪嘉悯。”[126]

IMG_5256.jpg (285.05 KB, 下载次数: 3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9-18 08:39 上传



靖远管带叶祖圭率领在浅水区避退抢修的北洋水师各巡洋舰返回战场与定、镇会合。

幸好附近有个近岸浅水区域,第一游击队船大吃水深不敢靠近,否则北洋水师这些巡洋舰估计要全灭了。

呜呼!要是方伯谦始终与他们一同行动,应该不至于被问斩(虽然济远应该是第一个主动离开战场的)

IMG_5260.jpg (278.27 KB, 下载次数: 2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9-18 08:39 上传



日舰已远,速度慢又伤痕累累的北洋水师无法追击(实际上也没多少弹药了),于是也撤退。

================

黄海海战就此结束。

以事后结果,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无疑居于下风;不过在定镇犹在的情况下,仍具有相当的实力。在当时,北洋水师也认为自己击沈几艘船舰。

就这场海战结果,北洋水师算不上惨败,首先日本没拦截到北洋水师先前护送的兵船,而且恶战一整个下午仍挺住。

然而,最终结局对日本有利是无疑的。数学上,北洋水师折损5艘巡洋舰,日本一艘未沈,5:0,这是简单的数学。

北洋水师巡洋舰兵力折兵一半,意味巡逻黄海的能力大减;实际上清廷原本就作战准备不足,北洋水师的基地后勤、弹药等都不堪久战,难以长期支持这样巨大的舰队作战消耗。李鸿章本来就打算「游弋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巡洋舰折损一半之后自然更是如此。

于是,之后日本兵舰可以肆无忌惮地在黄海任意巡游,黄海的制海权拱手让出。

照过去的说法,「海战中日本先撤,未能截住清的运兵轮,所以日本算败」,只是自我安慰之词。

==================


引述当时文献中,时下中国对黄海海战的认知

http://www.beiyang.org/index.php ... mp;id=77&page=9

    不论真相如何,时人的观感如何呢?我们且看18~23日的奏折。其实,在大东沟海战结束后的这段时间内,朝野关于大东沟海战的最终胜负结果并不清楚,而当时外界传闻和朝野看法对李鸿章、丁汝昌也没有什么不利之处。如 ,战后的9月20、21日(八月二十一、二十二日),李鸿章分电驻英使臣龚照瑗(仰蘧)、驻美使臣杨儒(子通)称:“海军恶战三时之久,向来所无,彼此互有沉失。”[121]

       22日(二十三日),李鸿章再次不无得意地电告龚照瑗:“海军各将,眼见倭船沉三只,‘吉野’快船在内,彼此各船均受伤,接仗三时之久,向所罕见。倭狼狈而回,尚造谣饰说,殊可鄙笑。”[122]

       同时,李鸿章还告诉“译署”:“伦敦廿二来电……有云,日本电报,中国海军师舰十一艘、鱼艇二艘,在鸭绿江口开仗,中舰沉毁者四,余舰均受重伤,兵勇死伤枕籍。日舰得保凯旋,自鸣得意。据外人云,海军一战,中日船伤、人毙,彼此相敌。”[123]

       9月27日(八月二十八日),龚照玙致电李鸿章谈到:“海军前在东沟口外鏖战三时之久,据西员云,为近数十年欧洲各国所未有。虽互有损伤,而日船伤重先退,我军可谓小捷,若后队不散,当获全胜。”[124]

      “可谓小捷”,代表着当时舆论对这次海战的基本肯定。直到9月28日(八月二十九日),李鸿章还欣慰地对丁汝昌说:“有此恶战,中外咸知,前此谤议顿消,望仍勉力视事。”[125]

       “前此谤议顿消”,说明此次海战不仅没有受到舆论谴责,而且连此前的谤议也顿时哑声。海战20天过后,皇帝的谕旨还说:“此次海军护送运船,突遇倭船,鏖战三时之久,我军以兵舰十艘当倭船十二只,以寡敌众,循环攻击,始终不懈,俾陆军得以登岸。我船被沉四只,击沉倭船三只,余船多受重伤,各将士效死用命,深堪嘉悯。”[126]


黄海海战之后,即便北洋水师没有被击溃,陆地战局也急转直下。



日本陆军长驱直入从朝鲜打入中国东北,迫近旅顺,北洋水师急忙逃到威海。

由只有旅顺有船坞整修水线以下的损伤,丢掉旅顺意味著北洋水师打不久了。



日本肆无忌惮地从海上直接运兵登陆山东,剑指北洋水师躲避的威海。

可悲的是北洋水师将官原本打算出海直接迎战,但是上级战略消极地固守待援,失去击敌于半渡的良机,眼睁睁地看著日军大队人马在荣城上陆。

而腐败松散的清国陆军四散奔逃,援军也不来。日本陆军攻陷威海南岸各炮台,原本寄望与舰队一同抗击海面来的威胁,到最后因为舰队无力截击敌军海上增兵,导致炮台被夺,反而成为一把直刺北洋水师的利刃。

早知如此,北洋水师如果就这么出海决死一战,或许还可以有些战果,更不会在战后被羞辱百年才得公正对待。



日本海军组织鱼雷艇夜间进入威海偷袭,来远被击沈,定远也中雷进水,被迫抢滩搁浅。

日本鱼雷艇队的指挥官是铃木贯太郎,几十年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战败时的日本首相。


黄海海战之后,即便北洋水师没有被击溃,陆地战局也急转直下。

IMG_5268.jpg (350.62 KB, 下载次数: 2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9-18 08:40 上传



日本陆军长驱直入从朝鲜打入中国东北,迫近旅顺,北洋水师急忙逃到威海。

由只有旅顺有船坞整修水线以下的损伤,丢掉旅顺意味著北洋水师打不久了。

IMG_5274.jpg (181.75 KB, 下载次数: 2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9-18 08:40 上传



日本肆无忌惮地从海上直接运兵登陆山东,剑指北洋水师躲避的威海。

可悲的是北洋水师将官原本打算出海直接迎战,但是上级战略消极地固守待援,失去击敌于半渡的良机,眼睁睁地看著日军大队人马在荣城上陆。

而腐败松散的清国陆军四散奔逃,援军也不来。日本陆军攻陷威海南岸各炮台,原本寄望与舰队一同抗击海面来的威胁,到最后因为舰队无力截击敌军海上增兵,导致炮台被夺,反而成为一把直刺北洋水师的利刃。

早知如此,北洋水师如果就这么出海决死一战,或许还可以有些战果,更不会在战后被羞辱百年才得公正对待。

IMG_5271.jpg (217.93 KB, 下载次数: 2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9-18 08:40 上传



日本海军组织鱼雷艇夜间进入威海偷袭,来远被击沈,定远也中雷进水,被迫抢滩搁浅。

日本鱼雷艇队的指挥官是铃木贯太郎,几十年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战败时的日本首相。
2014-9-18 08:41 上传



已经半毁的靖远舰给北洋水师自己击沈,随后丁汝昌自尽,日军也攻下刘公岛北洋水师总部。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2014-9-18 08:42 上传

2014-9-18 08:44 上传




CG很赞,就只是炮焰更接近双基发射药的黑红色火焰,而那是1898年以后才开始大规模使用的,褐色发射药的炮焰是赤红色并伴有大量的白烟。






CG很赞,就只是炮焰更接近双基发射药的黑红色火焰,而那是1898年以后才开始大规模使用的,褐色发射药的炮焰是赤红色并伴有大量的白烟。


64 Pdr 64 cwt RML Mk3 (1867 pattern) gun manufactured by Woolwich, Historical di.jpg (1.52 MB, 下载次数: 3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9-18 12:22 上传


005.jpg (79.6 KB, 下载次数: 3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9-18 12:31 上传


200.jpg (61.8 KB, 下载次数: 3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9-18 12:31 上传

CG很赞,就只是炮焰更接近双基发射药的黑红色火焰,而那是1898年以后才开始大规模使用的,褐色发射药的炮焰 ...
定遠主砲狀態是正確的,砲塔殼拆了。但不知道副砲以及其他各艦是否比照處理。

另外畫面中北洋水師各艦都是維多利亞塗裝,這可能也是問題
很不错的展览,感谢LZ分享。
涂装有误。大东沟时候已经统一黑色涂装没有黄色了。舰桥也经过改造 撤销了指挥台两翼的多余部分。主炮炮罩取消,副炮仍旧保留。
还国父呢,马上就要被WW拆了
很好的纪念展览,可惜没去过宝岛台湾
onepiece 发表于 2014-9-18 08:35
丰岛海战与黄海海战,济远都给第一游击队追著打。这是济远跟第一游击队四艘巡洋舰身形的差异。

首先 ...
北洋的装备决定的好吧,跟本子舰队比侧弦火力才是疯了,定镇的305弄好了就是一炮一个,排除本洋准备不足,弹药不足,弹药种类不对的问题,双方都死磕,最后就是定镇和游击队能剩下
onepiece 发表于 2014-9-18 08:38
一炮重创松岛
决策正确,再打下去,一炮一个,大胜也许就打平了
朗威利训练成果显著,北洋命中率高于联合舰队,也就是日舰速度优势太大,见势不好跑了,定镇追不上啊追不上
其实从火力配置的角度上看,逃跑中作战倒是可以拉近双方舰炮火力的差距。。。。。。
决策正确,再打下去,一炮一个,大胜也许就打平了
哪还有那些炮弹……
话说铁甲舰上的男人们什么时候播啊
未竞的事业,请交给土共吧!不再让海权旁落,不再让国土沦丧!
现在做好与日本海军再打的准备没有,有坚决的决心没有。
感谢楼主。说明台湾还是有人的,不全是倭奴杂碎和美畜干儿子。。
黄海海战北洋水师虽然战败,但对比4年后美西战争马尼拉海战的西班牙海军,十年后对马海战的毛子海军,如此装备打成这个样子,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万一有一天TG和倭寇干上了,希望台湾海军不要背后捅刀就行。
ab119cd 发表于 2014-9-18 14:48
朗威利训练成果显著,北洋命中率高于联合舰队,也就是日舰速度优势太大,见势不好跑了,定镇追不上啊追不上
当人家打出的炮弹基数是你的倍数时,计较命中率几个百分点的差距没有意义。

黄海海战后统计,日方中弹情况是吉野8发,秋津洲4发,浪速9发,高千穗5发,松岛13发,严岛8发,桥立11发,千代田3发,扶桑8发,比睿23发,赤诚30发,西京丸12发,北洋水师这种火力程度当然一条都打不沈。



ab119cd 发表于 2014-9-18 14:34
决策正确,再打下去,一炮一个,大胜也许就打平了
想得美,你以为那年代炮弹长眼睛,这么有决定性的话为什么一艘都没打沈?

http://bbs.003927.com/thread-1143683-1-1.html

根据事实情况看,北洋海军“定远”、“镇远”二舰的305毫米主炮海战中共发射217发(“定远”120,“镇远”97),有记载命中的为9发(“西京丸”4,“比睿”1,“扶桑”2,“松岛”2),命中率仅为4.1%


而且北洋水湿的炮弹质量都出了大问题:

http://www.beiyang.org/index.php ... mp;id=40&page=3

据此统计,再减去10月补给的305毫米炮弹160枚、210毫米炮弹100枚、150毫米炮弹100枚、6英寸炮弹若干枚,还有9月12日未能及时交付“致远”、“靖远”、“来远”三舰的那批弹药,其余当为战前北洋海军得到补给的炮弹。而此时库存的炮弹除210毫米炮弹和150毫米炮弹均以告竭。由这份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北洋海军战前得到的补充,除210毫米炮弹、150毫米炮弹和120毫米速射炮炮弹较为充足外,其他数量都严重不足。这也与当时的情况符合,210毫米和150毫米克虏伯火炮当时不仅装备了北洋海军,各炮台要塞也大量装备,所以炮弹储备数量较多。

而汉纳根在战前的一封信则提到: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弹药问题上。我发现我们的灾难在于,两艘铁甲舰的8门30.5厘米炮只有3发长倍径榴弹和64发短倍径的、粗糙的榴弹。福州制造的铁甲舰“平远”的26厘米火炮根本没有榴弹,而巡洋舰“超勇”和“扬威”的26吨炮则没有发射药的储存。与此相反,3艘铁甲舰的火炮有着充足的穿甲弹,但是鉴于日本没有铁甲舰,这些炮弹差不多是没用的。同样,其他舰只所获得的弹药是不足的,但是在威海卫的弹药库里,却有足够供装甲巡洋舰使用的弹药。

其中作为北洋海军主力的定远、镇远两舰,305毫米开花弹原有67枚,3月到10月共下拨342枚,扣除战后下拨的160枚,只有182枚,而其中可以查证是海战前下拨的仅有150枚,其余32枚可能是汉纳根写信前下拨,已经包含在信中所提的67枚,也可能是海战后下拨,那么此时北洋海军仅有305毫米开花弹217枚,平均每门主炮只有炮弹27枚,即使将那32枚算入,也只有249枚,平均每门主炮仅有开花弹31枚。其余都是实战中用处不大的实心弹。

而平远所用的260毫米火炮不仅开花弹全无,实心弹也只有15发能用。超勇和扬威也仅有十寸口径炮所用轻装大粒药29出。

这显然严重制约了北洋海军战斗力的发挥,再考虑其他火炮药包和引信的短缺,不能想象北洋海军当时的窘迫。

.......

同时天津军械局提供的这数量有限的炮弹质量也不容乐观。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天津军械局所产的炮弹较进口之炮弹威力为弱,以“定远”所用的305毫末炮弹为例,305毫米炮所用之标准开花弹弹径比是五倍[38],而天津产的只有二倍八口径,要短的多。炮弹小了,不仅炮弹的重量比正常的炮弹轻,装药也要少,相应的,威力也要小的多。

天津军械局所产的炮弹其他质量问题也很多。1891年3月,丁汝昌因为定、镇两舰所领的305毫米炮弹铜箍太大,不能合用而致函刘含芳,要求“代为刮削”。[39]5月,“超勇”、“扬威”所领的“三十七毫里哈乞开士开花子各一千颗,子膛内均未装药”。[40] 6月,“致远”所领用的“六寸径炮用铜管轧火二百支,当经该船试放两支,据称口径太小,且放时窜火”,只能全部退回。[41]

这些问题在甲午战争时依然存在,“定远”枪炮大副沈寿堃在海战后就指出:“中国所制之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临阵之时,一遇此等军火,则为害实非浅鲜”。[42]“来远”帮带大副张哲溁也说:“所领子药,多不合适,亦不切备”,黄海海战即“有因子不合膛而临时减药者。”[43]所以“定远”枪炮二副高承锡认为:“枪炮子药乃军务极要之件,制造之时须较以规矩,求其性力,认真试妥,然后取用,方无妨害。”若“不论合膛与否、炸力大小、能否及远,塞责成工,不但战时用之有害,即平时用之也受害不浅”。[44]此外,弹药存放时间过长也会有所损坏,“镇远”枪炮大副曹嘉祥等军官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每届三年,各船上所存军火必须勘验,如有损坏,当即更换”。

弹药存在如此之多的质量问题,势必导致原本数量就有限的弹药在实际使用中更加紧张,还会严重影响火力的正常发挥。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7990
這除了展覽另外也有出書
希望對岸朋友可以支持作者
台灣這種人真的不多
涂装有误。大东沟时候已经统一黑色涂装没有黄色了。舰桥也经过改造 撤销了指挥台两翼的多余部分。主炮炮罩 ...
好像是涂成灰白色的吧?
丰岛海战弃友军而逃是事实,黄海海战比其他舰艇早回港2个多小时,各舰进港后均远离济远停泊,耻于与逃舰同泊也是事实,而且实力不敌对手就可以避战逃跑吗,按这个逻辑,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就得直接投降当亡国奴吗?房兵说的好,作为军人不效死力而首先考虑个人安危,这就是耻辱!所以方伯谦两次海战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就应该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如果给他翻案,那拒绝救助,与舰同沉的邓世昌、林履中,因镇远触礁而自尽的林泰增、战败后自尽的丁汝昌、刘步蟾等人的在天之灵何安,中华民族的气节何在?
2014-9-19 07:18 上传



  相片一:上个月我参观大陆高速铁路制造厂(帽子小了点,是不是?)

  以上是好的一方面。
  坏的一方面,请回头再看图一:为什麽从一八八七年到甲午开战之年,针对现代化海军的建设,清朝上上下下是「空白一片」?
  这「空白一片」的历史告诉我们什麽?
  中国人精於内斗,官场又普遍存在「见不得别人好」的红眼症。因而一八八七年北洋水师卓越的建军成果,最终为李鸿章树立了许多政敌,大家明地暗地扯他的後腿,并以打击北洋水师做为打击李鸿章的最佳手段。
  这造成北洋水师在「铁甲舰发展最关键的年代」整整停顿了七年!
  反观日本,他们起步虽晚,然而一旦行动是全国一心丶上下集力,由日皇带头,几乎每一个国民都勒紧了裤带出钱出力,因而即使日本地瘠民贫,他们也能「倾全国之力」筹建一支新式海军。
  每当读到这段历史,我难免心痛中国人为什麽总是内斗不休丶相互掣肘?
  这是中国人恶劣的民族性吗?
  或是中国地广人众,相对於地狭人稀的日本难以凝聚共识──才有这想法,接着就想到今日的台湾。
  如今台湾的人口约为日本甲午战争时期的一半──应该更容易凝聚共识吧?
  今天的台湾团结吗?
  不仅不团结,内斗之凶之狠,可能比腐败的满清末年还要严重!
  这真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现象。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五千年来累积了许多古谚。某些古谚譬喻之精辟丶算计之神准,实在发人深省。
  在此特别为台湾的某些朋友举一句古谚。
  假如你们把中国大陆当成敌人,有一句古谚是这麽说的:
  大敌当前,内斗不已,是亡国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