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塔飞船发回彗星高清图像:清晰可见撞击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14:18:20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6日消息,据欧洲空间局官方网站报道,在顺利抵达目标彗星之后,罗塞塔飞船仍在继续回传数据。欧空局刚刚就公布了罗塞塔飞船发回的彗星最新影像,非常令人震撼。由OSIRIS窄角相机拍摄的图像,展示在8月3日,距离约285公里时看到的彗星景象。


8月3日的彗星

这张照片同样是8月3日由OSIRIS窄角相机在距离约285公里处拍摄的。图像分辨率5.3米/像素。

底部平缓区域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底部”的平缓区域高分辨率图像。图像由罗塞塔飞船搭载的“光学,光谱与红外遥感系统”(OSIRIS)窄角相机拍摄并在今天传回地球。这张图像上可以清晰看到上面一些巨大的岩石,撞击坑和陡峭的山崖。这张图像拍摄时飞船距离彗核约130公里

抵近观察

抵近观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这张图像是罗塞塔飞船搭载的“光学,光谱与红外遥感系统”(OSIRIS)窄角相机拍摄的。图像左侧区域是彗星的“头部”,尅一看到它投下的阴影遮挡了它右侧的“身体”和“脖子”部位。这张图像拍摄时飞船距离120公里。

彗星活动

这张照片拍摄于8月2日,展示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上的活动状况。图像由罗塞塔飞船OSIRIS广角相机拍摄,拍摄时距离550公里。拍摄时曝光330秒以使彗核图像过曝,从而反映彗星活动细节。图像分辨率约每像素55米。(晨风)

     http://slide.tech.sina.com.cn/d/slide_5_453_50389.html/d/2#p=1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6日消息,据欧洲空间局官方网站报道,在顺利抵达目标彗星之后,罗塞塔飞船仍在继续回传数据。欧空局刚刚就公布了罗塞塔飞船发回的彗星最新影像,非常令人震撼。由OSIRIS窄角相机拍摄的图像,展示在8月3日,距离约285公里时看到的彗星景象。

8.jpg (121.66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8-7 09:17 上传



8月3日的彗星

9.jpg (113.07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8-7 09:18 上传


这张照片同样是8月3日由OSIRIS窄角相机在距离约285公里处拍摄的。图像分辨率5.3米/像素。

底部平缓区域

10.jpg (150.26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8-7 09:20 上传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底部”的平缓区域高分辨率图像。图像由罗塞塔飞船搭载的“光学,光谱与红外遥感系统”(OSIRIS)窄角相机拍摄并在今天传回地球。这张图像上可以清晰看到上面一些巨大的岩石,撞击坑和陡峭的山崖。这张图像拍摄时飞船距离彗核约130公里

抵近观察

11.jpg (143.2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8-7 09:21 上传


抵近观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这张图像是罗塞塔飞船搭载的“光学,光谱与红外遥感系统”(OSIRIS)窄角相机拍摄的。图像左侧区域是彗星的“头部”,尅一看到它投下的阴影遮挡了它右侧的“身体”和“脖子”部位。这张图像拍摄时飞船距离120公里。

彗星活动

12.jpg (60.53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8-7 09:23 上传


这张照片拍摄于8月2日,展示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上的活动状况。图像由罗塞塔飞船OSIRIS广角相机拍摄,拍摄时距离550公里。拍摄时曝光330秒以使彗核图像过曝,从而反映彗星活动细节。图像分辨率约每像素55米。(晨风)

     http://slide.tech.sina.com.cn/d/slide_5_453_50389.html/d/2#p=1
飞行了十年才到达这颗彗星,不错的成就。
牛b啊,着陆器什么时候放?
牛,科学进步,赞
⊙▽⊙10年磨一箭啊,话说他是用电推推进的吗
赞一个,不知距地球有多远?第一张图看起来好象一艘飞船,后面一大喷嘴
牛b啊,着陆器什么时候放?
好像11月份才放吧
很大的彗星的感觉,像一个城市。以后过几百年做恒星际旅行,核聚变燃料不够了,就在周围探测彗星,探测到了就飞过去捕获,然后拖着一起走,边走边补充燃料,等用完了彗星,也到新的恒星系了,再捕捉另一颗。
楼上天才思维
这颗彗星直径多大?
很大的彗星的感觉,像一个城市。以后过几百年做恒星际旅行,核聚变燃料不够了,就在周围探测彗星,探测到了 ...
都能飞过去被彗星捕获或者伴飞了,那速度也和彗星接近了,轨道也差不多了,哪还用得彗星带,自己靠惯性飞不一样效果。
unnamed089 发表于 2014-8-7 14:50
这颗彗星直径多大?
3.5×4 km  3.5×4 km
可惜没搞取样返回,彗星取样应该是最容易的……
能够近距离拍摄到彗星照片,真牛!
windrarara 发表于 2014-8-7 10:03
牛b啊,着陆器什么时候放?
还要慢慢靠近,直到距离10公里的轨道,要10月份才开始放着陆器
好清楚啊。
现在距地球多少公里
纸飞机 发表于 2014-8-7 16:21
可惜没搞取样返回,彗星取样应该是最容易的……
取样是容易,问题是以彗星的轨道参数,再返回地球,能量需求是不是太大了些?
还是不错的,监控了十年
10年!够NB啊~!
要是能采样分析就更好了,不过已经很牛了
ericcui1 发表于 2014-8-7 21:03
取样是容易,问题是以彗星的轨道参数,再返回地球,能量需求是不是太大了些?
以后可以带金属薄膜铺在彗星部分表面,控制彗星表面反射度,使得在需要的方向上蒸发,由此来控制彗星轨道。
vmn171 发表于 2014-8-7 15:46
都能飞过去被彗星捕获或者伴飞了,那速度也和彗星接近了,轨道也差不多了,哪还用得彗星带,自己靠惯性飞 ...
我指得不是伴飞彗星,我指得是绑架彗星跟着一起飞到另一个恒星系,拿彗星作为燃料补给资源,其实这里实际上说冰质小行星更合适。在几百年后的恒星际旅行应该还是很大的一艘飞船,到达目的地需要在船上繁衍好多代人,利用核聚变能量和动量定理作为主要物理规律基础。
这时燃料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从地面上带燃料成本太大,而利用捕获的小行星中的水可以分离出氢,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氧除了补充船上可能泄漏的氧,还可以作为工质被加速,推动飞船前进。
工程上,可以把冰质小行星顶在飞船头部推着走,建立一个从小行星上挖掘冰,到分离氢、氧,再到注入反应堆和推进器的小工业链。其好处是加速过程在挖完一半的小行星质量前不需要停下来,由于小行星的巨大质量,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不会太大,如果限制在地球地面重力加速度处,则是人造了一个重力场。而到减速段时,只需掉个头,可以继续保持这一重力场。有意思的是到了新的恒星系,按照一般的推测,应该能在其外围空间探测到新的冰质小行星,则这一过程可以延续下去。

这一设想的限制条件在于太阳系有多少冰质小行星。“今天,我们知道KBO地带有大约10万颗直径超过100公里的星体。”http://baike.baidu.com/view/39710.htm?fr=aladdin,由此推断,可以看成是在几万年内是无限的。
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0.1C是3×10^4×10^3 = 3 * 10^7 m/s, 重力加速度=9.8 m/s^2, 不考虑相对论效应,以重力加速度加到0.1C的时间是 0.1C/g = 3 × 10^7 / 9.8 s = 3061224s = 35.43 day。加一个月的速就能到0.1C啊,这个我还真没想到过。这么看来恒星际旅行也没那么难啊?有人给我点反驳意见么?
这颗彗星的体积大约是10立方公里,也就是10^10立方米,冰的密度在0度时大约917kg/立方米,外太空可能温度更低一些也就更密,这里算1吨每立方米,则有10^10吨,土星5号的推力为3.4×10^3吨,需要3×10^7个土星5,看来关键是推进器。
短期到不了0.1C可以延长加速时间,从长远来看能达到的速度一个是由推进器能将物质向后喷出的速度决定,一个是由燃料数量决定,这里也就是冰质小行星的大小。经过计算后如果发现一个冰质小行星能提供的燃料数量已经能保证去程加速和减速的需求,则多余的部分可以在开始就炸掉,或者开始在太阳系中就只找合适大小的冰质小行星。
为了减少对抗太阳引力场的,其实也可以先在柯依柏带找一个小行星推到奥尔特带,再在那里找一个合适的小行星做恒星际燃料包。
飞了十年啊太牛了,那成像效果也够牛,什么相机,拍这么清楚,能安全着陆就更牛了
windrarara 发表于 2014-8-7 10:03
牛b啊,着陆器什么时候放?
1 1 月 。
楼上楼上楼上已经不能自己了……
进步很大!值得学习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交汇点距离地球有多远啊?
supercreate 发表于 2014-8-7 14:10
很大的彗星的感觉,像一个城市。以后过几百年做恒星际旅行,核聚变燃料不够了,就在周围探测彗星,探测到了 ...
俘获一颗彗星要耗费的能量也不小吧?
一块烂土豆啊
lmxhdl 发表于 2014-8-7 09:52
飞行了十年才到达这颗彗星,不错的成就。
汇合这颗彗星需要很大的DELTA V么,怎么比去冥王星还慢
小牧爱丽丝 发表于 2014-8-11 13:59
俘获一颗彗星要耗费的能量也不小吧?
我理解的俘获是首先与彗星保持相同的轨道,然后固定,然后推动组合体到想要的轨道上去。如果用航天器自身的能量,要推动彗星,能量当然会不够。这里说的是利用彗星/冰质小行星上的水中的氢做聚变反应燃料,能量和推进工质都取自冰质小行星,其实就是个外挂的燃料包。
maxifrance 发表于 2014-8-8 22:25
楼上楼上楼上已经不能自己了……
这个想法没有超出现有物理原理,没有在像三体这样的科幻小说中出现,难道不应该感到兴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