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可能飞速下滑 央行急召经济学家问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7 03:11:30
http://biz.163.com 2005-06-24 10:29:2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新华社报道引发专家热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杨良敏 肖经栋
6月14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殷剑峰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如果没有较大的政经体制改革的推动,如果紧缩的信贷政策不及早转向,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可能会坐在飞速下滑的过山车上。
此文一出,立即引起经济学界的热烈讨论。而据有关人士透露,央行于昨日下午邀请部分经济学家、金融界人士进行座谈,听取各方不同意见,以期对宏观经济走势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据透露,在昨天的央行座谈会上,主张加息的声音比较集中。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就宏观经济走势问题,采访了多位知名经济学家。他们对此意见不一,争论激烈。
宋国青:首选降低银行准备金率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三季度CPI有可能在1%以内,不排除个别月份是零或者负值。他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目前在26%多一点,但此后不会再高了。他认为,如果房地产投资下降,“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房地产仍然是今后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他反复提醒,房地产投资和房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房地产投资上去了,供给增加了,房价自然就会降下来”。因此,他认为应该放松信贷,刺激总需求。“如果问我对货币政策有什么建议,我会首选降低银行准备金率。”
宋国青认为,现在经济处在总需求比较疲软时期,需要微调,但问题不严重。不过他担心,目前如果在对形势的判断中把政策重点放在用紧缩的办法来防止通货膨胀,搞不好会导致通货紧缩。在他看来,短期内,至少在几个月到半年以内,看不到通胀压力。今后主要还是以防止通货紧缩、改变总需求疲软为主要任务。
殷剑峰:重视供给而非扩大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殷剑峰博士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我国经济在去年初到达周期顶峰,目前投资和GDP增长已处于下滑态势。采取的措施应该是重视供给因素,而不是通常所强调的扩大需求。
在殷剑峰看来,支撑其观点的因素有:先行指标相继回落,5月份CPI增长达到低点1.8%,虽与4月持平,但环比下降;货币供应量继续紧缩,M1和M2增幅仍控制在15%之内,信贷继续偏紧将是一个大趋势,势必影响企业融资,从而对投资增长形成制约。随着人民币汇率问题进一步明朗,外汇占款半年后将下降。
殷剑峰建议,继续坚持市场化趋向改革,尤其是在能源等投资领域应放松管制;同时,应在交通、电信、金融等关键性的第三产业领域逐步放松管制,从而提高其对GDP的贡献率。应逐步放松信贷管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当务之急。
王小广:明年经济可能“前低后高”
近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组长王小广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明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应该会出现“前低后高”的现象,GDP应该有超过9%的增长。
王小广认为,这一轮宏观经济调控不是周期性调整,而是结构性调整,主要是对水泥、钢铁等几个投资过热的行业进行调控,这并不表明整体经济过热。
王小广执笔的一份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报告认为,从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效果看,重点调控行业投资继续放慢,调控效果继续显现。今年1-3月,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下降2.9%和1.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6%.
王小广说,尽管目前有些地区在宏观调控上有些松动,但这并不表示方向性。目前,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没有必要作比较大的调整。
易宪容:经济没有大问题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比较乐观的观点在最近的撰文中已经体现出来。他在昨天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仍然坚持一贯的观点。
他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形势面临一个情况,就是公布的数据表现不太好:CPI比较低,M2在减缓,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数据,并未真正反映实际情况。作为同比数据,去年经济增长存在投资过热,但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回落是正常的,不可能大幅下滑。
在易宪容看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没有出现逆转趋势:进出口尽管有摩擦,但增长仍比较高;城市化进程仍然比较快,房地产投资虽然有所压缩,但不会减少多少,PPI连续14个月高于5%;1至5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9%,固定资产投资等仍然在26%以上的高位运行。
在货币政策方面,易宪容选择加息,“加息的幅度不用太大,就0.25个百分点”。
赵晓:适时微调政策操作
近日,国资委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晓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宏观经济调控到位,现在需要警惕控制过度,引发经济由热转冷。
他说,中国经济在2003年达到了最高峰,2004年在宏观调控之后开始降温,现在还在下降当中。因此,在去年年初,他便提出了要警惕经济下滑的观点。
从消费来看,今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1.8%,与4月相比下降0.2%.投资则在下降,如投资增长从去年3月份的47.8%降到去年11月份的28.9%.按此速度降下去,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将变得乏力。而依靠外需来拉动经济发展,则又面临许多风险问题,国外对中国产品仍然设有诸多贸易壁垒。
赵晓认为,今后的政策操作,只要避免继续打压并适时微调,则通货紧缩真正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本轮经济增长便有可能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增势最平稳、调控最得力的一轮增长。
张立群:调控多用经济手段
对于经济进入快速下滑通道的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近日明确表示,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基本上可以被排除。
从投资角度来看,今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4%,与去年全年的28%相比差距不大,仍处于一个平稳增长阶段;消费趋旺,5月增长12.8%,1-5月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提高两个多百分点;出口方面,5月增长30.3%,去年增长35.4%,尽管今年以来比去年低一点,但降幅不大。由此可以判断,经济增长快速回落的情况,基本可以被排除。
但从经济走势来看,张立群认为,还是要警惕投资需求的反弹。与此同时,与许多专家判断一致的是,张立群认为,从目前看,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主要是要防止通货紧缩。
他建议,政府行政调控方式要适当调整,多运用经济手段。他认为,这次调控是有限调控,经济增长保持在9%以上应该没有问题。http://biz.163.com 2005-06-24 10:29:2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新华社报道引发专家热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杨良敏 肖经栋
6月14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殷剑峰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如果没有较大的政经体制改革的推动,如果紧缩的信贷政策不及早转向,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可能会坐在飞速下滑的过山车上。
此文一出,立即引起经济学界的热烈讨论。而据有关人士透露,央行于昨日下午邀请部分经济学家、金融界人士进行座谈,听取各方不同意见,以期对宏观经济走势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据透露,在昨天的央行座谈会上,主张加息的声音比较集中。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就宏观经济走势问题,采访了多位知名经济学家。他们对此意见不一,争论激烈。
宋国青:首选降低银行准备金率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三季度CPI有可能在1%以内,不排除个别月份是零或者负值。他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目前在26%多一点,但此后不会再高了。他认为,如果房地产投资下降,“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房地产仍然是今后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他反复提醒,房地产投资和房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房地产投资上去了,供给增加了,房价自然就会降下来”。因此,他认为应该放松信贷,刺激总需求。“如果问我对货币政策有什么建议,我会首选降低银行准备金率。”
宋国青认为,现在经济处在总需求比较疲软时期,需要微调,但问题不严重。不过他担心,目前如果在对形势的判断中把政策重点放在用紧缩的办法来防止通货膨胀,搞不好会导致通货紧缩。在他看来,短期内,至少在几个月到半年以内,看不到通胀压力。今后主要还是以防止通货紧缩、改变总需求疲软为主要任务。
殷剑峰:重视供给而非扩大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殷剑峰博士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我国经济在去年初到达周期顶峰,目前投资和GDP增长已处于下滑态势。采取的措施应该是重视供给因素,而不是通常所强调的扩大需求。
在殷剑峰看来,支撑其观点的因素有:先行指标相继回落,5月份CPI增长达到低点1.8%,虽与4月持平,但环比下降;货币供应量继续紧缩,M1和M2增幅仍控制在15%之内,信贷继续偏紧将是一个大趋势,势必影响企业融资,从而对投资增长形成制约。随着人民币汇率问题进一步明朗,外汇占款半年后将下降。
殷剑峰建议,继续坚持市场化趋向改革,尤其是在能源等投资领域应放松管制;同时,应在交通、电信、金融等关键性的第三产业领域逐步放松管制,从而提高其对GDP的贡献率。应逐步放松信贷管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当务之急。
王小广:明年经济可能“前低后高”
近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组长王小广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明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应该会出现“前低后高”的现象,GDP应该有超过9%的增长。
王小广认为,这一轮宏观经济调控不是周期性调整,而是结构性调整,主要是对水泥、钢铁等几个投资过热的行业进行调控,这并不表明整体经济过热。
王小广执笔的一份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报告认为,从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效果看,重点调控行业投资继续放慢,调控效果继续显现。今年1-3月,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下降2.9%和1.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6%.
王小广说,尽管目前有些地区在宏观调控上有些松动,但这并不表示方向性。目前,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没有必要作比较大的调整。
易宪容:经济没有大问题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比较乐观的观点在最近的撰文中已经体现出来。他在昨天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仍然坚持一贯的观点。
他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形势面临一个情况,就是公布的数据表现不太好:CPI比较低,M2在减缓,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数据,并未真正反映实际情况。作为同比数据,去年经济增长存在投资过热,但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回落是正常的,不可能大幅下滑。
在易宪容看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没有出现逆转趋势:进出口尽管有摩擦,但增长仍比较高;城市化进程仍然比较快,房地产投资虽然有所压缩,但不会减少多少,PPI连续14个月高于5%;1至5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9%,固定资产投资等仍然在26%以上的高位运行。
在货币政策方面,易宪容选择加息,“加息的幅度不用太大,就0.25个百分点”。
赵晓:适时微调政策操作
近日,国资委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晓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宏观经济调控到位,现在需要警惕控制过度,引发经济由热转冷。
他说,中国经济在2003年达到了最高峰,2004年在宏观调控之后开始降温,现在还在下降当中。因此,在去年年初,他便提出了要警惕经济下滑的观点。
从消费来看,今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1.8%,与4月相比下降0.2%.投资则在下降,如投资增长从去年3月份的47.8%降到去年11月份的28.9%.按此速度降下去,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将变得乏力。而依靠外需来拉动经济发展,则又面临许多风险问题,国外对中国产品仍然设有诸多贸易壁垒。
赵晓认为,今后的政策操作,只要避免继续打压并适时微调,则通货紧缩真正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本轮经济增长便有可能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增势最平稳、调控最得力的一轮增长。
张立群:调控多用经济手段
对于经济进入快速下滑通道的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近日明确表示,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基本上可以被排除。
从投资角度来看,今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4%,与去年全年的28%相比差距不大,仍处于一个平稳增长阶段;消费趋旺,5月增长12.8%,1-5月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提高两个多百分点;出口方面,5月增长30.3%,去年增长35.4%,尽管今年以来比去年低一点,但降幅不大。由此可以判断,经济增长快速回落的情况,基本可以被排除。
但从经济走势来看,张立群认为,还是要警惕投资需求的反弹。与此同时,与许多专家判断一致的是,张立群认为,从目前看,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主要是要防止通货紧缩。
他建议,政府行政调控方式要适当调整,多运用经济手段。他认为,这次调控是有限调控,经济增长保持在9%以上应该没有问题。
这些宏观经济上的东西,以我这样的知识水平是搞不太清楚的,但是,自认为中国经济繁荣的背后所隐藏的种种危机,存在集中发展的趋势.世界范围的较大经济危机几乎每10年就有一次,上次是在97-98年,最近美国很欧洲的贸易保护政策就是经济危机的一个前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家之间最多就是贸易保护),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决不希望我国的经济出现大规模的滑坡,甚至在潜意识中,觉得要是GDP的增长低于7%就有点不正常,只希望我们的专家和领导人能够真正把中国的经济继续在健康快速的轨道上运行.
我想如果真的有类似于东南亚经济危机影响到人民的生活的话,更多的人会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我也一样.
不会吧,听起来好吓人哟
经济有周期性起伏是很正常的
反正我感觉钱不够花,这应该就是经济危机的前兆
下滑没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崩溃
个有利弊,不一定有多坏
“投资上去了,供给增加了,房价自然就会降下来”——说这话的人是个混蛋。
总供给增加,意味着各家的蛋糕份额缩小、销售数量下降,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保持销售额(即利润),商家会提价还是降价?
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的目的从来就是追求最大利润,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否则哪来的泡沫哪来的经济危机?!
只要日常生活没受到什么大的影响和干扰
并且实际收入和购买力保持平稳增长
老百姓就很满意了
这新闻是冲着房地产政策来的,房产大亨们开始使手段了。
[B]以下是引用[I]windfire[/I]在2005-6-25 19:13:00的发言:[/B][BR]这新闻是冲着房地产政策来的,房产大亨们开始使手段了。

房价如果崩盘,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涉及范围之广,损失之大恐怕就是目前国家对房价调控投鼠忌器的原因之一.
[B]以下是引用[I]虎魄[/I]在2005-6-25 18:00:00的发言:[/B][BR]“投资上去了,供给增加了,房价自然就会降下来”——说这话的人是个混蛋。

不懂经济不是你的错,来这里大放厥词就是你的不对了。

这是标准的供给学派观点。知道萨伊定律么?“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
80年代里根采纳了这个观点,才有了90年代的美国繁荣。
不过供给学派的核心政策是减税。不知道我们的经济学家有什么新招?
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在国家的控制下,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近几年崩溃的可能性非常小。消费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和释放,基本运行情况应该是平稳的,太大的波动不太可能。
[B]以下是引用[I]点水族[/I]在2005-6-25 23:52:00的发言:[/B][BR]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在国家的控制下,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近几年崩溃的可能性非常小。消费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和释放,基本运行情况应该是平稳的,太大的波动不太可能。
我不是学经济的,但是,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我认为我国的消费能力已快到顶峰。从政府的财政收入上看已无发展的空间。举个例:我们这里的个体户去年每月交纳税款100元左右,而今年是300元左右。而实际消费并不象宣传的那样。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商店里有多少人买东西。一个店铺一年中几次异手。生意难作是普遍现象。试问:这样的情况能支持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多久?收入决定支出啊!
       另外,我国的出口依靠的是低成本——十分低的工资支持。可是农民工已经不愿意到某些地方去打工。低成本还能低多久?成本上去了就会影响出口。总需求能上去吗?
      我认为近几年崩溃的可能性小,但是,逐渐衰退的可能性大。另外,我认为这篇文章总体上是张冠李戴,别有用心。
[B]以下是引用[I]windfire[/I]在2005-6-25 19:13:00的发言:[/B][BR]这新闻是冲着房地产政策来的,房产大亨们开始使手段了。
同意14楼兄弟的分析,但是不同意你把这篇文章看成是别有用心的人的作为.中国的经济的发展,长期倚赖3个重要的基石,巨大的国内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巨大的能源消耗.这3个基石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是不利于长期健康发展的.文章中对房地产作出了分析,但并不是仅仅针对房地产,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上海等地的房价过高,确实不正常,但仍然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当然是也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的缺点的表现),7月1号后国家的宏观调空措施正式实行以后能否产生效果,如果没效果是否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对今后房地产业的走向有重要影响.
还听了很多网友对房价过高的抱怨,要知道房价和房地产业是两码事,如果7月后上海某地房价从每平米20000RMB掉到了1000RMB,不要高兴的去买房,还是留着钱到超市购买足够的食物吧!经济危机就要来了!当然, 相信国家领导人是不会让这中情况出现的!
“这是标准的供给学派观点......里根采纳了这个观点,才有了90年代的美国繁荣”——你都这样了,我还和你争什么?[em01][em01][em01]
---目前的两难是放开金融,又会使过剩的低端产业死灰复燃,过去一年的努力付之一炬,我认为能采用的措施是,扩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甚至可以发放现金津贴,用来消化过剩的低端产品库存,通过这种方式间接的扩大市场现金流量,给企业注入适量的资金,而不是通过银行,最大限度的减小通货膨胀的副作用,解决一部分人无钱合理消费的问题。
---建立通畅合法的民间资金流通渠道,和市场准入的保证,使大量的民间资金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炒房”和“炒煤”的出现很大程度是由于民间资金由于投资渠道不畅通,投资面过窄造成的,这样一方面能缓解部分企业的资金压力,又能减小银行的融资压力和潜在的呆坏帐风险,解决另一部分人有钱乱消费,无法消费或资金外流的问题。
---而银行就应该按国家的引导,将资金投入到基础性,长期性,短时间内无法产生效益的高科技项目,并使之达到产业化阶段后,再通过各种形式将其渗透到市场收回投资,也就是仿效日本模式,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飞跃,步入一个新的上升通道,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
---乱了一些,大家笑笑吧。

[em01][em01][em01]
冷兄说的部分赞成。个人认为目前国内消费的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因为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使人们保持着一种抑制消费的情况,给子女就学准备、为家人今后医疗等资金都还没有进入消费,记得前年就说居民手中的存款达8万多亿。如何使大家把这些钱中的一部分,有序的释放为消费是对今后的经济平稳运行很关键的影响因素。
    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不断被更替是很正常的情况,不能因此就认为是经济运行有问题。就是他们被淘出去,他们也在各自的装修、运营、包括倒闭等过程中实现了物质的再分配吧?
另外一方面,国内中高收入阶层的人绝对数不断在扩大,社会消费的主力是中等收入的人,或者说是中产阶级。社会的结构目前基本还是三角型,但是正在想橄榄型改变,中产阶级的不断增加对消费的拉动效应是很明显的。
   本人不是学经济的,一点浅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但存款率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
由于人们对于不可抗力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所以才要大量存款以备不时之需
不是吗
问题真不好办亚!!!!!!!!!!!!!
计划经济的最大好处是没有这么多的毛病!!!
[em01]
吃饭的钱都没有何谈消费,没有消费怎么有经济的增长,老是要牛不吃草又想要牛挤奶,还要不要人活了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7 15:00:40编辑过]
以上是显性的问题。隐性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低效率和浪费都变成了金融系统的不良资产。这个东西短期内看不出来,长期来看总是要解决的。因为银行是国有的,所以这种不良资产最终会变成财政的负担。最近连续给几大国有银行进行外汇注资,实质就是拿千千万万劳工挣极微薄工资出口商品换来的外汇去填银行系统的窟窿。另外,地方政府隐性负债和养老金系统隐性负债也都规模巨大,要政府在未来慢慢填。政府本身不是生产性的,所以这笔钱最终还是老百姓承担——或者是税收,或者是通货膨胀。
最近的信贷收缩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去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政策性收缩,还有一个是银行改制,加强内部监管,使得银行不愿意放贷。总起来看,下半年会出台放松信贷和减税的措施。
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em03]
我不懂经济所以我说不出什么大道理
只希望别出现他们所预言[经济过山车]
中国经济被一个大盖子盖着,在这个盖子没掀开前大家都不知道下面会是什么,不过等这个盖子掀开的时候估计也是大家绝望的时候了吧
我认为中国经济出现急速下滑的可能性还是很小.一是现在国际上的经济还是以发展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仍然对世界经济的主体(发达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周遍国际环境起码从表面上看还是稳定的.由战争引发经济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二是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宏观调控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中国的领导人和学者们对经济的驾御能力不段提高,而且中国现在也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可以应对一般的经济危机.所以未来可能的经济危机对中国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是中国现在正深入的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如果世界发生较严重的滑坡的话,中国只怕很难幸免.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低于GDP年6%的相对较低的增长,只要美国和欧洲的经济不出问题,只要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中国经济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经济发展本来就是起起伏伏的,下降反而能让我们看到许多在上升时看不到的问题,针对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好好发电改进,到再次上升时就会好许多。所以不要怕下滑,因为这是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8 21:52:17编辑过]
“健康”两字是关键。经济“健康”发展。高点低点不那么严重吧
[B]以下是引用[I]虎魄[/I]在2005-6-25 18:00:00的发言:[/B][BR]“投资上去了,供给增加了,房价自然就会降下来”——说这话的人是个混蛋。
总供给增加,意味着各家的蛋糕份额缩小、销售数量下降,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保持销售额(即利润),商家会提价还是降价?
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的目的从来就是追求最大利润,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否则哪来的泡沫哪来的经济危机?!


  请教一下,电脑,空调,手机产业都经历过投资增加供给增加,请问现在这些东西的价格是上涨了还是下降了?头一次听说东西越多卖的越贵的道理。请教依你的高见,如果总供给的增加会导致涨价,那么用什么措施才能降价呢?难道房子越少越便宜?
  总供给增加,销售数量下降。商家为了保证资金链不断必然要降价变现。他们倒不想降价,但是不降价谁买他们的?除非整个行业形成价格同盟,不过随着投资者的增多,这种价格同盟会越来越脆弱直至崩溃。
[B]以下是引用[I]huhuhahei2000[/I]在2005-6-29 11:53:00的发言:[/B][BR]!

  请教一下,电脑,空调,手机产业都经历过投资增加供给增加,请问现在这些东西的价格是上涨了还是下降了?头一次听说东西越多卖的越贵的道理。请教依你的高见,如果总供给的增加会导致涨价,那么用什么措施才能降价呢?难道房子越少越便宜?
  总供给增加,销售数量下降。商家为了保证资金链不断必然要降价变现。他们倒不想降价,但是不降价谁买他们的?除非整个行业形成价格同盟,不过随着投资者的增多,这种价格同盟会越来越脆弱直至崩溃。

房地产不同于电脑,空调,手机等,巨大的投入和无底洞般暴利预期使价格同盟变得非常牢固,可以说是不见棺材不流泪,甚至见了棺材也不流泪。。看看香港和日本楼市崩溃前的房子哪里不是越建越多?但价格还不是一个劲地往上窜?如果不加调控,当价格同盟开始崩溃的时候,也就是楼市泡沫破裂,国家经济受到重挫的时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9 15:02:56编辑过]
中国的泡沫!,美丽的泡沫!
喊了好多年的扩大内需,做到了吗?房价居高不下,我们不吃不喝几十年也买不起一套房,这正常吗?经济的外向依存度最好不要超过40%,而现实情况呢?社会稳定,我觉得新加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居者有其屋,国家应该在房价上有点大措施了。公务员的收入也应该控制了,官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我觉得这样才对中国长远的发展有利。
[B]以下是引用[I]虎魄[/I]在2005-6-26 12:43:00的发言:[/B][BR]“这是标准的供给学派观点......里根采纳了这个观点,才有了90年代的美国繁荣”——你都这样了,我还和你争什么?[em01][em01][em01]

不懂经济学,你当然没法和我争!
有什么论点拿出来呀!怕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30 9:13:41编辑过]
[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欲速刚不达!!!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