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俄美中“力量平衡”思想过时 俄中走向联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22:42:00
千龙新闻网

《参考消息》引述俄罗斯《独立报》7月15日文章称,北京结盟莫斯科抗衡美国的方针会变成中美走到一起(作者 著名政府家阿列克谢·博加图罗夫)

    美英揭露伊拉克战争问题的热闹场面会遮住一个有意思的日子:7月16日,这一天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满2周年,在签署这项条约的时候,西方一片噪声,美国最知名的分析家们将这项文件比作1939年苏德条约。我们今天再看条约时,好像它来自另一个时代。莫斯科和北京没有恢复联盟,莫斯科却多半与华盛顿形成了准联盟。由于任何人都不会废除条约(俄中条约有效期为20年),俄罗斯上层相信,“中国是它的囊中物”,与中国的关系是俄罗斯对西方政策不可动用的“储备”。是否可以如此乐观呢?

    俄中条约是非常有意义的文件。其中有三类义务。第一,似乎使它具有扩大的不侵犯公约的性质。第二,很像标准的政治联盟条约。它含有巧妙的条文:如果俄中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在采取消除威胁时相互接触。第三,有点像“捍卫不干涉”联盟的协定。文件中说,莫斯科和北京反对武力干涉国家主权。在北约1995年和1999年干涉前南斯拉夫以后,这项条款直接反对西方所坚持的“人道主义干涉”政策。北京和莫斯科条约没有引起喧嚣,但它无疑意味着,俄中关系从全面正常化阶段(1989年至2001年)过渡到形成政治联盟的阶段(包括在安全领域合作的内容)。

    结果又怎样呢?2001年9月以后,俄罗斯投奔了美国,从2002年起,成为了北约“准联系成员国”和“八国集团”的正式成员。在莫斯科与西方接近的时候,中国并不高兴,但没有采取行动。它在等着,当时莫斯科某些上层人士认为,中国是个现实,是“俄罗斯政策永远的资产”。

    俄罗斯采取了做表面文章的策略。要知道,条约中的政治意义很大一部分隐藏在字里行间。在签署的时候,条约的精神与条约文本同样重要。然后发生了转变,文本变成精神。一切表面上同以前一样,但双方要按条约行动的精神准备程度大大下降,文本在以前是最低纲领,而现在变成了最高纲领。我们对此感到满意,中国并不太满意。那么,如果现在一切都反过来,又会怎么样呢?

    中国有与美国接近的种种理由。第一,中国反正需要与美国谈判有关台湾统一的外部环境问题。美国堵死了这条路,但是从1996年起已经过了7年,相互间的尖锐对立已经过去。

    第二,美国已“进入中国的大后方”,在中亚获得了基地。中国10年来一直阻止这样做。中国实际上需要在自己的大后方有一个“没有美国存在的地带”。如果不再仅仅考虑台湾问题,那么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一局面。美国在中国后方的存在可以成为中美联手对付极端的伊斯兰主义的前提条件。北京毫不掩饰地把伊斯兰极端分子看作是敌人。

    第三,中国明白,它没有可能阻止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它不可能对美国采取对应措施。中国需要在事实上,而不是口头上与美国和解,以便减少在对美关系上的彼此不信任。

    第四是经济动力,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出口到了美国,中国越来越深地加入了全球经济,而在全球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美国。

    问题并不在于中国领导人的更替。“力量平衡”思想已经过时,当时俄罗斯和美国在与中国的关系上自然而然地达到相互平衡。新时代需要更深思熟虑的方案,新领袖们更迫切地需要这样做。改变中国政策的前提条件已经成熟。利用与俄罗斯结盟这一条件,建立对美国平衡的方针有可能使中美关系“一体化”,如同俄美关系“一体化”方案确定了莫斯科与华盛顿90年代关系的发展方向。

    如果中国开始超赶我们,与美国在政治上更加接近,那么我们是否能够超过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合作水平更高?这实在令人怀疑。

[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千龙新闻网

《参考消息》引述俄罗斯《独立报》7月15日文章称,北京结盟莫斯科抗衡美国的方针会变成中美走到一起(作者 著名政府家阿列克谢·博加图罗夫)

    美英揭露伊拉克战争问题的热闹场面会遮住一个有意思的日子:7月16日,这一天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满2周年,在签署这项条约的时候,西方一片噪声,美国最知名的分析家们将这项文件比作1939年苏德条约。我们今天再看条约时,好像它来自另一个时代。莫斯科和北京没有恢复联盟,莫斯科却多半与华盛顿形成了准联盟。由于任何人都不会废除条约(俄中条约有效期为20年),俄罗斯上层相信,“中国是它的囊中物”,与中国的关系是俄罗斯对西方政策不可动用的“储备”。是否可以如此乐观呢?

    俄中条约是非常有意义的文件。其中有三类义务。第一,似乎使它具有扩大的不侵犯公约的性质。第二,很像标准的政治联盟条约。它含有巧妙的条文:如果俄中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在采取消除威胁时相互接触。第三,有点像“捍卫不干涉”联盟的协定。文件中说,莫斯科和北京反对武力干涉国家主权。在北约1995年和1999年干涉前南斯拉夫以后,这项条款直接反对西方所坚持的“人道主义干涉”政策。北京和莫斯科条约没有引起喧嚣,但它无疑意味着,俄中关系从全面正常化阶段(1989年至2001年)过渡到形成政治联盟的阶段(包括在安全领域合作的内容)。

    结果又怎样呢?2001年9月以后,俄罗斯投奔了美国,从2002年起,成为了北约“准联系成员国”和“八国集团”的正式成员。在莫斯科与西方接近的时候,中国并不高兴,但没有采取行动。它在等着,当时莫斯科某些上层人士认为,中国是个现实,是“俄罗斯政策永远的资产”。

    俄罗斯采取了做表面文章的策略。要知道,条约中的政治意义很大一部分隐藏在字里行间。在签署的时候,条约的精神与条约文本同样重要。然后发生了转变,文本变成精神。一切表面上同以前一样,但双方要按条约行动的精神准备程度大大下降,文本在以前是最低纲领,而现在变成了最高纲领。我们对此感到满意,中国并不太满意。那么,如果现在一切都反过来,又会怎么样呢?

    中国有与美国接近的种种理由。第一,中国反正需要与美国谈判有关台湾统一的外部环境问题。美国堵死了这条路,但是从1996年起已经过了7年,相互间的尖锐对立已经过去。

    第二,美国已“进入中国的大后方”,在中亚获得了基地。中国10年来一直阻止这样做。中国实际上需要在自己的大后方有一个“没有美国存在的地带”。如果不再仅仅考虑台湾问题,那么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一局面。美国在中国后方的存在可以成为中美联手对付极端的伊斯兰主义的前提条件。北京毫不掩饰地把伊斯兰极端分子看作是敌人。

    第三,中国明白,它没有可能阻止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它不可能对美国采取对应措施。中国需要在事实上,而不是口头上与美国和解,以便减少在对美关系上的彼此不信任。

    第四是经济动力,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出口到了美国,中国越来越深地加入了全球经济,而在全球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美国。

    问题并不在于中国领导人的更替。“力量平衡”思想已经过时,当时俄罗斯和美国在与中国的关系上自然而然地达到相互平衡。新时代需要更深思熟虑的方案,新领袖们更迫切地需要这样做。改变中国政策的前提条件已经成熟。利用与俄罗斯结盟这一条件,建立对美国平衡的方针有可能使中美关系“一体化”,如同俄美关系“一体化”方案确定了莫斯科与华盛顿90年代关系的发展方向。

    如果中国开始超赶我们,与美国在政治上更加接近,那么我们是否能够超过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合作水平更高?这实在令人怀疑。

[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em08]
只有永远的利益。
没有永远的朋友
单独看中美关系中俄关系是将这个问题概括化。
中国政府政策一贯是全面出击重点发展。实际上这几年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开始转变,由不结盟转向准结盟,这是一个好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交杠杆的支撑点总会由我们安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