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团200台老装备转战1800公里无一趴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9:31:11

        某团200台老装备参演朱日和转战1800公里无一趴窝

        上卫星过顶侦察,空中电磁迷雾覆盖,“蓝军”空袭如影随形……“跨越-2014·朱日和F”演习兵力投送阶段,“红军”某炮兵团千人百车突破层层封锁,处理多起敌情,准时完成兵力投送任务。

        老旧装备实现“零故障”参演

        此次演习,该团共出动各类车辆火炮200余台(辆)全部为老旧装备。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1800多公里的远程机动和连续多天的高强度演习中,这些老旧装备竟没有一台“趴窝”,始终保持良好的战技术状态。奇迹背后,饱含官兵艰苦细致的工作。

        今年初,该部对参演车辆装备战技术性能、修理人员素质、工具器材配套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总结梳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们指导各级制订了精确到车、指定到人、区分到天的《车辆装备技术整治方案》,对所有车辆进行全面保养、系统整治。

        经过3个多月的综合整治,参演部队的车辆整体完好率达到了96.5%,参演车辆装备完好率达到了100%。

        数据库“海量”信息助力保障

        7月13日,当北线机动部队开进贺兰山区时,一辆野战炊事车突然抛锚。伴随保障的修理员迅速将车辆故障报告装备抢修中心,远在数十公里外的修理所长王金鹏打开野战装备抢修数据库,输入该车单位和车辆编号后,其修理记录及易发故障跃然屏幕。很快,王所长就判明故障并确定了抢修方案,手指轻击键盘,抢修方案迅即传至北线抢修组。15分钟后,故障车辆“起死回生”。

        该团保障处长张玉兵介绍说,为提高装备抢修能力,团队自行开发了野战装备抢修数据库系统,为所有装备及附件建立“户口”档案。大到一台特种车辆、小到一个零配件,从有形的实体部件到无形的性能指标、维修记录等,全部录入数据库。指挥员只需要轻点鼠标,所需数据一应俱全,每个单车的故障情况、配载信息、战技术性能一目了然,为装备抢修提供了科学依据。

        “兵专家”成维修保障“大拿”

        演习场上,“红蓝”双方激战正酣,突然一门火炮出现故障。紧急时刻,只见三期士官炮长冯文川一边呼叫修理分队,一边指挥炮班人员进行故障检修与排除。不一会儿,战炮再次轰鸣,一发发炮弹如冰雹般撒向“敌”阵。

        据了解,此次演习中,数台车辆装备、数十门火炮以及大量的轻武器等装备保障任务,有70%以上是由士官完成的。

        为了打造一支岗位互换、保障多能的士官队伍,该团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换岗互训、岗位自训、强化集训”的方式,按照“精通一门专业、掌握两门手艺、通晓三门技术”的要求,大力加强士官修理人才培养,实现一人多岗、一兵多用。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利用野外驻训等机会,将装备维修人员打乱建制、混合编组,采取任务牵引、情况诱导、实际作业的方法,组织战场模拟抢修,打造出了一个素质过硬的“兵专家”群体。

        数千件器材配件实现精确直达

        7月月23日,联合反击战斗激战正酣。随着战斗进入“白热化”,部队弹药消耗量和装备维修器材、配件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一组组保障需求信息不断传至后方指挥所。

        指挥员立即通过装备保障系统,查看装备器材、配件库存数量、位置等信息。旋即,一道道补给、维修的指令传至各保障单元。数分钟后,“××战损火炮维修完毕”、“××车辆器材补充完毕”、“××阵地弹药输送完毕”的信息及时反馈到了指挥所的显示屏上。

        现代战争呈现出高消耗的特点。针对这一情况,演习出发前,该团科学筹划,通过采取向军区、集团军请领和自筹资金购买等方式,先后筹措数千件装备维修器材、配件,确保各种装备零部件配套数量充裕。同时,他们把这些器材、配件逐一录入数据库系统,通过“模块化、集装化、箱组化”方式进行携行和运输。战斗中,一旦有保障需求,指挥员可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和数据库系统,迅速准确地调度器材配件,以最短时间送至保障一线。

        军民融合保障显威力

        昔日物资支援令部队后方无忧;如今技术拥军让官兵心中有底。

        演习准备阶段,由陕汽装备生产厂家数十名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保障分队,分成10余个小组,或利用“3G视频远程专家支援系统”,或采取跟进伴随保障的方式,对全团相关装备进行拉网式整治,对复杂故障进行及时抢修排除。

        为提高战时保障能力,该部积极探索军地融合保障新模式。演习准备期,他们邀请地方修理专家到部队进行人员培训、车辆检修,培训新型装备操作修理人员。千里机动途中,他们与沿途数十家维修站和修理厂建立军地协作保障关系,随时为部队提供维修服务和技术支援,多元开放的军民融合保障显示出巨大威力。


http://news.ifeng.com/a/20140730/41365767_0.shtml
        某团200台老装备参演朱日和转战1800公里无一趴窝

        上卫星过顶侦察,空中电磁迷雾覆盖,“蓝军”空袭如影随形……“跨越-2014·朱日和F”演习兵力投送阶段,“红军”某炮兵团千人百车突破层层封锁,处理多起敌情,准时完成兵力投送任务。

        老旧装备实现“零故障”参演

        此次演习,该团共出动各类车辆火炮200余台(辆)全部为老旧装备。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1800多公里的远程机动和连续多天的高强度演习中,这些老旧装备竟没有一台“趴窝”,始终保持良好的战技术状态。奇迹背后,饱含官兵艰苦细致的工作。

        今年初,该部对参演车辆装备战技术性能、修理人员素质、工具器材配套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总结梳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们指导各级制订了精确到车、指定到人、区分到天的《车辆装备技术整治方案》,对所有车辆进行全面保养、系统整治。

        经过3个多月的综合整治,参演部队的车辆整体完好率达到了96.5%,参演车辆装备完好率达到了100%。

        数据库“海量”信息助力保障

        7月13日,当北线机动部队开进贺兰山区时,一辆野战炊事车突然抛锚。伴随保障的修理员迅速将车辆故障报告装备抢修中心,远在数十公里外的修理所长王金鹏打开野战装备抢修数据库,输入该车单位和车辆编号后,其修理记录及易发故障跃然屏幕。很快,王所长就判明故障并确定了抢修方案,手指轻击键盘,抢修方案迅即传至北线抢修组。15分钟后,故障车辆“起死回生”。

        该团保障处长张玉兵介绍说,为提高装备抢修能力,团队自行开发了野战装备抢修数据库系统,为所有装备及附件建立“户口”档案。大到一台特种车辆、小到一个零配件,从有形的实体部件到无形的性能指标、维修记录等,全部录入数据库。指挥员只需要轻点鼠标,所需数据一应俱全,每个单车的故障情况、配载信息、战技术性能一目了然,为装备抢修提供了科学依据。

        “兵专家”成维修保障“大拿”

        演习场上,“红蓝”双方激战正酣,突然一门火炮出现故障。紧急时刻,只见三期士官炮长冯文川一边呼叫修理分队,一边指挥炮班人员进行故障检修与排除。不一会儿,战炮再次轰鸣,一发发炮弹如冰雹般撒向“敌”阵。

        据了解,此次演习中,数台车辆装备、数十门火炮以及大量的轻武器等装备保障任务,有70%以上是由士官完成的。

        为了打造一支岗位互换、保障多能的士官队伍,该团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换岗互训、岗位自训、强化集训”的方式,按照“精通一门专业、掌握两门手艺、通晓三门技术”的要求,大力加强士官修理人才培养,实现一人多岗、一兵多用。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利用野外驻训等机会,将装备维修人员打乱建制、混合编组,采取任务牵引、情况诱导、实际作业的方法,组织战场模拟抢修,打造出了一个素质过硬的“兵专家”群体。

        数千件器材配件实现精确直达

        7月月23日,联合反击战斗激战正酣。随着战斗进入“白热化”,部队弹药消耗量和装备维修器材、配件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一组组保障需求信息不断传至后方指挥所。

        指挥员立即通过装备保障系统,查看装备器材、配件库存数量、位置等信息。旋即,一道道补给、维修的指令传至各保障单元。数分钟后,“××战损火炮维修完毕”、“××车辆器材补充完毕”、“××阵地弹药输送完毕”的信息及时反馈到了指挥所的显示屏上。

        现代战争呈现出高消耗的特点。针对这一情况,演习出发前,该团科学筹划,通过采取向军区、集团军请领和自筹资金购买等方式,先后筹措数千件装备维修器材、配件,确保各种装备零部件配套数量充裕。同时,他们把这些器材、配件逐一录入数据库系统,通过“模块化、集装化、箱组化”方式进行携行和运输。战斗中,一旦有保障需求,指挥员可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和数据库系统,迅速准确地调度器材配件,以最短时间送至保障一线。

        军民融合保障显威力

        昔日物资支援令部队后方无忧;如今技术拥军让官兵心中有底。

        演习准备阶段,由陕汽装备生产厂家数十名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保障分队,分成10余个小组,或利用“3G视频远程专家支援系统”,或采取跟进伴随保障的方式,对全团相关装备进行拉网式整治,对复杂故障进行及时抢修排除。

        为提高战时保障能力,该部积极探索军地融合保障新模式。演习准备期,他们邀请地方修理专家到部队进行人员培训、车辆检修,培训新型装备操作修理人员。千里机动途中,他们与沿途数十家维修站和修理厂建立军地协作保障关系,随时为部队提供维修服务和技术支援,多元开放的军民融合保障显示出巨大威力。


http://news.ifeng.com/a/20140730/41365767_0.shtml
数据库“海量”信息助力保障
通过装备保障系统,查看装备器材、配件库存数量、位置等信息。旋即,一道道补给、维修的指令传至各保障单元。
由陕汽装备生产厂家数十名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保障分队,分成10余个小组,或利用“3G视频远程专家支援系统”,或采取跟进伴随保障的方式,对全团相关装备进行拉网式整治,对复杂故障进行及时抢修排除。

嘛……
这是要搞数字化后勤和扁平化维修的样子么……
好事啊……
以前相应的报道真的不多,不过从今年开始提的多了……
总归是好事!
八股文看不懂。
后勤保障才是体现一个军队真正水平的地方,无论是装备维护还是给养输送,看似平淡不出风头,其实后勤才是军队这个大木桶里面最重要的那块木板,它短了其他板再长都木有用。离家越远,吃的越好,突击越快,修的越骚啊。做到这些,王师四顾天下而无敌矣
团队自行开发,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