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后裔回忆:邓公殉国四十年 日寇不敢扰其祖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6 21:45:08
邓公殉国四十年后 日寇不敢扰其祖屋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1894年,清光绪帝恸书挽联,祭奠在黄海一战殉国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120年后,本报特派记者南下,抵达广州邓世昌纪念馆,听邓公后人讲述逸事,祭奠先烈。

仲夏时节,骤雨初歇,榕树葱绿、碧墙灰瓦的岭南祠堂显得格外恬静。64岁的邓浩然陪着记者,穿过榕树低垂的街道,走出墨绿遮掩下的巷子,来到邓氏宗祠,这里后来改为邓世昌纪念馆。1849年农历八月十八,邓世昌就出生在祠堂西北角的祖屋里。

“世昌曾叔公逝后,曾祖母常拿他留下的两个单筒望远镜、一枚上朝时佩带的玉扳指教育我的父辈,要他们继承遗志、精忠报国。”年过花甲的邓浩然是邓世昌的曾侄孙,也是在广州的邓氏后人中辈分较高的一位,其曾祖父邓佑昌与邓世昌是堂兄弟。

少小离家:潜学西方技术和语言

邓氏宗祠坐落在广州市海珠区宝岗路一条寻常的榕荫小巷中——龙涎里。在都市高楼的环抱中,一处青砖灰瓦、轩昂气派的岭南清式祠堂建筑显得清幽肃穆。这是邓世昌族人在邓世昌1894年海战殉国后,利用清廷抚银修建的邓氏宗祠。

邓氏宗祠呈船台状,三路两进三院的格局,通敞透亮,石额楹联、镂花木雕点缀,显得古朴洗练,端庄肃穆。花园内有邓世昌亲手栽种的一株苹婆树。1994年,在邓世昌殉国100周年,广州市经过全面修葺,邓世昌纪念馆正式落址邓氏宗祠内,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少年邓世昌,身材不高,性格沉毅,无论读书、做事,都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有着一股正义感。受家境熏陶,加上跟随其父往来粤沪之间,耳闻目睹时局动荡,邓世昌从小就“性沉毅,有大志”。

在广州邓氏祠堂生活10年后,邓世昌随父移居上海。邓世昌潜心学习在当时被贬为“夷技”、“蛮夷之语”的西方技术和语言,并最终考入福州船政学堂这所新式海军学堂,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近代海军事业。

投身军旅:离家27载,仅回家三次

邓老用带着浓厚粤语的普通话,向记者娓娓讲述着他所知晓的曾叔公的尘封往事。

世昌曾叔公性格忠勇刚烈,他“不饮赌,不观剧,非时未尝登岸”,作风与许多军官格格不入,招致闽系军官排挤。在北洋时,曾叔公始终不带家眷,坚持居住军舰,相伴的只有一条爱犬。这位孤独的将领在27年的海军生涯中,仅回过三次家。

如今,在广州天河公园的一个小山冈上,静静伫立着一座雕像,主人公手持望远镜,披风飘飘,坚毅而沉着地望着远方。雕像后面,翠绿的松柏丛中,是一座环形墓,墓碑上写着:“皇清诰封世昌邓壮节公之墓。”这便是邓世昌的衣冠冢。当年,邓世昌以身殉国后,黄海沿岸渔民纷纷驾舟下海,欲打捞其尸体,然而,大海茫茫何处觅?其家人含泪把他的衣冠装入棺中,建起衣冠冢,以寄哀思。

少小离家,从军27载,邓世昌以特殊方式魂归故里。威名远播:侵华日军到邓氏宗祠拜祭

邓浩然向记者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几乎所有关于邓世昌落海后的描述,都有一段其所养爱犬“口衔其臂,使其不沉”,邓世昌赶其走,但爱犬又“复衔其发”,可邓世昌决心与舰上官兵共患难,绝不独生,随后按下爱犬与其一起沉入大海的故事。但邓浩然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曾听长辈讲,这条犬是邓世昌当时到英国接舰的时候带回来的西洋犬,耳朵大,个头高,身体瘦,很通人性,应该算是警犬。邓世昌很喜欢,经常把它带身边。但唯有那次海战,邓世昌不知为什么没有带它。那天晚上这条狗烦躁不安,闹得很厉害,后来家人跟它说“你的主人战死黄海了”,这条狗听后就冲出了家门。过了很久,狗浑身湿漉漉地回到了家,衔了一顶红缨帽回来,然后又离家而去,再没有回家。这故事虽然与历史有出入,但人义犬忠是不争的事实。

1938年广州沦陷,不少祠堂被日寇侵占驻兵,邓氏宗祠却幸免于难。反有日兵私下潜入,脱帽行礼、鞠躬拜祭。“我九叔懂日语,就向他们打探原因。有个军官回答,邓世昌虽然是日本的敌人,却是顶呱呱的英雄,日军对他又敬又畏,所以不敢进驻祖宅。”

激励后人:6位后人投笔从戎

此后,邓家的后人多受先祖影响参加革命。邓世昌大儿子承袭父职供职于广东水师;小儿子邓浩乾曾供职于民国海军部。

“我们邓家是侵华日寇的世代死敌!”邓浩然回忆,1937年卢沟桥事变,广州的7位邓氏后人中就有6人投笔从戎。邓浩然的父亲邓权民、六伯邓渭民、七伯邓尧民、八叔邓光民和二姑邓婉红都考入黄埔军校,年纪最小的九叔邓燊民也自学日文,加入抗日谍报组。

1945年抗战胜利,邓浩然的父亲邓权民,作为第12集团军教导团的干部,在广西博罗参加日军一个联队的受降仪式。提起父亲的经历,邓浩然很是感慨:“曾叔公在日舰围攻下含恨黄海,50年过去,他的孙辈接受日军投降,也算是告慰先祖。”

奉献精神,绵延后世。“2013年5月,我父亲邓权民过世,他在十几年前就立下遗嘱,将遗体捐献给中山医学院。”邓浩然坦言,先祖在战火硝烟中捐躯,现在是和平年代,邓氏后人能为医学研究尽份绵薄之力,也是用另一种方式报效国家。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决战。在激战中,为了保护旗舰“定远号”,“毁敌一舰以挫其锐”,邓世昌命令“致远”舰全速向日舰“吉野”号冲去,但“致远”舰被日军炮弹击中,发生爆炸,舰体下沉,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同时坠入茫茫深海。落水后,随从刘相忠手持浮水棒送给邓世昌,但邓世昌见“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壮烈殉国。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正好是邓世昌45岁生日。

哀旅顺

黄遵宪

海水一泓烟九点,壮哉此地实天险!

炮台屹立如虎阚,红衣大将威望俨。

下有洼池列钜舰,晴天雷轰夜电闪。

最高峰头纵远览,龙旗百丈迎风飐。

长城万里此为堑,鲸鹏相摩图一啖。

昂头侧睨何眈眈,伸手欲攫终不敢。

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

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

黄遵宪 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梅州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北。旅顺口沦陷。诗人满怀悲愤写下此诗。

本报特派记者山东威海刘公岛上

访丁汝昌第五代玄孙

让后人永远

记住这段历史

本报特派记者 邓艳红

7月18日,山东威海刘公岛,游人如织。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一位老人端坐在门口。老人脸膛晒得黑红,满脸皱纹,穿着白色格子衣和深蓝色的裤子。

“买书吗?喂,买本书吧!”老人用很不流利的普通话,冲着一位游客喊道。在老人面前,有一张桌子,放着一盒红色的印泥、一大一小两块印章、20多本《甲午海战》。最前边还有两块摆台,其中镶嵌的是两个人的照片和家谱。

照片中的一个人就是桌边这位老人丁小龙,另一位是他的弟弟丁小明。家谱显示,丁小龙和丁小明为海军提督丁汝昌的第五代玄孙。

今年63岁的丁小龙,已经在刘公岛待了6年,帮助销售甲午海战的书籍。家谱介绍,丁汝昌的原配钱氏(1838~1872),为丁家坎村南二里钱家冈村人,5岁成为丁家童养媳,生下儿子丁代龄和丁代禧,丁小龙和丁小明便是丁代龄这一支。

在“文革”期间,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丁小龙、丁小明兄弟一家遭遇了变故。

从2008年开始,丁小龙兄弟两人来到刘公岛销售甲午战争书籍。能够弘扬先辈精神,这让他们非常自豪。

“有过这样一位祖先我感到很荣耀。”刚赶过来的丁小明说。他很低调,原本都不想接受采访。“我文化水平有限,也不愿到处打着祖先的旗号辱没先人。我卖书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htt://m.haiwainet.cn/middle/232590/2014/0725/content_20895044_1.html邓公殉国四十年后 日寇不敢扰其祖屋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1894年,清光绪帝恸书挽联,祭奠在黄海一战殉国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120年后,本报特派记者南下,抵达广州邓世昌纪念馆,听邓公后人讲述逸事,祭奠先烈。

仲夏时节,骤雨初歇,榕树葱绿、碧墙灰瓦的岭南祠堂显得格外恬静。64岁的邓浩然陪着记者,穿过榕树低垂的街道,走出墨绿遮掩下的巷子,来到邓氏宗祠,这里后来改为邓世昌纪念馆。1849年农历八月十八,邓世昌就出生在祠堂西北角的祖屋里。

“世昌曾叔公逝后,曾祖母常拿他留下的两个单筒望远镜、一枚上朝时佩带的玉扳指教育我的父辈,要他们继承遗志、精忠报国。”年过花甲的邓浩然是邓世昌的曾侄孙,也是在广州的邓氏后人中辈分较高的一位,其曾祖父邓佑昌与邓世昌是堂兄弟。

少小离家:潜学西方技术和语言

邓氏宗祠坐落在广州市海珠区宝岗路一条寻常的榕荫小巷中——龙涎里。在都市高楼的环抱中,一处青砖灰瓦、轩昂气派的岭南清式祠堂建筑显得清幽肃穆。这是邓世昌族人在邓世昌1894年海战殉国后,利用清廷抚银修建的邓氏宗祠。

邓氏宗祠呈船台状,三路两进三院的格局,通敞透亮,石额楹联、镂花木雕点缀,显得古朴洗练,端庄肃穆。花园内有邓世昌亲手栽种的一株苹婆树。1994年,在邓世昌殉国100周年,广州市经过全面修葺,邓世昌纪念馆正式落址邓氏宗祠内,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少年邓世昌,身材不高,性格沉毅,无论读书、做事,都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有着一股正义感。受家境熏陶,加上跟随其父往来粤沪之间,耳闻目睹时局动荡,邓世昌从小就“性沉毅,有大志”。

在广州邓氏祠堂生活10年后,邓世昌随父移居上海。邓世昌潜心学习在当时被贬为“夷技”、“蛮夷之语”的西方技术和语言,并最终考入福州船政学堂这所新式海军学堂,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近代海军事业。

投身军旅:离家27载,仅回家三次

邓老用带着浓厚粤语的普通话,向记者娓娓讲述着他所知晓的曾叔公的尘封往事。

世昌曾叔公性格忠勇刚烈,他“不饮赌,不观剧,非时未尝登岸”,作风与许多军官格格不入,招致闽系军官排挤。在北洋时,曾叔公始终不带家眷,坚持居住军舰,相伴的只有一条爱犬。这位孤独的将领在27年的海军生涯中,仅回过三次家。

如今,在广州天河公园的一个小山冈上,静静伫立着一座雕像,主人公手持望远镜,披风飘飘,坚毅而沉着地望着远方。雕像后面,翠绿的松柏丛中,是一座环形墓,墓碑上写着:“皇清诰封世昌邓壮节公之墓。”这便是邓世昌的衣冠冢。当年,邓世昌以身殉国后,黄海沿岸渔民纷纷驾舟下海,欲打捞其尸体,然而,大海茫茫何处觅?其家人含泪把他的衣冠装入棺中,建起衣冠冢,以寄哀思。

少小离家,从军27载,邓世昌以特殊方式魂归故里。威名远播:侵华日军到邓氏宗祠拜祭

邓浩然向记者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几乎所有关于邓世昌落海后的描述,都有一段其所养爱犬“口衔其臂,使其不沉”,邓世昌赶其走,但爱犬又“复衔其发”,可邓世昌决心与舰上官兵共患难,绝不独生,随后按下爱犬与其一起沉入大海的故事。但邓浩然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曾听长辈讲,这条犬是邓世昌当时到英国接舰的时候带回来的西洋犬,耳朵大,个头高,身体瘦,很通人性,应该算是警犬。邓世昌很喜欢,经常把它带身边。但唯有那次海战,邓世昌不知为什么没有带它。那天晚上这条狗烦躁不安,闹得很厉害,后来家人跟它说“你的主人战死黄海了”,这条狗听后就冲出了家门。过了很久,狗浑身湿漉漉地回到了家,衔了一顶红缨帽回来,然后又离家而去,再没有回家。这故事虽然与历史有出入,但人义犬忠是不争的事实。

1938年广州沦陷,不少祠堂被日寇侵占驻兵,邓氏宗祠却幸免于难。反有日兵私下潜入,脱帽行礼、鞠躬拜祭。“我九叔懂日语,就向他们打探原因。有个军官回答,邓世昌虽然是日本的敌人,却是顶呱呱的英雄,日军对他又敬又畏,所以不敢进驻祖宅。”

激励后人:6位后人投笔从戎

此后,邓家的后人多受先祖影响参加革命。邓世昌大儿子承袭父职供职于广东水师;小儿子邓浩乾曾供职于民国海军部。

“我们邓家是侵华日寇的世代死敌!”邓浩然回忆,1937年卢沟桥事变,广州的7位邓氏后人中就有6人投笔从戎。邓浩然的父亲邓权民、六伯邓渭民、七伯邓尧民、八叔邓光民和二姑邓婉红都考入黄埔军校,年纪最小的九叔邓燊民也自学日文,加入抗日谍报组。

1945年抗战胜利,邓浩然的父亲邓权民,作为第12集团军教导团的干部,在广西博罗参加日军一个联队的受降仪式。提起父亲的经历,邓浩然很是感慨:“曾叔公在日舰围攻下含恨黄海,50年过去,他的孙辈接受日军投降,也算是告慰先祖。”

奉献精神,绵延后世。“2013年5月,我父亲邓权民过世,他在十几年前就立下遗嘱,将遗体捐献给中山医学院。”邓浩然坦言,先祖在战火硝烟中捐躯,现在是和平年代,邓氏后人能为医学研究尽份绵薄之力,也是用另一种方式报效国家。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决战。在激战中,为了保护旗舰“定远号”,“毁敌一舰以挫其锐”,邓世昌命令“致远”舰全速向日舰“吉野”号冲去,但“致远”舰被日军炮弹击中,发生爆炸,舰体下沉,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同时坠入茫茫深海。落水后,随从刘相忠手持浮水棒送给邓世昌,但邓世昌见“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壮烈殉国。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正好是邓世昌45岁生日。

哀旅顺

黄遵宪

海水一泓烟九点,壮哉此地实天险!

炮台屹立如虎阚,红衣大将威望俨。

下有洼池列钜舰,晴天雷轰夜电闪。

最高峰头纵远览,龙旗百丈迎风飐。

长城万里此为堑,鲸鹏相摩图一啖。

昂头侧睨何眈眈,伸手欲攫终不敢。

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

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

黄遵宪 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梅州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北。旅顺口沦陷。诗人满怀悲愤写下此诗。

本报特派记者山东威海刘公岛上

访丁汝昌第五代玄孙

让后人永远

记住这段历史

本报特派记者 邓艳红

7月18日,山东威海刘公岛,游人如织。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一位老人端坐在门口。老人脸膛晒得黑红,满脸皱纹,穿着白色格子衣和深蓝色的裤子。

“买书吗?喂,买本书吧!”老人用很不流利的普通话,冲着一位游客喊道。在老人面前,有一张桌子,放着一盒红色的印泥、一大一小两块印章、20多本《甲午海战》。最前边还有两块摆台,其中镶嵌的是两个人的照片和家谱。

照片中的一个人就是桌边这位老人丁小龙,另一位是他的弟弟丁小明。家谱显示,丁小龙和丁小明为海军提督丁汝昌的第五代玄孙。

今年63岁的丁小龙,已经在刘公岛待了6年,帮助销售甲午海战的书籍。家谱介绍,丁汝昌的原配钱氏(1838~1872),为丁家坎村南二里钱家冈村人,5岁成为丁家童养媳,生下儿子丁代龄和丁代禧,丁小龙和丁小明便是丁代龄这一支。

在“文革”期间,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丁小龙、丁小明兄弟一家遭遇了变故。

从2008年开始,丁小龙兄弟两人来到刘公岛销售甲午战争书籍。能够弘扬先辈精神,这让他们非常自豪。

“有过这样一位祖先我感到很荣耀。”刚赶过来的丁小明说。他很低调,原本都不想接受采访。“我文化水平有限,也不愿到处打着祖先的旗号辱没先人。我卖书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htt://m.haiwainet.cn/middle/232590/2014/0725/content_20895044_1.html
唯有红军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颜!!!!!!!!!!!!!
这玩意纯属扯淡,就是据说,据传什么的,没有实际根据,不足为信,小日本只服胜利者,你一个战败了的他根本不会记住,一个失败者自催自擂到这个地步就过了,当时日本人没去估计是完全忘了这回事,广州那么多祖祠,小日本怎么可能每个都去占据?邓家在广州又不是什么大家族,没权没势。
hotzery 发表于 2014-7-26 10:09
这玩意纯属扯淡,就是据说,据传什么的,没有实际根据,不足为信,小日本只服胜利者,你一个战败了的他根本 ...
抗日英雄还是要尊重的。你又没看到,人家至少有人说有人报道,而且又不是宣传不好的事情,你这么激动做什么?
输了就是输了,没必要编造这些段子来自嗨
输了就是输了,没必要编造这些段子来自嗨没人会说是赢 相反,倒是有不少日粉包括很多名人比如(晓说)来为世界上最神秘,最强大,战斗力最强悍,强悍的不舍得出手,一出手便英勇的成全敌人让其百般蹂躏的关东军来洗地
100%是编的
人,杀了;国家侵略了;傀儡,推出了。
来个不扰祖屋,
不扰祖屋,是你个人层面赢了,还是国家层面赢了?
木瓜男飞扬 发表于 2014-7-26 10:20
抗日英雄还是要尊重的。你又没看到,人家至少有人说有人报道,而且又不是宣传不好的事情,你这么激动做什 ...
这种就是意淫,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害,比如印第安人都被灭绝了,你一个白人去拜拜印第安人的墓地有什么用?国家民族需要胜利者,这种‘悲剧英雄’越少越好。
hotzery 发表于 2014-7-26 10:49
这种就是意淫,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害,比如印第安人都被灭绝了,你一个白人去拜拜印第安人的墓地有什么用 ...
哪有长胜不败的民族?
邓公能以死殉国,古往今来能有多少?
抗战时期遍地汉奸,这段历史都不好意思多说什么
这种段子有点无聊
木瓜男飞扬 发表于 2014-7-26 10:20
抗日英雄还是要尊重的。你又没看到,人家至少有人说有人报道,而且又不是宣传不好的事情,你这么激动做什 ...
尊重英雄纪念英雄和炒作英雄消费英雄要区别对待
这边文是说不敢,真有人认为是不敢么?被鬼子虐待糟蹋得抗日英烈不计其数,从没见鬼子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摆明是后人借鬼子抬轿子,炒作而已,为什么要炒作?文中已经很清楚了“我卖书我卖书我卖书我卖书我卖书我卖书我卖书我卖书我卖书我卖书”
敢问有几个日本人知道邓世昌?为啥要去扰他祖屋?小本子真怕他吗?
羞你们家先人!
这玩意纯属扯淡,就是据说,据传什么的,没有实际根据,不足为信,小日本只服胜利者,你一个战败了的他根本 ...
对,你家的摸汗摸不得是真猪的死者就可信了!
碧莲彻底不要了么
输了就是输了,没必要编造这些段子来自嗨
确实,骨子里还是透出洋奴味,连日本人都如此看得起,多自豪。反倒是给日本人打了广告,对敌人都礼仪周到,彬彬有礼,怎会没人性的到处烧杀抢掠。
失败者是不值得歌颂的。
流巛家の猫 发表于 2014-7-26 16:53
失败者是不值得歌颂的。
不过他的气节足够告慰国人。不像某些国人,还没到生死关头呢,却心甘情愿当某些反动势力的走狗。
流巛家の猫 发表于 2014-7-26 16:53
失败者是不值得歌颂的。
不过他的气节足够告慰国人。不像某些国人,还没到生死关头呢,却心甘情愿当某些反动势力的走狗。
有一种人是每个国家都敬仰的:爱国英雄
你可以说他是个失败者,但你却不敢侮蔑他的民族魂,昨天,他牺牲了,但是他的英魂却一直留在了这片山河。
有一种人是每个国家都唾弃的:卖国贼
可笑,感觉就是阿Q精神胜利法,就算邓是英雄也觉得这篇文章恶心
这篇文章读起来很奇怪,邓工捐躯为国,为英杰。还用把祸害中国人无数的鬼子来证明。你看看,我祖宗多厉害!连日本人都尊重他!是这么个意思么?这和改开初年,那些举起大拇指说  歪瑞古德的段子有何区别?  因为某些人心里民族的自信已然被打碎,对英雄的的肯定,需要更高大的洋人,外人的肯定,哪怕是虐待过自己的敌人。  说到底,这种段子还是民族自信心的问题。觉得自己认定没有别人来抬轿子的英雄都是没有底气的。
本来好好的事,非得加这种意淫的东西,有什么意思。
又一篇充满了阿Q精神的忽悠文章
这是在表扬日本侵略军的文明礼貌亲善!
这个应该属实,视死如归尚武的铁血军人,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笑死啊N 发表于 2014-7-26 18:45
这个应该属实,视死如归尚武的铁血军人,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日军要是能上升到这个精神层次,那早就是值得尊敬的敌人,而不是一群兽兵畜生集团了。
本质上还是很多人习惯了跪洋人
阿凡特 发表于 2014-7-26 18:50
日军要是能上升到这个精神层次,那早就是值得尊敬的敌人,而不是一群兽兵畜生集团了。

日本是只会说是的民族,就是服从强者,邓世昌自然是强者,这样的铁血军人,符合日本人的精神观,比如武士道精神,所以,杨靖宇最后也是失败战死,日本人对他一样充满敬意~!

笑死啊N 发表于 2014-7-26 19:08
日本是只会说是的民族,就是服从强者,邓世昌自然是强者,这样的铁血军人,符合日本人的精神观,比如武 ...
你可以说邓世昌是勇者,但强者?把自己的舰队打到全军覆没,却自始至终没击沉一艘敌舰的指挥官,日军为什么要认为他是强者?
阿凡特 发表于 2014-7-26 19:17
你可以说邓世昌是勇者,但强者?把自己的舰队打到全军覆没,却自始至终没击沉一艘敌舰的指挥官,日军为什 ...

从他个人的角度,他就是强者。其他的问题,最近关于甲午的节目很多,你自己去看吧。

笑死啊N 发表于 2014-7-26 19:19
从他个人的角度,他就是强者。其他的问题,最近关于甲午的节目很多,你自己去看吧。
不管你怎么想,反正二战前的日本人是不可能认同这种观点,日本人尊敬战败自杀的楠木正成,对同样战败身死的石田三成可没有什么好话,原因无他,一个是极端劣势状态下死战护主,一个无能到把手上的好牌全打光了。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那运气和实力你至少要拥有一项,光是失败后有自杀的勇气可不能让刻薄的日本人高看你一眼的。
阿凡特 发表于 2014-7-26 19:29
不管你怎么想,反正二战前的日本人是不可能认同这种观点,日本人尊敬战败自杀的楠木正成,对同样战败身死 ...
日本人不可能这么看邓世昌,他们很了解北洋水师。
阿凡特 发表于 2014-7-26 19:29
不管你怎么想,反正二战前的日本人是不可能认同这种观点,日本人尊敬战败自杀的楠木正成,对同样战败身死 ...
楠木正成是自裁
石田三成是被俘后闹市问斩(之前一千年,正三位以上的高级武士最多赐死,从不公开处决)


      日军对张自忠将军表现了极大的崇敬,由军医用酒精仔细清洗遗体,并包扎好伤口,郑重装殓,放进赶制的棺材里。此棺被葬于一处山坡上,并立墓碑,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日军对张自忠将军表现了极大的崇敬,由军医用酒精仔细清洗遗体,并包扎好伤口,郑重装殓,放进赶制的棺材里。此棺被葬于一处山坡上,并立墓碑,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尊重英雄纪念英雄和炒作英雄消费英雄要区别对待
这边文是说不敢,真有人认为是不敢么?被鬼子虐待糟蹋得 ...
完全同意+10086
蒋公转进六十余载,TG不敢扰其祖坟!
满清的将军,不值得纪念
上周去那边办流动展才知道邓世昌原来是广州人,枉在广州二十年,惭愧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