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之翼:新一代舰载机米格-29K——意外选择背后的历史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5:26:52
http://www.afwing.com/aircraft/new-mig29k.html

发布时间:2014-07-22 作者:徐勇凌


  说到俄罗斯舰载机米格-29K的“新”似乎有点牵强,这款早在90年代就在舰载机竞争中败北的“失宠者”,受到印度人的追逐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然而,近来关于俄罗斯人要用米格-29K替代苏-33的传闻,却令许多专家大跌眼镜,人们不禁要问,相对于性能优秀的苏-33舰载机,米格-29K的先进性究竟何在?最近,当我从报刊和网络上读到关于米格-29K的专业评述,依然无法捋出头绪。我不得不从记忆中翻出我在米格-29飞机上曾经的飞行经历,当我将所有的信息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找到了答案……

正在进行上舰测试的米格-29K,后面一架是印度海军涂装
米格-29——记忆中的传奇
  米格-29飞机无疑是俄罗斯人的骄傲。前苏联和美国的军事领域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作为一个在经济和综合国力上远远不及竞争对手的国家,前苏联能够在航空装备技术的竞争中始终与美国人并驾齐驱,的确是他们激情追求的结果。冷战时期,无论是苏联人还是美国人,无论是政客还是军界,都充斥着一群狂人。美国人不遗余力地公开叫嚣,而苏联人却卧薪尝胆地默默作为。美苏的军事竞争从陆地到空中再拓展到大气层外,太空成为战略竞争的“高边疆”。60年代苏联人风光无限,在太空,他们首先实现了人类的太空遨游,在航空技术领域他们在飞机高度与速度的竞争大获全胜。美国人从越南战争中铩羽而归,痛定思痛过后,他们开始了军用航空技术的新一轮探索,他们借助于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丰富的技术储备,在短短的6年时间内,将F-15从图纸变成了航空武器,并在1974年装备美国空军。苏联人从情报线获取了美国人新一代战机的核心技术,但沉迷于速度竞争的落后理念制约了航空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米格-29还是苏-27的研制过程中,苏联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空难的悲剧如影随形。

美国拍摄的苏-27和米格-29(上)卫星照片,其中苏-27还是早期的T-10原型机,和后来的生产型区别很大
  然而,七十年代的苏联正如日中天,超凡的自信和勇气最终成就了他们的梦想。1977年5月和10月苏-27和米格-29先后成功首飞,令他们的对手美国人感到震惊。当美国人从卫星照片中看到这两款飞机模糊的外形时,似乎明白他们遇到了真正的对手。苏联人知道在研制进程上他们已经比美国人慢了半拍,因此,在技术的追求上他们渴望实现超越。国家计划体制下的苏联军工领域分工明确,当时,尽管米格公司的技术能力远在苏霍伊公司之上,但米格-29还是被赋予了前线机动作战飞机的定位,他们发挥自身在轻型战斗机设计领域的优势,将米格-29打造成了高机动性的作战飞行平台。

在TsAGi巨型风洞中测试的米格-29,注意早期型的腹鳍
  十几年前,在米格-29飞机上的飞行经历至今令我难以忘怀。1993年3月,当我领略了米格-23变翼飞翔的速度和威猛之后,在米格-29上的第一次飞行完全改变了我的飞行概念。相对于米格-23平稳的起飞,我只能用“迅猛”这个词来形容米格-29的起飞。强大的推力和敏捷的操控,使米格-29飞机仅滑跑了11秒钟就离开了跑道。教官乌拉尔在我收起起落架后,没有操纵飞机缓慢地上升,而是打开加力直接向上做了一个筋斗。我分明看见米格-29边向上机动边加速,以我从未体验过的极小半径完成了筋斗。与苏-27相比,米格-29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极限机动能力,在许多方面其性能甚至超越了苏-27。它可以完成9G的连续机动,比苏-27还要大1个G。在以后的飞行中无论是热尼亚还是科沃丘尔,都在米格-29飞机上尽情展示他们的飞行技艺。记得科沃丘尔在做“方块筋斗”时边做边大声地呼喊,在垂直向上的跃升中,随着过载的突然增加,飞机迅速进入倒飞状态,接着又迅速转头向下。机动中我的脖子稍一放松,强大的过载就使我低下了头。在后来的机动中我有了准备,始终把头靠在椅背上,我看见米格-29在强大推力的支持下,发出一阵阵呼啸迅捷地变换着机动方向,并且始终保持足够的能量,这对二代战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1989年夏,米格-29首次访问芬兰,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就在我即将完成米格-29所有的飞行计划时,试飞教官热尼亚为我秀了一把超惊险的“筋斗着陆”。他在我完成所有空中试飞动作后说:“徐,后面我来!”根据我和他飞行的经验,我知道他又要开始展示技艺了,但我无法猜测这次他又要玩什么惊险动作。在飞机距离跑道只有不到1000米,高度只有60米即将着陆之际,他让我收起了起落架。他突然接通了加力,飞机在他的操纵下迅速向上机动,而此时的飞行速度只有400公里/小时。飞机很快就到达筋斗的顶点,就在我以为他要翻转改出时,他大声喊道:放起落架!飞机继续向下机动。此时大地景物向我扑面而来。只见他很好地控制着飞机的轨迹和数据,在飞机即将退出俯冲时,我忽然明白他想干什么了:他要直接着陆!这个小型表演机经常玩弄的惊险把戏,热尼亚居然要在米格-29上完成!但我不得不佩服热尼亚操控飞机的能力,飞机退出俯冲时方向正对正跑道,而速度也恰好控制在320公里/小时的最佳进场速度。他喊了一声:你来吧!我顺势接过驾驶杆,稍稍一拉杆,米格-29就轻巧地着陆了。

米格-29K——俄罗斯国运衰败的牺牲品
  彼德罗维奇是一位令我钦佩的俄罗斯航空技术专家。93年底,在给我们上试飞理论课时,老彼德(我们对这位教官的爱称)经常会侃起他在舰载机试飞中的见闻。作为飞机性能研究方面的国家级专家,彼得罗维奇参与了俄罗斯舰载机的研制和试飞。那时,我们对于俄罗斯航母计划知之甚少,只是时常从彼德罗维奇的脸上读到他对于舰载技术的自信,和对俄罗斯国运衰败的忧伤。
  七八十年代,美国在非洲和中东的战略上节节败退,到了七十年代末,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彻底葬送了美国人在伊朗几十年的经营成果。而前苏联在与美国的战略竞争中成绩斐然,并且在八十年代初期达到了巅峰状态,他们在阿富汗翻云覆雨,在1979悍然出军占领了阿富汗。
  进入80年代,世界风云突然变幻。美国人利用阿富汗事件大肆渲染,通过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结成了庞大的反苏联盟。1981年,美国的里根总统上台,推出了遏制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在苏联国内时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领导人的不断更迭,戈尔巴乔夫的上任,新思维的推出使得苏联国内民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美苏的战略博弈中,戈尔巴乔夫表现出了战略上的低能,在里根老辣的威慑下做出了充满耻辱的让步,却没有换来任何战略上的收获。在俄罗斯国内,政治对手叶利钦在政治谋略上显然老练得多,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并且不惜以苏联的解体作为代价,终于使自己登上了权利的巅峰,同时也宣告了苏联这个庞大帝国走到了尽头。

苏联航母最初的设计是平顶的,但实在解决不了弹射器的问题

苏联第一艘航母“第比利斯”号的下水仪式,现在该舰名叫“库兹涅佐夫”号
  苏联的航母计划就是在如此纷繁的政治格局下展开的。然而,俄罗斯人依然在兵工科技领域展示了他们非凡的才华。尽管他们无法获得美国人蒸汽弹射系统的核心技术机密,但他们设计出了富有创意的滑板起飞系统,借助于米格-29和苏-27良好的气动性能,很快在航母起降技术上获得了突破。1989年11月1日,阿乌巴基洛夫和布加乔夫分别驾驶米格-29K和苏-33在“库兹涅佐夫”航母的甲板上成功着陆。

航母和舰载机技术的关键,除了母舰的指挥保障系统外,就是舰载机的起降系统,航母空间的局限性对甲板着舰系统和舰载机的起降性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在舰载机着舰过程中,飞机其实是沿着一条狭窄的“管道”在飞行,这个“管道”不仅是空间意义上的,飞行中对数据控制的要求比常规着陆更加严格,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数据管道”。

在舰载机着舰过程中,飞机其实是沿着一条狭窄的“管道”在飞行
  从技术角度分析,米格-29K的确是苏-33的有力竞争者。其实,早在1988年6月英国范保罗航展上,米格-29就以惊世骇俗的“钟形机动”,赢得了西方人惊艳的目光。作为前苏联军火出口的明星机种,米格-29更是受到东欧、中东乃至亚洲多国的青睐。因此,前苏联的航母计划一经推出,米格-29K就被人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由于苏联人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了中小型航母,米格-29K轻小外形和高机动能力显然具有突出的优势。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苏-33相比米格-29K也存在着明显的技术缺陷。一是轻型空中优势战斗机的定位,使其在载油量、载弹量和作战半径上依然难以摆脱米格系列飞机固有的技术短板。另外,米格-29飞机在发动机和机载航空电子系统上技术相对落后。随着苏联的解体,米格公司逐渐走向和衰败,米格-29飞机遇到重大困难,由于技术缺陷或缺少器材保障,大量的米格-29飞机失去了飞行能力,有些飞机甚至被引进国家退货。前东德的米格-29飞机由于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被西方盟国作为“礼物”慷慨地送给了波兰。

钟形机动也就是尾冲
  与此同时,俄罗斯人雄心勃勃的航母计划也陷入了危机,米格-29K和苏-33高低搭配的方案,因为经费问题而搁浅,俄罗斯人不得不在米格-29K和苏-33两者中作出选择。从表面看是米格-29在作战半径和作战模式上的局限性导致了它的落选,其实,围绕着舰载机选项上的政治博弈,才是米格-29落败的真正原因。曾经强盛的米格公司因为具有传统的技术优势和庞大的海外市场踌躇满志、不思进取,而苏霍伊公司在苏-27系列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志存高远,随着苏-27系列飞机的成功苏霍伊公司后来居上,赢得了技术上的优势。在国家日显衰弱的困难时刻,俄罗斯决策层不得不做出“断腕”重生的艰难抉择,放弃了对米格公司的扶持,而将保障的重点放在了苏霍伊公司上。1994年,苏-33在舰载机的竞争中最终获胜,而米格-29K却命悬一线岌岌可危。

拯救米格-29K的一线希望
  面对前苏联和俄罗斯庞杂的军机型号,许多军事爱好者如坠云雾,尤其是随着米格-29和苏-27的出现,各种改型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其实,只要你深入了解了俄罗斯的装备研制体系,就会对俄罗斯人在军机研制中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段有所了解了。与美国人军机研制体系不同,俄罗斯人在航空装备领域采用的是双轨制,一条是装备线,一条是研制线,如果你将这两个体系混为一谈就大错特错了。以苏-27系列飞机为例,苏-27、苏-30、苏-32、苏-34、苏-35、苏-37搞得人晕头转向。其实,这些型号是俄罗斯军机装备的研制型号,说来你或许不相信,俄罗斯人将苏-35和苏-37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出口型的苏-30MKI(印度型)上,却在很久之后才为本国空军装备一架类似的飞机。俄罗斯人利用这种奇特的体制,在国家经济极度衰败的局面下,延续着航空科技的探索。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对米格-1.42的一拖再拖和五代机T-50的一鸣惊人感到惊奇了。正是在这种奇特的俄国体制下,看似渺茫的米格-29K计划得以保留了下来。

苏-30MKI基本上就是苏霍伊公司的试验田,验证了很多尚不成熟的新技术
  尽管米格-29飞机在技术老旧和可靠性低等方面饱受诟病,但它优越的机动性能使其在改型上留有巨大的技术空间。尽管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俄罗斯人已经停止了米格-29在国内的继续装备,但在研制线上,米格-29的技术升级一直在持续。飞机的大量出口为技术升级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随着米格-29在飞控技术和航空电子技术方面不断提升,最新型的米格-29改型在技术上已经与西方三代机非常接近。米格公司在技术上的不断追求终于得到了回报,印度人的航母计划最终拯救了米格-29K,而后来发生的一切更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印度人的大国追求拯救了米格-29K
  与二战时期的活塞式飞机航母不同,喷气时代的现代航母是一种全新的复杂系统。对于任何一个渴望成为军事大国的国家而言,构建庞大的航母系统的巨大成本都是难以承受的,关于这一点本文作者在以往的文章中已经做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当今世界除了美国,还没有另外一个国家有实力建立庞大的航母体系,多数国家大只能维持少量的航母数量。俄罗斯在上个世纪末拥有了库兹涅佐夫航母后,无奈地终止了其他航母的研制计划。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印度人的航母计划一经推出就惊动了世人。
  印度渴望崛起并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军事强国,从他们对航母计划的狂热追求,我们似乎看到了当年二战时期日本人的影子。印度是亚洲在喷气时代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从他们装备第一艘航母已经过去了30多年,他们并没有满足于在亚洲没有对手的寂寞,始于二十一世纪初的印度新型航母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在与印度人的合作过程中,俄罗斯人显然低估了印度人的决心。他们以为印度只是想通过技术合作,为本国的航母研制计划打下技术基础,当他们终于看清了印度人对于航母计划的执着时,俄罗斯人的思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忽然发现自己成为亚洲航母竞争中最大的赢家。一方面由于印度人昭然若揭的野心,使得俄罗斯人在航母计划谈判中拥有了巨大的筹码,他们利用拖延研制进度的手段,不断增加航母和舰载机的加码;另一方面,由于印度人从一开始就把宝压在了米格-29K上,俄罗斯获得了大量的经费继续米格-29K的技术研发。直到这时俄罗斯人才发现自己现有的苏-33舰载机的技术已经大大落后,更换本国舰载机的任务迫在眉睫。

俄罗斯也决定用米格-29K取代老旧的苏-33舰载战斗机
  经过近二十年的技术升级,如今的米格-29飞机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想当年在与苏-33竞争时的技术短板,在最新型米格-29飞机上大都已得到了改进,相对而言米格-29飞机外形的轻巧反而成为巨大的优势。由于重新升级苏-33舰载机的成本巨大,米格-29K成为俄罗斯下一代舰载机的唯一选择。
  其实,所有这一切技术上的原因,还不是俄罗斯人选择下一代舰载机的全部理由。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大军事强国尽管都想为赢得未来的战略竞争有所作为,但下一场战争在哪里的疑问成为所有大国的困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战争的成本迅速增加,而为应对未来战争所进行的装备竞赛,其高昂成本已成为所有国家都难以独立承受的巨大负担。为了降低装备研制成本,超级大国试图联合同盟国在技术上将其捆绑,而二流国家由于难以承受新型装备研发的巨大成本,心甘情愿地“被捆绑”,在西方下一代战机F-35的研发中,我们就看到了这种全新的运作模式。俄罗斯人或许是无意的,但他们无疑从与印度的航母技术合作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并且顺水推舟地对其下一代舰载机计划作出了调整。这或许才是俄罗斯人选择米格-29K的真正玄机。http://www.afwing.com/aircraft/new-mig29k.html

发布时间:2014-07-22 作者:徐勇凌


  说到俄罗斯舰载机米格-29K的“新”似乎有点牵强,这款早在90年代就在舰载机竞争中败北的“失宠者”,受到印度人的追逐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然而,近来关于俄罗斯人要用米格-29K替代苏-33的传闻,却令许多专家大跌眼镜,人们不禁要问,相对于性能优秀的苏-33舰载机,米格-29K的先进性究竟何在?最近,当我从报刊和网络上读到关于米格-29K的专业评述,依然无法捋出头绪。我不得不从记忆中翻出我在米格-29飞机上曾经的飞行经历,当我将所有的信息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找到了答案……

正在进行上舰测试的米格-29K,后面一架是印度海军涂装
米格-29——记忆中的传奇
  米格-29飞机无疑是俄罗斯人的骄傲。前苏联和美国的军事领域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作为一个在经济和综合国力上远远不及竞争对手的国家,前苏联能够在航空装备技术的竞争中始终与美国人并驾齐驱,的确是他们激情追求的结果。冷战时期,无论是苏联人还是美国人,无论是政客还是军界,都充斥着一群狂人。美国人不遗余力地公开叫嚣,而苏联人却卧薪尝胆地默默作为。美苏的军事竞争从陆地到空中再拓展到大气层外,太空成为战略竞争的“高边疆”。60年代苏联人风光无限,在太空,他们首先实现了人类的太空遨游,在航空技术领域他们在飞机高度与速度的竞争大获全胜。美国人从越南战争中铩羽而归,痛定思痛过后,他们开始了军用航空技术的新一轮探索,他们借助于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丰富的技术储备,在短短的6年时间内,将F-15从图纸变成了航空武器,并在1974年装备美国空军。苏联人从情报线获取了美国人新一代战机的核心技术,但沉迷于速度竞争的落后理念制约了航空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米格-29还是苏-27的研制过程中,苏联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空难的悲剧如影随形。

美国拍摄的苏-27和米格-29(上)卫星照片,其中苏-27还是早期的T-10原型机,和后来的生产型区别很大
  然而,七十年代的苏联正如日中天,超凡的自信和勇气最终成就了他们的梦想。1977年5月和10月苏-27和米格-29先后成功首飞,令他们的对手美国人感到震惊。当美国人从卫星照片中看到这两款飞机模糊的外形时,似乎明白他们遇到了真正的对手。苏联人知道在研制进程上他们已经比美国人慢了半拍,因此,在技术的追求上他们渴望实现超越。国家计划体制下的苏联军工领域分工明确,当时,尽管米格公司的技术能力远在苏霍伊公司之上,但米格-29还是被赋予了前线机动作战飞机的定位,他们发挥自身在轻型战斗机设计领域的优势,将米格-29打造成了高机动性的作战飞行平台。

在TsAGi巨型风洞中测试的米格-29,注意早期型的腹鳍
  十几年前,在米格-29飞机上的飞行经历至今令我难以忘怀。1993年3月,当我领略了米格-23变翼飞翔的速度和威猛之后,在米格-29上的第一次飞行完全改变了我的飞行概念。相对于米格-23平稳的起飞,我只能用“迅猛”这个词来形容米格-29的起飞。强大的推力和敏捷的操控,使米格-29飞机仅滑跑了11秒钟就离开了跑道。教官乌拉尔在我收起起落架后,没有操纵飞机缓慢地上升,而是打开加力直接向上做了一个筋斗。我分明看见米格-29边向上机动边加速,以我从未体验过的极小半径完成了筋斗。与苏-27相比,米格-29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极限机动能力,在许多方面其性能甚至超越了苏-27。它可以完成9G的连续机动,比苏-27还要大1个G。在以后的飞行中无论是热尼亚还是科沃丘尔,都在米格-29飞机上尽情展示他们的飞行技艺。记得科沃丘尔在做“方块筋斗”时边做边大声地呼喊,在垂直向上的跃升中,随着过载的突然增加,飞机迅速进入倒飞状态,接着又迅速转头向下。机动中我的脖子稍一放松,强大的过载就使我低下了头。在后来的机动中我有了准备,始终把头靠在椅背上,我看见米格-29在强大推力的支持下,发出一阵阵呼啸迅捷地变换着机动方向,并且始终保持足够的能量,这对二代战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1989年夏,米格-29首次访问芬兰,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就在我即将完成米格-29所有的飞行计划时,试飞教官热尼亚为我秀了一把超惊险的“筋斗着陆”。他在我完成所有空中试飞动作后说:“徐,后面我来!”根据我和他飞行的经验,我知道他又要开始展示技艺了,但我无法猜测这次他又要玩什么惊险动作。在飞机距离跑道只有不到1000米,高度只有60米即将着陆之际,他让我收起了起落架。他突然接通了加力,飞机在他的操纵下迅速向上机动,而此时的飞行速度只有400公里/小时。飞机很快就到达筋斗的顶点,就在我以为他要翻转改出时,他大声喊道:放起落架!飞机继续向下机动。此时大地景物向我扑面而来。只见他很好地控制着飞机的轨迹和数据,在飞机即将退出俯冲时,我忽然明白他想干什么了:他要直接着陆!这个小型表演机经常玩弄的惊险把戏,热尼亚居然要在米格-29上完成!但我不得不佩服热尼亚操控飞机的能力,飞机退出俯冲时方向正对正跑道,而速度也恰好控制在320公里/小时的最佳进场速度。他喊了一声:你来吧!我顺势接过驾驶杆,稍稍一拉杆,米格-29就轻巧地着陆了。

米格-29K——俄罗斯国运衰败的牺牲品
  彼德罗维奇是一位令我钦佩的俄罗斯航空技术专家。93年底,在给我们上试飞理论课时,老彼德(我们对这位教官的爱称)经常会侃起他在舰载机试飞中的见闻。作为飞机性能研究方面的国家级专家,彼得罗维奇参与了俄罗斯舰载机的研制和试飞。那时,我们对于俄罗斯航母计划知之甚少,只是时常从彼德罗维奇的脸上读到他对于舰载技术的自信,和对俄罗斯国运衰败的忧伤。
  七八十年代,美国在非洲和中东的战略上节节败退,到了七十年代末,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彻底葬送了美国人在伊朗几十年的经营成果。而前苏联在与美国的战略竞争中成绩斐然,并且在八十年代初期达到了巅峰状态,他们在阿富汗翻云覆雨,在1979悍然出军占领了阿富汗。
  进入80年代,世界风云突然变幻。美国人利用阿富汗事件大肆渲染,通过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结成了庞大的反苏联盟。1981年,美国的里根总统上台,推出了遏制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在苏联国内时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领导人的不断更迭,戈尔巴乔夫的上任,新思维的推出使得苏联国内民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美苏的战略博弈中,戈尔巴乔夫表现出了战略上的低能,在里根老辣的威慑下做出了充满耻辱的让步,却没有换来任何战略上的收获。在俄罗斯国内,政治对手叶利钦在政治谋略上显然老练得多,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并且不惜以苏联的解体作为代价,终于使自己登上了权利的巅峰,同时也宣告了苏联这个庞大帝国走到了尽头。

苏联航母最初的设计是平顶的,但实在解决不了弹射器的问题

苏联第一艘航母“第比利斯”号的下水仪式,现在该舰名叫“库兹涅佐夫”号
  苏联的航母计划就是在如此纷繁的政治格局下展开的。然而,俄罗斯人依然在兵工科技领域展示了他们非凡的才华。尽管他们无法获得美国人蒸汽弹射系统的核心技术机密,但他们设计出了富有创意的滑板起飞系统,借助于米格-29和苏-27良好的气动性能,很快在航母起降技术上获得了突破。1989年11月1日,阿乌巴基洛夫和布加乔夫分别驾驶米格-29K和苏-33在“库兹涅佐夫”航母的甲板上成功着陆。

航母和舰载机技术的关键,除了母舰的指挥保障系统外,就是舰载机的起降系统,航母空间的局限性对甲板着舰系统和舰载机的起降性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在舰载机着舰过程中,飞机其实是沿着一条狭窄的“管道”在飞行,这个“管道”不仅是空间意义上的,飞行中对数据控制的要求比常规着陆更加严格,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数据管道”。

在舰载机着舰过程中,飞机其实是沿着一条狭窄的“管道”在飞行
  从技术角度分析,米格-29K的确是苏-33的有力竞争者。其实,早在1988年6月英国范保罗航展上,米格-29就以惊世骇俗的“钟形机动”,赢得了西方人惊艳的目光。作为前苏联军火出口的明星机种,米格-29更是受到东欧、中东乃至亚洲多国的青睐。因此,前苏联的航母计划一经推出,米格-29K就被人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由于苏联人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了中小型航母,米格-29K轻小外形和高机动能力显然具有突出的优势。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苏-33相比米格-29K也存在着明显的技术缺陷。一是轻型空中优势战斗机的定位,使其在载油量、载弹量和作战半径上依然难以摆脱米格系列飞机固有的技术短板。另外,米格-29飞机在发动机和机载航空电子系统上技术相对落后。随着苏联的解体,米格公司逐渐走向和衰败,米格-29飞机遇到重大困难,由于技术缺陷或缺少器材保障,大量的米格-29飞机失去了飞行能力,有些飞机甚至被引进国家退货。前东德的米格-29飞机由于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被西方盟国作为“礼物”慷慨地送给了波兰。

钟形机动也就是尾冲
  与此同时,俄罗斯人雄心勃勃的航母计划也陷入了危机,米格-29K和苏-33高低搭配的方案,因为经费问题而搁浅,俄罗斯人不得不在米格-29K和苏-33两者中作出选择。从表面看是米格-29在作战半径和作战模式上的局限性导致了它的落选,其实,围绕着舰载机选项上的政治博弈,才是米格-29落败的真正原因。曾经强盛的米格公司因为具有传统的技术优势和庞大的海外市场踌躇满志、不思进取,而苏霍伊公司在苏-27系列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志存高远,随着苏-27系列飞机的成功苏霍伊公司后来居上,赢得了技术上的优势。在国家日显衰弱的困难时刻,俄罗斯决策层不得不做出“断腕”重生的艰难抉择,放弃了对米格公司的扶持,而将保障的重点放在了苏霍伊公司上。1994年,苏-33在舰载机的竞争中最终获胜,而米格-29K却命悬一线岌岌可危。

拯救米格-29K的一线希望
  面对前苏联和俄罗斯庞杂的军机型号,许多军事爱好者如坠云雾,尤其是随着米格-29和苏-27的出现,各种改型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其实,只要你深入了解了俄罗斯的装备研制体系,就会对俄罗斯人在军机研制中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段有所了解了。与美国人军机研制体系不同,俄罗斯人在航空装备领域采用的是双轨制,一条是装备线,一条是研制线,如果你将这两个体系混为一谈就大错特错了。以苏-27系列飞机为例,苏-27、苏-30、苏-32、苏-34、苏-35、苏-37搞得人晕头转向。其实,这些型号是俄罗斯军机装备的研制型号,说来你或许不相信,俄罗斯人将苏-35和苏-37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出口型的苏-30MKI(印度型)上,却在很久之后才为本国空军装备一架类似的飞机。俄罗斯人利用这种奇特的体制,在国家经济极度衰败的局面下,延续着航空科技的探索。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对米格-1.42的一拖再拖和五代机T-50的一鸣惊人感到惊奇了。正是在这种奇特的俄国体制下,看似渺茫的米格-29K计划得以保留了下来。

苏-30MKI基本上就是苏霍伊公司的试验田,验证了很多尚不成熟的新技术
  尽管米格-29飞机在技术老旧和可靠性低等方面饱受诟病,但它优越的机动性能使其在改型上留有巨大的技术空间。尽管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俄罗斯人已经停止了米格-29在国内的继续装备,但在研制线上,米格-29的技术升级一直在持续。飞机的大量出口为技术升级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随着米格-29在飞控技术和航空电子技术方面不断提升,最新型的米格-29改型在技术上已经与西方三代机非常接近。米格公司在技术上的不断追求终于得到了回报,印度人的航母计划最终拯救了米格-29K,而后来发生的一切更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印度人的大国追求拯救了米格-29K
  与二战时期的活塞式飞机航母不同,喷气时代的现代航母是一种全新的复杂系统。对于任何一个渴望成为军事大国的国家而言,构建庞大的航母系统的巨大成本都是难以承受的,关于这一点本文作者在以往的文章中已经做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当今世界除了美国,还没有另外一个国家有实力建立庞大的航母体系,多数国家大只能维持少量的航母数量。俄罗斯在上个世纪末拥有了库兹涅佐夫航母后,无奈地终止了其他航母的研制计划。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印度人的航母计划一经推出就惊动了世人。
  印度渴望崛起并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军事强国,从他们对航母计划的狂热追求,我们似乎看到了当年二战时期日本人的影子。印度是亚洲在喷气时代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从他们装备第一艘航母已经过去了30多年,他们并没有满足于在亚洲没有对手的寂寞,始于二十一世纪初的印度新型航母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在与印度人的合作过程中,俄罗斯人显然低估了印度人的决心。他们以为印度只是想通过技术合作,为本国的航母研制计划打下技术基础,当他们终于看清了印度人对于航母计划的执着时,俄罗斯人的思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忽然发现自己成为亚洲航母竞争中最大的赢家。一方面由于印度人昭然若揭的野心,使得俄罗斯人在航母计划谈判中拥有了巨大的筹码,他们利用拖延研制进度的手段,不断增加航母和舰载机的加码;另一方面,由于印度人从一开始就把宝压在了米格-29K上,俄罗斯获得了大量的经费继续米格-29K的技术研发。直到这时俄罗斯人才发现自己现有的苏-33舰载机的技术已经大大落后,更换本国舰载机的任务迫在眉睫。

俄罗斯也决定用米格-29K取代老旧的苏-33舰载战斗机
  经过近二十年的技术升级,如今的米格-29飞机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想当年在与苏-33竞争时的技术短板,在最新型米格-29飞机上大都已得到了改进,相对而言米格-29飞机外形的轻巧反而成为巨大的优势。由于重新升级苏-33舰载机的成本巨大,米格-29K成为俄罗斯下一代舰载机的唯一选择。
  其实,所有这一切技术上的原因,还不是俄罗斯人选择下一代舰载机的全部理由。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大军事强国尽管都想为赢得未来的战略竞争有所作为,但下一场战争在哪里的疑问成为所有大国的困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战争的成本迅速增加,而为应对未来战争所进行的装备竞赛,其高昂成本已成为所有国家都难以独立承受的巨大负担。为了降低装备研制成本,超级大国试图联合同盟国在技术上将其捆绑,而二流国家由于难以承受新型装备研发的巨大成本,心甘情愿地“被捆绑”,在西方下一代战机F-35的研发中,我们就看到了这种全新的运作模式。俄罗斯人或许是无意的,但他们无疑从与印度的航母技术合作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并且顺水推舟地对其下一代舰载机计划作出了调整。这或许才是俄罗斯人选择米格-29K的真正玄机。
徐的产量有点高啊

『虽然不少内容不敢苟同』
米格-29先天的短板还是很明显的吧。。
不是很理想。
明明是没钱的无奈之举

有钱毛子海军也会选择改进su-33了

这货也就是沾沾阿三冤大头的光
米格29k也不差把~不同于以前的
感谢LZ科谱~
你们比徐勇凌还屌?你们对比飞过两种飞机?你们帖子看完了吗?
作者最后说的就是成本才是选择29的根本原因
这篇文章空洞得很,相当于什么都没说,比《军事评论》2010第9期上的那篇《另眼再看新米格-29K》差远了。
早期型的腹鳍 求对比
成本才是选择29的根本原因
毛子应该买J15的
徐也就是这种水平了。
选择米格29作为舰载机不是俄罗斯的本意,是其国力衰退,实力不足的结果。
zhgf-2000 发表于 2014-7-23 09:07
成本才是选择29的根本原因
简单的就汤下面而已,反正给三哥的29k生产线开了,多造几架呗。。。。
说了一大推废话,也就最后那句有点用!都是钱给闹的!
我想毛子更希望中国采购SU-33,坑兔子一把,然后毛子自己重开生产线,出口的同时也装备自己的航母!
可惜,我兔不是阿三,没那么傻!于是,16上了中秋,毛子只好废了su-33,无奈选择29!
写的还不错,当然,很多观点不是完全赞同


最后一段总结才是重点


一个字——钱~
果然超大还是存在一大堆比试飞员厉害的专家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不错的文章!
不过舰载战斗机在保证单机战斗力的前提下缩小尺寸是发展趋势!


不错的文章!
不过舰载战斗机在保证单机战斗力的前提下缩小尺寸是发展趋势!
在舰载机着事上,可以说俄罗斯是无奈的被印度牵着走:印度选择米格29K——提供资金——升级改造——俄罗斯自己也跟着装备。
俄罗斯自己在T50计划占据大量经费下,已经无力再搞一种舰载机,只能借印度的鸡下自己的蛋——虽然这个蛋不是最想要的。
还有苏33不适合上戈舰的原因吧。。。
不错的文章 求同存异嘛大家不要否认这个原因  “钱”
口飞党特点——左气动,右包线,推力在心间,数据背得全。除了不会飞以外,其他都比试飞员厉害。
说是苏33的生产线停了,恢复要花钱,刚好三哥把米格29K的生产线弄好了,所以就捡现成的了
最后一句是重点。“没钱”
徐这斯是米格29的铁粉,他写的与米格29相关的文章夹杂太多主观因素。他一度认为米格29是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
那为什么印度人不选苏33呢?
精密机床 发表于 2014-7-23 19:46
那为什么印度人不选苏33呢?
超日王小了点,不适合装SU-33。
如果勉强装了,数量太少,无法形成战斗力...............
长空鹰击 发表于 2014-7-23 16:06
还有苏33不适合上戈舰的原因吧。。。
如何个不适合法?
lostwarriors 发表于 2014-7-23 20:54
如何个不适合法?
29楼已回答
长空鹰击 发表于 2014-7-23 20:57
29楼已回答
不好意思,是我自己眼瘸,把戈舰看成了库舰
米格-29K解决了在作战半径和作战模式上的局限性吗?
平心而论33/15对于库/瓦来说是有点大
14和18………………
新米格29K和当年89年裤子上的试验的老29k完全是两码事。。。
毛熊还是缺钱
斜角甲板 发表于 2014-7-23 22:24
平心而论33/15对于库/瓦来说是有点大
原来给裤子准备搭载的是YAK-141。。。
jjpcxh 发表于 2014-7-23 21:54
米格-29K解决了在作战半径和作战模式上的局限性吗?
内油差不多是5吨,挂3个副油箱转场航程达到3200,而且最多可以挂5个副油箱,早就不是当年的“机场围墙保卫者”了。
其实毛子应该唔识一点。直接过来和兔子谈引进j15的相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