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凶神--曼施泰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8:03:43
[face=楷体_GB2312]1887年12月24日,曼施泰因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生父是炮兵少将。出生后不久,就过继给姨父曼施泰因步兵少将。两家都是东普鲁士的显贵,曼施泰因从小就过着豪华舒适的贵族生活。1900年,他进入少年候补军官团学习。在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官学校毕业后,于1906年被派到名人辈出的禁卫军步兵第三团服役,任见习军官,一年后晋升少尉。1913年进陆军大学,尚未毕业就投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二警卫预备团任中尉副官,几个月后晋升上尉。他转战东西两线,参加过多次战役。在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伤愈归队开始做参谋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仍追随其老上司罗斯堡制定新的陆军建军计划。1929
年,他调回国防部参谋本部,并多次有机会去国外考察。他两次访问苏联,会晤苏联高级将领,参观军事演习。1934年,希特勒执政后,他官运亨通,先升任柏林第三军区参谋长,1935年又任陆军参谋部作战处长,1936年10月升为少将,任副总参谋长。
    曼施泰因自幼熟读军事著作,加上过人的智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为他战术上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1935年秋天提议建立自行火炮这一新兵种,当时受到许多人反对,但几经周折,这一建议还是在大战爆发后被采纳了。据说到1944年初,这种火炮就击毁了2万辆装甲战车,并被苏联大量仿制和广泛使用。曼施奉因任副总参谋长时,德国陆军总部的许多计划都是由他组织实施的。
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举止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天才。
    1939年,他担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跟随伦斯德特元帅参加了波兰战役。
    1940年,正是由于他对整个对法攻势作战的计划提出修正,其要点就是集中几乎全部的装甲部队,将主要攻击方向移到敌人最意料不到的方向,就是遍布森林的阿登山地,使德国人在一个战役中就击垮了英法比荷等国的联军。
    1941年,他被任命为第五十六装甲军的军长,在苏德战争开始时,从东普鲁士出发,四天的时间就突进了三四百公里,同年九月被希特勒指派为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征服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和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期间还在亚速海滨的刻赤半岛击退了以斯大林命名的苏军攻势,仅俘虏就接近五十万人,而德军的兵力总共不过六个师而已,他也因功擢任元帅。
    1942年8月,他被抽往北方,参加列宁格勒的围城战,在拉多加湖的反包围战中,他击溃了苏军第二集团军,歼灭了了其中的七个步兵师、六个步兵旅和四个装甲旅。
    这年年底,由于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合围,他受命指挥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进行救援,由于希特勒的坚守命令而功败垂成,而如果按照他所拟定的战略,是很可能在这个战役中利用一个巨大的旋转攻势将整个斯大林格勒周围的苏军(这几乎是苏军的全部家底),一举压迫在黑海岸边予以全歼的。最后这个雄伟的计划因为盲目的牺牲造成兵力太弱,变成了一次战术性(而非战略性)的胜利,这就是军事史上卓越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他以对比极其悬殊的兵力(以师的数目计算是一比八),击打在滚滚前进的苏军侧翼上,一个星期之内,原来向西南进攻的苏军纷纷溃退,漫无秩序地逃过了北顿涅茨河,他于是继续向北进攻苏军的后方,重新抢占了早些时候被苏军收复了的哈尔科夫——这次战役的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战争推迟了两年才结束。他也因此获得了“橡树”级的铁十字勋章。
    其后他担任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官,继续指挥了半途而废的库尔斯克会战和之后一系列的困难的防御战, 库尔斯克会战期间他很节约地使用手头的几支精锐装甲部队,使7月12日苏军在普罗霍罗夫卡的进攻中遭受了重大损失。
    1944年3月因在前线指挥失利被解除指挥职务,编入预备军。
    后因希特勒无法忍受他的直言相谏,他被免去军职,虽然为了表彰他的战功,又赐给他“剑”级 的铁十字勋章,但希特勒再也没有起用他。
    曼施泰因一生征战, 不仅亲自指挥了无数次战役,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而且参与了德国许多侵 略计划的制定,显示出卓越军事家的才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1 16:41:53编辑过]
[face=楷体_GB2312]1887年12月24日,曼施泰因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生父是炮兵少将。出生后不久,就过继给姨父曼施泰因步兵少将。两家都是东普鲁士的显贵,曼施泰因从小就过着豪华舒适的贵族生活。1900年,他进入少年候补军官团学习。在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官学校毕业后,于1906年被派到名人辈出的禁卫军步兵第三团服役,任见习军官,一年后晋升少尉。1913年进陆军大学,尚未毕业就投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二警卫预备团任中尉副官,几个月后晋升上尉。他转战东西两线,参加过多次战役。在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伤愈归队开始做参谋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仍追随其老上司罗斯堡制定新的陆军建军计划。1929
年,他调回国防部参谋本部,并多次有机会去国外考察。他两次访问苏联,会晤苏联高级将领,参观军事演习。1934年,希特勒执政后,他官运亨通,先升任柏林第三军区参谋长,1935年又任陆军参谋部作战处长,1936年10月升为少将,任副总参谋长。
    曼施泰因自幼熟读军事著作,加上过人的智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为他战术上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1935年秋天提议建立自行火炮这一新兵种,当时受到许多人反对,但几经周折,这一建议还是在大战爆发后被采纳了。据说到1944年初,这种火炮就击毁了2万辆装甲战车,并被苏联大量仿制和广泛使用。曼施奉因任副总参谋长时,德国陆军总部的许多计划都是由他组织实施的。
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举止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天才。
    1939年,他担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跟随伦斯德特元帅参加了波兰战役。
    1940年,正是由于他对整个对法攻势作战的计划提出修正,其要点就是集中几乎全部的装甲部队,将主要攻击方向移到敌人最意料不到的方向,就是遍布森林的阿登山地,使德国人在一个战役中就击垮了英法比荷等国的联军。
    1941年,他被任命为第五十六装甲军的军长,在苏德战争开始时,从东普鲁士出发,四天的时间就突进了三四百公里,同年九月被希特勒指派为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征服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和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期间还在亚速海滨的刻赤半岛击退了以斯大林命名的苏军攻势,仅俘虏就接近五十万人,而德军的兵力总共不过六个师而已,他也因功擢任元帅。
    1942年8月,他被抽往北方,参加列宁格勒的围城战,在拉多加湖的反包围战中,他击溃了苏军第二集团军,歼灭了了其中的七个步兵师、六个步兵旅和四个装甲旅。
    这年年底,由于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合围,他受命指挥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进行救援,由于希特勒的坚守命令而功败垂成,而如果按照他所拟定的战略,是很可能在这个战役中利用一个巨大的旋转攻势将整个斯大林格勒周围的苏军(这几乎是苏军的全部家底),一举压迫在黑海岸边予以全歼的。最后这个雄伟的计划因为盲目的牺牲造成兵力太弱,变成了一次战术性(而非战略性)的胜利,这就是军事史上卓越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他以对比极其悬殊的兵力(以师的数目计算是一比八),击打在滚滚前进的苏军侧翼上,一个星期之内,原来向西南进攻的苏军纷纷溃退,漫无秩序地逃过了北顿涅茨河,他于是继续向北进攻苏军的后方,重新抢占了早些时候被苏军收复了的哈尔科夫——这次战役的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战争推迟了两年才结束。他也因此获得了“橡树”级的铁十字勋章。
    其后他担任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官,继续指挥了半途而废的库尔斯克会战和之后一系列的困难的防御战, 库尔斯克会战期间他很节约地使用手头的几支精锐装甲部队,使7月12日苏军在普罗霍罗夫卡的进攻中遭受了重大损失。
    1944年3月因在前线指挥失利被解除指挥职务,编入预备军。
    后因希特勒无法忍受他的直言相谏,他被免去军职,虽然为了表彰他的战功,又赐给他“剑”级 的铁十字勋章,但希特勒再也没有起用他。
    曼施泰因一生征战, 不仅亲自指挥了无数次战役,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而且参与了德国许多侵 略计划的制定,显示出卓越军事家的才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1 16:41:53编辑过]
一猜就是个列兵发的帖子,进来一看,果然如此!!!!!
呵呵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