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中国可能是“21世纪的纸老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19:41:38
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11132797/20140627/18593354.html

参考消息网6月26日报道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沈大伟称,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正在崛起的大国,但只在极少的领域能够真正对其他国家构成影响、设立全球标准和左右全球趋势。

    6月25日,沈大伟在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发表题为《中国实力的幻象》的文章称,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的主宰地位是无可阻挡的,世界必须适应这个亚洲巨人作为一个——可能已是——全球性大国的事实。十年来,“中国崛起”的预言者已小有规模,所有人都描绘了一幅中国成为21世纪主宰者的图景。这种看法可以理解,而且普遍存在——但却是错误的。

    文章称,记得不久前,在20世纪80年代,类似的预言也曾出现过,即日本将成为“世界第一”,加入大国精英俱乐部——但不久后日本陷入30年的停滞期,而且它是一个(经济上的)单向度强国,并不具备大国特质所需的较为广泛的基础。因此,当提到当今中国时,持有一些清醒和质疑的态度是可取的。

    文章称,的确,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正在崛起的大国——远远超过印度、巴西和南非的能力——在某些领域它已超过俄罗斯、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其他“中等强国”的能力。

    但能力并不是衡量国家实力和国际实力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历代社会科学家已确定一个更重要的实力指标,那就是影响力——驾驭局势和左右其他国家行动的能力。

    当然,各国利用自身实力去影响其他国家的行动和事态发展有各种方式:吸引、说服、拉拢、强迫、报偿、诱导、威胁或动用武力。

    文章称,当我们关注当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存在和行为时,我们需要超越其表面上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看问题,并提出质疑:中国真的正在影响其他国家的行动和各领域国际事务的发展趋势吗?简要的回答是:就算真的有,也并不多。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即中国在极少的——如果有的话——领域,能够真正对其他国家构成影响、设立全球标准和左右全球趋势。而且中国也没有尽力参与解决全球问题。中国是一个被动大国,它的反应表现是当爆发国际危机时回避挑战并躲藏起来。正在持续的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危机就是近来北京被动反应的绝好例子。

此外,当仔细衡量中国的能力时,它们并不非常强大。很多指标仅是在数量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在质量上并非如此。缺少高质量的实力,让中国缺乏实际影响力。中国有一句谚语:外硬内软。如果在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表面下进行挖掘,你会发现其普遍存在的一些弱点、阻碍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的不牢固的根基。中国可能是一只21世纪的纸老虎。

    文章称,这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剖析:中国的国际外交、军事能力、文化存在、经济实力和国内因素,这五个方面决定了中国的全球地位。让我们逐一进行审视。

    从形式上看,中国外交的确已走向全球。尽管与国际社会融为一体且北京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但在外交活动领域,中国仅是一个不完全大国,这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它表现出一个世界主要大国的特征。它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20国集团及其他全球重要机构的成员,以及所有重大国际峰会的参与者。另一方面,中国官员在这些场合和大量全球挑战问题上仍表现得非常消极和被动。中国并不是领导者。它未能重塑国际外交,推动其他国家的政策,促成国际共识、组建联盟并解决问题。

    中国的军事能力是其作为一个不完全大国的另一方面:它是一个日渐强大的区域性大国,而绝非一个全球性大国。中国尚不具备向亚洲邻国以外的地区投放军力的能力,即便在亚洲地区,其军力投放能力仍非常有限。目前,根本无法确定中国能否在周边500海里内(如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争端中)投放军力,以及能否在冲突中坚持足够长的时间而获胜。自1979年以来中国没有打过仗,现在中国的军队还未经受过战争的考验。

从硬实力转向软实力,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文化大国崛起效果如何?并不好。没有其他社会接受中国的文化暗示,也没有其他国家想要模仿中国的政治体制,其经济体制在其他地方也无法复制。尽管自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投入巨大努力和资源,试图打造自己的软实力并改善自己的国际形象,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仍是毁誉参半。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情况又如何?这是大家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和领导者的一个方面——但中国的影响力比预想的要弱。就像其他方面一样,它在数量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在质量上很弱。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但其出口的通常是低端消费品;其产品的国际认知度极低;它仅有一小部分跨国公司在海外成功运营。

  衡量中国国内实力的其他标准还显示其在全球排名并不高且不够正面。2014年,美国自由之家就各国新闻自由的程度进行排名,中国在197个国家中排名183位。世界银行的全球治理指标一直对中国在政治稳定与控制腐败、政府效率、管理质量、法治程度和问责制方面的评级偏低。

    文章称,这是当今中国的概貌。再过10年或20年,中国的全球地位或许在各方面都会大幅提高,可能会在与美国类似的全球基础上进行运转,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充其量只是一个不完全的全球性大国。
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11132797/20140627/18593354.html

参考消息网6月26日报道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沈大伟称,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正在崛起的大国,但只在极少的领域能够真正对其他国家构成影响、设立全球标准和左右全球趋势。

    6月25日,沈大伟在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发表题为《中国实力的幻象》的文章称,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的主宰地位是无可阻挡的,世界必须适应这个亚洲巨人作为一个——可能已是——全球性大国的事实。十年来,“中国崛起”的预言者已小有规模,所有人都描绘了一幅中国成为21世纪主宰者的图景。这种看法可以理解,而且普遍存在——但却是错误的。

    文章称,记得不久前,在20世纪80年代,类似的预言也曾出现过,即日本将成为“世界第一”,加入大国精英俱乐部——但不久后日本陷入30年的停滞期,而且它是一个(经济上的)单向度强国,并不具备大国特质所需的较为广泛的基础。因此,当提到当今中国时,持有一些清醒和质疑的态度是可取的。

    文章称,的确,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正在崛起的大国——远远超过印度、巴西和南非的能力——在某些领域它已超过俄罗斯、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其他“中等强国”的能力。

    但能力并不是衡量国家实力和国际实力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历代社会科学家已确定一个更重要的实力指标,那就是影响力——驾驭局势和左右其他国家行动的能力。

    当然,各国利用自身实力去影响其他国家的行动和事态发展有各种方式:吸引、说服、拉拢、强迫、报偿、诱导、威胁或动用武力。

    文章称,当我们关注当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存在和行为时,我们需要超越其表面上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看问题,并提出质疑:中国真的正在影响其他国家的行动和各领域国际事务的发展趋势吗?简要的回答是:就算真的有,也并不多。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即中国在极少的——如果有的话——领域,能够真正对其他国家构成影响、设立全球标准和左右全球趋势。而且中国也没有尽力参与解决全球问题。中国是一个被动大国,它的反应表现是当爆发国际危机时回避挑战并躲藏起来。正在持续的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危机就是近来北京被动反应的绝好例子。

此外,当仔细衡量中国的能力时,它们并不非常强大。很多指标仅是在数量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在质量上并非如此。缺少高质量的实力,让中国缺乏实际影响力。中国有一句谚语:外硬内软。如果在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表面下进行挖掘,你会发现其普遍存在的一些弱点、阻碍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的不牢固的根基。中国可能是一只21世纪的纸老虎。

    文章称,这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剖析:中国的国际外交、军事能力、文化存在、经济实力和国内因素,这五个方面决定了中国的全球地位。让我们逐一进行审视。

    从形式上看,中国外交的确已走向全球。尽管与国际社会融为一体且北京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但在外交活动领域,中国仅是一个不完全大国,这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它表现出一个世界主要大国的特征。它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20国集团及其他全球重要机构的成员,以及所有重大国际峰会的参与者。另一方面,中国官员在这些场合和大量全球挑战问题上仍表现得非常消极和被动。中国并不是领导者。它未能重塑国际外交,推动其他国家的政策,促成国际共识、组建联盟并解决问题。

    中国的军事能力是其作为一个不完全大国的另一方面:它是一个日渐强大的区域性大国,而绝非一个全球性大国。中国尚不具备向亚洲邻国以外的地区投放军力的能力,即便在亚洲地区,其军力投放能力仍非常有限。目前,根本无法确定中国能否在周边500海里内(如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争端中)投放军力,以及能否在冲突中坚持足够长的时间而获胜。自1979年以来中国没有打过仗,现在中国的军队还未经受过战争的考验。

从硬实力转向软实力,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文化大国崛起效果如何?并不好。没有其他社会接受中国的文化暗示,也没有其他国家想要模仿中国的政治体制,其经济体制在其他地方也无法复制。尽管自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投入巨大努力和资源,试图打造自己的软实力并改善自己的国际形象,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仍是毁誉参半。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情况又如何?这是大家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和领导者的一个方面——但中国的影响力比预想的要弱。就像其他方面一样,它在数量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在质量上很弱。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但其出口的通常是低端消费品;其产品的国际认知度极低;它仅有一小部分跨国公司在海外成功运营。

  衡量中国国内实力的其他标准还显示其在全球排名并不高且不够正面。2014年,美国自由之家就各国新闻自由的程度进行排名,中国在197个国家中排名183位。世界银行的全球治理指标一直对中国在政治稳定与控制腐败、政府效率、管理质量、法治程度和问责制方面的评级偏低。

    文章称,这是当今中国的概貌。再过10年或20年,中国的全球地位或许在各方面都会大幅提高,可能会在与美国类似的全球基础上进行运转,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充其量只是一个不完全的全球性大国。
中新网6月19日电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发表一演讲时,重申了美国继续“领导”世界,并提醒美国是“不可或缺的国家”。今年的盖洛普(知名咨询公司)民调首次发现,有更多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头号大敌。不过,香港《南华早报》中文网19日文章强调,“亚洲转身”策略并未奏效;美国不应担心如何制衡崛起的中国,而是应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接受中国崛起。

    文章摘编如下: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美国的一间独立性民调机构)去年12月的一项调查,约51%受访者认为美国在解决全球问题方面行动过多。更让人吃惊的是,调查显示美国人认为美国国力正在走下坡。另一方面,今年的盖洛普民调也首次发现,有更多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头号大敌。

    “亚洲转身”策略并未奏效。随着领土争端问题日益恶化,地区安全形势得不到改善,美国也难以加强影响力。东盟各成员国原本团结一致,但如今提出主权主张的国家与寻求与中国加强经济关系的国家之间,却出现了裂痕。在和平时期利用军事优势遏制中国,不可能像核威慑时期一样有效。

    中国一直在加强能源安全。中国在重要能源和资源的运输方面的确会受制于海上要道的牵制,例如美国第七舰队军力范围内的马六甲海峡,以及伊朗附近的霍尔木兹海峡。但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开发中亚的陆上油气通道。此外,中俄两国刚刚签订了天然气交易协议。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仍未全面达成。此外,中国仍然是全球供应和生产链的中心枢纽,通过TPP将中国锁定在以美国为中心的框架内,成效如何未免令人质疑。美国人引以为豪的全球实力来自大批外交和军事盟国。但是,如今中国的贸易伙伴国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一旦事态逆转,会有多少国家屈从于美国的意志,实属难料。

    从现实情况看,中国不太可能复制“美国式民主”,但可以变得更自由、更开放、更平等,以及在环保方面更加可持续发展,这些目标都十分契合中国宣布的各项发展战略。中国不想也不必要成为美国的敌人。

    美国不应担心如何制衡崛起的中国,而是应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接受中国正崛起为全球秩序中一个负责任者,并适应随之而来的形势变化。要做到这一点,美国不应利用军事主导力量,而是应该发挥其无与伦比的软实力。(梁建邦)
中国可能是“21世纪的纸老虎“
               --20世纪纸老虎宣
 中新网5月6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6日的专栏文章说,世界各国仍然非常需要美国继续保持全球领导地位,但美国表现得却像是一个日渐衰落的霸权:不愿分享权力,但也无法强迫别国接受安排。文章分析指出,美国的衰落与中国崛起无关。美国国内的瘫痪状态,削弱了美国应对巨大挑战的能力。

    该报撰文指出,中国在短期内不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的超级大国。上周有新闻报道称,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经济规模就要超越美国,这从统计上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但其意义仅限于此。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既没有能力也没有雄心承担美国的角色。中国按美元计算的经济规模还需要10年左右才能超越美国。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是,美国越来越不愿意——而且在某些关键方面也越来越没有能力——继续扮演其在过去70年一直扮演的角色。美国时代之后出现的是多极化——而非中国独大。问题是哪种形式的多极化?它将基于一套由美国框定的全球规则体系?抑或是“我死之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在欧亚大陆的两端,地缘政治形势已经在发生变化。上周,美国总统巴拉克 奥巴马在结束了对亚洲四国的访问后回到美国,这些国家都是中国的邻国,它们都担心出现一个不断扩张的地区霸权。奥巴马其余时间的大部分都用于试图增进邻近俄罗斯的国家(从乌克兰开始向西延伸)之间的团结,这些国家也害怕出现一个愈发具有掠夺性的地区强权。两代人以前,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框定了美国针对苏联的著名“遏制”战略。如今,美国跌跌撞撞地陷入了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双重遏制。

    世界各国仍然非常需要美国继续保持全球领导地位。但美国推行双重遏制战略的能力是带有问号的。

    文章称,亚洲和欧洲重新回到大国角力状态,也密切反映了全球经济实力的转移。按美元计算(这是唯一真正有意义的衡量标准),美国仍是遥遥领先的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人均收入仍是中国的五倍。中国或许还需要4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赶上美国的生活水平。但中国奋起直追的速度令人惊叹。本世纪初,中国在按美元计算的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仅为4%,如今这一比重已经达到大约12%。同期美国所占比重则从略低于三分之一降至仅20%。

    分析指出,中国将在未来10年的某个时点超越美国。但中国永远无法替代美国。这正是危险所在。

    我们已经进入了全球经济多极化的初期阶段。战后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是围绕着美国创立的一系列国际机构建立的,这些机构包括联合国(U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北约(Nato)。以1994年乌拉圭回合(Uruguay round)谈判完成为终点的一系列国际贸易协定,同样为全球秩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自那以后,美国一直未能推动新一轮贸易谈判顺利完成。多哈(Doha)回合贸易谈判已几乎死亡。奥巴马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主推的大手笔贸易倡议进展不顺。这两项举措都是出于防御目的而发起的——中国没有被纳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俄罗斯也不是跨大西洋贸易谈判的一员。但美国缺乏推动这两项谈判顺利完成的影响力。

    这一问题在IMF的改革中同样存在。中国在这一世界顶尖经济组织中的投票权重仅为4%(勉强达到中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三分之一),这非常荒谬。

    印度、墨西哥、巴西等国的投票权重同样严重偏低(比利时的投票权重仍比上述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高)。可以理解的是,新兴国家正开始渐渐疏远美国打造的国际机构。值得肯定的是,奥巴马完成了始于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任内的IMF治理谈判,并达成了一项协议,提高新兴世界国家在IMF中的投票权重。但即便是这种小幅度的权重调整也遭到了美国国会的阻挠,美国国会还封杀了奥巴马推动贸易谈判的自由空间。美国表现得像是一个日渐衰落的霸权:不愿分享权力,但也无法强迫别国接受安排。

    同样的影响在美国处理气候变化问题的方式中也能看出。作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美国达成了一项协议,拟为新兴国家缩减碳排放提供补贴。但这个所谓的“以减排换资金”(cash for cuts)战略缺少一个关键元素——资金。

    美国及其盟国都根本无法履行它们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作出的承诺,即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美国国会再一次叫停了美国的领导角色。奥巴马对此有心无力,做不了太多。所幸中国、印度以及其他国家开始认识到,提高能源效率符合它们自身的利益。但这些国家正按照自己的打算做出改变。

    形势尚未达到不可逆转的地步。就塑造未来多极世界的格局而言,美国手中的牌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但美国国内的瘫痪状态,削弱了美国应对这些巨大挑战的能力。问题的核心在于,美国中产阶级的境遇(这是战后美国全球实力的根基)在走下坡路。美国国内经济不平等的加剧,加上华盛顿的政治冲击波,扼杀了冷战期间奠定美国全球领导角色的宽宏大度的精神。这一损失无法量化,但它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美国仍然有实力为全球接触奠定基调,并通过谈判达成对于自身以及世界各国都有利的结局。但这就要求美国找回曾经界定这个国家的开明的自利精神。我们都应抱有希望:这种精神仅仅是沉睡了,而非绝迹了。
中新网12月1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刊文指出,从长远角度,美加两国由经济和文化的融合而出现政治一体化,绝不会难于欧洲的政治一体化。而中国的崛起,很可能对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文章摘编如下:

    虽然很早就有人鼓吹美加合并,大多数人一直认为这是一个有巨大障碍而难以实现的政治梦想。《华尔街日报》12月初刊登了具有美加双重国籍的加拿大著名女报人戴安 弗兰西斯(Diane Francis)的文章,强调美加合并的前提日益成熟,而应该进入两国的政治日程。

    这一时评,其实是弗兰西斯今夏一本鼓吹美加合并专书的摘要宣传,但是《华尔街日报》刊登此文,说明美国精英和“上层建筑”对此的积极态度。这是因为弗兰西斯的论点——美加合并的紧迫性主要是为了应付中国崛起的“威胁”,获得美国不少主流知识精英的共鸣。

    除了俄罗斯对北极领土诉求的威胁,弗兰西斯主要强调了中国追求海外资源,特别是购并加拿大矿产资源对加国安全和主权的“威胁”。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限的加拿大,因此只能与美国形成政治实体。这样的想法,与文明冲突论祖师亨廷顿主张西方文明必须加强团结,来应付华夏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挑战”,完全合拍。

    作为英国的北美殖民地,美加两国原来确实是一家。美国独立革命实际类似于印巴分治,当时四成出头“造反派”与三成忠于英王的保皇派两派人口彼此流动,同时创立了南北两个国家。这一政治信仰鸿沟,毕竟已经成为历史,特别是加拿大保守党从1980年代走出了“恐美症”历史阴影,反而成为亲美势力的代表。

    自从1987年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之后,美加经济一体化空前发展,完全超过了欧盟。举例来说,日本与美国的巨量贸易,尽人皆知,但是日美贸易总额,只相当于连接美国底特律和加拿大温莎市的一座“大使桥”上通过的贸易量,可见一斑。

    语言文化上的相似性,更不亚于经济的一体化,而且加剧了民众生活文化的融合。除了不同的货币(但是比值越来越近),两国的商贸购物中心,从店家名号到商品,几乎难分彼此。美国飞速扩展的拉美裔西班牙语亚文化,也越来越类似加拿大原来特有的法语文化。

    加拿大的一个特色,就是绝大多数(近90%)人口居住在距离美加边界不出100英里的狭窄地带之内。最主要的城市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哥华甚至首都渥太华,离美国边境都只有数十公里。大量加拿大市民习惯周末驱车去美国购买日常食物百货。住在尼加拉瀑布附近的美国布法罗市华人,当日驱车来回到多伦多华埠餐馆大快朵颐更是家常便饭。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美加各自的内政发展,日益缩小了两国的政治差距,减少政治一体化的障碍。在美国,这是拉美移民、高等教育普及以及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人口主体左倾大势,特别是与加拿大政治主流极为相近的美国东北部知识精英再度执政,通过奥巴马全民医保,而开始消除两国社会体制的最大差距。

    在加拿大,原来把持内政的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因为传统制造业的流失,而逐渐丧失政治主导力,上个世纪累计执政的中左自由党 “一党半专政”一去不返。同时亲美的西部石油矿产资源的政治影响迅速上升,几乎出现“油有、油治、油享”的局面,导致加国政治的右倾。

    从长远角度,美加两国由经济和文化的融合而出现政治一体化,绝不会难于欧洲的政治一体化。而中国的崛起,很可能对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也可以看到美国借助海外民心推动的软实力,在东亚和东南亚当今的国际游戏中充分显露。(于时语)
参考消息网10月11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0月9日刊登题为《为什么中国的崛起会让美国在联合国变得更孤立》的文章。文章称,康奈尔大学的古斯塔沃·弗洛里斯-马西亚斯和萨拉·克雷普斯近日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建立在他们于《政治学杂志》季刊上发表的新文章的基础上。该文章发现,各国同中国进行的贸易越多,它们在外交政策问题上的立场就同中国越一致。

    在最近的联大会议期间,埃里克·富滕发表了一篇博文。他在文中尽力消除这样一种幻象,即美国因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际上发动的魅力攻势而赢得了朋友和影响力。如果联合国大会上的投票能说明什么问题,也只能显示,美国如今的影响力已经不如四年前。现在在投票问题上,其他国家不会像2009年那样支持美国,而且这种趋势不会有所改善。

    公平地说,其中原因同奥巴马本人没有多少关系。可以发现,在投票上较不支持美国的国家实际上会更加支持中国。换句话说,美国变得日益孤独之际,中国却在赢得朋友。

    文章称,原因同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关系有关。各国同中国进行的贸易越多,它们越可能在外交政策上支持中国。对于这种效应当然存在实质性证据。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它们的理由是,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做法,是对我们必须面对的全球背景的清醒认识”。

    文章指出,这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埃里克·富滕等人对1992-2006年间中国和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进行调查后发现,同中国进行贸易会产生重要的外交政策影响。同中国的贸易关系越活跃,这些国家在外交政策问题上越可能同中国保持一致。

    文章称,虽然中国兜售一种不干预政策,也就是它不将商业同政治相混淆,仍然可以发现,商业同政治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即使没有刻意筹划,外交政策的后果也会跟随贸易。随着中国崛起,美国将发觉,它变得越来越孤独了。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邓媛 实习记者 李佳蒙 发自北京

    7月,擅长国际关系预测的著名学者阎学通推出了自己的最新力作:《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在这本被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傅莹评价为“冷静同时又是客观的前瞻性评估”的书中,阎学通预测,到2023年,中美综合国力将达到同一等级,世界将形成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国际格局。

    由此带来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将在未来十年中发生较大变化。阎学通认为,届时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将需要重新调整外交思想和外交原则,需要放弃不结盟政策。

    他的观点如以往一样:直接、大胆。在具体论述中国需要怎样的外交政策时,阎学通建议,要对周边国家“敌友分明”、“赏罚分明”。

    对此,读过此书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表示,“阎学通撰写了一本发人深省的书”,其中所阐述的“道义现实主义”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锐利的民族主义”。

    但谈及创作初衷,这位“锐利的民族主义者”却语气柔和:“我其实想让大家更重视历史发展的规律,重视发展中的改革力量。”阎学通说,“未来十年,中国能否借助历史的惯性加速崛起,取决于我们这代中国人了。”

    没有哪个国家的改革快于中国

    Q:您能解释一下“历史的惯性”吗?“历史的惯性”对预测未来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何意义?

    A:我先讲一段个人经历。我1992年回国正赶上苏联解体不久,所以我回国后参加最多的讨论都是关于苏联解体后会如何发展的。当时中国的学者,特别是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普遍认为俄罗斯很快会恢复超级大国地位。他们的判断基于3个原因:苏联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有广阔的自然资源;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人才。于是,待政治制度一稳定,俄罗斯很快就会恢复前苏联的实力。

    但我当时持有的看法就是:这是不可能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帝国衰败了几十年后就能重新恢复当年的地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从全盛时期走向衰败,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再比如,古罗马、古埃及、奥斯曼帝国等,一旦灭亡就不复存在。有着三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也时起时落,不同兴盛期的间隔时间都以百年为单位。所以我当时说,俄罗斯百年之内也是不可能恢复成为超级大国的。

    这体现了我对“历史的惯性”最早的认识——一个大国走向衰败,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内能逆转的。

    那么,什么东西可以改变历史的惯性

    呢?我的理解是改革。改革作为一种内生的力量能够改变历史的惯性。改革可以是技术的、文化的、思想的,通过改革能形成一种巨大的力量来改变历史。所以,未来十年历史的惯性会如何发展,实际取决于大国中谁在进行改革?谁的改革力量能够改变目前状况?如果每个国家的改革都不足以强大到阻碍历史的惯性,那么历史一定会像今天一样接着向前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哪个国家的改革速度快于中国。如果今后世界上出现不了比中国改革速度更快的动力,那我不认为有能够改变目前历史惯性的巨大力量。根据惯性的预测原理,如果今后十年按照今天历史惯性的方向继续向前发展,那么两极格局到2023年就有可能形成。

    “历史的惯性”另一方面在于,衰败有惯性的作用,崛起也有惯性的作用。中国的崛起也受历史惯性的影响。崛起过程一点点发展,速度一点点加快,这样的惯性若没有一个巨大的外力便阻止不了。

    Q:其他国家也在推进自己的改革,比如俄罗斯,为什么会形成两极格局而不是多极格局?

    A:我尚且看不到能够使世界在中国和美国之外出现一个第三级的改革力量,现在能够看到的历史轨迹就是走向一个两极格局。你所说的俄罗斯等一些国家确实在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他们自己跟自己比是向前发展了,但他们改革的力度不会比中国大,所以跟中国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不会缩小。

    两极格局有利于中国崛起

    Q:形成了两极格局后,您觉得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区别是什么?

    A:两极格局下可以是冷战,可以是热战,也可以是和平竞争。所以冷战是两极格局下的一种形式。

    形成冷战,不光需要“两极”,还需要意识形态的对抗,需要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需要双方没有任何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往来。而现在,意识形态的对抗已不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流。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往来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根本不存在的。

    我的看法是,形成两极格局后,不是会不会发生冷战的问题,而是人类根本没有能力再让冷战重新恢复。试问,谁有能力去阻止全球化?让意识形态变为全球政治核心矛盾?让中美之间没有经济往来、文化交流、跨国婚姻?没有人能做得到。所以担心两极格局会引发冷战基本属于杞人忧天。

    Q:那么中美之间发生热战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A:两极格局下会不会发生热战也取决于发生热战的条件。从目前看,在核武器条件下,核国家间进行热战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冷战时期之所以没有发生热战就是因为不敢进行核战争。在冷战时期都不敢进行的核战争,为什么说未来十年内中美就敢于发动呢?对此,现在的中美两国政治家的观点和当时美苏政治家的观点有哪些不一样呢?如果找不出政治家更愿意进行核战争的原因,那怎么能说中美未来十年内有进行战争的可能呢?

    Q:您认为两极格局对中国崛起有利吗?

    A:有利。因为如果不是一个两极格局,是多极格局,那么中国就崛起不了。“崛起”的概念就是指从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过程。当你改变了崛起的定义,这个崛起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也就是说,世界上有三个以上的同等实力国家,你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你崛起什么。如果把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称作“崛起”,那么世界上哪个国家没崛起呢?

    Q:那么您认为中国还是应该主动去营造这种两极格局的实现吗?

    A:只有两极格局,才能向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迈进一步。
“韬光养晦不当头”需要转变

    Q:您为什么选择以10年为期限作出预测?

    A:首先,我反对一种说法:我们现在到了历史的关键期,未来十年是关键时刻。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过去的哪个十年不是关键期?抗日战争不是关键期吗?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不是关键期吗?对中国而言,未来十年的特殊性在于,中国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但也不是说只有今后十年能成为超级大国。若今后十年才不能达成这个目标,往后十年仍有这个可能性。能不能实现?是由国际领导力决定的。我为什么在最后一章写了《未来十年的中国外交战略》?我实际上是说,我认为采取这样的外交政策,我们在未来十年内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然后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这是做得到的。我们过去太长时间把民族复兴作为一种历史任务留给后人去完成,其实我们这代人活着就能把它实现了。

    Q:基于这个目标,您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思想?

    A:随着未来十年两极格局的形成,韬光养晦不当头的外交思想将使中国被国际社会视为不负责任的国家,这会严重损害中国自身利益。中国需要提出与美国不同、但又比美国更为进步的国际政治思想。我认为,未来十年,道义现实主义有成为中国外交政策指导思想的可能性。中国应借鉴古代王道思想发展当代道义现实主义,以“公平、道义、文明”为对外政策指导思想,建立责权相等的国际新秩序。

    Q:如果我们继续秉持韬光养晦不当头的外交思想和原则,是不是未来十年会拖慢中国崛起的脚步?

    A:应该是这样,今天的外交政策如果不进行调整,我觉得对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来讲,应该会起到比较小的正面作用。现在的外交政策显然不是能够加速我们民族复兴的外交政策。

    需要对不结盟政策进行调整

    Q:您坚持认为中国需要放弃不结盟政策。具体来说,就是未来十年,为了提高国际战略信誉,中国应承担更多的国际安全责任,特别是为友邦提供安全保障。

    A: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不是应该保护别国?结盟不结盟是在这个思想下的原则。我们现在不结盟是建立在认为我们不应该保护别人、我们没有责任保护别人、别人被欺负被侵略跟我们没有关系的思想上。不结盟是一个经济利益主导的外交政策。现在在国内,支持不结盟政策仍是主流,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过去三十年来认为结盟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不能做付出代价的事。

    Q:对中国而言,结盟的迫切性有哪些?

    A:国际格局是由大国实力对比和大国战略关系两个要素决定的。大国实力对比是有利于中国崛起的,但是大国战略关系却对中国不利。未来十年,实力相对衰落的美国将更加依靠软实力优势来弥补其硬实力的不足,因此强化同盟关系将是其必然的外交策略。要拓展新盟友,美国必然会主动争取那些得不到中国保护和支持的国家。为了防止被国际社会孤立,中国将需要对不结盟政策进行调整,从而增加真实战略伙伴的数量,有助于国际格局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更快地转变。

    树立“赏罚”分明的外交思想

    Q:您列举了中国的潜在盟友,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俄罗斯。但是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不久前访华时专门回应说,俄罗斯仍然奉行不结盟政策。您对此怎么看?

    A:现在俄罗斯方面和中国结盟的动力比以前弱。所以我自己认为,我们如果不主动去结盟,中俄结盟就更不可能。今天,中国和俄罗斯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像上世纪50年代,苏强中弱。现在中强俄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不主动提出结盟,俄罗斯也不会主动这么做。

    中国有很多人还是以50年代的那种心态来看待俄罗斯,认为俄罗斯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这仍是一个弱国对强国的心态。强国对弱国则考虑的是,我能不能利用你。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认为中国是不是世界第二强国?如果不是,那么除了美国还有哪个国家比中国强?很多人认为是俄罗斯。为什么?因为当时俄罗斯有航母中国没有。所以,现在这种弱国心态妨碍我们正确认识中俄之间的结盟关系。

    Q:您在书中把日本等国划分为“敌人”。

    A:这是说在今后十年之内,不可能永久不变。十年之内,基本发展趋势是这样的。日本首相安倍的对华政策,不会换一任首相后马上就得到改变。我认为十年之内,我们需要加大力度,通过“接触”政策改造日本,使其从一个西方国家转变为亚洲国家,使其在中美之间进行“平衡”。如果你不去做什么,日本和中国“敌对”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可能超过十年。

    Q:您的好友、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认为,您的外交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锐利的民族主义”,您对此认同吗?

    A:我基本同意他的这种判断。我们过去总认为“王道”的思想,是对所有人都很仁义。但是仁义建立的前提是,得对敌对者不仁义。你对敌人也仁义就不是王道思想。正所谓“非威非怀,何以立德?”言下之意,当你看到坏事时不去阻止、不去惩罚,也不给予做好事的人奖励,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因此,我认为至少王道思想不是不分是非,而是对朋友,对按照国际规范办事的国家给予保护和支持;对破坏国际规范、与国际规则背道而驰的国家或者故意和本国作对的国家,如菲律宾、日本,就是要给予惩罚。这才是王道。这也就是陆克文讲的、思想中“锐利的民族主义”一面体现出来了。(实习记者罗雪芳对本文亦有贡献)
这是美帝国主义反喷中帝国主义的节奏吗?
这么长,看完需要耐心啊
美帝很焦虑很心酸
三炮打入内部
不容易啊,我们也被人喊纸老虎了
历代社会科学家已确定一个更重要的实力指标,那就是影响力——驾驭局势和左右其他国家行动的能力。
---------------------------
这还是冷战思维。
为啥要左右其他国家行动呢?像美国那样左右阿富汗,伊拉克吗?
晕这么长的文章有几个人愿意看完?不可以用几句话概括下吗?看了第一篇,站在MD的视野中看TG,如何能理解TG呢?后面的就不再想看了


中国现在当然不是全球性大国了   这是毫无疑问的   无论从是经济水平还是技术水平  中国都达不到一个强国的质量标准   怎么可能是全球性大国了  到目前为止 还是欧美日引导着世界最新科技潮流的发展  许多方面中国还极度依赖西方的先进技术  这样的国家绝对不可能是世界性国家  实际上是西方媒体这几年把中国宣称成一个所谓的强国  甚至是世界性大国   超级大国   20后中国才有资格判断是否是强国  至少得达到韩国  台湾目前的发展水平才有资格成为全球性强国  

中国现在当然不是全球性大国了   这是毫无疑问的   无论从是经济水平还是技术水平  中国都达不到一个强国的质量标准   怎么可能是全球性大国了  到目前为止 还是欧美日引导着世界最新科技潮流的发展  许多方面中国还极度依赖西方的先进技术  这样的国家绝对不可能是世界性国家  实际上是西方媒体这几年把中国宣称成一个所谓的强国  甚至是世界性大国   超级大国   20后中国才有资格判断是否是强国  至少得达到韩国  台湾目前的发展水平才有资格成为全球性强国  
这句话好像哪里听说过!!!!!!!这个世界是反了。
都是按西方标准和思维说的 中国有自已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沈大伟

——————————————————————————————————————————————

沈大伟 华裔?
难怪摇旗呐喊如此卖力
那说明中国已经很“可怕”了 0v0
章家墩第二吗?
如果美国不衰弱,中国确实只能做纸老虎。如果英国一直是日不落,美国也只能呆在美国。
美媒又拿错剧本了么,确定没有拿着新华社五十年前的剧本?
拿是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作为一个国家是否将会崛起的标准实在是一个很奇怪的标准。

如果我已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那我就是已经崛起了,而不是将要崛起好吗!既然我将要崛起,显然我现在还没有真正崛起,所以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的责任小有什么奇怪的?你总不能说一个小孩现在一米二就说这小孩肯定是个侏儒吧?

能看得出来美国人在试图把中国拉入体系之中,把麻烦的事务推给中国,羁縻中国。之前章家墩那个渣渣还撰文要求中国去伊拉克平叛来着。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长远看肯定是对的。你想当大哥不能白当不出力。但是这个事情一定得量力而行。有多大的饭量吃多少饭。我们目前来说还是只应该在自己利益攸关的领域去发挥主导作用。此外的责任能不担就别担。好大喜功跟美国一样把自己耗在阿富汗伊拉克,国运都完蛋了。
海雕1956年与白熊一起说话,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离二战结束还有11年。从今再过11年,中国纸老虎会变成活老虎的。
xiaocaibing 发表于 2014-6-27 18:30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沈大伟

—————————————————————————————— ...
这个人貌似是美帝的死忠
MD亡我之心不死,时刻警惕。
外交部发言人:我们愿意做这个“纸老虎”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狮子怎么可能做老虎呢?
我们当年说美帝是纸老虎的时候,美帝可是多强大啊,难道我们现在?
美帝国主义这是要交班吗?
没人聊聊闫学通教授的话吗?
任何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不容易啊,我们终于成纸老虎了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地快跑地快
忽悠局的!美帝可别上当。
夏天到了,蚊子就多
381127240 发表于 2014-6-27 19:14
任何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不容易啊,我们终于成纸老虎了
而且还是MD嘴里的纸老虎
lg172672 发表于 2014-6-27 18:48
这个人貌似是美帝的死忠
让武大伟去揍他
社会科学的核心就是:你怎么说都行!呵呵!哪个国家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