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认知偏低,就诊率不足10%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正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7:17:13
http://meeting.dxy.cn/specials/cnpdw2014/article/78020

抑郁认知偏低,就诊率不足10%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正式启动

2014-06-12 16:20来源:丁香园 字体大小:

中国上海 2014年6月7日,“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启动会暨国际神经精神疾病高峰论坛”于上海举办,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方贻儒教 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主任陈生弟教授,以及来自全球数个国家的300多位神经精神疾病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方贻儒教授介绍了抑郁症在全球以及在中国的现状,并分享了一份来自网络的抑郁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抑郁症存在较大认知误区,患者正确就诊率不足10%。

此外,丹麦灵北公司也在会上启动了“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项目,该项目旨在搭建高品质医学交流平台,联合精神神经治疗领域医疗专业人士,力争促进抑郁症、老年痴呆正确诊疗。

据 了解,“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项目将针对抑郁症和老年痴呆诊疗现状,在中国主要城市各大医院开展疾病诊疗和知识讲座,以加深公众对抑郁症、老年痴呆的认知 程度,提高医生对两种常见疾病的识别意识,诊断能力和治疗观念,使更多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救治。项目首期将在北京、上海展开,未来将向国内其他主要城市陆续 实施。

仅11%的人认为抑郁症需要经过医生和药物治疗

会上,方贻儒教授分享了“今天你抑郁了吗?”网络调查,结果表明,91.20%的参 与者都认为自己偶尔会有抑郁倾向,但是接受治疗情况却呈现截然相反状态,觉得自己抑郁,但是不选择到医院诊疗比例高达70.9%,选择综合医院门诊比例为 20.8%,选择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人群比例仅为8.3%。其中88.7%的人错误地认为即使患病,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控制抑郁症,而不需要寻求专业医生及 药物治疗。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虽然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心境对治疗抑郁症有帮助,但并不表示患有抑郁障碍的患者不需要药物 治疗,特别是中、重度抑郁。方贻儒教授在会上表示:抑郁症是最 常见导致自杀的精神疾患,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的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都是治疗抑郁症必不可少的要素,抑郁症因负面情绪严重而持久,必须使用药物控制,并 且该类药物也应该在有相关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使用,才能更加安全与有效。

在中国,以抑郁症为主的情感障碍患者人数已将近9,000万。世界卫生 组织 (WHO)开展的一项以全球15个城市为中心的合作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上海综合医院就诊患者中抑郁症患病比例达4.0%。面对数量庞大的患者,专科医疗资 源短时间内无法迅速增加,已成为目前公共卫生建设面临的严峻问题。
整合多方资源 促进疾病诊疗

虽然专科医生、医院是治疗抑郁症核心力量, 但目前专科数量很难满足迅速增长的患者需要,丹麦灵北公司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项目希望能把更多专业人士联合起来,共同促进疾病诊疗发 展。通过项目的展开,一方面为公众提供疾病认知和治疗的渠道,另一方面也使综合医院医生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抑郁症,使综合门诊也能一定程度诊断疾病,促进 抑郁症整体就医率提高。

目前在中国,专业治疗抑郁症医生缺口巨大,政府也在加大神经精神医疗资源配给,以“686”项目为例,国家投资100多个 亿,对地方精神疾病医院进行翻新、改造、扩床配套,医院硬件设施得到较好补充,但是医师资源及护理人员增长却很缓慢,原因一方面在于神经精神医生、护理人 员专业培养需要较长时间,另一方面选择成为神经精神疾病医疗人员的从业者没有较大增加。“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项目”探索一种新组织形式,整合国内外专家资 源,引进国际先进治疗理念,通过专科医院及非专科医院合作,促进非专科医生深入认知抑郁症,扩大疾病诊疗队伍规模,整合各方资源,从而整体提升中国抑郁症 就诊率。

编辑: sharonhttp://meeting.dxy.cn/specials/cnpdw2014/article/78020

抑郁认知偏低,就诊率不足10%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正式启动

2014-06-12 16:20来源:丁香园 字体大小:

中国上海 2014年6月7日,“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启动会暨国际神经精神疾病高峰论坛”于上海举办,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方贻儒教 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主任陈生弟教授,以及来自全球数个国家的300多位神经精神疾病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方贻儒教授介绍了抑郁症在全球以及在中国的现状,并分享了一份来自网络的抑郁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抑郁症存在较大认知误区,患者正确就诊率不足10%。

此外,丹麦灵北公司也在会上启动了“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项目,该项目旨在搭建高品质医学交流平台,联合精神神经治疗领域医疗专业人士,力争促进抑郁症、老年痴呆正确诊疗。

据 了解,“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项目将针对抑郁症和老年痴呆诊疗现状,在中国主要城市各大医院开展疾病诊疗和知识讲座,以加深公众对抑郁症、老年痴呆的认知 程度,提高医生对两种常见疾病的识别意识,诊断能力和治疗观念,使更多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救治。项目首期将在北京、上海展开,未来将向国内其他主要城市陆续 实施。

仅11%的人认为抑郁症需要经过医生和药物治疗

会上,方贻儒教授分享了“今天你抑郁了吗?”网络调查,结果表明,91.20%的参 与者都认为自己偶尔会有抑郁倾向,但是接受治疗情况却呈现截然相反状态,觉得自己抑郁,但是不选择到医院诊疗比例高达70.9%,选择综合医院门诊比例为 20.8%,选择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人群比例仅为8.3%。其中88.7%的人错误地认为即使患病,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控制抑郁症,而不需要寻求专业医生及 药物治疗。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虽然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心境对治疗抑郁症有帮助,但并不表示患有抑郁障碍的患者不需要药物 治疗,特别是中、重度抑郁。方贻儒教授在会上表示:抑郁症是最 常见导致自杀的精神疾患,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的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都是治疗抑郁症必不可少的要素,抑郁症因负面情绪严重而持久,必须使用药物控制,并 且该类药物也应该在有相关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使用,才能更加安全与有效。

在中国,以抑郁症为主的情感障碍患者人数已将近9,000万。世界卫生 组织 (WHO)开展的一项以全球15个城市为中心的合作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上海综合医院就诊患者中抑郁症患病比例达4.0%。面对数量庞大的患者,专科医疗资 源短时间内无法迅速增加,已成为目前公共卫生建设面临的严峻问题。
整合多方资源 促进疾病诊疗

虽然专科医生、医院是治疗抑郁症核心力量, 但目前专科数量很难满足迅速增长的患者需要,丹麦灵北公司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项目希望能把更多专业人士联合起来,共同促进疾病诊疗发 展。通过项目的展开,一方面为公众提供疾病认知和治疗的渠道,另一方面也使综合医院医生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抑郁症,使综合门诊也能一定程度诊断疾病,促进 抑郁症整体就医率提高。

目前在中国,专业治疗抑郁症医生缺口巨大,政府也在加大神经精神医疗资源配给,以“686”项目为例,国家投资100多个 亿,对地方精神疾病医院进行翻新、改造、扩床配套,医院硬件设施得到较好补充,但是医师资源及护理人员增长却很缓慢,原因一方面在于神经精神医生、护理人 员专业培养需要较长时间,另一方面选择成为神经精神疾病医疗人员的从业者没有较大增加。“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项目”探索一种新组织形式,整合国内外专家资 源,引进国际先进治疗理念,通过专科医院及非专科医院合作,促进非专科医生深入认知抑郁症,扩大疾病诊疗队伍规模,整合各方资源,从而整体提升中国抑郁症 就诊率。

编辑: sh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