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19:13:18
众所周知,全真道是道教的一个分支。道教的特点是“杂而多端”,
  这不仅仅是指它的教理、方术繁杂,也是指道教宗派的错综复杂。道教
  没有一个独立的创始人,也没有一个为人所公认的、共同尊奉的统一经
  典,它是由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创立的不同经系、教派相互融合而成的
  宗教。而每一家道派之中,又因主张不同、教理各异,形成了分支蔓延
  的现象,教派之多,难以列数。据北京白云观(哈哈,就在俺家旁边,
  俺曾经去向观内道人请教,居然一问三不知,哎,道之不存啊……)收
  藏的《诸真宗派总薄》中记载,截止到清未,仅全真教一派就有86分派
  支系。全真道是在道教形成近一千年以后,由王重阳于金世宗大定七年
 (公元1167年)在山东宁海的全真庵创立(至于王重阳这小子为什么起
  个尼姑庵名字,史书里可没讲,俺也不敢乱说,谁有兴趣写歪史,这倒
  是一个题材^_^)。
 
    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宋徽宗正和六年(公元1112年)12
  月22日出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的一个富裕人家。少年时,王重阳勤奋攻
  读儒家经典,企图科举仕进。但后来发现,在因宋金两国交战而兵荒马
  乱的岁月里,靠科举夺取功名是没有什么出路的。于是,王重阳转而习
  武,笔墨纸砚换成了刀枪棍棒,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终于考取了刘
  豫所建的“大齐”国武举,名中甲科,号称“天下第一”(可见金庸所
  写并非空穴来风)。“大齐”刘豫政权本是金朝的傀儡,金朝入主中原
  后,政局稍微趋于稳定,便废掉了“大齐”取而代之,将占领区直接划
  归自己管辖。在异族统治之下的汉族官吏自然得不到重用。王重阳十年
  磨一剑,本指望从此事业发达,却不料只被派到一个小村庄当了一名收
  酒税的小官吏。他一气之下,愤然放弃官职,回到了家乡。王重阳在仕
  途无望的痛苦生活中,曾一度打算皈依佛门,但他最终选择了道教。道
  教中传说,王重阳48岁时在甘河镇的一家酒铺中遇到了隐士,隐士“密
  付口诀,又饮以神水”,并传授给他许多仙道修炼的秘术。全真道称这
  次奇遇为“甘河遇仙”,并说授经的隐士就是吕洞宾、汉钟离的化身。
  王重阳自此弃家当了道士,自号重阳子。其行为举止也开始变得异于常
  人。金世宗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王重阳将家产分给了亲友乡邻,
  隐居到终南县(可不是终南山哦)的南时村,他在村里挖了一个深4米
  的洞穴,称作“活死人墓”(哈哈,这玩意儿也是王重阳搞的),整天
  在洞中坐禅深思,企图建立一种新型的教派。王重阳在钻研道学的同时,
  也开始和僧侣、尤其是禅僧们密切交住。可以说,他对儒、道、释三家
  的理论都有所研究。经过艰苦的修行思索,王重阳发现,道家的“清静
  无为”、佛家的“禅定”、儒家的“真实无妄”等思想有许多相近之处,
  三者实为殊途同归。于是,他提出了儒道释三教同源论,创立了独具特
  色的道教派别——全真道。王重阳提出三教同源主张的初期,并没有得
  到什么社会反响。他先在陕西传教时,几乎没有收到一个信徒。公元
  1167年,王重阳离开陕西云游到山东半岛,他劝说当地富户马钰出资修
  庙,起名为“全真庵”,站稳了脚根进行传教活动。

     此后,他的主张才渐有影响,受到了一些人的重视和拥护。王重阳
  从此开始广收弟子,致力传教活动,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号称“北七真”
  的七位高徒,他们是:丹阳真人马钰、长真真人谭处端、长生真人刘处
  玄、长春真人丘处机、玉阳真人王处一、广宁真人郝大通、清静真人孙
  不二(马钰的老婆)。王重阳去世之后,这七位高徒励精图治,千辛万
  苦传教布道,终于使全真道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道教流
  派。北七真之中,对全真道贡献最大的当首推丘处机,教徒有全真道“
  兴于重阳子(王重阳),大盛于长春公(丘处机)”之说,后代门徒奉
  其为“丘祖”。

      丘处机,亦作邱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生于金熙宗皇统八年
 (公元1148年)山东登州栖霞县人。丘处机年轻时因慕道而隐修。王重
  阳在山东传教时,他慕名拜师学道,成为王重阳七位高徒之一。金大定
  十年(公元1170年)正月初四,王重阳病逝于汴梁。其时,丘处机同马
  钰、谭处端、刘处玄追随左右。师傅死后,他们决定分散传授,以扩大
  全真道的影响,丘处机西入[石番]溪(今宝鸡市附近)。在他的努力之下,
  全真道在十余年的时间内就风行全国,影响卓著。丘处机名播教坛功绩
  离不开统治者的庇护。最初,他依附于金朝皇帝金世宗,为世宗祈寿,
  为全国祈福,受到金庭的优待(这里与金庸的小说就是截然不同了)。
  其后,蒙古帝国崛起于漠北、挺进中原,全真道兴盛的山东成了宋、蒙、
  金三国的势力交汇点,丘处机作为频繁活动于山东的全真道教主之一,
  自然成了各派势力争取的对象,在三方势力难分胜负之际,他巧妙地采
  取若即若离的态度,静观事变。公元1217年底,蒙古大汗铁木真(成吉
  思汗)为求治国之道及长生不老之法,派人专程到山东强请丘处机西行,
  丘处机权衡利弊,觉得无论从全真道的发展,还是为中原的百姓,蒙古
  之行都是有利无害的。于是,在1220年正月十八,已75岁高龄的丘处机
  带领弟子尹志平、宋德方、李志常等18人,历时两年,走完了万里之途。
  终于到达西域雪山与成吉思汗会面。对于这段经历,史书上是这样记载
  的:据《元史。释老传》说,丘处机率领十八弟子,“经数十国,为地万
  有余里。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
  一个是中原教主,一个是新兴帝国的国王,两人进行了多次晤谈,据《
  元史。邱处机传》记载:“太祖时方西征,日事征战,处机每言,欲一天
  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及长
  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命左右书之,且以
  训诸子焉。”丘处机告诫成吉思汗,修身延生的要旨在于“内固精神”
  “外修阴德”。说服了大汗克制各种欲望,禁止杀掠,并且结合中原情
  况,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治国安民的良策,这些建议得到成吉思汗的赞赏,
  特赐丘处机“神仙”称号,封爵大宗师。丘处机在西域受到了空前的优
  待。滞留一年之后,他以年事已高、思乡恋土为由,多次提出东归中原
  之意。成吉思汗百般挽留,见丘处机去意坚决,遂于1223年3月10日放
  行。

     丘处机回到中原后,住持燕京天长观继续传道,由一方教主而位尊
  万乘国师,全真道因他之故极盛一时,成吉思汗为表谢意,在他临终之
  际,特降圣旨,“尽免全真教徒之赋役”。并以其道号长春子,改天长
  观为“长春宫”。丘处面借帝王的隆威,广度道徒,大建宫观,将创立
  不久的全真道推向了鼎盛时期。然而,众多的道徒把无朝统治者的优待
  看作是一种特权,开始在社会上胡作非为,恣欲乱行,他们利用权势专
  横夫度,“毁夫子庙,毁佛像,占梵刹四百八十二所。”这种倒行逆施
  自然引来了人们的反对。1225年丘处机死后,“人走茶凉”,全真道一
  统教权的格局没有维持多久便被打破。

     《元史。宪宗纪》云:“元年(1251年),以僧海云掌释教事,以道
  士李真常(李志常)掌道教事,次年又以西域僧那摩为国师, 总天下 释
  教。”自此,佛教有了喘息和还手的机会。于是,受压已久的佛教与道教
  争端日起。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皇帝诏少林高僧与道士李志常 在
  宫内辩论,李志常败北,遂将有抵毁佛教的道经焚毁,并下令民间,收缴
  道经。此举大大地打击了全真道的气焰。王重阳全真道的特点是以“性理
  ”学说融贯三教。他在诗中写道:“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
  义理显时何有异,妙玄通后更无加”;“儒门释户道相同,三教从来一祖
  风。悟彻更令知出入,晓明应许觉宽弘”;“佛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
  理无差。识心见性全真觉,知汞通铅结善芽”(记不记得梅超风在西域山
  头上和马钰相遇时,问了一句什么话?^_^)。由此可见,王重阳吸收了儒
  释两家的许多思想营养,对以前的一些道教理论进行了一次大胆改革,使
  全真道在元朝兴起的几大道派中脱颖而出,流传至今。全真道的兴起无异
  于道教历史上的一次革命,在此之前,道教从信仰到方仪都逐渐在民间乃
  至上层社会中失去了市场。炼丹延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玄虚,而始终见
  不到长生效果,所以人们对此丧失了信心。这是对那些文人士大夫而言,
  在民间,道士们斋醮祈禳,作鬼弄神,粗欲不堪,引起了世人对道士的厌
  恶反感。北宋时期,著名道士林灵素(听说过吗?好好想想这位是谁?)
  迷惑徽宗皇帝,借重皇权倒行逆施,道士身价百倍,弄得朝庭上下乌烟瘴
  气。林灵素的得宠使道教有机会在社会上充分表演,这本来是一个壮大教
  门的机会。然而,过犹不及,道教并没有好好地利用好这个“上层路线”,
  相反,道士们有恃无恐、胡作非为,极大地败坏了道教的名声。在这个时
  候,要想发展道教,没有一些拿人的“绝活”是很难赢得人心的。王重阳
  的聪明之处是保留或恢复了道教原始的精华,崇尚清净自然,淡泊无为,
  讲求个人炼养;更为重要的是,他融汇儒释两家的思想精华为其所用,将
  杂乱无章、粗陋原始的道教整合为一种全新的走向正规的宗教。王重阳创
  立的全真道又被世人称为丹鼎派的北宗,与早他90余年的浙江天台大炼师
  张紫阳所创立的南宗相对,并称于世。这是因为,两派均依托华少阳君王
  玄甫、钟离权、吕洞宾为祖师;又都注重采药炼丹,修身养性,后人以其
  发源地分为南宗、北宗。

     全真道在元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承传系统或其它原因,分化出
  了许多支派,比较著名的有:五祖派、北七真派、南五祖紫阳派等。其中
  尤以丘处机开创的北七真龙门派的影响最大。现在保存完整的北京白云观
  被认为是全真道龙门派的祖庭。全真道创立之前,道士是不出家的,过着
  与一般人无二的生活。而王重阳从佛教中借鉴了许多东西,使得全真道和
  以往的道派产生了明显的区别。全真道要求道士出家住宫观,不娶妻室,
  不茹荤腥,主张清修炼养,并在宫观中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以约束出家
  道士的生活,集中精力修养。这些显然都是受到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众所周知,全真道是道教的一个分支。道教的特点是“杂而多端”,
  这不仅仅是指它的教理、方术繁杂,也是指道教宗派的错综复杂。道教
  没有一个独立的创始人,也没有一个为人所公认的、共同尊奉的统一经
  典,它是由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创立的不同经系、教派相互融合而成的
  宗教。而每一家道派之中,又因主张不同、教理各异,形成了分支蔓延
  的现象,教派之多,难以列数。据北京白云观(哈哈,就在俺家旁边,
  俺曾经去向观内道人请教,居然一问三不知,哎,道之不存啊……)收
  藏的《诸真宗派总薄》中记载,截止到清未,仅全真教一派就有86分派
  支系。全真道是在道教形成近一千年以后,由王重阳于金世宗大定七年
 (公元1167年)在山东宁海的全真庵创立(至于王重阳这小子为什么起
  个尼姑庵名字,史书里可没讲,俺也不敢乱说,谁有兴趣写歪史,这倒
  是一个题材^_^)。
 
    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宋徽宗正和六年(公元1112年)12
  月22日出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的一个富裕人家。少年时,王重阳勤奋攻
  读儒家经典,企图科举仕进。但后来发现,在因宋金两国交战而兵荒马
  乱的岁月里,靠科举夺取功名是没有什么出路的。于是,王重阳转而习
  武,笔墨纸砚换成了刀枪棍棒,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终于考取了刘
  豫所建的“大齐”国武举,名中甲科,号称“天下第一”(可见金庸所
  写并非空穴来风)。“大齐”刘豫政权本是金朝的傀儡,金朝入主中原
  后,政局稍微趋于稳定,便废掉了“大齐”取而代之,将占领区直接划
  归自己管辖。在异族统治之下的汉族官吏自然得不到重用。王重阳十年
  磨一剑,本指望从此事业发达,却不料只被派到一个小村庄当了一名收
  酒税的小官吏。他一气之下,愤然放弃官职,回到了家乡。王重阳在仕
  途无望的痛苦生活中,曾一度打算皈依佛门,但他最终选择了道教。道
  教中传说,王重阳48岁时在甘河镇的一家酒铺中遇到了隐士,隐士“密
  付口诀,又饮以神水”,并传授给他许多仙道修炼的秘术。全真道称这
  次奇遇为“甘河遇仙”,并说授经的隐士就是吕洞宾、汉钟离的化身。
  王重阳自此弃家当了道士,自号重阳子。其行为举止也开始变得异于常
  人。金世宗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王重阳将家产分给了亲友乡邻,
  隐居到终南县(可不是终南山哦)的南时村,他在村里挖了一个深4米
  的洞穴,称作“活死人墓”(哈哈,这玩意儿也是王重阳搞的),整天
  在洞中坐禅深思,企图建立一种新型的教派。王重阳在钻研道学的同时,
  也开始和僧侣、尤其是禅僧们密切交住。可以说,他对儒、道、释三家
  的理论都有所研究。经过艰苦的修行思索,王重阳发现,道家的“清静
  无为”、佛家的“禅定”、儒家的“真实无妄”等思想有许多相近之处,
  三者实为殊途同归。于是,他提出了儒道释三教同源论,创立了独具特
  色的道教派别——全真道。王重阳提出三教同源主张的初期,并没有得
  到什么社会反响。他先在陕西传教时,几乎没有收到一个信徒。公元
  1167年,王重阳离开陕西云游到山东半岛,他劝说当地富户马钰出资修
  庙,起名为“全真庵”,站稳了脚根进行传教活动。

     此后,他的主张才渐有影响,受到了一些人的重视和拥护。王重阳
  从此开始广收弟子,致力传教活动,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号称“北七真”
  的七位高徒,他们是:丹阳真人马钰、长真真人谭处端、长生真人刘处
  玄、长春真人丘处机、玉阳真人王处一、广宁真人郝大通、清静真人孙
  不二(马钰的老婆)。王重阳去世之后,这七位高徒励精图治,千辛万
  苦传教布道,终于使全真道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道教流
  派。北七真之中,对全真道贡献最大的当首推丘处机,教徒有全真道“
  兴于重阳子(王重阳),大盛于长春公(丘处机)”之说,后代门徒奉
  其为“丘祖”。

      丘处机,亦作邱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生于金熙宗皇统八年
 (公元1148年)山东登州栖霞县人。丘处机年轻时因慕道而隐修。王重
  阳在山东传教时,他慕名拜师学道,成为王重阳七位高徒之一。金大定
  十年(公元1170年)正月初四,王重阳病逝于汴梁。其时,丘处机同马
  钰、谭处端、刘处玄追随左右。师傅死后,他们决定分散传授,以扩大
  全真道的影响,丘处机西入[石番]溪(今宝鸡市附近)。在他的努力之下,
  全真道在十余年的时间内就风行全国,影响卓著。丘处机名播教坛功绩
  离不开统治者的庇护。最初,他依附于金朝皇帝金世宗,为世宗祈寿,
  为全国祈福,受到金庭的优待(这里与金庸的小说就是截然不同了)。
  其后,蒙古帝国崛起于漠北、挺进中原,全真道兴盛的山东成了宋、蒙、
  金三国的势力交汇点,丘处机作为频繁活动于山东的全真道教主之一,
  自然成了各派势力争取的对象,在三方势力难分胜负之际,他巧妙地采
  取若即若离的态度,静观事变。公元1217年底,蒙古大汗铁木真(成吉
  思汗)为求治国之道及长生不老之法,派人专程到山东强请丘处机西行,
  丘处机权衡利弊,觉得无论从全真道的发展,还是为中原的百姓,蒙古
  之行都是有利无害的。于是,在1220年正月十八,已75岁高龄的丘处机
  带领弟子尹志平、宋德方、李志常等18人,历时两年,走完了万里之途。
  终于到达西域雪山与成吉思汗会面。对于这段经历,史书上是这样记载
  的:据《元史。释老传》说,丘处机率领十八弟子,“经数十国,为地万
  有余里。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
  一个是中原教主,一个是新兴帝国的国王,两人进行了多次晤谈,据《
  元史。邱处机传》记载:“太祖时方西征,日事征战,处机每言,欲一天
  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及长
  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命左右书之,且以
  训诸子焉。”丘处机告诫成吉思汗,修身延生的要旨在于“内固精神”
  “外修阴德”。说服了大汗克制各种欲望,禁止杀掠,并且结合中原情
  况,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治国安民的良策,这些建议得到成吉思汗的赞赏,
  特赐丘处机“神仙”称号,封爵大宗师。丘处机在西域受到了空前的优
  待。滞留一年之后,他以年事已高、思乡恋土为由,多次提出东归中原
  之意。成吉思汗百般挽留,见丘处机去意坚决,遂于1223年3月10日放
  行。

     丘处机回到中原后,住持燕京天长观继续传道,由一方教主而位尊
  万乘国师,全真道因他之故极盛一时,成吉思汗为表谢意,在他临终之
  际,特降圣旨,“尽免全真教徒之赋役”。并以其道号长春子,改天长
  观为“长春宫”。丘处面借帝王的隆威,广度道徒,大建宫观,将创立
  不久的全真道推向了鼎盛时期。然而,众多的道徒把无朝统治者的优待
  看作是一种特权,开始在社会上胡作非为,恣欲乱行,他们利用权势专
  横夫度,“毁夫子庙,毁佛像,占梵刹四百八十二所。”这种倒行逆施
  自然引来了人们的反对。1225年丘处机死后,“人走茶凉”,全真道一
  统教权的格局没有维持多久便被打破。

     《元史。宪宗纪》云:“元年(1251年),以僧海云掌释教事,以道
  士李真常(李志常)掌道教事,次年又以西域僧那摩为国师, 总天下 释
  教。”自此,佛教有了喘息和还手的机会。于是,受压已久的佛教与道教
  争端日起。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皇帝诏少林高僧与道士李志常 在
  宫内辩论,李志常败北,遂将有抵毁佛教的道经焚毁,并下令民间,收缴
  道经。此举大大地打击了全真道的气焰。王重阳全真道的特点是以“性理
  ”学说融贯三教。他在诗中写道:“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
  义理显时何有异,妙玄通后更无加”;“儒门释户道相同,三教从来一祖
  风。悟彻更令知出入,晓明应许觉宽弘”;“佛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
  理无差。识心见性全真觉,知汞通铅结善芽”(记不记得梅超风在西域山
  头上和马钰相遇时,问了一句什么话?^_^)。由此可见,王重阳吸收了儒
  释两家的许多思想营养,对以前的一些道教理论进行了一次大胆改革,使
  全真道在元朝兴起的几大道派中脱颖而出,流传至今。全真道的兴起无异
  于道教历史上的一次革命,在此之前,道教从信仰到方仪都逐渐在民间乃
  至上层社会中失去了市场。炼丹延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玄虚,而始终见
  不到长生效果,所以人们对此丧失了信心。这是对那些文人士大夫而言,
  在民间,道士们斋醮祈禳,作鬼弄神,粗欲不堪,引起了世人对道士的厌
  恶反感。北宋时期,著名道士林灵素(听说过吗?好好想想这位是谁?)
  迷惑徽宗皇帝,借重皇权倒行逆施,道士身价百倍,弄得朝庭上下乌烟瘴
  气。林灵素的得宠使道教有机会在社会上充分表演,这本来是一个壮大教
  门的机会。然而,过犹不及,道教并没有好好地利用好这个“上层路线”,
  相反,道士们有恃无恐、胡作非为,极大地败坏了道教的名声。在这个时
  候,要想发展道教,没有一些拿人的“绝活”是很难赢得人心的。王重阳
  的聪明之处是保留或恢复了道教原始的精华,崇尚清净自然,淡泊无为,
  讲求个人炼养;更为重要的是,他融汇儒释两家的思想精华为其所用,将
  杂乱无章、粗陋原始的道教整合为一种全新的走向正规的宗教。王重阳创
  立的全真道又被世人称为丹鼎派的北宗,与早他90余年的浙江天台大炼师
  张紫阳所创立的南宗相对,并称于世。这是因为,两派均依托华少阳君王
  玄甫、钟离权、吕洞宾为祖师;又都注重采药炼丹,修身养性,后人以其
  发源地分为南宗、北宗。

     全真道在元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承传系统或其它原因,分化出
  了许多支派,比较著名的有:五祖派、北七真派、南五祖紫阳派等。其中
  尤以丘处机开创的北七真龙门派的影响最大。现在保存完整的北京白云观
  被认为是全真道龙门派的祖庭。全真道创立之前,道士是不出家的,过着
  与一般人无二的生活。而王重阳从佛教中借鉴了许多东西,使得全真道和
  以往的道派产生了明显的区别。全真道要求道士出家住宫观,不娶妻室,
  不茹荤腥,主张清修炼养,并在宫观中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以约束出家
  道士的生活,集中精力修养。这些显然都是受到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