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口粮的变迁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20:55:14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孙子兵法》里对于后勤补给的困难有过生动的描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古代军人远征作战,如果能够从敌人那里获取粮食是再好不过了,“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依靠后勤补给线路来获取作战物资。从3000年前的牧野之战到今天的战争,莫不如此。孙膑在对魏国的战争中使用减灶之计迷惑了庞涓,可见当时兵卒使用的是小灶做饭的方式,而非今天的连队供应伙食。“伙伴”这个词指的就是 一起吃饭的战友。在军粮供应上很早就产生了集中供应粮食的方法,但是给人印象深刻的“绝粮道”的战术却是在长平之战中被运用起来。可见当时就已经通过国家手段组织大军和集中的后勤补给了。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的资料,当时秦国建立了类似于今天国民动员的体制,少年要参加郡县组织的身体检查,判定服役资格。参军后由国家供应饮食,并且不同军衔有不同的待遇标准。但是可能没有军饷。其他国家也应当是类似的组织方式,只是缺少第一手的材料。

古代军粮最重要的是粟米,所以孙子兵法里用粟作为军粮的代表物。而西汉王朝为了打击匈奴而努力积累军粮,其主要成分也是粟米。由于江南地区还没有如今日般充分开发,因此,大米在军粮中的比重不大,而小麦虽然已经引入中国,但是还没有大量使用磨坊来磨面,当时人们常食用“麦饭”,味道当然不会太好。蔬菜类则依靠羹汤,肉类依靠肉干、熏肉或咸肉。

古代军粮供应要面临食物保鲜的难题。无非是烟熏、腌制、风干三种方法。不但营养被破坏,口感也不是太好。这种状态维持了数千年之久,直到罐头被发明出来。工业机械,流水线的组织和新能源动力的应用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从19世纪中期开始,罐头普遍进入军队服役,渐渐取代了传统的食物保鲜模式。然而大部分国家的军队依旧是混合配给方式,把罐头、主粮、新鲜食品和腌制食品混合配发给士兵。如果要全面实现罐头化的话,就需要提高工业产能和保证金属材料供应,对于大部分刚刚进入工业化的国家来说,这绝对不是件容易事情。但是一战时美军却开始了尝试。为了防止毒气污染,大量使用金属罐头来给士兵配发食品。不过,这个时期维持的很短,战争就结束了。

二战期间唯一实现了军用食品餐份化,罐头化或者说包装化的,就是美国陆军了。其背后是强大的食品工业产能和充足的金属材料、塑料的供应。当其他国家还要拼命节约金属来制造武器时,美国已经奢侈到了到处用金属罐子生产午餐肉的地步了。由此可见,罐头化或者说包装化的军用食品的优点是十分明显的,但是 要想全面实现,就必须以强大的工业产能作为后盾。二战后,主要工业国家已经实现了口粮的罐头化。而越战的经验教训让美军开始利用新材料研发软罐头技术,尽量减轻重量。相比之下欧洲的那些北约国家的军用口粮依旧保留了金属罐头,大概是因为他们在欧洲的冷战前沿主要采用机械化行军方式,不必考虑在热带丛林和游击队拼命吧。

我国的军用口粮在建国后开始摆脱传统,建立工业化的口粮补给体系。首先是速食面条,炒面在朝鲜战争期间投入使用,而经典的压缩干粮在70年代以后也大规模投入使用。罐头品种虽少,但是如果需要还是可以保证前线将士的“罐头化生存”。在1979年对越作战期间,由于大量采用徒步化进军方式,摩托化和机械化水平较低,以至于我军面临了美军在越战期间的尴尬。罐头虽多,但不得不大量抛弃以减轻行军负重,只能以压缩干粮果腹。相比之下,采用摩托化行军的炮兵倒是把罐头吃了个够。综合来看,直到80年代,我军的军用食品供应没有超越二战的水准,依旧是以金属/玻璃罐头和压缩干粮为主,没有软罐头,没有餐份化,也没有丰富的主副食品种和特种食品。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我国的军用食品迎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尤其是近十年来,这个趋势更加明显。类似美军MRE概念的军用自热食品被广泛使用,已经快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即便是徒步行军,也能随时得到餐份化的,主副食丰盛的热食供应,据说在中印边境巡逻的部队,从我军和印军的野外食品上就能看到两国的经济力的差距。与美军相比,现在主要差距是大型集体口粮里缺乏“浅盘”口粮,无法采用快速加热方法为前线供应伙食。至于食品加工车、野战炊事车等大型硬件的研发还是比较齐全的,只要军费充足,就可以为前线配齐各类生活保障设备,这在汶川地震等近年来的救灾活动中已经得到应用。

人类的食品供应走过了从自然到加工的历史进化过程。曾有过一组图片比较世界各地家庭一个星期的饮食,很明显,越是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的家庭,他们的伙食几乎都是被“加工"和包装好了的,越是工业化水平低的国家的家庭,他们的食品就越是纯天然的。军用食品也走过了这一历程。假设我军未来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体系支持下作战,士兵们是有可能从开始到结束,都见不到食物的原来样子,而是从各种各样的包装里取用食品,甚至连炊事员都可能退化为加热员和配餐员,不用任何刀勺,就让前线吃上饭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孙子兵法》里对于后勤补给的困难有过生动的描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古代军人远征作战,如果能够从敌人那里获取粮食是再好不过了,“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依靠后勤补给线路来获取作战物资。从3000年前的牧野之战到今天的战争,莫不如此。孙膑在对魏国的战争中使用减灶之计迷惑了庞涓,可见当时兵卒使用的是小灶做饭的方式,而非今天的连队供应伙食。“伙伴”这个词指的就是 一起吃饭的战友。在军粮供应上很早就产生了集中供应粮食的方法,但是给人印象深刻的“绝粮道”的战术却是在长平之战中被运用起来。可见当时就已经通过国家手段组织大军和集中的后勤补给了。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的资料,当时秦国建立了类似于今天国民动员的体制,少年要参加郡县组织的身体检查,判定服役资格。参军后由国家供应饮食,并且不同军衔有不同的待遇标准。但是可能没有军饷。其他国家也应当是类似的组织方式,只是缺少第一手的材料。

古代军粮最重要的是粟米,所以孙子兵法里用粟作为军粮的代表物。而西汉王朝为了打击匈奴而努力积累军粮,其主要成分也是粟米。由于江南地区还没有如今日般充分开发,因此,大米在军粮中的比重不大,而小麦虽然已经引入中国,但是还没有大量使用磨坊来磨面,当时人们常食用“麦饭”,味道当然不会太好。蔬菜类则依靠羹汤,肉类依靠肉干、熏肉或咸肉。

古代军粮供应要面临食物保鲜的难题。无非是烟熏、腌制、风干三种方法。不但营养被破坏,口感也不是太好。这种状态维持了数千年之久,直到罐头被发明出来。工业机械,流水线的组织和新能源动力的应用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从19世纪中期开始,罐头普遍进入军队服役,渐渐取代了传统的食物保鲜模式。然而大部分国家的军队依旧是混合配给方式,把罐头、主粮、新鲜食品和腌制食品混合配发给士兵。如果要全面实现罐头化的话,就需要提高工业产能和保证金属材料供应,对于大部分刚刚进入工业化的国家来说,这绝对不是件容易事情。但是一战时美军却开始了尝试。为了防止毒气污染,大量使用金属罐头来给士兵配发食品。不过,这个时期维持的很短,战争就结束了。

二战期间唯一实现了军用食品餐份化,罐头化或者说包装化的,就是美国陆军了。其背后是强大的食品工业产能和充足的金属材料、塑料的供应。当其他国家还要拼命节约金属来制造武器时,美国已经奢侈到了到处用金属罐子生产午餐肉的地步了。由此可见,罐头化或者说包装化的军用食品的优点是十分明显的,但是 要想全面实现,就必须以强大的工业产能作为后盾。二战后,主要工业国家已经实现了口粮的罐头化。而越战的经验教训让美军开始利用新材料研发软罐头技术,尽量减轻重量。相比之下欧洲的那些北约国家的军用口粮依旧保留了金属罐头,大概是因为他们在欧洲的冷战前沿主要采用机械化行军方式,不必考虑在热带丛林和游击队拼命吧。

我国的军用口粮在建国后开始摆脱传统,建立工业化的口粮补给体系。首先是速食面条,炒面在朝鲜战争期间投入使用,而经典的压缩干粮在70年代以后也大规模投入使用。罐头品种虽少,但是如果需要还是可以保证前线将士的“罐头化生存”。在1979年对越作战期间,由于大量采用徒步化进军方式,摩托化和机械化水平较低,以至于我军面临了美军在越战期间的尴尬。罐头虽多,但不得不大量抛弃以减轻行军负重,只能以压缩干粮果腹。相比之下,采用摩托化行军的炮兵倒是把罐头吃了个够。综合来看,直到80年代,我军的军用食品供应没有超越二战的水准,依旧是以金属/玻璃罐头和压缩干粮为主,没有软罐头,没有餐份化,也没有丰富的主副食品种和特种食品。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我国的军用食品迎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尤其是近十年来,这个趋势更加明显。类似美军MRE概念的军用自热食品被广泛使用,已经快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即便是徒步行军,也能随时得到餐份化的,主副食丰盛的热食供应,据说在中印边境巡逻的部队,从我军和印军的野外食品上就能看到两国的经济力的差距。与美军相比,现在主要差距是大型集体口粮里缺乏“浅盘”口粮,无法采用快速加热方法为前线供应伙食。至于食品加工车、野战炊事车等大型硬件的研发还是比较齐全的,只要军费充足,就可以为前线配齐各类生活保障设备,这在汶川地震等近年来的救灾活动中已经得到应用。

人类的食品供应走过了从自然到加工的历史进化过程。曾有过一组图片比较世界各地家庭一个星期的饮食,很明显,越是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的家庭,他们的伙食几乎都是被“加工"和包装好了的,越是工业化水平低的国家的家庭,他们的食品就越是纯天然的。军用食品也走过了这一历程。假设我军未来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体系支持下作战,士兵们是有可能从开始到结束,都见不到食物的原来样子,而是从各种各样的包装里取用食品,甚至连炊事员都可能退化为加热员和配餐员,不用任何刀勺,就让前线吃上饭食。
有条件,就不吃密封的食物!米国在阿富汗也是一样!能吃活鸡就不吃MER口粮!
很明显,越是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的家庭,他们的伙食几乎都是被“加工"和包装好了的,越是工业化水平低的国家的家庭,他们的食品就越是纯天然的。
很明显,在大吃货帝国,这条不成立
我还以为进来能看见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