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马平:65年“扩招”史 三代百姓中国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7:41:48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 // www .guancha.cn/ma-ping/2014_05_28_233162.shtml

本文为作者5月24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演讲。

1. 只谈寻常事

晚上好,大家看我今年像多大?看我脱发也不要猜的太过分,我是1998年上大学的,和各位的年龄差距最多也就是15年左右。15年前,我也喜欢听讲座,还要拿上小本子边听边记。不过我今天并不希望你们都拿本子记我的发言。这倒不是因为我谦虚,只是因为过了这15年,大学生听演讲的目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那时候听讲座,台上很少有我这种还算青年的人。那时候典型的演讲者是一个来自北京的中年人。

为什么是来自北京呢?因为那时互联网在中国还是个刚刚兴起的东西,上网八块钱一小时,可以换4份油炸猪排,而且网上没什么东西,有价值的资料连现在的百分之一都没有;大家获取时政信息只能靠图书馆,靠媒体,或者是靠权威人物的独家消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还是最主要的交换信息方式,要想全面了解校园之外的社会,要想看公开媒体之外的深入分析,学生只能是听那些消息灵通的人物开讲座,这样的人物往往来自于政治文化中心,来自能提供一般人接触不到的材料的地方。所以讲座上不是来自北京的体制内高人,就是某个中央直管机构的研究人员。

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改变了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还改变了大多数人发布信息的能力。网络时代,固然有很多谣言,但更多地提供了各种角度的观察。我们或许不能一下子在网上找到正确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答案的视角来接近真相。发布谣言或许比过去简单了,但制造一个完全骗过大多数人的谣言也难了,因为知道事实的人也能上网。所以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一定是大人物的话才相信。普通人的话,只要有图有真相,有多方面的信息印证,有反方面的观察来对照,我们也可以信。但是,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普通人造谣与否,你是很难验证的。只有那些大人物说话相对可信,因为他们造谣成本比较高,影响地位很不值。所以呢,我那时候倾向于相信一个来自北京的体制内专家,听他们说各种内幕,听他们从中南海的视角分析我们这个国家。

我今天的身份就比较抱歉了。我既不是专家,也没有体制内的身份,甚至也不是北京来的——虽然我试图安家在北京,但我已经被北京的房价赶到河北廊坊去住了。所以我没有任何内幕消息,也没有任何独家的新闻可以带给各位。所以各位完全没有必要记录我的发言,至少没必要用笔和纸来记。我只想和你们一起探讨一下众所周知的事实,分析最常见的一些事情。如果听完了,大家觉得我的视角还算有趣,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黄渤在2014年春晚演唱《我的要求不算高》

2. 中国梦的基础

眼下,中国到处宣传的都是中国梦。但中国梦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呢?今年春晚,有一首歌叫《我的要求不算高》,是黄渤唱的。春晚之后,我发现这首歌流传很广,到处都在放,我儿子还在上幼儿园,也能随口唱出来。作为一首政治宣传性的歌曲能取得这么高的认同度,这在近年很少见,说明大家都很认同这首歌。我这里把这首歌作为一个能反应社会心理的普遍样本分析一下。

读一下这首歌的歌词,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这首歌的名字是“我的要求不算高”,但歌词提出的具体物质要求基本上都是一个高标准的定语加一个具体的事件。我这里把歌词里具体的要求念一下,帮大家回忆回忆:

《我的要求不算高》

八十平米的小窝

还有个温柔的好老婆

孩子能顺利上大学

毕业就有好工作

每天上下班很畅通

没有早晚交通高峰

天天去户外做运动

看蔚蓝的天空

我能挣钱 我还有时间

去巴黎 纽约 阿尔卑斯山

我逛商场 我滑雪山

这样的日子好悠闲

人们的关系很友善

陌生人点头都是笑脸

养老生病不差钱

有政府来买单 生意都要讲诚信

作孽都会有报应

食品安全吃的放心

贷款十年就能还清

人民币 很坚挺

老百姓腰板很硬

社会相对很公平

我们一句句的看:

八十平米的小窝

这里强调是80平米,一个宽敞的两室一厅,或是一个紧凑一点的三室一厅。不是遮风避雨就能满足的。这个窝可不小。说明普通人用自己的工薪肯定能住得起房子,能遮风避雨,让一家人有个睡觉吃饭的地方,能保持基本的隐私。你可能觉得房租是个很沉重的负担,但一般人只要卖力气肯定有正经房子住。

还有个温柔的好老婆

从基本条件来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是说不仅有钱成家结婚,还得有稳定的收入支持婚姻。

孩子能顺利上大学

这里的亮点是顺利。即上大学不难。

毕业就有好工作

毕业就能找工作,还要好工作,这是要害。这话的有效信息是找一份能自食其力的工作不难。尤其是和上一句放在一起,这就不那么容易了。人人都希望孩子顺利上大学,人人都希望孩子毕业就有好工作。

接下来又是两条左右为难的要求:

每天上下班很畅通 没有早晚交通高峰

又要上下班出行,又要求别人不能同时来挤自己。这说的是普通人已经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往往有比较拥挤的公交可以到达工作单位。只是上班的地方离家不那么近,交通没那么方便。

天天去户外做运动 看蔚蓝的天空

要达到这个标准,已经不止是有公园有绿地了,还要求工作居住地附近环境非常好。我们都知道,工业城市才能提供最大的就业,要工作还要环境,这也是个很难解决矛盾。

我能挣钱 我还有时间

这更是直接把矛盾摆到我们面前了。马克思主义说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基本单位,这里又要钱又要时间,矛盾几乎不可调和。

去巴黎 纽约 阿尔卑斯山


我逛商场 我滑雪山


这样的日子好悠闲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有假期,但不能是很短的假期。我能休假,还能去地球上任何地方休假。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 // www .guancha.cn/ma-ping/2014_05_28_233162.shtml
人们的关系很友善 陌生人点头都是笑脸

要笑脸不难,要陌生人不敌视也不难,陌生人都像熟人一样给笑脸,这还真不容易。

养老生病不差钱 有政府来买单

现在真要说看不起病,没法赡养老人的家庭真不多,但这里要求的是家庭不用操心这事儿。把几千年来家庭自己承担的责任都转给政府。能不能都做到呢?

食品安全吃的放心 贷款十年就能还清

这两句说的是要吃饱,还要心理上认定自己吃的好;要买房买车,但希望10年就解决贷款。23岁参加工作的人,希望33岁就能把房子和车拿到手,而且没贷款。以后的工资除了吃喝就想怎么花怎么花。我不好说别人怎么样,反正我今年33岁,还没有靠自己的收入拿到这个成就。实际上这默认了中国人吃饱饭已经不是个问题了,甚至买一些耐用商品,比如房子和车也不是问题,只是需要花很长时间还贷款。等到身上没负担了,已经不再年轻了。

不求变成龙和凤 只想活在幸福中


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它很小也很普通

这实际上已经是总结了。我翻译一下,就是人人都有权利过这种日子。绝不是满足社会的少数人。如果只要求成龙成风的人才能享受这个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就很简单了,但这个中国梦属于14亿人,再简单的要求乘以14亿,就没那么简单。

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它很简单也容易懂 踮起脚尖就能够到 不是悬在半空中

最后一段是对中国梦的定义,讲述大多数人怎么做这个梦。“踮起脚尖就能够到”,就是说,这首歌的作者认为中国大多数人实际上离这个梦不远,已经踩到这个梦的基础上了,跳一下就能够到。结合这首歌前面的结构,每句都是一个具体事件再加一个定语。我理解,这个定语呢,是需要我们翘起脚尖去克服的高度,是真正的梦想;这个具体事件实际上就是梦想的基础,是已经基本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东西。

人总是会做梦的,但梦这东西不是靠想象力就能做出来的。天天吃不饱的人,做梦是吃肉;剩男剩女的梦是相亲碰到理想伴侣;高考前我做梦就是报志愿捡漏,我想去的学校那年没人报考,我低分就进去。就像笑话说的,穷人想象皇帝的生活,是皇帝用金斧头砍柴,是皇后天天靠在床上吃点心。普通人共同的梦肯定是比普通人生活略高一点点。

所以说呢,这首歌的核心信息在于那些基本实现的事实,而不是那些定语。按照这个分析方式,这首歌的有效信息就很清楚了。比如说:

总而言之,我理解,这首歌实际上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已经在实质上进入了工业时代。现在的年轻人,只要不懒不笨,愿意和人积极打交道,每个月拿到平均3000左右的收入不难,这个收入已经足够他们购买基本的工业消费品。按照一个不太高的标准,这样的年轻人已经在工业社会里占了一个位置。而且他们知道更多、更好的消费品是存在的,是有钱就能买到的;不用出身,也不用领导批条子,只要我赚到足够的钱就可以去买。所以普通人才会去盼望享受高品质的工业社会生活,要有能力去巴黎购物,去阿尔卑斯山滑雪,能吃天然有机食品,要每天10分钟就到工作单位,做一份工资高、不让人厌烦的工作。

这个逻辑推广了说,只要我们知道眼前普通人基本能达到的生活水平,就知道他们能看到什么样的更高的生活。反过来,要想知道中国人有什么样的中国梦,首先要看他们有什么样的中国现实生活。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第一工业大国,2013年,中国大陆制造业占世界的比例是21%左右,中国人口13.7亿,占72亿人口的比例是19%。这说明我们人均的工业化水平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的普通人的确有资格去考虑发达工业社会是什么样了。黄渤的歌里说中国梦“踮起脚尖就能够到”,我们中国的工业规模,就是我们脚尖下踩着的东西。

3. 梦想的台阶

人最容易忽视脚底下已经踩着的东西。很久以前就听过一个笑话。说一个人每天都推着手推车通过边境,然后海关警察每天都检查他的手推车,检查了十几年也没发现问题。最后警察退休了,问他到底每天靠什么生活。他说走私手推车啊。这个笑话真假不论,但我意识到,我们经常忽视摆在桌面上的东西,实际上呢,这些人人都看得到的东西才是历史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自己忽视了,就得靠外人来提醒一下。比如已经被我们踩到脚底下的那些中国梦。

差不多十二三年前吧,我刚工作,在苏州当一个设计员,每个月赚几千块工资,租房子吃饭,买回家车票之后剩不下多少,主要娱乐还是一群朋友在家里聊天。那个时候经常到我家来的,有个非洲黑人朋友,长沙铁道学院毕业的,也在苏州当一个普通技术员。听他自己说,他的父亲是教师,家庭在非洲也算知识分子中产阶级。他满嘴长沙话,最喜欢吃臭豆腐和中国的大盘鸡,经常和人争论中国到底好不好,走在街上看到一些社会问题,总希望发表一点个人意见,表示中国也不是那么完美。他好不容攒点年假,就要转三四趟飞机,回家看看。后来我才知道,他回家干什么呢?他希望鼓励他的弟弟妹妹努力读书,将来有朝一日也能考上长沙铁道学院,一定要让自己的家人知道,世界上还有中国这么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

那是我第一次遇到如此强烈向往中国日常生活的外国人,虽然是非洲穷国来的,但从感性认识上对我冲击也很大。我第一次发现,中国普通老百姓每天抱怨的日子,原来可以让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的人向往。中国一个普通的大学,可以成为别人眼中改变命运的圣地。之后我才了解他为什么经常抱怨中国的社会问题。首先他希望维护一点小国公民的自尊心,人之常情,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完全是按照天堂的标准在要求中国。我第一次看到中国司空见惯的事情,被人抬到如此之高的标准来要求。

后来我又想。这个非洲朋友在21世纪初看到的中国现实,实际上对中国来说也是新鲜事。不用非洲人来看21世纪的中国,就算让20世纪后期、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人,自己来看,也会觉得这个国家很不一般。

我记得在90年代前期,中国的中小城市有一项土政策,叫买户口。买户口的意思是:你交一两万块城市增容费,就可以给你办农转非,把户口从农村户口改成城镇非农业户口。某些地方5000块就能办。当时许多农村家庭愿意拿出一大半积蓄,来买这个身份。

为什么要买这个户口呢?因为在之前的几十年里,城镇户口经常有一定的隐形补贴,比如说用粮票购买相对便宜的食品,比如说优先考虑安排城市待业青年就业。尤其是80年代初,知青一刀切回城之后,所有人都知道城镇户口是可以世袭的好东西,都希望能把下一代送到城里。考虑到当时多数中国人是农村户口,可以说城市户口背后的粮油补贴,安排就业,就是当时最普遍的中国梦。

这个中国梦是什么概念呢?我当时就在一家大型国营企业的家属区生活。80年代初,为了安抚文革后的社会情绪,中央和各级企业领导狠狠地拨了一笔钱,用来提高职工待遇。在发了这笔钱之后,有点条件的企业终于开始盖家属楼,取代过去的自建住房和简易平房,让普通职工住进有自来水和下水道的房子。许多国企老工人最怀念的年代,仔细问下来,就是80年代中前期的邓小平时代。

但是,不是说年轻人一工作就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就算你结婚了也不行。刚入职的年轻人,一般只能住集体宿舍,结婚如果能在宿舍给你隔个单间就算很不错的待遇,你出钱租也不可能住上成套的房子。往往是孩子都很大了,才有机会搬进三四十平米的成套公寓房。我1981年出生,我家搬到住宅楼的时候,我已经上小学了。

有了房子,总不能用旧家具,总要有点现代化的装备,但那时要是攒钱想买点电器什么的,有没有钱不说,首先要问你有没有供应票。没票的话,有钱也不能卖给你。就是说工业品不能敞开供应。

那时候已经得到城市户口的年轻人,一般的希望就是通过接班、顶班制度进入国营企业,当一个青工,工作强度可能比现在的流水线工人略轻一些,但大多数人从此会停在这个层次,考大学是极少数人的事情。当然我不是说大学生多了一定是好事。但是,今天的年轻人通过学习,通过钻研学术,能获得更好职位的概率要比那时候起码高10倍。

这样的生活呢,在我们今天看来毫无吸引力,是年轻人实在没有其他发展机会才会去选择的生活。富士康的工厂里随时都提供类似水平的工作,考虑到双休日,休息时间比当年每周休一天还长得多。不怕受累的话,当快递员,到搬家公司打工,一个月赚六七千还是不难的。从福利来说,现在哪怕就是个普通农民,新农合对大病的报销额度也都过半了,而且转院到上级医院的自由度比当年更大,这实际上都超越了当年的国营企业工人待遇。

我和你们的年龄差距只有半代人,没有和你们倚老卖老的资格。我说这么多不算遥远的历史,不是炫耀我比你们多了十几年的历史阅历。我只是想说一个事实:就是20多年前的中国梦,放到今天是所有四肢健全的年轻人随时拥有的底限生活退路,是给我们生活兜底的选择。这就像上台阶,每当你爬上一个台阶,你眼睛盯着的就是下一个阶梯了。所以中国梦不是一个固定的生活模式,就像挂到驴前面的胡萝卜一样,是个不断变化的目标。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 // www .guancha.cn/ma-ping/2014_05_28_233162_2.shtml
往前追溯,规律也是一样的,我们父辈期盼招工进城,当国企职工的时候,他们厌烦的是穷困,单调的农村生活,无论是下乡知青,还是农村读了书的青年,都希望能逃离农村,哪怕进城当个临时工也好。但即便是这种被厌恶的农村生活,在中国也是一种新事物。因为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实际上和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农村有本质不同。

我父亲是1955年出生的,在山区农村生活了很长时间。我曾经问过他,什么时候发现中国开始现代化了。我还以为他会说80年代的某个时间。没想到我父亲说,60年代初,他就发觉这个世界开始大变化了。那时候发生了两件事让我父亲印象深刻,记忆至今。

第一件事个是家里独轮车的轮子改成了安装橡胶轮胎的金属轮子。

过去的车轮都是木头包铁皮,损坏非常快,还非常颠簸,要坐的舒服一点就要用破皮子包裹。现在换成橡皮轮子,货物加在泥地上的压力被有弹性的车胎分散到更大的面积,这意味着车辆通行能力大大增强了,颠簸还减少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同时出现的还有马车使用的胶轮,生产队纷纷开始买马车,除了用于生产还用于长途运输,动不动就要跑一趟县城。

在这之前,绝大多数山区妇女和很大一部分山区男人一辈子也没去过县城,从这以后,小脚妇女也能进城,偏远山区的山货也能卖钱了。许多偏远山村因为交通不便,没人愿意嫁过去,嫁过去一辈子回不了娘家。现在有了胶轮大车,偏僻的地方光棍也少了。当时的大乡镇都有大车店,许多县城有一个超级的马车店,既是旅馆也是停车场,还是饭店兼市场,是县一级的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经常来这里的马车夫就是本地的风云人物,在本村就是现在的微博大V,报纸主编,办什么事都有面子。当时有个全国闻名的电影《青松岭》,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情节就是“夺鞭”,贫下中农夺取马车的控制权。这么一个情节能成为全国宣传的典范,足够说明橡胶轮胎马车给中国社会带来多大的冲击。

我父亲说的第二件事是玉米的普及。

我家虽然在河北省,但已经是长城以外了,过去是热河省的地盘,算是东北。当年东北沦陷以后,歌词是这么说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你看,这里完全没有谈到玉米。但现在呢,东三省的玉米产量每年是六七千万吨,仅这一项就占全国粮食产量的十分之一,全国高粱产量也只有不到300万吨。为啥高粱没了呢?

主要原因就是高粱不好吃,口味和营养不如玉米,长期看来产量也不如玉米。现在我们每年几百万吨高粱,几乎全是用来酿酒的,不是为了猎奇没人吃这东西。但是,在50年代之前,高粱在北方许多地方是绝对的主粮,南方人过来都吃不惯高粱米饭。这是因为当时的农民都是自然经济,不搞水利,更低排涝不方便,容易盐碱化,再加上没有好的种子,所以中国农民没法用玉米替代高粱。莫言的老家是山东高密县,高密县最低洼的地方,莫言那个村叫下洼村,是最容易盐碱化,所以那里高粱最多,所以莫言要写《红高粱》。直到人民公社改造水利,县里下来人推广良种。玉米才成为中国北方农民的主要口粮。这个变化,在我家发生在60年代,口粮完全变了,这让我父亲感觉到这农业生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让他们那一代农民全都知道,现在种地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我父亲说的这两个变化。放到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历史看,那就是一瞬间发生的变化。就在这二三十年里,中国农村普及了农电网络,普及了小学中学,普及了赤脚医生,基本消灭了瘟疫。搁到历朝历代,这都算太平盛世。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执政的前几十年有那么高的支持率,怎么折腾大家都认为这世道过得去。

但是呢,这种稳定性仅仅持续了20多年。到我记事儿的时候,也就是80年代中期,农村结婚已经不再满足于用马车迎亲了,一定要搞一辆汽车过来才有面子,马车已经被视为落后的象征了。农民的儿子要是不好好读书,会被父母骂,说你不好好读书,是打算在家里锄地,啃一辈子棒子面吗?

棒子面就是玉米面,是20多年前刚刚普及的新食品,到了80年代,成了没出息的人才吃的东西。有出息的人可以出去工作,赚工资,吃细粮,就算到南方那些血汗工厂打工的人也可以吃陈米,不用吃粗粮了。与其同时,马车、搪瓷用品、有线广播、农村常用的载重自行车,也从先进的象征变成了落后的象征,从我们父辈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他们童年时的中国梦被新一代中国梦吃掉的过程。

4. 工业革命 梦想才能革命

1949年建国,今年是国庆65周年。从我前面的回顾来看,中国人至少更新了三代中国梦。六十五除以三,不到22年,从记事到30岁,你就能看到你年轻时的梦想变成新梦想的垫脚石。这在全世界都是很不寻常的变化。

前一阵子,我有个同学,被华为派到海外飘了七八年回来,回到我们读中学的小县城。我带他爬上县城附近的的一座小山往下看,我们90年代读书时的最高建筑已经被淹没到高楼群里找不到了。我感慨说,这个小县城,如果让读小学的我来看,你说是北京上海我都信。我的同学接着我这个话说他的海外经历,说交了许多朋友,朋友们往往喜欢给他看童年时的照片,这些照片的共同点是背景和今天的照片完全一样,只有照片上的人物变老了。像中国这种几十年就完全找不到原来面貌的国家,在全世界真是很少见。

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呢?有人可能说是毛泽东伟大,改变中国,有人可能说是邓小平思想先进,搞改革开放,有人可能说是朱镕基这个人下手狠,敢于让国家扔包袱。总之在网上我看到把发展归功与谁的都有。不过,领导人再了不起,也就是管那么几年,中国梦持续更新了60多年,我相信,一定存在某些超越领导人个人意志的发展规律。要研究中国梦不断更新的原因,必须在每一次中国梦更新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的规律。

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刚才说过的三代中国梦。

五六十年代,我父亲认为刚刚出现的橡胶轮胎和玉米代表中国梦。这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说,橡胶轮胎需要合成橡胶工业,玉米普及需要足够的水利人才,这都是现代工业的产物。

七八十年代,年轻人要进城,要工作,要享受国家提供的食品补贴,要住楼房,要买彩电冰箱洗衣机。从生产角度看,食品补贴意味着粮食迅速增产,必须靠化肥,靠化学工业;楼房需要钢筋水泥,家用电器需要电子工业支持。这也是现代工业的产物。

21世纪,春节晚会上开始唱《我的要求不算高》,大家要80平米的大房子,要便捷的交通,也就是要更多的钢筋和水泥。要出国旅游,不能游泳去,这个国家要不就自己造飞机,要么就得造足够的东西换飞机,总之也是工业的问题。

三代梦想,每一代都可以归结为站在上一代的梦想上,期望更多更好的工业品。为了满足历代的中国梦,我们已经从世界排名第几十位的工业国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工业国,现在还是不能停,我们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工业经济有个特征,就是指数增长。

我们搞农业,是对着土地劳动,不管你怎么劳动,土地也不会增长,最多是每亩地多打粮食。你种地的能力再强,土地的亩产也就是从上百斤变成上千斤,亩产万斤目前还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

工业经济是我们对着机器劳动。机器和土地不一样,本身也是产品。你没法从一块耕地种出另一块耕地来,但你可以用机器造另一台机器,造更多、更先进的机器。所以呢,工业在受到原材料和能源限制之前,是可以无限增长的。在这个增长过程中,一方面工业本身增加了,另一方面我们造消费品的能力也增加了。

比如说现代工业是从英国开始的。从18世纪开始,英国人开始用机床生产机床,用烧煤的蒸汽机去矿井里开采更多的煤,用钢铁制造的钢铁厂去生产更多的钢铁。这几个从手工业发展出来的行业都开始独立的增长,但这只是个开始。等到18世纪末期,19世纪初,蒸汽机驱动的火车开始把各种工厂连接起来,这几个独立发展的行业开始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叠加出指数增长的效果。英国人用蒸汽机驱动机床,用机床制造更精密的蒸汽机,用机械化的力量去生产钢铁、开采煤炭,再用这些煤炭和钢铁生产更多的机床和蒸汽机。在各个工厂之间,用钢铁铺设的铁路越来越长,火车烧的煤炭越来越充足。这就形成了第一个现代装备制造业体系,或者说最早的重工业体系。

这个体系能自我循环。只要有煤矿、有铁矿,他就能不断地制造更多的机床,更多的蒸汽机,更多的铁路。从物质上说,这实际上是煤和铁的循环,每一次循环都带来更多的煤和钢铁。有了足够的煤炭钢铁和机械加工能力,英国人就能造出现代化机器,去生产消费品,要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用消费品来衡量的经济从此进入指数增长阶段。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煤与铁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这个核心工业体系叫煤铁复合体。

煤铁复合体支撑了大英帝国,到现在全世界最普遍的语言还是英语。不过蒸汽机也有它局限的地方。精度不够。所以造不了太好的工业品。从能源上来说,蒸汽机离不开铁路和运河,否则没法运煤炭,也没法运大批的工人来干活,所以那时候工业就是沿着铁路和运河展开的,工业区就是一条条的线,是一维的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也没法再持续增长了。

这个时候接班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和内燃机来持续工业经济的指数化增长。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人美国人开始制造电动机和内燃机。电力和内燃机比蒸汽机更稳定,能支持更精密的生产。更重要的是电力传输方便,扯一根线就能在任何地方搞生产;内燃机轻巧,可以装在汽车和飞机上,把原材料和商品运到各个地方。所以,只要商业上需要,陆地上任何地方都能开工厂。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支持了一维的工业区,现在内燃机和电动机开始支持二维的工业区。工业从几条线变成了一个平面,电话和汽车把发展成一个面的工业区连接起来,人类可以在一个国家搞全面工业化了。

之后还有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核电站,把生产进一步做细,能源供应方式进一步做大,一直持续到今天,就是我们这个有40亿城市人口、25亿网民,能把飞船发射到月球和火星的世界。这个世界和2个世纪之前比,最大的变化,或者说唯一的变化,就是这三次工业革命。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 // www .guancha.cn/ma-ping/2014_05_28_233162_3.shtml
我前面提到了一个数字,中国制造业占全世界的比例。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中国用19%的人口,占据全世界22%的工业。用22%去除19%,是1.15。就是说,中国的平均工业化水平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倍。粗略一点说,我们刚刚追赶上全世界的工业水平。

我们用了多少年来追这个工业水平呢?从整个国家来说,可以说就是这65年。1949年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是16万吨,修一个北京的鸟巢体育场都不太够,给每个人打个菜刀都勉强。所以那个时候,任何金属工具都很珍贵。农民家里,许多农具还是木头包铁的,用来舀水的水瓢,不是木头的,就是真的用一个葫芦切开。一个铁皮罐头瓶改造的水瓢,可以放到普通女孩的嫁妆里,当一份重要财产带上。这样一个国家,连第一次工业革命挖煤炼铁的任务都没完成,是谈不上什么中国梦的。所以说,我们追赶世界工业平均水平,建设中国梦的时间就是新中国65年。别人用2个世纪,一个多世纪做到的事情,我们中国必须在65年里做完。

我们回顾一下过去的65年,历史课本上好多细节实际上对应的就是这三次工业革命。比如说50年代我们搞大跃进,搞大炼钢铁,全民挖煤炼铁,就是我们补第一次革命的课。70年代,中国搞葛洲坝水电站,建设湖北的二汽,第二汽车厂,在西北搞第一个超高压输电网,就是消化了苏联工业援助后,自己搞第二次工业革命。最近的二三十年,我们引进西方技术,拼命造山寨货,琢磨别人的最新技术,直到最近搞龙芯,搞自己的第三代核电站,发射中国的太空站,这就是中国第三次工业革命。别人总说我们用搞运动的方式来搞建设,但我们是用两代人的时间去追赶别人七八代人做的事情,本来就没法指望自然而然的做成。搞点运动肯定有损失有浪费,但只要大的方向目标做成了,你得承认中国补上了该补的课,就得给中国一个及格分。

这就像各位考试前突击复习,用两三周的时间搞定一个学期的课程,只要最后考及格了,也一样不挂科,一样拿学历啊。大学生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在短时间内基本搞清楚一门课程,这个能力毕业后相当有用。中国这个晚来的学生既然赶上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尾巴,其他的一切历史问题都是附属问题,甚至从问题变成优点。从时间上看,中国搞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对应的就是前面说的三波中国梦。有这么好的成功经验,我们这一代人要做好我们的中国梦,就应该研究成功的发展经验,延续这个发展势头。



这个国家不管怎么折腾,最终的发展方向都是努力建设工业

5. 工业发展快 全靠思想带

这个工业发展问题,我说的很简单,一句指数化增长就概括了中国从农业国变成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过程。这听起来和传销的套路很像,他们也是宣传指数增长无敌,说只要按我的套路来,你的资产就能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这么简单的套路能信吗?

纯粹从硬件来说,工业革命还真就是吹气球这种发展套路,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只要你耐心搭建一个能自我复制,自我升级的工业经济体,人类的确能创造用不尽的财富。现在世界上富裕的工业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呢,从软件,也就是文化、思想、社会结构这些角度来说,搞工业化没那么简单。因为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新鲜玩意,在西欧也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其他地区也就是一个世纪,甚至不到一个世纪的历史。而人类的文化和社会已经发展了一万年了,无论是经济思想还是社会结构都主要是农业社会的传统,几乎都不是为工业时代设计的,都不适应工业经济这种指数化发展模式。无论是圣经、古兰经还是佛经或者论语,没听说哪本经典思想著作预言过工业化的。所以,要在古老的人类社会里发动工业革命,尤其是持续不断地搞工业革命,本身就是和人类社会的惯性作对,一步走错往往就停下来,像乌克兰这种国家甚至会往回走。

比如说,发展到近代,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模式是市场经济,大家为了利润做生意,靠自由市场提升效率。亚当斯密在工业革命前夕还写了本国富论来论证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可是到了工业时代,产业复杂程度比农业手工业时代要厉害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你指望市场自主地搭建一个完整产业链,把各个产业部门的比例都协调好,不是不可能,而是太浪费时间。有你达到平衡,达到最大效率的功夫,别人已经进入下一个技术层次了,你停留在原来的层次再平衡也是白费功夫,从没听说最好的帆船可以打装甲舰的。

所以现代工业经济离不开政府干预和全面的计划。但各个国家基于发展惯性,也因为利益集团喜欢市场经济,往往会主动放弃必要的干预。结果就是工业技术进步停滞。新中国从建国开始,就有军事压力,就有赶超的压力,所以总的来说采取了比较强的政府干预和计划,所以发展比较快。你说歪打正着也好,说高瞻远瞩也好,反正中国在适当的政府干预这个问题上,就做出了许多国家没做的正确选择。苏联解体的时候,本来俄罗斯还有很强大的工业经济,结果主动解散产业链,搞纯粹的市场经济,叫休克疗法。结果就是堕落成一个靠卖资源为生的二流国家,已经逐步要依附于中国生存了。

又比如,市场经济追求利润,企业都希望赚到更多的货币。但是呢,在现代社会,货币国家发行的信用货币,是国家可以随便定义的符号。货币本身不再是黄金,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东西,不一定意味着实体经济的商品。而是要是国家足够强大,足够暴力,不仅可以要求本国人承认货币的价值,甚至可以迫使外国承认货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印钱,是可以给企业印出利润的。美国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状况,以金融立国,向全世界印钱换东西,也给自己的企业制造利润。结果就是整个经济结构都围绕金融运转,实体经济空心化。

金融是完全不创造真实财富的,尤其是印钱金融更不创造真实财富,但美国通过剥削别国尝到了甜头,已经很难停下来了,很难把衰落的实体经济捡起来,重新搞工业化。这也是社会结构不适应工业化的例子。

其实更多的例子就在我们的眼前。前几天,五月十五号,就在西安,高新区的一群市民去推变电站工地的围墙,不许别人修变电站,说是怕辐射。其实那个变电站是为地铁服务的,完全建在地下。就算建在地上,也不会比一个电吹风机对人的影响大。但是,这些市民就是一定说这东西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宁可暴力阻碍施工也不许他们建。这几年中国产业升级,沿海城市经常要造一些化工厂,比如PX项目,结果每次都要惹人上街闹事,说这东西会亡国灭种。结果就是人口密度比中国大的多的日本韩国趁机建了许多PX项目,高价卖给中国赚大钱。还有反转基因,反高铁、反核电站的人,几乎你能想到的现代工业项目都有人积极反对。这和工业革命初期,许多人反对修铁路,说破坏风水是一样的套路。

这些现象也不难理解,从基因来说,我们是猴子,是一种靠采野果、打野兽生活的生物,所以我们很容易相信那些不“自然”的东西对我们不利;从文化来说,我们是农民,习惯春种秋收,一年年地重复固定的生活,我们固有的文化结构很容易用来反对新出现的技术。再加上房地产商和一些农产品企业喜欢炒作这些迷信概念,甚至掏钱煽动别人去造谣。客观上,很多工业进步就被这些反对活动拦住了。

上次广东江门修一个核电站配套工厂,本地人基本无所谓,倒是在附近拿地的房地产公司,就是碧桂园公司,鼓动了很多周边地区的人来闹事,果然就把事情给闹停了。德国现在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核电占他们发电量的1/4,反核电的绿党天天闹,结果宣布要在今后几年废掉所有核电站。美国从爱迪生时代到2011年,或者说从人类发明第一个发电厂到2011年,一直是全世界第一发电大国。1986年的时候,美国已经有100多个核电站了。但是,1979年以来,在所谓的环保力量反对下,美国没有新建一个核电站。现在世界第一发电大国是中国。

到了今天,中国也出现反核电的势头了,但问题是这些环保组织不止反核电,还反对在西南的峡谷修水电,说是破坏原生态环境,更反对大上火电厂,说是只在雾霾。现在太阳能的光伏发电也成了高污染行业,你们说这些环保组织的支持者,自己夏天会少开空调省电吗?他们有权要求别人放弃用电,恢复原始生活方式吗?

这些事情综合起来,很多国家就因此搞不出自己的工业革命,或是停顿在某次工业革命的台阶上,不再往前走。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打中国,实际上就是全世界有一定工业实力的国家都来瓜分最后的殖民地。现在100多年过去了,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工业化国家又多了哪几个呢?那些没跟上工业时代的国家,或是被自己内部的结构性因素挡在某个发展阶段的国家才是大多数。建国时工业实力比中国强很多的印度,到现在也是个落后国家,人均gdp连中国最穷省、贵州的一半都不如。所以说,工业化这东西说来容易做来难。你克服不了人的思想问题,解决不了旧时代留下来的利益集团,工业化就算搞起来也是半途而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像中国这样走到底的。

现在中国也开始逐渐遇到这些问题了。比如说政府干预不力,金融泡沫、普通人迷信、反对工业进步,而且愈演愈烈。要是工业因此停滞,我们这一代人的中国梦也就废了,或者说变成永远的梦,永远不会被我们踩到脚下,不会变成新的中国梦的基础。我们的儿子孙子,会和我们仰望同样的中国梦。

怎么避免我们的中国梦废掉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我们这个国家必须延续过去65年的工业发展趋势,不能慢,更不能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还是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卡在三次工业革命的某个阶段上,为什么过去65年我们能不停地搞工业?把这个问题的本质搞清楚,我们才能利用好过去65年的发展经验。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 // www .guancha.cn/ma-ping/2014_05_28_233162_4.shtml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 // www .guancha.cn/ma-ping/2014_05_28_233162.shtml

本文为作者5月24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演讲。

1. 只谈寻常事

晚上好,大家看我今年像多大?看我脱发也不要猜的太过分,我是1998年上大学的,和各位的年龄差距最多也就是15年左右。15年前,我也喜欢听讲座,还要拿上小本子边听边记。不过我今天并不希望你们都拿本子记我的发言。这倒不是因为我谦虚,只是因为过了这15年,大学生听演讲的目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那时候听讲座,台上很少有我这种还算青年的人。那时候典型的演讲者是一个来自北京的中年人。

为什么是来自北京呢?因为那时互联网在中国还是个刚刚兴起的东西,上网八块钱一小时,可以换4份油炸猪排,而且网上没什么东西,有价值的资料连现在的百分之一都没有;大家获取时政信息只能靠图书馆,靠媒体,或者是靠权威人物的独家消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还是最主要的交换信息方式,要想全面了解校园之外的社会,要想看公开媒体之外的深入分析,学生只能是听那些消息灵通的人物开讲座,这样的人物往往来自于政治文化中心,来自能提供一般人接触不到的材料的地方。所以讲座上不是来自北京的体制内高人,就是某个中央直管机构的研究人员。

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改变了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还改变了大多数人发布信息的能力。网络时代,固然有很多谣言,但更多地提供了各种角度的观察。我们或许不能一下子在网上找到正确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答案的视角来接近真相。发布谣言或许比过去简单了,但制造一个完全骗过大多数人的谣言也难了,因为知道事实的人也能上网。所以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一定是大人物的话才相信。普通人的话,只要有图有真相,有多方面的信息印证,有反方面的观察来对照,我们也可以信。但是,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普通人造谣与否,你是很难验证的。只有那些大人物说话相对可信,因为他们造谣成本比较高,影响地位很不值。所以呢,我那时候倾向于相信一个来自北京的体制内专家,听他们说各种内幕,听他们从中南海的视角分析我们这个国家。

我今天的身份就比较抱歉了。我既不是专家,也没有体制内的身份,甚至也不是北京来的——虽然我试图安家在北京,但我已经被北京的房价赶到河北廊坊去住了。所以我没有任何内幕消息,也没有任何独家的新闻可以带给各位。所以各位完全没有必要记录我的发言,至少没必要用笔和纸来记。我只想和你们一起探讨一下众所周知的事实,分析最常见的一些事情。如果听完了,大家觉得我的视角还算有趣,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黄渤在2014年春晚演唱《我的要求不算高》

2. 中国梦的基础

眼下,中国到处宣传的都是中国梦。但中国梦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呢?今年春晚,有一首歌叫《我的要求不算高》,是黄渤唱的。春晚之后,我发现这首歌流传很广,到处都在放,我儿子还在上幼儿园,也能随口唱出来。作为一首政治宣传性的歌曲能取得这么高的认同度,这在近年很少见,说明大家都很认同这首歌。我这里把这首歌作为一个能反应社会心理的普遍样本分析一下。

读一下这首歌的歌词,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这首歌的名字是“我的要求不算高”,但歌词提出的具体物质要求基本上都是一个高标准的定语加一个具体的事件。我这里把歌词里具体的要求念一下,帮大家回忆回忆:

《我的要求不算高》

八十平米的小窝

还有个温柔的好老婆

孩子能顺利上大学

毕业就有好工作

每天上下班很畅通

没有早晚交通高峰

天天去户外做运动

看蔚蓝的天空

我能挣钱 我还有时间

去巴黎 纽约 阿尔卑斯山

我逛商场 我滑雪山

这样的日子好悠闲

人们的关系很友善

陌生人点头都是笑脸

养老生病不差钱

有政府来买单 生意都要讲诚信

作孽都会有报应

食品安全吃的放心

贷款十年就能还清

人民币 很坚挺

老百姓腰板很硬

社会相对很公平

我们一句句的看:

八十平米的小窝

这里强调是80平米,一个宽敞的两室一厅,或是一个紧凑一点的三室一厅。不是遮风避雨就能满足的。这个窝可不小。说明普通人用自己的工薪肯定能住得起房子,能遮风避雨,让一家人有个睡觉吃饭的地方,能保持基本的隐私。你可能觉得房租是个很沉重的负担,但一般人只要卖力气肯定有正经房子住。

还有个温柔的好老婆

从基本条件来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是说不仅有钱成家结婚,还得有稳定的收入支持婚姻。

孩子能顺利上大学

这里的亮点是顺利。即上大学不难。

毕业就有好工作

毕业就能找工作,还要好工作,这是要害。这话的有效信息是找一份能自食其力的工作不难。尤其是和上一句放在一起,这就不那么容易了。人人都希望孩子顺利上大学,人人都希望孩子毕业就有好工作。

接下来又是两条左右为难的要求:

每天上下班很畅通 没有早晚交通高峰

又要上下班出行,又要求别人不能同时来挤自己。这说的是普通人已经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往往有比较拥挤的公交可以到达工作单位。只是上班的地方离家不那么近,交通没那么方便。

天天去户外做运动 看蔚蓝的天空

要达到这个标准,已经不止是有公园有绿地了,还要求工作居住地附近环境非常好。我们都知道,工业城市才能提供最大的就业,要工作还要环境,这也是个很难解决矛盾。

我能挣钱 我还有时间

这更是直接把矛盾摆到我们面前了。马克思主义说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基本单位,这里又要钱又要时间,矛盾几乎不可调和。

去巴黎 纽约 阿尔卑斯山


我逛商场 我滑雪山


这样的日子好悠闲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有假期,但不能是很短的假期。我能休假,还能去地球上任何地方休假。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 // www .guancha.cn/ma-ping/2014_05_28_233162.shtml
人们的关系很友善 陌生人点头都是笑脸

要笑脸不难,要陌生人不敌视也不难,陌生人都像熟人一样给笑脸,这还真不容易。

养老生病不差钱 有政府来买单

现在真要说看不起病,没法赡养老人的家庭真不多,但这里要求的是家庭不用操心这事儿。把几千年来家庭自己承担的责任都转给政府。能不能都做到呢?

食品安全吃的放心 贷款十年就能还清

这两句说的是要吃饱,还要心理上认定自己吃的好;要买房买车,但希望10年就解决贷款。23岁参加工作的人,希望33岁就能把房子和车拿到手,而且没贷款。以后的工资除了吃喝就想怎么花怎么花。我不好说别人怎么样,反正我今年33岁,还没有靠自己的收入拿到这个成就。实际上这默认了中国人吃饱饭已经不是个问题了,甚至买一些耐用商品,比如房子和车也不是问题,只是需要花很长时间还贷款。等到身上没负担了,已经不再年轻了。

不求变成龙和凤 只想活在幸福中


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它很小也很普通

这实际上已经是总结了。我翻译一下,就是人人都有权利过这种日子。绝不是满足社会的少数人。如果只要求成龙成风的人才能享受这个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就很简单了,但这个中国梦属于14亿人,再简单的要求乘以14亿,就没那么简单。

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它很简单也容易懂 踮起脚尖就能够到 不是悬在半空中

最后一段是对中国梦的定义,讲述大多数人怎么做这个梦。“踮起脚尖就能够到”,就是说,这首歌的作者认为中国大多数人实际上离这个梦不远,已经踩到这个梦的基础上了,跳一下就能够到。结合这首歌前面的结构,每句都是一个具体事件再加一个定语。我理解,这个定语呢,是需要我们翘起脚尖去克服的高度,是真正的梦想;这个具体事件实际上就是梦想的基础,是已经基本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东西。

人总是会做梦的,但梦这东西不是靠想象力就能做出来的。天天吃不饱的人,做梦是吃肉;剩男剩女的梦是相亲碰到理想伴侣;高考前我做梦就是报志愿捡漏,我想去的学校那年没人报考,我低分就进去。就像笑话说的,穷人想象皇帝的生活,是皇帝用金斧头砍柴,是皇后天天靠在床上吃点心。普通人共同的梦肯定是比普通人生活略高一点点。

所以说呢,这首歌的核心信息在于那些基本实现的事实,而不是那些定语。按照这个分析方式,这首歌的有效信息就很清楚了。比如说:

总而言之,我理解,这首歌实际上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已经在实质上进入了工业时代。现在的年轻人,只要不懒不笨,愿意和人积极打交道,每个月拿到平均3000左右的收入不难,这个收入已经足够他们购买基本的工业消费品。按照一个不太高的标准,这样的年轻人已经在工业社会里占了一个位置。而且他们知道更多、更好的消费品是存在的,是有钱就能买到的;不用出身,也不用领导批条子,只要我赚到足够的钱就可以去买。所以普通人才会去盼望享受高品质的工业社会生活,要有能力去巴黎购物,去阿尔卑斯山滑雪,能吃天然有机食品,要每天10分钟就到工作单位,做一份工资高、不让人厌烦的工作。

这个逻辑推广了说,只要我们知道眼前普通人基本能达到的生活水平,就知道他们能看到什么样的更高的生活。反过来,要想知道中国人有什么样的中国梦,首先要看他们有什么样的中国现实生活。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第一工业大国,2013年,中国大陆制造业占世界的比例是21%左右,中国人口13.7亿,占72亿人口的比例是19%。这说明我们人均的工业化水平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的普通人的确有资格去考虑发达工业社会是什么样了。黄渤的歌里说中国梦“踮起脚尖就能够到”,我们中国的工业规模,就是我们脚尖下踩着的东西。

3. 梦想的台阶

人最容易忽视脚底下已经踩着的东西。很久以前就听过一个笑话。说一个人每天都推着手推车通过边境,然后海关警察每天都检查他的手推车,检查了十几年也没发现问题。最后警察退休了,问他到底每天靠什么生活。他说走私手推车啊。这个笑话真假不论,但我意识到,我们经常忽视摆在桌面上的东西,实际上呢,这些人人都看得到的东西才是历史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自己忽视了,就得靠外人来提醒一下。比如已经被我们踩到脚底下的那些中国梦。

差不多十二三年前吧,我刚工作,在苏州当一个设计员,每个月赚几千块工资,租房子吃饭,买回家车票之后剩不下多少,主要娱乐还是一群朋友在家里聊天。那个时候经常到我家来的,有个非洲黑人朋友,长沙铁道学院毕业的,也在苏州当一个普通技术员。听他自己说,他的父亲是教师,家庭在非洲也算知识分子中产阶级。他满嘴长沙话,最喜欢吃臭豆腐和中国的大盘鸡,经常和人争论中国到底好不好,走在街上看到一些社会问题,总希望发表一点个人意见,表示中国也不是那么完美。他好不容攒点年假,就要转三四趟飞机,回家看看。后来我才知道,他回家干什么呢?他希望鼓励他的弟弟妹妹努力读书,将来有朝一日也能考上长沙铁道学院,一定要让自己的家人知道,世界上还有中国这么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

那是我第一次遇到如此强烈向往中国日常生活的外国人,虽然是非洲穷国来的,但从感性认识上对我冲击也很大。我第一次发现,中国普通老百姓每天抱怨的日子,原来可以让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的人向往。中国一个普通的大学,可以成为别人眼中改变命运的圣地。之后我才了解他为什么经常抱怨中国的社会问题。首先他希望维护一点小国公民的自尊心,人之常情,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完全是按照天堂的标准在要求中国。我第一次看到中国司空见惯的事情,被人抬到如此之高的标准来要求。

后来我又想。这个非洲朋友在21世纪初看到的中国现实,实际上对中国来说也是新鲜事。不用非洲人来看21世纪的中国,就算让20世纪后期、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人,自己来看,也会觉得这个国家很不一般。

我记得在90年代前期,中国的中小城市有一项土政策,叫买户口。买户口的意思是:你交一两万块城市增容费,就可以给你办农转非,把户口从农村户口改成城镇非农业户口。某些地方5000块就能办。当时许多农村家庭愿意拿出一大半积蓄,来买这个身份。

为什么要买这个户口呢?因为在之前的几十年里,城镇户口经常有一定的隐形补贴,比如说用粮票购买相对便宜的食品,比如说优先考虑安排城市待业青年就业。尤其是80年代初,知青一刀切回城之后,所有人都知道城镇户口是可以世袭的好东西,都希望能把下一代送到城里。考虑到当时多数中国人是农村户口,可以说城市户口背后的粮油补贴,安排就业,就是当时最普遍的中国梦。

这个中国梦是什么概念呢?我当时就在一家大型国营企业的家属区生活。80年代初,为了安抚文革后的社会情绪,中央和各级企业领导狠狠地拨了一笔钱,用来提高职工待遇。在发了这笔钱之后,有点条件的企业终于开始盖家属楼,取代过去的自建住房和简易平房,让普通职工住进有自来水和下水道的房子。许多国企老工人最怀念的年代,仔细问下来,就是80年代中前期的邓小平时代。

但是,不是说年轻人一工作就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就算你结婚了也不行。刚入职的年轻人,一般只能住集体宿舍,结婚如果能在宿舍给你隔个单间就算很不错的待遇,你出钱租也不可能住上成套的房子。往往是孩子都很大了,才有机会搬进三四十平米的成套公寓房。我1981年出生,我家搬到住宅楼的时候,我已经上小学了。

有了房子,总不能用旧家具,总要有点现代化的装备,但那时要是攒钱想买点电器什么的,有没有钱不说,首先要问你有没有供应票。没票的话,有钱也不能卖给你。就是说工业品不能敞开供应。

那时候已经得到城市户口的年轻人,一般的希望就是通过接班、顶班制度进入国营企业,当一个青工,工作强度可能比现在的流水线工人略轻一些,但大多数人从此会停在这个层次,考大学是极少数人的事情。当然我不是说大学生多了一定是好事。但是,今天的年轻人通过学习,通过钻研学术,能获得更好职位的概率要比那时候起码高10倍。

这样的生活呢,在我们今天看来毫无吸引力,是年轻人实在没有其他发展机会才会去选择的生活。富士康的工厂里随时都提供类似水平的工作,考虑到双休日,休息时间比当年每周休一天还长得多。不怕受累的话,当快递员,到搬家公司打工,一个月赚六七千还是不难的。从福利来说,现在哪怕就是个普通农民,新农合对大病的报销额度也都过半了,而且转院到上级医院的自由度比当年更大,这实际上都超越了当年的国营企业工人待遇。

我和你们的年龄差距只有半代人,没有和你们倚老卖老的资格。我说这么多不算遥远的历史,不是炫耀我比你们多了十几年的历史阅历。我只是想说一个事实:就是20多年前的中国梦,放到今天是所有四肢健全的年轻人随时拥有的底限生活退路,是给我们生活兜底的选择。这就像上台阶,每当你爬上一个台阶,你眼睛盯着的就是下一个阶梯了。所以中国梦不是一个固定的生活模式,就像挂到驴前面的胡萝卜一样,是个不断变化的目标。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 // www .guancha.cn/ma-ping/2014_05_28_233162_2.shtml
往前追溯,规律也是一样的,我们父辈期盼招工进城,当国企职工的时候,他们厌烦的是穷困,单调的农村生活,无论是下乡知青,还是农村读了书的青年,都希望能逃离农村,哪怕进城当个临时工也好。但即便是这种被厌恶的农村生活,在中国也是一种新事物。因为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实际上和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农村有本质不同。

我父亲是1955年出生的,在山区农村生活了很长时间。我曾经问过他,什么时候发现中国开始现代化了。我还以为他会说80年代的某个时间。没想到我父亲说,60年代初,他就发觉这个世界开始大变化了。那时候发生了两件事让我父亲印象深刻,记忆至今。

第一件事个是家里独轮车的轮子改成了安装橡胶轮胎的金属轮子。

过去的车轮都是木头包铁皮,损坏非常快,还非常颠簸,要坐的舒服一点就要用破皮子包裹。现在换成橡皮轮子,货物加在泥地上的压力被有弹性的车胎分散到更大的面积,这意味着车辆通行能力大大增强了,颠簸还减少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同时出现的还有马车使用的胶轮,生产队纷纷开始买马车,除了用于生产还用于长途运输,动不动就要跑一趟县城。

在这之前,绝大多数山区妇女和很大一部分山区男人一辈子也没去过县城,从这以后,小脚妇女也能进城,偏远山区的山货也能卖钱了。许多偏远山村因为交通不便,没人愿意嫁过去,嫁过去一辈子回不了娘家。现在有了胶轮大车,偏僻的地方光棍也少了。当时的大乡镇都有大车店,许多县城有一个超级的马车店,既是旅馆也是停车场,还是饭店兼市场,是县一级的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经常来这里的马车夫就是本地的风云人物,在本村就是现在的微博大V,报纸主编,办什么事都有面子。当时有个全国闻名的电影《青松岭》,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情节就是“夺鞭”,贫下中农夺取马车的控制权。这么一个情节能成为全国宣传的典范,足够说明橡胶轮胎马车给中国社会带来多大的冲击。

我父亲说的第二件事是玉米的普及。

我家虽然在河北省,但已经是长城以外了,过去是热河省的地盘,算是东北。当年东北沦陷以后,歌词是这么说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你看,这里完全没有谈到玉米。但现在呢,东三省的玉米产量每年是六七千万吨,仅这一项就占全国粮食产量的十分之一,全国高粱产量也只有不到300万吨。为啥高粱没了呢?

主要原因就是高粱不好吃,口味和营养不如玉米,长期看来产量也不如玉米。现在我们每年几百万吨高粱,几乎全是用来酿酒的,不是为了猎奇没人吃这东西。但是,在50年代之前,高粱在北方许多地方是绝对的主粮,南方人过来都吃不惯高粱米饭。这是因为当时的农民都是自然经济,不搞水利,更低排涝不方便,容易盐碱化,再加上没有好的种子,所以中国农民没法用玉米替代高粱。莫言的老家是山东高密县,高密县最低洼的地方,莫言那个村叫下洼村,是最容易盐碱化,所以那里高粱最多,所以莫言要写《红高粱》。直到人民公社改造水利,县里下来人推广良种。玉米才成为中国北方农民的主要口粮。这个变化,在我家发生在60年代,口粮完全变了,这让我父亲感觉到这农业生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让他们那一代农民全都知道,现在种地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我父亲说的这两个变化。放到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历史看,那就是一瞬间发生的变化。就在这二三十年里,中国农村普及了农电网络,普及了小学中学,普及了赤脚医生,基本消灭了瘟疫。搁到历朝历代,这都算太平盛世。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执政的前几十年有那么高的支持率,怎么折腾大家都认为这世道过得去。

但是呢,这种稳定性仅仅持续了20多年。到我记事儿的时候,也就是80年代中期,农村结婚已经不再满足于用马车迎亲了,一定要搞一辆汽车过来才有面子,马车已经被视为落后的象征了。农民的儿子要是不好好读书,会被父母骂,说你不好好读书,是打算在家里锄地,啃一辈子棒子面吗?

棒子面就是玉米面,是20多年前刚刚普及的新食品,到了80年代,成了没出息的人才吃的东西。有出息的人可以出去工作,赚工资,吃细粮,就算到南方那些血汗工厂打工的人也可以吃陈米,不用吃粗粮了。与其同时,马车、搪瓷用品、有线广播、农村常用的载重自行车,也从先进的象征变成了落后的象征,从我们父辈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他们童年时的中国梦被新一代中国梦吃掉的过程。

4. 工业革命 梦想才能革命

1949年建国,今年是国庆65周年。从我前面的回顾来看,中国人至少更新了三代中国梦。六十五除以三,不到22年,从记事到30岁,你就能看到你年轻时的梦想变成新梦想的垫脚石。这在全世界都是很不寻常的变化。

前一阵子,我有个同学,被华为派到海外飘了七八年回来,回到我们读中学的小县城。我带他爬上县城附近的的一座小山往下看,我们90年代读书时的最高建筑已经被淹没到高楼群里找不到了。我感慨说,这个小县城,如果让读小学的我来看,你说是北京上海我都信。我的同学接着我这个话说他的海外经历,说交了许多朋友,朋友们往往喜欢给他看童年时的照片,这些照片的共同点是背景和今天的照片完全一样,只有照片上的人物变老了。像中国这种几十年就完全找不到原来面貌的国家,在全世界真是很少见。

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呢?有人可能说是毛泽东伟大,改变中国,有人可能说是邓小平思想先进,搞改革开放,有人可能说是朱镕基这个人下手狠,敢于让国家扔包袱。总之在网上我看到把发展归功与谁的都有。不过,领导人再了不起,也就是管那么几年,中国梦持续更新了60多年,我相信,一定存在某些超越领导人个人意志的发展规律。要研究中国梦不断更新的原因,必须在每一次中国梦更新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的规律。

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刚才说过的三代中国梦。

五六十年代,我父亲认为刚刚出现的橡胶轮胎和玉米代表中国梦。这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说,橡胶轮胎需要合成橡胶工业,玉米普及需要足够的水利人才,这都是现代工业的产物。

七八十年代,年轻人要进城,要工作,要享受国家提供的食品补贴,要住楼房,要买彩电冰箱洗衣机。从生产角度看,食品补贴意味着粮食迅速增产,必须靠化肥,靠化学工业;楼房需要钢筋水泥,家用电器需要电子工业支持。这也是现代工业的产物。

21世纪,春节晚会上开始唱《我的要求不算高》,大家要80平米的大房子,要便捷的交通,也就是要更多的钢筋和水泥。要出国旅游,不能游泳去,这个国家要不就自己造飞机,要么就得造足够的东西换飞机,总之也是工业的问题。

三代梦想,每一代都可以归结为站在上一代的梦想上,期望更多更好的工业品。为了满足历代的中国梦,我们已经从世界排名第几十位的工业国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工业国,现在还是不能停,我们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工业经济有个特征,就是指数增长。

我们搞农业,是对着土地劳动,不管你怎么劳动,土地也不会增长,最多是每亩地多打粮食。你种地的能力再强,土地的亩产也就是从上百斤变成上千斤,亩产万斤目前还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

工业经济是我们对着机器劳动。机器和土地不一样,本身也是产品。你没法从一块耕地种出另一块耕地来,但你可以用机器造另一台机器,造更多、更先进的机器。所以呢,工业在受到原材料和能源限制之前,是可以无限增长的。在这个增长过程中,一方面工业本身增加了,另一方面我们造消费品的能力也增加了。

比如说现代工业是从英国开始的。从18世纪开始,英国人开始用机床生产机床,用烧煤的蒸汽机去矿井里开采更多的煤,用钢铁制造的钢铁厂去生产更多的钢铁。这几个从手工业发展出来的行业都开始独立的增长,但这只是个开始。等到18世纪末期,19世纪初,蒸汽机驱动的火车开始把各种工厂连接起来,这几个独立发展的行业开始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叠加出指数增长的效果。英国人用蒸汽机驱动机床,用机床制造更精密的蒸汽机,用机械化的力量去生产钢铁、开采煤炭,再用这些煤炭和钢铁生产更多的机床和蒸汽机。在各个工厂之间,用钢铁铺设的铁路越来越长,火车烧的煤炭越来越充足。这就形成了第一个现代装备制造业体系,或者说最早的重工业体系。

这个体系能自我循环。只要有煤矿、有铁矿,他就能不断地制造更多的机床,更多的蒸汽机,更多的铁路。从物质上说,这实际上是煤和铁的循环,每一次循环都带来更多的煤和钢铁。有了足够的煤炭钢铁和机械加工能力,英国人就能造出现代化机器,去生产消费品,要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用消费品来衡量的经济从此进入指数增长阶段。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煤与铁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这个核心工业体系叫煤铁复合体。

煤铁复合体支撑了大英帝国,到现在全世界最普遍的语言还是英语。不过蒸汽机也有它局限的地方。精度不够。所以造不了太好的工业品。从能源上来说,蒸汽机离不开铁路和运河,否则没法运煤炭,也没法运大批的工人来干活,所以那时候工业就是沿着铁路和运河展开的,工业区就是一条条的线,是一维的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也没法再持续增长了。

这个时候接班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和内燃机来持续工业经济的指数化增长。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人美国人开始制造电动机和内燃机。电力和内燃机比蒸汽机更稳定,能支持更精密的生产。更重要的是电力传输方便,扯一根线就能在任何地方搞生产;内燃机轻巧,可以装在汽车和飞机上,把原材料和商品运到各个地方。所以,只要商业上需要,陆地上任何地方都能开工厂。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支持了一维的工业区,现在内燃机和电动机开始支持二维的工业区。工业从几条线变成了一个平面,电话和汽车把发展成一个面的工业区连接起来,人类可以在一个国家搞全面工业化了。

之后还有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核电站,把生产进一步做细,能源供应方式进一步做大,一直持续到今天,就是我们这个有40亿城市人口、25亿网民,能把飞船发射到月球和火星的世界。这个世界和2个世纪之前比,最大的变化,或者说唯一的变化,就是这三次工业革命。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 // www .guancha.cn/ma-ping/2014_05_28_233162_3.shtml
我前面提到了一个数字,中国制造业占全世界的比例。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中国用19%的人口,占据全世界22%的工业。用22%去除19%,是1.15。就是说,中国的平均工业化水平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倍。粗略一点说,我们刚刚追赶上全世界的工业水平。

我们用了多少年来追这个工业水平呢?从整个国家来说,可以说就是这65年。1949年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是16万吨,修一个北京的鸟巢体育场都不太够,给每个人打个菜刀都勉强。所以那个时候,任何金属工具都很珍贵。农民家里,许多农具还是木头包铁的,用来舀水的水瓢,不是木头的,就是真的用一个葫芦切开。一个铁皮罐头瓶改造的水瓢,可以放到普通女孩的嫁妆里,当一份重要财产带上。这样一个国家,连第一次工业革命挖煤炼铁的任务都没完成,是谈不上什么中国梦的。所以说,我们追赶世界工业平均水平,建设中国梦的时间就是新中国65年。别人用2个世纪,一个多世纪做到的事情,我们中国必须在65年里做完。

我们回顾一下过去的65年,历史课本上好多细节实际上对应的就是这三次工业革命。比如说50年代我们搞大跃进,搞大炼钢铁,全民挖煤炼铁,就是我们补第一次革命的课。70年代,中国搞葛洲坝水电站,建设湖北的二汽,第二汽车厂,在西北搞第一个超高压输电网,就是消化了苏联工业援助后,自己搞第二次工业革命。最近的二三十年,我们引进西方技术,拼命造山寨货,琢磨别人的最新技术,直到最近搞龙芯,搞自己的第三代核电站,发射中国的太空站,这就是中国第三次工业革命。别人总说我们用搞运动的方式来搞建设,但我们是用两代人的时间去追赶别人七八代人做的事情,本来就没法指望自然而然的做成。搞点运动肯定有损失有浪费,但只要大的方向目标做成了,你得承认中国补上了该补的课,就得给中国一个及格分。

这就像各位考试前突击复习,用两三周的时间搞定一个学期的课程,只要最后考及格了,也一样不挂科,一样拿学历啊。大学生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在短时间内基本搞清楚一门课程,这个能力毕业后相当有用。中国这个晚来的学生既然赶上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尾巴,其他的一切历史问题都是附属问题,甚至从问题变成优点。从时间上看,中国搞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对应的就是前面说的三波中国梦。有这么好的成功经验,我们这一代人要做好我们的中国梦,就应该研究成功的发展经验,延续这个发展势头。



这个国家不管怎么折腾,最终的发展方向都是努力建设工业

5. 工业发展快 全靠思想带

这个工业发展问题,我说的很简单,一句指数化增长就概括了中国从农业国变成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过程。这听起来和传销的套路很像,他们也是宣传指数增长无敌,说只要按我的套路来,你的资产就能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这么简单的套路能信吗?

纯粹从硬件来说,工业革命还真就是吹气球这种发展套路,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只要你耐心搭建一个能自我复制,自我升级的工业经济体,人类的确能创造用不尽的财富。现在世界上富裕的工业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呢,从软件,也就是文化、思想、社会结构这些角度来说,搞工业化没那么简单。因为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新鲜玩意,在西欧也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其他地区也就是一个世纪,甚至不到一个世纪的历史。而人类的文化和社会已经发展了一万年了,无论是经济思想还是社会结构都主要是农业社会的传统,几乎都不是为工业时代设计的,都不适应工业经济这种指数化发展模式。无论是圣经、古兰经还是佛经或者论语,没听说哪本经典思想著作预言过工业化的。所以,要在古老的人类社会里发动工业革命,尤其是持续不断地搞工业革命,本身就是和人类社会的惯性作对,一步走错往往就停下来,像乌克兰这种国家甚至会往回走。

比如说,发展到近代,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模式是市场经济,大家为了利润做生意,靠自由市场提升效率。亚当斯密在工业革命前夕还写了本国富论来论证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可是到了工业时代,产业复杂程度比农业手工业时代要厉害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你指望市场自主地搭建一个完整产业链,把各个产业部门的比例都协调好,不是不可能,而是太浪费时间。有你达到平衡,达到最大效率的功夫,别人已经进入下一个技术层次了,你停留在原来的层次再平衡也是白费功夫,从没听说最好的帆船可以打装甲舰的。

所以现代工业经济离不开政府干预和全面的计划。但各个国家基于发展惯性,也因为利益集团喜欢市场经济,往往会主动放弃必要的干预。结果就是工业技术进步停滞。新中国从建国开始,就有军事压力,就有赶超的压力,所以总的来说采取了比较强的政府干预和计划,所以发展比较快。你说歪打正着也好,说高瞻远瞩也好,反正中国在适当的政府干预这个问题上,就做出了许多国家没做的正确选择。苏联解体的时候,本来俄罗斯还有很强大的工业经济,结果主动解散产业链,搞纯粹的市场经济,叫休克疗法。结果就是堕落成一个靠卖资源为生的二流国家,已经逐步要依附于中国生存了。

又比如,市场经济追求利润,企业都希望赚到更多的货币。但是呢,在现代社会,货币国家发行的信用货币,是国家可以随便定义的符号。货币本身不再是黄金,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东西,不一定意味着实体经济的商品。而是要是国家足够强大,足够暴力,不仅可以要求本国人承认货币的价值,甚至可以迫使外国承认货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印钱,是可以给企业印出利润的。美国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状况,以金融立国,向全世界印钱换东西,也给自己的企业制造利润。结果就是整个经济结构都围绕金融运转,实体经济空心化。

金融是完全不创造真实财富的,尤其是印钱金融更不创造真实财富,但美国通过剥削别国尝到了甜头,已经很难停下来了,很难把衰落的实体经济捡起来,重新搞工业化。这也是社会结构不适应工业化的例子。

其实更多的例子就在我们的眼前。前几天,五月十五号,就在西安,高新区的一群市民去推变电站工地的围墙,不许别人修变电站,说是怕辐射。其实那个变电站是为地铁服务的,完全建在地下。就算建在地上,也不会比一个电吹风机对人的影响大。但是,这些市民就是一定说这东西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宁可暴力阻碍施工也不许他们建。这几年中国产业升级,沿海城市经常要造一些化工厂,比如PX项目,结果每次都要惹人上街闹事,说这东西会亡国灭种。结果就是人口密度比中国大的多的日本韩国趁机建了许多PX项目,高价卖给中国赚大钱。还有反转基因,反高铁、反核电站的人,几乎你能想到的现代工业项目都有人积极反对。这和工业革命初期,许多人反对修铁路,说破坏风水是一样的套路。

这些现象也不难理解,从基因来说,我们是猴子,是一种靠采野果、打野兽生活的生物,所以我们很容易相信那些不“自然”的东西对我们不利;从文化来说,我们是农民,习惯春种秋收,一年年地重复固定的生活,我们固有的文化结构很容易用来反对新出现的技术。再加上房地产商和一些农产品企业喜欢炒作这些迷信概念,甚至掏钱煽动别人去造谣。客观上,很多工业进步就被这些反对活动拦住了。

上次广东江门修一个核电站配套工厂,本地人基本无所谓,倒是在附近拿地的房地产公司,就是碧桂园公司,鼓动了很多周边地区的人来闹事,果然就把事情给闹停了。德国现在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核电占他们发电量的1/4,反核电的绿党天天闹,结果宣布要在今后几年废掉所有核电站。美国从爱迪生时代到2011年,或者说从人类发明第一个发电厂到2011年,一直是全世界第一发电大国。1986年的时候,美国已经有100多个核电站了。但是,1979年以来,在所谓的环保力量反对下,美国没有新建一个核电站。现在世界第一发电大国是中国。

到了今天,中国也出现反核电的势头了,但问题是这些环保组织不止反核电,还反对在西南的峡谷修水电,说是破坏原生态环境,更反对大上火电厂,说是只在雾霾。现在太阳能的光伏发电也成了高污染行业,你们说这些环保组织的支持者,自己夏天会少开空调省电吗?他们有权要求别人放弃用电,恢复原始生活方式吗?

这些事情综合起来,很多国家就因此搞不出自己的工业革命,或是停顿在某次工业革命的台阶上,不再往前走。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打中国,实际上就是全世界有一定工业实力的国家都来瓜分最后的殖民地。现在100多年过去了,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工业化国家又多了哪几个呢?那些没跟上工业时代的国家,或是被自己内部的结构性因素挡在某个发展阶段的国家才是大多数。建国时工业实力比中国强很多的印度,到现在也是个落后国家,人均gdp连中国最穷省、贵州的一半都不如。所以说,工业化这东西说来容易做来难。你克服不了人的思想问题,解决不了旧时代留下来的利益集团,工业化就算搞起来也是半途而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像中国这样走到底的。

现在中国也开始逐渐遇到这些问题了。比如说政府干预不力,金融泡沫、普通人迷信、反对工业进步,而且愈演愈烈。要是工业因此停滞,我们这一代人的中国梦也就废了,或者说变成永远的梦,永远不会被我们踩到脚下,不会变成新的中国梦的基础。我们的儿子孙子,会和我们仰望同样的中国梦。

怎么避免我们的中国梦废掉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我们这个国家必须延续过去65年的工业发展趋势,不能慢,更不能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还是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卡在三次工业革命的某个阶段上,为什么过去65年我们能不停地搞工业?把这个问题的本质搞清楚,我们才能利用好过去65年的发展经验。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 // www .guancha.cn/ma-ping/2014_05_28_233162_4.shtml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