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外一篇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3:03:47
昨天拿到突击7,看到长津湖的时间有点疑惑
在91页的回忆中,说当时每连实行的是55制,每班20人
这样算来每个连光步兵就有20X5X5=500人了
加上连排干部,不得500多人,这个编制太大了吧?昨天拿到突击7,看到长津湖的时间有点疑惑
在91页的回忆中,说当时每连实行的是55制,每班20人
这样算来每个连光步兵就有20X5X5=500人了
加上连排干部,不得500多人,这个编制太大了吧?
麻烦楼主讲的详细一点,我这里还没有看到书。
不过从你的表述里面看来,《突击》7的说法确实有问题。
借用sb阿尔发网友的图
五五制是每班五个小组,20人。每连五个班,100人。一个步兵连加上连部人员也就120左右。
原来没有排了。
下文中出现过排的称谓
这个编制确实有点奇怪啊,是为了达到什么效果呢?
请教光亭先生,当时志愿军都是这种编制吗?
谢谢
[B]以下是引用[I]JCFERRET[/I]在2005-6-10 11:30:00的发言:[/B][BR]原来没有排了。
[B]以下是引用[I]boyship[/I]在2005-6-10 12:55:00的发言:[/B][BR]下文中出现过排的称谓
这个编制确实有点奇怪啊,是为了达到什么效果呢?
请教光亭先生,当时志愿军都是这种编制吗?
谢谢

是很怪的编制,除了这个回忆里说到的,其他都未见到有这种编制。
个人认为可能是战前的一种临时加强的做法.并非编制如此.
一般东野为四四制
有的部队还有排这一级,有的没有了,是不是这么理解。
个人理解应该是小部队活动的一种临时编制吧
大班是抗日战争时的编制吧?
没有排的编制?那班长的能力要求就高了啊
5个班都是步兵吗,没有火力支援的?
不是这样的,我的感觉是在战前临时把一个突击连划分为类似火力、支援、突击等等小组,并且打乱了班排建制,或者和战时下级军官士官的伤亡有关~
是不是临时性质的?真是怪
……从编制上来看是一种要求具备比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的部队编成,这类编制的小对突击性能比较强,适合于在进攻中这些穿插和突破任务,但是过大的小队编制不适合用来执行防御作战。
……20人的小队在指挥层次上少,这样在冲击中指挥就比较灵活,类似的以小组-对组成的编制在西方特种部队中也经常采用。如果志愿军采用这样的编制的话,应该是为提高部分突击部队的冲击力而进行的,只能是临时使用,应该不会成为普遍的编制来长期使用。
谢谢大家的分析
今天再次看了一下这篇文章,发现还是很迷糊
文章前面说:当时作者父亲指挥的志愿军的单位是:3营7连.3营机枪排和团部特务连的一个排
在文章中间有出现了:6.700人的说法
按照这样看来,3营7连.3营机枪排和团部特务连的一个排有6.700人,这个编制依然是很大啊
不知道谁有当时的编制,能不能给我看看,谢谢
照理说,这样的编制没没有排的,主要就是如lizyu所说是为了便于小部队突击。但是后面出现排的编制,可能是作者回忆中的错漏。另外6、700人可能还包括阵地上以前的部队,不是单单作者父亲带的部队。
明白了
谢谢
yueying版竹 能不能介绍一下东野的营一下编制啊,谢谢
个人认为可能是战前的一种临时加强的做法.并非编制如此.
一般东野为四四制
一个营一般是3个步兵连,然后有一个机炮连
每个连有四个排,三个步兵排一个机炮排
大致就是这样~
笨笨一群,加强连嘛,8*5*5=200,正好一加强连罢了。加强营的话有1000人左右也不奇怪,但是一般只有500-700人。也就是说55制止实行到营!
谢谢
就步兵连队看来,还是33制啊
一个营一般是3个步兵连,然后有一个机炮连
每个连有四个排,三个步兵排一个机炮排
大致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