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舟固体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20:04:33
kktt博客转载http://liuqiankktt.blog.163.com/ ... 211201442483039223/
2014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入围人选公示
梁纪秋,男,汉族,1974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型号总设计师、研究员。
梁纪秋同志热爱航天事业、学风正派。2013年9月,其担任总设计师研制的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顺利实现了我国首次采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快速发射卫星的突破,也使得我国实现卫星的快速发射和空间部署,及时获取灾害情况信息的能力,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和组织抗灾救灾创造了有利条件。快舟火箭成功发射成为2013年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之一。他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航天基金会国防科技重大突破专项一等奖1项。先后荣获国家某重大专项某系统先进个人、国家某重大专项专家组“十五” 期间杰出贡献先进个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级人选、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

中国航天科工快舟小型运载火箭研制纪实
  对于快舟总指挥、试验队队长黄总来说,“快舟”划过蓝天只留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而这条弧线却成为他人生轨迹里最值得追忆的部分。
  作为从最初就参与项目论证的元老之一,黄总深有感触,“从提出这个极具创新性的概念到关键技术的突破,再到各项论证成功,我们花费了好多年。”这些年里,他和同事们四处奔波,攻坚克难,尽管问题层出、一波三折,但他们知道,在这条极具挑战性的科技创新路上,只有坚持走下去,才能拨开迷雾见曙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相关论证方案于2009年通过专家组评审,产品终于获得了“准生证”,并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当年唯一正式立项的项目。
  快舟副总指挥、总设计师梁总介绍:“快舟小型运载火箭实现了运载火箭的小型化和实用化。”谈起这个他一手带大的“孩子”,梁总心中五味杂陈,“项目刚开始时,由于包含很多新概念、新技术,论证过程困难重重,有很多人不理解。”
  面对种种质疑,型号研制团队并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梁总在观念体制的转变和技术革新两方面提出了开创性的建议。
  团队采用创新的研发模式,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合作,汲取高校的先进理念,不断摸索技术融合的实现途径;在技术革新上,团队为了兼顾星箭双方的特点,为达到更高的技术标准,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谈到这个型号的应用时,梁总说:“这次发射成功的快舟小型运载火箭主要应用于自然灾害突发、地面监测和通信系统发生故障时,实现快速发射和空间部署,及时获取灾害程度和损失等信息,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和组织抗灾救灾创造条件。”
  多年的研制过程中,该项目共申请了4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8项,很多技术都是国际领先、国内首创,仅结构分系统就有专利近30项,快舟副总师范总说:“攻克难题要求我们必须潜下心来,钻研技术。在这条路上,永远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型号首飞试验中,关键技术得到验证。

中国航天科工庆祝建党92周年 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个人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2日
十大科技英才
梁纪秋 四院九部

创新先锋梁纪秋
《中国航天报》2005年11月25日
快舟固体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 kktt - 长缨在手 敢缚苍龙
        短短8年间,梁纪秋实现了从一名大学毕业生到型号副总设计师的跨越,成为三江集团设计所有名的“创新先锋”。
        1997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的梁纪秋走进了三江集团设计所。梁纪秋遇事爱琢磨。一次,型号出了问题,某部件在飞行时总是晃动,难以稳定。没有谁压担子让他考虑这个难题,更没有谁指望这个才工作几年的“新手”解决问题。但梁纪秋经过缜密分析,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稳定方案,他请工人师傅将实物做出来,在领导面前演示了他的设计方案。领导对这个敢于主动思索问题的年轻小伙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2年10月,三江集团在某工程的竞标中一举夺魁。产品姿态用什么方法控制好呢?梁纪秋苦苦思索。他将可控制姿态的每一项技术列了出来,一项一项地排除,最后确认了某技术。但该技术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反对者直言不讳地说:“该技术虽然在国内研究了20年,但从来没有人在整体工程中用过,做这个方案,太冒险!”梁纪秋没有放弃,他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计算、分析,精确的计算结果改变了相关技术人员的观念。大家经过多方比较后认为,只有该技术能完整地解决姿态控制的问题,这项关键的技术难题最终被攻克。
        被评为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的型号副总设计师梁纪秋,自信能在未来走得更稳、更好。(龙臻 王均武)

胡胜云:飞天壮志在“胜云”
  2002年8月,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的胡胜云接到电话:九院将要参与某新型号研制权的竞标,领导点将要他负责设计竞标方案。此时离竞标只有一个多月,而九院以前从未涉及过该领域。这个新型号将把九院的研制工作导入一个全新的空间,其难度不言而喻。
  在九院领导和九部领导的全力支持下,胡胜云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底。他从各个研究室抽调1—2名技术人员组成了一个精干的课题组集中办公。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他身教重于言教。每天早上7点,他准时赶到办公室,直到晚上11点才离开。在他的带动下,课题组的人员几乎都是早起晚归,泡在办公室里演算。他们在自主创新上大做文章,一个接一个的奇思妙想在方案中显现,有些技术属国内首创、世界一流。
  该课题组成员非常年轻,主力人员是一批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胡胜云鼓励大家施展才华,献计献策。他经常组织课题组讨论,要求每个人毫无保留地发表见解。在胡胜云的带领下,研制队伍团结一心,共主沉浮,很快拿出了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一个月之后,三家竞争单位同上擂台,九院的竞标方案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名列第一。研制权落户九院。
  鉴于胡胜云的出色表现,他从主任设计师荣升为副总设计师,全面掌管研制新型号。拿到研制权,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实践的演练比理论的概算更艰难,需要突破一道道难关。
  按照研制周期,要在很短时间内拿出实物,胡胜云带领研制队伍开始与时间赛跑,转战多地,进行了几百次地面验证试验。体力的消耗算不得什么,思维的滞阻令人发怵。新型号运用了多项新技术,一项项新技术都是一道道难度系数很高的考题。特别是某新技术具有革命性的突破,为了拿到令人信服的数据,单是系统试验就做了100多次。
  2005年2月,胡胜云被任命为新型号总设计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胡胜云在成绩面前没有停步,又开始了更高目标的攀登,用执着与勤奋去迎接新的挑战,演绎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kktt博客转载http://liuqiankktt.blog.163.com/ ... 211201442483039223/
2014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入围人选公示
梁纪秋,男,汉族,1974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型号总设计师、研究员。
梁纪秋同志热爱航天事业、学风正派。2013年9月,其担任总设计师研制的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顺利实现了我国首次采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快速发射卫星的突破,也使得我国实现卫星的快速发射和空间部署,及时获取灾害情况信息的能力,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和组织抗灾救灾创造了有利条件。快舟火箭成功发射成为2013年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之一。他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航天基金会国防科技重大突破专项一等奖1项。先后荣获国家某重大专项某系统先进个人、国家某重大专项专家组“十五” 期间杰出贡献先进个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级人选、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

中国航天科工快舟小型运载火箭研制纪实
  对于快舟总指挥、试验队队长黄总来说,“快舟”划过蓝天只留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而这条弧线却成为他人生轨迹里最值得追忆的部分。
  作为从最初就参与项目论证的元老之一,黄总深有感触,“从提出这个极具创新性的概念到关键技术的突破,再到各项论证成功,我们花费了好多年。”这些年里,他和同事们四处奔波,攻坚克难,尽管问题层出、一波三折,但他们知道,在这条极具挑战性的科技创新路上,只有坚持走下去,才能拨开迷雾见曙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相关论证方案于2009年通过专家组评审,产品终于获得了“准生证”,并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当年唯一正式立项的项目。
  快舟副总指挥、总设计师梁总介绍:“快舟小型运载火箭实现了运载火箭的小型化和实用化。”谈起这个他一手带大的“孩子”,梁总心中五味杂陈,“项目刚开始时,由于包含很多新概念、新技术,论证过程困难重重,有很多人不理解。”
  面对种种质疑,型号研制团队并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梁总在观念体制的转变和技术革新两方面提出了开创性的建议。
  团队采用创新的研发模式,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合作,汲取高校的先进理念,不断摸索技术融合的实现途径;在技术革新上,团队为了兼顾星箭双方的特点,为达到更高的技术标准,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谈到这个型号的应用时,梁总说:“这次发射成功的快舟小型运载火箭主要应用于自然灾害突发、地面监测和通信系统发生故障时,实现快速发射和空间部署,及时获取灾害程度和损失等信息,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和组织抗灾救灾创造条件。”
  多年的研制过程中,该项目共申请了4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8项,很多技术都是国际领先、国内首创,仅结构分系统就有专利近30项,快舟副总师范总说:“攻克难题要求我们必须潜下心来,钻研技术。在这条路上,永远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型号首飞试验中,关键技术得到验证。

中国航天科工庆祝建党92周年 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个人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2日
十大科技英才
梁纪秋 四院九部

创新先锋梁纪秋
《中国航天报》2005年11月25日
快舟固体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 kktt - 长缨在手 敢缚苍龙
        短短8年间,梁纪秋实现了从一名大学毕业生到型号副总设计师的跨越,成为三江集团设计所有名的“创新先锋”。
        1997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的梁纪秋走进了三江集团设计所。梁纪秋遇事爱琢磨。一次,型号出了问题,某部件在飞行时总是晃动,难以稳定。没有谁压担子让他考虑这个难题,更没有谁指望这个才工作几年的“新手”解决问题。但梁纪秋经过缜密分析,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稳定方案,他请工人师傅将实物做出来,在领导面前演示了他的设计方案。领导对这个敢于主动思索问题的年轻小伙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2年10月,三江集团在某工程的竞标中一举夺魁。产品姿态用什么方法控制好呢?梁纪秋苦苦思索。他将可控制姿态的每一项技术列了出来,一项一项地排除,最后确认了某技术。但该技术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反对者直言不讳地说:“该技术虽然在国内研究了20年,但从来没有人在整体工程中用过,做这个方案,太冒险!”梁纪秋没有放弃,他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计算、分析,精确的计算结果改变了相关技术人员的观念。大家经过多方比较后认为,只有该技术能完整地解决姿态控制的问题,这项关键的技术难题最终被攻克。
        被评为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的型号副总设计师梁纪秋,自信能在未来走得更稳、更好。(龙臻 王均武)

胡胜云:飞天壮志在“胜云”
  2002年8月,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的胡胜云接到电话:九院将要参与某新型号研制权的竞标,领导点将要他负责设计竞标方案。此时离竞标只有一个多月,而九院以前从未涉及过该领域。这个新型号将把九院的研制工作导入一个全新的空间,其难度不言而喻。
  在九院领导和九部领导的全力支持下,胡胜云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底。他从各个研究室抽调1—2名技术人员组成了一个精干的课题组集中办公。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他身教重于言教。每天早上7点,他准时赶到办公室,直到晚上11点才离开。在他的带动下,课题组的人员几乎都是早起晚归,泡在办公室里演算。他们在自主创新上大做文章,一个接一个的奇思妙想在方案中显现,有些技术属国内首创、世界一流。
  该课题组成员非常年轻,主力人员是一批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胡胜云鼓励大家施展才华,献计献策。他经常组织课题组讨论,要求每个人毫无保留地发表见解。在胡胜云的带领下,研制队伍团结一心,共主沉浮,很快拿出了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一个月之后,三家竞争单位同上擂台,九院的竞标方案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名列第一。研制权落户九院。
  鉴于胡胜云的出色表现,他从主任设计师荣升为副总设计师,全面掌管研制新型号。拿到研制权,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实践的演练比理论的概算更艰难,需要突破一道道难关。
  按照研制周期,要在很短时间内拿出实物,胡胜云带领研制队伍开始与时间赛跑,转战多地,进行了几百次地面验证试验。体力的消耗算不得什么,思维的滞阻令人发怵。新型号运用了多项新技术,一项项新技术都是一道道难度系数很高的考题。特别是某新技术具有革命性的突破,为了拿到令人信服的数据,单是系统试验就做了100多次。
  2005年2月,胡胜云被任命为新型号总设计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胡胜云在成绩面前没有停步,又开始了更高目标的攀登,用执着与勤奋去迎接新的挑战,演绎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