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杂交稻缘何推广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0:42:05
超级杂交稻缘何推广难?


2014-05-2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三亚5月24日(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郭信峰 张钟凯)日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导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攻关项目在海南实现重要突破,试验田的实测亩产为937.9千克,理论亩产达1081.8千克。袁隆平表示,有望在明年实现百亩连片亩产超千公斤的四期攻关目标。从亩产700公斤向1000公斤冲击,超级杂交水稻单产靠何突破?试验虽难,推广更不易,增产如何才能走出试验田?对此,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进行了采访。

  超级稻为何高产?

  承担亩产千公斤攻关的实验田位于三亚,这块1.3亩示范田里种植了1万株高产杂交稻新品种“隆两优1813”。记者日前在现场看到,在专家组监督下,工作人员现场收割测量,由于受海南热带病虫害影响,新品种实测亩产为937.9千克,理论亩产则达1081.8千克,相当于目前我国水稻平均亩产水平的2.5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照这个情况,今年可能实现亩产千公斤攻关目标。我们争取今年实现,保证最迟在2015年完成这一目标。”袁隆平告诉记者,今年还将在湖南等粮食主产区扩大试验种植范围,鉴于海南海拔低,昼夜温差小,在内陆地区种植产量会更高。

  负责试验田管理的首席栽培指导专家郭守斌表示,超级稻高产攻关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通常一个新品种的研发要耗时几年,同时还要配合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比普通的农业生产投入更大。

  以“隆两优1813”为例,其最初的研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由于水稻一年最多只能种2-3季,其间经历了频繁的异地繁殖培育。此次试验中,还采用了地膜旱育秧、宽窄行栽培等精细化的栽培方式进一步开发种子的增产潜力。

  在高产攻关中,对肥料的要求也十分苛刻。据介绍,此次试验还首次采用了国内企业生产的纳米有机肥。肥料发明人薛合伦说,这种肥料能够固水、固肥、缓释肥效,激活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和基因表达。

  郭守斌表示,超级稻不是转基因,安全性不存在问题。

  超级稻为何推广难?

  水稻是我国的三大主粮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40%的份额。袁隆平科研团队先后于2000年、2004年和2011年突破了百亩连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前三期目标。尽管如此,我国杂交水稻平均亩产却长期徘徊在400-500公斤区间。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技术在不断进步,大面积推广却面临生产程序复杂、成本投入高、农户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

  “超级稻从种子研发到全面推广需要一个普及的过程,需要很多的配套条件。”郭守斌说,此次试验中采用的“隆两优1813”还需要经过2-3年时间,通过国家区试审定才能最终到达农民手上。

  长期和农民打交道的种子销售杨剑辉说,随着研发进步,高产杂交稻品种的个性越来越强,共性越来越少,要针对个性制定相关的栽培方法,光对农民讲如何种没用,还必须要到田里去手把手教农民,如果种子销售公司不配套后续服务,再好的种子也难实现高产。

  “不是以农业为生的人很难从事高产水稻生产。”在成都正光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农艺师袁勇看来,超级稻对应的是超高产的方法,具有鲜明的现代农业特点,对肥料用量、灌溉、栽培等都有严格操作要求,习惯了传统耕种的普通农民很难做到。

  “种植过程复杂、成本不菲而粮价较低,很多农民宁可打工也不种田。”袁勇说。

  破解推广难题关键在哪里?

  我国自1996年启动超级稻计划,至今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超过110个,推广面积仅占水稻种植面积约五分之一。

  袁隆平说,未来确保粮食安全方面杂交稻将发挥关键的作用。如果世界上50%的水稻田都种上了超级稻,全球的稻米产量能够再增加1.5亿吨。还能够满足4亿-5亿人的吃饭需求。

  “研究粮食高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郭守斌说,水稻增产50%靠种子进步,50%靠栽培和肥料等其他因素的改善,由于我国中低产田占70%以上,高产田和低产田产量相差几百公斤,改良土壤也将释放更大的高产潜力。

  “要推广超级稻需要简化程序,寻找经济效益最佳点,比如亩产1000公斤的时候是效益最佳点,就采用1000公斤的种植方式。即使有国家补贴,农民技术能力达不到也不行,所以要通过推动农民在肥料技术、种子技术、栽培技术三方面的提高才能最终实现增产。”袁勇说。

  郭守斌建议,加快包括种子和化肥在内的服务体系建设,要对超级稻种植技术进行量化、优化、简化,研究一套能够复制、农民能够掌握的方法,要提供技术宣传和技术培训,同时还要提升农业的规模化水平。

  作者:郭信峰 张钟凯






http://business.sohu.com/20140524/n399984293.shtml超级杂交稻缘何推广难?


2014-05-2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三亚5月24日(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郭信峰 张钟凯)日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导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攻关项目在海南实现重要突破,试验田的实测亩产为937.9千克,理论亩产达1081.8千克。袁隆平表示,有望在明年实现百亩连片亩产超千公斤的四期攻关目标。从亩产700公斤向1000公斤冲击,超级杂交水稻单产靠何突破?试验虽难,推广更不易,增产如何才能走出试验田?对此,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进行了采访。

  超级稻为何高产?

  承担亩产千公斤攻关的实验田位于三亚,这块1.3亩示范田里种植了1万株高产杂交稻新品种“隆两优1813”。记者日前在现场看到,在专家组监督下,工作人员现场收割测量,由于受海南热带病虫害影响,新品种实测亩产为937.9千克,理论亩产则达1081.8千克,相当于目前我国水稻平均亩产水平的2.5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照这个情况,今年可能实现亩产千公斤攻关目标。我们争取今年实现,保证最迟在2015年完成这一目标。”袁隆平告诉记者,今年还将在湖南等粮食主产区扩大试验种植范围,鉴于海南海拔低,昼夜温差小,在内陆地区种植产量会更高。

  负责试验田管理的首席栽培指导专家郭守斌表示,超级稻高产攻关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通常一个新品种的研发要耗时几年,同时还要配合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比普通的农业生产投入更大。

  以“隆两优1813”为例,其最初的研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由于水稻一年最多只能种2-3季,其间经历了频繁的异地繁殖培育。此次试验中,还采用了地膜旱育秧、宽窄行栽培等精细化的栽培方式进一步开发种子的增产潜力。

  在高产攻关中,对肥料的要求也十分苛刻。据介绍,此次试验还首次采用了国内企业生产的纳米有机肥。肥料发明人薛合伦说,这种肥料能够固水、固肥、缓释肥效,激活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和基因表达。

  郭守斌表示,超级稻不是转基因,安全性不存在问题。

  超级稻为何推广难?

  水稻是我国的三大主粮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40%的份额。袁隆平科研团队先后于2000年、2004年和2011年突破了百亩连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前三期目标。尽管如此,我国杂交水稻平均亩产却长期徘徊在400-500公斤区间。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技术在不断进步,大面积推广却面临生产程序复杂、成本投入高、农户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

  “超级稻从种子研发到全面推广需要一个普及的过程,需要很多的配套条件。”郭守斌说,此次试验中采用的“隆两优1813”还需要经过2-3年时间,通过国家区试审定才能最终到达农民手上。

  长期和农民打交道的种子销售杨剑辉说,随着研发进步,高产杂交稻品种的个性越来越强,共性越来越少,要针对个性制定相关的栽培方法,光对农民讲如何种没用,还必须要到田里去手把手教农民,如果种子销售公司不配套后续服务,再好的种子也难实现高产。

  “不是以农业为生的人很难从事高产水稻生产。”在成都正光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农艺师袁勇看来,超级稻对应的是超高产的方法,具有鲜明的现代农业特点,对肥料用量、灌溉、栽培等都有严格操作要求,习惯了传统耕种的普通农民很难做到。

  “种植过程复杂、成本不菲而粮价较低,很多农民宁可打工也不种田。”袁勇说。

  破解推广难题关键在哪里?

  我国自1996年启动超级稻计划,至今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超过110个,推广面积仅占水稻种植面积约五分之一。

  袁隆平说,未来确保粮食安全方面杂交稻将发挥关键的作用。如果世界上50%的水稻田都种上了超级稻,全球的稻米产量能够再增加1.5亿吨。还能够满足4亿-5亿人的吃饭需求。

  “研究粮食高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郭守斌说,水稻增产50%靠种子进步,50%靠栽培和肥料等其他因素的改善,由于我国中低产田占70%以上,高产田和低产田产量相差几百公斤,改良土壤也将释放更大的高产潜力。

  “要推广超级稻需要简化程序,寻找经济效益最佳点,比如亩产1000公斤的时候是效益最佳点,就采用1000公斤的种植方式。即使有国家补贴,农民技术能力达不到也不行,所以要通过推动农民在肥料技术、种子技术、栽培技术三方面的提高才能最终实现增产。”袁勇说。

  郭守斌建议,加快包括种子和化肥在内的服务体系建设,要对超级稻种植技术进行量化、优化、简化,研究一套能够复制、农民能够掌握的方法,要提供技术宣传和技术培训,同时还要提升农业的规模化水平。

  作者:郭信峰 张钟凯






http://business.sohu.com/20140524/n399984293.shtml
如果转基因水稻可以比超级水稻增产50%,我就支持推广。

不行就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