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8:58:18
http://3g.yaolan.com/zhishi/ertongxinlifayu/

精选知识百科问答论坛成长阶梯小站

儿童心理发育

索引
什么是儿童心理发育
儿童心理发育过程
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
3种行为危害儿童心理发育
婴儿心理特点
相关网友问答

什么是儿童心理发育

人类从出生到成熟(约1—8岁左右)统称为儿童期,这一时期是人类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大,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儿童的心理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萌芽到成熟的整个发展过程,是接受教育最有效的时期,因而受到社会及家庭的极大关注。

  健康的躯体和发育正常的大脑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在正常的遗传条件下,周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精神心理发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出生后的环境影响来自家庭、托幼机构、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阶段接触最密切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最大。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良好的道德品德,充满着爱的安定环境和丰富充实的生活使儿童获得健康的心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对儿童早期情绪和性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溺爱和照顾过多会使孩子养成幼稚、胆怯、任性、粗暴、无责任心、社会适应性差、依赖性强的性格。如对孩子采取冷漠忽视或粗暴压制的态度,则会使孩子的性格倾向于对人冷漠、孤僻、不合群,有时则有反抗、暴燥、执拗的表现。如父母对子女态度亲切、讲理、民主,则儿童大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父母对人处事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儿童心理发育过程

2个月婴儿心理发育

  这个时期的孩子与外界接触很少,是以自我为中心地生活着,只关心自己的满足。当他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时,就非常平静,而当饥饿、消化不良或疲劳刺激时,就会不停地啼哭。妻子的注意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发亮或彩色鲜艳的物体出现在视野内时,他会发出愉快的声音。孩子有了短时记忆,当孩子注意的事物从视野中消失时,能用眼睛去寻找。

  3个月婴儿心理发育

  能短暂地集中注意一个新鲜事物,如看到彩色的图象,能安静下来注视片刻,短暂的记忆保持时间很短。当孩子被抱起时,会高兴地发出响亮的尖叫声。

  4-6个月婴儿心理发育

  4个月时孩子记忆力较短暂,能对熟人再认识,只能保持几天,高兴时会笑出声,全身乱动。5个月时孩子的注意力有了提高,能稳定地注意某一事物,仍对色彩鲜亮的玩具特别感兴趣,每当学会一种玩法,就会表现出高兴的样子。6个月时开始有了注意事物的选择性,出现了注意的萌芽,这时也开始出现分离后焦虑的情绪。

  7-9月婴儿心理发育

  这个时期的孩子能有意识地较长时间注意感兴趣的事物,具有短时记忆,能再认识几十天之前的事物,并能再现几周前的事物,孩子仍有分离焦虑的情绪。

  10-12个月婴儿心理发育

  10个月的孩子已有个体的特征性,有的孩子表现得活泼、有的沉静、有的灵活、有的呆板。如有的孩子不让别人抢走他手中的玩具或吃的东西;而有的孩子见别人有什么玩具都想要什么;有的孩子则显得很大方,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与别人一起分享;有的孩子整天不声不响;

  此外这时期宝宝具有明显的记忆力,能认识自己的玩具、衣物。还能指出自己身上的器官,如头、眼、鼻、口等。而思维发育程度较低,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叫做前语言思维,表现为有目的地用东西来解决问题,如可找到藏在某地方的物体。孩子的好奇心逐渐增强,喜欢到处触摸,到处看。孩子常常把家里的抽屉打开,把每件东西都拿出来看看、玩玩,如果有箱子,他就会钻进去,还会把塑料袋套在自己头上,常常因拿不下来而发急。

  儿童的心理随着大脑的发育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不同心理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行的,同一心理特点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可以在某个时期发展十分迅速而在其它的时期则较缓慢。儿童的动作行为和心理特点的发育都有自己的关键时期,过早教育无异于拔苗助长,放任不管也不利于孩子潜能的发挥,只有当家长、老师了解什么时候是儿童言语、动作、思维等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

1、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生活的愿望,特别是劳动和学习活动的需要。

  同时,随着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增长,父母也会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儿童独立地担负某些简单的职责,如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等。开始要求儿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活动。但是,学龄前儿童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其知识经验还非常缺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而游戏活动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也就推动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2、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

  他们一般不能给事物下抽象的定义,而只能下功用性的定义,例如:花是好看的,水果是好吃的,椅子是可以坐的东西等等。学前儿童也能掌握数的概念和进行计算,但是同样需要直观形象的不断支持和强化,否则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学龄前儿童还是受外界印象的调节支配的,很容易受外界新颖事物的吸引而改变自己的心理活动,有目的、系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很差的。当然,在整个学前时期内,在教育影响下,这种特点正在逐渐发生改变。一般说来,从幼儿园中班开始,特别是到了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稳定性都在不断增长着,为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准备了重要条件。

  3、从这时期起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到了学前期,在教育影响下,行为的自觉性就慢慢发展起来,能逐渐使自己的行为服从较远的目的,这就为形成儿童最初的个性倾向提供主要条件。这种最初的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保留它的痕迹,因而在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应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让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3种行为危害儿童心理发育

1、退缩性行为

  有些孩子聪明又健康,学习成绩也不错,唯一不好的就是畏缩,在人多的场合,他总是静坐在一旁,别人问话,他脸涨的通红,不答话,有时咬铅笔、吮手指,对旁人似乎没有什么兴趣。像这种情形,一般称为“退缩性行为”。有这样行为的孩子在团体中很容易被别人忘记其存在。产生退缩性行为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与所受到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2、破坏性行为

  首先要分清什么是破坏性行为。孩子的某种行为从表面上看是破坏性的,但经分析,其目的很多却是建设性的。例如,孩子把闹钟拆开,想了解它是怎么响的;把彩色的玻璃镜砸开,想看看里面有没有花等。孩子就是通过这种貌似破坏的行为来探究和认识事物的。因此,这类行为是健康行为。但是,有少部分孩子经常故意打破学校或邻居的玻璃窗、灯泡。故意搞脏别人晾晒的衣服、床单等,以损坏他人的财物为乐,那就是破坏行为了。引起孩子破坏性行为的原因各异,由敌对情绪引起报复、由不愉快情绪引起的发展、为了炫耀自己“能干”等都会导致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出现严重的破坏性行为时要注意及时进行心理咨询。

  3、性别倒错

  “性别倒错”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上的性别认同与生物学上的性别不吻合,即生物学上确定性别的男性或女性,却强烈地认为自己是个异性。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表现:持续地向往穿着异性的服装;对异性感兴趣,不喜欢和同性在一起;长期认同异性,比如小男孩常告诉别人自己是小女孩。经常表现出异性的仪态、声调、姿势等,而且在外界压力下仍无法克服;经常不被同伴接受等。出现这种性别倒错,应及时带领孩子到专业医疗部门就诊。

婴儿心理特点

婴儿一出生,就开始了对世界的认识,也开始了和别人的交往,突出表现在感觉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上。半岁以后,身体活动的范围扩大,爽收可以模仿多种动作,出现语言的萌芽,可以发出许多重复的连续音节。到9-10个月后,因而已能听懂一些词,并且按承认的话去做一些动作。只是直到1岁,孩子能说的词还是极少的。

  1-3岁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时期。婴儿在这是学会走路,开始说话,表现出表象思维和想象等人类所有的心理活动,出现独立性,各种心理活动逐渐齐全。如1岁以前是语言发生后的准备阶段。1-1.5岁的孩子初一理解语言阶段。他能听懂许多话,但是说出的不多,有的孩子甚至完全不说话。1.5岁以后,孩子有一个似乎是突然开口的阶段,一下子就说得很好。2岁左右的孩子,虽然说话不成句,但总是喜欢叽里咕噜地说话,更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到了3岁,能够初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与此同时,婴儿的表象也发展起来。特别是1.5-2岁,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婴儿能够在大脑中出现关于该事物的表象。表象的发生是婴儿的认识后动出现重大的变化。记忆已不仅停留在再认那些重新出现的事物,还可以回忆起过去感知过的事物。表象的发生使婴儿有可能产生想象。2岁左右的婴儿已能够拿着物体进行想象性活动。这是出现了游戏萌芽。人类典型的认识活动形式——思维,也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这是孩子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比如,能够把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人加以分类,主动叫“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在生活中,2岁以后孩子开始会讲道理,对一些事情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是这时候的思维还是非常具体的,而且只是在活动中进行。至此,婴儿的认识过程——从感觉到思维都已形成。

  此外,在孩子2-3岁,会出现独立性的表现。独立性出现时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这是孩子知道“我”和他人有区别,在语言上逐渐分清“你”、“我”,在行动上要“自己来”。独立性的出现是婴儿心里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最初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它表明,婴儿心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特点,才能够有暨大的主观能动性。婴儿出生时固然已不同于动物,但只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才真正开始形成人类的全部心理机能。

相关网友问答
这样的心理正常吗
幼儿记忆是否受心理影响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心理健康
全托是否会造成心理障碍
怎样教育弱智儿童http://3g.yaolan.com/zhishi/ertongxinlifayu/

精选知识百科问答论坛成长阶梯小站

儿童心理发育

索引
什么是儿童心理发育
儿童心理发育过程
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
3种行为危害儿童心理发育
婴儿心理特点
相关网友问答

什么是儿童心理发育

人类从出生到成熟(约1—8岁左右)统称为儿童期,这一时期是人类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大,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儿童的心理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萌芽到成熟的整个发展过程,是接受教育最有效的时期,因而受到社会及家庭的极大关注。

  健康的躯体和发育正常的大脑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在正常的遗传条件下,周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精神心理发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出生后的环境影响来自家庭、托幼机构、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阶段接触最密切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最大。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良好的道德品德,充满着爱的安定环境和丰富充实的生活使儿童获得健康的心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对儿童早期情绪和性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溺爱和照顾过多会使孩子养成幼稚、胆怯、任性、粗暴、无责任心、社会适应性差、依赖性强的性格。如对孩子采取冷漠忽视或粗暴压制的态度,则会使孩子的性格倾向于对人冷漠、孤僻、不合群,有时则有反抗、暴燥、执拗的表现。如父母对子女态度亲切、讲理、民主,则儿童大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父母对人处事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儿童心理发育过程

2个月婴儿心理发育

  这个时期的孩子与外界接触很少,是以自我为中心地生活着,只关心自己的满足。当他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时,就非常平静,而当饥饿、消化不良或疲劳刺激时,就会不停地啼哭。妻子的注意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发亮或彩色鲜艳的物体出现在视野内时,他会发出愉快的声音。孩子有了短时记忆,当孩子注意的事物从视野中消失时,能用眼睛去寻找。

  3个月婴儿心理发育

  能短暂地集中注意一个新鲜事物,如看到彩色的图象,能安静下来注视片刻,短暂的记忆保持时间很短。当孩子被抱起时,会高兴地发出响亮的尖叫声。

  4-6个月婴儿心理发育

  4个月时孩子记忆力较短暂,能对熟人再认识,只能保持几天,高兴时会笑出声,全身乱动。5个月时孩子的注意力有了提高,能稳定地注意某一事物,仍对色彩鲜亮的玩具特别感兴趣,每当学会一种玩法,就会表现出高兴的样子。6个月时开始有了注意事物的选择性,出现了注意的萌芽,这时也开始出现分离后焦虑的情绪。

  7-9月婴儿心理发育

  这个时期的孩子能有意识地较长时间注意感兴趣的事物,具有短时记忆,能再认识几十天之前的事物,并能再现几周前的事物,孩子仍有分离焦虑的情绪。

  10-12个月婴儿心理发育

  10个月的孩子已有个体的特征性,有的孩子表现得活泼、有的沉静、有的灵活、有的呆板。如有的孩子不让别人抢走他手中的玩具或吃的东西;而有的孩子见别人有什么玩具都想要什么;有的孩子则显得很大方,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与别人一起分享;有的孩子整天不声不响;

  此外这时期宝宝具有明显的记忆力,能认识自己的玩具、衣物。还能指出自己身上的器官,如头、眼、鼻、口等。而思维发育程度较低,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叫做前语言思维,表现为有目的地用东西来解决问题,如可找到藏在某地方的物体。孩子的好奇心逐渐增强,喜欢到处触摸,到处看。孩子常常把家里的抽屉打开,把每件东西都拿出来看看、玩玩,如果有箱子,他就会钻进去,还会把塑料袋套在自己头上,常常因拿不下来而发急。

  儿童的心理随着大脑的发育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不同心理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行的,同一心理特点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可以在某个时期发展十分迅速而在其它的时期则较缓慢。儿童的动作行为和心理特点的发育都有自己的关键时期,过早教育无异于拔苗助长,放任不管也不利于孩子潜能的发挥,只有当家长、老师了解什么时候是儿童言语、动作、思维等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

1、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生活的愿望,特别是劳动和学习活动的需要。

  同时,随着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增长,父母也会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儿童独立地担负某些简单的职责,如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等。开始要求儿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活动。但是,学龄前儿童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其知识经验还非常缺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而游戏活动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也就推动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2、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

  他们一般不能给事物下抽象的定义,而只能下功用性的定义,例如:花是好看的,水果是好吃的,椅子是可以坐的东西等等。学前儿童也能掌握数的概念和进行计算,但是同样需要直观形象的不断支持和强化,否则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学龄前儿童还是受外界印象的调节支配的,很容易受外界新颖事物的吸引而改变自己的心理活动,有目的、系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很差的。当然,在整个学前时期内,在教育影响下,这种特点正在逐渐发生改变。一般说来,从幼儿园中班开始,特别是到了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稳定性都在不断增长着,为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准备了重要条件。

  3、从这时期起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到了学前期,在教育影响下,行为的自觉性就慢慢发展起来,能逐渐使自己的行为服从较远的目的,这就为形成儿童最初的个性倾向提供主要条件。这种最初的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保留它的痕迹,因而在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应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让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3种行为危害儿童心理发育

1、退缩性行为

  有些孩子聪明又健康,学习成绩也不错,唯一不好的就是畏缩,在人多的场合,他总是静坐在一旁,别人问话,他脸涨的通红,不答话,有时咬铅笔、吮手指,对旁人似乎没有什么兴趣。像这种情形,一般称为“退缩性行为”。有这样行为的孩子在团体中很容易被别人忘记其存在。产生退缩性行为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与所受到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2、破坏性行为

  首先要分清什么是破坏性行为。孩子的某种行为从表面上看是破坏性的,但经分析,其目的很多却是建设性的。例如,孩子把闹钟拆开,想了解它是怎么响的;把彩色的玻璃镜砸开,想看看里面有没有花等。孩子就是通过这种貌似破坏的行为来探究和认识事物的。因此,这类行为是健康行为。但是,有少部分孩子经常故意打破学校或邻居的玻璃窗、灯泡。故意搞脏别人晾晒的衣服、床单等,以损坏他人的财物为乐,那就是破坏行为了。引起孩子破坏性行为的原因各异,由敌对情绪引起报复、由不愉快情绪引起的发展、为了炫耀自己“能干”等都会导致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出现严重的破坏性行为时要注意及时进行心理咨询。

  3、性别倒错

  “性别倒错”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上的性别认同与生物学上的性别不吻合,即生物学上确定性别的男性或女性,却强烈地认为自己是个异性。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表现:持续地向往穿着异性的服装;对异性感兴趣,不喜欢和同性在一起;长期认同异性,比如小男孩常告诉别人自己是小女孩。经常表现出异性的仪态、声调、姿势等,而且在外界压力下仍无法克服;经常不被同伴接受等。出现这种性别倒错,应及时带领孩子到专业医疗部门就诊。

婴儿心理特点

婴儿一出生,就开始了对世界的认识,也开始了和别人的交往,突出表现在感觉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上。半岁以后,身体活动的范围扩大,爽收可以模仿多种动作,出现语言的萌芽,可以发出许多重复的连续音节。到9-10个月后,因而已能听懂一些词,并且按承认的话去做一些动作。只是直到1岁,孩子能说的词还是极少的。

  1-3岁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时期。婴儿在这是学会走路,开始说话,表现出表象思维和想象等人类所有的心理活动,出现独立性,各种心理活动逐渐齐全。如1岁以前是语言发生后的准备阶段。1-1.5岁的孩子初一理解语言阶段。他能听懂许多话,但是说出的不多,有的孩子甚至完全不说话。1.5岁以后,孩子有一个似乎是突然开口的阶段,一下子就说得很好。2岁左右的孩子,虽然说话不成句,但总是喜欢叽里咕噜地说话,更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到了3岁,能够初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与此同时,婴儿的表象也发展起来。特别是1.5-2岁,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婴儿能够在大脑中出现关于该事物的表象。表象的发生是婴儿的认识后动出现重大的变化。记忆已不仅停留在再认那些重新出现的事物,还可以回忆起过去感知过的事物。表象的发生使婴儿有可能产生想象。2岁左右的婴儿已能够拿着物体进行想象性活动。这是出现了游戏萌芽。人类典型的认识活动形式——思维,也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这是孩子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比如,能够把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人加以分类,主动叫“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在生活中,2岁以后孩子开始会讲道理,对一些事情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是这时候的思维还是非常具体的,而且只是在活动中进行。至此,婴儿的认识过程——从感觉到思维都已形成。

  此外,在孩子2-3岁,会出现独立性的表现。独立性出现时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这是孩子知道“我”和他人有区别,在语言上逐渐分清“你”、“我”,在行动上要“自己来”。独立性的出现是婴儿心里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最初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它表明,婴儿心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特点,才能够有暨大的主观能动性。婴儿出生时固然已不同于动物,但只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才真正开始形成人类的全部心理机能。

相关网友问答
这样的心理正常吗
幼儿记忆是否受心理影响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心理健康
全托是否会造成心理障碍
怎样教育弱智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