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火酷论坛转载的一篇介绍红箭9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9:00:47


研制背景篇

  “紅箭”-9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反坦克導彈,自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首次公開亮相後,近幾年頻頻在國際性展覽會上展出。不久前,記者有幸與某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楊春銘取得聯系,就“紅箭”-9系列進行了獨家專訪。楊副總曾參與過“紅箭”-9從型號論證到設計定型的全過程,應該說是該型號的權威見證人。楊副總的介紹使我們認識到:中國的科研工作者是優秀的,他們研制的武器更是優秀的。

  記者:自1999年參加國慶閱兵後,“紅箭”-9反坦克導彈曾先後多次在國際性展覽會上拋頭露面,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比如2000年的馬來西亞第七屆亞洲防務展和2001年的阿聯酋阿布扎比防務展等。“紅箭”-9屬於我國新近研制出來的型號,也打算尋求國外市場嗎?

  楊:是的,“紅箭”-9外貿型號叫“紅箭”-9A,是研制單位與北方公司於2002年確定開發的。國內裝備的“紅箭”-9是針對我國特點和具體要求而設計的,由於種種原因,還沒有直接用於外銷。各個國家都有其自己的裝備體制,他們對我們的輪式底盤或許不感興趣,要求用他們自己的輕型輪式底盤,載彈量也不一定要求很多,而我們現在的載彈量很大(12枚導彈),國外客戶認為在一次戰鬥中攜帶這麼大的載彈量不可能用完。另外成本方面也要求低一些。概括起來講,國外客戶大致有三條要求:底盤輕、武器裝備組成簡單和成本低,最主要是希望能將導彈發射裝置裝在他們自己的輪式底盤上。根據市場需求,北方公司認為應當開發一款新產品,參與國際競爭,而且我們的“紅箭”-8在國外的口碑很好,這使得“紅箭”-9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

  記者:外貿型號與國內裝備的紅箭-9有什麼區別?

  楊:外貿型號與國內裝備的最大區別是制導體制的變化。“紅箭”-9采用的是激光傳輸指令,“紅箭”-9A改成了毫米波傳輸指令。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我們已經將“紅箭”-9A裝在南京依維柯4 x 4輪式底盤上,2003年上半年已經完成了兵總組織的外貿鑒定試驗,接下來准備進行外貿鑒定,之後就可銷往國外了。

  記者:“紅箭”-9也有4 x 4的輪式底盤,為什麼選用南京依維柯的底盤?

  楊:南京依維柯的底盤比較輕,只有2~3噸重,比較符合國外客戶輕型底盤的要求;而“紅箭”-9的底盤比較重,整車下來大約13噸重,不太適合外貿要求。

  記者:我們當初研制“紅箭”-9的出發點是什麼?

  楊:從我國導彈領域來看,反坦克導彈與國外的差距是比較小的,目前裝備水平與國外基本一致,研制水平和國際領先水平差距也不大。這一方面是廣大科研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另一方面是使用部門非常重視,使用部門從提戰技指標到對國際先進技術的跟蹤,一直做得比較好。八十年代中期“紅箭”-8將要定型的時候,使用部門就已經考慮到下一代反坦克導彈的研制問題,而且提出了較先進的戰技指標,當時的要求是我們應該有一種反坦克導彈能對付2000年左右國外出現的主戰坦克。“紅箭”-8當時雖然屬於二代反坦克導彈,性能也比較先進,但到2000年的時候性能可能就要落伍,因此,使用部門提出了研發新一代反坦克導彈的要求。

  新一代反坦克導彈從八十年代初期開始論證,並進行大量的技術儲備,八十年代後期開始立項研制,最後到1999年正式公開露面。現在大量報道稱其為“紅箭”-9。該彈采用的新技術比較多,一般而言,研制一種新武器,其繼承性的東西應該占到70%左右,新技術的應用占30%比較適宜。而“紅箭”-9采用的新技術較多。首先彈體是新的,其次是先進的戰鬥部,第三是制導體方式成了電視測角、激光傳輸指令,同時又加裝了夜瞄裝置,其它如自動裝填等。因此研制周期稍長一些。

  記者:“紅箭”-8後來發展的一系列改型,是不是采用了“紅箭”-9的一些成熟技術?

  楊:“紅箭”-8改型相當多,其中有不少是用於外貿的,像“紅箭”-8L,它是“紅箭”-8的縮小版。至於是否采用了“紅箭”-9的技術,這個當然有,像“紅箭”-9的電視測角儀,後來“紅箭”-8改型,包括“紅箭”-73改型都采用了。當然有些技術是無法改的,像制導方式,“紅箭”-8系列始終采用有線傳輸指令制導,如果要改成激光指令制導的話,整個導彈都得動,“牽一發而動全身”,與新研制一種導彈沒什麼區別。

  記者:“紅箭”-8為什麼要搞縮小版的“紅箭"-8L?

  楊:對,這主要是因為“紅箭”-8的發射裝置比較重,近90千克(其中下架重68千克),兩個人攜帶都比較困難,如果改成輕型就便於步兵攜帶。經過改進後,“紅箭”-8L的發射裝置已經很輕了,僅有22.5千克。目前大多數國家對步兵單兵武器重量限制非常嚴,因為戰場上單兵要攜帶的東西太多,如果不減重的話,單兵將不堪重負。

  記者:“紅箭”-9在研制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唯,最後又是如何克服的?

  楊:至少有4大技術難題,從1991~1992年開始解決這些難題,一直到1995年下半年才攻克,像制導技術,電視測角等。

  記者:一般而言,反坦克導彈定型要進行一系列試驗,像熱帶、寒區試驗等,能否就這方面詳細談談?

  楊:在研制過程中,通常要做技術考核試驗,像衝擊、振動、電磁兼容問題等。在做導彈飛行試驗的過程中,一開始並不考慮熱帶和寒區問題,主要是考慮常溫問題,這之後再考慮高低溫問題,當然在設計上從一開始就要考慮到高低溫問題。因為高低溫對導彈有比較大的影響,特別是低溫。鑒定試驗是研制部門對武器系統進行全面的技術評估,考核武器系統是否全面滿足戰技指標要求;再後來是國家靶場定型試驗,由使用部門進行全面的考核,國家靶場有高低溫試驗室,可進行高低溫試驗。通過後,進行部隊寒區試驗和部隊熱區試驗,在實際環境下考核高低溫方面的能力。

  記者:具體測試哪些性能?

  楊:像射程、威力、精度、命中率、機動性能、反應時間、技術射速、裝填等。一般來說,部隊最初提出的戰技指標都要考核,有些考核也可通過仿真來完成,因為導彈打靶數量畢竟有限。

  記者:打靶試驗一般要發射多少枚導彈?

  楊:在我們自己進行的技術考核試驗中,一般要打100多發導彈。這要根據各種型號具體而論,有些部件通過仿真試驗根本考核不出來,必須經過實彈打靶才能暴露問題。由於打靶數量較高,所以必須要有大量的科研經費做保障才行。

  記者:“紅箭”-9研制過程中一定遇到過一些有趣的故事吧!

  楊:這類故事比較多,像為了記錄飛行過程中的一些數據,彈上裝有記錄裝置,就跟飛機上的“黑匣子”一樣。在試驗的過程中,導彈一般不裝戰鬥部,戰鬥部的位置正好可放記錄裝置。導彈打出去以後,記錄裝置(一個比較重的鐵疙瘩)掉到地面上後很難找,有時鑽入地下更難找,深時達2米,挖好久才能挖出來,有時掉到麥地裡讓人找得也夠嗆。每次導彈打出去後,所有的人都去找這個“黑匣子”,包括總師也去找。有時遇到麥子成熟的時候,弄得滿身都是麥穗上的那種髒東西,回來後洗都洗不掉。有一次“黑匣子”掉到水裡了,我們一個年齡比較大的同志喝了幾口燒酒下去撈。有一次怎麼也找不到,最後一個人被絆了一下,低頭一看就是要找的“黑匣子”。不過試驗場裡有些人比較有經驗,能用耳朵聽出導彈落在什麼地方,然後我們就直接到那個地方去找,八九不離十,准得很。更有意思的是,一次半夜打彈後,我們大伙都去找,路過農民的西瓜地時,守西瓜地的農民見我們人多,嚇得不敢出來,把我們當成打劫的了。

  除“黑匣子”外,試驗中還有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比方說有一次,導彈打出去後不知什麼原因轉變航線往回飛,嚇得大伙都趴在地上不敢動,還好飛行到中途導彈掉到地上了。還有一次,起飛發動機沒有點著,但飛行發動機點著了,結果導彈飛出去了,當時大伙都感到意外,因為安全保險裝置沒有起作用,正常情況下,起飛發動機沒有點火飛行發動機是不應該點著的,後來就對整套安全裝置進行了重新設計。另外一次有意思的是,現場總指揮開始讀發射倒計時,“5、4、3”,然後說了個“取消”,但射手很緊張,沒聽見,自己在心裡跟著讀“5、4、3、2、1”,一按發射按鈕將導彈發射出去了,當時大伙都愣了,明明是取消,導彈怎麼發射出去了?

性能篇

記者:請楊副總談談“紅箭”-9A的特點和具體的性能指標,比如飛行速度、破甲能力等。

楊:“紅箭”-9A導彈的性能與“紅箭”-9區別不大,主要是制導方式由原來的鐳射傳輸指令改成了毫米波傳輸指令。其他性能,像5000米的最大射程、320毫米/68*的動破甲威力等都與“紅箭”-9基本相當。

記者:毫米波傳輸指令制導相比鐳射傳輸指令制導,有什麼優點?

楊:毫米波傳輸指令的好處是抗干擾能力強,而鐳射容易受到其他方面的一些干擾,比方說發動機的煙霧,不良天候(像大雨、霧、沙塵),特別是波長較短的鐳射更容易受干擾。

記者:“紅箭”-9為什麼選用鐳射指令制導?

楊:當初採用鐳射指令制導的目的就是為了取代“紅箭”—8的有線指令制導,為什麼要取消導線呢?因為導線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在發射當中有時會出現斷線的情況,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多種,像被樹枝挂斷,由於產品品質不高或存儲期過長導致斷線等。最主要的是,導線影響了導彈的飛行速度,因為導彈速度太快就容易造成斷線。另外,有線制導對發動機的設計也有影響,必須保證發動機不能燒蝕導線。如果取消導線的話,導彈設計上就比較方便。

記者:俄羅斯的“短號”採用的是鐳射駕束制導,而我國的“紅箭”-9採用的是鐳射指令制導,兩者有何區別?

楊:鐳射傳輸指令制導的武器系統比較複雜,彈上有游標、鐳射接收器,地面上有鐳射發射機、電子制導箱,如果是鐳射駕束的話,彈上只需要鐳射接收機,光源就省掉了,地面的電子制導箱、測角儀也不需要了,武器比較簡單。

記者:“紅箭”-9仍採用“三點法導引”,是不是不具備攻頂能力?因為採用三點法導引時,射手必須一直使導彈航線處於瞄準線上。

楊:“紅箭”-9是直瞄,主要是攻擊坦克前甲或側甲,不具備攻頂能力。你說的三點法導引可以實現攻頂,這時就需要將彈道抬高,增加一個近炸引信。當導彈飛臨坦克時,引信先探測到目標,然後給出一個起爆信號引爆戰鬥部,這時導彈可選擇兩種方式攻頂,一種是向下俯衝攻擊頂裝甲,另一種是選擇一種特殊的戰鬥部,即爆炸後戰鬥部的射流不是朝前面而是朝向下方的坦克頂部,同樣可以實現攻頂。

記者:“紅箭”-9採用的是電視測角儀,而“紅 箭”-8採用的是紅外測角儀,兩者有什麼區別?

楊:兩者工作原理都一樣。(楊總帶領記者來到“紅箭”-9全尺寸導彈模型前開始現場解說)反坦克導彈尾部裝有發光的光源,在飛行的過程中散發的亮光被紅外測角儀或電視測角儀捕捉,然後測角儀測出導彈的偏差,武器系統自動調整導彈航線與瞄準線一致,直至命中目標。電視測角儀相比紅外測角儀而言,精度要高一些,抗干擾能力也要強一些。我國後來的“紅箭”-8改型,包括“紅箭”-73的一些改型,都換裝了電視測角儀。
記者:“紅箭”9的破甲厚度達到了1200毫米,這樣的厚度應該能把德國“豹”2、美國M1A1和日本90式的前裝甲擊穿吧?如此大的破甲厚度是靠什麼手段實現的?是不是和飛行速度、戰鬥部及裝藥等有關係?

楊:“紅箭”9最初的戰技指標中要求,破甲厚度是1100毫米,這指的是靜破甲,即垂直命中靶板的破甲深度。但根據實際打靶結果來看,一般達到1200—1300毫米。後來戰技指標又改為對付傾斜裝甲,因為現在坦克前裝甲都有一個傾斜角度,一般為65‘~68’。“紅箭”-9對付傾斜裝甲的破甲厚度為320毫米/68‘,如果換算成靜破甲厚度的話肯定不是1100毫米(當然不能直接換算,1100毫米對應的應該是417毫米/68*)。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破甲彈命中坦克傾斜的前裝甲時有一個能量損失其次是,在實際做試驗的時候,沒有那麼厚的靶板(像400毫米的),一般是採取幾塊鋼板疊加在一起,拼接的時候中間有一些縫隙,也會導致一些能量損失。“紅箭”-9的破甲能力對付歐美國家的主戰坦克前裝甲肯定沒有問題,即使射流不射穿裝甲,就憑“紅箭”-9巨大的裝藥量,坦克內的乘員也承受不了,因為爆轟後的震動實在太大。破甲能力跟裝藥量、彈徑有較大的關係,與飛行速度關係不太大,因為射流的速度太快,每秒達1000多米,而彈速每秒只有一二百米。以前的“紅箭”-73、“紅箭”-8的彈徑為120毫米,到“紅箭”-9時達到152毫米,這個彈徑已經與世界上先進反坦克導彈彈徑基本一致了,像“陶”式也為152毫米。不過美國機載發射的“海爾法”的彈徑已達到了170毫米。

記者:破甲彈射流在裝甲板上留下的孔徑與導彈彈徑、裝藥量、探桿的粗細有沒有關係?

楊:沒有必然聯繫。

記者:“紅箭”-9的佈局與“紅箭”-8的佈局有所不同,像彈翼,“紅箭”-8為捲曲形的,而“紅箭”-9為近似長方形的,這是為什麼?
楊:“紅箭”-8為旋轉彈,而“紅箭”-9已經是傾斜穩定導彈,兩者的控制方式不一樣。“紅箭”-8彈尾有向量控制舵,每旋轉一週控制一下,這與歐洲的“霍特”一樣。而“紅箭”-9類似于美國的“陶”式,為不旋轉彈。不旋轉彈的優點是便於以後的發展,如可以加導引頭,而旋轉彈不好加導引頭,因為導彈旋轉時導引頭圖像處理器處理圖像相當困難,當初在研製“紅箭”-9的時候就考慮到這個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在研製上有一定難度,費了很大力氣才攻破這一難題。現在回過頭來看,採用不旋轉彈對我們今後反坦克導彈的發展大有好處,為後續導彈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記者:“紅箭”-9相比“紅箭”-8E的4000米射程增加了1000米,導致射程增加的原因是什麼?

楊:“紅箭”-9在設計之初就要求保證5000米的射程,首先從設計上保證它有這個射程,具體表現在彈徑大了,彈長了,發動相推力也增大了。“紅箭”-9採用兩台發動機,一台助推火箭發動機和一台續航發動機,而“紅箭”-8隻有一個發動機,“紅箭”-8先發射那一段在發射筒內,靠高低壓室將其推出,後坐力較大,所以“紅箭”-8筒子後面很粗,發射出去後彈上發動機再點火續航。而“紅箭”-9為火箭式發射,後坐力比較小,即在發射筒內時火箭發動機點火燃燒,將導彈發射出去,然後彈上續航發動機點火。由於後坐力較大,“紅箭”-8在挂裝直升機時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後坐力大對直升機有一定影響,而直升機發射時發射筒又不能拋下,以免傷害地面上的己方人員,所以發射筒要留在發射架上,解決的措施有:減少高低壓室的裝藥,降低初速,解決導彈控制方面的問題等。對“紅箭”-9來說機載發射與車載發射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它已經為火箭式發射,後坐力較小。

記者:“紅箭”-9的射程為100~5000米,是不是說對100米以內的和5000米以外的目標就無能為力了?

楊:這是一個設計上的問題,我們在設計之初就保證在100~5000米內能擊中目標,在此範圍外還能攻擊目標,只是命中率可能要降低。對100米以內目標的命中率較低,是因為導彈出筒後有一個初始擾動,只有等到飛行穩定以後,才能保證高的命中率。

對5000米以外的目標也能打,雖然說設計的最大射程為5000米,但這是保證在最壞的情況、在一定的命中精度條件下達到這個值,而在一般情況下導彈射程可達到5100米、5200米或5500米,甚至5800米,只是這個射程上的命中精度不能保證。另外還與部件有關,像舵機,它裏面有氣瓶,氣瓶內有氣體,在設計時我什僦保證在極限情況下(零下40度)可工作到射程5000米,如果是超過了這個極限,比方說零下42度,那就不能保證5000米,氣體有可能提前消耗完,如果沒有達到極限,就像一般正常氣溫下,瓶內的氣體就可能工作到5500米的射程。還有可能是新彈,氣瓶的壓力非常高,這樣氣體就多,如果是舊彈,氣瓶的壓力泄了一點,也會對射程有所影響。

記者:我們《兵工科技》曾經登過一張“紅箭”-8發射的圖片,發動機噴出的火焰清晰可見,於是有讀者就來信問,為什麼發動機的火焰沒有將導線燒掉?

楊:是這樣,“紅箭”-8是旋轉彈,發動機噴出的火焰是直向後的,而拋出的導線隨導彈的旋轉呈螺旋狀散開,剛好在火焰一定距離外,火焰燒不著。

記者:“紅箭”-9在戰場上是如何使用的?比如如何發現目標,如何確定目標,如何打擊等。

楊:“紅箭”-9導彈發射車既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備指揮車作戰,如果是一個連,就可配連指揮車,指揮車可發現目標,同時單獨的導彈發射車本身也可以發現目標。導彈發射車前面有車長,車長配備有車長鏡,可搜索發現目標、測距,然後通過車內電臺告訴射手。射手操縱的發射裝置也有一個顯示器,與車長的顯示器相連,可顯示車長顯示器一上的內容。射手聽車長的指揮發射導彈,導彈發射後射手根據電視測角儀所測數據修正彈道,直至導彈命中目標。聽起來很複雜,其實大多作戰過程都是自動完成的,射手只需始終將瞄準鏡的十字線壓在目標上即可。在操縱過程中,射手的眼睛貼在瞄準具上,右手握住操縱桿,通過左右前後搖動操縱桿使十字線壓在目標上,左手壓發射按鈕,整個過程相當簡單。我沒有實車發射過導彈,但我在訓練器上一打一個準。如果讓你去,雖然你沒有打過,只要在訓練器上訓練上半小時,如果你上實車打彈,我估計有50%以上的命中率。

記者:射於是不是先在模擬器上訓練後再上實車打彈?

楊:應該是這樣的,我們現在有兩個模擬器,一個供初級訓練,一個供高級訓練。

記者:在顛簸的地形上射手操縱發射裝置是不是很困難?

楊:“紅箭”-9發射車不能在行進中發射,這與坦克不一樣,裝備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的坦克可在行進間射擊,“紅箭”-9隻能在停下來後發射。當然機載的可以飛行中發射,因為直升機始終在飛,但必須帶穩瞄裝置。而車載沒有加穩瞄裝置,射擊時車輛必須停止,不過發動機可以不停。

記者:“紅箭”一日有單兵攜帶型,射手不僅要操縱發射,事先觀察是不是也由射手完成,因為這時沒有車長?

楊:是的,觀察與發射都由射手完成,發射裝置上有兩個旋鈕,一個是調節高低,一個調節方位,測目標通過紅外測角儀來完成。攜帶時一般是3人小組,一人扛彈,一人扛上架,一人扛下架。

記者:“紅箭”-9的彈體是怎樣固定在發射筒裏?

楊:彈和筒是固定在一起的,發射筒裏面有連接裝置,彈上的機械和電氣都被鎖定。

記者:打一發彈用一個發射筒,是不是很浪費(笑)?

楊:發射筒成本低,貴在導彈。另外,發射筒既可作為發射筒,又可以作為平時的包裝筒,一筒兩用。

記者:“紅箭”-9目前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樣的水準?

楊:從射程、機動能力、威力、自動裝填能力講,“紅箭”-9都不錯,其綜合性能達到了國際裝備的同類產品的領先水準,當然在研的不算。從現役裝備來看,“陶”式、“霍特”、“短號”三者的射程分別為3750米、4000米、5500米,只有“短號”的射程超過“紅箭”-9;就威力而言,就算靜破甲1100毫米的話,“紅箭”-9也比它們強;在射速、飛行速度上“紅箭”-9也不差,而且“紅箭”-9具備行進間自動裝填能力,這是其他幾種產品所不具備的。

發展篇

記者:攻頂是不是未來反坦克導彈的發展方向之一?

楊:坦克歷來都比較重視防護能力,現在坦克正面裝甲特別厚,而且紛紛採用複合裝甲和反應裝甲,但其頂甲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比較薄弱,故一些反坦克導彈採用了攻頂的方式專打坦克的這種脆弱之處。比如瑞典的“比爾”、美國的“陶”式、“標槍”等反坦克導彈就採用了攻頂的方式。這應該說是反坦克導彈的發展方向之一吧。

記者:在制導方式方面,目前光纖制導比較流行,這種制導方式會不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制導方式?

楊:光纖制導應該是反坦克導彈向精確打擊方向發展的一個趨勢。目前發展光纖制導導彈的國家比較多,現已裝備的主要是以色列的“長釘”系列,單兵攜帶、車載、機載的都有,技術水準較為先進。在研的有歐洲導彈公司的“獨眼巨人”,從10-15千米開始發展,現在已經遠程化,有60千米射程的,甚至高達100多千米,而且還在發展潛射型,通過潛艇的魚雷管發射,攻擊反潛直升機。美國也在發展光纖制導彈,已經做了不少工作。光纖制導的好處是抗干擾能力強,傳輸容量大,可傳多種信號,並可把圖像整個傳回來,而普通導線只能傳輸一般信號。光線制導的另一個好處是,精度不隨距離的增加而減少,不像三點法導引,距離越遠,誤差越大。

記者:光纖制導是不是也有斷線的可能?

楊:也有,早期有線制導斷線的情況,光纖也同樣存在。

記者:為了對付日益加強的裝甲防護,反坦克導彈已普遍採用串聯戰鬥部,第一級用於對付附加裝甲,第二級用於對付主裝甲,未來會不會出現三級或四級串聯戰鬥部的情況?

楊:從目前的坦克來看,其裝甲厚度已經到了極限,像美國的M1A2、德國的“豹”2戰鬥全重都高達60余噸,今後不可能再通過增加裝甲厚度來提高防護能力,否則必將嚴重影響到其機動性。所以目前帶串聯戰鬥部的反坦克導彈的威力已經足夠了,即使打不透裝甲,憑著巨大的裝藥當量,也會讓坦克內的乘員喪失戰鬥能力。我們在做試驗的時候,在坦克內放的動物的頭部都被震出血,作為人來說,根本受不了。因此,不需要再增加一級或兩級戰鬥部。今後可能對戰鬥部進行一些其他方面的改進,像為對付不同的目標而發展多功能戰鬥部、雲爆戰鬥部、攻頂戰鬥部,甚至在戰鬥部內攜帶致盲劑,或者是在戰鬥部內攜帶特殊的東西,打出去後把坦克上的觀瞄設備全糊起來,讓坦克失去戰鬥力。

記者:未來反坦克導彈是不是會向遠程化發展?

楊:射程遠應該是追求的目標之一。尤其是目前的戰爭朝資訊化方向發展,這就是說可在更遠的距離上發現目標,然後向敵開火。像美國的“海爾法”,其射程達8000米,這樣它就可以在對方防空火炮和攜帶型防空導彈射程外發射,增加了載機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畢竟是射程越遠越好,我們能打敵人而敵人卻打不到我,這當然更好。從近幾場局部戰爭看,近距離作戰的概率已經越來越小了,遠距離作戰是必然趨勢。

記者:遠距離作戰可以召喚其他火力打擊,不一定要用反坦克導彈?

楊:反坦克導彈精度高,而一般的炮彈精度較差,即便是鐳射半主動制導的末制導炮彈,如“紅土地”、“銅斑蛇”等,也有其缺陷,一般在5000~6000米外要有一個照射手,始終照射目標,這樣就容易被對方發現,照射手隨時會遭到打擊,如果照射手被打掉的話,末制導炮彈就不起作用了。而光纖制導的反坦克導彈就不存在這一問題,並且第一發可用於偵察,將前方觀察到的圖像傳回來,後方的射手就可以對前面的戰場環境瞭如指掌,併發射第二發有選擇性地打擊目標。比方說前面有敵方軍隊,本來準備打一輛坦克,通過第一發導彈傳回的圖像發現敵方指揮車,這樣第二發導彈就可直接攻擊指揮車。

記者:末制導炮彈能不能向後方傳輸資訊?

楊:很難實現,因為彈道很高,如果硬要實現這一功能的話,必須加無線電傳輸,而無線電又很容易受到干擾。

記者:甲彈之爭由來已久,隨著反坦克導彈的發展,未來坦克會不會發展出相應的對抗措施,比如新型材料的裝甲、主動防護系統及其他干擾措施等?

楊:光電干擾、主動防護措施目前在坦克上已經有裝備了,據說俄羅斯的坦克主動防護系統已經發展到了第二代,其性能究竟怎樣,目前還沒有經過實戰檢驗。在干擾這方面,應該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各種反坦克導彈的制導方式都不一樣。

記者:目前美國正在發展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它不是利用化學射流來穿甲,而是靠高速動能穿甲。您認為這種導彈有發展前途嗎?

楊:目前的坦克普遍採用反應裝甲,這種裝甲對反坦克導彈這類破甲彈具有一定的防護效果,但對穿甲彈來說,基本不起作用。而美國在研的這種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其戰鬥部實際上就是穿甲彈,就像坦克發射的穿甲彈一樣,是一個穿甲桿,由於速度快,動能非常大,最後憑藉強大的動能去貫穿裝甲。導彈的高速飛行來自於大推力發動機的強大推力,發動機在導彈達到一定速度後便脫落,這樣剩下的就只有一個很細、很長的採用高精度快速響應制導無動力飛行的“穿甲桿”。這麼快的速度,這麼小的目標,對方很難實施攔截。

研制背景篇

  “紅箭”-9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反坦克導彈,自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首次公開亮相後,近幾年頻頻在國際性展覽會上展出。不久前,記者有幸與某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楊春銘取得聯系,就“紅箭”-9系列進行了獨家專訪。楊副總曾參與過“紅箭”-9從型號論證到設計定型的全過程,應該說是該型號的權威見證人。楊副總的介紹使我們認識到:中國的科研工作者是優秀的,他們研制的武器更是優秀的。

  記者:自1999年參加國慶閱兵後,“紅箭”-9反坦克導彈曾先後多次在國際性展覽會上拋頭露面,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比如2000年的馬來西亞第七屆亞洲防務展和2001年的阿聯酋阿布扎比防務展等。“紅箭”-9屬於我國新近研制出來的型號,也打算尋求國外市場嗎?

  楊:是的,“紅箭”-9外貿型號叫“紅箭”-9A,是研制單位與北方公司於2002年確定開發的。國內裝備的“紅箭”-9是針對我國特點和具體要求而設計的,由於種種原因,還沒有直接用於外銷。各個國家都有其自己的裝備體制,他們對我們的輪式底盤或許不感興趣,要求用他們自己的輕型輪式底盤,載彈量也不一定要求很多,而我們現在的載彈量很大(12枚導彈),國外客戶認為在一次戰鬥中攜帶這麼大的載彈量不可能用完。另外成本方面也要求低一些。概括起來講,國外客戶大致有三條要求:底盤輕、武器裝備組成簡單和成本低,最主要是希望能將導彈發射裝置裝在他們自己的輪式底盤上。根據市場需求,北方公司認為應當開發一款新產品,參與國際競爭,而且我們的“紅箭”-8在國外的口碑很好,這使得“紅箭”-9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

  記者:外貿型號與國內裝備的紅箭-9有什麼區別?

  楊:外貿型號與國內裝備的最大區別是制導體制的變化。“紅箭”-9采用的是激光傳輸指令,“紅箭”-9A改成了毫米波傳輸指令。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我們已經將“紅箭”-9A裝在南京依維柯4 x 4輪式底盤上,2003年上半年已經完成了兵總組織的外貿鑒定試驗,接下來准備進行外貿鑒定,之後就可銷往國外了。

  記者:“紅箭”-9也有4 x 4的輪式底盤,為什麼選用南京依維柯的底盤?

  楊:南京依維柯的底盤比較輕,只有2~3噸重,比較符合國外客戶輕型底盤的要求;而“紅箭”-9的底盤比較重,整車下來大約13噸重,不太適合外貿要求。

  記者:我們當初研制“紅箭”-9的出發點是什麼?

  楊:從我國導彈領域來看,反坦克導彈與國外的差距是比較小的,目前裝備水平與國外基本一致,研制水平和國際領先水平差距也不大。這一方面是廣大科研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另一方面是使用部門非常重視,使用部門從提戰技指標到對國際先進技術的跟蹤,一直做得比較好。八十年代中期“紅箭”-8將要定型的時候,使用部門就已經考慮到下一代反坦克導彈的研制問題,而且提出了較先進的戰技指標,當時的要求是我們應該有一種反坦克導彈能對付2000年左右國外出現的主戰坦克。“紅箭”-8當時雖然屬於二代反坦克導彈,性能也比較先進,但到2000年的時候性能可能就要落伍,因此,使用部門提出了研發新一代反坦克導彈的要求。

  新一代反坦克導彈從八十年代初期開始論證,並進行大量的技術儲備,八十年代後期開始立項研制,最後到1999年正式公開露面。現在大量報道稱其為“紅箭”-9。該彈采用的新技術比較多,一般而言,研制一種新武器,其繼承性的東西應該占到70%左右,新技術的應用占30%比較適宜。而“紅箭”-9采用的新技術較多。首先彈體是新的,其次是先進的戰鬥部,第三是制導體方式成了電視測角、激光傳輸指令,同時又加裝了夜瞄裝置,其它如自動裝填等。因此研制周期稍長一些。

  記者:“紅箭”-8後來發展的一系列改型,是不是采用了“紅箭”-9的一些成熟技術?

  楊:“紅箭”-8改型相當多,其中有不少是用於外貿的,像“紅箭”-8L,它是“紅箭”-8的縮小版。至於是否采用了“紅箭”-9的技術,這個當然有,像“紅箭”-9的電視測角儀,後來“紅箭”-8改型,包括“紅箭”-73改型都采用了。當然有些技術是無法改的,像制導方式,“紅箭”-8系列始終采用有線傳輸指令制導,如果要改成激光指令制導的話,整個導彈都得動,“牽一發而動全身”,與新研制一種導彈沒什麼區別。

  記者:“紅箭”-8為什麼要搞縮小版的“紅箭"-8L?

  楊:對,這主要是因為“紅箭”-8的發射裝置比較重,近90千克(其中下架重68千克),兩個人攜帶都比較困難,如果改成輕型就便於步兵攜帶。經過改進後,“紅箭”-8L的發射裝置已經很輕了,僅有22.5千克。目前大多數國家對步兵單兵武器重量限制非常嚴,因為戰場上單兵要攜帶的東西太多,如果不減重的話,單兵將不堪重負。

  記者:“紅箭”-9在研制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唯,最後又是如何克服的?

  楊:至少有4大技術難題,從1991~1992年開始解決這些難題,一直到1995年下半年才攻克,像制導技術,電視測角等。

  記者:一般而言,反坦克導彈定型要進行一系列試驗,像熱帶、寒區試驗等,能否就這方面詳細談談?

  楊:在研制過程中,通常要做技術考核試驗,像衝擊、振動、電磁兼容問題等。在做導彈飛行試驗的過程中,一開始並不考慮熱帶和寒區問題,主要是考慮常溫問題,這之後再考慮高低溫問題,當然在設計上從一開始就要考慮到高低溫問題。因為高低溫對導彈有比較大的影響,特別是低溫。鑒定試驗是研制部門對武器系統進行全面的技術評估,考核武器系統是否全面滿足戰技指標要求;再後來是國家靶場定型試驗,由使用部門進行全面的考核,國家靶場有高低溫試驗室,可進行高低溫試驗。通過後,進行部隊寒區試驗和部隊熱區試驗,在實際環境下考核高低溫方面的能力。

  記者:具體測試哪些性能?

  楊:像射程、威力、精度、命中率、機動性能、反應時間、技術射速、裝填等。一般來說,部隊最初提出的戰技指標都要考核,有些考核也可通過仿真來完成,因為導彈打靶數量畢竟有限。

  記者:打靶試驗一般要發射多少枚導彈?

  楊:在我們自己進行的技術考核試驗中,一般要打100多發導彈。這要根據各種型號具體而論,有些部件通過仿真試驗根本考核不出來,必須經過實彈打靶才能暴露問題。由於打靶數量較高,所以必須要有大量的科研經費做保障才行。

  記者:“紅箭”-9研制過程中一定遇到過一些有趣的故事吧!

  楊:這類故事比較多,像為了記錄飛行過程中的一些數據,彈上裝有記錄裝置,就跟飛機上的“黑匣子”一樣。在試驗的過程中,導彈一般不裝戰鬥部,戰鬥部的位置正好可放記錄裝置。導彈打出去以後,記錄裝置(一個比較重的鐵疙瘩)掉到地面上後很難找,有時鑽入地下更難找,深時達2米,挖好久才能挖出來,有時掉到麥地裡讓人找得也夠嗆。每次導彈打出去後,所有的人都去找這個“黑匣子”,包括總師也去找。有時遇到麥子成熟的時候,弄得滿身都是麥穗上的那種髒東西,回來後洗都洗不掉。有一次“黑匣子”掉到水裡了,我們一個年齡比較大的同志喝了幾口燒酒下去撈。有一次怎麼也找不到,最後一個人被絆了一下,低頭一看就是要找的“黑匣子”。不過試驗場裡有些人比較有經驗,能用耳朵聽出導彈落在什麼地方,然後我們就直接到那個地方去找,八九不離十,准得很。更有意思的是,一次半夜打彈後,我們大伙都去找,路過農民的西瓜地時,守西瓜地的農民見我們人多,嚇得不敢出來,把我們當成打劫的了。

  除“黑匣子”外,試驗中還有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比方說有一次,導彈打出去後不知什麼原因轉變航線往回飛,嚇得大伙都趴在地上不敢動,還好飛行到中途導彈掉到地上了。還有一次,起飛發動機沒有點著,但飛行發動機點著了,結果導彈飛出去了,當時大伙都感到意外,因為安全保險裝置沒有起作用,正常情況下,起飛發動機沒有點火飛行發動機是不應該點著的,後來就對整套安全裝置進行了重新設計。另外一次有意思的是,現場總指揮開始讀發射倒計時,“5、4、3”,然後說了個“取消”,但射手很緊張,沒聽見,自己在心裡跟著讀“5、4、3、2、1”,一按發射按鈕將導彈發射出去了,當時大伙都愣了,明明是取消,導彈怎麼發射出去了?

性能篇

記者:請楊副總談談“紅箭”-9A的特點和具體的性能指標,比如飛行速度、破甲能力等。

楊:“紅箭”-9A導彈的性能與“紅箭”-9區別不大,主要是制導方式由原來的鐳射傳輸指令改成了毫米波傳輸指令。其他性能,像5000米的最大射程、320毫米/68*的動破甲威力等都與“紅箭”-9基本相當。

記者:毫米波傳輸指令制導相比鐳射傳輸指令制導,有什麼優點?

楊:毫米波傳輸指令的好處是抗干擾能力強,而鐳射容易受到其他方面的一些干擾,比方說發動機的煙霧,不良天候(像大雨、霧、沙塵),特別是波長較短的鐳射更容易受干擾。

記者:“紅箭”-9為什麼選用鐳射指令制導?

楊:當初採用鐳射指令制導的目的就是為了取代“紅箭”—8的有線指令制導,為什麼要取消導線呢?因為導線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在發射當中有時會出現斷線的情況,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多種,像被樹枝挂斷,由於產品品質不高或存儲期過長導致斷線等。最主要的是,導線影響了導彈的飛行速度,因為導彈速度太快就容易造成斷線。另外,有線制導對發動機的設計也有影響,必須保證發動機不能燒蝕導線。如果取消導線的話,導彈設計上就比較方便。

記者:俄羅斯的“短號”採用的是鐳射駕束制導,而我國的“紅箭”-9採用的是鐳射指令制導,兩者有何區別?

楊:鐳射傳輸指令制導的武器系統比較複雜,彈上有游標、鐳射接收器,地面上有鐳射發射機、電子制導箱,如果是鐳射駕束的話,彈上只需要鐳射接收機,光源就省掉了,地面的電子制導箱、測角儀也不需要了,武器比較簡單。

記者:“紅箭”-9仍採用“三點法導引”,是不是不具備攻頂能力?因為採用三點法導引時,射手必須一直使導彈航線處於瞄準線上。

楊:“紅箭”-9是直瞄,主要是攻擊坦克前甲或側甲,不具備攻頂能力。你說的三點法導引可以實現攻頂,這時就需要將彈道抬高,增加一個近炸引信。當導彈飛臨坦克時,引信先探測到目標,然後給出一個起爆信號引爆戰鬥部,這時導彈可選擇兩種方式攻頂,一種是向下俯衝攻擊頂裝甲,另一種是選擇一種特殊的戰鬥部,即爆炸後戰鬥部的射流不是朝前面而是朝向下方的坦克頂部,同樣可以實現攻頂。

記者:“紅箭”-9採用的是電視測角儀,而“紅 箭”-8採用的是紅外測角儀,兩者有什麼區別?

楊:兩者工作原理都一樣。(楊總帶領記者來到“紅箭”-9全尺寸導彈模型前開始現場解說)反坦克導彈尾部裝有發光的光源,在飛行的過程中散發的亮光被紅外測角儀或電視測角儀捕捉,然後測角儀測出導彈的偏差,武器系統自動調整導彈航線與瞄準線一致,直至命中目標。電視測角儀相比紅外測角儀而言,精度要高一些,抗干擾能力也要強一些。我國後來的“紅箭”-8改型,包括“紅箭”-73的一些改型,都換裝了電視測角儀。
記者:“紅箭”9的破甲厚度達到了1200毫米,這樣的厚度應該能把德國“豹”2、美國M1A1和日本90式的前裝甲擊穿吧?如此大的破甲厚度是靠什麼手段實現的?是不是和飛行速度、戰鬥部及裝藥等有關係?

楊:“紅箭”9最初的戰技指標中要求,破甲厚度是1100毫米,這指的是靜破甲,即垂直命中靶板的破甲深度。但根據實際打靶結果來看,一般達到1200—1300毫米。後來戰技指標又改為對付傾斜裝甲,因為現在坦克前裝甲都有一個傾斜角度,一般為65‘~68’。“紅箭”-9對付傾斜裝甲的破甲厚度為320毫米/68‘,如果換算成靜破甲厚度的話肯定不是1100毫米(當然不能直接換算,1100毫米對應的應該是417毫米/68*)。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破甲彈命中坦克傾斜的前裝甲時有一個能量損失其次是,在實際做試驗的時候,沒有那麼厚的靶板(像400毫米的),一般是採取幾塊鋼板疊加在一起,拼接的時候中間有一些縫隙,也會導致一些能量損失。“紅箭”-9的破甲能力對付歐美國家的主戰坦克前裝甲肯定沒有問題,即使射流不射穿裝甲,就憑“紅箭”-9巨大的裝藥量,坦克內的乘員也承受不了,因為爆轟後的震動實在太大。破甲能力跟裝藥量、彈徑有較大的關係,與飛行速度關係不太大,因為射流的速度太快,每秒達1000多米,而彈速每秒只有一二百米。以前的“紅箭”-73、“紅箭”-8的彈徑為120毫米,到“紅箭”-9時達到152毫米,這個彈徑已經與世界上先進反坦克導彈彈徑基本一致了,像“陶”式也為152毫米。不過美國機載發射的“海爾法”的彈徑已達到了170毫米。

記者:破甲彈射流在裝甲板上留下的孔徑與導彈彈徑、裝藥量、探桿的粗細有沒有關係?

楊:沒有必然聯繫。

記者:“紅箭”-9的佈局與“紅箭”-8的佈局有所不同,像彈翼,“紅箭”-8為捲曲形的,而“紅箭”-9為近似長方形的,這是為什麼?
楊:“紅箭”-8為旋轉彈,而“紅箭”-9已經是傾斜穩定導彈,兩者的控制方式不一樣。“紅箭”-8彈尾有向量控制舵,每旋轉一週控制一下,這與歐洲的“霍特”一樣。而“紅箭”-9類似于美國的“陶”式,為不旋轉彈。不旋轉彈的優點是便於以後的發展,如可以加導引頭,而旋轉彈不好加導引頭,因為導彈旋轉時導引頭圖像處理器處理圖像相當困難,當初在研製“紅箭”-9的時候就考慮到這個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在研製上有一定難度,費了很大力氣才攻破這一難題。現在回過頭來看,採用不旋轉彈對我們今後反坦克導彈的發展大有好處,為後續導彈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記者:“紅箭”-9相比“紅箭”-8E的4000米射程增加了1000米,導致射程增加的原因是什麼?

楊:“紅箭”-9在設計之初就要求保證5000米的射程,首先從設計上保證它有這個射程,具體表現在彈徑大了,彈長了,發動相推力也增大了。“紅箭”-9採用兩台發動機,一台助推火箭發動機和一台續航發動機,而“紅箭”-8隻有一個發動機,“紅箭”-8先發射那一段在發射筒內,靠高低壓室將其推出,後坐力較大,所以“紅箭”-8筒子後面很粗,發射出去後彈上發動機再點火續航。而“紅箭”-9為火箭式發射,後坐力比較小,即在發射筒內時火箭發動機點火燃燒,將導彈發射出去,然後彈上續航發動機點火。由於後坐力較大,“紅箭”-8在挂裝直升機時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後坐力大對直升機有一定影響,而直升機發射時發射筒又不能拋下,以免傷害地面上的己方人員,所以發射筒要留在發射架上,解決的措施有:減少高低壓室的裝藥,降低初速,解決導彈控制方面的問題等。對“紅箭”-9來說機載發射與車載發射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它已經為火箭式發射,後坐力較小。

記者:“紅箭”-9的射程為100~5000米,是不是說對100米以內的和5000米以外的目標就無能為力了?

楊:這是一個設計上的問題,我們在設計之初就保證在100~5000米內能擊中目標,在此範圍外還能攻擊目標,只是命中率可能要降低。對100米以內目標的命中率較低,是因為導彈出筒後有一個初始擾動,只有等到飛行穩定以後,才能保證高的命中率。

對5000米以外的目標也能打,雖然說設計的最大射程為5000米,但這是保證在最壞的情況、在一定的命中精度條件下達到這個值,而在一般情況下導彈射程可達到5100米、5200米或5500米,甚至5800米,只是這個射程上的命中精度不能保證。另外還與部件有關,像舵機,它裏面有氣瓶,氣瓶內有氣體,在設計時我什僦保證在極限情況下(零下40度)可工作到射程5000米,如果是超過了這個極限,比方說零下42度,那就不能保證5000米,氣體有可能提前消耗完,如果沒有達到極限,就像一般正常氣溫下,瓶內的氣體就可能工作到5500米的射程。還有可能是新彈,氣瓶的壓力非常高,這樣氣體就多,如果是舊彈,氣瓶的壓力泄了一點,也會對射程有所影響。

記者:我們《兵工科技》曾經登過一張“紅箭”-8發射的圖片,發動機噴出的火焰清晰可見,於是有讀者就來信問,為什麼發動機的火焰沒有將導線燒掉?

楊:是這樣,“紅箭”-8是旋轉彈,發動機噴出的火焰是直向後的,而拋出的導線隨導彈的旋轉呈螺旋狀散開,剛好在火焰一定距離外,火焰燒不著。

記者:“紅箭”-9在戰場上是如何使用的?比如如何發現目標,如何確定目標,如何打擊等。

楊:“紅箭”-9導彈發射車既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備指揮車作戰,如果是一個連,就可配連指揮車,指揮車可發現目標,同時單獨的導彈發射車本身也可以發現目標。導彈發射車前面有車長,車長配備有車長鏡,可搜索發現目標、測距,然後通過車內電臺告訴射手。射手操縱的發射裝置也有一個顯示器,與車長的顯示器相連,可顯示車長顯示器一上的內容。射手聽車長的指揮發射導彈,導彈發射後射手根據電視測角儀所測數據修正彈道,直至導彈命中目標。聽起來很複雜,其實大多作戰過程都是自動完成的,射手只需始終將瞄準鏡的十字線壓在目標上即可。在操縱過程中,射手的眼睛貼在瞄準具上,右手握住操縱桿,通過左右前後搖動操縱桿使十字線壓在目標上,左手壓發射按鈕,整個過程相當簡單。我沒有實車發射過導彈,但我在訓練器上一打一個準。如果讓你去,雖然你沒有打過,只要在訓練器上訓練上半小時,如果你上實車打彈,我估計有50%以上的命中率。

記者:射於是不是先在模擬器上訓練後再上實車打彈?

楊:應該是這樣的,我們現在有兩個模擬器,一個供初級訓練,一個供高級訓練。

記者:在顛簸的地形上射手操縱發射裝置是不是很困難?

楊:“紅箭”-9發射車不能在行進中發射,這與坦克不一樣,裝備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的坦克可在行進間射擊,“紅箭”-9隻能在停下來後發射。當然機載的可以飛行中發射,因為直升機始終在飛,但必須帶穩瞄裝置。而車載沒有加穩瞄裝置,射擊時車輛必須停止,不過發動機可以不停。

記者:“紅箭”一日有單兵攜帶型,射手不僅要操縱發射,事先觀察是不是也由射手完成,因為這時沒有車長?

楊:是的,觀察與發射都由射手完成,發射裝置上有兩個旋鈕,一個是調節高低,一個調節方位,測目標通過紅外測角儀來完成。攜帶時一般是3人小組,一人扛彈,一人扛上架,一人扛下架。

記者:“紅箭”-9的彈體是怎樣固定在發射筒裏?

楊:彈和筒是固定在一起的,發射筒裏面有連接裝置,彈上的機械和電氣都被鎖定。

記者:打一發彈用一個發射筒,是不是很浪費(笑)?

楊:發射筒成本低,貴在導彈。另外,發射筒既可作為發射筒,又可以作為平時的包裝筒,一筒兩用。

記者:“紅箭”-9目前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樣的水準?

楊:從射程、機動能力、威力、自動裝填能力講,“紅箭”-9都不錯,其綜合性能達到了國際裝備的同類產品的領先水準,當然在研的不算。從現役裝備來看,“陶”式、“霍特”、“短號”三者的射程分別為3750米、4000米、5500米,只有“短號”的射程超過“紅箭”-9;就威力而言,就算靜破甲1100毫米的話,“紅箭”-9也比它們強;在射速、飛行速度上“紅箭”-9也不差,而且“紅箭”-9具備行進間自動裝填能力,這是其他幾種產品所不具備的。

發展篇

記者:攻頂是不是未來反坦克導彈的發展方向之一?

楊:坦克歷來都比較重視防護能力,現在坦克正面裝甲特別厚,而且紛紛採用複合裝甲和反應裝甲,但其頂甲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比較薄弱,故一些反坦克導彈採用了攻頂的方式專打坦克的這種脆弱之處。比如瑞典的“比爾”、美國的“陶”式、“標槍”等反坦克導彈就採用了攻頂的方式。這應該說是反坦克導彈的發展方向之一吧。

記者:在制導方式方面,目前光纖制導比較流行,這種制導方式會不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制導方式?

楊:光纖制導應該是反坦克導彈向精確打擊方向發展的一個趨勢。目前發展光纖制導導彈的國家比較多,現已裝備的主要是以色列的“長釘”系列,單兵攜帶、車載、機載的都有,技術水準較為先進。在研的有歐洲導彈公司的“獨眼巨人”,從10-15千米開始發展,現在已經遠程化,有60千米射程的,甚至高達100多千米,而且還在發展潛射型,通過潛艇的魚雷管發射,攻擊反潛直升機。美國也在發展光纖制導彈,已經做了不少工作。光纖制導的好處是抗干擾能力強,傳輸容量大,可傳多種信號,並可把圖像整個傳回來,而普通導線只能傳輸一般信號。光線制導的另一個好處是,精度不隨距離的增加而減少,不像三點法導引,距離越遠,誤差越大。

記者:光纖制導是不是也有斷線的可能?

楊:也有,早期有線制導斷線的情況,光纖也同樣存在。

記者:為了對付日益加強的裝甲防護,反坦克導彈已普遍採用串聯戰鬥部,第一級用於對付附加裝甲,第二級用於對付主裝甲,未來會不會出現三級或四級串聯戰鬥部的情況?

楊:從目前的坦克來看,其裝甲厚度已經到了極限,像美國的M1A2、德國的“豹”2戰鬥全重都高達60余噸,今後不可能再通過增加裝甲厚度來提高防護能力,否則必將嚴重影響到其機動性。所以目前帶串聯戰鬥部的反坦克導彈的威力已經足夠了,即使打不透裝甲,憑著巨大的裝藥當量,也會讓坦克內的乘員喪失戰鬥能力。我們在做試驗的時候,在坦克內放的動物的頭部都被震出血,作為人來說,根本受不了。因此,不需要再增加一級或兩級戰鬥部。今後可能對戰鬥部進行一些其他方面的改進,像為對付不同的目標而發展多功能戰鬥部、雲爆戰鬥部、攻頂戰鬥部,甚至在戰鬥部內攜帶致盲劑,或者是在戰鬥部內攜帶特殊的東西,打出去後把坦克上的觀瞄設備全糊起來,讓坦克失去戰鬥力。

記者:未來反坦克導彈是不是會向遠程化發展?

楊:射程遠應該是追求的目標之一。尤其是目前的戰爭朝資訊化方向發展,這就是說可在更遠的距離上發現目標,然後向敵開火。像美國的“海爾法”,其射程達8000米,這樣它就可以在對方防空火炮和攜帶型防空導彈射程外發射,增加了載機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畢竟是射程越遠越好,我們能打敵人而敵人卻打不到我,這當然更好。從近幾場局部戰爭看,近距離作戰的概率已經越來越小了,遠距離作戰是必然趨勢。

記者:遠距離作戰可以召喚其他火力打擊,不一定要用反坦克導彈?

楊:反坦克導彈精度高,而一般的炮彈精度較差,即便是鐳射半主動制導的末制導炮彈,如“紅土地”、“銅斑蛇”等,也有其缺陷,一般在5000~6000米外要有一個照射手,始終照射目標,這樣就容易被對方發現,照射手隨時會遭到打擊,如果照射手被打掉的話,末制導炮彈就不起作用了。而光纖制導的反坦克導彈就不存在這一問題,並且第一發可用於偵察,將前方觀察到的圖像傳回來,後方的射手就可以對前面的戰場環境瞭如指掌,併發射第二發有選擇性地打擊目標。比方說前面有敵方軍隊,本來準備打一輛坦克,通過第一發導彈傳回的圖像發現敵方指揮車,這樣第二發導彈就可直接攻擊指揮車。

記者:末制導炮彈能不能向後方傳輸資訊?

楊:很難實現,因為彈道很高,如果硬要實現這一功能的話,必須加無線電傳輸,而無線電又很容易受到干擾。

記者:甲彈之爭由來已久,隨著反坦克導彈的發展,未來坦克會不會發展出相應的對抗措施,比如新型材料的裝甲、主動防護系統及其他干擾措施等?

楊:光電干擾、主動防護措施目前在坦克上已經有裝備了,據說俄羅斯的坦克主動防護系統已經發展到了第二代,其性能究竟怎樣,目前還沒有經過實戰檢驗。在干擾這方面,應該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各種反坦克導彈的制導方式都不一樣。

記者:目前美國正在發展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它不是利用化學射流來穿甲,而是靠高速動能穿甲。您認為這種導彈有發展前途嗎?

楊:目前的坦克普遍採用反應裝甲,這種裝甲對反坦克導彈這類破甲彈具有一定的防護效果,但對穿甲彈來說,基本不起作用。而美國在研的這種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其戰鬥部實際上就是穿甲彈,就像坦克發射的穿甲彈一樣,是一個穿甲桿,由於速度快,動能非常大,最後憑藉強大的動能去貫穿裝甲。導彈的高速飛行來自於大推力發動機的強大推力,發動機在導彈達到一定速度後便脫落,這樣剩下的就只有一個很細、很長的採用高精度快速響應制導無動力飛行的“穿甲桿”。這麼快的速度,這麼小的目標,對方很難實施攔截。
这个是200X年兵工科技杂志上面的访谈文章,具体哪一期忘记了
好一篇科普文
红箭9虽然在土鳖已经不是一号王牌,但在ww看来还是神器
好一篇科普文。320/68度的动破甲目测面对所有现役主战坦克炮塔正面装甲都毫无压力……
军火酷那个论坛我去过。几个月不见几篇新帖,也没几个军迷讨论,还不许大陆人发言、发帖,我日。感觉WW自我标榜的言论自由就是个笑话,根本比不过大陆的各个论坛。他们这样下去,眼界会越来越狭窄。
红箭9虽然在土鳖已经不是一号王牌,但在ww看来还是神器
人家有标枪的好吧
台湾巴子也玩内部八股文???
阴影月影 发表于 2014-5-2 13:59
人家有标枪的好吧

就是没有先进的重型车载/机载反坦克导弹,而已
cooleye 发表于 2014-5-2 14:57
就是没有先进的重型车载/机载反坦克导弹,而已
你是指TOW还是地狱火。。。。。
阴影月影 发表于 2014-5-2 13:59
人家有标枪的好吧
标枪那种轻型拿来和HJ9这种重型的比,这……
话说红箭9改改的话能挂在04A等车子上干活么?
我爱95-X 发表于 2014-5-2 12:46
军火酷那个论坛我去过。几个月不见几篇新帖,也没几个军迷讨论,还不许大陆人发言、发帖,我日。感觉WW自我 ...
人少,没办法
流浪的王子猫 发表于 2014-5-2 16:39
话说红箭9改改的话能挂在04A等车子上干活么?
能是能,但04A不是用来与坦克对干的东西。
红箭9虽然在土鳖已经不是一号王牌,但在ww看来还是神器
WW有标枪……
能是能,但04A不是用来与坦克对干的东西。
问题是现在100炮精度和威力在坦克和工事面前不够看啊
红箭9虽好,但最让人期待的还是单兵攻顶反坦克导弹。
那网战的军事版早就封了,原因好像就是大陆的ID和WW吵得太凶
反坦克4XX团,装备的重9,不过似乎后来全部拆成营分到各个部队了吧
国内装备的重9不算多
爱军习武 发表于 2014-5-2 23:11
反坦克4XX团,装备的重9,不过似乎后来全部拆成营分到各个部队了吧
国内装备的重9不算多
不算多?
那么你认为多少算多?
我爱凯迪 发表于 2014-5-3 01:02
不算多?
那么你认为多少算多?
拒绝回答,反正不多
流浪的王子猫 发表于 2014-5-2 16:37
标枪那种轻型拿来和HJ9这种重型的比,这……
TG都有红箭10了吧
TG都有红箭10了吧
10和标枪还只能算是两回事一 一
流浪的王子猫 发表于 2014-5-3 18:26
10和标枪还只能算是两回事一 一
红箭10传了有年头了,但从未现身,比9强吧
红箭10传了有年头了,但从未现身,比9强吧
根据那个勋章来看还不是单兵的
国内真没见过类似标枪、长钉mr之类的发射后不用管、可以肩扛发射的轻型反坦克导弹
爱军习武 发表于 2014-5-3 16:18
拒绝回答,反正不多
不用以拒绝回答为借口,你根本不知道装备了多少。
红龙崛起 发表于 2014-5-3 18:31
红箭10传了有年头了,但从未现身,比9强吧
从反坦克导弹划代上讲,9是二代半,10是三代。
其实10已经见首见尾了,只是你可能没有注意。
也许今年可以上央视。
流浪的王子猫 发表于 2014-5-2 19:13
问题是现在100炮精度和威力在坦克和工事面前不够看啊
人家只是捷达,就别干法拉利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