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治大病”中国的空警一号预警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3:36:31





[B]空警一号的诞生[/B]

60年代艰苦的夜间防空作战,体现出地面雷达为主的指挥体系上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东南沿海省份的山区,造成了大量的雷达盲区,使台湾飞机的窜扰频频得手,夜间的艰苦拦截战斗持续了近11年。大陆空军需要能够覆盖大量低空盲区的雷达预警系统才能有效遏止窜扰。
1969年秋季,文革的狂热有所消停。9月26日中央军委发出了研制空中预警机的指示。当年11月25日,空军司令部发布通知,以六院为主、空一所、空二所、空军十二厂为主,抽调人员进行空中预警机的研制。同时,空军党委决定改装一架图-4飞机为空中预警机,代号926任务,改装工作在陕西咸阳以西的武功空36师基地进行,基地附近是5702工厂,该厂有相关的大型加工和维修设备。当时在图-4基础上改装是非常实际的做法,因为当时大陆的大型飞机很少,可选用的机型只有伊尔-18、三叉戟、波音707、子爵、图104、图-4等,这些飞机都是英国、苏联或美国产品,当时中苏和中美关系都处于紧张状态,零配件战时难以保证,英国产的“子爵”飞机已经停产,而机械状况比较好且能加工零部件的只有图-4,因此,采用图-4作预警机平台合乎情理。
1969年底,603所会同其他所派出人员组建了150人的设计队伍,以603所的楼国耀担任型号的技术总负责人,后期改由周光耀担任。空军决定由六院为主设计,5702厂生产,空36师执行试飞任务。当时要求全国各单位对926计划所需材料加工资料等全部开绿灯放行,只能倾全力配合不得过问。
空警一号首先遇见的问题是机身上携带7米直径的雷达罩后,重量增加5吨,飞行阻力增大30%,原先的四台АЩ-73ТК发动机功率不足。为此,决定改装已经国产化了的涡桨-6发动机,当时也只有这一款发动机能满足要求。改装工作由空军一所担任。由于АЩ-73ТК风冷活塞发动机短舱小,根本装不下长大的涡桨6,因此需要在活塞发动机舱前,加装一段过度舱段与原发动机舱连接。制造和安装这个舱段时,由于没有型架保证精度,技术工人们把木匠拉线和水平仪等家什用于测量安装焊接位置,结果不仅精度非常好,而且时间只用了一个月就顺利完成。
虽然顺利改装了发动机舱,但是加长了的发动机向前伸出达2.3米,影响了飞机的安定性和操纵性。工程师解决这个问题也是采取快刀斩乱麻,用加大平尾面积,并且在平尾两端加装端板,同时增加腹鳍和加大背鳍来保证安定性。平尾的面积展向加长2米,弦向加长了400毫米。
改装最主要的部分是雷达和机载系统。为装下这些系统,拆除飞机上原有的“钴”雷达和所有炮塔。在机背上加装了7米直径、厚度为1.2米的玻璃钢雷达罩。由于原型机体没有相应的承力结构能用于安装雷达罩支架,普通框架承受不了雷达罩在飞行中产生应力,因此在图-4的机身内加装了承力框架,然后再把雷达罩架安装在这些承力结构件上。
图-4飞机中段的炸弹舱等几个舱段全部改装成密封舱,用于安排雷达操作员和控制人员。当时由于国内对于世界预警机技术水平和观念上相差很大。空警一号的主要分系统包括警戒雷达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显示和控制系统、敌我识别系统、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导航和引导系统、电子对抗系统。在空警一号上采用的是布置多个雷达P型显示器,2个A型显示器,UHF和VHF波段的电台分别担任空地和空空通话,当时数据传输设备采用无线电传机改装,空域的空情显示主要以图板作图表示。由于雷达P显当时只有长余辉一种,操纵员和控制员必须紧盯显示器,不然很可能漏看空情。实质上空警一号只是将雷达站移到空中拓展探测范围和减小盲区,性能与50年代早期的预警机相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预警机。根据已经公开的当时资料,空警一号对低空目标的探测面积相当于40个П-3雷达站,这对于当时的大陆防空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在预警机的制造史上,中国人的改装速度是世界之最。从1969年12月开始画图,只用了一年零七个月,1971年6月10日空警一号就开始了首次试飞,随后进入试飞阶段。在起飞过程中,首先发现飞机跑偏,飞行员极力控制飞机,才使得沿跑道中线扭秧歌一样地滑跑起飞和降落,升空后在飞行也有偏航滚转的趋势,飞行员在数小时的飞行中,时刻要用力把登舵。后来经过测试,发现是发动机功率加大后,螺旋桨侧洗流打在垂尾上造成的偏航力矩所致。图-4原装的АЩ-73ТК活塞发动机是右旋,而涡桨6是左旋,原设计对右旋的气动力矩补偿措施全部失效,造成飞机左偏右倾。而中国的技术人员解决这个看来很棘手的问题却只需一把扳手,将左右发动机油门推杆调整成固定8度的油门,造成左右推力不同来补偿这个偏航力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6 6:59:23编辑过]





[B]空警一号的诞生[/B]

60年代艰苦的夜间防空作战,体现出地面雷达为主的指挥体系上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东南沿海省份的山区,造成了大量的雷达盲区,使台湾飞机的窜扰频频得手,夜间的艰苦拦截战斗持续了近11年。大陆空军需要能够覆盖大量低空盲区的雷达预警系统才能有效遏止窜扰。
1969年秋季,文革的狂热有所消停。9月26日中央军委发出了研制空中预警机的指示。当年11月25日,空军司令部发布通知,以六院为主、空一所、空二所、空军十二厂为主,抽调人员进行空中预警机的研制。同时,空军党委决定改装一架图-4飞机为空中预警机,代号926任务,改装工作在陕西咸阳以西的武功空36师基地进行,基地附近是5702工厂,该厂有相关的大型加工和维修设备。当时在图-4基础上改装是非常实际的做法,因为当时大陆的大型飞机很少,可选用的机型只有伊尔-18、三叉戟、波音707、子爵、图104、图-4等,这些飞机都是英国、苏联或美国产品,当时中苏和中美关系都处于紧张状态,零配件战时难以保证,英国产的“子爵”飞机已经停产,而机械状况比较好且能加工零部件的只有图-4,因此,采用图-4作预警机平台合乎情理。
1969年底,603所会同其他所派出人员组建了150人的设计队伍,以603所的楼国耀担任型号的技术总负责人,后期改由周光耀担任。空军决定由六院为主设计,5702厂生产,空36师执行试飞任务。当时要求全国各单位对926计划所需材料加工资料等全部开绿灯放行,只能倾全力配合不得过问。
空警一号首先遇见的问题是机身上携带7米直径的雷达罩后,重量增加5吨,飞行阻力增大30%,原先的四台АЩ-73ТК发动机功率不足。为此,决定改装已经国产化了的涡桨-6发动机,当时也只有这一款发动机能满足要求。改装工作由空军一所担任。由于АЩ-73ТК风冷活塞发动机短舱小,根本装不下长大的涡桨6,因此需要在活塞发动机舱前,加装一段过度舱段与原发动机舱连接。制造和安装这个舱段时,由于没有型架保证精度,技术工人们把木匠拉线和水平仪等家什用于测量安装焊接位置,结果不仅精度非常好,而且时间只用了一个月就顺利完成。
虽然顺利改装了发动机舱,但是加长了的发动机向前伸出达2.3米,影响了飞机的安定性和操纵性。工程师解决这个问题也是采取快刀斩乱麻,用加大平尾面积,并且在平尾两端加装端板,同时增加腹鳍和加大背鳍来保证安定性。平尾的面积展向加长2米,弦向加长了400毫米。
改装最主要的部分是雷达和机载系统。为装下这些系统,拆除飞机上原有的“钴”雷达和所有炮塔。在机背上加装了7米直径、厚度为1.2米的玻璃钢雷达罩。由于原型机体没有相应的承力结构能用于安装雷达罩支架,普通框架承受不了雷达罩在飞行中产生应力,因此在图-4的机身内加装了承力框架,然后再把雷达罩架安装在这些承力结构件上。
图-4飞机中段的炸弹舱等几个舱段全部改装成密封舱,用于安排雷达操作员和控制人员。当时由于国内对于世界预警机技术水平和观念上相差很大。空警一号的主要分系统包括警戒雷达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显示和控制系统、敌我识别系统、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导航和引导系统、电子对抗系统。在空警一号上采用的是布置多个雷达P型显示器,2个A型显示器,UHF和VHF波段的电台分别担任空地和空空通话,当时数据传输设备采用无线电传机改装,空域的空情显示主要以图板作图表示。由于雷达P显当时只有长余辉一种,操纵员和控制员必须紧盯显示器,不然很可能漏看空情。实质上空警一号只是将雷达站移到空中拓展探测范围和减小盲区,性能与50年代早期的预警机相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预警机。根据已经公开的当时资料,空警一号对低空目标的探测面积相当于40个П-3雷达站,这对于当时的大陆防空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在预警机的制造史上,中国人的改装速度是世界之最。从1969年12月开始画图,只用了一年零七个月,1971年6月10日空警一号就开始了首次试飞,随后进入试飞阶段。在起飞过程中,首先发现飞机跑偏,飞行员极力控制飞机,才使得沿跑道中线扭秧歌一样地滑跑起飞和降落,升空后在飞行也有偏航滚转的趋势,飞行员在数小时的飞行中,时刻要用力把登舵。后来经过测试,发现是发动机功率加大后,螺旋桨侧洗流打在垂尾上造成的偏航力矩所致。图-4原装的АЩ-73ТК活塞发动机是右旋,而涡桨6是左旋,原设计对右旋的气动力矩补偿措施全部失效,造成飞机左偏右倾。而中国的技术人员解决这个看来很棘手的问题却只需一把扳手,将左右发动机油门推杆调整成固定8度的油门,造成左右推力不同来补偿这个偏航力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6 6:59:23编辑过]
当初搞下去就好了,老空啊,贪大求全-----一事无成啊!
可惜~!!!
[B]以下是引用[I]谢大伟[/I]在2005-5-26 7:59:00的发言:[/B][BR]当初搞下去就好了,老空啊,贪大求全-----一事无成啊!


是啊,当初FBC-1也是如此,要不是海军铁了心要,就难产了。从刘华清自传中还可以看到J-8都曾经差点被空军否了。
[B]以下是引用[I]xcxy[/I]在2005-5-26 16:30:00的发言:[/B][BR]!

是啊,当初FBC-1也是如此,要不是海军铁了心要,就难产了。从刘华清自传中还可以看到J-8都曾经差点被空军否了。

不会吧?
那空军到底有没有什么能入他法眼的东西啊???别说成立了多少年,就否定了多少项目啊,那真该问候他们母亲了
怪不得现在我们这么落后
原来那张超清晰的“空警-1号”飞行照片是模型~~~
做的太好了!!
震撼~~
[B]以下是引用[I]海红旗[/I]在2005-5-26 23:41:00的发言:[/B][BR]原来那张超清晰的“空警-1号”飞行照片是模型~~~
做的太好了!!
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