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两山作战的若干问题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0:01:32

两山作战,狭义上是指从1984年开始,中国军队对越军控制的云南边境老山、者阴山地区众多山头制高点实施的集中拔点作战,以及其后的坚守防御作战。为坚决打击越军的持续反扑,长期牵制越南,并达到练兵的目的,中国各大军区部队又奉命轮番开赴两山地区参加作战,战火一直延续到了1990年,因而这一阶段的作战也被称为“两山轮战”。从广义上说,两山作战是继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后,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中越两国军队长期围绕着两山地区进行的牵制与反牵制的低烈度边境冲突,同时又是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影响小到东南亚地区局势,大到冷战两大阵营的力量消长,近则制敌摄威,远则折冲樽俎,关系到了所牵涉各国在其后十几年间的国运兴衰,因之具有了比表面看上去更为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两山作战耗时持久,参战部队众多,战场环境恶劣,作战过程错综复杂,头绪纷繁,对其逐一梳理颇为不易。值此两山作战30周年之际,笔者下面仅就这场战争中的一些典型性问题试着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 两山作战的历史背景

1984年4月突然发起的两山作战,其运筹至少要始于一、二年之前,是与这一时期特定的国际国内局势紧密相关的。

首先,中国与越南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中国的国内因素成为主要原因。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中国军队全部撤回了国境内,但却没有占领中越边境地区的重要制高点实施守备。越南军队则紧跟北上重新布防,并先后从柬埔寨将大量精锐部队调回到中越边境,出动兵力秘密占领了国境线上的一些重要骑线点,继续向中国境内打枪打炮进行挑衅,又恢复了1979年战前的边境持续紧张状态。

越南当局这样做,秉承的是越共四届四中全会上制定的侵柬反华战略,依仗苏联为靠山,以中国为重要敌人,坚持与中国兵戎相见的敌对政策。因为在1979年的战争中吃了亏,越南当局时怀报复心理,但其军力不足以向中国实施大规模反击,便以占据中越边境重要骑线点武力挑衅的方式纠缠中国,伺机再行进一步的报复。同时,越南加剧中越边境的紧张局势,也是为了紧密捆绑与苏联的关系,配合苏联在国际舆论和实际行动中攻击中国,从而谋得苏联在经济和军事上对越南的大力援助。

对于中国来说,历史走进1984年后,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很快,进入了建国30年多年来的最好发展时期。越南在中越边境上的持续挑衅,对中国并没有大的威胁。相反,却刺激了中国推动军事改革的紧迫性。当时在中共党内军内已有了一定共识,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军队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编制体制调整,改善武器装备,以加速国防现代化。然而,以中国军队当时400多万人的庞大规模,机构臃肿,负担沉重,仅在人头费上就耗去了大量军事预算,用在武器装备研制和更新上的钱就非常有限了。在国民经济还不是很富裕的条件下,军队要发展,就只能走精兵之路,通过裁军消肿来节省开支用于发展现代化装备。众所周知,军队的情况非常复杂,新老利益盘根错节,推动改革的难度相当大。这个时候,除了要革新军队内部的陈旧观念之外,让军队神经紧张起来,培养军队令行禁止的服从天职,则成为了推动军事改革的必要前奏。越南配合苏联对中国的边境挑衅,则正好送上门来,主动充当了中国推动军事改革的祭旗礼。对越南进行反击,打一仗,可以振奋军队的士气,检验军队的现时战斗力,有助于调动军队的各个部门,有助于暴露军队内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军队建设要围绕实战要求来进行,从而为推动军事改革创造了必要环境和相对减少了阻力。

由此可见,中国发起两山作战,是在中越矛盾冲突与国内形势需要之间选择了一个节点,使两者紧密交织在一起,达到一定效果,为中国的整体国家利益服务。就在两山作战发起后的当年年底,邓小平提出了“世界大战十几年内打不起来”的著名论断,为推动军事改革首先在观念上扫清了障碍。到了1985年,邓小平下了决心,又公开宣布人民解放军要裁减员额100万,军队要忍耐,要服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终于拉开了中国军事改革的战略大幕。

其次,是与东南亚局势密切相关。越南自1979年1月占领了柬埔寨的重要城镇及广大地区后,为了将柬埔寨吞下去,除了频繁调动军队对民柬政权的残余抵抗力量进行清剿和扫荡外,又从国内抽调大批干部和骨干,协助韩桑林伪政权建立各级地方政权和组建武装力量,并加紧向柬埔寨境内移民,企图尽快将柬埔寨殖民地化。

越南入侵柬埔寨,在客观上解除了柬埔寨人民继续受到民柬政权的摧残屠杀,但其主观上仍然是要吃掉柬埔寨,从而建立其梦寐以求的印度支那联邦。这一点,不仅红色高棉领导人看得很清楚,柬埔寨前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前柬埔寨王国首相宋双等人同样看得很清楚。除了越南扶植的韩桑林伪政权外,柬埔寨各方都明白,不存在与越南和解的可能,只有坚决打下去,柬埔寨国家才不至于沦亡。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不断斡旋下,为了拯救危难中的祖国,柬埔寨各方抵抗力量终于联合到了一起。1982年6月22日,柬埔寨爱国、民主、民族大团结阵线领导人乔森潘,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宋双,争取柬埔寨独立、中立、和平与合作民族团结阵线领导人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等柬埔寨三方抵抗力量,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了《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成立宣言》,其武装力量包括红色高棉的民柬国民军、西哈努克亲王领导的民族主义军和宋双领导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决心共同进行抗越战争。7月9日,西哈努克亲王发表声明,宣告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成立,由他本人担任联合政府主席。在中国的努力下,联合国大会维护了民主柬埔寨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至此,柬埔寨抵抗越南入侵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尽快剿灭主要退到柬埔寨西部山区进行抵抗的各方抗越武装,越南从1980年年底开始,先后在三个旱季集结兵力对抗越武装发动了重点进攻和扫荡。柬埔寨境内各战场打得非常激烈,双方进行了多次反复拉锯,战火一直漫延到了柬泰边境。

在军事打击柬埔寨各方抗越武装的同时,为切断抗越武装的外援通道,越军又在柬泰边境地区部署了重兵,并多次侵入泰国境内,企图以军事威胁向泰国及东盟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在柬埔寨问题上与越南妥协,达到进一步削弱抗越武装力量的目的。同时,越南的野心更大,妄图伺机策动泰国共产党发起全面起义,然后再次派出“志愿军”进入泰国,以帮助泰共夺取夺权的方式控制泰国,从而饮马印度洋,控制马六甲海峡,一举打破冷战双方阵营力量的均势对比。为此,越军多次出动重兵大规模入侵泰国领土,试探虚实,与泰军进行了激烈交战。不过,越南企图继续吞掉泰国的野心实在太过狂妄,美国当时虽然在全球处于力量收缩阶段,但也绝不会允许越南如此猖狂挑衅,而苏联为了自身的利益并没有支持越南,加上泰共当时党内分裂为主张开展武装斗争和主张以和平方式进行斗争的两派,也无力与越南合作。最终,越南的这一狂妄野心胎死腹中。

1980年代初期的东南亚局势就是在如此的热战与冷战中交织演绎。中国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柬埔寨进行抗越斗争,同时泰国因为受到了越南的严重军事威胁,也逐渐抛开了对中国的多年敌视,开始与中国走近。在面对越南这个共同敌人的大背景下,中国在支持柬埔寨的同时,又与泰国结成了防务合作伙伴,开展政治、军事合作,共同遏制越南的扩张野心。

如此,中国发起两山作战,除了对越南挑衅中国进行惩罚外,在很大程度上是支持了柬埔寨和泰国的抗越斗争,拖住了越南清剿柬埔寨各方抗越武装和军事入侵泰国的后腿,有利于三国联合抗越的全局。

第三,是缘于中美战略互动的重要考量。进入1980年代后,因为中国在冷战大棋局中的重要作用,美国的国家利益需要与中国的合作,由此中美在战略协调关系上不断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两国关系也迅速进入了“蜜月期”。

自从里根政府上台后,一改美国自越战后在国际上的软弱形象,主张对苏强硬,主动出击,在全球挤压苏联的战略空间。而中国多年来则一直批评美国对苏联的软弱态度,强调推动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重要性。里根政府的对苏强势态度,正与中国的战略追求相契合,因而两国的战略互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4年初,中美双方就确定,里根总统将于4月访华。在这个时候,中国决策发起两山作战,再次教训苏联的小兄弟越南,对于推进中美的战略互动无疑是有利的。同时,美国也更加认识到了中国的重要性,两国进一步互相支持,有助于在战略合作上取得更重要的成果。

由此可见,中国发起两山作战起到了推进中美战略合作的黏合剂作用,符合当时中国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战略需要,于国际国内都是重大的得分。

最后,是出于对苏联实力相对衰落的谨慎估计。中国要再次对越南进行惩罚作战,就不能不考虑到越南的幕后老板苏联的反应。在1979年发动惩越作战时,因为苏联在北方边境的严重军事威胁,中国不得不匆匆结束了进攻,早早宣布撤军,没有给越南以更严厉的打击,造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很多遗憾之处。这一点,实在是给中国领导人留下了非常沉重的记忆。事过5年之后,要对越南重启战端,苏联会如何反应仍然是关键的战略考量。

进入1980年代后,因为长期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加上多年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沉重负担,还有入侵阿富汗后陷入了战争泥潭,苏联的国民经济遇到了很大困难,经济发展逐渐陷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家实力开始衰落,已无法维持在全球的战略进攻势头。而中苏两国的关系,和1979年相比,也已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可同日而语。

在1979年的中国惩越作战后,苏联发动舆论宣传机器在各种场合对中国进行了大肆攻击,将战争责任全部推给了中方。作为回应,中国于1979年4月3日宣布,不延长1950年签订的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建议通过谈判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苏联的反应首先是指责中国要全部承担废约的责任,然后又借机攻击中国“背叛了革命和社会主义的理想,狂热地追求霸权,实际上加入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阵营。”对于中国提出的谈判建议,苏联方面在犹豫了一段时间后,表示愿意与同中国进行谈判,但随后又表现得很迟疑,因而两国谈判迟迟未能启动。在1980年后的2年左右时间里,苏联基本上维持了很高的反华调门,在日常宣传中继续对中国的内外政策和领导人进行攻击,并且软硬兼施,呼唤中国国内的所谓“健康力量”,“会有办法保护他们国内的社会主义成果,并恢复他们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系。”这一段时期的中苏关系表明,苏联敌视中国、企图压服中国的政策没有实质上的变化,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

进入1982年后,苏联的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困难,而中国在向西方开放后国家实力有了长足的提高。苏联见无法压服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转而希望能够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来摆脱被动局面。1982年3月24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跑到了靠近中国新疆的乌兹别克斯坦首府塔什干发表讲话,在例行攻击中国的同时,又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承认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建议苏中举行磋商和采取步骤改善关系。邓小平敏锐地捕捉到了苏联发出的这一信号,指示外交部迅速对勃的讲话作出反应,在严正拒绝勃的攻击后,表示中方“注意”到了勃对中苏关系的建议,但中方“重视”的是苏方的实际行动。其后,中苏两国展开了进一步接触,并于当年10月启动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谈判进程。

1982年11月10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病逝。中国很快派出外交部长黄华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出席了勃列日涅夫的葬礼,并会见了新任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恢复了中断30多年的中苏高级接触。安德罗波夫共执政15个月,继承了勃列日涅夫关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方针,主张改善中苏关系,但并未采取实质性步骤来消除影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即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在中苏和中蒙边境驻扎重兵、武装占领阿富汗)。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病逝。中国又派出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出席了安德罗波夫的葬礼,并与继任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契尔年科见了面,进一步缓和了中苏间的紧张气氛。契尔年科和前两任总书记一样,也是超过了70岁高龄的老人,长期躺在病床上,无力对整个国家进行有效治理,难以遏阻苏联国家实力的衰落进程。

因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连续更迭,领导集团严重老龄化,政治生态趋于恶化,国家经济发展逐渐停滞,内外交困,自顾不暇,1984年的苏联已非1979年的苏联可比。同时,中国与苏联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关系,对苏联的对外政策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个时候,中国发起两山作战,已不必过于担心遭到像1979年那样的北方军事威胁,施展起身手来也更加自如。

综上所述,中国再次决策发起一场规模较大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经过了对当时国际国内局势的全面考量,既是对越南挑衅的继续惩罚,又是对柬埔寨和泰国抗越斗争的战略配合,同时还是中国与西方阵营加强合作的实际需要。剑指南疆,实际上已摧动了冷战风云的大势变幻,开启了20世纪末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待续)

两山作战,狭义上是指从1984年开始,中国军队对越军控制的云南边境老山、者阴山地区众多山头制高点实施的集中拔点作战,以及其后的坚守防御作战。为坚决打击越军的持续反扑,长期牵制越南,并达到练兵的目的,中国各大军区部队又奉命轮番开赴两山地区参加作战,战火一直延续到了1990年,因而这一阶段的作战也被称为“两山轮战”。从广义上说,两山作战是继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后,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中越两国军队长期围绕着两山地区进行的牵制与反牵制的低烈度边境冲突,同时又是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影响小到东南亚地区局势,大到冷战两大阵营的力量消长,近则制敌摄威,远则折冲樽俎,关系到了所牵涉各国在其后十几年间的国运兴衰,因之具有了比表面看上去更为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两山作战耗时持久,参战部队众多,战场环境恶劣,作战过程错综复杂,头绪纷繁,对其逐一梳理颇为不易。值此两山作战30周年之际,笔者下面仅就这场战争中的一些典型性问题试着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 两山作战的历史背景

1984年4月突然发起的两山作战,其运筹至少要始于一、二年之前,是与这一时期特定的国际国内局势紧密相关的。

首先,中国与越南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中国的国内因素成为主要原因。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中国军队全部撤回了国境内,但却没有占领中越边境地区的重要制高点实施守备。越南军队则紧跟北上重新布防,并先后从柬埔寨将大量精锐部队调回到中越边境,出动兵力秘密占领了国境线上的一些重要骑线点,继续向中国境内打枪打炮进行挑衅,又恢复了1979年战前的边境持续紧张状态。

越南当局这样做,秉承的是越共四届四中全会上制定的侵柬反华战略,依仗苏联为靠山,以中国为重要敌人,坚持与中国兵戎相见的敌对政策。因为在1979年的战争中吃了亏,越南当局时怀报复心理,但其军力不足以向中国实施大规模反击,便以占据中越边境重要骑线点武力挑衅的方式纠缠中国,伺机再行进一步的报复。同时,越南加剧中越边境的紧张局势,也是为了紧密捆绑与苏联的关系,配合苏联在国际舆论和实际行动中攻击中国,从而谋得苏联在经济和军事上对越南的大力援助。

对于中国来说,历史走进1984年后,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很快,进入了建国30年多年来的最好发展时期。越南在中越边境上的持续挑衅,对中国并没有大的威胁。相反,却刺激了中国推动军事改革的紧迫性。当时在中共党内军内已有了一定共识,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军队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编制体制调整,改善武器装备,以加速国防现代化。然而,以中国军队当时400多万人的庞大规模,机构臃肿,负担沉重,仅在人头费上就耗去了大量军事预算,用在武器装备研制和更新上的钱就非常有限了。在国民经济还不是很富裕的条件下,军队要发展,就只能走精兵之路,通过裁军消肿来节省开支用于发展现代化装备。众所周知,军队的情况非常复杂,新老利益盘根错节,推动改革的难度相当大。这个时候,除了要革新军队内部的陈旧观念之外,让军队神经紧张起来,培养军队令行禁止的服从天职,则成为了推动军事改革的必要前奏。越南配合苏联对中国的边境挑衅,则正好送上门来,主动充当了中国推动军事改革的祭旗礼。对越南进行反击,打一仗,可以振奋军队的士气,检验军队的现时战斗力,有助于调动军队的各个部门,有助于暴露军队内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军队建设要围绕实战要求来进行,从而为推动军事改革创造了必要环境和相对减少了阻力。

由此可见,中国发起两山作战,是在中越矛盾冲突与国内形势需要之间选择了一个节点,使两者紧密交织在一起,达到一定效果,为中国的整体国家利益服务。就在两山作战发起后的当年年底,邓小平提出了“世界大战十几年内打不起来”的著名论断,为推动军事改革首先在观念上扫清了障碍。到了1985年,邓小平下了决心,又公开宣布人民解放军要裁减员额100万,军队要忍耐,要服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终于拉开了中国军事改革的战略大幕。

其次,是与东南亚局势密切相关。越南自1979年1月占领了柬埔寨的重要城镇及广大地区后,为了将柬埔寨吞下去,除了频繁调动军队对民柬政权的残余抵抗力量进行清剿和扫荡外,又从国内抽调大批干部和骨干,协助韩桑林伪政权建立各级地方政权和组建武装力量,并加紧向柬埔寨境内移民,企图尽快将柬埔寨殖民地化。

越南入侵柬埔寨,在客观上解除了柬埔寨人民继续受到民柬政权的摧残屠杀,但其主观上仍然是要吃掉柬埔寨,从而建立其梦寐以求的印度支那联邦。这一点,不仅红色高棉领导人看得很清楚,柬埔寨前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前柬埔寨王国首相宋双等人同样看得很清楚。除了越南扶植的韩桑林伪政权外,柬埔寨各方都明白,不存在与越南和解的可能,只有坚决打下去,柬埔寨国家才不至于沦亡。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不断斡旋下,为了拯救危难中的祖国,柬埔寨各方抵抗力量终于联合到了一起。1982年6月22日,柬埔寨爱国、民主、民族大团结阵线领导人乔森潘,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宋双,争取柬埔寨独立、中立、和平与合作民族团结阵线领导人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等柬埔寨三方抵抗力量,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了《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成立宣言》,其武装力量包括红色高棉的民柬国民军、西哈努克亲王领导的民族主义军和宋双领导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决心共同进行抗越战争。7月9日,西哈努克亲王发表声明,宣告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成立,由他本人担任联合政府主席。在中国的努力下,联合国大会维护了民主柬埔寨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至此,柬埔寨抵抗越南入侵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尽快剿灭主要退到柬埔寨西部山区进行抵抗的各方抗越武装,越南从1980年年底开始,先后在三个旱季集结兵力对抗越武装发动了重点进攻和扫荡。柬埔寨境内各战场打得非常激烈,双方进行了多次反复拉锯,战火一直漫延到了柬泰边境。

在军事打击柬埔寨各方抗越武装的同时,为切断抗越武装的外援通道,越军又在柬泰边境地区部署了重兵,并多次侵入泰国境内,企图以军事威胁向泰国及东盟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在柬埔寨问题上与越南妥协,达到进一步削弱抗越武装力量的目的。同时,越南的野心更大,妄图伺机策动泰国共产党发起全面起义,然后再次派出“志愿军”进入泰国,以帮助泰共夺取夺权的方式控制泰国,从而饮马印度洋,控制马六甲海峡,一举打破冷战双方阵营力量的均势对比。为此,越军多次出动重兵大规模入侵泰国领土,试探虚实,与泰军进行了激烈交战。不过,越南企图继续吞掉泰国的野心实在太过狂妄,美国当时虽然在全球处于力量收缩阶段,但也绝不会允许越南如此猖狂挑衅,而苏联为了自身的利益并没有支持越南,加上泰共当时党内分裂为主张开展武装斗争和主张以和平方式进行斗争的两派,也无力与越南合作。最终,越南的这一狂妄野心胎死腹中。

1980年代初期的东南亚局势就是在如此的热战与冷战中交织演绎。中国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柬埔寨进行抗越斗争,同时泰国因为受到了越南的严重军事威胁,也逐渐抛开了对中国的多年敌视,开始与中国走近。在面对越南这个共同敌人的大背景下,中国在支持柬埔寨的同时,又与泰国结成了防务合作伙伴,开展政治、军事合作,共同遏制越南的扩张野心。

如此,中国发起两山作战,除了对越南挑衅中国进行惩罚外,在很大程度上是支持了柬埔寨和泰国的抗越斗争,拖住了越南清剿柬埔寨各方抗越武装和军事入侵泰国的后腿,有利于三国联合抗越的全局。

第三,是缘于中美战略互动的重要考量。进入1980年代后,因为中国在冷战大棋局中的重要作用,美国的国家利益需要与中国的合作,由此中美在战略协调关系上不断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两国关系也迅速进入了“蜜月期”。

自从里根政府上台后,一改美国自越战后在国际上的软弱形象,主张对苏强硬,主动出击,在全球挤压苏联的战略空间。而中国多年来则一直批评美国对苏联的软弱态度,强调推动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重要性。里根政府的对苏强势态度,正与中国的战略追求相契合,因而两国的战略互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4年初,中美双方就确定,里根总统将于4月访华。在这个时候,中国决策发起两山作战,再次教训苏联的小兄弟越南,对于推进中美的战略互动无疑是有利的。同时,美国也更加认识到了中国的重要性,两国进一步互相支持,有助于在战略合作上取得更重要的成果。

由此可见,中国发起两山作战起到了推进中美战略合作的黏合剂作用,符合当时中国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战略需要,于国际国内都是重大的得分。

最后,是出于对苏联实力相对衰落的谨慎估计。中国要再次对越南进行惩罚作战,就不能不考虑到越南的幕后老板苏联的反应。在1979年发动惩越作战时,因为苏联在北方边境的严重军事威胁,中国不得不匆匆结束了进攻,早早宣布撤军,没有给越南以更严厉的打击,造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很多遗憾之处。这一点,实在是给中国领导人留下了非常沉重的记忆。事过5年之后,要对越南重启战端,苏联会如何反应仍然是关键的战略考量。

进入1980年代后,因为长期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加上多年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沉重负担,还有入侵阿富汗后陷入了战争泥潭,苏联的国民经济遇到了很大困难,经济发展逐渐陷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家实力开始衰落,已无法维持在全球的战略进攻势头。而中苏两国的关系,和1979年相比,也已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可同日而语。

在1979年的中国惩越作战后,苏联发动舆论宣传机器在各种场合对中国进行了大肆攻击,将战争责任全部推给了中方。作为回应,中国于1979年4月3日宣布,不延长1950年签订的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建议通过谈判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苏联的反应首先是指责中国要全部承担废约的责任,然后又借机攻击中国“背叛了革命和社会主义的理想,狂热地追求霸权,实际上加入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阵营。”对于中国提出的谈判建议,苏联方面在犹豫了一段时间后,表示愿意与同中国进行谈判,但随后又表现得很迟疑,因而两国谈判迟迟未能启动。在1980年后的2年左右时间里,苏联基本上维持了很高的反华调门,在日常宣传中继续对中国的内外政策和领导人进行攻击,并且软硬兼施,呼唤中国国内的所谓“健康力量”,“会有办法保护他们国内的社会主义成果,并恢复他们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系。”这一段时期的中苏关系表明,苏联敌视中国、企图压服中国的政策没有实质上的变化,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

进入1982年后,苏联的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困难,而中国在向西方开放后国家实力有了长足的提高。苏联见无法压服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转而希望能够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来摆脱被动局面。1982年3月24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跑到了靠近中国新疆的乌兹别克斯坦首府塔什干发表讲话,在例行攻击中国的同时,又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承认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建议苏中举行磋商和采取步骤改善关系。邓小平敏锐地捕捉到了苏联发出的这一信号,指示外交部迅速对勃的讲话作出反应,在严正拒绝勃的攻击后,表示中方“注意”到了勃对中苏关系的建议,但中方“重视”的是苏方的实际行动。其后,中苏两国展开了进一步接触,并于当年10月启动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谈判进程。

1982年11月10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病逝。中国很快派出外交部长黄华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出席了勃列日涅夫的葬礼,并会见了新任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恢复了中断30多年的中苏高级接触。安德罗波夫共执政15个月,继承了勃列日涅夫关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方针,主张改善中苏关系,但并未采取实质性步骤来消除影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即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在中苏和中蒙边境驻扎重兵、武装占领阿富汗)。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病逝。中国又派出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出席了安德罗波夫的葬礼,并与继任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契尔年科见了面,进一步缓和了中苏间的紧张气氛。契尔年科和前两任总书记一样,也是超过了70岁高龄的老人,长期躺在病床上,无力对整个国家进行有效治理,难以遏阻苏联国家实力的衰落进程。

因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连续更迭,领导集团严重老龄化,政治生态趋于恶化,国家经济发展逐渐停滞,内外交困,自顾不暇,1984年的苏联已非1979年的苏联可比。同时,中国与苏联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关系,对苏联的对外政策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个时候,中国发起两山作战,已不必过于担心遭到像1979年那样的北方军事威胁,施展起身手来也更加自如。

综上所述,中国再次决策发起一场规模较大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经过了对当时国际国内局势的全面考量,既是对越南挑衅的继续惩罚,又是对柬埔寨和泰国抗越斗争的战略配合,同时还是中国与西方阵营加强合作的实际需要。剑指南疆,实际上已摧动了冷战风云的大势变幻,开启了20世纪末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待续)
写得很好 ,受教了。
好帖,看完了等更新
清晰明了,等着下文!
坐等沈大的更新了
两山作战,发起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国手中掌控。
太过善良, 没有干预越共人事交替, 换来近20年兵戎相见,  这是个实在惨痛的教训。 不过两山之战, 客观上是保持军队战斗力的大好事。
期待沈大的好文!
好........期待更新,,,
期待沈大更新
期待沈大好文
这种汇总的文章不好写。看沈大的了

i6y6 发表于 2014-3-10 08:53
太过善良, 没有干预越共人事交替, 换来近20年兵戎相见,  这是个实在惨痛的教训。 不过两山之战, 客观上 ...


我觉得越共不论换谁上台,最后和TG兵戎相见都是免不了的。因为中越关系恶化的根源,一是越南自身对中国怀疑敌视,二是越南推行的中南联邦战略为中国所不容。这两点,前者有历史渊源,是越南普遍的民族心理;后者是越共长期战略目标,党内达成了共识。这种情况下,我们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和越南的战争。
i6y6 发表于 2014-3-10 08:53
太过善良, 没有干预越共人事交替, 换来近20年兵戎相见,  这是个实在惨痛的教训。 不过两山之战, 客观上 ...


我觉得越共不论换谁上台,最后和TG兵戎相见都是免不了的。因为中越关系恶化的根源,一是越南自身对中国怀疑敌视,二是越南推行的中南联邦战略为中国所不容。这两点,前者有历史渊源,是越南普遍的民族心理;后者是越共长期战略目标,党内达成了共识。这种情况下,我们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和越南的战争。
lhr817 发表于 2014-3-10 13:57
我觉得越共不论换谁上台,最后和TG兵戎相见都是免不了的。因为中越关系恶化的根源,一是越南自身对中国 ...
你不能解释为什么中国和越南有20多年的友好历史。 你说的两点都不存在, 第一点就看你的控制, 第二点就不是黄文欢他们想玩的。 邻国之间互相猜疑是正常的, 但是就看你的强大和控制, 否则怎么不说加拿大和美国迟早要一战?
再次受教,期待
i6y6 发表于 2014-3-10 14:34
你不能解释为什么中国和越南有20多年的友好历史。 你说的两点都不存在, 第一点就看你的控制, 第二点就 ...
中越20多年的友好是因为双方有共同的敌人,等到越战后美国人选择战略收缩,退出越南,双方共同的敌人没有了,中越友好也就到头了。至于说控制,越共从胡志明开始就一直对TG保持警惕,又有苏联在外插手,我们如何能控制他们?中南联邦的设想就是胡志明提出的,以他在越南人心目中的地位,这个战略即便有人反对,能成什么气候?更不要说这个战略是最符合越南的国家利益的设想,如果TG不插手也完全有实现的可能,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有什么理由不放手一搏,最大限度的去实现自身的利益呢?各国根据自身基本国情的差别,都会有自身的战略规划,这些战略规划也很有可能是相互矛盾冲突的。如果这些矛盾不能通过和平的手段化解,那最终就只能述诸武力,通过战场上的较量来实现利益的平衡。当利益平衡实现以后,双方就有可能达成共识,实现和平共存,直到双方的平衡再次被打破为止。美国和加拿大现在能够和平共处,那是因为美加两国在历史上已经较量过了。
你不能解释为什么中国和越南有20多年的友好历史。 你说的两点都不存在, 第一点就看你的控制, 第二点就 ...
那二十多年的所谓友好合作 ,实质上是抱团取暖共同对付西方霸权的需要而已,另一方面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共高层都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即使在那二十几年时间里也是始终通过各种手段提防和排挤中国的影响,友好关系的底下早已暗流汹涌,一时友好不过是紧迫的现实利益所致
将两山轮战放在国际大环境下来讨论
期待沈大的下文
==顶贴,并期待下文。


(二). 两山作战的基本过程

两山作战的起止日期,从广义说是从1983年12月5日中央军委向昆明军区下达收复两山的作战命令开始,至1993年2月10日中央军委命令成都军区正式解除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为结束,历时9年多时间。从狭义上说是从1984年4月2日昆明军区部队向老山地区越军实施炮击作战开始,到1990年2月中越两军在老山地区的最后一次战斗为结束,历时近6年时间。从作战阶段上说,可分为炮击和拔点作战阶段、初期坚守防御作战阶段及部队轮换坚守防御作战阶段。

1.炮击和拔点作战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攻占两山作战阶段,从1984年4月2日至5月15日止,昆明军区部队先后攻占了老山、者阴山一线的重要制高点。

在经过周密准备后,从1984年4月2日起到27日,昆明军区实施了老山战史上的“一.四工程”(即炮击作战),集中了参战的军、师炮兵团和配属的军区炮兵团所属火炮,对老山、者阴山当面的越军主要据点和防御设施进行了连续猛烈打击,先后歼敌千余名,并摧毁了越军的部分装备和军事目标,动摇了其坚守士气。4月28日,又实施了“一.七工程” (即拔点作战),昆明军区14军40师各部队同时对越军占据的老山和662.6高地地域发起突然攻击。经过连续3天作战,相继攻占了老山、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歼灭越军6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4月30日,昆明军区11军31师突然对越军占据的者阴山发起攻击,当天即全部攻占了者阴山各要点。随后又经过几天搜剿扩大了战果,共歼灭越军568人。5月15日,14军41师一部又一举攻占了八里河东山6个高地,歼灭越军105人。

至此,昆明军区部队全部攻占了老山、者阴山地区诸要点,炮击和拔点两个作战阶段共歼灭越军2500余人。随后,各部队全面转入了坚守防御。

2.初期坚守防御作战阶段

这一阶段从1984年5月16日至8月4日,是昆明军区14军、11军31师部队在两山地区的初期坚守防御作战阶段。

按照中央军委的预先计划,在攻占老山、者阴山等骑线点后,如果当面敌情没有大的变化,昆明军区可以撤回主力部队,在6月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状态。然而越军二军区不甘失败,制定了代号为“MB-84” 的战役反攻计划,先后调集4万重兵到老山地区,企图发动反扑,并重点指向了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6月11日,越军首先向那拉、八里河东山地区发起了团级规模的试探性进攻。经过一天激战,被14军守备部队击退。根据越军的动向,中央军委命令昆明军区积极做好打敌反扑的准备,并尽快将军区预备队11军32师调到前线去。同时,考虑到越军持续反扑的劲头很足,老山地区恐怕将成为长期战场。为保持和锻炼部队战斗力,又决定从外区调部队到老山地区参战。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后,1984年7月12日,越军同时向老山、662.6高地、那拉和八里河东山诸阵地发动了加强师级规模的猛烈反扑。这就是老山战史上著名的7.12大战。14军守备部队与越军大战14个小时,在炮兵的猛烈火力支援下,将敌进攻全部击退,牢牢守住了阵地,彻底粉碎了越军的“MB-84”反攻计划,共歼敌3300余人,取得了老山战场上的空前大胜。

这一战后越军元气大伤,一时未再发动大规模反扑。根据老山战场的态势,中央军委决定组织部队轮换作战,长期牵制越军,配合柬埔寨和泰国的抗越斗争,同时锻炼部队战斗力。据此,昆明军区命令11军32师迅速进行临战准备,接替14军40师的老山防御作战任务。在此期间,14军部队继续在老山地区开展炮击和侦察作战,为友邻部队接防创造条件。

从7月26日起,11军32师部队先后进入老山地区,接替了14军40师在盘龙江以西的防御阵地,至8月4日全部换防完毕。奉昆明军区命令,14军以41师配属给11军,继续坚守盘龙江以东八里河东山诸阵地,14军前指率其余所属部队撤至云南马关地区休整。11军前指继续指挥31师、32师、33师一部、41师、边防15团及配属部队在老山、者阴山地区组织防御。

在这一阶段的坚守防御作战中,昆明军区部队歼灭越军5000余人,并缴获击毁了大量武器装备。通算在两个阶段的炮击、拔点和坚守防御作战中,昆明军区部队共歼灭越军近8000人,自己也伤亡了3300余人。

3.部队轮换坚守防御作战阶段

这一阶段从1984年8月4日至1989年10月31日,是国内各军区部队轮换在老山地区进行坚守防御作战阶段。

11军32师等部队进入老山接防阵地后,对面越军又在积极调兵遣将准备反扑,同时大搞土工掘进,从清水河以南地域向松毛岭、那拉方向边修筑边延伸堑壕、交通壕,准备实施所谓的“堑壕延伸式”战术,伺机与中国军队决战。越军将反攻重点放在了老山方向,在者阴山方向则转为守势,基本不再发起反扑。在堑壕体系未修筑完成前,越军没有发起大的进攻,主要向当面中国军队阵地实施了炮击、偷袭、骚扰和小规模兵力的试探性反扑。

32师部队在11军前指指挥下,以稳固14军既得阵地为主,采取炮袭与前沿阻击相结合的战术,积小胜为大胜,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在顶住越军发起的偷袭、渗透、炮击和营连级规模兵力反扑的同时,先后组织32师侦察连、94团4连和31师91团部队主动出击,分别进行了542号高地南侧捕俘作战、968高地拔点作战及八里河东山阵前出击、捕俘作战,皆取得胜利,一定程度地打击和消耗了当面越军。在同一时期,根据总参命令,调武汉军区20军、43军、54军,成都军区13军、50军分别组成第1、2、3、4、5侦察大队,进入老山战区参战,归昆明军区前指指挥,先后实施了渗透侦察、伏击捕俘等战斗。奉中央军委命令,南京军区第1军率1师配属12军36师及其他技术兵种共26000余人,也于7月底进入云南中越边境附近开展临战训练,准备接替11军继续执行坚守防御任务。此后,中央军委先后组织了多个军区部队参加中越边境轮战,时间长达5年。

11军所属部队在老山地区防御作战4个多月,部分前推和扩大了防御阵地,稳固了老山当面的防御态势,共歼灭越军2128人,自己伤亡500余人。1984年12月9日,11军所属部队奉命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南京军区第1军,然后全部撤出了老山阵地。奉昆明军区前指命令,32师继续留在战区作为预备队,并以一部兵力准备执行拔除云南西畴县董干边境苗皇帝山越军骑线点的任务。在32师部队积极进行作战准备时,1985年3月初,中央军委下令取消了32师的拔点任务,该师随后奉命撤出老山战区归建。

南京军区第1军率1师配属12军36师和炮兵、工兵、保障等部队,于1984年12月9日全部接防了11军部队在老山战区的防御阵地。其时越军的堑壕延伸已接近尾声,长达15公里的堑壕和交通壕一直楔入了中国军队前沿阵地内,形成了分割包围、犬牙交错、紧贴围逼之势。第1军部队在恶劣的防御态势下,顽强顶住了越军于12月20日发起的所谓“第三战役计划”大规模进攻。12月24日,第1军组织部队出击116号高地东南侧的2、3号无名高地。因为准备不充分,步炮协同不力,最后出击失利。针对越军的攻势特点,第1军部队总结经验,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法,对越军的堑壕、交通壕、屯兵点进行了针对性打击和破坏。经过艰苦作战,逐渐扭转了被动态势。进入1985年后,越军精心筹划,再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1月15日,越军出动2个团兵力突然向那拉地区猛烈反扑。第1军守备部队以阵地阻击和阵前反击相结合的战法,在炮兵支援下,与越军激战近16个小时,将其进攻全部击退。同时,第1军组织部队以攻对攻,对116号高地东南2、3号无名高地和老山主峰前沿的968高地实施了出击作战,成功将两处越军据点拔除,终于取得了1.15战斗的大胜,打得越军不得不更换了河江前指司令。

为配合柬埔寨、泰国的抗越斗争,第1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制定了“851行动计划”,组织部队于2月11日向松毛岭、八里河东山方向的越军18个据点实施出击作战,全部攻占预定目标,沉重打击了当面越军。经过这一战,彻底粉碎了越军准备5个多月的“堑壕延伸式”战术,再次改善了阵地防御态势。3月8日,第1军又组织部队发起“852行动计划”,同时对越军在老山、松毛岭、那拉方向的7个据点实施出击作战,一举将其全部拔除,打得越军无还手之力。至此,第1军以硬对硬,坚决将越军自7.12大战后蓄势已久的反扑气焰打了下去,夺得了老山战场的主动权。

1985年5月31日,第1军奉命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新上来轮战的济南军区67军,然后撤离了老山战区。在半年作战中,第1军所属部队共抗住了越军22.4万多发炮弹袭击,打退了越军9次团、营规模和102次连以下规模的反扑和袭扰,并实施了3次主动出击作战,拔除了越军28个据点,总计歼敌5007人,自己伤亡1500余人。

济南军区67军率199师配属46军138师及其他技术兵种,于1985年5月31日全部接防了第1军部队在老山战区的防御阵地。在此前后,济南军区26军和46军、空降15军、新疆军区、兰州军区19军和21军,分别组成了第6、7、8、9、10侦察大队,也相继进入老山战区,接替第1、2、3、4、5侦察大队参战。配属给67军先后进入老山战区的各兵种部队,共计31000余人。

67军部队刚刚接防老山阵地,越军就发动了代号为“M-1”计划的又一次大规模进攻,主攻方向指向那拉地区,同时向662.6高地和老山主峰方向实施牵制性进攻。67军守备部队仓促应战,在炮兵支援下击退了越军团级以上规模的绝大多数方向进攻。然而,还是被越军夺去了那拉东南侧前沿警戒阵地211高地的2个哨位。出于绝不能丢失从第1军部队手中接过来阵地的主要考虑,在从总参到军区的层层压力下,67军199师组织部队先后向211高地实施了营连规模反击。由于准备不足、配合失当及步炮协同不力等原因,最终反击失利,伤亡较大,铸成了中国军队发起两山作战以来影响较大的一次败仗。

7月19日,越军又发起了代号为“M-2”计划的团规模反扑,主要目标仍是那拉地区前沿阵地。67军守备部队连续与越军激战2天,打退了越军12次营连规模进攻和多次小分队偷袭,杀伤越军310余人,牢牢守住了阵地。越军总部和二军区连续组织的两次大规模反扑都被67军挫败,前线部队士气下降,不得不从攻势转入了防御。

9月8日,在经过周密准备后,67军199师组织部队出敌不意地白天实施偷袭,一举夺回了211高地上的2个哨位。其后又步炮协同击退了越军的多次反扑和偷袭,巩固了已夺回的阵地。打到这时,老山战场的主动权再次转到了中国军队手中。

9月23日,46军138师组织多兵种突击队出击,全部攻占了八里河东山395高地地区的6个高地,歼灭越军154人,减轻了东山方向的防御压力。为进一步改善防御态势,12月2日,67军又组织部队分别对越军据守的405号阵地和968高地等7个高地实施出击作战,一举将其全部夺取,歼灭越军约1个连,拔掉了越军楔入67军在那拉与662.6高地防线间的据点。67军宜将剩勇追穷寇,于1986年1月28日再次组织199师、138师部队,同时出击那拉地区的167号高地和八里河东山地区的黄泥坝,将两处据点的越军全部歼灭,部队在搜剿完阵地后撤回。

67军部队在初上阵地仓促应战的不利局势下,总结经验,以硬对硬,越战越勇,终于彻底将越军发起正面大规模反朴的气焰和胆量给压下去了,从根本上扭转了老山战场的攻守形势。从67军以后,越军再没有发起团级以上规模的反扑,而是改为了营连级以下兵力的小规模进攻和偷袭、袭扰,后面新上来轮战部队的防御压力就小多了。

67军部队原定在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半年,后奉中央军委命令延长至一年,后面的轮战各军防御作战时间也都改为一年。为保证一线部队的轮流休整并掌握适当的预备队,同时利用轮战机会考验乙种步兵团扩编投入战斗的水准,从67军开始,后面轮战的2个军都加带了1个步兵团,使得从老山至八里河东山的防御正面能够保持6个步兵团兵力,同时军里还能掌握1个步兵团作为预备队。

1986年4月30日,67军奉命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新上来轮战的兰州军区47集团军,然后撤出老山战区休整。在一年作战中,67军所属部队共歼灭越军8400人,并击毁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同时,自己也伤亡了2100余人。在两山轮战各军中,67军成为了歼敌最多的部队。

兰州军区47集团军率139师、141师421团,配属21集团军61师及其他技术兵种共37000余人,于1986年4月30日全部接防了67军部队在老山战区的防御阵地。在47集团军轮战期间,由北京军区24集团军、北京卫戍区警卫3师、天津警备区步兵196师、北京军区38集团军分别组成了第11、12侦察大队,进入老山战区接替第8、9、10侦察大队,实施侦察和捕俘作战。

47集团军上阵地时,对面的越军已老实多了,不再发起大规模进攻,主要是向中国军队阵地进行炮击和实施小规模偷袭、袭扰作战。47集团军部队针对性地与越军进行了长期的偷袭与反偷袭、炮击与反炮击及侦察作战,基本没有吃亏,并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为改善阵地防御态势和配合政治、外交斗争形势,47集团军各部队还先后组织了4次主动出击作战。1986年10月14日,139师组织部队攻占了老山主峰前沿的604号阵地和968高地,代号为“兰剑-B行动”;10月19日,61师组织部队出击了八里河东山地区55号阵地,代号为“34-1工程计划”;1987年1月5日,141师组织部队奇袭攻占了松毛岭前沿的310号阵地,代号为“北虎行动”;1月7日,139师组织部队出击了那拉地区167号高地,代号为“黑豹行动”。这4次出击作战共歼灭越军近千人,打乱了越军的防御部署,改善了防御态势,继续保持了老山战场的主动权。

1987年4月30日,47集团军奉命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新上来轮战的北京军区27集团军,然后撤离老山战区休整。47集团军所属部队在老山战区作战一年,共粉碎了越军800余次偷袭和袭扰,抗击了越军18万发炮弹轰击,实施了4次加强连规模出击作战,13次重点炮击,8次反炮击作战,95次出境侦察作战,108次破袭、伏击作战,共歼敌6597人,自己伤亡1100余人。

北京军区27集团军率79师、80师和81师241团,配属各技术兵种共33700人,于1987年4月30日全部接防了47集团军部队在老山战区的防御阵地。在27集团军轮战期间,由沈阳军区16集团军、40集团军、64集团军组成的第13、14、15侦察大队也进入老山战区,接替第11、12侦察大队实施侦察和捕俘作战。

27集团军上阵地时越南已是阮文灵掌权,在谋求和中国改善关系,已经失去了在中越边境持续作战的兴趣。出于战争惯性和政治形势,老山地区的越军还是保持了与中国军队的接触态势,以阵地对峙和炮击、偷袭、袭扰为主要方式进行纠缠。27集团军在轮战期间比较轻松,主要进行了反偷袭战斗和炮击、侦察作战,打得很灵活,积小胜为大胜,也歼灭了不少越军,而自己则伤亡很小。

1988年4月30日,27集团军奉命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新上来轮战的成都军区13集团军,然后撤离老山战区休整。27集团军所属部队在一年的轮战期间,共粉碎了越军的614次偷袭,抗击了6万多发炮弹轰击,组织了8次炮击作战和34次侦察作战,共歼敌3381人,自己伤亡230余人。因为27集团军在战区时的军纪很好,还被当地居民戏称为“东北虎,西北狼,北京来的小绵羊。”

按照中央军委的原定计划,在27集团军轮战之后,由沈阳军区16集团军军部带本军1个师和39集团军1个师赴老山地区参加轮战。因为中越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老山战场的实际态势,军委后来又改变了决策,命令成都军区13集团军的1个师带1个团接替27集团军参加轮战。

1988年4月30日,成都军区13集团军37师配属38师112团,以及炮兵、高炮、工兵、电子对抗、汽车等部队共17000人,全部接替了27集团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时37师的师长叫陈庆云,而对面越军的指挥官叫陈青云,正是一字之差,分外眼红。

13集团军部队进入老山前线时,越军已基本上放弃了积极的军事行动,连偷袭都已大为减少,俨然在阵地上过起了日子,与中国军队死拖活耗。13集团军部队无大仗可打,奉中央军委命令“对敌保持适度军事压力”,主要运用了对越军重点军事目标的小规模突袭、冷枪冷炮歼敌、阵地挤压和阵前搜剿等战术手段打击敌人。另外,还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系列渗透侦察作战,消除越军可能对中国军队防御造成的潜在威胁,继续掌握住了老山战场的主动权。根据老山战场的实际情况,中央军委后来命令13集团军部队在老山打到底,其他军区部队不再参加轮战了。因此,13集团军部队的轮战时间达到了一年半。到了轮战后期,13集团军部队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将防线逐渐收缩回了边境附近,将放弃的阵地全部予以摧毁并埋设了大量爆炸物。

1989年1月18日至20日,第13、14、15侦察大队奉命先后撤出老山战区归建。10月30日,13集团军部队也奉命撤离老山战区休整,由云南省军区守备部队接替其防务。至此,中央军委正式决定结束中越边境轮战。13集团军所属部队在一年半的轮战期间,共歼敌1787人,自己伤亡240余人,是两山参战各部队中牺牲人员最少的。

云南省军区守备部队从两山作战发起时即执行防御作战任务,后来又支援配合各野战军轮流作战,先后参战16000人,截止到1989年10月,共歼敌2962人,自己伤亡940余人。中越边境轮战结束后,云南省军区守备部队继续坚守两山地区,坚决还击越军的炮击和偷袭挑衅,保持了对当面越军的适度军事压力。1990年2月13日,云南省军区守备1师2团3连击退了越军约1个排对B64号、66号阵地的偷袭,歼敌5人,这是老山战场中越两军间的最后一战。1990年9月和1992年3月,守备1师2团组织人员平毁了越南边民在楠木坪争议地区种植包谷,以火力驱逐了在662.6高地前沿建房的越南边民,坚决维护了中国的利益。

1993年2月10日,随着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中央军委命令正式解除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从4月1日零时起,边防部队转入正常守备。至此,两山作战全部结束。
据不完全统计,在1984年4月至1989年10月的两山作战期间,中国军队共歼灭越军38000人左右,其中击毙15000人以上,俘敌61人,自己伤亡9500人左右,其中牺牲约1900人。

两山作战的胜利,正如1980年代一首著名的歌曲中唱得那样,“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和平,是要付出代价的。


(二). 两山作战的基本过程

两山作战的起止日期,从广义说是从1983年12月5日中央军委向昆明军区下达收复两山的作战命令开始,至1993年2月10日中央军委命令成都军区正式解除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为结束,历时9年多时间。从狭义上说是从1984年4月2日昆明军区部队向老山地区越军实施炮击作战开始,到1990年2月中越两军在老山地区的最后一次战斗为结束,历时近6年时间。从作战阶段上说,可分为炮击和拔点作战阶段、初期坚守防御作战阶段及部队轮换坚守防御作战阶段。

1.炮击和拔点作战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攻占两山作战阶段,从1984年4月2日至5月15日止,昆明军区部队先后攻占了老山、者阴山一线的重要制高点。

在经过周密准备后,从1984年4月2日起到27日,昆明军区实施了老山战史上的“一.四工程”(即炮击作战),集中了参战的军、师炮兵团和配属的军区炮兵团所属火炮,对老山、者阴山当面的越军主要据点和防御设施进行了连续猛烈打击,先后歼敌千余名,并摧毁了越军的部分装备和军事目标,动摇了其坚守士气。4月28日,又实施了“一.七工程” (即拔点作战),昆明军区14军40师各部队同时对越军占据的老山和662.6高地地域发起突然攻击。经过连续3天作战,相继攻占了老山、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歼灭越军6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4月30日,昆明军区11军31师突然对越军占据的者阴山发起攻击,当天即全部攻占了者阴山各要点。随后又经过几天搜剿扩大了战果,共歼灭越军568人。5月15日,14军41师一部又一举攻占了八里河东山6个高地,歼灭越军105人。

至此,昆明军区部队全部攻占了老山、者阴山地区诸要点,炮击和拔点两个作战阶段共歼灭越军2500余人。随后,各部队全面转入了坚守防御。

2.初期坚守防御作战阶段

这一阶段从1984年5月16日至8月4日,是昆明军区14军、11军31师部队在两山地区的初期坚守防御作战阶段。

按照中央军委的预先计划,在攻占老山、者阴山等骑线点后,如果当面敌情没有大的变化,昆明军区可以撤回主力部队,在6月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状态。然而越军二军区不甘失败,制定了代号为“MB-84” 的战役反攻计划,先后调集4万重兵到老山地区,企图发动反扑,并重点指向了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6月11日,越军首先向那拉、八里河东山地区发起了团级规模的试探性进攻。经过一天激战,被14军守备部队击退。根据越军的动向,中央军委命令昆明军区积极做好打敌反扑的准备,并尽快将军区预备队11军32师调到前线去。同时,考虑到越军持续反扑的劲头很足,老山地区恐怕将成为长期战场。为保持和锻炼部队战斗力,又决定从外区调部队到老山地区参战。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后,1984年7月12日,越军同时向老山、662.6高地、那拉和八里河东山诸阵地发动了加强师级规模的猛烈反扑。这就是老山战史上著名的7.12大战。14军守备部队与越军大战14个小时,在炮兵的猛烈火力支援下,将敌进攻全部击退,牢牢守住了阵地,彻底粉碎了越军的“MB-84”反攻计划,共歼敌3300余人,取得了老山战场上的空前大胜。

这一战后越军元气大伤,一时未再发动大规模反扑。根据老山战场的态势,中央军委决定组织部队轮换作战,长期牵制越军,配合柬埔寨和泰国的抗越斗争,同时锻炼部队战斗力。据此,昆明军区命令11军32师迅速进行临战准备,接替14军40师的老山防御作战任务。在此期间,14军部队继续在老山地区开展炮击和侦察作战,为友邻部队接防创造条件。

从7月26日起,11军32师部队先后进入老山地区,接替了14军40师在盘龙江以西的防御阵地,至8月4日全部换防完毕。奉昆明军区命令,14军以41师配属给11军,继续坚守盘龙江以东八里河东山诸阵地,14军前指率其余所属部队撤至云南马关地区休整。11军前指继续指挥31师、32师、33师一部、41师、边防15团及配属部队在老山、者阴山地区组织防御。

在这一阶段的坚守防御作战中,昆明军区部队歼灭越军5000余人,并缴获击毁了大量武器装备。通算在两个阶段的炮击、拔点和坚守防御作战中,昆明军区部队共歼灭越军近8000人,自己也伤亡了3300余人。

3.部队轮换坚守防御作战阶段

这一阶段从1984年8月4日至1989年10月31日,是国内各军区部队轮换在老山地区进行坚守防御作战阶段。

11军32师等部队进入老山接防阵地后,对面越军又在积极调兵遣将准备反扑,同时大搞土工掘进,从清水河以南地域向松毛岭、那拉方向边修筑边延伸堑壕、交通壕,准备实施所谓的“堑壕延伸式”战术,伺机与中国军队决战。越军将反攻重点放在了老山方向,在者阴山方向则转为守势,基本不再发起反扑。在堑壕体系未修筑完成前,越军没有发起大的进攻,主要向当面中国军队阵地实施了炮击、偷袭、骚扰和小规模兵力的试探性反扑。

32师部队在11军前指指挥下,以稳固14军既得阵地为主,采取炮袭与前沿阻击相结合的战术,积小胜为大胜,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在顶住越军发起的偷袭、渗透、炮击和营连级规模兵力反扑的同时,先后组织32师侦察连、94团4连和31师91团部队主动出击,分别进行了542号高地南侧捕俘作战、968高地拔点作战及八里河东山阵前出击、捕俘作战,皆取得胜利,一定程度地打击和消耗了当面越军。在同一时期,根据总参命令,调武汉军区20军、43军、54军,成都军区13军、50军分别组成第1、2、3、4、5侦察大队,进入老山战区参战,归昆明军区前指指挥,先后实施了渗透侦察、伏击捕俘等战斗。奉中央军委命令,南京军区第1军率1师配属12军36师及其他技术兵种共26000余人,也于7月底进入云南中越边境附近开展临战训练,准备接替11军继续执行坚守防御任务。此后,中央军委先后组织了多个军区部队参加中越边境轮战,时间长达5年。

11军所属部队在老山地区防御作战4个多月,部分前推和扩大了防御阵地,稳固了老山当面的防御态势,共歼灭越军2128人,自己伤亡500余人。1984年12月9日,11军所属部队奉命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南京军区第1军,然后全部撤出了老山阵地。奉昆明军区前指命令,32师继续留在战区作为预备队,并以一部兵力准备执行拔除云南西畴县董干边境苗皇帝山越军骑线点的任务。在32师部队积极进行作战准备时,1985年3月初,中央军委下令取消了32师的拔点任务,该师随后奉命撤出老山战区归建。

南京军区第1军率1师配属12军36师和炮兵、工兵、保障等部队,于1984年12月9日全部接防了11军部队在老山战区的防御阵地。其时越军的堑壕延伸已接近尾声,长达15公里的堑壕和交通壕一直楔入了中国军队前沿阵地内,形成了分割包围、犬牙交错、紧贴围逼之势。第1军部队在恶劣的防御态势下,顽强顶住了越军于12月20日发起的所谓“第三战役计划”大规模进攻。12月24日,第1军组织部队出击116号高地东南侧的2、3号无名高地。因为准备不充分,步炮协同不力,最后出击失利。针对越军的攻势特点,第1军部队总结经验,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法,对越军的堑壕、交通壕、屯兵点进行了针对性打击和破坏。经过艰苦作战,逐渐扭转了被动态势。进入1985年后,越军精心筹划,再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1月15日,越军出动2个团兵力突然向那拉地区猛烈反扑。第1军守备部队以阵地阻击和阵前反击相结合的战法,在炮兵支援下,与越军激战近16个小时,将其进攻全部击退。同时,第1军组织部队以攻对攻,对116号高地东南2、3号无名高地和老山主峰前沿的968高地实施了出击作战,成功将两处越军据点拔除,终于取得了1.15战斗的大胜,打得越军不得不更换了河江前指司令。

为配合柬埔寨、泰国的抗越斗争,第1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制定了“851行动计划”,组织部队于2月11日向松毛岭、八里河东山方向的越军18个据点实施出击作战,全部攻占预定目标,沉重打击了当面越军。经过这一战,彻底粉碎了越军准备5个多月的“堑壕延伸式”战术,再次改善了阵地防御态势。3月8日,第1军又组织部队发起“852行动计划”,同时对越军在老山、松毛岭、那拉方向的7个据点实施出击作战,一举将其全部拔除,打得越军无还手之力。至此,第1军以硬对硬,坚决将越军自7.12大战后蓄势已久的反扑气焰打了下去,夺得了老山战场的主动权。

1985年5月31日,第1军奉命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新上来轮战的济南军区67军,然后撤离了老山战区。在半年作战中,第1军所属部队共抗住了越军22.4万多发炮弹袭击,打退了越军9次团、营规模和102次连以下规模的反扑和袭扰,并实施了3次主动出击作战,拔除了越军28个据点,总计歼敌5007人,自己伤亡1500余人。

济南军区67军率199师配属46军138师及其他技术兵种,于1985年5月31日全部接防了第1军部队在老山战区的防御阵地。在此前后,济南军区26军和46军、空降15军、新疆军区、兰州军区19军和21军,分别组成了第6、7、8、9、10侦察大队,也相继进入老山战区,接替第1、2、3、4、5侦察大队参战。配属给67军先后进入老山战区的各兵种部队,共计31000余人。

67军部队刚刚接防老山阵地,越军就发动了代号为“M-1”计划的又一次大规模进攻,主攻方向指向那拉地区,同时向662.6高地和老山主峰方向实施牵制性进攻。67军守备部队仓促应战,在炮兵支援下击退了越军团级以上规模的绝大多数方向进攻。然而,还是被越军夺去了那拉东南侧前沿警戒阵地211高地的2个哨位。出于绝不能丢失从第1军部队手中接过来阵地的主要考虑,在从总参到军区的层层压力下,67军199师组织部队先后向211高地实施了营连规模反击。由于准备不足、配合失当及步炮协同不力等原因,最终反击失利,伤亡较大,铸成了中国军队发起两山作战以来影响较大的一次败仗。

7月19日,越军又发起了代号为“M-2”计划的团规模反扑,主要目标仍是那拉地区前沿阵地。67军守备部队连续与越军激战2天,打退了越军12次营连规模进攻和多次小分队偷袭,杀伤越军310余人,牢牢守住了阵地。越军总部和二军区连续组织的两次大规模反扑都被67军挫败,前线部队士气下降,不得不从攻势转入了防御。

9月8日,在经过周密准备后,67军199师组织部队出敌不意地白天实施偷袭,一举夺回了211高地上的2个哨位。其后又步炮协同击退了越军的多次反扑和偷袭,巩固了已夺回的阵地。打到这时,老山战场的主动权再次转到了中国军队手中。

9月23日,46军138师组织多兵种突击队出击,全部攻占了八里河东山395高地地区的6个高地,歼灭越军154人,减轻了东山方向的防御压力。为进一步改善防御态势,12月2日,67军又组织部队分别对越军据守的405号阵地和968高地等7个高地实施出击作战,一举将其全部夺取,歼灭越军约1个连,拔掉了越军楔入67军在那拉与662.6高地防线间的据点。67军宜将剩勇追穷寇,于1986年1月28日再次组织199师、138师部队,同时出击那拉地区的167号高地和八里河东山地区的黄泥坝,将两处据点的越军全部歼灭,部队在搜剿完阵地后撤回。

67军部队在初上阵地仓促应战的不利局势下,总结经验,以硬对硬,越战越勇,终于彻底将越军发起正面大规模反朴的气焰和胆量给压下去了,从根本上扭转了老山战场的攻守形势。从67军以后,越军再没有发起团级以上规模的反扑,而是改为了营连级以下兵力的小规模进攻和偷袭、袭扰,后面新上来轮战部队的防御压力就小多了。

67军部队原定在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半年,后奉中央军委命令延长至一年,后面的轮战各军防御作战时间也都改为一年。为保证一线部队的轮流休整并掌握适当的预备队,同时利用轮战机会考验乙种步兵团扩编投入战斗的水准,从67军开始,后面轮战的2个军都加带了1个步兵团,使得从老山至八里河东山的防御正面能够保持6个步兵团兵力,同时军里还能掌握1个步兵团作为预备队。

1986年4月30日,67军奉命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新上来轮战的兰州军区47集团军,然后撤出老山战区休整。在一年作战中,67军所属部队共歼灭越军8400人,并击毁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同时,自己也伤亡了2100余人。在两山轮战各军中,67军成为了歼敌最多的部队。

兰州军区47集团军率139师、141师421团,配属21集团军61师及其他技术兵种共37000余人,于1986年4月30日全部接防了67军部队在老山战区的防御阵地。在47集团军轮战期间,由北京军区24集团军、北京卫戍区警卫3师、天津警备区步兵196师、北京军区38集团军分别组成了第11、12侦察大队,进入老山战区接替第8、9、10侦察大队,实施侦察和捕俘作战。

47集团军上阵地时,对面的越军已老实多了,不再发起大规模进攻,主要是向中国军队阵地进行炮击和实施小规模偷袭、袭扰作战。47集团军部队针对性地与越军进行了长期的偷袭与反偷袭、炮击与反炮击及侦察作战,基本没有吃亏,并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为改善阵地防御态势和配合政治、外交斗争形势,47集团军各部队还先后组织了4次主动出击作战。1986年10月14日,139师组织部队攻占了老山主峰前沿的604号阵地和968高地,代号为“兰剑-B行动”;10月19日,61师组织部队出击了八里河东山地区55号阵地,代号为“34-1工程计划”;1987年1月5日,141师组织部队奇袭攻占了松毛岭前沿的310号阵地,代号为“北虎行动”;1月7日,139师组织部队出击了那拉地区167号高地,代号为“黑豹行动”。这4次出击作战共歼灭越军近千人,打乱了越军的防御部署,改善了防御态势,继续保持了老山战场的主动权。

1987年4月30日,47集团军奉命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新上来轮战的北京军区27集团军,然后撤离老山战区休整。47集团军所属部队在老山战区作战一年,共粉碎了越军800余次偷袭和袭扰,抗击了越军18万发炮弹轰击,实施了4次加强连规模出击作战,13次重点炮击,8次反炮击作战,95次出境侦察作战,108次破袭、伏击作战,共歼敌6597人,自己伤亡1100余人。

北京军区27集团军率79师、80师和81师241团,配属各技术兵种共33700人,于1987年4月30日全部接防了47集团军部队在老山战区的防御阵地。在27集团军轮战期间,由沈阳军区16集团军、40集团军、64集团军组成的第13、14、15侦察大队也进入老山战区,接替第11、12侦察大队实施侦察和捕俘作战。

27集团军上阵地时越南已是阮文灵掌权,在谋求和中国改善关系,已经失去了在中越边境持续作战的兴趣。出于战争惯性和政治形势,老山地区的越军还是保持了与中国军队的接触态势,以阵地对峙和炮击、偷袭、袭扰为主要方式进行纠缠。27集团军在轮战期间比较轻松,主要进行了反偷袭战斗和炮击、侦察作战,打得很灵活,积小胜为大胜,也歼灭了不少越军,而自己则伤亡很小。

1988年4月30日,27集团军奉命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新上来轮战的成都军区13集团军,然后撤离老山战区休整。27集团军所属部队在一年的轮战期间,共粉碎了越军的614次偷袭,抗击了6万多发炮弹轰击,组织了8次炮击作战和34次侦察作战,共歼敌3381人,自己伤亡230余人。因为27集团军在战区时的军纪很好,还被当地居民戏称为“东北虎,西北狼,北京来的小绵羊。”

按照中央军委的原定计划,在27集团军轮战之后,由沈阳军区16集团军军部带本军1个师和39集团军1个师赴老山地区参加轮战。因为中越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老山战场的实际态势,军委后来又改变了决策,命令成都军区13集团军的1个师带1个团接替27集团军参加轮战。

1988年4月30日,成都军区13集团军37师配属38师112团,以及炮兵、高炮、工兵、电子对抗、汽车等部队共17000人,全部接替了27集团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时37师的师长叫陈庆云,而对面越军的指挥官叫陈青云,正是一字之差,分外眼红。

13集团军部队进入老山前线时,越军已基本上放弃了积极的军事行动,连偷袭都已大为减少,俨然在阵地上过起了日子,与中国军队死拖活耗。13集团军部队无大仗可打,奉中央军委命令“对敌保持适度军事压力”,主要运用了对越军重点军事目标的小规模突袭、冷枪冷炮歼敌、阵地挤压和阵前搜剿等战术手段打击敌人。另外,还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系列渗透侦察作战,消除越军可能对中国军队防御造成的潜在威胁,继续掌握住了老山战场的主动权。根据老山战场的实际情况,中央军委后来命令13集团军部队在老山打到底,其他军区部队不再参加轮战了。因此,13集团军部队的轮战时间达到了一年半。到了轮战后期,13集团军部队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将防线逐渐收缩回了边境附近,将放弃的阵地全部予以摧毁并埋设了大量爆炸物。

1989年1月18日至20日,第13、14、15侦察大队奉命先后撤出老山战区归建。10月30日,13集团军部队也奉命撤离老山战区休整,由云南省军区守备部队接替其防务。至此,中央军委正式决定结束中越边境轮战。13集团军所属部队在一年半的轮战期间,共歼敌1787人,自己伤亡240余人,是两山参战各部队中牺牲人员最少的。

云南省军区守备部队从两山作战发起时即执行防御作战任务,后来又支援配合各野战军轮流作战,先后参战16000人,截止到1989年10月,共歼敌2962人,自己伤亡940余人。中越边境轮战结束后,云南省军区守备部队继续坚守两山地区,坚决还击越军的炮击和偷袭挑衅,保持了对当面越军的适度军事压力。1990年2月13日,云南省军区守备1师2团3连击退了越军约1个排对B64号、66号阵地的偷袭,歼敌5人,这是老山战场中越两军间的最后一战。1990年9月和1992年3月,守备1师2团组织人员平毁了越南边民在楠木坪争议地区种植包谷,以火力驱逐了在662.6高地前沿建房的越南边民,坚决维护了中国的利益。

1993年2月10日,随着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中央军委命令正式解除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从4月1日零时起,边防部队转入正常守备。至此,两山作战全部结束。
据不完全统计,在1984年4月至1989年10月的两山作战期间,中国军队共歼灭越军38000人左右,其中击毙15000人以上,俘敌61人,自己伤亡9500人左右,其中牺牲约1900人。

两山作战的胜利,正如1980年代一首著名的歌曲中唱得那样,“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和平,是要付出代价的。
好帖,等更新
没有老山,小越不相信打不赢我们
27军伤亡230余人,13军伤亡240余人,为什么说13军是伤亡最小的?
因为27集团军在战区时的军纪很好,还被当地居民戏称为“东北虎,西北狼,北京来的小绵羊。”

----------------------------------------------
这意思是说其他的部队军纪不太好吗?
sjzlhs 发表于 2014-3-12 11:30
27军伤亡230余人,13军伤亡240余人,为什么说13军是伤亡最小的?
这里有误,应该为“是两山参战各部队中牺牲人员最少的。”
27集团军所属部队在一年的轮战期间,共粉碎了越军的614次偷袭,抗击了6万多发炮弹轰击,组织了8次炮击作战和34次侦察作战,共歼敌3381人,自己伤亡230余人。

平均每次偷袭我军伤亡不到0.4人,越军伤亡5.5人。。。一天1.68次偷袭。。。。
这是标准的边境武装冲突啊!
i6y6 发表于 2014-3-10 14:34
你不能解释为什么中国和越南有20多年的友好历史。 你说的两点都不存在, 第一点就看你的控制, 第二点就 ...
你的观点是错的。还是盟友的时候就彼此猜忌了。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3-12 14:32
这里有误,应该为“是两山参战各部队中牺牲人员最少的。”
谢沈大,这样就严谨了,有时看伤亡人数真是搞不懂,有没有标准的统计口径呢?
八十年代的论战越南吃了大亏,导致越南的改革开放晚了十年(当然还有别的原因),现在越南在边境线上坚决不配合我们,我们怎么也找不到这种锻炼的机会了。
sjzlhs 发表于 2014-3-12 17:30
谢沈大,这样就严谨了,有时看伤亡人数真是搞不懂,有没有标准的统计口径呢?
阵地战中的歼敌数字除占领对方阵地后的统计比较实在外,多数是靠估计上报,可作为参考。另外,通过破译越军电台通信也能得到部分对方的伤亡数字,相对可以挤出一定程度的统计水分。而己方的伤亡数字大致是比较准确的。现在关于双方战损主要以我方的统计为主,越方资料则非常缺乏。
通信参谋 发表于 2014-3-12 17:41
八十年代的论战越南吃了大亏,导致越南的改革开放晚了十年(当然还有别的原因),现在越南在边境线上坚决不 ...
越南的革新开放是1986年开始的,比我们迟了7年左右。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3-12 02:19
(二). 两山作战的基本过程

两山作战的起止日期,从广义说是从1983年12月5日中央军委向昆明军区下达收 ...
广州军区43军——应该是武汉军区的吧?
虽然67军第一仗打的很窝囊,但是后来的战绩还是很好的,知耻而后勇
辣瓜大扁头 发表于 2014-3-12 20:15
广州军区43军——应该是武汉军区的吧?
是的,已改过了。
越南的问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苏联当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苏联实力远比TG强,并且跟TG交恶,越南在两者之间选一个靠山,选苏联肯定更明智;二是越南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的属国,对中国的戒心肯定是极强的;三是从外交上来说,远交近攻嘛,越南以为自己也能玩这套来着。
因此,越南在当时的环境下被揍是难免的
拜读
谢谢啊
不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需要总结和传播
好文章,受教了
大林8888 发表于 2014-3-12 14:16
因为27集团军在战区时的军纪很好,还被当地居民戏称为“东北虎,西北狼,北京来的小绵羊。”

---------- ...
很多部队的作风,那是相当的......
你如果能找到两山作战的资料,好好去看看。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3-12 21:19
是的,已改过了。
谢谢沈大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