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减少后多数公务员不愿辞职:谁现在走谁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19:03:36
多数公务员认为,公务员职位毕竟是铁饭碗,尽管也有苦恼,但不至于辞职
  专家:中央禁令削减公务员福利,但不影响整体队伍,公务员仍是社会中坚力量
  河南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众多基层公务员,不愿意辞职或者不敢辞职,除了稳定和福利的吸引外,更多是因为“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特别出众的魄力”,担心“出去也只能摆地摊”。
  有人说,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大多数都是精英。但体制的渗透力却不容忽视,多年后,要么被体制同化,学会了逢迎、圆滑,要么当牛做马,干着诸多繁重的重复劳动;一旦社会发生变革,这两种人,都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社会。
  他们会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企一样,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吗?公务员队伍中的人,有没有这种危机感,他们怎样看待自身的未来?
  河南商报记者 李肖肖
  公务员说
  “好不容易挤破头进来,谁现在走谁傻”
  刘博毕业于武汉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学历,现在新郑市一家单位做公务员。
  尽管许多时候,他的工作都是写写材料,在办公室打杂,天天唯唯诺诺,但他从没想过离职,“好不容易挤破头进来,谁现在走谁傻。”
  对于中央的各项禁令,刘博觉得对自己影响并不大:作为基层公务员,本身平时就没什么福利,没灰色收入,也没有大吃大喝的机会。
  最近,刘博也听说了公务员内部可能要调整的事,但他并没有什么压力。他觉得,不管到哪里,都需要干活儿的人,多年来自己兢兢业业,“就算是淘汰裁员,也轮不到我,比咱差劲的多得是。”
  工作这么多年,日复一日在公文来往中消磨,会不会渐渐觉得对社会无所适从?刘博说,他觉得并没有什么变化,“8小时之外的生活学习,还是因人而异。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大部分人其实还是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只要不犯错,我不会老无所依”
  刘博的这份“安稳感”,不少公务员感同身受。工作的稳定,让不少公务员虽然对从事的职业有各种苦恼,但并没有太多危机感。
  来自焦作的公务员安哲目前已经升到了副处级。由于“个性耿直,不习惯请客送礼”,工作了二十几年,年近半百的他觉得自己的仕途,也许基本上到顶了。
  虽然听说过十八大召开后,中央明确表态“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也有“铁饭碗”要打破的说法,但安哲并不担心,“只要不犯错误,我能挨到退休,这个就是铁饭碗啊,最起码我不会老无所依。”
  尽管也有诸多苦恼,但安哲从未想过离职,自己这辈子最好的年华已经给机关了,这时候再出去,既不是一个好时机,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中央禁令是好事儿,没听说谁为这辞职”
  公务员林钦认为,中央推出禁令是好事,就是为了规范公务员队伍,是针对官场之积弊要害的,也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反腐措施。
  林钦说,事实上,受“禁令”影响较大的都是一些平时隐性收入高、与企业打交道多的公务员,而对一些“清水衙门”及刚入职的年轻公务员则没什么影响。
  所以,“禁令”禁的是公务员的不合理收入,理所应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好事。“看看现在被查处的一些腐败官员,哪一个不是从一支烟、一件礼品、一顿饭开始的?”
  据他所知,2013年,好几个地方都在对办公室重新进行隔断、装修,清理办公室面积超标问题。去年年关将近,单位的年终福利也削减不少,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顶风作案”,但大家该干活干活儿,没听说谁打算为这辞职的。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廷银:
  和上世纪90年代相比,“辞职潮”缺乏社会土壤
  目前,中央的禁令实际上是对于反腐败的规范,如果长期坚持下来,对社会观念将会形成一种冲击。
  大家都争着当公务员,并不是一件好事,公务员内部也充斥着人浮于事、形式主义等问题,改革必定会导致一部分人受到冲击。如果改革力度继续加大,坚持两三年、十年,就可以看出一定的成效。政策都有滞后效应,即便是禁令出台,也不会在短期内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反馈,仍需要长期的观察。
  目前来说,改革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公务员有两方面影响。一是认为当官越来越难,动机不纯、想升官发财的以及庸庸碌碌的公务员,自然会被淘汰。另一方面,做公务员会越来越简单,因为没有了那么多潜规则。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确实有公务员“辞职潮”,和当时相比,现在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务员辞职的原因、背景和动机都早已不同。市场经济经过二三十年发展,已经日趋完善,目前社会不会有那么大的机遇,也没有那么大的趋势,即便是当时,辞职下海发财的毕竟是少数,有的人混不好,更是不愿意辞职。
  中央党校退休教授王贵秀:
  福利削减不影响整体队伍,“辞职潮”不会发生
  公务员“辞职潮”不可能发生。
  总体来讲,公务员在社会中待遇比其他人优越,如果仅仅是因为禁令,辞职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削减的福利,都是相对来说无关紧要的,实际上不起什么作用,不影响整体队伍。国家执政,首先必须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以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触动公务员队伍,一定时期内引发“辞职潮”,这不太现实。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
  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公务员仍是中坚力量
  国家整顿机关作风,规范工作行为,实际上对公务员整体并没有影响,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务员队伍。
  目前阶段,公务员处于社会管理层,在审批、把关等方面,掌握了过多不应有的权力,随着改革,这些都应该还给社会、还给企业、还给基层,由政府配套的职能会越来越少。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经济管理、资源管理等相关部门,影响还是很大的,可能和市场经济相关的机构会压缩,但是对于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基础建设等部门,不仅不能减弱,还需要加强,这方面可能反而要补充公务员。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公务员还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务员内部的调整,将来应该不会出现公务员考试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情况。将来大家可能会觉得公务员不像过去那么好,权力没那么大,竞争可能就不会那么厉害了。至于“辞职潮”,就目前来看,不太可能出现。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刘博、安哲、林钦为化名)http://news.sohu.com/20140215/n395038540.shtml?adsid=1多数公务员认为,公务员职位毕竟是铁饭碗,尽管也有苦恼,但不至于辞职
  专家:中央禁令削减公务员福利,但不影响整体队伍,公务员仍是社会中坚力量
  河南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众多基层公务员,不愿意辞职或者不敢辞职,除了稳定和福利的吸引外,更多是因为“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特别出众的魄力”,担心“出去也只能摆地摊”。
  有人说,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大多数都是精英。但体制的渗透力却不容忽视,多年后,要么被体制同化,学会了逢迎、圆滑,要么当牛做马,干着诸多繁重的重复劳动;一旦社会发生变革,这两种人,都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社会。
  他们会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企一样,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吗?公务员队伍中的人,有没有这种危机感,他们怎样看待自身的未来?
  河南商报记者 李肖肖
  公务员说
  “好不容易挤破头进来,谁现在走谁傻”
  刘博毕业于武汉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学历,现在新郑市一家单位做公务员。
  尽管许多时候,他的工作都是写写材料,在办公室打杂,天天唯唯诺诺,但他从没想过离职,“好不容易挤破头进来,谁现在走谁傻。”
  对于中央的各项禁令,刘博觉得对自己影响并不大:作为基层公务员,本身平时就没什么福利,没灰色收入,也没有大吃大喝的机会。
  最近,刘博也听说了公务员内部可能要调整的事,但他并没有什么压力。他觉得,不管到哪里,都需要干活儿的人,多年来自己兢兢业业,“就算是淘汰裁员,也轮不到我,比咱差劲的多得是。”
  工作这么多年,日复一日在公文来往中消磨,会不会渐渐觉得对社会无所适从?刘博说,他觉得并没有什么变化,“8小时之外的生活学习,还是因人而异。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大部分人其实还是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只要不犯错,我不会老无所依”
  刘博的这份“安稳感”,不少公务员感同身受。工作的稳定,让不少公务员虽然对从事的职业有各种苦恼,但并没有太多危机感。
  来自焦作的公务员安哲目前已经升到了副处级。由于“个性耿直,不习惯请客送礼”,工作了二十几年,年近半百的他觉得自己的仕途,也许基本上到顶了。
  虽然听说过十八大召开后,中央明确表态“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也有“铁饭碗”要打破的说法,但安哲并不担心,“只要不犯错误,我能挨到退休,这个就是铁饭碗啊,最起码我不会老无所依。”
  尽管也有诸多苦恼,但安哲从未想过离职,自己这辈子最好的年华已经给机关了,这时候再出去,既不是一个好时机,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中央禁令是好事儿,没听说谁为这辞职”
  公务员林钦认为,中央推出禁令是好事,就是为了规范公务员队伍,是针对官场之积弊要害的,也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反腐措施。
  林钦说,事实上,受“禁令”影响较大的都是一些平时隐性收入高、与企业打交道多的公务员,而对一些“清水衙门”及刚入职的年轻公务员则没什么影响。
  所以,“禁令”禁的是公务员的不合理收入,理所应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好事。“看看现在被查处的一些腐败官员,哪一个不是从一支烟、一件礼品、一顿饭开始的?”
  据他所知,2013年,好几个地方都在对办公室重新进行隔断、装修,清理办公室面积超标问题。去年年关将近,单位的年终福利也削减不少,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顶风作案”,但大家该干活干活儿,没听说谁打算为这辞职的。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廷银:
  和上世纪90年代相比,“辞职潮”缺乏社会土壤
  目前,中央的禁令实际上是对于反腐败的规范,如果长期坚持下来,对社会观念将会形成一种冲击。
  大家都争着当公务员,并不是一件好事,公务员内部也充斥着人浮于事、形式主义等问题,改革必定会导致一部分人受到冲击。如果改革力度继续加大,坚持两三年、十年,就可以看出一定的成效。政策都有滞后效应,即便是禁令出台,也不会在短期内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反馈,仍需要长期的观察。
  目前来说,改革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公务员有两方面影响。一是认为当官越来越难,动机不纯、想升官发财的以及庸庸碌碌的公务员,自然会被淘汰。另一方面,做公务员会越来越简单,因为没有了那么多潜规则。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确实有公务员“辞职潮”,和当时相比,现在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务员辞职的原因、背景和动机都早已不同。市场经济经过二三十年发展,已经日趋完善,目前社会不会有那么大的机遇,也没有那么大的趋势,即便是当时,辞职下海发财的毕竟是少数,有的人混不好,更是不愿意辞职。
  中央党校退休教授王贵秀:
  福利削减不影响整体队伍,“辞职潮”不会发生
  公务员“辞职潮”不可能发生。
  总体来讲,公务员在社会中待遇比其他人优越,如果仅仅是因为禁令,辞职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削减的福利,都是相对来说无关紧要的,实际上不起什么作用,不影响整体队伍。国家执政,首先必须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以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触动公务员队伍,一定时期内引发“辞职潮”,这不太现实。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
  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公务员仍是中坚力量
  国家整顿机关作风,规范工作行为,实际上对公务员整体并没有影响,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务员队伍。
  目前阶段,公务员处于社会管理层,在审批、把关等方面,掌握了过多不应有的权力,随着改革,这些都应该还给社会、还给企业、还给基层,由政府配套的职能会越来越少。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经济管理、资源管理等相关部门,影响还是很大的,可能和市场经济相关的机构会压缩,但是对于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基础建设等部门,不仅不能减弱,还需要加强,这方面可能反而要补充公务员。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公务员还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务员内部的调整,将来应该不会出现公务员考试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情况。将来大家可能会觉得公务员不像过去那么好,权力没那么大,竞争可能就不会那么厉害了。至于“辞职潮”,就目前来看,不太可能出现。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刘博、安哲、林钦为化名)http://news.sohu.com/20140215/n395038540.shtml?adsid=1
多大点动静啊,就妄言辞职潮
处级以上公开财产。
连这点小波浪都熬不住还当什么公务员!
根本就是等着关了后门开前门而已。再两年才会出现,政策照应哪那么快体现的……
根本就是等着关了后门开前门而已。再两年才会出现,政策照应哪那么快体现的……
什么叫关了后门??开前门??
辞职那是闹着玩吧,给党国办事,能亏待吗?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上面不会不考虑这些的。
辞职的干别的也有的噢
这报道
真是打脸啊
不是有很多公职人员吵吵嚷嚷的要辞职吗
这报道
真是打脸啊
不是有很多公职人员吵吵嚷嚷的要辞职吗

中央刚出台一点儿规定约束下公务员,马上就有人危言耸听地说可能引起公务员辞职潮,随后某地公务员工资就出现在网上给全国人民看。这些都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常言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每年公务员考试的巨大规模已经证明了一切。每年那么多人挤破头往公务员队伍里钻,难道他们是傻子吗?
呃今天点进来一看 LZ竟然被禁了
其实也很正常啊每年嚷嚷要离职的多了真正辞了的肯定没嚷的多
公务员离职,别开玩笑了。公务员是体制化最严重的职业,在里面干5年,基本丧失在社会上谋生的能力。

所以年轻人最好不要去当公务员
这个东西就像离婚,过的不顺心的夫妻大把,但也不是一句”爱过过,不过就离“就可以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