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中国三大油企高管涉海外离岸公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2:27:10


今年第一篇关于中国的大型调查性新闻报道来自国际调查记者同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该组织在周二与几家西方新闻媒体先后发表文章,详细报道了中国商人及领导人亲属广泛利用离岸公司以及避税天堂的消息。

中国人的前述活动主要集中在英属维尔京群岛(British Virgin Islands),针对此事的调查来源于国际调查记者同盟得到的一大批泄密金融材料,该组织是位于华盛顿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周三,该组织用英文和中文发布了第二则有关中国的大新闻,这是关于一名前中国石油企业高管在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s)、百慕大群岛(Bermuda)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几十家空壳公司的个案分析。这篇报道还称,泄密文件显示,中国的三大国有石油企业以及这些企业的高管在1995至2008年间成立了几十家空壳公司。中国石油企业腐败严重,这三家公司是该行业最大的公司。
个案分析显示,名为孙天罡的前高管曾以石油企业家的身份发财致富,在此之后,他名下的主要公司及公司资产却被政府背景深厚的前员工夺走。记者阿历克萨·奥勒森(Alexa Olesen)和迈克尔·哈德森(Michael Hudson)撰写报道的依据是对孙天罡的采访,以及孙天罡去年在美国洛杉矶一家地方法院对中石化提起的诉讼。中石化是前述三家国有石油巨头之一,也是全世界第四大的公司。

孙天罡在诉讼材料中称,中石化与警察串通,从2005年开始非法将他监禁5年,并剥夺了他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的一家公司的所有权,这家公司与中国西部新疆地区的一份利润丰厚的石油管道合同有关。这份诉讼材料称,2010年获释后,孙天罡又被软禁了两年。

诉讼材料称,中石化不想履行这份长达20年的合同,并自行修建了输油管道,将新疆塔河油田的石油输送出来。中石化没有回应记者多次提出的评论请求。法庭材料显示,被告的律师要求前述美国法院驳回这一诉讼,因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外国纠纷”。

孙天罡这起波澜起伏的案件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商场司空见惯的许多可疑行为的关注。其中之一便是利用所谓的“反向收购”使中国公司上市,并在上市过程中掩盖它们的身份和核心业务。这种间接上市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美国官员的注意。孙天罡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的公司持有其石油管道公司绝大部分的股份,他将这一公司并入了一家2001年在香港上市的食品公司,由此让自己的石油合资公司在港交所上市。随后,孙天罡将这家上市公司的名字改为捷美集团有限公司(GeoMaxima Holdings),并且剔除了食品业务。

这篇报道解释称,孙天罡就是利用这种方式绕开了他认为过于严苛的种种限制。当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公司不能在香港上市,在大陆注册的公司则需要得到官方批准才能在香港上市,而得到批准十分困难。

周二发布的这份关于中国人利用离岸空壳公司的概述称,这些公司成立时都有充分的理由。这一做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的商人当中流行,因为除了一些其他原因外,高管还希望避开严格的资本控制和那些有利于外国公司而不是国内公司的投资法律。

然而,这种做法也有一些更可疑的理由。这些公司是避税的手段,还能隐藏重要股东的身份。孙天罡说,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一家公司只需花费几百美元,并且可以“提供非常强大的掩蔽”,让实际所有人隐身幕后。

该报告援引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官员的话称,岛上40%的离岸企业来自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相关客户包括中国三大石油巨头的高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报告称,没有迹象表明这些高管或这些石油企业在从事非法活动,但离岸企业的隐秘本质让人难以查明为何会成立这些企业。

在官员进行的一场广泛的腐败调查中,中国石油已有多名高管被拘留。

有两家规模较小的公司卷入了针对中国石油的调查,它们都与泄密文件提及的一些离岸空壳公司有关。

2003年,前述两家公司之一惠生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Wison Engineering Services)的创始人华邦嵩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了三家与惠生有关的企业。惠生工程已在香港上市。去年9月,惠生暂停公开交易,宣布中国官方已对该公司展开调查,扣押了一些文件和记录,并冻结了公司的部分银行账户。该公司还表示,华邦嵩正在配合官方调查。

卷入调查的另一家与英属维尔京群岛有关的公司是中旭盛世风华投资有限公司(Zhongxu Investment Co. Ltd.)。这家公司的业务是运营中国石油的加油站,此外还运营水电站。据颇受尊敬的中国新闻媒体财新报道,8月1日,中旭负责人吴兵被人从北京西站带走,从此再未露面。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张亮亮、陈柳、陈亦亭cn.nytimes.com/china/20140124/c24investigation/

今年第一篇关于中国的大型调查性新闻报道来自国际调查记者同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该组织在周二与几家西方新闻媒体先后发表文章,详细报道了中国商人及领导人亲属广泛利用离岸公司以及避税天堂的消息。

中国人的前述活动主要集中在英属维尔京群岛(British Virgin Islands),针对此事的调查来源于国际调查记者同盟得到的一大批泄密金融材料,该组织是位于华盛顿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周三,该组织用英文和中文发布了第二则有关中国的大新闻,这是关于一名前中国石油企业高管在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s)、百慕大群岛(Bermuda)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几十家空壳公司的个案分析。这篇报道还称,泄密文件显示,中国的三大国有石油企业以及这些企业的高管在1995至2008年间成立了几十家空壳公司。中国石油企业腐败严重,这三家公司是该行业最大的公司。
个案分析显示,名为孙天罡的前高管曾以石油企业家的身份发财致富,在此之后,他名下的主要公司及公司资产却被政府背景深厚的前员工夺走。记者阿历克萨·奥勒森(Alexa Olesen)和迈克尔·哈德森(Michael Hudson)撰写报道的依据是对孙天罡的采访,以及孙天罡去年在美国洛杉矶一家地方法院对中石化提起的诉讼。中石化是前述三家国有石油巨头之一,也是全世界第四大的公司。

孙天罡在诉讼材料中称,中石化与警察串通,从2005年开始非法将他监禁5年,并剥夺了他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的一家公司的所有权,这家公司与中国西部新疆地区的一份利润丰厚的石油管道合同有关。这份诉讼材料称,2010年获释后,孙天罡又被软禁了两年。

诉讼材料称,中石化不想履行这份长达20年的合同,并自行修建了输油管道,将新疆塔河油田的石油输送出来。中石化没有回应记者多次提出的评论请求。法庭材料显示,被告的律师要求前述美国法院驳回这一诉讼,因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外国纠纷”。

孙天罡这起波澜起伏的案件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商场司空见惯的许多可疑行为的关注。其中之一便是利用所谓的“反向收购”使中国公司上市,并在上市过程中掩盖它们的身份和核心业务。这种间接上市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美国官员的注意。孙天罡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的公司持有其石油管道公司绝大部分的股份,他将这一公司并入了一家2001年在香港上市的食品公司,由此让自己的石油合资公司在港交所上市。随后,孙天罡将这家上市公司的名字改为捷美集团有限公司(GeoMaxima Holdings),并且剔除了食品业务。

这篇报道解释称,孙天罡就是利用这种方式绕开了他认为过于严苛的种种限制。当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公司不能在香港上市,在大陆注册的公司则需要得到官方批准才能在香港上市,而得到批准十分困难。

周二发布的这份关于中国人利用离岸空壳公司的概述称,这些公司成立时都有充分的理由。这一做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的商人当中流行,因为除了一些其他原因外,高管还希望避开严格的资本控制和那些有利于外国公司而不是国内公司的投资法律。

然而,这种做法也有一些更可疑的理由。这些公司是避税的手段,还能隐藏重要股东的身份。孙天罡说,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一家公司只需花费几百美元,并且可以“提供非常强大的掩蔽”,让实际所有人隐身幕后。

该报告援引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官员的话称,岛上40%的离岸企业来自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相关客户包括中国三大石油巨头的高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报告称,没有迹象表明这些高管或这些石油企业在从事非法活动,但离岸企业的隐秘本质让人难以查明为何会成立这些企业。

在官员进行的一场广泛的腐败调查中,中国石油已有多名高管被拘留。

有两家规模较小的公司卷入了针对中国石油的调查,它们都与泄密文件提及的一些离岸空壳公司有关。

2003年,前述两家公司之一惠生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Wison Engineering Services)的创始人华邦嵩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了三家与惠生有关的企业。惠生工程已在香港上市。去年9月,惠生暂停公开交易,宣布中国官方已对该公司展开调查,扣押了一些文件和记录,并冻结了公司的部分银行账户。该公司还表示,华邦嵩正在配合官方调查。

卷入调查的另一家与英属维尔京群岛有关的公司是中旭盛世风华投资有限公司(Zhongxu Investment Co. Ltd.)。这家公司的业务是运营中国石油的加油站,此外还运营水电站。据颇受尊敬的中国新闻媒体财新报道,8月1日,中旭负责人吴兵被人从北京西站带走,从此再未露面。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张亮亮、陈柳、陈亦亭cn.nytimes.com/china/20140124/c24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