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舟”小型运载火箭发射画面首次曝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1:06:23


北京时间9月25日12时37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评论:环球网军事特约评论员 沈则 图为美国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外国媒体认为,中国的“快舟”小型运载火箭发射与之类似)“快舟一号”卫星主要用于各类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其用户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  在未来的太空作战中,一旦敌方将我方的卫星击毁,我方可以通过快速反应的卫星发射系统迅速补充损失卫星,并扭转战场颓势。据分析人士称,“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的一部分。据外国媒体报道,目前,世界上仅有中美两国正在研制类似的系统,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主要用于快速发射卫星或反卫星武器。这次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抢在美国之前,成为首个完整发射卫星-火箭一体化快速应急空间飞行器试验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2年,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和控制太空的目的,开始研究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他要把上述作战想象变为现实,而2013年,中国的官方媒体也开始陆续披露相似的作战系统,当然,其他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技术和经济实力,难怪一些媒体认为,中美两国垄断太空优势的竞赛将彻底改变世界军事格局,因为在二十一世纪谁掌握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目前,美国DARPA首先构想的快速应急卫星系统因种种原因没有实施,虽然美国已经发射了一些战术卫星系统和小型固体火箭,但像中国这样完整的发射火箭和卫星综合系统的,美国的记录仍然为零,中国的试验开创了人类战争史的一个新纪元。“快舟”飞行器作战想定是:当需要对特定目标进行紧急战术侦察和通讯服务,在隐蔽地域待机的发射平台接收到命令后,带有星箭组合体的机动发射平台在战术掩护下机动到达预定发射阵地,完成发射准备后,星箭组合体发射升空,并迅速进入预定轨道,然后开始相关任务作业,从接到命令到投入使用,整个发射过程仅需要数小时或数天,而常规发射则需要最少6至9个月。有军迷猜测“快舟”应急空间飞行器的尺寸介乎“东风21”和“东风31”导弹之间,在生产出厂时就采用“星、箭、筒、车”组合体,外观类似导弹,装在密封储存发射筒内,由大型导弹运载车运输,有效保存时间应该在10年左右。“快舟”应该由解放军二炮部队装备,在发生战争或自然灾害时,能够在任何地方快速发射入轨。载荷应该主要是战术侦察卫星、通讯卫星。这种产品应该大量使用成熟技术,追求较低成本,可以像中程导弹一样大量部署使用。何谓“太空快速响应作战”   美国空军最早提出“太空快速响应”一词,其概念重点强调在接到需求命令后,全部的开发工作可在18个月内完成,保证从提出作战需求到航天器部署完毕只需要几天或者几周的时间,以满足战术级作战的要求。2007年4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向国会防御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发展“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计划的报告。根据该报告,美国把“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定义为“确保集中并及时地满足联合部队司令部需求的空间力量,以能够承受的成本提供在太空和近太空迅速、精确部署和运行国家及军事资产的能力”,并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视为旨在满足联合部队司令部需求的太空活动的一部分,以此提升太空实力的快速响应性,满足国家安全需要。需要指出的是,“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太空系统,而是对后者进行必要的补充,“太空快速响应作战”与传统太空系统的关系,类似于C-130与C-17的关系。
关键词: 画面
美国军界领导指出,搞“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的目的,不是建造可以满足更多作战需求的一套系统,而是去建造一些满足专门且关键的作战需求的若干套个性化系统。“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将提供一种经济适用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在太空,近太空、经由太空/近太空的国家与军方资产,能迅速、准确、决定性地到位并运行。“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的远景是提供快速的、量身打造的聚焦于战役与战术任务的太空力量。从作战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角度考虑,“太空快速响应作战”中的响应时间是第一位的,为此该计划所需要达到的能力包括:  (1)为应对对手不断提升的太空作战能力,太空项目开发阶段对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时间由当前的2至10年,缩短到6至9个月;  (2)用于集成、发射,部署航天器的时间由当前的3>12个月缩短为几天;  (3)达到作战需求的效果由目前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缩短到能够实时支持作战。为了达到上述的军事需求,需要研制出一系列新的、低成本的,能快速进入太空的运载器和航天器。
关键词: 画面
太空也要“兵贵神速”   现有的大型卫星系统还不能及时响应战场变化,不能由战场指挥官控制,而且时效性差,研制、发射和准备的周期长、费用高昂,不适于战术应用。因此,需要探索、发展能满足战术战役应用,成本低廉、更加灵活的空间系统,提供更快的作战响应能力。“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2001年12月美国发布《AFSPC001-01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作战及时响应型太空运输任务需求陈述》,为日后发展“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奠定了基础。2002年下半年,美国防部军力转型办公室与海军实验室联合启动“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试验”(ORSE),旨在从有效载荷与发射系统两个方面验证“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能力。2003年3月,美国空军又开始进行“太空快速响应运输”替换方案分析(AOA),对空天飞机、空射火箭、完全或部分可重复使用火箭、一次性火箭等发射方案进行研究。2004年,美国空军参谋长提出了“联合作战空间”(JWS)的概念,进一步深化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的思想。2005财年美国防部又提出了“太空快 速响应作战”倡议。2006财年国会增加了对近太空的研发投资,要求对近太空平台的作战有效性、技术性、经济性进行分析。2006年7月,空军还新组建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小卫星中队。2007年4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向国会提交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报告,阐述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实施技术,标志着太空系统投入战场战术应用的序幕正式拉开。
关键词: 画面
这是黑龙江省科技工作会议中曝光的快舟应急空间飞行器配套项目。  美军的“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将实现如下4种军事航天能力。  (1)进一步拓展太空系统的应用范围,使空间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战术应用能力,及时响应不断变化的战场需求,快速提供针对战役和战术任务的战场情报、监视与侦察,部队移动中通信,气象监测,定位、导航等各种信息。  (2)提高太空的战略应急能力,及时应对始料未及的紧迫需求,成为大型卫星系统战略能力的有力补充。尤其在大型卫星系统受到攻击而失效时,“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可快速提供系统重建能力;  (3)使空间系统更易于维持、更有效,并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成为太空防御的新途径,并将有效提高关键太空系统在未来战争中的快速补充和恢复、重建能力,同时应用“虚拟卫星”或“星簇”结构等技术,明显加大对卫星硬杀伤的技术难度和成本;  (4)“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计划拟采用标准化的卫星通用平台和模块化有效载荷及部件,并通过快速组装和测试技术等,形成太空系统的快速研制和部署能力。
关键词: 画面
2007年5月,美国空军在柯特兰德空军基地建立“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办公室,该办公室的设立使美国“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能力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当前,美国正在北约26个成员国中积极推广“百星星座”的概念,试图建立“ORS星座联盟”,并最终部署一个可共享的“百星星座”。
关键词: 画面
如何打造“太空快速响应”系统   事实证明,发展太空系统快速反应能力并非易事,必须改变整个太空架构的许多方面,美国目前正从以下3个方面打造全新的太空反应能力。目前的卫星发射准备周期长、发射费用昂贵,以“军事星”通信卫星为例,发射入轨不仅要耗费上亿美元,在发射前还要进行3个月的测试。因此ORS的首要任务是减少发射费用,缩短发射时间,为此美国正在努力发展运载技术,提高快速发射及入轨能力。目前的主要措施包括:(1)专门发展太空快速响应运载器。在这一方案指导下发展的新型系统主要包括“力量运用和从本土发射”(FALCON)计划中的小型运载火箭(SLV)、经济可承受快速响应航天运输系统(ARES)、“风驰”空射火箭等。(2)在现有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和洲际弹道导弹(1CBM)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发展的系统主要包括“猎鹰”小型运载火箭、“鬼怪”火箭和“米诺陶”(Minotaur)等。(3)利用商业系统提供快速太空响应发射服务。商业发射如果解决了安全、成本和时间限制等因素的制约,这种方式将能成为太空快速响应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 画面
目前航天器不能响应战场变化,不能由战场指挥官控制,而且不能有效地把战场感知信息直接送达作战部队,同时卫星开发需要长时间的研发、测试。为了缩短航天器的开发和测试时间,提升战术支援能力,许多新的概念被提出,包括标准化航天器平台、模块化载荷、虚拟卫星、星簇、在轨服务等。通过对这些概念技术的应用与探索,保证系统可快速地研制、生产与组装。这方面“战术卫星”已经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此外,培养新型太空人才也很关键。发展具有反应能力的太空系统的最大障碍也许是改变太空专业人员对太空系统的思维方式。未来,具有反应能力的太空系统操作者将需要对美国军队的需求变化和敌方军队的行动做出动态和及时的反应,这与现在的操作方式是不同的。因此,从长远看,培养人才或许比技术开发更为重要。
关键词: 画面
从1999年“太空快速响应作战”概念提出至今,美国在该领域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的建设还只是处于启动阶段,要成功实现“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计划仍然充满了挑战。
关键词: 画面







http://news.ifeng.com/mil/bigpic ... 3083551_0.shtml#p=1

北京时间9月25日12时37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评论:环球网军事特约评论员 沈则 图为美国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外国媒体认为,中国的“快舟”小型运载火箭发射与之类似)“快舟一号”卫星主要用于各类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其用户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  在未来的太空作战中,一旦敌方将我方的卫星击毁,我方可以通过快速反应的卫星发射系统迅速补充损失卫星,并扭转战场颓势。据分析人士称,“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的一部分。据外国媒体报道,目前,世界上仅有中美两国正在研制类似的系统,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主要用于快速发射卫星或反卫星武器。这次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抢在美国之前,成为首个完整发射卫星-火箭一体化快速应急空间飞行器试验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rdn_52d7a58a5bad8.jpg (23.6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6 18:47 上传

2002年,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和控制太空的目的,开始研究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他要把上述作战想象变为现实,而2013年,中国的官方媒体也开始陆续披露相似的作战系统,当然,其他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技术和经济实力,难怪一些媒体认为,中美两国垄断太空优势的竞赛将彻底改变世界军事格局,因为在二十一世纪谁掌握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目前,美国DARPA首先构想的快速应急卫星系统因种种原因没有实施,虽然美国已经发射了一些战术卫星系统和小型固体火箭,但像中国这样完整的发射火箭和卫星综合系统的,美国的记录仍然为零,中国的试验开创了人类战争史的一个新纪元。

rdn_52d7a581c8a60.jpg (79.6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6 18:48 上传

“快舟”飞行器作战想定是:当需要对特定目标进行紧急战术侦察和通讯服务,在隐蔽地域待机的发射平台接收到命令后,带有星箭组合体的机动发射平台在战术掩护下机动到达预定发射阵地,完成发射准备后,星箭组合体发射升空,并迅速进入预定轨道,然后开始相关任务作业,从接到命令到投入使用,整个发射过程仅需要数小时或数天,而常规发射则需要最少6至9个月。

rdn_52d7a5853b016.jpg (120.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6 18:49 上传

有军迷猜测“快舟”应急空间飞行器的尺寸介乎“东风21”和“东风31”导弹之间,在生产出厂时就采用“星、箭、筒、车”组合体,外观类似导弹,装在密封储存发射筒内,由大型导弹运载车运输,有效保存时间应该在10年左右。“快舟”应该由解放军二炮部队装备,在发生战争或自然灾害时,能够在任何地方快速发射入轨。载荷应该主要是战术侦察卫星、通讯卫星。这种产品应该大量使用成熟技术,追求较低成本,可以像中程导弹一样大量部署使用。

rdn_52d7a586029b1.jpg (155.4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6 18:49 上传

何谓“太空快速响应作战”   美国空军最早提出“太空快速响应”一词,其概念重点强调在接到需求命令后,全部的开发工作可在18个月内完成,保证从提出作战需求到航天器部署完毕只需要几天或者几周的时间,以满足战术级作战的要求。2007年4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向国会防御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发展“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计划的报告。根据该报告,美国把“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定义为“确保集中并及时地满足联合部队司令部需求的空间力量,以能够承受的成本提供在太空和近太空迅速、精确部署和运行国家及军事资产的能力”,并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视为旨在满足联合部队司令部需求的太空活动的一部分,以此提升太空实力的快速响应性,满足国家安全需要。需要指出的是,“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太空系统,而是对后者进行必要的补充,“太空快速响应作战”与传统太空系统的关系,类似于C-130与C-17的关系。
关键词: 画面

rdn_52d7a5859c2b7.jpg (62.2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6 18:50 上传

美国军界领导指出,搞“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的目的,不是建造可以满足更多作战需求的一套系统,而是去建造一些满足专门且关键的作战需求的若干套个性化系统。“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将提供一种经济适用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在太空,近太空、经由太空/近太空的国家与军方资产,能迅速、准确、决定性地到位并运行。“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的远景是提供快速的、量身打造的聚焦于战役与战术任务的太空力量。从作战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角度考虑,“太空快速响应作战”中的响应时间是第一位的,为此该计划所需要达到的能力包括:  (1)为应对对手不断提升的太空作战能力,太空项目开发阶段对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时间由当前的2至10年,缩短到6至9个月;  (2)用于集成、发射,部署航天器的时间由当前的3>12个月缩短为几天;  (3)达到作战需求的效果由目前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缩短到能够实时支持作战。为了达到上述的军事需求,需要研制出一系列新的、低成本的,能快速进入太空的运载器和航天器。
关键词: 画面

rdn_52d7a5838a9e6.jpg (5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6 18:51 上传

太空也要“兵贵神速”   现有的大型卫星系统还不能及时响应战场变化,不能由战场指挥官控制,而且时效性差,研制、发射和准备的周期长、费用高昂,不适于战术应用。因此,需要探索、发展能满足战术战役应用,成本低廉、更加灵活的空间系统,提供更快的作战响应能力。“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2001年12月美国发布《AFSPC001-01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作战及时响应型太空运输任务需求陈述》,为日后发展“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奠定了基础。2002年下半年,美国防部军力转型办公室与海军实验室联合启动“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试验”(ORSE),旨在从有效载荷与发射系统两个方面验证“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能力。2003年3月,美国空军又开始进行“太空快速响应运输”替换方案分析(AOA),对空天飞机、空射火箭、完全或部分可重复使用火箭、一次性火箭等发射方案进行研究。2004年,美国空军参谋长提出了“联合作战空间”(JWS)的概念,进一步深化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的思想。2005财年美国防部又提出了“太空快 速响应作战”倡议。2006财年国会增加了对近太空的研发投资,要求对近太空平台的作战有效性、技术性、经济性进行分析。2006年7月,空军还新组建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小卫星中队。2007年4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向国会提交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报告,阐述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实施技术,标志着太空系统投入战场战术应用的序幕正式拉开。
关键词: 画面

rdn_52d7a583547a6.jpg (57.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6 18:52 上传


这是黑龙江省科技工作会议中曝光的快舟应急空间飞行器配套项目。  美军的“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将实现如下4种军事航天能力。  (1)进一步拓展太空系统的应用范围,使空间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战术应用能力,及时响应不断变化的战场需求,快速提供针对战役和战术任务的战场情报、监视与侦察,部队移动中通信,气象监测,定位、导航等各种信息。  (2)提高太空的战略应急能力,及时应对始料未及的紧迫需求,成为大型卫星系统战略能力的有力补充。尤其在大型卫星系统受到攻击而失效时,“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可快速提供系统重建能力;  (3)使空间系统更易于维持、更有效,并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成为太空防御的新途径,并将有效提高关键太空系统在未来战争中的快速补充和恢复、重建能力,同时应用“虚拟卫星”或“星簇”结构等技术,明显加大对卫星硬杀伤的技术难度和成本;  (4)“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计划拟采用标准化的卫星通用平台和模块化有效载荷及部件,并通过快速组装和测试技术等,形成太空系统的快速研制和部署能力。
关键词: 画面

rdn_52d7a584d7046.jpg (135.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6 18:53 上传

2007年5月,美国空军在柯特兰德空军基地建立“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办公室,该办公室的设立使美国“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能力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当前,美国正在北约26个成员国中积极推广“百星星座”的概念,试图建立“ORS星座联盟”,并最终部署一个可共享的“百星星座”。
关键词: 画面

rdn_52d7a5841bc49.jpg (63.5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6 18:53 上传

如何打造“太空快速响应”系统   事实证明,发展太空系统快速反应能力并非易事,必须改变整个太空架构的许多方面,美国目前正从以下3个方面打造全新的太空反应能力。目前的卫星发射准备周期长、发射费用昂贵,以“军事星”通信卫星为例,发射入轨不仅要耗费上亿美元,在发射前还要进行3个月的测试。因此ORS的首要任务是减少发射费用,缩短发射时间,为此美国正在努力发展运载技术,提高快速发射及入轨能力。目前的主要措施包括:(1)专门发展太空快速响应运载器。在这一方案指导下发展的新型系统主要包括“力量运用和从本土发射”(FALCON)计划中的小型运载火箭(SLV)、经济可承受快速响应航天运输系统(ARES)、“风驰”空射火箭等。(2)在现有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和洲际弹道导弹(1CBM)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发展的系统主要包括“猎鹰”小型运载火箭、“鬼怪”火箭和“米诺陶”(Minotaur)等。(3)利用商业系统提供快速太空响应发射服务。商业发射如果解决了安全、成本和时间限制等因素的制约,这种方式将能成为太空快速响应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 画面

rdn_52d7a582daf53.jpg (151.5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6 18:54 上传

目前航天器不能响应战场变化,不能由战场指挥官控制,而且不能有效地把战场感知信息直接送达作战部队,同时卫星开发需要长时间的研发、测试。为了缩短航天器的开发和测试时间,提升战术支援能力,许多新的概念被提出,包括标准化航天器平台、模块化载荷、虚拟卫星、星簇、在轨服务等。通过对这些概念技术的应用与探索,保证系统可快速地研制、生产与组装。这方面“战术卫星”已经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此外,培养新型太空人才也很关键。发展具有反应能力的太空系统的最大障碍也许是改变太空专业人员对太空系统的思维方式。未来,具有反应能力的太空系统操作者将需要对美国军队的需求变化和敌方军队的行动做出动态和及时的反应,这与现在的操作方式是不同的。因此,从长远看,培养人才或许比技术开发更为重要。
关键词: 画面

rdn_52d7a5816b27c.jpg (65.1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6 18:55 上传

从1999年“太空快速响应作战”概念提出至今,美国在该领域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的建设还只是处于启动阶段,要成功实现“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计划仍然充满了挑战。
关键词: 画面

rdn_52d7a5826ba4c.jpg (113.1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6 18:56 上传








http://news.ifeng.com/mil/bigpic ... 3083551_0.shtml#p=1
帮楼主补个链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470_27728.html#p=1
土的掉漆啊。。。看美帝的真实高达上
企业级 发表于 2014-1-16 19:08
土的掉漆啊。。。看美帝的真实高达上
土共不土,战斗力5,没听说过?
大国交锋,先手攻击系统关键节点,,各种卫星。。。      看来月球上建个反卫星基地很有必要啊。
为啥我觉得第一张图像是p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