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毛、乌毛 对TG武器更新的作用 苏35\\S400\\阿穆尔165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3:04:26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1-16/0742760320.html

中国武器更新成绩显著 俄称进口装备有重要作用

俄称中国武器更新换代成绩显著 进口仿制和自主研发相结合   

  据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1月15日报道,中国军队武器装备革新战略以进口、仿制和生产为基础,既进口先进武器和军事装备,又自主研制生产。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2012年世界军费总支出为17500亿美元,同比下降0.5%,这也是自1998年以来首次下降。目前正在形成一个稳定的新趋势,即发达国家军事预算在减少,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与此同时,亚洲、东欧、中东、北非和拉丁美洲国家军费却在增加。现在中国军事预算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12年增长7.8%,增幅为115亿美元。根据国际战略研究所《军事平衡-2013》研究报告,中国军费今后还将继续增加。   

  2012-2013年中国军费的主要部分用在了武器装备领域新项目的发展上,目的是实现军队的现代化,提高军队战斗力。中国军队的国际义务随着中国地区和国际利益的扩大而扩大,特别是在维和、反海盗、人道主义援助、救灾、联合演习方面。除了推动军队现代化之外,这些国际义务的目的显然在于扩大中国的政治联系,减轻国际社会对中国影响力增加的担忧,特别是在亚洲。所有这些任务都需要提高解放军的作战效能。   

  专家认为,2012年中国军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是首艘航母“辽宁舰”下水。它是在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基础改建而成的,将在几年后形成战斗力。航母的升级改装,以及乘员和舰载机飞行人员的强化训练,清楚地表明中国准备加强海军航母实力。在此方面,专家们积极讨论中国国防部是否同意租用乌克兰“尼特卡”舰载航空兵地面试验训练基地,培养中国海军飞行员。此前俄海军已经放弃使用该设施。乌克兰议会应当会通过一项法案,允许乌国防部将此设施租给中国使用。分析师认为,中国舰载航空兵主力飞机歼-15是俄罗斯苏-33K的私自仿制品,“辽宁舰”本身性能酷似俄军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因此中国飞行员的培训过程随之大幅简化。尽管中国军队在西安阎良空军基地积极发展海军航空兵训练中心,中方仍对乌克兰“尼特卡”训练中心非常感兴趣,因为中国在发展自己唯一的航母时得到的外部援助极少。对中国来说,独立训练舰载机机组人员,将会增加事故风险,延误航母服役进程。   

  中国海军同时高度重视舰载直升机。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生产的直-8预警直升机已在2012年从“辽宁舰”上起飞,它是欧洲直升机公司SA- 321的中国许可版。另外,中国还购买了俄罗斯卡-31和卡-28舰载直升机。至于中国海军航空兵编队在保护航母,防范空中和水面威胁的战术,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暂时还不得而知。   

  中国还在研制JZY-01舰载预警机,其试验样机的图片于2012年7月曝光。对于它是否会在中国航母上使用,专家们意见不一。多数人认为,该款飞机有这种能力。在作战任务范围方面,JZY-01与美国E-2“鹰眼”预警机类似。另外,歼-15在航母上起降的训练量在加大。根据《军事平衡-2013》的数据,试验中还使用了反舰导弹模型。这表明,一旦发生冲突,歼-15将用来攻击敌方舰艇战斗群。相同消息源指出,“辽宁舰”配备了“海鹰”有源相控阵三维搜索雷达。舰载武器包括4套FL-3000N“飞豹”防空导弹系统,弹药基数18枚,另外还有2套反潜导弹系统,各备导弹12枚,品牌和型号没有公开。专家认为,“辽宁舰”还能部署(可能已经安装)反舰导弹系统。

  除了航母之外,中国国防工业系统正在广泛实现各种非常值得关注的武器项目。2012年7月,据推测可能用于打击地面目标的DH-10巡航导弹发射装置曝光。这种武器的陆军版已于2006-2008年列装,空军版正在研制之中,预计会在不久的将来装备部队。    中国还在继续建造052D型驱逐舰,其首批图片于2012年8月曝光。观察家可以看到舰上有64具导弹垂直发射架,导弹类型和用途不明。现在还不清楚,中国海军是建造1-2驱逐舰,保证每个微系列在同级产品中都更加先进,还是恰恰相反,开始大量生产052D战舰。第二种方案最有可能实现,因为中国造船能力已经达到最高水平。已经老旧的战舰,比如052C驱逐舰,将会被升级到相应水平的新型战舰逐步替换。   

  专家们此前指出,中国海军的软肋是缺乏海外军事基地和运输补给船。但是2012年3月和5月,中国两艘“福池”级综合补给舰下水,使类似船只数量立即翻番。中国高度重视沿海地区的防护。2012年上半年,中国海军得到了6艘056型护卫舰,它们能够对付亚太邻国现在积极购买的潜艇。中国还在研制运-8FQ(或高新六号)海上巡逻机对付潜艇,这种飞机于2011年11月首次亮相。根据国外消息源的资料,该机在2013年1月之前进行了首次试飞。   

  《军事平衡-2013》报告指出,为了保护本国利益,中国不仅使用持续增强的军事力量,而且经常使用较为和平的手段,包括经济压力和准军事组织。比如没有配备武器的中国海监船,已在努力恢复南海岛屿主权方面多次使用。也就是说,中国拥有能够展示自己意图的工具,同时不必引发对亚太地区紧张局势显著升级的担心。中国海监非常重视装备更新,可能会在2018年底前接装36艘船只。中国海军退役船只传统上也会移交给海监部门。比如2012年,中国海监接收了原本属于海军的2艘护卫舰和2艘辅助船只。   

  中国还在研制潜射弹道导弹。射程7500公里的“巨浪-2”应当在今年形成战斗力,从而大幅增强中国海军力量。海军现在拥有3艘094型“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这一数字到2020年将增至5艘。另外还在继续发展096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和095型多用途导弹鱼雷核潜艇。根据一系列报告,中国还在制造射程1500公里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早在2010年,中国台湾就有消息称,解放军某些部队装备了“东风-16”新型中程弹道导弹。   

  2012年7月,某些美国官员声称,中国试验了“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它可能是中国第一种能够摧毁美洲大陆目标的导弹。据推测,这种洲际弹道导弹将配备主动制导分导式多弹头,从而显著提升其使用效率。但是至今还不清楚,目前射程最远的“东风-31A”导弹是否也使用这种分导式多弹头。   

  中国空军继续发展歼-11歼击机,特别是其突击版歼-16。还在试验两架歼-20原型机,第三架原型机也于2012年10月亮相。日本对这种飞机的飞行极为不安。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还在研制中型隐身歼击机歼-21或歼-31。另外,中国还在继续使用中型歼击机歼-10替换老旧的战机。   

  中国军用运输航空兵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白俄罗斯引进了伊尔-76军用运输机。中国此前和俄罗斯的伊尔-76供应谈判已经破裂,因为俄方无法保证在规定时间内组装所需数量的飞机。专家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中俄可能签订升级版伊尔-76MD-90A(伊尔-476)供应合同。另外,解放军空军还在研制国产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军用运输机项目发展难度较大,可能会对预警机和加油机的制造产生影响。目前中国仅仅制造了5架“空警-2000”预警机,主力加油机仍旧是轰-6(苏联图-16)的相应版本。

  中国陆军在国防支出计划中处于优先地位,尽管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海军、空军、二炮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上。专家认为,这表明中国战略已经显著改变。军队的主要职能是守边卫疆,武警和武装力量职能的明确划分也印证了这一点。陆军主要战役单位现在是旅而不是师,根据武器装备的不同,作战旅主要分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类型。

  新技术装备不断列装部队。2010年,中国从南非购买了11辆MRAP防地雷反伏击车和相关技术。2012年6月,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推出的新型8M步兵战车,据称就已经使用了南非技术。只是暂时还没确定,这种新型步兵战车是主要装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还是用于出口。特别值得关注的还有使用导线和激光引导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系统。中国同时还在发展各型步兵战车,包括轻型步战车。2012年开始装备ZBD-08步战车,它和前身ZBD-04一样,在外形上容易让人联想到苏联和俄罗斯的BMP-1/2,尽管中国新产品拥有更加完善的装甲防护设备和主炮。ZBD-08的底盘还用于其他类型设备的生产,包括ZBD-09轮式装甲运兵车和ZBD-05两栖登陆车。

  除了落实国产武器研制项目之外,购买外国武器也在增强中国军事实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上述中国国防工业最受关注的研发项目信息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进口的重要性。美国国防部援引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指出,中国依靠国外技术,采购军民两用性质的关键部件,集中精力发展自主研发,实现了国家武装力量的现代化。

  尽管自2005年以来,中国开始大幅减少武器进口规模,无论是绝对指标,还是相对指标,但是中国仍在引进武器系统成品,积极发展有外方参与的国防生产项目,授权生产,以及复制再现产品的逆向工程。此外,中国还通过网络空间侦察和情报活动刺探个别武器装备技术,获取相关机密资料,比如美国F-35战机。西方专家认为,今后几年这种趋势很有可能还将持续下去,因为中国在关键技术发展方面仍有困难。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2012年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国防工业开始生产几种新型武器装备,以减少对外国供应的依赖。如果说2003-2007年中国还是世界武器最大进口国的话,那么到2008-2012年,中国已经以75亿美元的进口额退居次席,进口规模下降47%。不过,中国新武器系统继续以大量国外组件为基础,比如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中国最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歼-10和歼-11歼击机,仍在使用俄罗斯AL-31FN发动机。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   

  五角大楼在2013年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仍然是中国武器装备和物资技术保障方面的主要供应国,包括前景歼击机、直升机、导弹系统、潜艇、驱逐舰,以及生产某些类型武器装备的技术许可证。为证明这点,还有必要列举一些例子。自1996年以来,俄罗斯根据3项合同总共向中国出口了76架苏-27(36架苏-27SK、40架苏-27UBK)飞机,其中一项合同规定的出口数量是28架,另外两项各24架。1996年,中俄双方签署了价值1.5亿美元的技术转让和组件供应合同,要求俄方提供必要技术支持,协助中国组装生产苏-27。根据合同条款,俄方有义务帮助中国沈飞公司建设生产线,在15年内组装200架苏-27。飞机使用的发动机、雷达、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直接从俄罗斯购买。中国另外还得到了38架苏-30MKK多功能歼击机和24架苏-30MK2歼击机。   

  目前中俄双方正在谈判第4代++多用途歼击机苏-35的供应事宜。俄国防工业系统消息人士指出,最初中国希望购买24架,并写进了第一版合同。但是在谈判过程中,中方宣布购买的飞机数量可能发生任何方向(或增加或减少)的变化,飞机预计在2014年下半年交付。该协议还规定俄罗斯协助中国建设苏-35维修服务技术中心。为苏-35生产航电设备和无线电电子设备的俄罗斯“无线电电子技术”康采恩公司发言人宣布,中方将只接收硬件,俄方不会提供数学控制算法,主要是指惯性导航系统和最新型“雪豹”雷达。

  俄罗斯歼击机的供应在中国军用飞机制造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说十年前中国还没有生产任何一种有竞争力的作战飞机的话,那么现在中国已经使用JF-17和歼-10,它们或许可以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相媲美。与此同时,中国还在生产以经典战机米格-21为基础的廉价版战机,以及苏-27的仿制品歼-11B和舰载歼击机苏-33的仿制品歼-15。成飞和沈飞已经制造出使用隐形技术的歼-20和歼-31。中国还在为这些战机扩大航空导弹生产线,研制新一代机载设备,包括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红外搜索瞄准系统。   

  迄今为止,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12艘不同武器配置的877EKM型和636型“基洛”级潜艇。其中,俄罗斯技术已在中国从2004年研制041型“元”级潜艇上应用。2013年初中国海军编有4艘041型潜艇(艇号分别为330、331、332、333)。现在正在建造一艘该型潜艇,还计划建造另外3艘。现在中国还对引进俄罗斯“红宝石”中央海军设计局研制的“阿穆尔-1650”新型潜艇感兴趣。美国国会研究局的专家认为,中国对“阿穆尔”潜艇的关注与进一步研究世界先进潜艇技术并在国产潜艇上应用有关。“红宝石”设计局发言人表示,企业已经联合俄国防出口公司和中国进行了相应的谈判,准备以“阿穆尔”为基础为中国制造新型常规潜艇,双方已经有了相应的框架合同。这名发言人指出,中国对购买潜艇本身没有多大兴趣,双方最有可能在个别组件特殊设计技术方面进行选择性合作。   

  中国还进口了几个营编制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援引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局长福明的话指出,中国有意在2015年初购买S-400防空导弹系统。但是俄国防工业系统代表早在2010年就曾指出,生产企业“金刚石-安泰”防空康采购恩公司在产能方面有一些问题,俄企业应当首先为俄军制造一定数量的S-400,替换老旧的S-300。至少在2017年前不可能对外出口S-400导弹系统。   

  俄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伊赛金表示,中国还出现在了伊尔库特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新型教练机雅克-130的准买家名单上。2012年,中国还订购了55架米-17运输直升机。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报告指出,除了正式合同之外,中国还广泛搜集国外限制出口的敏感技术。许多国防工业公司从事军事和民用领域的研究,保证军队技术进步。中国专家积极参加科学研讨会,各公司也积极组织联合生产和研究。   

  专家们认为,总体而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事业不再依赖进口。中国工业已经展示了不用外援在几乎所有领域研制生产先进武器装备的能力,同时还出现了缩小与西方最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趋势。但是,突然停止海外采购可能会明显迟滞解放军系统性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进程。或许,中国对逆向工程(仿制),对外国武器装备的依赖,至少还将持续十年。中国许多现代化武器系统,特别是航空技术装备,要么从俄罗斯进口(苏-27、苏-30),要么是俄罗斯产品的复制品。另外,中国大量国产武器系统以国外技术为基础,比如直升机、雷达、航空发动机,在此方面,要么进口,要么广泛使用俄罗斯和欧洲技术许可证组装生产。对中国来说,另外一个紧迫问题是保证通过逆向工程方法生产的军工产品的质量。专家认为,这些武器的质量非常低,很难适应解放军对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需求。   

  不过,中国军事产品的出口部分弥补了对外国武器装备的进口。虽然这在大国贸易结构中只是一小部分,但是其增长速度令人印象深刻。2002-2006年和2007-2011年中国武器出口增长95%。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3年初宣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武器出口大国。根据五角大楼的评估,2007-2011年中国签订的常规武器出口供应合同总价值110亿美元。2012年,中国推出了可能同样在国外市场销售的“翼龙”无人机。据推测,从2012年年初以来,中国武器出口开始随着国防工业的发展缓慢增加。中国武器装备的主要消费国在亚洲、中东和北非,最大合作伙伴是巴基斯坦。中国不仅向巴基斯坦出口成品武器装备,还与巴方联合研制武器,比如JF-17“雷电”歼击机、F-22P护卫舰、K-8喷气式教练机、F-7歼击机、预警机、主战坦克、空空导弹、反舰导弹、轻型装甲车辆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把中国视为物美价廉的武器装备供应商。对中国来说,这种贸易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中国改善同地区国家的贸易关系,确保获得非洲资源,特别是石油,扩大地区影响,巩固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   

  美国国会研究局的报告指出,在两伊战争(1980-1988)爆发之前,中国还没有进入世界武器贸易市场。中国武器出口的主要特点是大众化,普遍都能接受,而且不附加任何条件和任何数量限制。中国军火生意已经成为地区性贸易,主要针对第三世界国家。2005年,中国的多边武器出口贸易合同金额估计为27亿美元,2007年为25亿美元,2008-2011年为20亿美元,2012年中国又签订了21亿美元的武器出口协议。中国主要销售中小型武器系统及其部件,比如向伊朗供应反舰导弹,向巴基斯坦出口反坦克导弹系统。作为导弹技术出口管制成员国,中国在此方面的贸易,可能会对更加先进的各类导弹系统的出口限制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武器供应国的前景不容乐观。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1-15/0935760158.html

解析中乌军事合作:没乌克兰就没中国的国防成就

  2013是中国和乌克兰建交20周年,尽管中乌两国已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有关纪念活动极为低调。除了4月9日乌克兰农业巨头ULF与中工国际签署价值40亿美元的合同作为献礼外,还有5月15日中乌民用航空发动机全面合作的签约。 双方似乎均刻意避开军工领域的合作,涉及军贸的只字不提。实际上,中国是乌克兰军事工业第一大消费国,乌方更是期望中国在2013年后成为乌克兰头号军事技术合作伙伴。 分析人士指出,迄今为止,乌克兰已向中国出口了约30类军事技术,其中涉及用于航空母舰、大型舰艇的动力系统、大型运输机设计、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坦克发动机和空对空导弹等关键装备。 20年,中国几乎从乌克兰拿到了想要得到的全部军工技术。尽管乌克兰的军工家底已被摸得一清二楚,但在局部单项技术领域,中国仍将持续加强与乌军工的合作。

  “双引工程”抄底乌军工人才 中乌军工合作,始于苏联解体后那段特殊时期。其时,独联体各国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工厂、机构大量倒闭,军工领域许多专家、教授失业,收入锐减。特别是一些尖端行业,大量一流的工程师陷入赤贫,美国、德国、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等国科研机构纷纷派出专家前往俄罗斯、乌克兰,以优厚条件招揽人才。韩国的人才计划卓有成效,乌克兰专家只要联系韩驻乌使馆,就可以拿到签证和机票,并提供一个月工资。工资报酬没有统一标准,视专家本人资历和贡献大小,一般15002000美元/月,知名专家30004000美元/月。 中国也加入了这一轮人才争夺,采用的招揽方法类似韩国,但得益于苏联时期中苏友好的渊源,一些留苏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个人友情联络等多种形式,从乌克兰请到了不少顶级专家。

  在这段难得的时期,中国主动出击,目的性很强,直奔军工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个人关系转让其技术成果。海军专家李杰形容那时的工作说,中国人坐一个星期的火车,从满洲里出去,穿过西伯利亚,取道莫斯科,再到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进行摸底、契合,很快知道了对方有哪些技术可以进行合作;之后,马上就有大批的乌克兰专家赴华,介入具体项目。中国当时的基础技术比较落后,刚开始技术交流的层次比较低,规模也比较小。后来,中国用轻工产品交换先进设备,乌克兰专家开始大规模赴华。这些专家大多是毛泽东、斯大林时代的老布尔什维克,重视中苏友谊,生活要求不高,工作严谨,有问必答,技术、材料很爽快地提供,甚至掏心掏肺。

  大约是1993年后,双方交往起来就不那么顺利了。“有些技术材料绝对不给你,想要必须有些手段。”李杰说,有人用一箱二锅头或中国的小土特产私底下交换 一些东西,但像过去那样在实验室里正儿八经的实验,要价越来越高了,“后来干脆只谈钱,没钱门儿都没有”。 为了招揽苏联军工人才,中国政府为此启动了一项“双引工程”,专门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据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主抓这项工程,并放言说:这是 一批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我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为做好“双引工程”,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于1991年正式设立国家“友谊奖”,用以表彰外国专家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各省随后相继设立不同地方政府友谊奖。乌克兰籍专家奥坚科·沃洛德梅尔、科瓦连柯、阿诺·阿夫恰茹克相继获得国家级友谊奖;卡强·鲍维尔·尤力耶维其获得江苏省友谊奖。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内部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通过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双引工程”,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大约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是“双引工程”的重点地区,每年都有大批专家、学者应邀赴华讲学或从事科研。中国驻乌克兰使馆一秘李谦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说:仅2006年,国内邀请乌克兰科技界专家学者赴华约150批次,2000多人次。

  中乌军工合作,除了转让“瓦良格”号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项目外,在舰船、坦克、飞机的动力系统,特别是各型发动机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目前中国诸多水面舰艇,包括“瓦良格”号在内,还有“中华神盾”舰所用的燃气轮机DN/DA-80、中国为巴基斯坦开发的“哈立德”主战坦克所用的柴油发动机6TD-2E、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猎鹰-15所用的发动机AI-222,以及适合高原山地直升机的发动机,均来自乌克兰。改良后的DN/DA-80,其可靠性、可维护性、大修周期、使用寿命均超过乌克兰原装。 燃气轮机是现代化大型战舰的“心脏”。《汉和防务评论》称,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从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引进了UGT-25000燃气轮机,不过当时没有转让技术。进入21世纪后,因经济窘迫,乌终于同意转让全部技术。 有关乌克兰帮助中国建造“中华神盾”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据公开报道,早在2001年4月,时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的曹刚川曾率团访乌,专门造访乌最大的几家军工企业,其中就包括量子所及其配套的“火花”无线电设备厂。 据乌克兰量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利西采透露,从2001年起,量子所生产的“卡什坦-3”型系统有一半销往中国和韩国。特别是北京在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后,明显加大了对该系统的订货。西方防务分析专家认为,从这个时候起,乌开始参与“中华神盾”舰的设计工作。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1-16/0742760320.html

中国武器更新成绩显著 俄称进口装备有重要作用

俄称中国武器更新换代成绩显著 进口仿制和自主研发相结合   

  据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1月15日报道,中国军队武器装备革新战略以进口、仿制和生产为基础,既进口先进武器和军事装备,又自主研制生产。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2012年世界军费总支出为17500亿美元,同比下降0.5%,这也是自1998年以来首次下降。目前正在形成一个稳定的新趋势,即发达国家军事预算在减少,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与此同时,亚洲、东欧、中东、北非和拉丁美洲国家军费却在增加。现在中国军事预算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12年增长7.8%,增幅为115亿美元。根据国际战略研究所《军事平衡-2013》研究报告,中国军费今后还将继续增加。   

  2012-2013年中国军费的主要部分用在了武器装备领域新项目的发展上,目的是实现军队的现代化,提高军队战斗力。中国军队的国际义务随着中国地区和国际利益的扩大而扩大,特别是在维和、反海盗、人道主义援助、救灾、联合演习方面。除了推动军队现代化之外,这些国际义务的目的显然在于扩大中国的政治联系,减轻国际社会对中国影响力增加的担忧,特别是在亚洲。所有这些任务都需要提高解放军的作战效能。   

  专家认为,2012年中国军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是首艘航母“辽宁舰”下水。它是在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基础改建而成的,将在几年后形成战斗力。航母的升级改装,以及乘员和舰载机飞行人员的强化训练,清楚地表明中国准备加强海军航母实力。在此方面,专家们积极讨论中国国防部是否同意租用乌克兰“尼特卡”舰载航空兵地面试验训练基地,培养中国海军飞行员。此前俄海军已经放弃使用该设施。乌克兰议会应当会通过一项法案,允许乌国防部将此设施租给中国使用。分析师认为,中国舰载航空兵主力飞机歼-15是俄罗斯苏-33K的私自仿制品,“辽宁舰”本身性能酷似俄军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因此中国飞行员的培训过程随之大幅简化。尽管中国军队在西安阎良空军基地积极发展海军航空兵训练中心,中方仍对乌克兰“尼特卡”训练中心非常感兴趣,因为中国在发展自己唯一的航母时得到的外部援助极少。对中国来说,独立训练舰载机机组人员,将会增加事故风险,延误航母服役进程。   

  中国海军同时高度重视舰载直升机。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生产的直-8预警直升机已在2012年从“辽宁舰”上起飞,它是欧洲直升机公司SA- 321的中国许可版。另外,中国还购买了俄罗斯卡-31和卡-28舰载直升机。至于中国海军航空兵编队在保护航母,防范空中和水面威胁的战术,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暂时还不得而知。   

  中国还在研制JZY-01舰载预警机,其试验样机的图片于2012年7月曝光。对于它是否会在中国航母上使用,专家们意见不一。多数人认为,该款飞机有这种能力。在作战任务范围方面,JZY-01与美国E-2“鹰眼”预警机类似。另外,歼-15在航母上起降的训练量在加大。根据《军事平衡-2013》的数据,试验中还使用了反舰导弹模型。这表明,一旦发生冲突,歼-15将用来攻击敌方舰艇战斗群。相同消息源指出,“辽宁舰”配备了“海鹰”有源相控阵三维搜索雷达。舰载武器包括4套FL-3000N“飞豹”防空导弹系统,弹药基数18枚,另外还有2套反潜导弹系统,各备导弹12枚,品牌和型号没有公开。专家认为,“辽宁舰”还能部署(可能已经安装)反舰导弹系统。

  除了航母之外,中国国防工业系统正在广泛实现各种非常值得关注的武器项目。2012年7月,据推测可能用于打击地面目标的DH-10巡航导弹发射装置曝光。这种武器的陆军版已于2006-2008年列装,空军版正在研制之中,预计会在不久的将来装备部队。    中国还在继续建造052D型驱逐舰,其首批图片于2012年8月曝光。观察家可以看到舰上有64具导弹垂直发射架,导弹类型和用途不明。现在还不清楚,中国海军是建造1-2驱逐舰,保证每个微系列在同级产品中都更加先进,还是恰恰相反,开始大量生产052D战舰。第二种方案最有可能实现,因为中国造船能力已经达到最高水平。已经老旧的战舰,比如052C驱逐舰,将会被升级到相应水平的新型战舰逐步替换。   

  专家们此前指出,中国海军的软肋是缺乏海外军事基地和运输补给船。但是2012年3月和5月,中国两艘“福池”级综合补给舰下水,使类似船只数量立即翻番。中国高度重视沿海地区的防护。2012年上半年,中国海军得到了6艘056型护卫舰,它们能够对付亚太邻国现在积极购买的潜艇。中国还在研制运-8FQ(或高新六号)海上巡逻机对付潜艇,这种飞机于2011年11月首次亮相。根据国外消息源的资料,该机在2013年1月之前进行了首次试飞。   

  《军事平衡-2013》报告指出,为了保护本国利益,中国不仅使用持续增强的军事力量,而且经常使用较为和平的手段,包括经济压力和准军事组织。比如没有配备武器的中国海监船,已在努力恢复南海岛屿主权方面多次使用。也就是说,中国拥有能够展示自己意图的工具,同时不必引发对亚太地区紧张局势显著升级的担心。中国海监非常重视装备更新,可能会在2018年底前接装36艘船只。中国海军退役船只传统上也会移交给海监部门。比如2012年,中国海监接收了原本属于海军的2艘护卫舰和2艘辅助船只。   

  中国还在研制潜射弹道导弹。射程7500公里的“巨浪-2”应当在今年形成战斗力,从而大幅增强中国海军力量。海军现在拥有3艘094型“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这一数字到2020年将增至5艘。另外还在继续发展096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和095型多用途导弹鱼雷核潜艇。根据一系列报告,中国还在制造射程1500公里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早在2010年,中国台湾就有消息称,解放军某些部队装备了“东风-16”新型中程弹道导弹。   

  2012年7月,某些美国官员声称,中国试验了“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它可能是中国第一种能够摧毁美洲大陆目标的导弹。据推测,这种洲际弹道导弹将配备主动制导分导式多弹头,从而显著提升其使用效率。但是至今还不清楚,目前射程最远的“东风-31A”导弹是否也使用这种分导式多弹头。   

  中国空军继续发展歼-11歼击机,特别是其突击版歼-16。还在试验两架歼-20原型机,第三架原型机也于2012年10月亮相。日本对这种飞机的飞行极为不安。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还在研制中型隐身歼击机歼-21或歼-31。另外,中国还在继续使用中型歼击机歼-10替换老旧的战机。   

  中国军用运输航空兵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白俄罗斯引进了伊尔-76军用运输机。中国此前和俄罗斯的伊尔-76供应谈判已经破裂,因为俄方无法保证在规定时间内组装所需数量的飞机。专家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中俄可能签订升级版伊尔-76MD-90A(伊尔-476)供应合同。另外,解放军空军还在研制国产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军用运输机项目发展难度较大,可能会对预警机和加油机的制造产生影响。目前中国仅仅制造了5架“空警-2000”预警机,主力加油机仍旧是轰-6(苏联图-16)的相应版本。

  中国陆军在国防支出计划中处于优先地位,尽管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海军、空军、二炮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上。专家认为,这表明中国战略已经显著改变。军队的主要职能是守边卫疆,武警和武装力量职能的明确划分也印证了这一点。陆军主要战役单位现在是旅而不是师,根据武器装备的不同,作战旅主要分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类型。

  新技术装备不断列装部队。2010年,中国从南非购买了11辆MRAP防地雷反伏击车和相关技术。2012年6月,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推出的新型8M步兵战车,据称就已经使用了南非技术。只是暂时还没确定,这种新型步兵战车是主要装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还是用于出口。特别值得关注的还有使用导线和激光引导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系统。中国同时还在发展各型步兵战车,包括轻型步战车。2012年开始装备ZBD-08步战车,它和前身ZBD-04一样,在外形上容易让人联想到苏联和俄罗斯的BMP-1/2,尽管中国新产品拥有更加完善的装甲防护设备和主炮。ZBD-08的底盘还用于其他类型设备的生产,包括ZBD-09轮式装甲运兵车和ZBD-05两栖登陆车。

  除了落实国产武器研制项目之外,购买外国武器也在增强中国军事实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上述中国国防工业最受关注的研发项目信息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进口的重要性。美国国防部援引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指出,中国依靠国外技术,采购军民两用性质的关键部件,集中精力发展自主研发,实现了国家武装力量的现代化。

  尽管自2005年以来,中国开始大幅减少武器进口规模,无论是绝对指标,还是相对指标,但是中国仍在引进武器系统成品,积极发展有外方参与的国防生产项目,授权生产,以及复制再现产品的逆向工程。此外,中国还通过网络空间侦察和情报活动刺探个别武器装备技术,获取相关机密资料,比如美国F-35战机。西方专家认为,今后几年这种趋势很有可能还将持续下去,因为中国在关键技术发展方面仍有困难。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2012年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国防工业开始生产几种新型武器装备,以减少对外国供应的依赖。如果说2003-2007年中国还是世界武器最大进口国的话,那么到2008-2012年,中国已经以75亿美元的进口额退居次席,进口规模下降47%。不过,中国新武器系统继续以大量国外组件为基础,比如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中国最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歼-10和歼-11歼击机,仍在使用俄罗斯AL-31FN发动机。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   

  五角大楼在2013年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仍然是中国武器装备和物资技术保障方面的主要供应国,包括前景歼击机、直升机、导弹系统、潜艇、驱逐舰,以及生产某些类型武器装备的技术许可证。为证明这点,还有必要列举一些例子。自1996年以来,俄罗斯根据3项合同总共向中国出口了76架苏-27(36架苏-27SK、40架苏-27UBK)飞机,其中一项合同规定的出口数量是28架,另外两项各24架。1996年,中俄双方签署了价值1.5亿美元的技术转让和组件供应合同,要求俄方提供必要技术支持,协助中国组装生产苏-27。根据合同条款,俄方有义务帮助中国沈飞公司建设生产线,在15年内组装200架苏-27。飞机使用的发动机、雷达、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直接从俄罗斯购买。中国另外还得到了38架苏-30MKK多功能歼击机和24架苏-30MK2歼击机。   

  目前中俄双方正在谈判第4代++多用途歼击机苏-35的供应事宜。俄国防工业系统消息人士指出,最初中国希望购买24架,并写进了第一版合同。但是在谈判过程中,中方宣布购买的飞机数量可能发生任何方向(或增加或减少)的变化,飞机预计在2014年下半年交付。该协议还规定俄罗斯协助中国建设苏-35维修服务技术中心。为苏-35生产航电设备和无线电电子设备的俄罗斯“无线电电子技术”康采恩公司发言人宣布,中方将只接收硬件,俄方不会提供数学控制算法,主要是指惯性导航系统和最新型“雪豹”雷达。

  俄罗斯歼击机的供应在中国军用飞机制造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说十年前中国还没有生产任何一种有竞争力的作战飞机的话,那么现在中国已经使用JF-17和歼-10,它们或许可以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相媲美。与此同时,中国还在生产以经典战机米格-21为基础的廉价版战机,以及苏-27的仿制品歼-11B和舰载歼击机苏-33的仿制品歼-15。成飞和沈飞已经制造出使用隐形技术的歼-20和歼-31。中国还在为这些战机扩大航空导弹生产线,研制新一代机载设备,包括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红外搜索瞄准系统。   

  迄今为止,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12艘不同武器配置的877EKM型和636型“基洛”级潜艇。其中,俄罗斯技术已在中国从2004年研制041型“元”级潜艇上应用。2013年初中国海军编有4艘041型潜艇(艇号分别为330、331、332、333)。现在正在建造一艘该型潜艇,还计划建造另外3艘。现在中国还对引进俄罗斯“红宝石”中央海军设计局研制的“阿穆尔-1650”新型潜艇感兴趣。美国国会研究局的专家认为,中国对“阿穆尔”潜艇的关注与进一步研究世界先进潜艇技术并在国产潜艇上应用有关。“红宝石”设计局发言人表示,企业已经联合俄国防出口公司和中国进行了相应的谈判,准备以“阿穆尔”为基础为中国制造新型常规潜艇,双方已经有了相应的框架合同。这名发言人指出,中国对购买潜艇本身没有多大兴趣,双方最有可能在个别组件特殊设计技术方面进行选择性合作。   

  中国还进口了几个营编制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援引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局长福明的话指出,中国有意在2015年初购买S-400防空导弹系统。但是俄国防工业系统代表早在2010年就曾指出,生产企业“金刚石-安泰”防空康采购恩公司在产能方面有一些问题,俄企业应当首先为俄军制造一定数量的S-400,替换老旧的S-300。至少在2017年前不可能对外出口S-400导弹系统。   

  俄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伊赛金表示,中国还出现在了伊尔库特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新型教练机雅克-130的准买家名单上。2012年,中国还订购了55架米-17运输直升机。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报告指出,除了正式合同之外,中国还广泛搜集国外限制出口的敏感技术。许多国防工业公司从事军事和民用领域的研究,保证军队技术进步。中国专家积极参加科学研讨会,各公司也积极组织联合生产和研究。   

  专家们认为,总体而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事业不再依赖进口。中国工业已经展示了不用外援在几乎所有领域研制生产先进武器装备的能力,同时还出现了缩小与西方最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趋势。但是,突然停止海外采购可能会明显迟滞解放军系统性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进程。或许,中国对逆向工程(仿制),对外国武器装备的依赖,至少还将持续十年。中国许多现代化武器系统,特别是航空技术装备,要么从俄罗斯进口(苏-27、苏-30),要么是俄罗斯产品的复制品。另外,中国大量国产武器系统以国外技术为基础,比如直升机、雷达、航空发动机,在此方面,要么进口,要么广泛使用俄罗斯和欧洲技术许可证组装生产。对中国来说,另外一个紧迫问题是保证通过逆向工程方法生产的军工产品的质量。专家认为,这些武器的质量非常低,很难适应解放军对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需求。   

  不过,中国军事产品的出口部分弥补了对外国武器装备的进口。虽然这在大国贸易结构中只是一小部分,但是其增长速度令人印象深刻。2002-2006年和2007-2011年中国武器出口增长95%。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3年初宣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武器出口大国。根据五角大楼的评估,2007-2011年中国签订的常规武器出口供应合同总价值110亿美元。2012年,中国推出了可能同样在国外市场销售的“翼龙”无人机。据推测,从2012年年初以来,中国武器出口开始随着国防工业的发展缓慢增加。中国武器装备的主要消费国在亚洲、中东和北非,最大合作伙伴是巴基斯坦。中国不仅向巴基斯坦出口成品武器装备,还与巴方联合研制武器,比如JF-17“雷电”歼击机、F-22P护卫舰、K-8喷气式教练机、F-7歼击机、预警机、主战坦克、空空导弹、反舰导弹、轻型装甲车辆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把中国视为物美价廉的武器装备供应商。对中国来说,这种贸易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中国改善同地区国家的贸易关系,确保获得非洲资源,特别是石油,扩大地区影响,巩固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   

  美国国会研究局的报告指出,在两伊战争(1980-1988)爆发之前,中国还没有进入世界武器贸易市场。中国武器出口的主要特点是大众化,普遍都能接受,而且不附加任何条件和任何数量限制。中国军火生意已经成为地区性贸易,主要针对第三世界国家。2005年,中国的多边武器出口贸易合同金额估计为27亿美元,2007年为25亿美元,2008-2011年为20亿美元,2012年中国又签订了21亿美元的武器出口协议。中国主要销售中小型武器系统及其部件,比如向伊朗供应反舰导弹,向巴基斯坦出口反坦克导弹系统。作为导弹技术出口管制成员国,中国在此方面的贸易,可能会对更加先进的各类导弹系统的出口限制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武器供应国的前景不容乐观。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1-15/0935760158.html

解析中乌军事合作:没乌克兰就没中国的国防成就

  2013是中国和乌克兰建交20周年,尽管中乌两国已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有关纪念活动极为低调。除了4月9日乌克兰农业巨头ULF与中工国际签署价值40亿美元的合同作为献礼外,还有5月15日中乌民用航空发动机全面合作的签约。 双方似乎均刻意避开军工领域的合作,涉及军贸的只字不提。实际上,中国是乌克兰军事工业第一大消费国,乌方更是期望中国在2013年后成为乌克兰头号军事技术合作伙伴。 分析人士指出,迄今为止,乌克兰已向中国出口了约30类军事技术,其中涉及用于航空母舰、大型舰艇的动力系统、大型运输机设计、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坦克发动机和空对空导弹等关键装备。 20年,中国几乎从乌克兰拿到了想要得到的全部军工技术。尽管乌克兰的军工家底已被摸得一清二楚,但在局部单项技术领域,中国仍将持续加强与乌军工的合作。

  “双引工程”抄底乌军工人才 中乌军工合作,始于苏联解体后那段特殊时期。其时,独联体各国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工厂、机构大量倒闭,军工领域许多专家、教授失业,收入锐减。特别是一些尖端行业,大量一流的工程师陷入赤贫,美国、德国、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等国科研机构纷纷派出专家前往俄罗斯、乌克兰,以优厚条件招揽人才。韩国的人才计划卓有成效,乌克兰专家只要联系韩驻乌使馆,就可以拿到签证和机票,并提供一个月工资。工资报酬没有统一标准,视专家本人资历和贡献大小,一般15002000美元/月,知名专家30004000美元/月。 中国也加入了这一轮人才争夺,采用的招揽方法类似韩国,但得益于苏联时期中苏友好的渊源,一些留苏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个人友情联络等多种形式,从乌克兰请到了不少顶级专家。

  在这段难得的时期,中国主动出击,目的性很强,直奔军工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个人关系转让其技术成果。海军专家李杰形容那时的工作说,中国人坐一个星期的火车,从满洲里出去,穿过西伯利亚,取道莫斯科,再到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进行摸底、契合,很快知道了对方有哪些技术可以进行合作;之后,马上就有大批的乌克兰专家赴华,介入具体项目。中国当时的基础技术比较落后,刚开始技术交流的层次比较低,规模也比较小。后来,中国用轻工产品交换先进设备,乌克兰专家开始大规模赴华。这些专家大多是毛泽东、斯大林时代的老布尔什维克,重视中苏友谊,生活要求不高,工作严谨,有问必答,技术、材料很爽快地提供,甚至掏心掏肺。

  大约是1993年后,双方交往起来就不那么顺利了。“有些技术材料绝对不给你,想要必须有些手段。”李杰说,有人用一箱二锅头或中国的小土特产私底下交换 一些东西,但像过去那样在实验室里正儿八经的实验,要价越来越高了,“后来干脆只谈钱,没钱门儿都没有”。 为了招揽苏联军工人才,中国政府为此启动了一项“双引工程”,专门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据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主抓这项工程,并放言说:这是 一批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我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为做好“双引工程”,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于1991年正式设立国家“友谊奖”,用以表彰外国专家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各省随后相继设立不同地方政府友谊奖。乌克兰籍专家奥坚科·沃洛德梅尔、科瓦连柯、阿诺·阿夫恰茹克相继获得国家级友谊奖;卡强·鲍维尔·尤力耶维其获得江苏省友谊奖。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内部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通过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双引工程”,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大约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是“双引工程”的重点地区,每年都有大批专家、学者应邀赴华讲学或从事科研。中国驻乌克兰使馆一秘李谦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说:仅2006年,国内邀请乌克兰科技界专家学者赴华约150批次,2000多人次。

  中乌军工合作,除了转让“瓦良格”号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项目外,在舰船、坦克、飞机的动力系统,特别是各型发动机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目前中国诸多水面舰艇,包括“瓦良格”号在内,还有“中华神盾”舰所用的燃气轮机DN/DA-80、中国为巴基斯坦开发的“哈立德”主战坦克所用的柴油发动机6TD-2E、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猎鹰-15所用的发动机AI-222,以及适合高原山地直升机的发动机,均来自乌克兰。改良后的DN/DA-80,其可靠性、可维护性、大修周期、使用寿命均超过乌克兰原装。 燃气轮机是现代化大型战舰的“心脏”。《汉和防务评论》称,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从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引进了UGT-25000燃气轮机,不过当时没有转让技术。进入21世纪后,因经济窘迫,乌终于同意转让全部技术。 有关乌克兰帮助中国建造“中华神盾”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据公开报道,早在2001年4月,时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的曹刚川曾率团访乌,专门造访乌最大的几家军工企业,其中就包括量子所及其配套的“火花”无线电设备厂。 据乌克兰量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利西采透露,从2001年起,量子所生产的“卡什坦-3”型系统有一半销往中国和韩国。特别是北京在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后,明显加大了对该系统的订货。西方防务分析专家认为,从这个时候起,乌开始参与“中华神盾”舰的设计工作。
TG对俄军购清单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