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青年军小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0:40:32
中国青年军
     一提到青年军,很多军迷也许首先想到的就是纳粹德国那支在诺曼底防御战斗中,给盟军登陆官兵带来了很多痛苦记忆的SS12(党卫军青年师)。对于很多在D日和之后登陆欧洲大陆的盟军士兵来说,在战斗中遇到了年轻的SS12并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虽然盟军士兵对他们的评价是:“他们的战斗经验和技能都远低于他们的战斗热情”,但是这支年轻而狂热的部队和那些久经考验的德国老兵一样给许多盟军士兵带来了极其痛苦的经历。无独有偶,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国民党军队也曾经组建过一支青年军部队。而且这个部队的规模远比SS12要大得多,只是由于组建的时间比较晚,等完成训练正式成军的时候抗战基本结束了,所以在抗战过程中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也没有更多让后人记住的东西。他们更多的战斗经历是后来在内战的战场上与人民解放军作战。作为一支为抗战而组建的部队没有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中为民族建立功勋,最后大部分相继在内战的战场上消失,一直觉得是个极大的遗憾。

                                        成军背景
    在1944年初抗日战争中,日军在中国已经丧失了制空权,东南亚和本土的海路运输方面也面临着盟军越来越大的海空威胁,为了保持本土防御圈的稳定与东南亚地区的战略物资运输,侵华日军制定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计划,准备在1944年到45年初进行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其作战目标为:“击败敌军,占领并确保湘桂、粤汉及京汉铁路南部要冲,以摧毁敌空军之主要基地,制止敌军空袭帝国本土以及破坏海上交通等企图” 为达成此目标侵华日军集中了陆海军51万兵力,火炮1500门,汽车15000辆,计划在海军的配合下对河南,湖南、广西等地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打击,在消灭各地区国民党军队主力的同时打通从华北经广西沿海直达越南的铁路公路交通。与之相对应的国民党军几个战区也先后进行了规模宏大的“豫湘桂会战”,但是国民党军队出于保存实力之目的消极作战和各级指挥失误,作战不力,会战开始后一败再败。
   至1945年初日军基本达到了作战目的,顺利打通了从河南通湖南下广西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线。只是由于从其他铁路拆卸过来的各种物资没有运输到位,无法进行修复工作,才没有形成完整的铁路运输能力。而国民党军“豫湘桂会战”各战区作战均以失败而告终,国民政府一共损失军队60余万,损失武器树千吨,弹药3万余吨,超过了国民政府军工企业一年的全部生产能力,新沦陷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日军占领了4个省会和146座中小城市。从根本上极大的削弱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主动权。
   面对抗战以来最困难的局面,特别是为数甚众的国民党军队在高级将领的率领下闻风而逃,甚至是不战而降的行为引起全国震动,社会各阶层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极为不满,各种对政府批评的言论多不甚举。国民政府在各方面的压力和部队损失极大的情况之下,也痛下决心对军队进行整顿,计划补充新鲜的血液,意图以点到面从根本上改变军队的素质。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青年军成立大会


      身穿青年军制服的蒋介石
    1944年8月27日,在衡阳失守20天后,蒋介石在国民参议会上发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鼓动广大知识青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10月11日至14日,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召集中央各部门、各省党部以及教育界人士150余人参与的“发动知识青年从军会议”,就在这个会议上通过了知识青年从军方案:要求应征青年年龄18~35岁,接受过中等以上文化教育;身体健康者均可参加,服役年限定为2年。同时还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机关干部可以保留原薪,优抚参军青年的家属等。  国民政府为此单独成立了青年训练总监部,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担任总监,黄唯担任副总监,蒋经国任政治部主任。负责对从军知识青年进行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从这个机构的领导人组成不难看出国民党政府对该部队的重视,蒋经国的参与也埋下了抗战胜利后建设第2期青年军的引子。
   经过多方面的发动,到1944年底报名人数已达125500人,来源地区非常广泛,几乎所有国统区省份都有人员积极应征。特别是南方未沦陷各省人数最多。其中大中专以上在校学生15500人,这些学生不仅包括来自各国民政府军工专门学校的学生,更多是来自西南联大那样的普通高等学校。另外还有国民党党部、行政机关青年工作人员2620人,其余为国统区各省市选送的合格人员。考虑到当时中国4亿5千万人民中大学生仅有64097人,高中学生116771人,初中学生586985人。就不难知道当时知识青年们的报国热情是非常之高。
   以福建省为例:据福建省志记载,“1944年9月,福建省成立青年军征集委员会,征集年满18至25岁男女青年,各县分配征集名额。除了县成立征集委员会外,一些规模较大、征集名额较多的中学也相应成立机构。报名应征的青年相当踊跃,绝大部分是爱国心切,抱还我河山的壮志,准备献身国家。翌年3月,福建征集志愿青年11500人入伍,与邻省部分志愿青年编为第208、209师,分驻邵武,上杭。8月抗战胜利,两师开往浙江编为陆军第31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208和209师在其他资料记载中是在江西黎川和铅山成立的。这个将在下面有具体内容)
     1944年12月20日起应征知识青年陆续入营接受训练,各青年师相继成军,国民政府正式命名为青年远征军(简称青年军)期望青年远征军部队能够象远征军第200师一样功勋卓越,所以把青年远征军的番号,从201开始,直到209師,共计9个师另2个团,后者因为人员不足被撤消,否则就是10个师了。

第6军:军长钟彬,1946年9月撤消番号
    下辖青年军第201师、青年军第202师、青年军第204师
第9军:军长刘安祺,1946年9月撤消番号
    下辖青年军第203师、青年军第205师、青年军第206师
第31军:军长黄维,1946年9月撤消番号
    下辖青年军第208师、青年军第209师。
    青年军207师作为独立师,属于陆军总部直属部队。后来编入新6军,并随同该军调防东北,到东北后不久再次改为独立师,并参加了辽沈战役。最后去了台湾,成为台湾国民党军队的骨干。

                                独特的新式部队
   整个青年军部队的结构完全是按照美国军队的标准进行的,不仅仅有步兵,还包括炮、通讯、工兵、运输、辎重以及医疗等其他特殊军种部队。青年军部队的基层军官基本来自国军各主力部队,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央军校毕业生被补充到这个新的部队中。青年军和国民党其他部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参加部队的人员文化素质都非常高,从军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保家卫国,匹夫有责!他们并不怕为此而牺牲生命,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和那些到处抓丁拉夫成立的部队相比,无疑会有一个很明显的提高。在那个还有一半多人口是文盲半文盲的时候,能够组建一支以中等以上学历的青年为主的部队,其训练质量、战斗精神都是不可小视的。正是在以上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年军自从组建开始,在精神面貌方面就表现出了和其他旧式军队众多的不同之处。经过教官的严格挑选和训练,广大知识青年从一个个文弱书生变成了标准的军人,有了明确的作战思想,加上掌握了多种战斗技能,装备了全套的美式武器青年军部队的战斗力远非一般新编国军可比,同样的美式装备部队,就是早期的新1军和新6军的几个师也没有达到齐装满员的情况。
    这支部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当时抗战的范围,一直到1946年国民党军进行整编的时候,还再次招收知识青年组建新的青年军,历史上被称为2期青年军。2期青年军组建的时候,已经是内战逐渐进入全面化的时期,对知识青年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到1946年1期青年军中的大部分知识青年都选择了退役,而后来组建的二期青年军,参军人员的目的就多种多样了:有找不到工作的、有希望通过从军而获得政治利益的,同时因为报名人员不足,不得不降低标准。所以人员的素质已经相去甚远。形形色色人员组成的青年军,战斗力无疑就低了很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9 19:30:08编辑过]
中国青年军
     一提到青年军,很多军迷也许首先想到的就是纳粹德国那支在诺曼底防御战斗中,给盟军登陆官兵带来了很多痛苦记忆的SS12(党卫军青年师)。对于很多在D日和之后登陆欧洲大陆的盟军士兵来说,在战斗中遇到了年轻的SS12并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虽然盟军士兵对他们的评价是:“他们的战斗经验和技能都远低于他们的战斗热情”,但是这支年轻而狂热的部队和那些久经考验的德国老兵一样给许多盟军士兵带来了极其痛苦的经历。无独有偶,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国民党军队也曾经组建过一支青年军部队。而且这个部队的规模远比SS12要大得多,只是由于组建的时间比较晚,等完成训练正式成军的时候抗战基本结束了,所以在抗战过程中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也没有更多让后人记住的东西。他们更多的战斗经历是后来在内战的战场上与人民解放军作战。作为一支为抗战而组建的部队没有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中为民族建立功勋,最后大部分相继在内战的战场上消失,一直觉得是个极大的遗憾。

                                        成军背景
    在1944年初抗日战争中,日军在中国已经丧失了制空权,东南亚和本土的海路运输方面也面临着盟军越来越大的海空威胁,为了保持本土防御圈的稳定与东南亚地区的战略物资运输,侵华日军制定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计划,准备在1944年到45年初进行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其作战目标为:“击败敌军,占领并确保湘桂、粤汉及京汉铁路南部要冲,以摧毁敌空军之主要基地,制止敌军空袭帝国本土以及破坏海上交通等企图” 为达成此目标侵华日军集中了陆海军51万兵力,火炮1500门,汽车15000辆,计划在海军的配合下对河南,湖南、广西等地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打击,在消灭各地区国民党军队主力的同时打通从华北经广西沿海直达越南的铁路公路交通。与之相对应的国民党军几个战区也先后进行了规模宏大的“豫湘桂会战”,但是国民党军队出于保存实力之目的消极作战和各级指挥失误,作战不力,会战开始后一败再败。
   至1945年初日军基本达到了作战目的,顺利打通了从河南通湖南下广西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线。只是由于从其他铁路拆卸过来的各种物资没有运输到位,无法进行修复工作,才没有形成完整的铁路运输能力。而国民党军“豫湘桂会战”各战区作战均以失败而告终,国民政府一共损失军队60余万,损失武器树千吨,弹药3万余吨,超过了国民政府军工企业一年的全部生产能力,新沦陷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日军占领了4个省会和146座中小城市。从根本上极大的削弱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主动权。
   面对抗战以来最困难的局面,特别是为数甚众的国民党军队在高级将领的率领下闻风而逃,甚至是不战而降的行为引起全国震动,社会各阶层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极为不满,各种对政府批评的言论多不甚举。国民政府在各方面的压力和部队损失极大的情况之下,也痛下决心对军队进行整顿,计划补充新鲜的血液,意图以点到面从根本上改变军队的素质。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青年军成立大会


      身穿青年军制服的蒋介石
    1944年8月27日,在衡阳失守20天后,蒋介石在国民参议会上发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鼓动广大知识青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10月11日至14日,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召集中央各部门、各省党部以及教育界人士150余人参与的“发动知识青年从军会议”,就在这个会议上通过了知识青年从军方案:要求应征青年年龄18~35岁,接受过中等以上文化教育;身体健康者均可参加,服役年限定为2年。同时还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机关干部可以保留原薪,优抚参军青年的家属等。  国民政府为此单独成立了青年训练总监部,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担任总监,黄唯担任副总监,蒋经国任政治部主任。负责对从军知识青年进行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从这个机构的领导人组成不难看出国民党政府对该部队的重视,蒋经国的参与也埋下了抗战胜利后建设第2期青年军的引子。
   经过多方面的发动,到1944年底报名人数已达125500人,来源地区非常广泛,几乎所有国统区省份都有人员积极应征。特别是南方未沦陷各省人数最多。其中大中专以上在校学生15500人,这些学生不仅包括来自各国民政府军工专门学校的学生,更多是来自西南联大那样的普通高等学校。另外还有国民党党部、行政机关青年工作人员2620人,其余为国统区各省市选送的合格人员。考虑到当时中国4亿5千万人民中大学生仅有64097人,高中学生116771人,初中学生586985人。就不难知道当时知识青年们的报国热情是非常之高。
   以福建省为例:据福建省志记载,“1944年9月,福建省成立青年军征集委员会,征集年满18至25岁男女青年,各县分配征集名额。除了县成立征集委员会外,一些规模较大、征集名额较多的中学也相应成立机构。报名应征的青年相当踊跃,绝大部分是爱国心切,抱还我河山的壮志,准备献身国家。翌年3月,福建征集志愿青年11500人入伍,与邻省部分志愿青年编为第208、209师,分驻邵武,上杭。8月抗战胜利,两师开往浙江编为陆军第31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208和209师在其他资料记载中是在江西黎川和铅山成立的。这个将在下面有具体内容)
     1944年12月20日起应征知识青年陆续入营接受训练,各青年师相继成军,国民政府正式命名为青年远征军(简称青年军)期望青年远征军部队能够象远征军第200师一样功勋卓越,所以把青年远征军的番号,从201开始,直到209師,共计9个师另2个团,后者因为人员不足被撤消,否则就是10个师了。

第6军:军长钟彬,1946年9月撤消番号
    下辖青年军第201师、青年军第202师、青年军第204师
第9军:军长刘安祺,1946年9月撤消番号
    下辖青年军第203师、青年军第205师、青年军第206师
第31军:军长黄维,1946年9月撤消番号
    下辖青年军第208师、青年军第209师。
    青年军207师作为独立师,属于陆军总部直属部队。后来编入新6军,并随同该军调防东北,到东北后不久再次改为独立师,并参加了辽沈战役。最后去了台湾,成为台湾国民党军队的骨干。

                                独特的新式部队
   整个青年军部队的结构完全是按照美国军队的标准进行的,不仅仅有步兵,还包括炮、通讯、工兵、运输、辎重以及医疗等其他特殊军种部队。青年军部队的基层军官基本来自国军各主力部队,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央军校毕业生被补充到这个新的部队中。青年军和国民党其他部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参加部队的人员文化素质都非常高,从军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保家卫国,匹夫有责!他们并不怕为此而牺牲生命,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和那些到处抓丁拉夫成立的部队相比,无疑会有一个很明显的提高。在那个还有一半多人口是文盲半文盲的时候,能够组建一支以中等以上学历的青年为主的部队,其训练质量、战斗精神都是不可小视的。正是在以上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年军自从组建开始,在精神面貌方面就表现出了和其他旧式军队众多的不同之处。经过教官的严格挑选和训练,广大知识青年从一个个文弱书生变成了标准的军人,有了明确的作战思想,加上掌握了多种战斗技能,装备了全套的美式武器青年军部队的战斗力远非一般新编国军可比,同样的美式装备部队,就是早期的新1军和新6军的几个师也没有达到齐装满员的情况。
    这支部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当时抗战的范围,一直到1946年国民党军进行整编的时候,还再次招收知识青年组建新的青年军,历史上被称为2期青年军。2期青年军组建的时候,已经是内战逐渐进入全面化的时期,对知识青年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到1946年1期青年军中的大部分知识青年都选择了退役,而后来组建的二期青年军,参军人员的目的就多种多样了:有找不到工作的、有希望通过从军而获得政治利益的,同时因为报名人员不足,不得不降低标准。所以人员的素质已经相去甚远。形形色色人员组成的青年军,战斗力无疑就低了很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9 19:30:08编辑过]
编制和装备
      当时国军的美械师正式名称为美械轻装备师,青年军各师也在其中。每个师部配备有设备完善的野战医院一所。师至每个营连都配有完善的通讯设备,包括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话两用机。其他还有工兵器材和运输工具若干。
      每师下辖3个步兵团,2个炮兵营(105mm榴弹炮、75mm山炮各1)及工兵、辎重各1营、特务连、搜索连、卫生队、无线电队各1,每团编制3个步兵营、迫击炮1连、37mm或者57mm反坦克炮1连、特务排、卫生队各1;营辖3个步兵连与1个机炮连。每个师应装备有冲锋枪约1080支,卡宾枪约540支,M1步枪约4500支,重机枪72挺,轻机枪约270余挺,火焰喷射器约27个,60mm迫击炮约170门,81mm迫击炮约36门,75mm山炮12门,105mm榴弹炮12门。全师人员约11000人左右。当时一般美械师仅有1个师属炮兵营,装备75mm山炮,但是青年军出于其特殊的地位,基本都达到了满编2个炮兵营的情况。这个情况难免大家会有疑问:怎么青年军比五大主力的新1军和新6军的装备水平还高?这个就要从组建青年军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来说了。老蒋组建青年军的表面理由是为了提高军队的人员素质,其实还有给小蒋建设一支“新黄埔部队”的意思。所以从中高级到基层军官,人选方面蒋家父子也是煞费苦心的,各青年军部队的基层军官有不少就来自蒋经国主办的“三青团”江西训练班。也正是由于这个方面的原因,使2期青年军在国民党军队系统中飞扬跋扈,得罪了不少同僚。当206师被围困在洛阳的时候,周围各部队救援并不积极,间接造成了206师的全军覆灭。

                                       青年军的战斗力
    因为1期青年军各师完成训练,正式成军的时候,抗战已经基本结束,所以青年军部队并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其战斗力如何没有感性的认识,只能从该部队编制、装备和训练等情况,同时结合2期青年军的几个典型战例做一个纸上谈兵式的讨论。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如何,我觉得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一是战斗精神,看他们有没有那种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争取胜利的顽强战斗意志;另一方面是部队是否掌握了比较熟练的战斗技能,从而在战斗中充分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有了顽强坚定的战斗意志就可以保证最大限度的发挥作战技能,而作战技能的良好表现又可以反过来坚定战斗意志,对于一个没有经过战斗洗礼的部队来说,建立对胜利信心是非常关键的。从大的局面来看,1944年末德军失败的命运已经基本注定,在亚洲和中国日军也没有了绝对的优势。广大青年军参军人员的目的都非常明确:保家卫国,匹夫有责!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战斗意志是不用怀疑的。而战斗技能方面,在美国教官的严格训练下,所以参军的青年都得到了可以称为当时最先进的作战训练,战斗技能也是有保障的。再从青年军各师的基本装备来看,火力覆盖了远、中、近3个层次,师属炮兵就有105mm榴弹炮和75mm山炮各一个营,往下还有团营连属的大量81mm和60mm迫击炮,营有机炮连,每个连配有轻重机枪,火力连续性很强;近距离有卡宾枪和M1,再加上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可以说攻防兼备。但是大量装备美械的同时也带来了后勤供应方面的问题。美式装备自动武器多,弹药消耗大,国民党部队的后勤供应能力又远逊于美军,远征军反攻缅甸的时候,美军负责后勤供应都经常在战斗中出现问题,何况国民党军,于是后勤供应成了美械师发挥作战能力的一个制约。青年军各部队的主要问题在于基层军官和士兵普遍缺乏战斗经验!基层军官都有相当部分没有经过实战的考验,士兵就更不用说了,部队的整体战斗经验无疑是欠缺的,在实际作战中兵力使用和火力配置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以2期青年军的206师在洛阳战役中的表现来看,他们并没有合理的使用兵力和火力,在有高大城墙和预设防御阵地可以依托的情况下,防御兵力、火力配置都很不合理,对进攻部队没有形成相当的威胁;中下级指挥人员的能力也不足,而部队由于战斗经验不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携带的弹药基本消耗光了,其他救援部队又不积极;一个没有支援的孤城,就成了206师的死地。当然2期青年军士兵入伍的动机也复杂了很多,战斗的目的性也没有1期青年军那么简单,而后期蒋介石父子为了确保对青年军部队的绝对控制,很多基层军官是从“三青团”中选拔的,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政治上要绝对忠诚,军事素质相比就一般了。虽然这个时期的青年军和1期青年军整体素质有较大的区别,但是只有训练,没有实战这个基本缺陷并没有改变,而且人员的素质下降是客观存在的。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看,个人认为1期青年军部队的战斗力在国民党军中应该属于中下,仅比一般杂牌军高,远低于那些有战斗经验的老牌部队,更不能和那些个主力相提并论。


                                关于中国驻印军中的知识青年
     近来常见的一些资料上说部分被征招的青年军士兵被分配到驻印军,并在其编制内参加了对日作战。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到印度的并不是那几支成建制的青年军部队。我们可以先看看是哪部分人员被分配到中国驻印军的:从1942年9月开始陆续有国内征召的兵员搭乘驼峰空运返程飞机到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的兰姆伽训练营,经过美国教官的训练后,和1944年初运到的新30师,1944年4月运到的第14、50师一起编入中国驻印军,该部队后来又被改编为新1军和新6军,成为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中的两支精锐之师。
    因为这些知识青年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很多人可以直接和美军教官进行沟通,同时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较强,在训练中成为了中美沟通的桥梁,大部分人员被编入汽车、坦克、运输、辎重和宪兵部队等技术和素质要求比较高的部门。
     中国驻印军步兵受训的主要内容包括:队列操练、体格训练、战术理论、武器操作、单兵射击、格斗术、丛林作战、夜间作战、侦察捕俘、反坦克战斗等。
      军官受训内容有:队列操练、体格训练、单兵射击、战术指挥、沙盘演练、无线电联络、
步炮协同、地空协同、反空降等。在兰姆伽受训的中国军队后勤由英军负责,军械装备全部由美军根据租借法案提供,各种供应十分充足,装备了全套美式装备,掌握了地空协调,丛林战术等各种新技术。初步形成为了一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新式军队。在随后的反攻缅甸和滇西战争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新1军和新6军也相继投入内战,直到最后在东北被解放军全歼。

   但是严格来说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青年军部队,这个说法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识青年人员比较少,也不是因为知识青年没有组成建制的部队。从各种公开资料可以得知兰姆伽训练营是1942年8月26日正式开始训练,到1944年1月结束关闭。而青年军各师人员是1944年12月底才陆续进入各训练基地进行训练和整编的。再从驻印军整编的时间上看:1942年10月驻印军改编为新1军,下辖新22师和新36师;1944年初新30师空运到印度,编入新1军整训;44年4月,第15师和第50师先后运到,同样属于新1军编制。直到8月攻占缅北重镇密支那后才分别编成新1军和新6军。随后因为日军逼近贵阳,新6军被紧急空运回国,后来参加了著名的雪峰山战役。
    而这个时候国内豫湘桂激战正酣,连发动知识青年入伍运动都还没有开始,青年远征军这个名称更是还没有出现。所以加入中国驻印度远征军的知识青年,应该是1942年开始,美军大力支援中国武器装备,美国顾问进入中国时,为弥补翻译和基层军官不足,先期征召的那部分知识青年。

青年军1944年12月起成师时序列:
第二○一师:
   1944年12月在四川璧山由第94师为基干改编,1946年9月整编为第203师第2旅。
   师长戴之奇/潘华国(1945年11月)
  下辖第601团、第602团、第603团
第二○二师:
     1944年12月在四川綦江由新编第34师为基干改编,1946年9月整编为第202师第1旅。
     师长罗泽闿
     下辖第604团、第605团、第606团
第二○三师:
     1944年12月在四川泸江由新编第5师为基干改编,1946年9月整编为第203师第1旅。
      师长钟彬/姚秉勋(1945年8月)
     下辖第607团、第608团、第609团
第二○四师:
       1945年2月在四川万县由暂编第56师为基干改编,1946年9月整编为第205师第2旅。
       师长覃异之
       下辖第610团、第611团、第612团
第二○五师:
    1945年2月在贵州扎佐由新编第23师为基干改编,1946年9月整编为第205师第1旅。
     师长刘安祺/胡素(1946年2月)
     下辖第613团、第614团、第615团
第二○六师:
     1945年1月在陕西汉中由陕南师管区为基干改编,1946年9月扩编为整编第206师。
      师长杨彬/方先觉(1945年4月)/萧劲(1945年10月)
     下辖第616团、第617团、第618团
第二○七师:
     1945年1月在云南曲靖由昆明防守司令部与第48师改编。1946年9月扩编为整编第207师。
     师长方先觉/罗又伦(1945年4月)
      下辖第619团、第620团、第621团
第二○八师:
     1945年3月在江西黎川由第144师为基干改编,10月改为四团制。1946年9月扩编为整编第208师。
      师长黄珍吾/吴啸亚(1946年1月)
      下辖第622团、第623团、第624团/1945年10月下辖第622团、第623团、第624团、第628团
第二○九师:
    1945年4月在江西铅山由第75师为基干改编。10月改为四团制。1946年9月缩编为整编第202师第2旅。
    师长温鸣剑
   下辖第625团、第626团、第627团/1945年10月下辖第625团、第626团、第627团、第629团
第二一○师:
    该师原拟于1945年4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但因只成立两个团,不符合师建制,便取消番号,所属两个团分别拨隶第208、209师。
    师长刘安祺(未到职)/胡素(代)
    下辖第628团、第629团
   1946年9月后青年军各部队陆续开始整编,在原青年军的基础上新成立了214、215和220、221、222师,加上原来的9个师,共计14个师。       其中201和206(1948年3月洛阳战役被歼灭后4月重建)、207去了台湾,202、203、208、209师在上海,214、215在四川等地被解放军歼灭。201师作为金门防守的主力部队与登陆金门的解放军部队发生激战。220、221、222各师在1949年和50年又相继撤消合并。
    204和205师合编为205师,解放战争胜利前去了台湾,和207师一起成了来台湾军队的基础和骨干。还有一种说法是205师于1949年2月在北京和平起义,改编为解放军独立第62师,从各方面情况估计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
相当不错的资料!
了解!
了解
好象后来的青年军成了老蒋在打不上去的时候最喜欢,拿去当炮灰的部队!~
塔山的时候,他们排成密集纵队冲锋!
在福州倒是有一些关于青年军的事情,好像听说士气是国军中最高的,战斗力还行。最后还是让叶飞打败了
林彪算什么哦我晕!!!!贺龙才是,起码进前10!!!!!!1
精锐啊
[B]以下是引用[I]boris[/I]在2005-5-12 13:42:00的发言:[/B][BR]相当不错的资料!
不错!
[B]以下是引用[I]冷锋[/I]在2005-5-15 15:55:00的发言:[/B][BR]好象后来的青年军成了老蒋在打不上去的时候最喜欢,拿去当炮灰的部队!~
塔山的时候,他们排成密集纵队冲锋!

塔山那个是号称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吧,似与青年军无关
国民党时代社会五大害之一----青年从。
青年的热情一旦被调动起来是可怕的
呵呵  贺肯定比林厉害  关键的时候还能舞两把菜刀
请斑竹移动到二战版面,向高人们指教。
不错,资料挺详细。
据说多数是待遇好战斗力差,高不成低不就的典型
第二○七师去了台湾?该部第3旅编入廖耀湘兵团,在辽西被歼,1师部和1,2旅编入周福成第8兵团,在沈阳被歼,是沈阳敌军中唯一进行了抵抗的部队。看来国共双方都回忆错了。:D
满详细的!!!!!!!!!!!!!!!!!!!
原帖由 PYY804 于 2009-1-17 23:58 发表
第二○七师去了台湾?该部第3旅编入廖耀湘兵团,在辽西被歼,1师部和1,2旅编入周福成第8兵团,在沈阳被歼,是沈阳敌军中唯一进行了抵抗的部队。看来国共双方都回忆错了。:D

这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了。
207师在沈阳抵抗一下后,部队四散向辽西而去。其中一部分人竟然越过长城退入平津,这个在郭汝槐的回忆中也有提及。但是数量上郭的回忆和国民党官方差距很大。郭的回忆只有数十人枪,国民党官方数据有三千多。
但不管怎么样,国民党认为这个师没有被歼,是成功突围出来了。
青年军没有一个师可以达到装备有冲锋枪约1080支,卡宾枪约540支,4500支,重机枪72挺,轻机枪约270余挺,火焰喷射器约27个,60mm迫击炮约170门,81mm迫击炮约36门的水平;
青年军9个师中只有207师装备有一个75mm山炮营,105mm榴弹炮根本就没有。
原帖由 条顿骑士团 于 2009-2-10 10:03 发表

这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了。
207师在沈阳抵抗一下后,部队四散向辽西而去。其中一部分人竟然越过长城退入平津,这个在郭汝槐的回忆中也有提及。但是数量上郭的回忆和国民党官方差距很大。郭的回忆只有数十人枪,国民 ...

凤凰卫视1月份的《铁马冰河》,还采访了一个跑出去的说:“除了52军是从东北直接撤出来的以外,东北的部队统统被撤销了番号,只有207师恢复,不但恢复了番号,并且把207师的干部扩编成第6军。”
黑山阻击,进攻方里就有青年军 207师。
罗友伦在师级将领里算能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