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第一兵工厂战火中造枪炮 迫击炮3炮打怕敌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7:18:41
 1938年3月,为解决枪支弹药匮乏问题,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决定在圈杨家村东占地10亩的古庙里,筹建胶东第一兵工厂。后经几度迁址,胶东第一兵工厂先后在蓬莱、栖霞、招远等地“安营扎寨”,直到1941年1月,兵工厂再度入栖霞,进驻艾崮山区的后寨、前寨、曹高家等村,总厂部设在后寨村。1941年冬,迁至牟平境内。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胶东第一兵工厂总厂部栖霞后寨村和最初创办地龙口圈杨家村探访,后寨村59岁支部书记杨福修向记者讲述了第一兵工厂如何在战火中不断迁徙为战斗前线造枪造炮的故事。

  胶东第一兵工厂始于黄县古庙

  “龙口有个圈杨家村,村西南的莱山,群峰陡起,苍松滴翠。村东的莱茵河,石清沙净,流水潺潺。”杨福修说,可很少有人知道,那里昔日曾是胶东第一兵工厂最初所在地。

  黄县圈杨家村地处莱山北麓,四面环山,地形难攻易守,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群众基础好,保密工作做得好。1938年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为解决枪支弹药匮乏问题,决定在此筹建胶东第一所兵工厂。

  1938年1月30日,黄县(现在的黄城)抗日救亡团经胶东特委批准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简称三大队)。当时,三大队只有20多杆破枪,此外还收缴了黄县维持会四中队几杆枪支,这显然不能适应抗日武装斗争的需要。于是,三大队发起人范心然开始酝酿建立自己的兵工厂。


  最终,胶东第一兵工厂“相中”圈杨家村东的古庙。

  500元钱筹建胶东第一兵工厂

  “第一兵工厂由周吉隆担任负责人。”杨福修说,在龙口,他召集了一大批身怀绝技、满怀报国之志的能工巧匠。没有钱怎么办?范心然带头以私人名义借贷500元钱,作为初创资金。

  为解决兵工厂的原料供应问题,他们派人到招远金矿附近收购散落在民间的废旧物资。老百姓一听是为打鬼子制造枪炮弹药,纷纷把哄抢日伪金矿的废钢铁和旧设备拿出来。兵工厂仅支付很少的钱,就收购了能做1500支枪的六棱钢、能做炮筒的旧柴油机大轴等一大批物资。

  三大队还采取征借的方式,向黄县城和龙口共8家私人经营的工厂,征借10台铣床、2台刨床和5台柴油机以及3套翻砂和气焊设备等。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兵工厂很快初具规模,并投入生产。

  胶东第一兵工厂于战火中诞生,到1938年下半年,兵工厂的生产能力达到了月生产子弹数千发、手榴弹5000余枚、地雷数百个的水平。截至当年9月,兵工厂共制造七五和八二迫击炮7门,迫击炮弹500多发,仿汉阳造七九步枪100多支,安装步枪100多支,制造子弹数万发。

  两门迫击炮只打3炮敌人挑起白旗

  日伪进犯胶东,第一兵工厂不断迁徙

  随着圈杨家兵工厂生产的子弹源源不断地输往前线,日伪军将兵工厂视为“眼中钉”,不断骚扰。为了防范敌人,兵工厂设了四道岗,遇到紧急情况,兵工厂的军工人员便分散到各村或藏到圈杨家村西边的莱山上。“1938年末,日伪向胶东地区进犯,胶东第一兵工厂从圈杨家村撤离,先后移至平度涧里村、莱西县明山村等地,后又辗转至胶东抗日根据地栖霞牙山。1940年,又迁回到黄县黄城阳村和栖霞前后寨村一带。”杨福修告诉记者,直到1941年1月,兵工厂再度入栖霞,进驻艾崮山区的后寨、前寨、曹高家等村,总厂部设在后寨村。1941年冬,迁至牟平境内。

  就是在这样残酷的条件下,兵工厂的军工们仍坚持生产,一手拿锤,一手拿枪,敌人来了就战斗,敌人撤了就生产。最终,以抗战初期圈杨家兵工厂为基础的兵工生产系统在胶东发展到13个兵工厂,分布胶东各地,工人数量达到1万多。胶东兵工厂生产的大量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http://sd.sdnews.com.cn/sdgd/201312/t20131212_1455475.htm1938年3月,为解决枪支弹药匮乏问题,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决定在圈杨家村东占地10亩的古庙里,筹建胶东第一兵工厂。后经几度迁址,胶东第一兵工厂先后在蓬莱、栖霞、招远等地“安营扎寨”,直到1941年1月,兵工厂再度入栖霞,进驻艾崮山区的后寨、前寨、曹高家等村,总厂部设在后寨村。1941年冬,迁至牟平境内。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胶东第一兵工厂总厂部栖霞后寨村和最初创办地龙口圈杨家村探访,后寨村59岁支部书记杨福修向记者讲述了第一兵工厂如何在战火中不断迁徙为战斗前线造枪造炮的故事。

  胶东第一兵工厂始于黄县古庙

  “龙口有个圈杨家村,村西南的莱山,群峰陡起,苍松滴翠。村东的莱茵河,石清沙净,流水潺潺。”杨福修说,可很少有人知道,那里昔日曾是胶东第一兵工厂最初所在地。

  黄县圈杨家村地处莱山北麓,四面环山,地形难攻易守,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群众基础好,保密工作做得好。1938年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为解决枪支弹药匮乏问题,决定在此筹建胶东第一所兵工厂。

  1938年1月30日,黄县(现在的黄城)抗日救亡团经胶东特委批准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简称三大队)。当时,三大队只有20多杆破枪,此外还收缴了黄县维持会四中队几杆枪支,这显然不能适应抗日武装斗争的需要。于是,三大队发起人范心然开始酝酿建立自己的兵工厂。


  最终,胶东第一兵工厂“相中”圈杨家村东的古庙。

  500元钱筹建胶东第一兵工厂

  “第一兵工厂由周吉隆担任负责人。”杨福修说,在龙口,他召集了一大批身怀绝技、满怀报国之志的能工巧匠。没有钱怎么办?范心然带头以私人名义借贷500元钱,作为初创资金。

  为解决兵工厂的原料供应问题,他们派人到招远金矿附近收购散落在民间的废旧物资。老百姓一听是为打鬼子制造枪炮弹药,纷纷把哄抢日伪金矿的废钢铁和旧设备拿出来。兵工厂仅支付很少的钱,就收购了能做1500支枪的六棱钢、能做炮筒的旧柴油机大轴等一大批物资。

  三大队还采取征借的方式,向黄县城和龙口共8家私人经营的工厂,征借10台铣床、2台刨床和5台柴油机以及3套翻砂和气焊设备等。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兵工厂很快初具规模,并投入生产。

  胶东第一兵工厂于战火中诞生,到1938年下半年,兵工厂的生产能力达到了月生产子弹数千发、手榴弹5000余枚、地雷数百个的水平。截至当年9月,兵工厂共制造七五和八二迫击炮7门,迫击炮弹500多发,仿汉阳造七九步枪100多支,安装步枪100多支,制造子弹数万发。

  两门迫击炮只打3炮敌人挑起白旗

  日伪进犯胶东,第一兵工厂不断迁徙

  随着圈杨家兵工厂生产的子弹源源不断地输往前线,日伪军将兵工厂视为“眼中钉”,不断骚扰。为了防范敌人,兵工厂设了四道岗,遇到紧急情况,兵工厂的军工人员便分散到各村或藏到圈杨家村西边的莱山上。“1938年末,日伪向胶东地区进犯,胶东第一兵工厂从圈杨家村撤离,先后移至平度涧里村、莱西县明山村等地,后又辗转至胶东抗日根据地栖霞牙山。1940年,又迁回到黄县黄城阳村和栖霞前后寨村一带。”杨福修告诉记者,直到1941年1月,兵工厂再度入栖霞,进驻艾崮山区的后寨、前寨、曹高家等村,总厂部设在后寨村。1941年冬,迁至牟平境内。

  就是在这样残酷的条件下,兵工厂的军工们仍坚持生产,一手拿锤,一手拿枪,敌人来了就战斗,敌人撤了就生产。最终,以抗战初期圈杨家兵工厂为基础的兵工生产系统在胶东发展到13个兵工厂,分布胶东各地,工人数量达到1万多。胶东兵工厂生产的大量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http://sd.sdnews.com.cn/sdgd/201312/t20131212_1455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