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问题】被中距蛋锁定后,如何判断中距蛋距离做出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2:04:06
在中距空战中,

如果一旦被敌方雷达锁定,那么本机的雷达告警器

会告警—— 但一旦敌方发射导弹,本机必须做规避,

如何判断敌方何时发射导弹,以及导弹距离本机的

距离,何时做出规避呢?

是否根据敌机类型,挂载中距蛋类型以及 中距蛋主动雷达信号

当告警器接收到敌中距蛋主动雷达信号时,表示中距蛋

主动雷达已开机,距离估计只有20km,再估算做高G规避动作的时机呢?在中距空战中,

如果一旦被敌方雷达锁定,那么本机的雷达告警器

会告警—— 但一旦敌方发射导弹,本机必须做规避,

如何判断敌方何时发射导弹,以及导弹距离本机的

距离,何时做出规避呢?

是否根据敌机类型,挂载中距蛋类型以及 中距蛋主动雷达信号

当告警器接收到敌中距蛋主动雷达信号时,表示中距蛋

主动雷达已开机,距离估计只有20km,再估算做高G规避动作的时机呢?

QQ截图20131201230004.jpg (48.9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23:04 上传

导弹的小雷达作用距离很短,而且离目标越近,视野就越小,在导弹弹道的末端,做一个高G的动作,逃逸出导弹的雷达引导范围外。
豺狼的马甲 发表于 2013-12-1 23:08
导弹的小雷达作用距离很短,而且离目标越近,视野就越小,在导弹弹道的末端,做一个高G的动作,逃逸出导弹 ...
问题是被锁定方怎么知道现在导弹到达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做高G机动
导弹的小雷达作用距离很短,而且离目标越近,视野就越小,在导弹弹道的末端,做一个高G的动作,逃逸出导弹 ...
被4马赫,可40G以上机动的导弹的主动导引头锁定的人操飞机,是没办法玩机动的。主动空空导弹都有不可逃逸区概念
通过经验判断雷达告警频率的变化所表示的距离,这方面主动弹反而比被动弹更容易识别接近情况。
coolant 发表于 2013-12-1 23:27
被4马赫,可40G以上机动的导弹的主动导引头锁定的人操飞机,是没办法玩机动的。主动空空导弹都有不可逃逸 ...
如果要是距离超过50公里,导弹不可能达到4马赫。
主动弹的不可逃逸区也就是理论上的。


一般通过rws雷达警告系统来判断
拿原装su27为例
对主动弹,当弹载雷达开机后,rws的雷达信号强度会随距离变化而变化,距离越近,强度越高。通过信号强度的增长速度判断导弹的速度,一般分为高速弹,中速弹和低速弹,不同速度的导弹躲避时机不一样
对半主动弹,rws始终显示对方机火控载雷达的信号强度,只能靠经验判断距离

对美系机不了解,望其他高手解答

一般通过rws雷达警告系统来判断
拿原装su27为例
对主动弹,当弹载雷达开机后,rws的雷达信号强度会随距离变化而变化,距离越近,强度越高。通过信号强度的增长速度判断导弹的速度,一般分为高速弹,中速弹和低速弹,不同速度的导弹躲避时机不一样
对半主动弹,rws始终显示对方机火控载雷达的信号强度,只能靠经验判断距离

对美系机不了解,望其他高手解答
网络混混 发表于 2013-12-1 23:19
问题是被锁定方怎么知道现在导弹到达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做高G机动
如果雷达警戒系统够强,能分辨出大致的方向。系统通过对雷达信号强度的分析,大概能判断出距离。距离差不多,飞行员及时观察也就知道导弹的方向了。这个时候双座机更好一些。
coolant 发表于 2013-12-1 23:27
被4马赫,可40G以上机动的导弹的主动导引头锁定的人操飞机,是没办法玩机动的。主动空空导弹都有不可逃逸 ...
全程4M ?
也得看距离
如果实在不可逃逸区被锁定了,只有双手合十,口中默念:南无而弥陀佛
如果要是距离超过50公里,导弹不可能达到4马赫。
主动弹的不可逃逸区也就是理论上的。
不可逃逸区是指导弹动力航程以内。即便如此,也未必规避不了。速度越大,同样半径的转弯的过载越大。

好像哪里看到过最佳时机是击中前6秒。

有人发过规避响尾蛇的一个小游戏。

最好是先迎头,然后大过载。导弹也不是说想拉40G就40G。改变姿态,过载加到40也需要时间。就是利用这一点时间飞到导引头跟踪范围之外。

但是如果是尾追,拉多少G都没有用。

所以回答楼主问题。我觉得应该被锁定后就应该马上往预警方向机动,使得导弹来袭方向为前半球,基本正前。然后目视到以后(约10公里,迎头方向约6秒)时机动。
如果要是距离超过50公里,导弹不可能达到4马赫。
主动弹的不可逃逸区也就是理论上的。
妳讲的视野小那得多近的距离啊,现在又转进到50公里,50公里导引头还没开机吧,再说了,哪怕30公里,视野小会是问题吗?不要忘了,导弹导引头不是自己搜索的
johnqh 发表于 2013-12-2 00:20
不可逃逸区是指导弹动力航程以内。即便如此,也未必规避不了。速度越大,同样半径的转弯的过载越大。

...
如果尾追的话,导弹的射程低,如果迎头的话,导弹的射程就高。这么转的话等于增加了敌人导弹的动力射程。
coolant 发表于 2013-12-2 00:23
妳讲的视野小那得多近的距离啊,现在又转进到50公里,50公里导引头还没开机吧,再说了,哪怕30公里,视野 ...
4马赫,4马赫。
lock on 中有经验的玩家会根据雷达告警器中信号的距离在恰当的瞬间做出硬甩的动作,然而这已经是顶级高手才会的,不能保证成功,而且这只是游戏,真实中靠纯机动恐怕非常难。电子压制干扰是更好的选择。
转向90度,和主动弹飞来的方向垂直。
如果尾追的话,导弹的射程低,如果迎头的话,导弹的射程就高。这么转的话等于增加了敌人导弹的动力射程。
这个要碰运气。

如果总之在动力航程内,迎头时相对速度大,有相当大的规避可能性。

如果本来在动力航程外,最好的方式是跑得越远越好越快越好。

不过,如果被导弹的雷达锁定,已经在20公里内了。所以我上一帖说的都不合适。不可能从6点转到12点。

如果前半球,先转到12点再规避。如果后半球,加力快逃。这样如何?

纸上谈兵,请懂行的人打脸。
4马赫,4马赫。
4马赫的速度对于没有什么大的气动面的主动蛋很难吗?无推进,无翼面的高速炮弹全程都能保持,甚至超过这速度吧
转向90度,和主动弹飞来的方向垂直。
对了,忘了这茬了。

90度可以使雷达脱锁,这个对中弹应该是正解。

但是敌机和导弹可能不是完全同方向。导弹脱锁,敌机可能依然可以提供中续制导
如果告警主动导引头开机,意味着10多秒主动空空蛋就会迎面而来。如果没有有效的干扰,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准弹射按钮
lock on 中有经验的玩家会根据雷达告警器中信号的距离在恰当的瞬间做出硬甩的动作,然而这已经是顶级高手才 ...
媒体的夸张报道给大家带来不少困扰,这些情节经过故事化处理与事实不符。真实中不会这样躲导弹。
1、飞行员无法判断导弹距离。通过告警器判断是不可能的,因为告警器被动工作,无法测距,而且即使是对敌机载雷达,告警器也会出现不告警或虚警,通过它来判断导弹距离和送死无异。
2、平时无法训练。平时不可能用实弹训练躲导弹,也无法验证躲避方式是否有效,实战中更不会,也无法使用。
3、导弹机动能力远高于飞机,即使在游戏中,所谓硬甩也不是靠谱的行为。
4、真实的空战中,当双方接近到导弹射程,即使雷达没有告警(新式雷达可在TWS模式下发射导弹,对方告警器始终不告警),也要进行机动以破坏对方导弹发射条件,或飞出对方刚发射的导弹的有效射程。
acrux527 发表于 2013-12-2 01:25
媒体的夸张报道给大家带来不少困扰,这些情节经过故事化处理与事实不符。真实中不会这样躲导弹。
1、飞 ...
嗯,讲得很好
4马赫的蛋蛋和1.5马赫的机机实现相等的小半径转弯,蛋蛋的过载将是机机的7倍,也就是说,机机拉个7g的弯,蛋蛋就做不到。
当然,尾追的话,蛋蛋孙需要的半径小一些,命中几率大一些,迎头的话就反过来了。
非专业解答。
又不是全靠电磁辐射,导弹飞行时红外特征非常明显,有红外告警器,紫外告警器。
FC—1的导弹逼进告警系统采用分布式综合光学孔径成像系统,使用4个光学孔径完成对水平360度、垂直±40度的覆盖,(F一35多一个专用前视和一个专门的下视光学孔径)。这套系统尚未在西方第三代战斗机甚至第三代半战斗机上装备,法国“阵风”有类似系统,采用非常成像体制、3孔径扫描器件,技术水平稍逊一筹。导弹逼近告警系统一般和雷达告警系统交联,系统会主动对雷达告警方向进行高精度重点观测,一旦发现有发射导弹迹象,就会立刻将导弹的准确方位告知飞行员,甚至可以对导弹轨迹进行跟踪,通过光学角度三角计算判断出导弹的大概距离。成像体制告警系统可以在告警的同时将危险方位的视频信号在多功能显示器上叠加显示出来,有利于飞行员判断。其软件进一步开发后,还可以实现对一切威胁目标的自动视频显示,避免因人工智能不足的误判和漏判,同时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敌机的偷袭。从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大多数空战的结果都是攻击方在对手不知情的情况下从飞行员视野盲区得手的。有了这套系统,传统盲区将不复存在。
媒体的夸张报道给大家带来不少困扰,这些情节经过故事化处理与事实不符。真实中不会这样躲导弹。
1、飞 ...
你忘了导弹的红外特征。
FC—1的导弹逼进告警系统采用分布式综合光学孔径成像系统,使用4个光学孔径完成对水平360度、垂直±40度的 ...
这种光学预警不是新东西。兔子的预警头各自朝向不同,覆盖角度不同,所以不可能用三角来计算距离。
如果是被蛋载雷达锁定,说明距离已经是相当的近,要摆脱是很困难的事,并没有特别好的方法


1,中距弹的实战成绩大部分都是打开着一二代机或早期三代的小国菜鸟飞行员且缺乏情报支持,不能直接套用,其在面对驾驶现代化战机的训练有素且有情报支持的驾驶者时,命中率会大幅下降。

2,如何躲避的问题,好像以前讨论过,我认为比较好的办法是全程开干扰,尽量拉开与导弹的距离(这需要知道来袭导弹的大概方向),同时尽快进入空气稠密的低空,在导弹跟随进入低空时再释放铂条诱饵(地面杂波对目前的中距弹还是有干扰的),迅速爬升(导弹在末端一般已经无动力,靠惯性飞行)。如果有拖拽或自航式诱饵那就更好啦!

1,中距弹的实战成绩大部分都是打开着一二代机或早期三代的小国菜鸟飞行员且缺乏情报支持,不能直接套用,其在面对驾驶现代化战机的训练有素且有情报支持的驾驶者时,命中率会大幅下降。

2,如何躲避的问题,好像以前讨论过,我认为比较好的办法是全程开干扰,尽量拉开与导弹的距离(这需要知道来袭导弹的大概方向),同时尽快进入空气稠密的低空,在导弹跟随进入低空时再释放铂条诱饵(地面杂波对目前的中距弹还是有干扰的),迅速爬升(导弹在末端一般已经无动力,靠惯性飞行)。如果有拖拽或自航式诱饵那就更好啦!
全程开干扰,是暴露自己的最好方式。

以越南战争的经验,只要飞行员目视发现如喷火的电线杆般飞舞的S-75导弹,十有八九都可以通过高G闪避导致S-75失去目标或者折断.

同时在空空导弹最大射程的飞行末端,导弹只有做抛物线运动的动能了.只要能看到导弹或者通过电子战系统获得导弹到来的警告——不过还是需要看到导弹——就一定可以躲开。

空对空导弹的大部分战果中命中的目标都不清楚自己被攻击了

在中距离空战中,这一代战斗机主要依靠雷达告警接收机/雷达寻的和警戒系统(RWR/RHWS)和红外传感器(IR)建立对对方打击武器航迹的态势感知,依靠准确制定的航线和主动干扰设备比如交叉眼(cross eye)和基于数字射频存储器的波形篡改措施(RFDM WDM)对抗对方的主动寻的武器(active homing weapons),而较少依靠可能导致动能损失的剧烈机动.
呃,这么多人,就没有人把导弹的追及公式给出来么?
呃,就没人给出导弹追及公式么,
世界上还没出现过在战机在不可逃逸区内主动导引头锁定下,躲避导弹成功的案例。
豺狼的马甲 发表于 2013-12-1 23:08
导弹的小雷达作用距离很短,而且离目标越近,视野就越小,在导弹弹道的末端,做一个高G的动作,逃逸出导弹 ...
视场小的是红外制导。雷达制导的视场一点也不小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3-12-2 07:52
以越南战争的经验,只要飞行员目视发现如喷火的电线杆般飞舞的S-75导弹,十有八九都可以通过高G闪避导致S-7 ...
所以现在中距蛋一个一个都要玩二次点火么
记不住公式了,简单说两句。简单的说,导弹追及问题,其实是角速度问题,当飞机运动角速度(已导弹引导头为中心),超过了导弹可以提供的角速度(包括机动能力和引导头视场),这样导弹就追不上了。在其他量不变的情况下,导弹可用过载越大,目标越难摆脱;导弹速度越快,目标越难摆脱(目标相对导弹的运动角速度越小)。从简单结论上来说,飞机与导弹航向间夹角越大,可以获得的相对角速度越大,越容易摆脱(不考虑战斗部作用距离。)
F35的EODAS应该能探测距离,就是不知精度如何
用过倒车雷达没有啊,远的时候声音频率低,近了就滴滴滴滴的不停
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只有敌机雷达锁定你了才可以攻击,实际上是不完全正确的。。。

就以F16的APG-68雷达来说,在RWS模式下,每一个目标的雷达回波在MFD上显示一个为一个黄色小方框(叫做“接触”),这时候你可以使用游标覆盖一个“接触”,然后向上推动一下TMS按钮,雷达就会针对该“接触”进入SAM模式,我们称作对“接触”进行了BUG,如果你想要锁定目标,就需要再次向上推动一下TMS按钮,BUG就会变为STT,而STT就是一般意义上说的“锁定”了。

实际上,当进行BUG的时候,雷达所提供的目标信息就已经可以用来发射AIM120了。而这时候被攻击的飞机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被锁定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