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共和国锻造坚不可摧“水下核盾牌”——某潜艇基地先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2:30:34
为共和国锻造坚不可摧“水下核盾牌”
——海军某潜艇基地官兵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2013-11-21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厉延明
  用热血书写忠诚 用生命践行使命
  ■海军某潜艇基地政委 厉延明
  核潜艇作为国之重器,是大国地位的象征,国家安全的屏障。40多年来,基地广大官兵用热血书写忠诚,用生命践行使命,为捍卫共和国的和平与安宁发挥了重要作用。
  带兵先带心,治军先铸魂。作为国家的战略力量,党中央、中央军委把“水下核盾牌”交给我们执掌,这是千钧重担,万般信任。面对形势变化和各种考验,基地党委始终念念不忘的是,如何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些年,我们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兴艇育人,强化军魂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用党史军史海军史贯注部队,创新发展具有核潜艇部队特色的深蓝文化,不断凝聚强军兴军的正能量。
  核潜艇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利器,任何一个决策举措都包含着极高的战略考量。深海之下,危难之中,党委组织指挥的政治定力极端重要,必须成为战风斗浪的“定海神针”。一年秋天,一艘核潜艇带着战术背景奉命出航,一切看上去顺风顺水,然而就在返航途中,突遭外军舰机跟踪。对方连续用主动声呐探测,“哒哒哒”的声音异常刺耳,企图迫使我艇浮出水面。上浮,对艇员来说当然是最安全的,但错过了一次近似实战的练兵机会;继续潜航,则危机四伏,风险不可预测。这是一次心照不宣的探底与较力!关键时刻,任务党委果断决定: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指示,坚决完成任务!随后,我艇采取多种战术,灵活机动,在水下几十个小时与对手斗智斗勇,最终达成了上级既定的战略意图,受到中央军委通电表扬。
  核潜艇基地担负着平时核威慑、战时核反击的重大使命。大国长剑,就要出鞘惊天,时刻保持剑光闪闪!早在1988年,我核潜艇就完成了水下发射运载火箭任务,宣告中国海基战略威慑力量正式形成。跨入新时期,我们把目光瞄向了更高目标——水下连续发射。当试验几经周折,突破重重难关,进入决战阶段时,天公却不作美,气象突变。有的同志建议暂停试验,担心有闪失。发射试验进入倒计时,我们上下用万分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协同联调几十次,模拟练习上百回,单兵操作过千遍。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科学研判,果断定下决心:克服困难,务求必成!指挥员胸有成竹,沉着下达一个个指令,各战位配合默契、动作娴熟,精准操控导弹依次冲出海面,准确飞向目标区。这漂亮连贯的冲天齐飞,飞出了我核潜艇威慑与反击能力的新突破!
  核潜艇结构复杂,技术密集。干核潜艇需要勇敢作风,更需要科学精神。在一次战略导弹例行检测中,各号手按流程有序操作着,指挥员突然叫停,把所有官兵集合起来,从一个部件上夹起一根头发丝,严肃地看着大家。官兵们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小小头发丝看似不起眼,如果掉进导弹的要害部位,就可能埋下一个重大隐患!官兵们马上全线返工。正是靠着这种“零借口、零容忍、零差错”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标准,确保了42年核安全无事故。
  核潜艇部队是一个默默付出、勇于担当的群体,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是我们事业追求的血脉传承。核潜艇空间狭小,上百名艇员呆在密封的舱室内,长时间水下生活,见不到七彩阳光,没有新鲜空气,吃不到时令蔬菜。有一位记者曾问我们的80后、90后艇员,年纪轻轻的,怎么能耐得住这份寂寞?艇员们坦然一笑说:“干核潜艇的,龙宫都敢闯,还怕这点苦?”
  一个人为了家庭利益调动单位是寻常事,而上千人为了国家利益集体转隶就不同寻常。那年春天,基地大批优秀骨干奉命转隶千里之外的兄弟部队。他们当中,有的上有老下有小,有的刚刚恋爱结婚,有的几代人生活基础都在当地。上到师团干部,下到普通士兵,一声令下,大家心中有不舍、有留恋,却没有犹豫,不讲任何条件,告别妻儿老小,奔赴新的部队,为我核潜艇事业又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近10年来,基地先后有120名官兵亲人去世时不能送上最后一程,145名官兵孩子出生时不在身边,178名官兵因执行任务推迟婚期。他们尽管难以尽到作为儿子、父亲、丈夫的责任,但他们无愧于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
  中国梦的新航程已经开启,强军兴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一定牢记习主席的深情嘱托和殷切期望,努力把基地部队建设成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水下先锋”,为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强大海军再铸新的辉煌!

    赵忠生
  “○九”精神照耀我们去战斗
  ■海军某潜艇基地退休干部 赵忠生
  我是一名和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同时服役的老兵,在基地工作了38年,曾经担任过3艘核潜艇的政委,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这支部队一步步成长壮大、走向辉煌。
  当年,建造核潜艇,被列为国家第9项重大工程。因此,就有了“○九”这个特殊的代号。在我们部队,艇叫“○九”艇,人是“○九”人,锤打出来的是“○九”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深刻内涵。
  上世纪60年代末,海军组建核潜艇接艇队。从常规潜艇挑选出的36名艇员,大多数只读过初中,连“核裂变”这个词都没听说过。就是这样一群官兵,面对核物理、流体力学等30多个专业,面对上万台设备,勇敢地迈出了水下长征的第一步。当时,学习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连个像样的课桌都没有,十几个人睡在一个大通铺上。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白天一身油、一身汗地钻舱室、练实操,晚上加班加点学习专业、钻研理论,最后不仅全部通过考核,还摸索编写出4部核潜艇训练教材。这36名官兵,被誉为“36棵青松”,就是以他们为骨干的第一支艇员队,把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核潜艇开进了深海大洋。
  核潜艇发展的每一步,都面临着技术封锁,每一步追赶跨越,靠的是勇于挑战、艰苦奋斗。1988年4月,我核潜艇首次组织极限深潜。大家知道,每下潜10米水深,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如果核潜艇承受不了深海的巨大压力,就有可能被海水压爆。1963年,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深潜试验,结果艇毁人亡,129人遇难,他们用生命为后来者提供了警示和借鉴。我们核潜艇下潜开始,深度逐渐加大,舱内异常寂静,甚至能听到艇员的呼吸。随着压力增大,舱内“嘎嘎”作响,一根支撑深度计的角钢也变了形。突然“砰”的一声,一股水雾从船舷阀喷射而出。官兵们沉着冷静,及时处置险情,在艇长的指挥下,精确操作,驾驶潜艇一米一米接近和超过了预定深度。中国核潜艇的深潜纪录诞生了。这次试验,既检验了核潜艇深海作战性能,也为后续艇的设计建造获得了宝贵数据。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服役后,急需科技人员。一大批风华正茂的人才,服从组织安排,相继踏上了这一神圣的领域。基地装备部总工程师焦增庚,就是他们中的一位杰出代表。这位新中国第一代核反应堆工程专业高才生,参加了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后来随部队整建制转业到地方,曾主持建设了国内第一个核动力热工试验室。为了核潜艇事业,他放弃到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工作的机会,37岁时,第二次穿上军装,在基地一干就是29年,被官兵们誉为核潜艇“保护神”!
  2005年春节前夕,我随核潜艇战备远航。在远离祖国的大洋深处,在不分昼夜的狭窄舱室,我们收不到亲人的祝福,听不到节日喜庆的鞭炮声。依据航海日志推算,迎来了水下除夕夜。大家自己动手包饺子,吃了一顿特殊的年夜饭。当时,我们还在水下写了一副春联:举青春火炬点亮万家灯火,献热血忠诚守护祖国团圆。横批:深海有我!
  40多年来,“○九”精神像一团火炬,在一茬茬官兵的手中燃烧、传递。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支撑,我们核潜艇官兵才甘愿拼搏奋斗,不惧生死闯关,为党和人民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吴昌弟
  潜行入海去 大洋谁争雄
  ■海军某潜艇基地第11艇员队艇长 吴昌弟
  核潜艇是水下移动的导弹发射阵地,核潜艇艇长是执掌这个国之利器的一线指挥员。
  培养一名核潜艇艇长,国家要耗费巨资,前后需要20年时间。单说全训合格艇长考核这一项,就要历时一年,完成几十个考核项目,把艇上的导弹、鱼雷等“十八般兵器”训个遍,动用几十批次舰艇飞机配合训练。通过这样严格考核、层层选拔、全程打造,核潜艇艇长才能拿到合格证书,成为深海巨鲸的驾驭者,成为独立遂行重大任务的一艇之长。
  对一名核潜艇艇长来讲,精于指挥是最重要的素质。有一年,“水下先锋艇”艇长董震率艇参加海军组织的实兵实弹对抗演习。潜入待机阵地后,天空数架反潜飞机盘旋,海面舰艇展开拉网式搜索拦截。关键时刻,对手突然转到了艇的侧后方,让他们失去了最佳攻击阵位。怎么办?董艇长果断提出利用新型鱼雷攻击侧后目标,这种打法在训练中从来没有尝试过,风险极高。面对质疑,董艇长果断下令攻击,准确命中目标。
  古往今来,打仗打的就是意志,拼的就是血性。一次远航,艇长袁誉柏率艇准备突破海峡时,接到了上级通报,超强台风将从海峡经过。如果按计划行动,潜艇就要遭遇台风,一旦机械出现故障,向上不能浮出水面,向下无法潜坐海底,后果难以预料。有人提出,赶紧到锚地避风,等台风过后再走,这样安全有保障。袁艇长坚定地说:“战争不会选择天气!越是恶劣天气,越是练兵的好时机!”海面上波涛汹涌,海底下沉着应对。全艇上下团结一心,精心操纵,与风浪奋战了11个小时后,成功突破了海峡。
  有一年,一种新型导航系统装备部队。这套系统到底管不管用,需要到陌生复杂海域进行试验。这一试验对潜艇隐蔽待战能力意义重大,但风险也很大。一旦导航出现偏差,就有触礁搁浅的危险。艇长朱振国主动请缨,率艇出征。钢铁巨鲸潜入深海,十几天过去了,一直杳无音信,家里人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此时,在大洋深处,朱艇长凭着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经验,沉着指挥,在茫茫大海中绕过一个个险滩、暗礁,一次定位连续奔袭数千海里,检验了新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拿到了第一手科学数据,为提高核潜艇隐蔽性立下了大功!
  现在,人们享受着和平,过着安稳的日子。其实,在大洋深处,我们和对手的交锋过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作为共和国核潜艇艇长,为了国家安宁我们别无所求,为了能打胜仗我们一无所惜!有一次,我率艇远赴太平洋执行任务。水下航渡阶段,突然接到上级电报:“外军舰机向你逼近,保持隐蔽,确保完成任务。”我根据当时的情况,快速作出判断,外军虽已察觉我艇动向,但并不掌握我艇确切位置和意图。不能让他们盯上,更不能被他们缠住,否则,后续任务将难以完成。我下令,全艇进入一级战斗部署,指挥潜艇灵活运用多种战术突出重围,把对手远远甩在身后。一番痛快的较量之后,我心里特别高兴,即兴写了一首小诗:风云起四海,岛链锁巨龙。潜行入海去,大洋谁争雄!
  曾经有同学、朋友问我:电视上经常播放部队训练演习的画面,怎么从来没见你们露过面?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虽然平时看不到我们,但我们在大洋深处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哪怕睡觉也会睁着眼睛。只要党和人民一声令下,我们随时会对敌人发出雷霆一击!

    于洪伟
  当好大国核盾的“水下尖兵”
  ■海军某潜艇基地第19艇员队电工班班长 于洪伟
  我是一名在核潜艇上工作的士官。像我这样叫“官”不是官的兵,在核潜艇部队占总人数的一多半。有人这样评价我们:士兵的身份,军官的责任,专家的技能。
  我们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士兵,但共同执掌着共和国的战略利剑,执行着保卫和平的战略任务。我们艇上有个班长叫肖国昌,大家都叫他核潜艇“兵王”,他素质特别过硬,干什么都争第一。2011年冬天,我和肖班长一起随艇出海执行任务,航行途中,潜艇舱底水位异常上升,情况万分紧急。如果不及时排除故障,不仅完成不了任务,还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危急时刻,肖班长钻到舱底,不到10分钟就找到故障原因,判定是舱内一个排污阀造成的,并很自信地说:“那个位置我最熟悉。”他换上潜水服就到舷外去抢修。由于风大浪高,他几次潜水都失败了。肖班长大叫着:“把铅块都绑在我身上!”他终于潜到了水下,水下漆黑一片,只能靠手摸。肖班长在冰冷的海水里,足足干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排除故障。当战友们把他拉出水面拖上甲板时,他嘴巴和脸都被冻僵了,又黑又紫,他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向艇长报告:“报告艇长,漏点修好了,可以下潜航行。”
  将帅的底气,来自我们士兵的能力。一次,基地一艘核潜艇参加联合演习,在水面航渡过程中,雷达班长穆美田突然发现,一个微弱的信号在雷达屏幕上一闪而过,他凭着过硬技能,判断出这是外国新型反潜飞机向我逼近,并分析出飞机的型号和国别,迅速向艇长报告。艇长当即下达命令:“紧急下潜!”果然,几分钟后,一架外军反潜机飞了过来,盘旋几圈,扫兴而去。海上指挥员感慨地说:“现代战争,几秒钟就能决定胜负,这个战士能够做到先敌发现,好样的!”
  作为核潜艇基地的士官,我们的价值就体现在完成任务上。我们基地军港的出海口有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岛上耸立着一座航标灯塔,日夜指引着核潜艇安全进出港口。岛上有一个老兵,独自一人与灯塔做伴16年,他就是高级士官许成松。他每天都要攀登468级台阶,上山把航标灯里里外外擦得一尘不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上下山6500多次,相当于爬了几百次泰山,排除故障隐患400多次,没出现过一次差错。先后有11位将军听说他的事迹后,专门上岛去看望他。
  我们深深地懂得,纵有多少豪言壮语,不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老班长郭金海,被大家称为“电工大拿”。每次出海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很踏实。有一次,郭班长因白细胞数量偏低,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他听说自己的艇队要执行一项重大任务,主动找到院长,坚决要求出院。院长摇头说:“你的身体刚刚好转,再次出海很有可能加重病情。”这种后果,郭金海心里当然很明白,他恳切地对院长说:“这么大的任务来了,就是倒,也要倒在战位上,绝不能倒在病床上!”医院只好为他准备了一个装满针剂和药品的小药箱,此后,几十昼夜的航行,他一边吃药打针,一边坚守战位。
  路在脚下,梦在前方。新一代核潜艇士官,有责任、有担当、更有能力,当好祖国的“水下尖兵”,奏响逐梦深蓝的时代强音!

    李希梅
  装着大海的军人,值得终身托付
  ■青岛市登州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李希梅
  我是核潜艇部队一名普通的军嫂,从最近的电视新闻和媒体宣传里,才知道爱人工作上的一些情况,我深深地为他们感动和自豪!
  这些年来,我们军嫂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不知道丈夫什么时候走,不知道他们去哪里,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不过我们知道,他们都有一个习惯:每次出海前,总会把家里收拾好,把冰箱装满,陪着我们和孩子去看看老人,亲手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
  都说女人是半边天,而我们核潜艇官兵的家属,却常常要撑起家中的整个天。从丈夫离开的那天起,我们就习惯在台历上打钩,一天天地数着过日子;明知道他们出海后不让带手机,还是忍不住每天都要拨几遍那个熟悉的号码,盼的是早早听到丈夫的声音。
  我的好姐妹李海霞,心头一直有份割舍不下的痛。她分娩前,正赶上丈夫李云生要出海远航。为了让丈夫安心出海,海霞决定回到老家生孩子。就在出海的前一天,可爱的女儿出生了。但没想到的是,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就患上了急性黄疸,村卫生所治不了,就连夜去了镇医院,镇医院不行,又赶紧转到了县医院,最后还是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孩子不幸夭折了。海霞久久地抱着女儿,失声痛哭。此时,她多么希望丈夫能够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海霞这样的痛楚我自己也经历过。我公公病危的时候,丈夫刚进家门就接到部队执行紧急任务的通知。一面是军令如山,一面是垂危的父亲,丈夫陷入了两难。病床上的公公拉着他的手,用虚弱的声音说:“我这是老毛病了,部队的事要紧,你赶快回去吧。”可是丈夫心里清楚,这一去也许再也见不到父亲了,他扑通一声跪在父亲的床前,连磕了三个响头。公公咽气的时候,怎么也闭不上眼睛,我俯在老人的耳边说:“爸,他出海执行任务,去为国尽忠,让我替他给您老尽孝!您就放心地走吧。”听完这句话,老人才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丈夫出海回来后,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我没有尽到的孝,你替我尽了,我会记一辈子,对你好一辈子!”一句话,让我所有的付出都化成了感动的泪水,也让我甘愿为这样的人守候一生。
  核潜艇军嫂都有“三怕”:一怕海上起台风,二怕关心电话多,三怕领导突然来慰问。有一年丈夫出海远航,好长时间都没有回来。当时,正赶上国外有一艘核潜艇失事了,我们家属就开始胡思乱想,我也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突然有一天,基地政委召集我们家属说要通报个情况,这下我们的心更慌了,互相打电话不停地询问,就怕出什么事,可又不愿意往坏处想。直到领导告诉我们,你们的丈夫马上就要进港了,这次破例让你们到码头去迎接他们!大家这才“呼”地松了一口气,姐妹们哭着、笑着抱成了一团。当天晚上,我们都参加了庆功宴,能喝的、不能喝的全都喝疯了,有三个姐妹是被抬回家的。
  在我心里,始终深藏着一句话:一个心里装着大海的军人,肯定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爱人。



http://chn.chinamil.com.cn/zgjq/2013-11/21/content_5657486.htm

为共和国锻造坚不可摧“水下核盾牌”——海军某潜艇基地官兵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2013-11-21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厉延明  用热血书写忠诚 用生命践行使命  ■海军某潜艇基地政委 厉延明  核潜艇作为国之重器,是大国地位的象征,国家安全的屏障。40多年来,基地广大官兵用热血书写忠诚,用生命践行使命,为捍卫共和国的和平与安宁发挥了重要作用。
  带兵先带心,治军先铸魂。作为国家的战略力量,党中央、中央军委把“水下核盾牌”交给我们执掌,这是千钧重担,万般信任。面对形势变化和各种考验,基地党委始终念念不忘的是,如何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些年,我们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兴艇育人,强化军魂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用党史军史海军史贯注部队,创新发展具有核潜艇部队特色的深蓝文化,不断凝聚强军兴军的正能量。
  核潜艇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利器,任何一个决策举措都包含着极高的战略考量。深海之下,危难之中,党委组织指挥的政治定力极端重要,必须成为战风斗浪的“定海神针”。一年秋天,一艘核潜艇带着战术背景奉命出航,一切看上去顺风顺水,然而就在返航途中,突遭外军舰机跟踪。对方连续用主动声呐探测,“哒哒哒”的声音异常刺耳,企图迫使我艇浮出水面。上浮,对艇员来说当然是最安全的,但错过了一次近似实战的练兵机会;继续潜航,则危机四伏,风险不可预测。这是一次心照不宣的探底与较力!关键时刻,任务党委果断决定: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指示,坚决完成任务!随后,我艇采取多种战术,灵活机动,在水下几十个小时与对手斗智斗勇,最终达成了上级既定的战略意图,受到中央军委通电表扬。
  核潜艇基地担负着平时核威慑、战时核反击的重大使命。大国长剑,就要出鞘惊天,时刻保持剑光闪闪!早在1988年,我核潜艇就完成了水下发射运载火箭任务,宣告中国海基战略威慑力量正式形成。跨入新时期,我们把目光瞄向了更高目标——水下连续发射。当试验几经周折,突破重重难关,进入决战阶段时,天公却不作美,气象突变。有的同志建议暂停试验,担心有闪失。发射试验进入倒计时,我们上下用万分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协同联调几十次,模拟练习上百回,单兵操作过千遍。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科学研判,果断定下决心:克服困难,务求必成!指挥员胸有成竹,沉着下达一个个指令,各战位配合默契、动作娴熟,精准操控导弹依次冲出海面,准确飞向目标区。这漂亮连贯的冲天齐飞,飞出了我核潜艇威慑与反击能力的新突破!
  核潜艇结构复杂,技术密集。干核潜艇需要勇敢作风,更需要科学精神。在一次战略导弹例行检测中,各号手按流程有序操作着,指挥员突然叫停,把所有官兵集合起来,从一个部件上夹起一根头发丝,严肃地看着大家。官兵们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小小头发丝看似不起眼,如果掉进导弹的要害部位,就可能埋下一个重大隐患!官兵们马上全线返工。正是靠着这种“零借口、零容忍、零差错”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标准,确保了42年核安全无事故。
  核潜艇部队是一个默默付出、勇于担当的群体,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是我们事业追求的血脉传承。核潜艇空间狭小,上百名艇员呆在密封的舱室内,长时间水下生活,见不到七彩阳光,没有新鲜空气,吃不到时令蔬菜。有一位记者曾问我们的80后、90后艇员,年纪轻轻的,怎么能耐得住这份寂寞?艇员们坦然一笑说:“干核潜艇的,龙宫都敢闯,还怕这点苦?”
  一个人为了家庭利益调动单位是寻常事,而上千人为了国家利益集体转隶就不同寻常。那年春天,基地大批优秀骨干奉命转隶千里之外的兄弟部队。他们当中,有的上有老下有小,有的刚刚恋爱结婚,有的几代人生活基础都在当地。上到师团干部,下到普通士兵,一声令下,大家心中有不舍、有留恋,却没有犹豫,不讲任何条件,告别妻儿老小,奔赴新的部队,为我核潜艇事业又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近10年来,基地先后有120名官兵亲人去世时不能送上最后一程,145名官兵孩子出生时不在身边,178名官兵因执行任务推迟婚期。他们尽管难以尽到作为儿子、父亲、丈夫的责任,但他们无愧于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
  中国梦的新航程已经开启,强军兴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一定牢记习主席的深情嘱托和殷切期望,努力把基地部队建设成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水下先锋”,为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强大海军再铸新的辉煌!

    赵忠生  “○九”精神照耀我们去战斗  ■海军某潜艇基地退休干部 赵忠生  我是一名和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同时服役的老兵,在基地工作了38年,曾经担任过3艘核潜艇的政委,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这支部队一步步成长壮大、走向辉煌。
  当年,建造核潜艇,被列为国家第9项重大工程。因此,就有了“○九”这个特殊的代号。在我们部队,艇叫“○九”艇,人是“○九”人,锤打出来的是“○九”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深刻内涵。
  上世纪60年代末,海军组建核潜艇接艇队。从常规潜艇挑选出的36名艇员,大多数只读过初中,连“核裂变”这个词都没听说过。就是这样一群官兵,面对核物理、流体力学等30多个专业,面对上万台设备,勇敢地迈出了水下长征的第一步。当时,学习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连个像样的课桌都没有,十几个人睡在一个大通铺上。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白天一身油、一身汗地钻舱室、练实操,晚上加班加点学习专业、钻研理论,最后不仅全部通过考核,还摸索编写出4部核潜艇训练教材。这36名官兵,被誉为“36棵青松”,就是以他们为骨干的第一支艇员队,把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核潜艇开进了深海大洋。
  核潜艇发展的每一步,都面临着技术封锁,每一步追赶跨越,靠的是勇于挑战、艰苦奋斗。1988年4月,我核潜艇首次组织极限深潜。大家知道,每下潜10米水深,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如果核潜艇承受不了深海的巨大压力,就有可能被海水压爆。1963年,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深潜试验,结果艇毁人亡,129人遇难,他们用生命为后来者提供了警示和借鉴。我们核潜艇下潜开始,深度逐渐加大,舱内异常寂静,甚至能听到艇员的呼吸。随着压力增大,舱内“嘎嘎”作响,一根支撑深度计的角钢也变了形。突然“砰”的一声,一股水雾从船舷阀喷射而出。官兵们沉着冷静,及时处置险情,在艇长的指挥下,精确操作,驾驶潜艇一米一米接近和超过了预定深度。中国核潜艇的深潜纪录诞生了。这次试验,既检验了核潜艇深海作战性能,也为后续艇的设计建造获得了宝贵数据。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服役后,急需科技人员。一大批风华正茂的人才,服从组织安排,相继踏上了这一神圣的领域。基地装备部总工程师焦增庚,就是他们中的一位杰出代表。这位新中国第一代核反应堆工程专业高才生,参加了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后来随部队整建制转业到地方,曾主持建设了国内第一个核动力热工试验室。为了核潜艇事业,他放弃到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工作的机会,37岁时,第二次穿上军装,在基地一干就是29年,被官兵们誉为核潜艇“保护神”!
  2005年春节前夕,我随核潜艇战备远航。在远离祖国的大洋深处,在不分昼夜的狭窄舱室,我们收不到亲人的祝福,听不到节日喜庆的鞭炮声。依据航海日志推算,迎来了水下除夕夜。大家自己动手包饺子,吃了一顿特殊的年夜饭。当时,我们还在水下写了一副春联:举青春火炬点亮万家灯火,献热血忠诚守护祖国团圆。横批:深海有我!
  40多年来,“○九”精神像一团火炬,在一茬茬官兵的手中燃烧、传递。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支撑,我们核潜艇官兵才甘愿拼搏奋斗,不惧生死闯关,为党和人民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吴昌弟  潜行入海去 大洋谁争雄  ■海军某潜艇基地第11艇员队艇长 吴昌弟  核潜艇是水下移动的导弹发射阵地,核潜艇艇长是执掌这个国之利器的一线指挥员。
  培养一名核潜艇艇长,国家要耗费巨资,前后需要20年时间。单说全训合格艇长考核这一项,就要历时一年,完成几十个考核项目,把艇上的导弹、鱼雷等“十八般兵器”训个遍,动用几十批次舰艇飞机配合训练。通过这样严格考核、层层选拔、全程打造,核潜艇艇长才能拿到合格证书,成为深海巨鲸的驾驭者,成为独立遂行重大任务的一艇之长。
  对一名核潜艇艇长来讲,精于指挥是最重要的素质。有一年,“水下先锋艇”艇长董震率艇参加海军组织的实兵实弹对抗演习。潜入待机阵地后,天空数架反潜飞机盘旋,海面舰艇展开拉网式搜索拦截。关键时刻,对手突然转到了艇的侧后方,让他们失去了最佳攻击阵位。怎么办?董艇长果断提出利用新型鱼雷攻击侧后目标,这种打法在训练中从来没有尝试过,风险极高。面对质疑,董艇长果断下令攻击,准确命中目标。
  古往今来,打仗打的就是意志,拼的就是血性。一次远航,艇长袁誉柏率艇准备突破海峡时,接到了上级通报,超强台风将从海峡经过。如果按计划行动,潜艇就要遭遇台风,一旦机械出现故障,向上不能浮出水面,向下无法潜坐海底,后果难以预料。有人提出,赶紧到锚地避风,等台风过后再走,这样安全有保障。袁艇长坚定地说:“战争不会选择天气!越是恶劣天气,越是练兵的好时机!”海面上波涛汹涌,海底下沉着应对。全艇上下团结一心,精心操纵,与风浪奋战了11个小时后,成功突破了海峡。
  有一年,一种新型导航系统装备部队。这套系统到底管不管用,需要到陌生复杂海域进行试验。这一试验对潜艇隐蔽待战能力意义重大,但风险也很大。一旦导航出现偏差,就有触礁搁浅的危险。艇长朱振国主动请缨,率艇出征。钢铁巨鲸潜入深海,十几天过去了,一直杳无音信,家里人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此时,在大洋深处,朱艇长凭着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经验,沉着指挥,在茫茫大海中绕过一个个险滩、暗礁,一次定位连续奔袭数千海里,检验了新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拿到了第一手科学数据,为提高核潜艇隐蔽性立下了大功!
  现在,人们享受着和平,过着安稳的日子。其实,在大洋深处,我们和对手的交锋过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作为共和国核潜艇艇长,为了国家安宁我们别无所求,为了能打胜仗我们一无所惜!有一次,我率艇远赴太平洋执行任务。水下航渡阶段,突然接到上级电报:“外军舰机向你逼近,保持隐蔽,确保完成任务。”我根据当时的情况,快速作出判断,外军虽已察觉我艇动向,但并不掌握我艇确切位置和意图。不能让他们盯上,更不能被他们缠住,否则,后续任务将难以完成。我下令,全艇进入一级战斗部署,指挥潜艇灵活运用多种战术突出重围,把对手远远甩在身后。一番痛快的较量之后,我心里特别高兴,即兴写了一首小诗:风云起四海,岛链锁巨龙。潜行入海去,大洋谁争雄!
  曾经有同学、朋友问我:电视上经常播放部队训练演习的画面,怎么从来没见你们露过面?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虽然平时看不到我们,但我们在大洋深处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哪怕睡觉也会睁着眼睛。只要党和人民一声令下,我们随时会对敌人发出雷霆一击!

    于洪伟
  当好大国核盾的“水下尖兵”  ■海军某潜艇基地第19艇员队电工班班长 于洪伟  我是一名在核潜艇上工作的士官。像我这样叫“官”不是官的兵,在核潜艇部队占总人数的一多半。有人这样评价我们:士兵的身份,军官的责任,专家的技能。
  我们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士兵,但共同执掌着共和国的战略利剑,执行着保卫和平的战略任务。我们艇上有个班长叫肖国昌,大家都叫他核潜艇“兵王”,他素质特别过硬,干什么都争第一。2011年冬天,我和肖班长一起随艇出海执行任务,航行途中,潜艇舱底水位异常上升,情况万分紧急。如果不及时排除故障,不仅完成不了任务,还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危急时刻,肖班长钻到舱底,不到10分钟就找到故障原因,判定是舱内一个排污阀造成的,并很自信地说:“那个位置我最熟悉。”他换上潜水服就到舷外去抢修。由于风大浪高,他几次潜水都失败了。肖班长大叫着:“把铅块都绑在我身上!”他终于潜到了水下,水下漆黑一片,只能靠手摸。肖班长在冰冷的海水里,足足干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排除故障。当战友们把他拉出水面拖上甲板时,他嘴巴和脸都被冻僵了,又黑又紫,他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向艇长报告:“报告艇长,漏点修好了,可以下潜航行。”
  将帅的底气,来自我们士兵的能力。一次,基地一艘核潜艇参加联合演习,在水面航渡过程中,雷达班长穆美田突然发现,一个微弱的信号在雷达屏幕上一闪而过,他凭着过硬技能,判断出这是外国新型反潜飞机向我逼近,并分析出飞机的型号和国别,迅速向艇长报告。艇长当即下达命令:“紧急下潜!”果然,几分钟后,一架外军反潜机飞了过来,盘旋几圈,扫兴而去。海上指挥员感慨地说:“现代战争,几秒钟就能决定胜负,这个战士能够做到先敌发现,好样的!”
  作为核潜艇基地的士官,我们的价值就体现在完成任务上。我们基地军港的出海口有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岛上耸立着一座航标灯塔,日夜指引着核潜艇安全进出港口。岛上有一个老兵,独自一人与灯塔做伴16年,他就是高级士官许成松。他每天都要攀登468级台阶,上山把航标灯里里外外擦得一尘不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上下山6500多次,相当于爬了几百次泰山,排除故障隐患400多次,没出现过一次差错。先后有11位将军听说他的事迹后,专门上岛去看望他。
  我们深深地懂得,纵有多少豪言壮语,不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老班长郭金海,被大家称为“电工大拿”。每次出海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很踏实。有一次,郭班长因白细胞数量偏低,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他听说自己的艇队要执行一项重大任务,主动找到院长,坚决要求出院。院长摇头说:“你的身体刚刚好转,再次出海很有可能加重病情。”这种后果,郭金海心里当然很明白,他恳切地对院长说:“这么大的任务来了,就是倒,也要倒在战位上,绝不能倒在病床上!”医院只好为他准备了一个装满针剂和药品的小药箱,此后,几十昼夜的航行,他一边吃药打针,一边坚守战位。
  路在脚下,梦在前方。新一代核潜艇士官,有责任、有担当、更有能力,当好祖国的“水下尖兵”,奏响逐梦深蓝的时代强音!

    李希梅  装着大海的军人,值得终身托付  ■青岛市登州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李希梅  我是核潜艇部队一名普通的军嫂,从最近的电视新闻和媒体宣传里,才知道爱人工作上的一些情况,我深深地为他们感动和自豪!
  这些年来,我们军嫂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不知道丈夫什么时候走,不知道他们去哪里,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不过我们知道,他们都有一个习惯:每次出海前,总会把家里收拾好,把冰箱装满,陪着我们和孩子去看看老人,亲手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
  都说女人是半边天,而我们核潜艇官兵的家属,却常常要撑起家中的整个天。从丈夫离开的那天起,我们就习惯在台历上打钩,一天天地数着过日子;明知道他们出海后不让带手机,还是忍不住每天都要拨几遍那个熟悉的号码,盼的是早早听到丈夫的声音。
  我的好姐妹李海霞,心头一直有份割舍不下的痛。她分娩前,正赶上丈夫李云生要出海远航。为了让丈夫安心出海,海霞决定回到老家生孩子。就在出海的前一天,可爱的女儿出生了。但没想到的是,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就患上了急性黄疸,村卫生所治不了,就连夜去了镇医院,镇医院不行,又赶紧转到了县医院,最后还是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孩子不幸夭折了。海霞久久地抱着女儿,失声痛哭。此时,她多么希望丈夫能够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海霞这样的痛楚我自己也经历过。我公公病危的时候,丈夫刚进家门就接到部队执行紧急任务的通知。一面是军令如山,一面是垂危的父亲,丈夫陷入了两难。病床上的公公拉着他的手,用虚弱的声音说:“我这是老毛病了,部队的事要紧,你赶快回去吧。”可是丈夫心里清楚,这一去也许再也见不到父亲了,他扑通一声跪在父亲的床前,连磕了三个响头。公公咽气的时候,怎么也闭不上眼睛,我俯在老人的耳边说:“爸,他出海执行任务,去为国尽忠,让我替他给您老尽孝!您就放心地走吧。”听完这句话,老人才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丈夫出海回来后,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我没有尽到的孝,你替我尽了,我会记一辈子,对你好一辈子!”一句话,让我所有的付出都化成了感动的泪水,也让我甘愿为这样的人守候一生。
  核潜艇军嫂都有“三怕”:一怕海上起台风,二怕关心电话多,三怕领导突然来慰问。有一年丈夫出海远航,好长时间都没有回来。当时,正赶上国外有一艘核潜艇失事了,我们家属就开始胡思乱想,我也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突然有一天,基地政委召集我们家属说要通报个情况,这下我们的心更慌了,互相打电话不停地询问,就怕出什么事,可又不愿意往坏处想。直到领导告诉我们,你们的丈夫马上就要进港了,这次破例让你们到码头去迎接他们!大家这才“呼”地松了一口气,姐妹们哭着、笑着抱成了一团。当天晚上,我们都参加了庆功宴,能喝的、不能喝的全都喝疯了,有三个姐妹是被抬回家的。
  在我心里,始终深藏着一句话:一个心里装着大海的军人,肯定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爱人。



http://chn.chinamil.com.cn/zgjq/2013-11/21/content_5657486.htm